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小组构成.ppt
前章回顾,第七章 小组构成,前章回顾,小组工作的主要理论:系统理论、需要理论、小组动力学理论、社会学习理论、镜中自我理论和交流分析理论。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社会目标模式、互惠模式、治疗模式、发展模式小组的领导、沟通和冲突,第一节 小组的内部结构要素,1.小组概念 由两个以上个人组成,是一个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归属性、激励性和互动性等特征的动态群体。小组对个人人格和社会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作用分类:开放式和封闭式、结构式和非结构式小组研究:小组历史、特征、成员,工作者和小组的关系,活动节目,成员与小组目标,小组发展阶段,对成员的认识(1)对成员的年龄因素及其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和需求、社会关系、互动方式、社会经验等的认识。(2)对成员的性别因素的认识。单一性别、混合性别(3)对成员面临的问题的认识。相似性、异质性、多元性(4)对成员行为的认识。,2.成员,对成员的协助(1)帮助组员了解哪些行为会被小组接受或拒绝下列行为会被小组拒绝:轻视小组目标;对于小组的意见和节目做消极的反应;不负责任;谈话过多,试图操纵小组;自私而不与他人合作;违反小组规则;经常抱怨。以下行为容易被小组接受:接受小组目标;对小组意见做出积极的回应;担负责任,积极为小组工作;贡献自己的能力和技术;与其他团员积极合作,同甘共苦;接受小组的规则和限制;为小组辩护。,2.成员,(2)协助组员的一些原则为个人选择最适宜的小组,并了解个人的小组经验;对组员要大力支持,赋予安全感;引导组员发现与他人的兴趣和关系,协助参与节目的设计,建立和谐的团队关系;保护组员,协助其了解次小组,加强其参与活动及领导工作,以扮演适当的角色;运用小组的限制与权威,协助组员改善决策方法及运用小组压力的权力,使成员面对现实、接受管理;灵活运用活动节目,使组员发挥专长;适当的时空范围运用适当语言对组员行为作出评价。,2.成员,对成员的协助(3)发挥组员的领导才能协助领导者了解工作方法;协助领导者了解影响成员及其他小组的技术和方法;协助领导者了解组员之间的关系;协助领导者使用科学的领导方法运协助领导者控制小组的发展速度。,2.成员,对成员的协助(4)协助适应困难的组员 操纵欲望过强的人,过分消极、害羞和畏惧者,过分依赖的人,只许诺而不践行者,不接受小组限制和约束的人,过分呆板、一意孤行者。(5)协助组员的转介(转案)工作组员接受其他资源或方式协助的历程,可能是同一机构的其他小组或其他机构的工作者,或是个案援助。转介的目的在于为组员提供更适合的服务。,2.成员,(1)工作者和组员的区别工作者与组员的职责不同。工作者可分享小组成果,而直接受益者永远是组员。(2)工作者在整个小组过程中处于动态的可变角色中(3)小组工作者应该具备的能力 评估需求、制定目标,协调各种关系,分析小组情况,参与小组活动,处理小组情感,设计和发展小组节目,充分利用机构及社区资源,评价和总结。4、小组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同理心;极富人情味,愿与他人分享;善于对质;公平、保守隐私;真诚坦白、学会接纳。,3.工作者,(1)小组目标的确立机构目标在小组成立之前就有,是机构和制度赋予的。小组目标、组员目标和工作者目标都必须在机构的总目标下确立。组员的目标也是根据小组目标确定的。社会工作者的目标:康复、建立、矫正、社会化、预防、社会运动、问题解决和社会价值(2)小组目标实施过程的管理检查考核实施有效的目标控制(3)目标成果的评估,4.目标,小组协议是指小组中的双方或多方对共同关心的问题所达成的一致同意。可以是书面或者大家默认的。小组协议的内容小组与机构间的协议。应体现小组对机构目标的认同和遵守等。组员与工作者间的协议。应体现组员与工作者的目标、责任和各自的角色等。组员彼此之间的协议。组员之间对彼此认定的规范的遵守。协议应该包括目标阐释、达成目标的方法、维持小组活动的承诺、参与活动的规则、付费问题、违约责任等条款的一致同意。,5.协议,小组工作中协议的形式个别协议。在小组前期或治疗性小组中,机构基于组员的目标与个人达成的默契。互惠协议。指在小组工作前期,组员与工作者之间有关会谈、活动等一系列问题的彼此同意。互助协议。组员之间,以及组员与工作员之间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在行动上采取的一致行动。互赖协议。工作者、组员以及机构等将小组视为一个整体,对小组几乎所有问题均达成一致的协议。独立协议。小组结束后形成,是个人能够独立地分担自己的一切。,5.协议,节目设计根据小组的目标和组员的需要、兴趣等展开。设计节目必须考虑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什么节目(内容);二是如何表达(工具);三是为什么要有这种节目(目的)。节目设计标准:小组活动节目必须以组员的兴趣及需求为依据;节目安排须考虑组员年龄、文化背景及经济差异;有价值而且组员是自愿参加;有弹性,能够满足各种兴趣和需求的人参与;节目发展必须循序渐进,由简入繁,使组员的兴趣由个人中心向社区、社会中心发展。,6.活动节目,(1)成员方面不能超过组员的体力范围;在组员智能范围内,给予组员最高发展智能机会;与组员情绪发展阶段相配合;适合于社会行为的发展,供给组员合作的能力和机会,培养责任感及接受能力;能协助组员能力的发展;使有特殊技能及智力的人得到发展。,6.活动节目,(2)小组方面应给予小组成员平均学习与发展的机会;适合小组内不同性质的组员;选择活动时,应注意小组以往的经验,与小组的目标相辅相成,使小组轻松、愉快、有娱乐价值;适合小组当时的情绪气氛,使成员得到感觉与情绪上的解脱;适合小组的结构,并能培养组员共同合作的精神;给予组员学习“领导”与“被领导”、培养决断能力、对机构及社区标准与价值观理解的机会;给予组员各种支持。,6.活动节目,(3)机构方面活动能发扬机构的目标、价值与精神;在机构设备范围及能力限度之内;活动的场地及环境,机构应保留适当的空间。(4)社区方面选择并利用社区资源和设备,以发展活动种类与范围;使小组适应社区氛围,消除组员在社区中的紧张气氛;协助小组获得社区认同,协助组员改善社区邻里关系;活动支持组员改良社区环境。,6.活动节目,第二节 外部结构要素,1.机构(1)机构的种类和性质机构职能不同,提供的服务不同。机构宗旨、目标不同,小组工作的取向有很大区别。(2)机构的作用制约小组目标和决策。机构决定小组采取何种工作方法,提供小组所需的资源,同时也赋予小组一种社会地位。机构的性质决定工作者的地位和角色,内部的人际关系(文化)影响工作者的工作情绪和态度。机构目标是组员资格认定的标准之一。,(3)机构与工作者的关系工作者应充分了解机构的目标和功能,并根据目标和功能展开工作,还要接受机构不断变迁的事实。工作者应充分了解机构的情况,包括宗旨、历史、地理位置和兴趣旨向等内容。工作者应充分了解机构的政策,尤其是有关收费、时间安排、与其他小组的关系等情况。工作者应充分了解机构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成员与机构的关系,以便有的放矢地工作。工作者须积极参加机构的各种活动,透过活动认识机构,从而更好地通过机构帮助个人。,1.机构,2.规模,(1)小组人数社会目标模式下的小组活动人数可以多一些,但最好不要超出 25 人。休闲娱乐小组 45 人最为理想;5 人小组最适合讨论和分享;89 人小组最容易完成任务;治疗小组一般在 57 人为宜;儿童小组最好规模小一点,以便提高注意力。米勒提出“七加减二原则”作为小组成员多寡的标准,也就是说小组一般由59 人组成最为理想。,(2)确立小组规模的依据能围坐、相互看得到、听得到对方的声音;大到组员可以得到足够的刺激,小到组员能够彼此参与、互动和认识;大到能够被工作者掌握和控制,小到能产生工作效率,充分互动;当小组必须增大时,要将小组的结构再进行分化。一个开放性小组成员的多少非常重要,一定要把握好分寸,防止小组离散。,2.规模,时间:小组期限、聚会期长短、聚会频率、聚会时间小组的时间会影响组员对小组的投入程度,从而也会影响小组目标的实现。工作者投入到个别成员身上的时间也应该视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小组聚会的次数也影响组员的互动,次数增加,互动程度加深,但不能太过频繁;选择聚会的时间段也很重要。小组时间安排应配合小组目标。治疗和目标类小组应分成几个阶段展开;小组聚会每周一次,每次时间保证每个成员都能分享,不宜超过两个小时。技巧教育、康乐、会心小组时间较短,以完成任务为前提。,3.时间,4.空间,(1)活动空间这是指组员或小组对地理区域的占有倾向。空间的占有与礼让影响小组的冲突和互动。个人活动场是指个人占有的房间、桌椅、床铺等物质,意味着个人对他人的防卫和对抗。小组活动场是指小组的位置与地点。固定的小组地点有助于组员的认同感,地点的安排也要适合小组的目标;小组的位置可以发展出一种家的感觉。,(2)个人空间指个人与他人活动的主要环境。成员的私人空间,不可随意侵入。私人空间有数不清的互动距离。人口的密度可以改变互动的距离。地位较高的人会选择较有利的个人位置,而且会与他人保持较大的空间距离。,4.空间,(3)空间安排小组中的坐位安排,通常每个人都会有坐位偏好,座位表现了互动特征和领导关系。椅子的安排常以围成一圈为宜,但面对面的安排却是最好的互动安排方式。椅子的距离可以弹性调整。椅子的安排还可以像教室和会议室一样,有利于工作者发表意见。在小组初期可以设桌子以减轻成员的不安与紧张,到了第二、三次聚会就可以放弃桌子。房间的大小应该大到足以开展小组活动之用。,4.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