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辅导课程(1).ppt

    • 资源ID:2721450       资源大小:455.50KB        全文页数:18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辅导课程(1).ppt

    课程介绍,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是高等教育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必修课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推广应用的实践证明,管理人员不了解计算机应用知识、计算机人员不了解管理,是建立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障碍。因此,向管理人员普及计算机知识已是当务之急。本课程的目的是使管理人员学习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和系统分析与设计知识,是他们一方面在建立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过程中,能切实有效地支持与配合计算机系统开发人员的工作;另一方面也初步具备参与开发小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础。,第一章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概论,第一节 信息与管理 一、信息与数据的概念信息的定义:信息是对事物运动状态和特征的描述,而数据是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信息和数据的区别:信息是认识了的数据,是数据的含义;同时,信息更本质地反映事物的概念,而数据则是信息的具体表现,所以信息不随载体的性质而改变,而数据的具体形式却取决于载体的性质。,管理信息的定义:经过加工处理后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影响的数据。只有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才能成为对管理决策有用的信息。二、信息的递归定义管理数据和信息之间的区别是相对的,一个系统或一次处理所输出的信息,可能是另一个系统或另一次处理的原始数据;低层决策所用的信息又可以成为加工处理高一层决策所需信息的数据,这就是信息间的递归定义。,三、管理管理是管理者或管理机构,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对组织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以实现组织特定目标的过程。管理的概念有以下几个含义:(1)管理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的目标。(2)管理是对组织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过程。(3)管理的实施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进行的。,四、企业管理系统实现企业预期的经济效益目标,需要构成一个可控制的管理系统。它一般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管理的客体,即管理对象(生产和服务过程);二是管理的主体,即管理者和管理机构;三是联系两者的信息系统。,第二节 管理信息,一、管理信息的作用 管理信息的作用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管理信息是重要的资源 2.管理信息是决策的基础 3.管理信息是实施管理控制的依据 4.管理信息是系统内外联系的纽带,二、管理信息的特点管理信息具有一般信息的特点,又有其本身独特之处,这些特点可归纳如下:(l)原始数据来源的分散性。(2)信息资源的非消耗性。(3)信息量大。(4)信息处理方法的多样性。(5)信息的发生、加工、应用,在空间、时间上的不一致性。,三、管理信息的分类(1)按信息稳定性分类,将信息分为固定信息和流动信息两类。(2)固定信息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信息,在一段时间内可以在各项管理任务中重复使用,不发生质的变化。它是企业一切计划和组织工作的重要依据。流动信息(作业统计信息),它反映生产经营活动中实际进程和实际状态的信息。通常将信息稳定系数在0.85以上的信息划成为固定信息。,(2)按决策层次分类,将管理信息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业务信息。战略信息:供企业高级管理者进行战略决策时使用,包括系统内外、过去和现在、各种环境的大量信息。战术信息:供企业中级管理人员完成大量计划编制、资源分配等工作时使用。主要包括系统内部各种固定信息,历史情况与现状信息、以及部分具体的外部信息。业务信息:供企业基层管理人员执行已经制定的计划,组织生产或服务活动时使用。主要包括直接与生产、业务活动有关的、反映当前情况的信息。,四、管理信息处理的内容 管理信息处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传输和提供五个方面。1.信息的收集 原始信息收集:在信息或数据发生的当时、当地,从信息或数据所描述的实体上直接把信息或数据取出,并用某种技术手段在某种介质上记录下来。二次信息收集:收集已记录在某种介质上,与所描述的实体在时间与空间上已分离开的信息或数据。,2.信息的存储在信息存储方面应考虑存储量、信息格式、使用方式、存储时间、安全保密等问题。3.信息的加工从加工本身来看,可以分为数值运算和非数值处理两大类:(1)数值运算包括简单的算术与代数运算、数理统计中的各种统计量的计算及各种检验、运筹学中的各种最优化算法以及模拟预测方法等。(2)非数值处理包括排序、合并、分类、选择、分配,常规文字处理,图形、图像处理等。,4.信息的传输信息传输应考虑信息的种类、数量、频率、可能性要求等。5.信息的提供信息加工完成后,就应按管理工作的要求以各种形式,将信息提供给有关单位和人员,在企业中提供的主要形式为各种计划、统计报表、报告文件等。,第三节、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的发展,一、计算机应用的发展阶段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即广义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其发展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l.电子数据处理(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EDP)a.数据单项处理 b.数据综合处理,2.数据的系统处理 MIS有以下特点:(1)在企业管理中全面使用计算机。(2)应用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3)采用决策模型解决结构化的决策问题。3.支持决策(1)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DSS)。(2)群体决策支持系统。(3)智能支持系统。(4)经理信息系统。,二、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条件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除必须具有计算机软硬件外,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如下:1.科学的管理基础 为了适应计算机管理的要求,必须逐步做到:(1)管理工作的程序化。(2)管理业务的标准化。(3)报表文件的统一化。(4)数据资料的完整化和代码化。,2.领导的支持和参与划。(2)抓好决策。(3)抓好落实。3.建立专业人员队伍和培训这类培训一般按三个层次学习以下三方面的相应的内容:(1)向负责系统开发的领导成员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开发的方法和原则。,(2)向参与系统开发的成员讲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步骤和规范等知识。(3)向职能部门的业务人员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介绍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加强他们在提高信息管理意识、打破传统观念等方面的教育。,第四节、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形式 1.职能结构 2.管理阶段结构 3.层次(纵向综合)结构 4.全面综合结构,二、管理信息系统软件 1.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MRPII)系统 2.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3.商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第五节、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一、企业信息化 目前企业信息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领域:1.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 2.企业管理决策的网络化、智能化 3.企业商务活动的电子化,二、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 企业进行改革和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业务流程重组 2.供应链管理 3.虚拟企业,三、电子商务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EC)是指对整个贸易活动实现电子化。即交易各方通过计算机和通信网络进行信息的发布、传递、存储、统计,以电子交易方式而不是通过纸介质信息交换或直接面谈方式进行商业交易。l.电子商务的功能 电子商务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网上广告宣传。(2)网上咨询和贸易洽谈。,(3)网上产品订购。(4)网上货币支付和电子银行。(5)服务传递。(6)意见征询。7)交易活动管理。2.电子商务的分类(1)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简称B-C模式)。(2)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简称B-B模式)。(3)企业内部的电子商务。,3.电子商务的特点(1)提供全球性商务服务。(2)高效、快捷。通过高度可视化方式展示商品,高效完成销售的各环节,缩短销售周期;能减少交易过程中的费用,降低交易成本。(3)加强客户关系管理。(4)提高服务质量。,五、管理信息处理的要求现代企业对信息处理的要求可归结为1、及时2、准确3、适用4、经济,第二章 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平台,第一节、计算机系统 一、计算机系统 1.计算机和计算机系统计算机(Computer):一种用于计算的机器。计算机既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计算机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可以把数据(原始数据、中间结果、最终结果)和程序都存储起来,2.计算机的分类 按计算机的规模和性能,计算机可以分为六大类:(1)巨型机(Supercomputer)。(2)小巨型机(Minisupercomputer)。(3)大型机、中型机(Mainframe)。(4)小型机(Minicomputer)。(5)个人机(Personal Computer)。(6)工作站(Workstation)。,3.计算机硬件系统(1)基本结构。(2)基本组成。中央处理器。存储器。,4.计算机软件系统 计算机软件的分类。系统软件:直接控制和协调计算机、通信设备及其他外部设备的软件。应用软件:直接完成某种具体应用的软件。(2)软件、硬件系统的关系。在计算机系统中硬件是基础,软件是灵魂;它们互相支持、互相协调实现计算机的计算与数据处理任务。(3)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4)操作系统。,5.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指标 评价计算机性能的指标:(1)字长:指计算机能一次同时处理的二进制数码的位数。(2)运算速度:用每秒钟能执行多少条指令来表示,单位一般用MIPS(百万条指令/秒)。(3)内存容量:内存储器中能存储信息的总字节数。(4)主频:指计算机CPU的时钟频率。,(5)存取周期:存储器完成一次读(取)或写(存)信息操作所需的时间称存储器的存取(或访问)时间,而连续两次读或写所需的最短时间,称存储器的存取周期(或存储周期)。(6)总线宽度:总线是由数据总线DB、地址总线AB和控制总线CB三组线构成的,每组线由若干根线组成。,二、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计算机1.基本概念 媒体:指信息表示和传播的载体。多媒体:指信息表示媒体的多样化,例如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影像等。2.多媒体系统的主要特征多媒体系统必须具备四个主要的特征:(l)集成性。(2)交互性。(3)实时性(4)数字化。,第二节、通信及网络系统,一、数据通信技术基础1.数据通信模型通信系统需要完成的任务如下:(1)信号接口:产生或接收符合通信协议的信号。(2)路由和寻址:为发出信号选择到达目的地的路径。(3)呼叫和应答:信号发送前先呼叫,接收方应答后建立通信链路,这个过程叫握手。(4)可传输:采用各种措施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2.数据通信的带宽(1)两种通信系统,即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2)模拟通信的带宽。(3)数字通信的带宽。,3.常用传输介质(1)双绞线(2)同轴电缆(3)光缆(4)无线通信(5)微波通信,4.数据传输(1)基带传输。使用数字信号传输数据,终端设备将数字信号转变成脉冲电信号时,这种原始矩形脉冲信号固有的频带叫做基本频带,简称为基带。(2)频带传输。利用模拟信道传输数字信号的方法称为频带传输。,5.调制与解调调制:把需要传送的信号加载到另一种信号上,以便容易在给定的介质中传送的过程。这里所说的另一种信号叫做传送信号的载波。解调:信号传送到接收站以后,再把载波上加载的信号卸载下来的过程。6.多路复用技术在一条介质上同时传送多于一路以上信号的传输方式,叫做该介质的多路复用。,7.数据交换技术(1)专线连接。(2)电路交换。(3)存储转发交换。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可以分为:报文交换。报文分组交换。,二、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网络:是将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支持下,向多个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从而实现数据、程序与硬件等各类资源共享的系统。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是: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和分布处理。,1.计算机网络的结构(1)资源子网:由主机、终端、终端控制器、联网外设、各种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组成的.(2)通信子网:由通信控制处理机(CCP)、专用或公用的通信线路及其他通信设备组成的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按网络传输技术分类:可以分为点对点式网络和广播式网络。(2)按网络覆盖范围分类,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是小范围的计算机网络。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也叫做远程网 3.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1)星型拓扑(2)环型拓扑(3)总线型拓扑(4)树型拓扑,4.计算机网络协议 通信协议:在通信过程中,通信双方都必须遵守的规则和约定。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通信的语言,规定了通信双方交换数据或控制信息的格式、响应及动作;网络协议是实现不同主机之间、不同操作系统之间及工作站之间通信的规则和约定。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81年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OSI)参考模型,即网络七层协议。,三、局域网局域网的技术特点如下:(1)覆盖有限的地理范围,适用于公司、机关、学校、工厂等处计算机、终端设备和信息处理设备间联网的要求。(2)能够提供高数据传输率、低误码率的高质量数据传输环境。(3)属于一个单位所有,易于建立、维护和扩展。(4)局域网的特性主要由网络拓扑、传输介质和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决定。,1.局域网的硬件组成局域网在逻辑上可以由网络服务器、工作站、网卡、传输介质和连接转换部件构成。其中连接转换部件可以是中继器、集线器、网桥、路由器、网关等。2.局域网的软件系统(1)网络操作系统。(2)网络管理软件。(3)网络应用软件。,3.局域网传输介质局域网中常用的传输介质是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和无线通信信道。4.局域网工作方式 共享介质式,所有结点共享一条公共通信传输介质,当一个结点发送数据时,将会以广播的形式传送到所有的结点上。交换式,5.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总线CSMA/CD控制、令牌环传递Token Ring控制和令牌总线传递 Token Bus控制 6.局域网协议 控制网络访问的协议,这类访问主要就是CSMA/CD访问和令牌传送访问。7.局域网中计算机的相对地位 对等网络模式。(2)客户机/服务器网络模式。,8.网络互联技术网络互联: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类型相同或不同的、协议相同或不相同的网络及设备,相互连接构成更大规模的网络,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要实现网络互联,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在互联的网络之间提供链路,至少有物理线路和数据线。(2)在不同网络结点的进程之间提供适当的路由来交换数据。(3)提供网络记账服务,记录网络资源使用情况。(4)提供各种互联服务,应当尽可能不改变互联网的结构。,四、Internet的基础 Internet是全球性的计算机互联网络;它连接了全世界千千万万个计算机网络的网络,所以也叫做网际网。1.Internet的组成(1)通信线路。(2)路由器。(3)主机。(4)信息资源。,2.Internet通信协议在进行数据通信时必须遵守统一的规范和约定。这种规范和约定就叫做网络通信协议,因特网的网络互联通信协议是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协议。3.Internet网络地址(1)物理地址。(2)IP地址。(3)域名。,4.Internet的应用 信息服务。它具体分为以下几类:信息浏览。信息发布。信息检索。文件下载。(2)网上通信。网络通信分为以下几类:电子邮件。网上聊天。IP电话。网上寻呼。,(3)协同工作。它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协同办公和联合研究。网上讨论。IP网络视频会议。(4)电子商务。(5)网上教育。(6)网上娱乐。5.Internet的接入方法(1)通过局域网接入。(2)通过电话网接入。,6.企业内部网 所谓企业内部网(Intranet),就是一个企业为实现内部管理和通信而建立的独立网络。(1)发展过程:企业网络技术基本上经历了三个阶段:集中处理阶段。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浏览器/服务器模式。(2)Intranet的技术特点。(3)Intranet的基本结构 Intranet是由服务器、客户机、物理网络和防火墙四个部分组成的。,7.企业外部网企业外部网(Extranet):利用Internet的协议和标准,并通过公共通信系统(可以是Internet网络或专用线路),使通过认证的指定用户能够分享企业内部网上部分信息和部分应用服务的半开放专用网。,第三节、数据库系统,一、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1.数据库的基本术语 数据库(Data Base,DB)(2)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描述语言DDL(Data DescriPtion Language)数据操作语言DML(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其他管理和控制程序,(3)数据库系统(Data Base System):指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以数据库方式管理大量共享数据的综合系统。(4)数据库应用系统:是在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支持下建立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简写为DBAS。,2.数据库系统的特点(1)数据结构化。(2)数据共享。(3)数据独立性。(4)可控冗余度。(5)统一的管理和控制。,二、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 1.模型的概念 2.概念模型(l)基本术语(2)实体集内部的联系 3.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是用户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看到的现实世界,它描述了数据库数据的整体结构。,物理数据模型:是用来描述数据的物理存储结构和存储方法的.层次模型 网状模型 关系模型 面向对象模型,三、关系模型与关系数据库 1.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是一种新的数据模型。它建立在集合论和谓词演算公式的基础上。它提供的逻辑结构简单,数据独立性强,存取具有对称性、操纵灵活。2.关系操作(1)传统集合运算。传统集合运算有并、交、差三种。(2)专门的关系运算。专门的关系运算主要有选择(筛选)、投影和连接三种。选择运算是对关系表中元组(行)的操作,操作结果是找出满足条件的元组。,四、Vsual Foxpro数据库管理系统(l)数据表。(2)数据库。(3)索引。(4)关键字。(5)视图。(6)存储过程。,第三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 第一节、系统开发的任务和特点 一、系统开发的任务 系统开发的任务就是根据企业管理的目标、内容、规模、性质等具体情况,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照系统发展的规律,为企业建立起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其中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开发出一套适合于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应用软件系统。,二、系统开发的特点 1.复杂性高 2.集体的创造性活动 3.质量要求高 4.产品是无形的 5.历史短,经验不足。,第二节、系统开发的指导原则 一、系统开发的指导原则 1、系统的目的性 应明确系统开发的目的,确立面向用户的观点。2、系统的整体性 强调系统的整体性,采用先确定逻辑模型,再设计物理模型的开发思路。3、系统的相关性 分析系统的相关性,根据分解协调的原则由顶向下发展系统。,、系统的环境适应性 应该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开发易扩展、易维护的系统。5、工作成果文档化,图表规范化 软件是程序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这些程序所需的所有文档。,第三节、系统开发的方法 一、系统开发的方法1、生命周期法 生命周期法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划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分成若干步骤。1)系统开发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主要任务 系统分析。在系统分析阶段,首先根据用户提出的建立新系统的要求,进行总体规划和可行性研究。(2)系统设计。根据系统分析确定的逻辑模型,确定新系统的物理模型,即计算机化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的总体结构和数据库设计,并提出系统配置方案。,(3)系统实施。系统实施包括:按照物理模型实现应用软件的编制和测试、系统试运行、系统切换、系统交付使用以及运行后的系统维护和评价等工作。2)生命周期法的主要优缺点 生命周期法的主要优点是:(1)强调系统的整体性、全局性。它采用“自顶向下”的原则分析和设计系统,首先解决全局问题,强调在系统整体优化的前提下,来考虑具体的解决方案。,(2)严格区分工作阶段。整个开发过程阶段和步骤清楚,每一阶段和步骤均有明确的成果,作为下一步工作的依据。这样有利于整个项目的管理与控制,避免了开发过程的混乱状态。缺陷:(1)难以准确定义用户需求。(2)开发周期长,难以适应环境变化。,2、原型法 原型法(Prototyping Approach)的基本思想是:首先由用户与系统分析设计人员合作,在短期内定义用户的基本需求,开发出一个功能不十分完善、实验性的、简易的应用软件系统的基本框架,称之为原型。原型法的主要优点是:l)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2)用户参与积极性高 3)开发周期短,使用灵活,3、面向对象的方法(Object Oriented)1)操作与数据共同封装 2)类与继承机制 4、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 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omputer Aided Software Engineering,CASE)是提高系统开发效率和质量的重要途径。,5、开发方法的选择 原型法需要软件支撑工具快速形成原型,并不断地与用户讨论、修改,最终建立系统。要将这种方法用于大型信息系统开发中的所有环节是不适宜的。因此,它主要用于小型的。灵活性高的系统或局部系统的设计和实施。面向对象的方法是以对象为基础,利用特定的软件工具直接完成从对象的描述到应用软件结构的转换,特别适合于小型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在大型系统的开发中,常常不是采用一种开发方法,而是采用多种方法的组合。,第四节、系统开发的方式 一、系统开发的方式 目前,我国企业系统开发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1.由本企业自行开发 2.委托开发 3.企业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 4.购买应用软件产品,第五节、系统开发的组织与项目管理一、系统开发的组织与项目管理1、系统开发的组织 1)系统开发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的职责范围如下:(1)提出建立新系统的目标和总策略。(2)指导项目小组工作,保证满足企业不同部门对新系统的需求。(3)对开发工作进行监督与控制。(4)协调系统开发中有关的各项工作。,(5)向上级组织报告系统开发工作的进展情况。(6)委任计算中心的主要工作人员,规定他们的职责范围。2)系统开发项目组 项目小组直接负责系统开发的具体企业工作。项目小组成员由三类人员组成,即系统分析师、程序设计员和企业管理人员。,2、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 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应用软件系统开发工作以外,还需要一定的支持环境,如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信息的标准化、规范化、完整化,应用人员的培训,硬件设备和系统软件的配置,计算机房的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只有这些工作完成以后,信息系统才能正常运转。,第四章 信息系统规划和可行性研究 第一节、信息系统规划概论 一、系统规划的目的 对信息系统规划的目的,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保证信息系统开发符合企业总的战略目标,使系统能真正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力工具。2.保证信息系统满足企业各部门对信息的需求。3.为领导对系统开发决策提供依据。4.明确系统开发的优先顺序。,二、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个企业的信息系统规划可划分为战略性规划和执行性规划两大部分。战略性规划是宏观指导性的长远规划,执行性规划是对战略性规划的具体化和细化。1.信息系统的战略性规划 信息系统的战略性规划就是要在企业战略规划的指导下,考虑企业管理环境和信息技术对信息系统的影响,对企业内部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开发工作进行合理安排,确定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地位以及结构关系,并制定出分阶段的发展目标、关键任务和主要内容。,2.企业信息系统的执行性规划 企业信息系统执行性规划又称为开发规划,是对战略性规划的具体落实,主要内容如下:(1)系统目标与范围的描述。首先要确定信息系统目标;确定系统界面,系统与外部的信息联系;系统的主要功能;系统与企业其他计算机的应用。(2)系统运行环境描述。它是说明系统运行在管理方面的基本要求与条件,包括管理思想及管理方法变革的设想、业务流程重组及组织机构的变化、职能调整的设想。,(3)信息系统的硬件与系统软件配置。它是说明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配置要求,系统软件的配置要求。其目的是通过系统配置可以比较准确地估计出系统的总投资,有利于领导对是否开发信息系统进行决策。(4)系统开发计划。在计划中要确定系统开发策略(即系统开发的方式与方法),开发阶段的划分,开发的优先顺序及每阶段投入资源的预算,系统运行环境的形成与优化方案,三、诺兰模型 诺兰模型六个阶段:1.初始阶段 这个阶段人们对计算机还很不了解,引入少数的计算机主要起到宣传、启蒙的作用,人们对它的兴趣也只是由于新鲜,注重学习技术,不求实际的效益。2.普及阶段 此时计算机技术开始普及,一些初期尝试的成功,使人们对计算机技术开始产生了实际的、基于自身工作需要的兴趣。这个阶段,计算机的作用主要还是用于学习和培训,真正用于管理的尚属少数。学习及普及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的工作。,3.控制阶段 此时投入使用的计算机应用系统逐渐多起来。然而由于缺乏全局考虑,各单项应用之间不协调,并未取得预期的效益。人们开始对计算机的使用进行规划与控制。4.集成阶段 人们按照信息系统工程的方法,全面规划,切实地从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信息系统的建设与改造。,5.数据管理阶段 信息管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以计算机为技术手段的水平上,计算机已经成为日常管理工作的不可缺少的工具,日常信息处理工作已经普遍由计算机来完成。计算机作为日常信息处理工具的作用开始发挥出来,投资开始见效。6.成熟阶段 在日常数据已经进入计算机的条件下,人们进一步对这些数据加工整理,充分利用,从而使决策水平提高,优化管理,避免失误,真正发挥对各级决策的支持作用。这时,计算机的作用才充分发挥出来。,第二节、信息系统规划的主要方法 一、战略集合转移法 战略集合转移法(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SST)是把组织的总战略看成一个信息集合,由使命、目标、战略和其他战略变量(如管理水平、环境约束)等组成。第一步是识别和阐述企业的战略集,首先考察企业是否有写成文的战略计划,如果没有,就要去构造这个战略集。可以采用下述步骤:一是描绘出企业有关的各类人员的结构,如企业股东。供应商、顾客、管理者等不同集团。,二是识别每种集团的目标。三是识别每种集团的使命及战略。第二步是将企业的战略集转化为MIS的战略集。MIS战略集应包括系统目标、约束及战略计划。在此基础上信息系统分析员可提出MIS执行计划。,二、关键成功要素法 所谓的关键要素,就是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组织成功的重要因素,它们也是企业最需要得到的决策信息、是值得管理者重点关注的活动区域。关键成功要素法分析包括四个步骤:一是了解企业及信息系统的战略目标。二是识别影响战略目标的所有成功要素。可以借助因果关系树等方法来辅助分析。三是确定关键要素。这需要对所有成功因素进行评价,判断它们对组织目标的影响力,找出影响力大的因素,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特尔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来辅助分析。四是识别性能指标和标准。给出每个关键要素的性能指标和测量标准。,三、企业系统规划法 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BSP)的基本出发点是:必须让企业的信息系统支持企业的目标,让信息系统战略表达出企业各个管理层次的需求,向整个企业提供一致性的信息,并且在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改变时保持工作能力。企业系统规划方法实现的主要步骤:第一步是定义企业目标,要在企业各级管理部门中取得一致的看法,使企业的发展方向明确,使信息系统支持这些目标。,第二步是要定义企业过程,这是因BSP方法的核心。所谓企业过程就是企业资源管理所需要的、逻辑上相关的一组决策和活动。企业过程演绎了企业目标的完成过程,又独立于具体的组织机构变化,是建立企业信息系统的基础。第三步是定义数据类,即认识这些过程所产生、控制和使用的数据,具体了解各种数据的内容、范围、可*性等,认识数据的共享要求和数据政策,以及数据使用中的问题,使信息系统规划能够;满足数据资源管理的要求。第四步是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即对数据资源和信息流程进行合理组织的方案,具体包括识别出系统和各个子系统,以及它们所支持的企业过程,从而将企业目标转化成信息系统的目标。,第三节、系统规划的可行性研究一、初步调查 初步调查是可行性分析的基础。可行性分析小组需调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和环境概况 2.信息处理状况 3.开展系统开发的资源情况 4.企业领导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对系统目标和范围的看法,对系统开发工作的态度。,二、规划的可行性分析 系统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应从经济方面、技术方面、系统运行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1.经济的可行性 它主要是指进行系统的投资/效益分析。2.技术的可行性 经过经济分析,在确定企业准备投资多少来达到系统的目标之后,再进行技术上的可行性分析。3.系统运行的可行性 系统的建立要考虑社会的、人为的因素影响,根据可行性分析结果,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主要内容包括:1.现行系统概况,包括企业目标、规模、组织结构、人员、设备、效益等。2.现行信息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主要信息需求。3.拟建系统的规划方案。4.经济可行性分析包括新系统的投资、运行费用、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5.技术可行性分析,包括对所提供技术的评估,分析使用规划中所提供的技术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可行性。6.结论。对可行性研究结果的简要总结。,结论可以是下列四种之一:(1)可以立即开始开发工作。(2)需要推迟到某些条件(如资金、技术、管理)具备后才能进行系统开发。(3)需要对目标进行某些修改后才能进行系统开发。(4)完全不可行,没有必要进行系统开发,终止工作。,2.顶层数据流程图(1)顶层数据流程图的一般形式。(2)顶层数据流程图的绘制。3.低层次数据流程图 在顶层数据流程图的基础上,将处理功能(逻辑功能)逐步分解,可得到不同层次的数据流程图.用分层次的数据流程图来描述原系统,把系统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行综合的逻辑描述。首先要划定系统的边界,分析系统与外界的信息联系。,4.扩展的数据流程图 扩展的具体内容有两个方面:(1)应用计算机以后,可以增加许多原来手工处理难以完成的各种功能。(2)扩展是增加对各种例外情况和错误情况的处理。最终确定的数据流程图,是新系统的综合逻辑描述,着重反映系统的全貌。而逻辑模型的许多细节,如每个处理功能的要求,数据流和数据存储的具体内容、特征等,不可能在一套图中完全表示出来,因此还要进一步进行下面两步的分析工作,即数据分析和功能分析。,二、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的任务,是将数据流程图中所出现的各组成部分的内容、特征用数据字典的形式做出明确的定义和说明。1.数据字典的作用和编写要求。数据字典是给数据流程图中每个成分以定义和说明的工具。数据字典的作用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各种成分,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功能、外部项等的逻辑内容与特征予以详细说明。数据字典中有关系统的详细信息是以后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与维护的重要依据。,2.数据字典的生成方法 生成数据字典的方法有两种:由手工方式生成和由计算机辅助生成。手工编写的优点是具有较大灵活性与适应性,但手工编写效率低。编辑困难、容易出现疏漏和错误,对数据字典的检验、维护、查询、统计、分析都不方便。计算机辅助编写数据字典是将数据字典有关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存储在数据字典库中。计算机辅助生成的数据字典具有查询、维护、统计、分析等功能。,数据字典中的条目有以下六种形式:(1)数据项。(2)数据结构。(3)数据流。(4)数据存储。(5)处理功能。(6)外部实体。,三、功能分析功能分析是对数据流程图中处理过程的功能作详细的说明。常采用决策树、决策表及结构化语言等作为描述功能分析的工具。1.决策树决策树又称判定树,是一种呈树状的图形工具,适合于描述处理中具有多种策略,要根据若干条件的判定,确定所采用策略的情况。左端圆圈为树根表示决策结点;由决策结点引出的直线,形似树枝,称为条件技,每条树枝代表一个条件;中间的圆圈称为条件结点;右端的实心圆表示决策结果。决策树中条件结点以及每个结点所引出条件技的数量依具体问题而定。,决策树的优点是清晰、直观;缺点是当条件多,而且互相组合时,不容易清楚地表达判断过程。2.决策表决策表又称判断表,是一种呈表格状的图形工具,适用于描述处理判断条件较多、各条件又相互组合、有多种决策方案的情况。决策表由四部分组成。3.结构化语言在自然语言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规范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它使用的词汇主要有三种:即祈使语句中明确的动词;数据字典和数据流程图中的名词;表示处理逻辑结构的保留字。,用结构化语言任何处理逻辑都可以表达为顺序、选择判断、循环三种结构。(1)顺序结构中的祈使语句应包含一个动词及一个宾语,表示要进行的处理(包括输入、输出及运算等)。(2)判断结构有两种表示形式,可与判定树、判定表的表达方式相对应。(3)循环结构是指在条件成立时,重复执行某处理,直到条件不成立时为止。,四、数据/功能分析U/C矩阵是一张表格。它可以表数据/功能系统化分析的结果。它的左边第一列列出系统中各功能的名称,上面第一行列出系统中各数据类的名称。表中在各功能与数据类的交*处,填写功能与数据类的关系。U/C矩阵的正确性,可由三方面来检验:(1)完备性检验。这是指每一个数据类必须有一个产生者(即“C”)和至少有一个使用者(即“U”);每个功能必须产生或者使用数据类。否则这个U/C矩阵是不完备的。,(2)一致性检验。这是指每一个数据类仅有一个产生者,即在矩阵中每个数据类只有一个“C”。如果有多个产生者的情况出现,则会产生数据不一致的现象。(3)无冗余性检验。这是指每一行或每一列必须有“U”或“C”,即不允许有空行空列。若存在空行空列,则说明该功能或数据的划分是没有必要的、冗余的。将U/C矩阵进行整理,移动某些行或列,把字母“C”尽量*近U/C矩阵的对角线,可得到C符号的适当排列。,第三节、系统分析报告,系统分析报告 系统分析阶段最后一项任务是编写系统方案说明书。它实际上是整个系统分析阶段的工作总结或成果,又是企业领导对系统进入设计阶段决策的依据,其主要内容包括:1.原系统的状况和问题 2.新系统的目标 3.新系统的逻辑设计 4.有关新系统方案的比较,第六章 系统总体设计,第一节、系统总体结构设计一、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的任务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的任务,是根据系统分析的逻辑模型设计应用软件系统的物理结构。系统物理模型必须符合逻辑模型,能够完成逻辑模型所规定的信息处理功能,这是物理设计的基本要求。,二、结构化设计的基本思想1.结构化设计的要点系统是否具有可修改性与其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结构化设计”的构想,成为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其要点如下:(1)模块化。(2)由顶向下,逐步求精。(3)上层模块分解为下层模块,有三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即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2.控制结构图的基本符号和规定(1)每个模块有自身的任务,只有接收到上级模块的调用命令时才能执行。(2)模块之间的通信只限于其直接上、下级模块,任何模块不能直接与其他上下级模块或同级模块发生通信联系。(3)若有某模块要与非直接上、下级的其他模块发生通信联系,必须通过其上级模块进行传递。(4)模块调用顺序为自上而下。,三、模块分解的规则1.模块独立性 所谓两个模块彼此完全独立,是指其中任一模块在运行时,与另一个模块存在无关。独立性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具有独立功能而且和其他模块之间相互作用少的模块,称为独立性高的模块。保证模块独立性高是设计一个系统的关键,它具有以下优点:(1)系统容易开发。系统开发往往由若干人分工合作完成,由于模块之间联系少,接口简单,可以简化合作者之间的协调工作。,(2)系统可靠性高。模块之间的相互影响小,当一个模块出错时,产生波动效应的概率低,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性。(3)系统容易维护。在对一个模块进行修改和维护时,不必担心其他模块的内部是否会受到影响。2.模块凝聚 模块凝聚是用以衡量一个模块内部自身功能的内在联系是否紧密的指标,也是衡量模块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模块按凝聚程度的高低可分为以下五级:,(1)偶然凝聚。一个模块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处理彼此无关,偶然地组合在一起,这是一种组织得最差的模块,凝聚程度最低。(2)逻辑凝聚。一个模块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处理逻辑相似,但

    注意事项

    本文(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辅导课程(1).ppt)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