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通河县二甲沟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
-
资源ID:2704820
资源大小:1.42MB
全文页数:7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黑龙江省通河县二甲沟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
黑龙江省通河县二甲沟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13年10月目 录1 建设项目概况51.1 项目建设地点51.2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51.3 工程任务与规模61.4 工程建设内容81.5 工程占地与移民101.6 建设周期和工程投资101.7 工程特性111.8 工程分析13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与评价282.1 环境现状282.2 环境现状评价292.3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313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333.1主要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及对生态的影响途径、影响方式333.2 环境保护目标343.3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354 环境保护措施434.1 水环境保护措施434.2 地下水保护措施444.3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455 环境监测计划与环境管理制度525.1 环境管理525.2 环境监测计划545.3 环境监理555.4 环保设施竣工验收566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技术、经济论证结果587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598 环境风险分析618.1环境风险分析618.2 风险分析618.3 风险防范措施629 公众参与649.1 公开环境信息的次数、内容和方式等649.2 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次数、形式649.3 公众参与的组织形式719.4 公众意见调查结果分析719.5公众参与小结7210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7311 联系方式741 建设项目概况1.1 项目建设地点拟建黑龙江省通河县二甲沟水库工程位于黑龙江省通河县境内。二甲沟水库工程分为二甲沟水库和引水工程。二甲沟水库工程行政区划属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通河县。二甲沟水库坝址位于松花江左岸一级支流富拉浑河干流中游,位于富林乡以北6.50km,距通河县城西北23km。地理坐标为东经128°3215,北纬46°0407。引水工程渠首位于岔林河干流凤山镇万发屯对岸凹岸处,距离万发屯约790m。1.2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富拉浑河干流上目前尚无大型控制性蓄水工程,为减轻洪涝灾害,缓解下游农田灌溉用水紧张局面和生态环境用水的需求,必须兴建二甲沟水库,以合理利用富拉浑河的水资源,这是当务之急。1.2.1 二甲沟水库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1)防洪、灌溉富拉浑河干流上目前无控制性工程,因此,在富拉浑河上游地区急需修建大型控制性蓄水工程。为减轻洪涝灾害,缓解下游农田灌溉用水的紧张局面和生态环境用水的需求,必须兴建二甲沟水库,以合理利用富拉浑河的水资源,这是当务之急。根据通河县水利工程现状和规划,目前要想解决下游农业灌溉缺水问题和防洪安全问题必须修建二甲沟水库,水库的建设是富拉浑河流域综合治理的需要。(2) 森林防火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二甲沟水库工程对本地区森林防火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1.2.2 保障地区粮食安全二甲沟水库工程修建后,可提高下游农田灌溉用水的保证率,扩大灌溉面积,提高单产和米质,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可以促进通河县的农产品深度开发与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有利于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和解决三农问题,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修建二甲沟水库,充分开发利用富拉浑河水资源,以促进本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同时有利于本地区粮食安全建设和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使通河县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1.2.3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目前通河县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速度,为了满足二甲沟水库下游灌区用水要求,为通河县社会和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提供可靠安全的水源,需要加大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首先应在富拉浑河中游开发建设一座具有综合利用的大型控制性蓄水工程二甲沟水库,充分开发利用富拉浑河水资源,以促进本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同时有利于本地区粮食安全建设和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使通河县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综上,从灌溉、生态环境等方面看,建设二甲沟水库工程对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用水需求是完全必要和非常迫切的。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初步分析论证结果来看,二甲沟水库的建设在技术经济上也是合理可行的。1.3 工程任务与规模1.3.1 工程任务二甲沟水库是一座以农田灌溉为主,兼顾防洪、水产养殖和旅游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1.3.2 工程规模1.3.2.1 水库枢纽工程(1)库容及水位水库工程总库容7016万m3,相应的校核洪水位(p=0.05%)为149.8m,最大下泄流量161m3/s;设计库容5657万m3,设计洪水位(p=1%)为148.31m,下泄流量95m3/s;水库兴利总库容5344万m3;正常蓄水位相应库容5651万m3,正常蓄水位148.3m;水库死库容为307万m3,死水位134.00m。为多年调节水库。(2)建筑物建筑物分挡水建筑物和泄水建筑物。水库拦河坝为粘土心墙土石坝,总长425m,最大坝高24.8m;溢洪道净宽8m,设1孔钢闸门,溢洪道轴线位于坝址右端约220m,闸室两侧与山体相连。(3)灌溉洞灌溉洞位于坝址右岸山体内,进水口位于坝线上游约91m处,灌溉洞全长156m,洞径为2.4m,圆形断面。1.3.2.2 引水工程引水工程由渠首、引渠、隧洞和明渠组成。(1)渠首工程渠首工程从左向右依次由滩地整治工程、拦河建筑物和进水闸组成,渠首工程等别为等,建筑物级别为3级,按20年一遇洪水设计、50年一遇洪水校核,渠首设计引水流量17m3/s。滩地整治工程固滩长360m。(2)引渠、隧洞和明渠引水渠道分上游引渠和下游引渠,上游引水渠道水位153.00m,设计底宽10m,两侧边坡1:2,引水渠道长3391m;隧洞布置为城门洞形,底宽7.0m,洞高7.0m,隧洞长2600m;下游引水渠道底宽6.6m,边坡1:2.0,渠长3860m。1.3.2.3 工程调度运行方式(1)兴利调度1)近期兴利调度为满足二甲沟水库灌区的农田灌溉用水要求,二甲沟水库需跨流域调入岔林河水,近期采用常规的“一线两区”调度运用方式,即农业灌溉设一条调度线,农业灌溉调度线以上为正常供水区(I区),当库水位在此区上下浮动时各部门按需水正常供水;农业灌溉调度线以下为农业缩减供水区(II区),当库水位落到此区间时,农业灌溉削减供水。调度运用方式,完成二甲沟水库灌区总面积19.63万亩的工程任务。2)远期兴利调度远期通过提高灌溉水渠系利用系数,采用优化调度运用方式增加水库供水量,高效利用区间径流量、充分利用太阳沟泵站剩余流量、合理利用地下水(灌溉临界期削峰)、推广应用排降蓄灌模式后,不足部分从松花江抽水。总之,通过综合利用水库水、松花江过境水、区间径流、地下水等多水源、多水库联合调度运用方式。(2)防洪调度二甲沟水库的防洪调度采用自由泄流,不考虑预报下泄洪水,闸门启闭按控制水位操作。进入汛期(78月)后,库水位维持在防洪汛限水位146.20m,当洪水来临时闸门全部开启后,自由泄流,当入库流量小于溢洪道泄流能力按入库流量控制下泄,当入库流量大于溢洪道泄流能力按泄流能力下泄,控制最大下泄流量不超过最大入库流量。一直下泄至库水位回落到水库汛限水位为止。1.4 工程建设内容工程组成主要内容见表1.4-1。表1.4-1 工程主要内容组成表工程组成主要内容工程概况二甲沟水库位于松花江左岸一级支流富拉浑河干流中游,位于富林乡以北6.50km,距通河县城西北23km。本工程由二甲沟水库和引水工程两部分组成。以灌溉为主,兼顾水产养殖和旅游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可满足1.31万hm2(19.63万亩)农田灌溉要求。其中,二甲沟水库:总库容7016万m3,正常蓄水位148.31m,正常蓄水位相应库容5651万m3,最大坝高24.8m。引水工程:由渠首、上游引渠、调水涵洞和下游引渠组成。渠首工程等别为等,建筑物级别为3级,按20年一遇洪水设计、50年一遇洪水校核,渠首设计最大引水流量17m3/s。主体工程二甲沟水库挡水建筑物拦河坝采用粘土心墙土石坝,坝体总长425m,坝顶宽度6.0m,坝顶高程150.4m。基础防渗采用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墙底进入强风化岩面下1.0m,破碎带处加深2m,顶部深入粘土心墙3.0m。泄水建筑物溢洪道为开敞式鞍部溢洪道,布置在右岸鞍部,溢洪道轴线距右坝端约220m,闸室两侧与山体相连。由进口引渠(整流段)、闸室段、泄槽段、挑流段、尾水渠组成。灌溉洞灌溉洞位于坝址右岸山体内,进水口位于坝线上游约91m处,洞轴线走向190°,采用有压隧洞主要由进水口、灌溉洞、灌溉洞出水口共三部分组成组成。灌溉洞的最大流量为22.66m3/s,进水口底坎高程取130.00m。引水工程渠首工程渠首工程由拦河闸和进水闸组成。拦河闸底板顶高程151.08m,单孔净宽11m,共3孔,总净宽33m;闸顶设有工作桥和交通桥,交通桥桥面高程155.2m,工作桥启闭平台高程为158.8m。进水涵闸由进口铺盖、闸室段、涵洞段、消力池段、海漫段组成。进水闸轴线与河道中心线交角为34°。闸底板高程151.08m,单孔净宽2.0m,共3孔,总净宽6.0m;涵洞段共2节,每节长12.0m,共24.0m,采用3孔方涵,单孔内径2.0m×2.0m。引渠及调水涵洞引渠分上游引渠和下游引渠,中间由调水涵洞连接。上游引渠长度3391m,渠道进口水位153.00m,引渠设计流量17m3/s;下游引渠长度3860m,渠道进口衔接水位高程152.17m,渠道底宽6.6m,渠道全断面采取砼板护砌。调水涵洞长度2600m,为城门洞形,隧洞进口衔接水位高程152.60m,底宽7.0m,洞高5m,隧洞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辅助工程导流明渠二甲沟水库:不设置导流明渠。引水工程:上游引渠、调水涵洞、下游引渠在干地上施工,无须施工导流。渠首拦河闸、进水闸施工时需设置导流明渠,导流明渠顶高程154.8m,导流渠底宽80m。导流围堰二甲沟水库:采用的导流方案为分期导流,初期导流,在原河道预留80m的缺口,由原河道过流,同时修筑左右岸一期围堰。枢纽工程二期导流采用临时与永久相结合的导流方式,采用灌溉洞进行过流,同时修筑二期围堰,截流后修筑缺口处坝体。引水工程:引水工程分二期导流。一期围堰总长150m,上游围堰与导流明渠相连接,下游围堰为挡回水围堰。二期上游围堰高程确定采用拦河闸下泄20%秋汛水流达到的最高水位确定,堰前水位为154.8m,围堰填方1338m3。管理区工程管理区拟建于二甲沟水库坝址下游左岸。管理区占地面积为3500m2。总建筑面积825m2,包括办公用房、车库和仓库等。供水采用深水井供给,管理区办公楼采用电采暖。施工营地二甲沟水库:施工生活区3处,位于坝址下游左岸。引水工程:施工生活区4处。渠首处设施工生活区1处,上游引渠、调水涵洞和下游引渠各设施工生活区1处。施工道路二甲沟水库:二甲沟水库枢纽工程位于富拉浑河中游,富乡以北6.5km,距通河县23km。建材通过省道S101可至富乡,从富乡有通村路及运材道路可达坝址,陆路交通便利。料场至坝址区需新建临时道路8 km。引水工程:岔林河渠首对外交通有省道S203可直达通河县和凤山镇,上下游引渠、调水涵洞对外交通有通村路和农用路相连,部分施工场地需要新建临时道路8.5km。 取土场、风化料场二甲沟水库:风化料场位于坝线上游富拉浑河左岸低山区,距坝线右端直线距离约4km,面积为9hm2,粘土料取土场位于坝址上游富拉浑河左岸小荒沟内,距坝址5km,为平缓的灌木林地,面积为2.6hm2;风化料场和粘土料场位于库区内,不计占地。砂砾料由岔林河砂场负责供料,为外购商品料。引水工程:引水工程不设取土场和风化料场。弃渣场二甲沟水库:弃渣场位于水库淹没区内,利用粘土料场和风化料场,面积为11.6hm2。引水工程:渠首和上游引渠弃渣堆置上游引渠两侧保护占地内,不另设弃渣场;调水涵洞和下游引渠弃渣运至富乡林场通村公路废弃取土场内。淹没及占地工程淹没二甲沟水库:库区淹没面积821.07 hm2,其中林地621.56 hm2,耕地195.02 hm2,交通运输用地0.09hm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4hm2。工程永久占地二甲沟水库:工程永久占地面积为24.47 hm2,其中耕地10.05 hm2,林地14.42 hm2。引水工程:工程永久占地面积为53.58hm2,其中耕地30.62 hm2,林地18.35 hm2,水域0.86 hm2,其他土地3.75 hm2。临时占地二甲沟水库:工程临时占地面积7.06 hm2,全部为林地。引水工程:工程临时占地面积2.64,其中耕地0.16 hm2,林地2.48 hm2。拆迁及移民安置二甲沟水库移民:搬迁居民1户3人。拆迁房屋:水库淹没影响需要拆迁私产房屋总面积为451m2。交通:淹没影响运材路24.354km。电信工程:淹没影响通信线路10.38km。引水工程文物古迹:铁器时代遗址1处,位于下游引渠出口东北约0.32km。下游引渠距离遗址保护范围最近距离约120m。环保工程地表水施工期生活污水:施工期人数1422人,分布在7个生活区内,采用防渗旱厕收集,处理后用于绿化和农灌。施工期含油废水:采用隔油池收集处置。施工期生产废水:采用沉淀池沉淀后回用。运行期生活污水:管理人员35人,其中10人轮流值守在坝址区管理站,管理站采用防渗旱厕收集,处理后用于堆肥。生态流量:从灌溉洞设支管下泄生态流量。地下水施工期基坑排水经沉淀池收集沉淀后回用。生态植被恢复:优化施工方案,减少占地,施工结束后对耕地及时复垦,达到耕作条件,林地采取“占一补一”方式进行补偿,弃渣场采取水土保持恢复措施。保护植物:淹没区内保护植物进行移栽保护,由建设单位列专项资金,由林木所有权单位负责移栽和抚育工作。环境空气扬尘:基础开挖、骨料加工和混凝土拌合场地、施工道路两侧采取洒水降尘。粉尘:隧洞施工区设置鼓风机排尘,作业人员佩戴防护面罩。声环境噪声源控制:高噪声机械安装消声装置。受体防护:高噪声机械操作人员佩戴防护耳塞。固体废物工程弃渣:工程弃渣及时清运至弃渣场。生活垃圾:施工生活区设置垃圾桶收集生活垃圾。运行期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定期运至通河镇生活垃圾填埋场。1.5 工程占地与移民 1.5.1 水库淹没及工程占地工程淹没总面积为821.07hm2。其中:林地621.56 hm2,耕地195.02 hm2,交通运输用地0.09hm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4hm2。枢纽工程永久占地24.47hm2,其中工程自身占地4.1 hm2,工程管理占地19.67 hm2亩,管理处占地0.35 hm2,施工临时占地7.06hm2;引水工程永久占地为53.58 hm2,其中工程自身占地29.66 hm2,工程管理占地23.92 hm2,临时占地2.64hm2。1.5.2 移民安置方案本工程的移民数量为1户3人,移民安置采取货币化的搬迁安置方式解决。1.6 建设周期和工程投资本工程枢纽工程及引水工程建设周期均为3年。工程总投资63496.73万元,其中:环保投资645.4万元。1.7 工程特性工程主要特性详见表1.7-1。表1.7-1 工程特性表序号项 目单位指标备 注一水文1流域面积富拉浑河流域面积km2248水库坝址以上集水面积km2185岔林河流域面积km21840引水拦河坝以上流域面积km213072坝址以上多年平均径流量108m30.45引水工程处多年平均径流量108m33.65二工程规模1水库校核洪水位m149.80P=0.05%设计洪水位m148.31P=1%正常高水位m148.30汛期限制水位m146.20死水位m134.50校核总库容104m37016P=0.05%设计总库容104m35657P=1%兴利调节库容104m35344正常蓄水位相应库容104m35651死库容104m3307正常蓄水位时水库面积km28.61三淹没指标及永久占地1淹没占地hm2821.07耕地hm2195.02林地hm2621.56其它hm24.49搬迁人口人3淹没房屋m24512专项设施林区运材路km34.35运材、营林路通讯线路km10.383工程占地hm2永久占地hm278.05临时占地hm29.7均在淹没、管理区内四主要建筑物1挡水建筑物型式粘土心墙坝地基特性粘土、细砾、花岗岩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0.05最大坝高m24.80坝顶长度m4252泄水建筑物型式鞍部溢洪道地基特性花岗岩溢流堰宽度m8.03枢纽引水建筑物灌溉洞型式有压隧洞灌溉洞长度m156断面尺寸mD=2.4设计流量m3/s22.664调水建筑物渠首拦河闸型式有闸控制开敞式堰顶净宽度m11孔数3设计泄洪流量m3/s133.00校核泄洪流量m3/s142.00渠首进水闸型式涵闸孔口尺寸(宽×高)m2.0×2.0上游渠道长度m3391孔数3设计流量m3/s17.00引水涵洞型式无压函洞设计流量m3/s17.0涵洞长度m2600涵洞尺寸m×m5.6×4.3下游渠道型式混凝土衬砌渠道下游渠道长度m3860下游渠道底宽mB=6.6五施工1主体工程量万m3366.28土方挖填万m3268.97石方挖填及护砌万m390.72砼方万m36.592施工导流(方式)分期导流3总工期月34六经济指标1总投资万元63496.732环境保护工程万元645.41.8 工程分析1.8.1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水利类中“2、跨流域调水工程和12、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被列为鼓励类。二甲沟水库工程拟建于富拉浑河干流上,是富拉浑河流域骨干控制性工程。二甲沟水库是以农田灌溉为主,兼顾水产养殖和旅游等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因此,本工程属于鼓励类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1.8.2 工程建设与相关规划协调性分析1.8.2.1 与黑龙江省、地方经济发展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1)与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协调性分析二甲沟水库被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列为黑龙江省“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水源工程,因此,本工程建设符合黑龙江省“十二五”规划的精神和要求。(2)与工程涉及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协调性分析通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二、发展种植业。以“优质、高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目标,围绕全省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中央投资通河县2.7亿元,主要发展有机水稻种植产业,到2015年有机水稻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水稻大棚育苗率达到99%以上,机械化作业率达到98%以上。大力推进有机芦笋种植,到2015年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改善种植业的物质装备和科学技术水平,提高种植业的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推进二甲沟水库建设,发展沿江提水泵站工程,改造祥顺灌区渠首枢纽和岔林河灌区渠首枢纽工程。”本工程为富拉浑河流域、岔林河流域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本工程的建设将为通河县西部地区的水田发展提供保障。因此,工程建设符合通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要求。综上所述,在黑龙江省及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中,均明确建设二甲沟水库工程,工程建设符合黑龙江省及地方经济发展规划。1.8.2.2与松花江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在松花江水资源综合规划中指出:富拉浑河、岔林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依据当地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在富拉浑河、岔林河流域规划建设控制性枢纽工程,为通河县西部地区提供灌溉水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1.8.2.3 与生态功能区划的协调性分析 在黑龙江省生态功能区划中,本工程位于生态功能一级区为小兴安岭温带温阔针阔混交林生态区,生态功能二级区为小兴安岭南部阔叶阔叶红松林生态亚区。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为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生态农业及生态林建设。因此,本项目实施与生态功能区划不矛盾。1.8.2.4 与黑龙江省、地方水利发展建设相关规划协调性分析(1)与黑龙江省水利建设“十二五”规划协调性分析黑龙江省水利建设“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积极推进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加快建设鹤岗市金顶山水库、通河县二甲沟水库、七台河市太和水库、集贤县东风水库、双鸭山市大叶沟水库、嫩江县二道坎水库、依兰县丹青水库、桦南县寒虫沟水库、佳木斯市格节河水库、鸡东县大石头河水库等10座中型水库,结合水库建设改善饮水安全状况,发展和改善灌溉面积,提高供水保障能力。(2)与通河县水利“十二五”规划协调性分析通河县水利“十二五”规划中提出通河县西部灌区没有控制性工程,西部灌区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农田灌溉用水得不到保证。建设二甲沟水库等骨干蓄水工程可解决通河县西部干旱地区水田生产的水源问题, 优化西部灌区水资源配置问题,将对通河县农业生产及县域经济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1.8.2.5 与生态功能区划的协调性分析 通河县目前尚未制定明确的生态功能区划,仅在黑龙江省生态功能区划中对本项目所在区域生态功能有一定的要求。在黑龙江省生态功能区划中,本项目位于生态功能一级区为小兴安岭温带温阔针阔混交林生态区,生态功能二级区为小兴安岭南部阔叶红松林生态亚区。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为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生态农业及生态林建设。本项目为水库工程建设,主要功能为农业灌溉,项目建设可以提高农业发展水平,提高粮食产量,农民实现增产致富,减少森林砍伐量,增加林地水源涵养,对森林资源保护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本项目的实施与生态功能区划不矛盾。1.8.2.6 与地表水功能区划的协调性分析 根据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2011-2030年),松花江干流临江屯汤旺河汇入口上1km断面规划水质类别为类,工程所处一级水功能区为松花江依兰县开发利用区,二级水功能区松花江通河县农业用水区。二甲沟水库建成后为通河县西部地区提供灌溉水源,水质类别不变,与黑龙江省地表水功能区划要求是一致的。1.8.3 工程选址选线环境合理性分析1.8.3.1水库坝址选择的环境合理性二甲沟水库初步规划两个坝址,上坝址轴线位于民主营林所上游约8km处,距上游富乡林场约9km,下坝址轴线位于上坝址轴线下游6km,位于民主营林所上游约2km处。根据二甲沟水库初选坝址水文地形、工程地质、枢纽布置、施工布置、水库淹没、环境影响、水土保持等七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推荐下坝址合理。通过以上分析比较,下坝址方案工程投资比上坝址方案小766万元,地质条件相当,枢纽布置、施工条件下坝址较优;下坝址方案扰动面积小,破坏水土保持设施较少,土石方量较小,坝址交通条件好,下坝址工程量明显小于上坝址。上坝址淹没耕地面积较大,淹没面积大,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上坝址方案减水河段9km,对水生生态影响较大;下坝址淹没面积小,耕地淹没小,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小,下坝址方案减水河段3km,对水生生态影响相对较小。对比两坝址的地形、工程地质状况,两方案相当;结合布置情况、淹没占地、水土保持,下坝址优,从淹没占地、生态影响、水土保持、影响范围和强度等环境影响程度来看,推荐下坝址方案。 1.8.3.2 引水工程选线环境合理性分析 引水工程的任务主要是补偿二甲沟水库灌溉用水,引水的最大流量为17.0m3/s。根据二甲沟水库地形、地质条件,考虑整个枢纽的布置及项目建议书批复的引水方案,本次可研设计初选三条引水方案进行比较。(1)方案一:引水线路由引水渠道、隧洞及涵洞组成。本方案由岔林河渠首进水闸引水入月牙泡,再由引水渠道沿废弃铁路引水至隧洞,在不能成洞的位置全面开挖后再布置涵洞后回填,引水至二甲沟水库上游河道。渠首进水闸位于岔林河右岸万发屯对岸凹岸处。1)引水渠道水位153.00m,设计底宽10m,两侧边坡1:2,引水渠道长3391m;2)隧洞布置为城门洞形,底宽7.0m,洞高7.0m,隧洞长2600m;3)涵洞布置为箱形方涵,底宽7.0m,洞高7.0m,涵洞长3860m。4)占地面积56.5hm2。5)下游引渠有约50m渠段位于早期铁器时代遗址保护范围内。方案一优点:可以减少工程永久占地,便于运行管理,缺点是下游引渠部分渠段位于文物遗址保护范围内且涵管比明渠增加工程投资。经过工程投资计算,该引水方案总投资4218万元。(2)方案二:引水线路由引水渠道、泵站及明渠组成。本方案由引水渠道引水至泵站吸水池,利用泵站将水位从高程152.70m提水至172.00m,再利用明渠引水至二甲沟水库上游河道。1)引水渠道水位153.00m,设计底宽10m,两侧边坡1:2,引水渠道长3391m;2)泵站抽水最大流量为17.0m3/s,扬程20m,土坝长度270m;3)泵站出口衔接明渠,渠道底宽B=6.6m,两侧边坡1:2.0,明渠长4960m。4)占地面积65 hm2。5)下游引渠有约50m渠段位于早期铁器时代遗址保护范围内。方案二优点:可以减少隧洞施工的困难,缺点是下游引渠部分渠段位于文物遗址保护范围内且泵站投资比较高,运行成本也加大,占林地大、毁林面积大。经过工程投资计算,该引水方案总投资4981万元。(3)方案三:引水线路由引水渠道、隧洞及明渠组成。本方案由岔林河渠首进水闸引水入月牙泡,再由引水渠道沿废弃铁路引水至隧洞,不能成洞的位置开挖成明渠,后经隧洞引水至二甲沟水库上游河道。1)引水渠道水位153.00m,设计底宽10m,两侧边坡1:2,引水渠道长3391m;2)隧洞布置为城门洞形,底宽7.0m,洞高7.0m,隧洞长2600m;3)明渠底宽6.6m,边坡1:2.0,明渠长3860m。4)占地面积53.58 hm2。方案三优点: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势,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工程投资,最大限度的减少占地,管理方便,有利于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植被恢复效果好,设计从文物保护角度出发,经过方案调整避让后,距离文物遗址保护范围最近距离约120m。经过工程投资计算,该引水方案总投资3675万元。通过对上述三个方案比较,三个方案渠首上游引渠、调水涵洞路线布置基本一致,只是工程组成各不相同,差别在于方案一、方案二下游引渠有约50m渠段位于文物遗址保护范围内,方案三经过路线调成后合理避让,三个方案地质条件相当,施工布置基本相同。从水土保持措施、植被恢复效果,文物保护、 影响范围和程度方面来看,方案三最优。1.8.4 料场、渣场选择的环境合理性分析 1.8.4.1料场选择的环境合理性分析引水工程只需要混凝土和块石,均外购不需要选择料场。二甲沟水库拟选4处料场,其中,库区内粘土料场和风化料场各一处,坝址下游粘土料场和风化料场各一处。详见图2.5-1。本次推荐选择库区内粘土料场和风化料场。本工程拟选取的2处粘土料土质较好,无用弃料较少,易开采,且运输方便,地形较平缓,开采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易控制,开采结束后,容易恢复植被,有利于水土保持。本工程拟选的2处风化料无用夹层少,弃料弃渣较少,减少了覆盖物剥离时的水土流失;地形较平缓,开采和运输条件较优越,减少了开采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有利于水土保持。库区内料场粘土料场和风化料场运距稍远,合计约5km,坝址下游运距合计约3km。库区内的两处料占地均为林地,坝址下游两处料场占地中均含部分耕地。但库区内的风化料场和粘土料场均位于水库淹没线以下,无需新增占地,开采后可以接纳枢纽工程产生的弃渣,且蓄水后将被淹没。综上所述,尽管库区内两处料场运距稍远,但库区内拟选的两处料场无需新增占地,避免对地表植被重复破坏,降低陆生生态影响,环境损失最小。从环境保护角度,本次推荐料场选择是合理的。1.8.4.2渣场选择的环境合理性分析(1)二甲沟水库由图2.5-1可知,库区内粘土料场和风化料场编号为号风化料场和号粘土料场,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号风化料场和号粘土料场在开挖后作为水库枢纽区的弃渣场。且位于水库淹没线以下,在采取覆盖层回填、覆盖层土方及压实、临时堆土防护措施后,弃渣对水库水质不会产生影响。枢纽工程总弃渣量为16.19万m3,小于料场容量41万m3。(2)引水工程引水工程弃渣主要来自上游引渠、下游引渠、调水涵洞和围堰,上游引渠和围堰弃渣量41.18万m3,平摊在渠道两侧20m保护占地内,堆高不高于3m,不计占地;下游引渠和调水涵洞弃渣量113.76万m3,运至富乡林场公路取土场内,目前该处取土场已废弃3年,未进行水土保持治理,属自然恢复状态,取土场陡坡处裸露,无植被生长,地面及缓坡地带生长有蒿草,经估算,该取土场容量可达150万m3,完全可以容纳调水涵洞弃渣。本工程渣场布置均无需新增占地,利用工程已征土地和废弃料场,对生态环境破坏最小,因此,认为本工程弃渣长布置在环境上是合理的。1.8.5 工程施工环境影响分析1.8.5.1 施工工艺流程分析水利工程具有施工作业面广,施工组织较复杂,在施工过程中土石方开挖、渣料运输、渣料堆放、混凝土搅拌以及启用的各种机械设备等均会对周边环境带来负面影响。(1)水库枢纽区a) 围堰工程施工本工程采用的导流方案为分期导流,初期导流在原河道预留80m的缺口,由原河道过流,同时修筑左右岸一期围堰。枢纽工程二期导流采用临时与永久相结合的导流方式,灌溉洞进行过流,同时修筑二期围堰,截流后修筑缺口处坝体。本工程上、下游围堰均为土石围堰;土石方填筑采用1m3挖掘机挖装10t自卸汽车填筑,103kW推土机摊铺平整,振动碾进退错距法压实。b) 粘土心墙土石坝施工采用粘土心墙土石坝,坝体总长425m,坝顶高程150.4m,在坝顶设置钢筋混凝土防浪墙,坝顶宽度选定为8.0m。堆石采用手风钻爆破2m3装载机装15t自卸汽车运输上坝,振动碾进行碾压。心墙采用人工砌筑砼预制块,砼拌制采用0.8m3的拌和机3台,5t自卸汽车运输。入仓采用溜筒。c)溢洪道施工石方开挖采用风钻钻孔,爆破方式采用一般爆破方式。砼运输采用砼运输专用车。d)灌溉洞施工石方开挖采用二臂凿岩台车钻孔,爆破方式采用光面爆破方式。出渣用1m3装载机装,15t自卸汽车输运。水库枢纽工程施工影响以土石方开挖、混凝土浇筑、土石方填筑、弃渣为主,工程施工过程中将破坏原有地表植被,产生水土流失,产生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以及水污染,对坝区生态环境及坝址下游富拉浑河干流水生生物带来不利影响,其环境影响主要产生在坝坝址、溢洪道、灌溉洞、围堰和生活营地。水库枢纽区主要施工内容及环境影响见图1.8-1。 图1.8-1 枢纽区施工内容及其环境影响(2)引水工程区 a)围堰施工本工程导流方式为分期导流,围堰施工采用围堰挡水、明渠导流,一期施工在河道左侧开挖导流明渠,护砌结束后进行河道截流,在围堰保护下,进行渠首工程施工;二期施工导流主要为上下游围堰,水流通过拦河闸下泄,后封堵导流明渠。土方开挖采用2m3挖掘机挖装,一次挖至基础底高程,预留30cm保护层用人工挖除,齿槽部位先用挖掘机挖装,人工修型。土石方填筑采用2m3挖掘机挖装15t自卸汽车填筑,132 kW推土机摊铺平整,14t18t自行式振动碾进退错距法压实。b)拦河闸、进水闸施工基础施工与围堰施工相同。混凝土施工采用拌和站拌和用2m3的搅拌车兼做水平运输。砼运输采用机动翻斗车,平仓采用人工平仓,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护砌工程先人工铺筑砂砾石,在人工铺筑干砌石。工程主要施工内容包括围堰填筑、拦河闸的施工。施工影响以土方开挖、回填、渠首的拆除、混凝土浇筑、弃渣为主,工程施工过程中将破坏原有地表植被,产生水土流失,产生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以及水污染,对拦河闸下游岔林河干流水生生物带来不利影响。 c)上、下游引渠和调水涵洞工程施工影响分析上、下游引渠施工主要以土方开挖、填筑和护砌为主,表层土方开挖采用103kw推土机推运,暂存;表层土以下土方采用2m3挖掘机挖装15t自卸汽车装运。调水涵洞施工以石方开挖和涵洞衬砌为主,石方开挖采用风钻钻孔,人工爆破方式,石渣采用机动翻斗车运至洞口,再用2m3挖掘机配合15t自卸汽车运卸至渣场,涵洞衬砌混凝土采用泵送混凝土,全断面施工。上、下游引渠和调水涵洞施工影响以土石方开挖、混凝土衬砌、土方填筑、弃渣为主,施工将破坏原有地表植被,产生水土流失,产生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对沿线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其主要环境影响产生在上、下游引渠开挖区、涵洞施工区和生活营地。渠首工程主要施工内容及环境影响见图1.8-2。 图1.8-2 渠首施工内容及其环境影响(3) 料场采运影响分析料场开采环境包括植被破坏、新增水土流失、废气、噪声、废水等,以及物料开采过程中推、挖、装、铲机械及车辆的运行将产生噪声污染,物料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对空气环境质量产生污染。主要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