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0422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手册(国土资源部规划司编2002(可编辑).doc

    • 资源ID:2708271       资源大小:58.50K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0422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手册(国土资源部规划司编2002(可编辑).doc

    20110422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手册(国土资源部规划司编2002 关于认真做好土地整理开发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25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与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土地整理开发规划是土地整理开发工作的主要依据,搞好土地整理开发规划,对于科学指导土地整理开发活动,合理安排土地整理开发项目,保障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各地依据土地利用规划大力推进土地整理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土地整理开发工作,现就制定、完善土地整理开发规划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土地整理开发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遵循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坚持以增加农用地特别是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以内涵挖潜为重点,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提高土地整理开发的水平,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的实现。土地整理开发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宜农未利用土地资源得到适度开发;土地整理全面、有序展开;新增工矿废弃地得到全面复垦,并逐步提高废弃土地复垦率;确保土地整理开发复垦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不低于建设占用和灾害损毁的耕地;土地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合理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任务土地整理开发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深化和补充,是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土资源部将组织制定全国土地整理开发规划,拟定土地整理开发的方针政策,以指导全国土地整理开发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编制本级土地整理开发规划。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时,未编制土地整理开发规划的,应开展土地整理开发规划编制工作;已经编制土地整理开发规划的,应根据本通知的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土地整理开发规划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本次土地整理开发规划以2000年为规划基期,规划期到2010年;编制土地整理开发规划应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在补充调查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土地整理开发的潜力,确定土地整理开发规划的目标和任务;测算土地整理开发的投入和综合效益,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土地整理开发规划图件比例尺一般应与同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同。省级和市级土地整理开发规划应着重提出土地整理开发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明确本省、市范围内易地补充耕地的区域和政策,确定土地整理开发投资方向等。县级土地整理开发规划应着重划分适宜开垦区和土地整理区,明确土地整理开发项目的位置、范围、规模和优先顺序,并落实到图上,作为确立土地整理开发项目的依据。编制土地整理开发规划应广泛征求公众和有关部门的意见,注意与基本农田建设、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和土地权属调整相结合,做好与村镇建设、生态建设及大型工程移民搬迁等相关规划的衔接。编制土地整理开发规划的技术要求另行制定。三、组织领导地方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落实土地整理开发规划工作班子和工作经费,加强检查和指导,做好下一级规划的审批和备案工作,切实加强对规划工作的组织领导。土地整理开发规划的编制应上下结合、同步进行。这次规划编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地方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加快工作进度。各级土地整理开发规划编制工作务必在2002年底以前全面完成。届时,凡没有土地整理开发规划的土地整理开发项目,一律不予安排。国土资源部将成立土地整理开发规划工作指导小组,加强业务指导和检查监督。二二年三月七日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 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现将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管理若干意见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国土资源部二二年四月二十三日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管理若干意见为加强和规范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管理,科学指导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现就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规划的编制 一 指导思想: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以内涵挖潜为重点,以增加农用地特别是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提高土地开发整理的水平,确保土地利用规划目标的实现。 二 主要任务:对土地开发整理活动进行统筹规划,确定土地开发整理的目标和方向,提出重点区域、工程和项目等,拟定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保障规划目标的实现。 三 主要内容:1.分析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分析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的潜力;3.确定土地开发整理的目标和任务;4.确定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的规模、布局、项目等;5.分析评价土地开发整理的预期投资和效益;6.提出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国家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重点是制定全国土地开发整理的方针和政策,提出土地开发整理的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省、地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重点是提出本行政区域内土地开发整理的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提出本行政区域内补充耕地区域平衡的原则、方向和途径,确定土地开发整理投资方向。县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重点是划分土地开发整理区,明确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项目的位置、范围、规模,作为确立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项目的依据。 四 编制原则:1.保护、改善生态环境;2.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3.内涵挖潜与外延开发相结合,以土地整理复垦为重点;4.提高土地利用效率;5.因地制宜,统筹安排;6.切实保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五 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跨行政区域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编制,由涉及区域的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一般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期限一致,重点确定近期规划。近期规划的期限一般为五年。 六 编制程序:1.准备工作:根据需要成立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JP3落实编制经费,组织制定工作方案,开展技术培训等;2.调查分析:在充分利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变更调查和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等现有资料,进行必要的核实与调查的基础上,对现状、潜力、投入和效益等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明确存在的问题;3.拟定规划方案: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及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和土地资源状况,提出规划目标和任务,并结合资金投入和有关政策,综合平衡重点区域布局、重点工程和项目安排、相关规划指标分解等,拟定两个以上供选方案,经可行性论证和评价后,提出规划推荐方案;4.协调论证:通过规划协调会、论证会等方式,主要就规划目标、重点区域布局、开发整理分区、重点工程安排、实施政策和措施等进行协调论证,县级规划还应征求公众意见;5.规划评审和报批:通过有关专家参加的规划评审会,进一步修改完善规划,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根据规划评审意见修改和完善规划后,按照本意见要求报批。规划编制、评审应当遵守和执行国家制定的有关标准、规范和本意见。 七 规划成果:1.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规划说明;2.规划图件:省级和地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一般包括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潜力分布图,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分布等规划图;县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一般包括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潜力分布图,土地开发整理分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分布等规划图。图件比例尺一般与同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一致。3.规划附件:包括规划专题研究报告、基础资料及工作报告等。上述成果包括按照有关技术标准提交的文档、图件的电子数据。有条件的,应建立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二、规划的审批 八 审批权限:地方各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完成后,报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备案。 九 审批程序:申请报批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1.评审: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完成后,应当由负责编制该规划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对规划进行评审,提出修改或补充意见。2.申报:按照评审意见修改完善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由负责编制规划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向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上报审批。上报材料包括规划文本及说明、专题报告、规划图件。3.审查:负责审批规划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意见的要求,对规划进行全面审查,并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4.批复:负责审批规划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审查结论,提出批准、原则批准的意见,并正式行文批复。凡属批准的规划,负责审批规划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同步做好规划备案工作。凡属原则批准,但需进一步修改、补充和完善的规划,负责编制规划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公布规划前应认真组织修改,并将修改后的规划报批准机关备案。 十 审查标准:审查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应当遵循下列标准:1.充分体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统一的要求;2.土地开发整理目标、方向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切实可行;3.土地开发整理部署和安排明确,指标分解和重点区域布局合理,工程、项目安排切合实际;4.土地开发整理投资分析和预期效益评价依据充分;5.上下级规划之间以及相关规划之间协调、衔接较好;6.规划文本、说明和专题研究的内容符合有关要求;7.规划图件内容全面,编绘方法正确,图面整洁清晰,符合制图要求;8.规划采用的基础资料翔实可靠。 十一 县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批准后,编制规划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当地将规划的主要内容向社会公布。 十二 经批准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不得擅自修改。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因特殊情况需作局部调整的,由编制该规划的机关决定,并将调整方案报规划原批准机关备案;涉及规划主要目标、重点区域布局、重点工程和项目安排改变的,由编制该规划的机关提出修改方案,报原批准规划的机关批准。三、规划的实施 十三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活动,都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十四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立项审批、规划设计、项目实施和检查验收,都必须依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国家投资的重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原则上应当安排在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确定的重点区域中,并有利于重大工程的实施。 十五 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土地利用规划审查制度,严格按照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对土地开发整理活动进行审查。申报国家投资的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项目,省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出具项目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意见。 十六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进行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活动的,应当责令限期改正,并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国土资发20022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土地管理局:为规范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工作,部研究制定了省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要点和县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的问题,请及时反馈部规划司。二二年七月二日省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要点国土资源部二二年七月目 录1总则1111术语1112范围1113规划内容1114编制原则1115规划期限1116其他要求112 规划程序1121准备工作1222调查分析1223拟定规划供选方案1224协调论证1225确定规划方案1326规划评审133土地开发整理潜力1331土地整理潜力1332土地复垦潜力1433土地开发潜力1534潜力分析汇总154规划目标1541 目标的确定1542地 市、州、盟 土地开发整理安排1643近期安排165重点区域、重点工程与重点项目1651重点区域1652重点工程1653重点项目1754整理汇总176补充耕地的区域平衡方案1761制定方案的原则1762补充耕地的区域平衡方案内容177投资与效益1771总投资估算1772筹资分析1873效益评价188规划成果1881规划文本1882规划图件1983规划说明1984规划附件20附录A20附录B20附录C21附录D21附录E251总则为规范省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工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定,制定本要点。11术语111土地整理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112土地复垦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和自然灾害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进行整治,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113土地开发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将未利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经营的活动。12范围121本要点规定了省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的内容、程序、方法和主要成果要求等。122本要点适用于全国省级行政单位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编制。地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可参照本要点执行。123本要点所指土地开发整理包括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13规划内容131分析土地开发整理的背景与条件;132调查评价并测算土地开发整理的潜力;133确定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目标和任务;134提出土地开发整理的总体安排;135划定土地开发整理的重点区域,安排重点工程,提出重点项目;136制定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的区域平衡方案;137估算土地开发整理的投资,评价预期综合效益;138制订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14编制原则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应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立足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用地及有效耕地面积,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并遵循下列原则编制:141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42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以及国土资源大调查相关成果为基础;143上下结合,并与相关规划相协调;144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切实可行;145在多方案比较的基础上确定规划方案;146政府决策和公众参与相结合。15规划期限土地开发整理的规划期限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一般为1015年。在规划期内,重点做好近期 一般为5年 土地开发整理的安排。16其他要求161编制省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除执行本要点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其他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162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补充规定或要求,但不应与本要点抵触。163规划成果数据应统一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有关要求见附录A。2 规划程序21准备工作211成立规划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审定工作计划,落实编制经费,协调与相关部门的关系,解决规划中的重大问题,审查规划方案等。212组建规划编制小组。编制小组负责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的具体工作。213进行宣传动员,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专业技术技能培训。22调查分析221收集基础资料:1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水文、植被、自然灾害等资料。2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景观资源等资料。3经济社会状况:主要包括人口、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基础设施、风俗习惯等资料。4生态环境状况:主要包括土地沙漠化、盐碱化、土地污染、水土流失等及生态环境评估、监测,生态保护和建设等资料。5土地利用现状和潜力: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土地利用程度及效益、土地利用的主要问题、土地权属状况;已有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中可整理、复垦、开发潜力的类型、数量、质量、分布等资料。重点收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变更调查资料、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资料。6相关规划、标准:主要包括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涉及的农业、林业、牧业、城乡建设、交通、水利、环保、旅游等行业规划及国土整治、流域开发治理、水土综合治理、自然保护区等相关规划、标准等资料。222资料整理与补充调查1资料整理:核实所收集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可靠性,按其类别、性质进行整理。2补充调查: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料及调查成果。当所收集的资料经整理后不能满足规划编制要求时,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补充调查。223分析评价1条件分析:通过分析自然、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条件,阐明土地开发整理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通过分析以往土地开发整理活动的实际效果,总结经验,明确存在的问题。2潜力评价:根据调查结果,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评价和测算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的类型、级别、数量和分布。3供需分析:依据土地开发整理条件分析和潜力评价结果,重点分析规划期内可实现的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并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行土地供需状况分析。23拟定规划供选方案231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初步目标,并按照不同的技术、经济和政策条件,拟定若干规划供选方案。232规划供选方案一般包括下列内容:1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和其他农用地的数量和布局;2规划指标的分解和补充耕地的区域平衡方案;3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的安排;4预期投资和效益分析;5配套政策等。24协调论证在多方案论证比较和与相关规划衔接的基础上,通过充分协调,上下反馈,修正初步目标,相应调整方案,提出一个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综合效益较好的方案为规划推荐方案。25确定规划方案规划推荐方案应广泛征求有关部门、专家和公众的意见,经修改完善后,报规划领导小组审定,形成规划方案。26规划评审261为保证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成果的质量,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对规划成果组织评审。262评审内容及要求:1符合相关法规和政策,充分体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统一的要求;2采用的基础资料翔实可靠;3调查研究深入,分析测算符合实际;4规划目标切实可行;5规划方案论证充分;6规划指标分解合理;7重点区域划定,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安排切合实际;8补充耕地区域平衡方案合理、可行;9规划投资估算和预期效益评价依据充分、方法科学;10规划协调到位;11规划实施措施可行;12规划文本和说明的内容符合要求,论述清楚;13规划图件内容完整,表现清晰,编绘方法正确,符合制图要求。263评审应对规划成果作出结论,并提出修改或补充意见。264规划成果根据评审意见修改完善后,按照有关规定上报审批。3土地开发整理潜力31土地整理潜力311 内涵土地整理潜力,是指对现有集中连片的耕地区域和分散的农村居民点,进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可增加的有效耕地及其他农用地面积。1耕地整理潜力:是指通过综合整治耕地及其间的道路、林网、沟渠、坟地、零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等,提高耕地质量,可增加的有效耕地面积。2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是指通过对现有分散的农村居民点改造、迁村并点等,可增加的有效耕地及其他农用地面积。312调查与分析1全面调查在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统一组织与指导下,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变更调查、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等资料为基础,采用问卷、实地抽样等方法,调查、收集各县 市、旗 耕地和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的基础资料。 1 耕地整理通过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变更调查、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等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县 市、旗 待整理耕地总量。对于已开展耕地整理的县 市、旗 ,可在县内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耕地整理项目进行分析,测算增加耕地面积和增加耕地系数;对于未开展耕地整理的县,可选取有代表性的集中连片的耕地区片,进行旱地、中低产田、坡耕地比例,坡度等级,地块规模,沟渠,农村道路,田坎,坟地、坑塘,零星地类比例等内容的调查,并与同类型地区耕地整理对比分析,测算可增加耕地面积和增加耕地系数。 2 农村居民点整理在调查分析县域范围内农村居民点用地总规模的基础上,参照村镇建设标准和当地宅基地标准,通过对人口高峰年人口数量和当时的城镇化水平的预测,测算各县 市、旗 人口高峰年合理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总规模。通过对比现状和人口高峰年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分析测算可整理为耕地、农用地的面积和增加耕地系数。2分区调查在省域范围内,依据地貌类型、土地利用方式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划出若干个类型区,分区一般不打破县级行政区界线。在各类型区内,分别选取有代表性的县 市、旗 ,按照前述方法进行典型调查,测算耕地整理和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典型调查抽取的样本应分布均匀,个数一般应不少于县 市、旗 总个数的30%。全面调查、分区调查应相互补充和验证。同时,也可以采用其他调查分析方法。313分析测算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基本单元,依据调查分析结果,考虑社会经济、科技水平和可能投入规模等因素,分析测算增加耕地系数和可整理为耕地、农用地的面积。314汇总与分级1根据耕地整理、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调查与分析测算结果,将全省各县 市、旗 的土地整理潜力汇总。2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基本单元,依据土地整理增加耕地系数,并结合省情及其他影响因素,划分土地整理潜力等级。潜力等级一般不少于三级。3按照耕地整理和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等级和增加耕地面积,编绘耕地整理、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布草图。各省 区、市 可根据实际需要参照上述潜力调查、测算、潜力等级划分方法,对其他农用地和建设用地整理潜力进行分析测算。32土地复垦潜力321内涵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和各种污染,以及自然灾害等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利用和经营,可增加的耕地及其他农用地面积。322调查与分析1调查对象 1 露天采矿、挖沙取土、烧制砖瓦、工程建设等挖损地; 2 地下采矿、生产建设挖空后形成的地表塌陷地; 3 排放废石、废渣、矸石、尾矿、粉煤灰和垃圾等压占地; 4 各种污染损毁地; 5 自然灾害损毁地; 6 其他可复垦的废弃地等。2调查评价通过收集整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变更调查、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等资料,了解省域内县 市、旗 待复垦土地的数量及分布。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元,采用问卷、抽样等形式,根据实际情况选取若干典型,对各种不同待复垦土地类型的成因、限制因素、可复垦条件、复垦率、整治工程投资规模、复垦成效等,进行重点调查。并可根据实际需要,对待复垦土地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工作。3分析测算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基本单元,依据调查、评价结果,考虑社会经济、科技水平和可能投入规模等因素,分析测算增加耕地系数和可复垦为耕地、农用地的面积。323汇总与分级1根据各县 市、旗 土地复垦潜力调查与分析测算的结果,将全省各县 市、旗 的土地复垦潜力汇总。2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基本单元,依据调查分析得出的土地复垦增加耕地系数,并结合省情及其他影响因素,划分土地复垦潜力等级。潜力等级一般不少于三级。3按照土地复垦潜力等级和增加耕地、农用地面积,编绘土地复垦潜力分布草图。33土地开发潜力331内涵在一定的经济、技术和生态环境条件下,未利用土地适宜开发利用为耕地及其他农用地的面积。332调查与分析1调查对象 1 宜农荒草地:目前尚未利用的、树木郁闭度10%、表层为土质、生长杂草的土地; 2 宜农盐碱地、裸土地:目前尚未利用的或难以利用的、一般只生长天然耐盐植物和基本无植被覆盖的土地; 3 荒滩地:可开发利用的宜农滩涂地; 4 其他未利用宜农土地。2调查评价通过收集、整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变更调查、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等资料,了解省域内各县 市、旗 待开发土地的数量及其分布。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元,采用问卷、抽样等形式,根据实际情况选取若干典型,对各类未利用土地的成因、限制因素、可开发利用条件、开发利用率、投资规模、开发成效等进行重点调查。并可根据实际需要,对待开发土地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工作。3分析测算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基本单元,根据调查和评价结果,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社会经济条件、科技水平和可能的投入规模等影响因素,分析测算增加耕地系数和可开发为耕地、农用地的面积。333汇总与分级1根据各县 市、旗 土地开发潜力调查与分析测算的结果,将全省各县 市、旗 的土地开发潜力汇总。2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基本单元,依据调查分析得出的土地开发增加耕地系数,并结合省情及其他影响因素,划分土地开发潜力等级。潜力等级一般不少于三级。3按照土地开发潜力等级和增加耕地、农用地面积,编绘土地开发潜力分布草图。34潜力分析汇总对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潜力分析测算得出的各类潜力类型、等级、面积、分布等成果进行整理汇总,形成潜力汇总表 附录D表1表4 和潜力分布图 图例见附录E图例1图例4 。4规划目标41 目标的确定411 内涵为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规划期间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所要达到的特定目的。规划目标一般包括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及其他农用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提高农用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土地生态环境等。412目标确定的依据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2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要求;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4规划期内可实现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潜力。413确定目标的方法1依据412的要求,提出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初步目标。2对规划初步目标进行可行性论证。分析影响规划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包括规划期间补充耕地数量和各类用地需求量,土地开发整理可提供的用地量、投资能力等。3依据论证结果,经过充分协调,上下反馈和修正完善,由规划领导小组审核确定规划目标。42地 市、州、盟 土地开发整理安排根据法律规定的省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以及耕地占补平衡的要求,依据规划目标作出土地开发整理的总体安排 附录D表5 。同时,按照各地 市、州、盟 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将土地开发整理增加耕地及其他农用地面积等指标进行分解 附录D表6 。43近期安排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资金情况和实施条件等,确定近期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的规模。5重点区域、重点工程与重点项目51重点区域在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调查、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为统筹安排省域内耕地及各类农用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引导土地开发整理方向和结构,实现土地开发整理长远目标,所划定的区域。重点区域划定的原则是:1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较大,分布相对集中;2土地开发整理基础条件较好;3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4原则上一般不打破县级行政界线;5划入重点区域的县 市、旗 个数应实事求是确定。52重点工程在划定重点区域的基础上,围绕实现规划目标和形成集聚规模效益,以落实重点区域内土地开发整理任务,或解决重大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流域开发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等国土整治活动中出现的土地利用问题为目的,所采取的有效引导土地开发整理活动的组织形式。重点工程可以在重点区域内安排,也可以跨若干重点区域。重点工程一般通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行实施。重点工程应具有以下特点:1土地开发整理规模较大;2对实现规划目标起主要支撑作用;3对落实重点区域内土地开发整理任务,或对解决重大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流域开发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等引起的土地利用问题,发挥主导作用;4预期投资效益较好;5能够明显改善区域生态环境。53重点项目是指规划期问以增加耕地为主要目的,围绕规划确定的土地开发整理任务和重点工程,集中资金成规模进行的土地开发整理活动。重点项目主要在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内安排。重点项目选定应符合以下要求:1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较大,基础条件好;2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3有一定规模;4预期投资效益明显;5国家规定的其他要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重点项目规模见附录B。54整理汇总土地开发整理规划重点区域、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具体内容应列表表示,并编绘重点区域、重点工程与重点项目规划图。相关表格见附录D表8表10,规划图图例见附录E图例5。6补充耕地的区域平衡方案为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确定的耕地保有量指标,应在规划方案中统筹安排各地 市、州、盟 的补充耕地任务,并依据土地开发整理潜力,明确补充耕地区域平衡的方向和途径。61制定方案的原则611确保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省域耕地保有量目标。612在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统筹安排下,个别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地区的补充耕地任务可委托耕地后备资源丰富地区落实完成。613补充耕地应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以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为主,适度开发未利用土地。614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采取有偿方式,实现区域间的资源优势互补、合理配置。62补充耕地的区域平衡方案内容补充耕地的区域平衡方案一般包括:1根据省域耕地保有量目标确定的各地 市、州、盟 耕地保有量目标;2为实现耕地保有量目标,各地 市、州、盟 应补充耕地任务分析;3根据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各地 市、州、盟 规划期内可实现的补充耕地潜力分析;4通过对比补充耕地潜力和补充耕地任务,进行各地 市、州、盟 补充耕地数量的余、缺分析;5补充耕地的区域调剂、区域平衡途径;6实现补充耕地区域平衡的措施;7近期安排。补充耕地的区域平衡方案内容应列表表示,相关表格见附录D表7。7投资与效益71总投资估算根据规划目标,按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类型分别估算各类的投资额并加总,即为土地开发整理总投资规模。711重点项目投资估算重点项目投资可采用系数法估算,即参照近期类似项目的投资,考虑地形地貌、基础设施、物价水平和劳动力价格等因素,估算每个项目的投资规模。重点项目投资也可采用单位面积标准法估算,或采用其他方法进行估算。投资估算采用的系数法和单位面积标准法见附录C。712重点工程投资估算重点工程投资估算可由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投资估算结果汇总。72筹资分析在一定筹资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土地开发整理所需资金的筹资渠道:1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2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3耕地占用税、农发基金等;4企业、个人投资;5农民个人投劳;6其他投资。73效益评价731经济效益1评价内容:土地开发整理的投入与产出分析等。2评价方法:经济效益分析评价一般采用静态分析法,也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作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静态分析评价指标主要测算投入量、预期净产出和投资回收期等。732社会效益1评价主要内容:从增加耕地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粮食产量、农田集中连片便于规模经营、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推广现代农业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改造村庄、改善生活环境、实现农村居民点和村镇企业集约用地,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水平等方面对社会效益进行评价。2评价方法:可依据评价内容,结合实际,选择适当的评价指标,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733生态环境效益评价1评价主要内容:山区主要选取森林覆盖率 或植被覆盖率 、保护水源地、治理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面积等指标;平原地区主要选取农田防护林网密度、农田污染改善程度、防洪除涝改善程度、复垦损毁废弃地、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效益等指标;结合土地开发整理可能产生的其他预期影响,分析评价土地开发整理对环境产生的综合效益。2评价方法:可依据评价内容,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8规划成果规划成果一般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规划图件及规划附件。规划成果应包括文档、图件的电子数据。有条件的省 区、市 可结合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81规划文本规划文本内容一般包括:1前言:简述规划编制的目的、任务、依据和规划期限。2概况:简述土地开发整理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土地利用及土地资源等基本状况。3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简述土地开发整理的潜力类型、级别、数量及其分布状况。4规划目标:阐明规划目标、总体安排、地 市、州、盟 土地开发整理安排及近期安排情况。5重点区域、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分别阐明重点区域范围、土地开发整理主要任务、引导方向和结构;重点工程范围、规模、投资等;重点项目类型、位置、规模、投资等。6补充耕地的区域平衡方案:简述各地 市、州、盟 补充耕地的任务、潜力和缺口,提出区域平衡途径和措施。7投资和效益:阐明土地开发整理的投资规模、筹资渠道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8实施规划措施:阐明实施规划需采取的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和技术措施等。9文本附表,主要包括: 1 省 区、市 土地开发整理潜力汇总表; 2 省 区、市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结构调整表; 3 省 区、市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指标分解表; 4 省 区、市 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区域平衡表; 5 省 区、市 土地开发整理重点区域一览表; 6 省 区、市 土地开发整理重点工程一览表; 7 省 区、市 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一览表。规划文本附表内容见附录D 表110 。82规划图件821规划图件包括潜力分布图和规划图。主要有:1耕地整理潜力分布图;2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布图;3土地复垦潜力分布图;4土地开发潜力分布图;5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图。822比例尺要求图件比例尺一般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相同。823潜力分布图要求1潜力分布图以基期年同级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素图为底图,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基本单元,按照图例规定进行编制。2编制潜力分布图时,可根据需要对现状图上的各种要素、符号和注记进行取舍。丘陵山区应保留地形等高线 计曲线 。824规划图要求1以基期年同级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素图为底图,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基本单元,按照图例规定进行编制。2编制规划图时,可根据需要对现状图上的各种要素、符号和注记进行取舍。825图例和图面配置1潜力分布图和规划图图例见附录E。2图面配置应包括图名、图廓、图例、方位座标、比例尺、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名称、编号及面积汇总表、相邻地区名称、界线、编图单位、时间等,有关要求详见附录E。83规划说明土地开发整理

    注意事项

    本文(0422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手册(国土资源部规划司编2002(可编辑).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