第2章__旅游文化的涵义、结构与特征.ppt
第2章 旅游文化的涵义、结构与特征第1节 旅游文化的含义 一、旅游文化定义诸说(一)西方的旅游文化定义 明显偏重于“旅游者的文化”,旅游文化多指旅游过程中主客“碰撞”而产生的各种文化现象,突出这个概念的动态特征(肖洪根,1994)。,(二)我国的旅游文化定义(1)相关物质、精神文化总和说(陈辽,漫谈旅游文化,中国旅游报,1987,11,10;郁余龙,论旅游文化,中国旅游报,1989,2)。(2)特殊生活方式说(魏小安,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旅游论丛,1987(2);于光远)。(3)旅游主体文化说(沈祖祥,旅游文化概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4)旅游客体文化说(周谦,泰山旅游文化发掘初议,旅游经济,1996(6);1984年中国大百科全书人文地理卷)。(5)旅游介体文化说(徐建新 J.社会科学动态,1996.8)。,(6)旅游主客体关系说(喻学才,中国旅游文化传统.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7)旅游主、介体文化说(冯乃康关于旅游文化概念的探讨,旅游研究与实践,1991(2);马波,现代旅游文化学,青岛出版社,1998年版)。(8)三体碰撞说(冯乃康,首届中国旅游文化学术研讨会纪要,1991(2)。(9)文化交流与对话说(章海荣,旅游文化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二、定义原则与本书的旅游文化定义(一)界定旅游文化的原则 第一,定义应揭示旅游文化的基本特征,且不得出现同语反复。描述性定义,即“什么是旅游文化”;解释性定义,亦即“旅游文化是什么”。第二,定义应与概念相一致。否则要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错误。概念外延,形成基础上不超过“以旅游为基础的文化”;内容指向上不超过“以旅游为指向的文化”。,第三,旅游文化不能等同于旅游“三体”文化之一,旅游文化中的“文化”也不能作广义理解。第四,旅游主、客体与旅游文化主客、体有所区别。旅游文化的主、客体范围远远大于旅游主、客体的范围,旅游主、客体并非旅游文化的唯一主、客体。,(二)对旅游文化定义诸说的评价及本书的旅游文化定义 旅游文化宜定义为:“是人们的旅游体验与介入过程及其产品的总和”。含义有四:(1)旅游文化既包括其创造过程“旅游体验与介入”,也包括这个过程的结果“物质/精神产品”。(2)旅游文化的核心是一种精神现象。定义中的“体验”与“介入”行为属精神范畴,其结果会产生物质产品,属于以精神为内涵、物质为外显的文化。(3)旅游文化的主体除旅游者外,还包括旅游从业人员、旅游地居民、旅游研究者等。(4)旅游文化的客体既包括旅游要素,也包括旅游整体。对旅游要素的体验或介入,形成单项性旅游文化,如旅游景观体验文化、旅游景观开发文化;对旅游整体的体验或介入,形成综合性旅游文化,如旅游体验文化、旅游介入文化。,(三)旅游文化与旅游的区别(1)主、客体不同。旅游的主体是旅游者,客体是旅游资源;旅游文化的主体除旅游者外,还包括旅游从业人员、旅游地居民、旅游研究者等。旅游文化的客体则是旅游,既包括旅游要素,也包括旅游整体。(2)构成不同。旅游的构成从静态要素看,一般认为由旅游者、旅游业、旅游资源构成;从动态环节看包括行、食、住、游、购、娱等。而旅游文化则由旅游体验文化和旅游介入文化两大子系统构成,与旅游既交叉,又独立。(3)性质不同。一般认为旅游是一种集文化、经济于一体的综合现象,既是精神活动,也是物质活动;而旅游文化总体上是一种精神现象,是一种以精神内涵为核心、物质外显为载体的文化。,第2节 旅游文化的结构 一、旅游文化结构诸说评介(一)旅游文化结构诸说简介(1)三层文化结构说:旅游物质文化、旅游制度行为文化、旅游观念文化。(刘卫英、王立,1998.1;吴莉淳,2002.2)(2)金字塔结构说:旅游文化主体是反映旅游经济和旅游活动的特殊需要部分,宽泛的部分表现在一般社会文化素养的普遍提高及其与旅游活动和旅游服务体系相交错的瞬间(窦石,1986;杨时进,1987)。(3)三体文化结构说: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客体文化、旅游介体文化(卢云亭,1991)。(4)四大要素说:主、客、媒、研四大要素的互相制约构成旅游文化的整体(邓祝仁,1991)。,(5)消费/经营文化结构说:旅游消费文化/旅游经营文化(马波,1998)。(6)线性文化结构说:旅游客源地社会文化环境、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中介体、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环境五个部分(谢贵安,1999)。(7)综合结构说:历史过程古代、近现代和当代旅游文化;空间分布客源地和目的地旅游文化;旅游者、旅行、游乐旅游者文化、旅行和游乐过程中发生的旅游文化;地位旅游主体和旅游客体文化;形态显性和隐性两类(李学江,2004.6)。,(二)旅游文化结构诸说评析 上述诸说对分析旅游文化的结构均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有的把物质文化纳入旅游文化之中,不够科学;有的把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文化纳入旅游文化,失之太宽;有的仅限于旅游消费文化和旅游经营文化,失之太窄。以三体文化为例:三体文化之一是旅游主体文化。三体文化之二是旅游媒体文化。三体文化之三是旅游客体文化。显然,三体文化并不全都属旅游文化。把三体文化当作旅游文化要素,无疑把一些非旅游文化划入旅游文化。,二、本书的旅游文化结构 剖析旅游文化的结构,一要找准对象,二要选好视角。从文化主体的角度上看,旅游文化由两大部分构成:旅游体验文化:如旅游审美体验、旅游求知体验、旅游交往体验、旅游情感体验;旅游介入文化:如旅游服务文化、景观开发文化、旅游宣传文化、旅游规范文化、旅游研究文化。从两者的形成时间上看,旅游体验文化出现最早;从两者的相互作用看,旅游体验文化决定旅游介入文化。因此,在旅游文化结构中,旅游体验文化处于核心地位,旅游介入文化处于边缘地位。,依据文化解构的方法,旅游文化由三个层面构成:心理层面;行为层面;产品层面。从文化主体的角度分析旅游文化结构,系统完整,但容易堕入“泛化”的陷阱,把非旅游文化纳入旅游文化之中。从文化层面的角度分析旅游文化结构,简洁明了,但容易歪曲旅游文化结构固有的状态,使生动的旅游文化变成单调的切片组合 本节对旅游文化结构的分析虽然两者并用但更倾向前者。,第3节 旅游文化的特征 一、旅游文化的特点(一)关于旅游文化特点的几种说法 王立、刘卫英(1997):综合性、民族性、大众性、地域性、直观性、传承性、自娱自教性、季节性;晏性枝(1997):系统性、人文性、开放性、交流性、文化性、经济性、综合性、相关性、服务性、创汇性;贾祥春(1997):继承性、创造性、服务性、时空间差异性;马波(1998):多元二重性、大众性、双向扩散性;沈祖祥(1999):地域性性、连续性、民族性、实用性、多样性、广泛性、思想性、时代性;王德刚(1999):综合性、矛盾性、多样性等特点;谢贵安(1999)、钟贤巍(2006):移传性、时代性、民族性、阶层性;吴莉淳(2002):普遍性、渗透性、交融性等。,于行行(2005):地域性、融合性、变异性、传统与时尚并存等特征;王玉成(2005):综合性、地域性、传承性、民族性、时代性、大众性、服务性等。上述观点有的从旅游业入手,有的从旅游入手,有的从文化交流入手,还有的从旅游文化学入手,但多停留旅游业、旅游、文化交流、旅游文化学这些“门”或“窗”上,不少结论与其说是针对旅游文化的,还不如说是针对旅游或其他。另外,上述各家大多提到旅游文化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继承性、变异性、时代性的特点,但这些多是文化的一般属性,严格的说是不能算作旅游文化的特性的。旅游文化的特点还应从旅游文化本身谈起。,(二)旅游文化的主要特点 1、流动性 旅游的流动性决定了旅游文化必然是一种流动性的文化。旅游文化的流动,主要借助于旅游者的移动和传媒的播布。旅游文化的快速、多向流动,一方面造成旅游文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又造成旅游文化与旅游客源地文化、旅游目的地文化、旅游环境文化纠缠在一起,使得旅游文化与非旅游文化难分难解。,2、开放性 就文化风格而言,旅游文化是一种外向开放的文化,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国际性、融合性、多样性以及个性、活力的风格,充分反映了其开放性的特点。旅游文化的开放性使旅游文化成为不断增值的充满活力的文化。在时间维度上,由于现代交通工具和传播工具的使用,旅游文化产生的时间缩短,效率增加;在空间维度上,旅游文化溢出了传统的固有疆界,衍生出新的价值和意义。,3、多质性 旅游文化由多种要素构成,本土的,外来的;传统的,有现代的;精神的,物质的兼而有之。旅游文化的多质性,一方面造成了旅游文化内部诸要素互相矛盾、互相冲突、互相碰撞、互相斗争,使得旅游文化经常处在活跃状态中;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旅游文化内部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交流、相互转化,使得旅游文化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有机整体。旅游文化的多质性也使得旅游文化一开始就走上了多样化的发展道路。,4、情感性 旅游文化的情感性首先取决于旅游者。旅游者往往把“人情味”看得重如千斤。旅游者对情感的重视,不但使旅游体验文化充满了感情色彩,也使旅游介入文化打上了情感的烙印。旅游文化的情感性,一方面使旅游文化朝着个性化、多样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也使旅游文化中的理性成分不断地消蚀。由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旅游者喜欢放纵自己的情感,为什么“顾客是上帝”这类自欺欺人的口号依然盛行不衰。,5、适应性 旅游文化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有旅游的地方就有旅游文化,有旅游的时代就有旅游文化。地域变化了,它会在新的地方立地生根;时代变化了,它会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旅游开始,旅游文化也随之开始,旅游结束,旅游文化却并不随之结束。旅游文化的适应性特点,使旅游文化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在古代,它生存于各种文化夹缝之中,历经磨难,顽强生长;在现代,它凭借自己的优势,左右逢源,蔚为大观。,6、易变性 旅游文化的易变性是由旅游需要的易变性所决定的。旅游需要的快速变化,必然导致旅游体验文化和旅游介入文化的快速变化。旅游文化的易变性,使旅游文化本身不断出现新的表现形式。从传统到现代,从现代到后现代,从地方到全球,从民族到世界旅游文化无时无地不在变化,而且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二、旅游文化的本质(一)关于旅游文化本质的几种说法 马波先生(1998):文化的本质在于创新,旅游文化不是一般社会文化向旅游领域的简单移入,而应该是在继承或局部包容一般文化形态的前提下创造出来的新型文化。李学江(2004):旅游文化在文化历程上是传统性和“现代性”交融的文化;文化层次上是一种从属于社会主文化的亚文化;文化价值上是一种具有精神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文化;文化风格上是一种个性张扬、外向开放、充满活力的文化。谢贵安(1999):旅游文化的本质是旅游主体在客体和中介体的参与下的“人文化成”过程和结果,也即摆脱人的自然属性、发展文化人格并追求人性自由和个性解放的过程及其成果。吴莉淳(2002)、章海荣(2004)等也持同样的观点。,我也爱学习!,(二)旅游文化本质新解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本质是指事物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相区别的内在根据,有4个方而的特征:第一,对事物内部各部分而言,它是共有的(但不是唯一的);第二,对其事物而言,它是独特的;第三,对事物的面貌、发展及非本质属性而言,它是决定者;第四,它隐藏于事物的内部,单纯、深刻而抽象。,基于本质的特点,可以通过以下三步来把握旅游文化的本质:其一,确定主要旅游文化现象的共性(抽象地而非具象的);其二,确定哪种旅游文化共性为其所特有;其三,确定哪种旅游文化共性决定旅游文化的面貌、发展及其非本质属性。旅游文化共同的抽象属性:第一,继承性。第二,时代性。第三,人们对旅游的感受与应对过程。以上三个方面的共性第一、二显然不是旅游文化所特有的。,只有第三方面的共性人们对旅游的感受与应对过程才为旅游文化所特有。第一,这一过程的主体与众不同:包括旅游者、旅游从业人员、旅游地居民、旅游研究者等,是一个综合体。第二,这一过程的客体与众不同:它的客体是旅游。第三,这一过程的内容与众不同:对旅游的感受主要是旅游体验的感受;对旅游的应对主要是旅游介入者的应对,初步的结论:旅游文化的本质应当是人们对旅游的感受与应对过程。这一过程对旅游文化的面貌、发展有决定作用,也决定了旅游文化的其他属性。旅游文化的情感性受制于“人们对旅游的感受与 应对”自不必说,旅游文化的开放性、多质性、易变性也多由此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