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遂昌县溪边路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
资源ID:2712830
资源大小:982.50KB
全文页数:9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遂昌县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遂昌县溪边路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遂昌县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遂昌县溪边路道路工程(下南门路-平昌路)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湖南大学HU NAN UNIVERTISY国环评证甲字第2704号二OO九年九月目 录1 总 论51.1项目由来51.2评价目的、评价原则及重点61.3编制依据91.4功能区划分101.5评价标准111.6评价因子、评价等级及范围141.7主要环境保护目标152 区域环境概况172.1自然环境概况172.2社会环境概况182.3相关规划情况212.4 建设区域环境现状概况233 工程分析253.1项目概况253.2建设内容253.3污染源强分析354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414.1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414.2环境空气现状调查与评价434.3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434.4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445 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465.1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465.2运营期环境影响评价516 污染防治对策及水土保持措施596.1污染防治对策597 公众参与697.1参与方式697.2主要调查内容707.3主要调查对象707.4调查结果分析737.5公示情况757.6小结768 环境保护投资估算与经济损益分析778.1 环境保护投资估算778.2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779环境监测与管理计划789.1 环境监测计划789.2 环境管理计划8110、 环评审批原则符合性分析8510.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8510.2规划符合性分析8510.3清洁生产原则符合性8710.4达标排放原则8710.5环保设施正常运行要求8710.6总量控制原则和减排要求8710.7保持环境质量原则8710.8风险防范措施问题8810.9项目的公众参与程度8810.10项目对促进持续发展、削减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贡献8810.11小结8811 环评结论8911.1主要评价结论8911.2总结论93附图目录:附图一: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二:遂昌县溪边路现状图;附图三:项目周围环境图;附图四:溪边路道路工程示意图;附图五: 溪边路道路工程噪声监测点位示意图;附图六:遂昌县生态功能区划图;附图七:遂昌县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图;附图八 项目公示照片附件目录:附件一:遂昌县发展和改革局项目立项批文(遂发投200970号);附件二:遂昌县环保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联系单附件三:遂昌县水利局关于遂昌县溪边路道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批复(遂水利2009 号);附件四:项目第一次环评公示内容及相关证明;附件五:项目第二次环评公示相关证明;附件六:项目公众参与团体调查样表(各2份);1 总 论1.1项目由来遂昌地处浙江西南,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美丽山区。县城是一个典型的山城,南溪、北溪穿城而过,妙高山矗立城中,占地4.3平方公里。由于老城区用地资源紧张,拓展余地小,为适应城市建设新形势,遂昌县委、县政府结合本县实际,提出了“树框架、建新城、重山水、创精品”的城市建设发展思路,于2002年重新修编完成了新一轮县城城市总体规划,把县城建设定位于一个环境宜人的山水城市。通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此吸引产业和人口集聚,从而使县城建成区面积从现在的4.3平方公里扩展到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从现状的4.3万发展到8万,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 遂昌县的城市建设主要是通过旧城改造来带动的,通过旧城改造推动新区开发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近年来,先后对县城老区进行了多次大规模地拆迁改造,累计拆迁各类房屋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拆迁住户1700多户。通过拆迁、拓宽改造了东街、北街、公园路、车站路、西街、南溪路、江滨路、南门路等多条城市道路,开辟了城西道路网,新增城市道路面积42万平方米。根据新修编的规划,中心城区总体布置为“一廊一核二区四片”,“一廊”:区域交通生态走廊,包括已建成的龙丽高速公路和规划预留的衢丽铁路,是中心城区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区域大动脉;“一核”:二水(南溪、北溪)绕一山(妙高山)的城市生态内核;“二区”:以生态交通走廊为界,西部以老城区为核心的人居发展区,东部以东城工业园区为依托的产业发展区,形成东工西居的总体格局;“四片”:人居发展区的老城居住片,后江居住片,产业发展区的东城工业园区和云峰工业区域。溪边路所在地位于南溪东岸,地理位置属于叶坦社区。叶坦社区位于遂昌县县城的东北面,东起下杭山、南到鲤鱼山、西临南溪、北止松阴溪,总面积2.5平方公里,有住户2536户、人口7627人,分为14个居民小组。辖区内有法院、检察院、电力局、广播电视台、凯恩集团等16家共建单位。溪边路是南溪东岸主要的交通干道,属于上述“一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区域的主要交通流量,同时是江滨绿化长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太保殿车行桥、人行桥和东桥均为南溪两岸重要的交通联系,是跨溪平衡发展的必要基础设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02第77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98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在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为此,遂昌县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委托湖南大学承担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接受委托后,我们会同遂昌县环保监测站在资料分析、研究和现场踏勘、调查以及现状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有关资料的整理、计算和分析,编制了本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报请审查。1.2评价目的、评价原则及重点1.2.1评价目的(1)对本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社会环境、生态环境、水环境、环境空气、声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调查、监测与评价,全面了解沿线的环境质量现状。(2)通过对本项目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可能带来的各种环境影响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评述、预测,评价其未来影响范围和程度,为合理选择工程施工方案提供依据。(3)根据拟建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提出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和建议,并反馈于设计,将工程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达到开发建设和环境保护两者协调发展的目的。(4)结合公众参与,弥补环境影响评价可能出现的疏忽和遗漏,进而使拟建项目的设计更趋完善与合理,力求拟建项目的建设及运营在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取得最优化的统一;为项目运营管理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2.2评价工作原则1、坚持环评为环境管理、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的原则,通过对溪边路涉及范围内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环境质量现状的调查和监测,了解项目周围环境质量现状,依据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可能产生的污染物排放、生态影响、水土流失以及相应环保治理措施,分析其主要的环境正面与负面影响。1.2.3评价重点1.2.3.1主要环境问题识别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并结合项目地区的环境特征,对本工程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识别,其结果见表1.2-1。表1.2-1 主要环境问题识别结果施工期社会环境工程拆迁本工程道路建设,需拆迁临路的部分房屋、占用部分空地、迁移树木等。道路、桥梁施工本项目的施工,局部地段要暂时中断通行,采取绕行等临时措施,将给沿线居民的出行、工作、生活带来影响和不便。桥梁施工给东岸居民出行造成影响。管线拆迁工程施工中,对红线范围内原来埋在地下各种管线实施拆迁或改移,会对正常的社会生活会产生影响。生态环境移除两侧树木、铲除花草等工程施工将破坏或占用部分道路两侧的绿化带、植被,减少绿化面积;南端局部边坡开挖损坏植被。各种施工施工中施工机械的设置、基础开挖、地下管线的埋设等将造成城市道路的破坏,影响沿线景观,会产生少量施工废水;栈桥、桥梁施工使河水浑浊。土方工程工程弃土、建筑垃圾的堆放会占用部分土地,如措施不当,给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并造成局部水土流失。环境空气道路、桥梁施工、车辆运输、拆迁施工过程中的开挖、回填、拆迁以及水泥、粘土、砂石等在装卸过程产生粉尘,运输过程中沿途散落及运输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施工机械使用以燃油为动力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增加,必然导致尾气排放量的增加。噪声拆迁、车辆运输、各种施工机械使用各种施工作业如大型挖土机、钻孔机、打桩机、空压机及压路机等以及各种重型运输车辆、建筑物拆除以及已有道路破碎等作业产生的噪声。废水工程施工及施工人员边坡开挖和钻孔、桥墩施工产生的泥浆水,机械设备运转的冷却水和洗涤水、施工机械运转中跑冒滴漏产生的油污水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固废工程施工施工工地产生大量余泥、渣土(包括拆除旧建筑物的渣土)、地表开挖的余泥、施工剩余废物料等。运营期社会环境车辆行驶本工程的实施,提高了机动车的平均运行速度,改善非机动车、行人与机动车的冲突,提高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安全度,改善机动车的出行,促进沿线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绿化工程本工程道路两侧种植行道树,并新增一些绿化带景观建设工程,将给局部生态环境和景观带来有利影响。环境空气车辆行驶道路的改善将使车流量相对增加,汽车排放的尾气含有CO、NO2等污染物质,可能增加沿线的大气污染负荷,但从整个遂昌城区范围看,对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噪声车辆行驶项目完成后,交通噪声源距环境保护目标距离变近,各类车辆产生的交通噪声对线路两侧的敏感点产生不同程度影响。1.2.3.2主要环境影响要素识别与筛选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并结合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对本工程的主要环境影响要素进行识别和筛选,其结果见表1.2-2。表1.2-2环境影响要素识别与筛选环境要素项目社会环境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交通居民生活景观绿化施工固废施工废水环境空气噪声施工期拆迁-1S-1S +2L-1S-1S-1S使用施工机械-1S-1S-2S管线埋设-1S-2S-1S桥梁施工-1S-1S-1S-1S-1S-1S-1S土方工程-1S-1S-1S施工人员-1S-1S运营期车辆行驶+2L+1L-1L-2L绿化工程+1L+1L注:“”表示正影响,“”表示负影响; “1”表示影响较小,“2”表示影响中等,“3”表示影响较大; “S”表示短期影响,“L”表示长期影响。由表1.2-2可以看出,拟建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存在短期、可恢复的影响,也存在长期的正面、负面影响。施工期主要表现为短期的负面影响,在施工活动结束,影响即消失。本项目对涉及拆迁的居民来说短期会给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但移居新房后由于规划合理、配套完善,生活质量会有所提高。因此施工期拆迁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是短期的,而以长期、正面效应多些。在运营期由于本项目的完成,车流量增大,交通噪声是负面长期影响,局部环境空气有可能受汽车尾气影响;在运营期对环境产生的正面长期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交通的改善、居民出行方便、生活条件的改善等方面。根据本项目所处区域的环境状况、项目工程分析、环境影响识别和筛选结果等,确定本次评价的重点是建设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及运营过程汽车噪声、尾气的影响。此外,还要着重进行公众参与专题的调查和分析,同时兼顾到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的影响分析和评价等。1.3编制依据1.3.1法律及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89第2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2第7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0第3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8第8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6第7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防治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1第4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1998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发200038号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9、浙江省人民政府令2003第166号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2004.3.1起施行);10、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28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1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40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12、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浙政办2005109号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水利厅省环保局关于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的通知;13、浙江省环保局浙环发20071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14、浙江省环保局浙环发200712号关于印发<浙江省环保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程序若干规定>等文件的通知;15、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6296号关于发布实施<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的通知16、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的意见(浙江省环境保护局 浙环发200561号); 17、关于印发<浙江省水土保持总体规划>(20062010年)的通知(浙发改规划2006281号);18、其他相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律法规。1.3.2评价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T2.3-93);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5、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6、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 B03-2006 1.3.3项目文件、材料1、遂昌县发展和改革局遂发投200970号关于遂昌县溪边路道路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2、遂昌县环保局环评联系单;3、遂昌县中心城区总体规划(20052020年);4、遂昌县城及行政中心城市设计; 5、遂昌县人民政府、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编制的遂昌县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修正稿);6、遂昌县溪边路道路工程(下南门路-平昌路)水土保持方案及其批复;7、遂昌县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8、遂昌县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委托湖南大学编制环评报告的技术咨询合同。9、丽水市生态文明建设纲要(20082020)。1.4功能区划分1、环境空气根据浙江省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本项目所在区域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2、地表水本项目所在位置地处遂昌县城的南溪东岸,南溪和北溪会合后称为襟溪,襟溪和濂溪水汇合流入松荫溪最终流入大溪。根据浙政办2005109号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水利厅省环保局关于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的通知,成屏二级电站大石(遂昌松阳交界)水功能区为松荫溪遂昌饮用农业用水区,水环境功能区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执行类水质标准。项目所在区域水环境功能区划见附图4。表1-2 大溪水环境功能区划表河流序号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功能区范围现状及目标水质编码名称编码名称松荫溪瓯江39G0301101903011遂昌饮用农业用水区332527GB10150002饮用水源保护区成屏二级电站大石(35km)现状:目标:3、声环境本项目位于遂昌县南溪东岸,根据遂昌县城市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所在区域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区域标准。另据遂昌县中心城区总体规划(20052020年),溪边路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级,沿路一侧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a类区域标准。1.5评价标准1.5.1环境质量标准1、空气环境评价区内的空气环境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具体指标见表1-3。表1-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单位:mg/Nm3 标准级别采样时间SO2NO2TSPCO二级小时平均0.500.24/10日平均0.150.120.304年平均0.060.080.20/2、地表水环境根据功能区划分,项目所在水体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具体详见表1-4。表1-4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mg/L (pH除外)项目pHCODMnCODcrBOD5NH3-N总磷DO石油类类6-962041.00.250.054、声环境项目所在区域为2类声环境功能区,声环境参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溪边路为规划中的城市次干道,沿路一侧声环境参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标准,详见表1-5。表1-5 声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dB(A)参 数昼间夜间适用范围2类60504a类标准7055/1.5.2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气汽车尾气执行(GB18352.3-2005)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阶段)中的型试验值,见表1.6-1,劣化系数见表1.6-2。表1.6 -1 型试验排放限值阶段类别级别基准质量(RM)kg限值(g/km)COHCNOxHC+NOxPM汽油柴油汽油柴油汽油柴油汽油柴油柴油*第一类车全部2.300.640.200.150.500.560.050第二类车RM13052.300.640.200.150.500.560.0501305<RM17604.170.800.250.180.650.720.0701760<RM5.220.950.290.210.780.860.100*第一类车全部1.000.500.100.080.250.300.025第二类车RM13051.000.500.100.080.250.300.0251305<RM17601.810.630.130.100.330.390.0401760<RM2.270.740.160.110.390.460.060*2007年7月1日起执行;*2010年7月1日起执行。表1.6-2 发动机劣化系数发动机类别劣化系数COHCNOxHC+NOxPM点燃式发动机1.21.21.2压燃式发动机1.11.01.01.22、废水项目涉及水体为类水体,同时遂昌县污水处理厂已正式投入运营。从项目可研分析,本溪边路的污水管将接入城市污水管网最终送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因此本项目沿途废水排放标准执行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具体见表1-7。表1-7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 单位:mg/L(除pH外)污染物pHCODCrBOD5NH3-NSS石油类标准值6950030035400203、噪声建筑施工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详见表1-8。表1-8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噪声限值LAeq,dB(A)昼间夜间土石方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7555打桩各种打桩机等85禁止施工结构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70554、固废项目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排放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的有关规定。1.6评价因子、评价等级及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93、HJ2.2-2008、HJ/T2.3-93、HJ/T2.4-95)及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 B03-2006中有关环评工作等级划分规则,确定本项目评价等级。1.6.1地表水评价等级与范围根据初步分析,道路工程污水仅限于下雨初期形成的地表径流,项目污水水质复杂程度为简单;沿途污水收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经遂昌县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排放襟溪,确定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评价范围为沿线相邻水体。1.6.2大气评价等级与范围项目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汽车尾气,废气污染物排放量均很小。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中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确定方法中5.3.2.3.5规定,对于以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等城市道路为主新建、扩建项目,应考虑交通线源对道路两侧的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等级应不低于二级。本项目为城市道路次干路级道路,非城市主干路和快速路,因此本项目评价等级可直接确定为三级。根据导则规定,评价范围为以道路中心线为中心,两侧各200米范围。1.6.3声环境评价等级与范围项目噪声为交通噪声,声源噪声值较小,车流量远小于5000辆/小时。参照JTGB03-2006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中工作等级划分判据及项目所在地的声环境功能要求,确定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评价范围为道路中心线两侧100m。 1.6.4生态环境评价等级与范围本项目总占地面积2.487hm2,为一狭长形地块,工程起点至第一幢拆迁房所在路段为栈桥设计,将利用南溪河道修建栈桥,右侧鲤鱼山少量山体边坡开挖,施工过程植被破坏相对较多,对生态环境的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范围远小于20km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 19-1997)中表4-1的有关规定,确定生态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生态环境评价范围为溪边路工程范围及工程施工可能涉及的区域。1.7主要环境保护目标1.7.1环境保护目标1、环境空气评价区域内大气环境质量维持现有级别。2、水环境南溪相应河段维持类水质。3、环境噪声声环境质量沿路一侧达到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4a类区标准,第一排建筑物30米后达到2类区标准。4、生态环境道路两旁生态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1.7.2敏感点依据现场调查,项目所在区域无学校、医院、政府集中办公区等环境敏感点,亦无规范的居民小区,沿路居民居住房以自建房居多,局部路段人口密集。评价范围内主要敏感点具体情况见表1-9。表1-9 项目周边敏感点情况类别序号保护目标方位距离概况保护级别大气环境1溪边路区域0200米现状大气环境质量为二级二级水环境1南溪西050米现状水质为类类水质声环境1沿路居民紧邻声环境质量现状2类区2类区生态环境1鲤鱼山汤公园东北紧邻植被良好维护良好生态环境2 区域环境概况2.1自然环境概况2.1.1地理位置及周边概况1、地理位置遂昌县位于浙西南,地处钱塘江、瓯江源头,东倚武义、松阳,南邻龙泉,西接江山和福建浦城,北与衢江、龙游、婺城相连。全县总面积2539平方公里,总人口22.88万,辖9镇11乡,390个行政村,7个城市社区,森林覆盖率达83.2%。境内山川秀美,林海氤氲,云雾飘渺,素有“钱瓯之源、江南绿海”的美誉。遂昌县溪边路道路工程位于浙江省遂昌县南溪东岸,叶坦社区内。道路南起下南门路,北至平昌路,全长1.29km;太保殿车行桥位于平昌广场东侧,由青云街延伸跨南溪与溪边路相交;太保殿人行桥位于太保殿车行桥下游50米处,是原太保殿桥旧址;东桥位于遂昌三中正门东侧,跨南溪连接凯恩路和溪边路,与规划东桥路连接。三桥跨度均为60m。2、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遂昌县在地貌上为浙闽山地组成部分,形成了以中山为主、群峰起伏、岭谷交错。间有狭长山间盆地的复杂地貌结构。境内最高峰九龙山,海拔1724.2m,为浙江省第四座高峰。以九龙山、白马山(海拔1621m)、牛头山(海拔1560m)为主体的中山控制了全县地貌的总体格局,三座山体自西南向东北呈“W”型排列。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构成阶梯状渐降地势,成为浙江省钱塘江与瓯江的分水岭。妙高山镇城区内平均海拔204m,地势西高东低。(2)地质县城区地势以山前冲积和河谷冲沟为主,受南溪北溪的影响,城内够成一幅牛角地势,地表面呈现橙黄色、黄色亚粘土及沙石子覆盖。地基承载力一般在100KPa左右,其层为前寒武系和侏罗纪的花岗岩和混合花岗岩带,地质条件良好,满足拟建工程建设要求。(3)水文遂昌县境内河流分属钱塘江、瓯江两大水系。属钱塘江水系的主要支流有:乌溪江、洋溪源、周公源、湖山源和桃溪、官溪、桃源,分别注入乌溪江的湖南镇水库、灵山港,流域面积1864.89平方公里,占全县流域面积的 73.45%;属瓯江水系的主要支流有:南溪、北溪、襟溪、濂溪,注入松阳溪,流域面积674.11平方公里,占全县流域面积的26.55%,这些溪大多坡陡流急,落差大,溪水易涨暴退。南溪发源于垵口乡北园,自南向北流。北园至屏乡源口段称十四都源,经源口、妙高镇吴乐、叶坦桥与北溪汇合注入襟溪,干流长44.5km,落差660m,比降1.5%。洪水多发生在五、六月、梅雨季节和八、九月台风季节,最高水位可达203m,冬季水位较低,南溪在县城上游的集雨面积为237.3km2,城区地下含潜水,水量不大,地下水位于地表下2m左右。 (4)气候县境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类型,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空气湿润,山地垂直气候差异明显。多年平均气温为16.9,年最热月7月,月平均气温27.7,最低月1月,月平均气温5.3。年平均降水量1510毫米,年内降水量最多的月份是6月,平均降水量262毫米;降水量最少的月份是12月,平均降水量41毫米。县境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101千卡/平方厘米,山区较少,只有80100千卡/平方厘米,是浙江省太阳总辐射量的低值区。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湿度最大月是6月,月平均相对湿度83%,湿度最小月是1月、12月,月平均相对湿度77%。2.2社会环境概况2.2.1历史沿革遂昌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县,县人民政府驻地妙高镇。该县三仁畬族乡好川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是浙西南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表明4200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生息、繁衍。据考证,遂昌夏、商、西周时属越,春秋属姑蔑,战国越亡属楚;秦统一中国后,分郡县两级,属会稽郡太末县;西汉分三级制,属扬州刺史部会稽郡太末县。遂昌建县:后汉书. 郡国志刘昭注,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孙权分太末县南部地始置遂昌县;宋书.州郡志载:“孙权赤乌二年(239年)分太末时更名曰平昌。”清光绪遂昌县志卷一载:“平昌县以去十五里两山前后平叠如昌字,故名”。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更名复称遂昌。东汉末年,其时地广,约含今遂昌县和龙泉、庆元县大部,金华县(原汤溪县)部分地。南朝属东扬州东阳郡或扬州东阳郡,变动频繁。隋开皇九年(589年)至大业元年(605年)撤县,属东扬州括州和东扬州永嘉郡。光绪浙江通志卷四载:“唐武德时复置寻省入松阳”。旧唐书载:“唐武德八年(625年)撤县入松阳”遂昌自隋开皇九年至唐武德的三十多年,据大明一统志,读史方舆纪要,皆谓属处州。 唐景云二年(711年)遂昌县复置,属江南道括州,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至贞元三年(787年)先后属江南东道括州,江南东道缙云郡、浙江东道括州、浙江西道处州、浙江东道处州。五代吴越国地,属处州。宋时属两浙路处州或浙东路处州。元时先后属江淮行省处州路,浙江行中书省处州府。明时属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处州府。清光绪遂昌县志卷一载,明成化八年(1472年)析八、九两都与金华、兰溪、龙游县部分地置汤溪县。清时先后属处州府,浙江军政府处州军政分府。1912年属浙江省都督府,1914年属浙江省长公署瓯海道。1927年至1949年5月属浙江省第九(丽水)、第六(丽水)第三(衢州)行政督察区。1949年5月8日,遂昌县城解放,属浙江省第三专区(1949年10月改称衢州专区),1955年3月改属金华专区。1958年10月松阳县并入。1963年5月改属丽水专区。1982年1月恢复松阳县,同属丽水地区(今丽水市)。明代著名文学家、戏剧家汤显祖曾在这里任知县5年,写就了戏曲名著牡丹亭,汤公“兴教、劝农、安民”之政声、“清政爱民”的治县方略流传深远;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独山村的“明代一条街”至今保存完好;97年发掘的好川文化(瓯越文化发源地、“东方文明曙光”)遗址被列为全国考古重大新发现。遂昌是一个革命老区,1927年1月成立中共遂昌支部,同年10月建立遂昌县委,南方三年游击战时,粟裕、刘英曾率部队建立了以我县王村口镇为中心的浙西南游击根据地。另有独山村、独山石牌坊和陈家大屋等典型明代建筑,延续并保存着古村落的历史文化脉络,工艺精湛,令人赞叹。2.2.2 区域经济发展现状近年来,遂昌县委、县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实践创业创新、谋求跨越发展、全力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的战略目标,紧紧依靠全县人民,凝心聚力,攻坚克难, 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创业,深入实施“工业强县、项目带动” 战略,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4.82亿元,同比增长11%,一、二、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3.6:47.0:39.4;财政总收入5.73亿元,增长10.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09亿元,增长1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64亿元,增长4.8%;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2亿元,增长20.3%;外贸出口总额1.54亿美元,增长6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7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38元,分别增长14.8%和15.1%;人口自然增长率1.42。工业经济稳中求进:遂昌工业已形成金属制品、特种纸、竹制品加工、化工四大优势主导产业,并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重点骨干企业:元立集团跨入全国民企500强行列,凯恩股份成为丽水市首家上市公司,绿源木业进入世界同行业前20强。遂昌也成为全国最大的金属制品、竹炭制品、电解电容纸、乳化炸药生产基地,并荣膺“中国建筑五金产业基地”、“中国竹炭产业基地”等称号。(元立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是国内钉、丝类产品生产总量最大的企业之一,产业链之长为全国之最,凯恩特种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浙江利民化工是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以金属制品、造纸、竹木制品、化工、小水电等五大产业为主导的工业框架基本确立。)农业已形成茶叶、竹业两大主导产业及高山蔬菜、菊米、杂交稻制种、烤薯等块状分明的特色产业,农产品享誉省内外。遂昌先后被命名为“中国龙谷丽人名茶之乡”、“中国竹炭之乡”、“中国菊米之乡”。百万游客逛遂昌,千年古邑客潮涌。近年来,遂昌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工作思路,积极创新旅游开发模式,把休闲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加以培育,加强旅游产品建设,大力开展旅游促销,全县旅游业蓬勃发展。2008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166.1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5.08%和119.67%,增幅均居丽水市首位。而2004年,两项数字全年仅为12.5万人和2533万元。于是“中国旅游文化示范地”、“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全国十大特色休闲基地”等“桂冠”又加冕于身。遂昌还较早开展大气负氧离子测试,全县负氧离子含量地面测试平均值为9100个/立方厘米,超世界卫生组织界定的宜居标准6倍以上,宜居遂昌尽显。 2.2.3 市政基础设施近年来,先后对县城老区进行了多次大规模地拆迁改造,累计拆迁各类房屋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拆迁住户1700多户。通过拆迁、拓宽改造了东街、北街、公园路、车站路、西街、南溪路、江滨路、南门路等多条城市道路,开辟了城西道路网,新增城市道路面积42万平方米,彻底消除了老城区“卡脖子”现象;完成了全市第一个县级日供水量4万吨的自来水扩容工程,彻底解决了县城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紧缺的矛盾,在此基础上又将供水管网引向两个工业园区并规划向东城新区延伸; 城市绿化方面,建成了儿童公园、人民公园,并重新规划了妙高山公园,今年开始分期分批对1.5平方公里的妙高山进行开发建设,随着旧城改造的有序推进,江滨绿化长廊的框架也初步形成;大型垃圾填埋场已在实施当中;总投资1.2亿元的城防工程,对南溪、北溪、襟溪进行了综合治理,建成了50年一遇的防洪堤,与江滨绿化长廊连成一体,成为县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几年来的旧城改造,带动了前山、叶坦、上石马、南门、荷花滩、西门等各个住宅小区的开发建设,先后建起了荷花滩体育场、搬迁了遂昌中学,上江工业园区、凯恩高科技工业园区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青云片旧城改造、县城中心广场、青云住宅小区等一大批高品位的建设项目相继完成,为山城面貌改变和市民生活环境改善打下良好的基础。2.3相关规划情况2.3.1遂昌县城城市总体规划2002 年重新修编完成了新一轮县城城市总体规划,把县城建设定位于一个环境宜人的山水城市上:通过新一轮城市规划的实施,要把历史上在西城区形成的“包饺子”式的工业用地引向东城区集中发展,使城市功能更趋合理;通过城西道路网的开辟,高标准规划东城区道路,结合龙丽一级公路,建设两个进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