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机修水平梯田5万亩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 资源ID:2704041       资源大小:118.50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机修水平梯田5万亩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第一章 总论一、项目提出的背景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土地资源人均拥有量是世界上最少的国家。因此,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然而,我国现有的耕地正受到“水资源不足、耕地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严重威胁。目前,耕地的水土流失已经是我国的头号环境问题。它不仅严重影响到国家的生态环境安全,制约着社会经济增长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还严重影响到我国13亿人口的生存问题。为此,国家组织两院和水利部一起,历经两年时间的考察活动,考察的结果已经引起国家高层的高度重视。国家准备拿出一千个亿的资金,进行全国的坡耕地改造和治理工程。二、项目立项的基础辽宁省某某县是典型的丘陵山区,过去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之一。通过几十年的艰辛努力和反复探索,本着“科学治理,连续治理,规模治理,开发性治理坡耕地”的原则,以抓“两建”(山区生态建设、农田基本建设)促“两改”( 改善生态环境、改善生产条件);用“两改”促“两变”(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用“两变”促“两增”(农业经济增长、农民增加收入)的发展思路,有效的实施“三步战略”,建立“三个阻控水土流失的工程体系”;形成控制水土流失的“三道防线”。创立“三个水土流失防治模式”。科学配置阻控水土流失的集成措施。 “突破了按小流域进行坡耕地治理的范围和界限,重新确定和分配坡耕地治理的时间和空间。加快了坡耕地治理的步伐,扩大了坡耕地治理的规模。使坡耕地治理基本上实现了“四化”(既:坡耕地治理标准规范化,坡耕地治理范围社会化,坡耕地治理的速度现代化,坡耕地治理的方法机械化)。为国家坡耕地治理项目提供了技术推广的平台和科技示范的基础。三、项目名称某某县机修水平梯田5万亩/年建设项目。四、编制可研报告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办法;某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某某县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某某县地下水资源调查报告;国家劳动定额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第(42)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一、地理位置某某县属辽宁省朝阳市,位于朝阳市的北端。地处东经119°14至120°03,北纬41°19至41°23之间。东部与朝阳县交界,南部与喀左县、凌源市接壤,西部和北部与赤峰市的宁城、喀喇沁旗及赤峰县隔老哈河相望。东北与敖汉旗毗邻。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山区。二、水文气象某某县属辽西山地丘陵区。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努鲁儿虎山纵贯全县,中部地势较高,是老哈河与大凌河的分水岭。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县面积的74。较大河流有老哈河、蹦蹦河、海棠河等。      本县处于中温带亚干旱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7.8。一月平均气温11.4,最低气温27.2,北部30;七月平均气温23.9,最高气温40。雨热同季,年平均降水量487毫米,北部448.5毫米,较干旱。无霜期152天,北部125天。三、资源概况某某县是“六山一水三分田” 丘陵山区,土地资源丰富,地下矿产资源丰富,这是某某县的两大优势。80年以来,农作物以玉米、谷子、小麦、高梁、大豆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向日葵。森林盖率达30.4,以牛、羊猪为主的畜牧业发展迅速,牛肉和家兔已走向国际市场。土特产主要有蜂蜜、红蘑、杏仁、黑瓜籽、大葱、大蒜等。四、农业概况某某县现在已经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但严重的干旱使我们认识到,必须冲破“雨养农业”传统的生产模式。通过大面积削减了玉米、谷子、高梁等粮食作物的栽培面积,提高了土豆、西瓜、烤烟、蔬菜、甜菜、食用菌等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使粮食与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比例达到4:6。“精品农业”、“特色农业”、“货币农业”已登上了某某县农业生产的舞台,并成为主角,开始出现了历史性的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五、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公路建设共投资近1.3亿元,铺设油路277公里,新建桥梁227座5688延长米,改造路基1390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143个村通了油路;拓宽了101国道某某段,开通小叶线南出口;阜朝、锦赤两条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投资5400万元的高速公路连接线工程正在建设中。城乡供电能力明显提高。城网投资8450万元,完成了电网改造、一次变增容改造、陶瓷工业园供电等工程;农网投资2.6亿元,完成了二期改造、重点输电线路改造等重点工程,实现了全县农村户户通电。今年采取政府投入、上级补助、企业集资、部门自筹等方式筹资5100万元,新建和改造建青线、建深线、朱青线等输电线路,建设了小塘、小马场、青松岭三个变电所,将有效缓解农村生产生活用电紧张状况。通讯能力明显增强,固定电话达到13.8万户,移动电话达16万部以上,有线电视用户达到6.3万户。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开通公文传输网络,建成全省首家县乡视频系统工程。六、社会经济状况某某县地处辽宁省西部,是一个半干旱的丘陵山区。全县现辖9个镇,23个乡。342个村,总人口约5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8万人。总土地面积729万亩,其中丘陵面积占43.3%,山地面积占30.4%,平原面积占26.3%。坡耕地面积103万亩。新修梯田40万亩。有效的改善了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使粮食产量从两亿斤跨越到十亿斤。预计2009年完成农业总产值32.3亿元,同比增长42.9%,比2002年增长1.9倍。龙头企业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引进了投资1.5亿元的绿龙公司、投资1.2亿元的承德颈复康药业、投资1.2亿元的兴诺米业等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深加工能力强、对农户和产业有较大牵动力的龙头企业。到2007年末,全县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达40家,晋升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22家,全县38%以上的农户已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农产品加工率和商品率分别达到48%和62%。产业基地建设实现新突破。依托龙头企业建设,进一步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龙头基地互动格局基本形成。杂粮、马铃薯、烤烟、甜菜等产业基地建设正在向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有机食品基地建设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杂粮生产基地。设施农业、裸地蔬菜、中药材生产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今年新建标准化冷棚3000栋。以坡耕地治理为主的农业产业是农村经济第一主导产业,重点示范和推广拉动了农村经济。带动了养殖业、畜牧业、杂粮业等农副产品总产值增加48.2%,实现人均收入1100元。平均每年治理的坡耕地达35万亩,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水平梯田兴建水利设施728处,新增灌溉面积12.8万亩,累计投资1.1亿元,新造和整理土地6.7万亩。第三章 坡耕地现状分析一、坡耕地利用现状土地资源数量多,面积大,土层厚,生产性能强,是某某县最大的资源优势。坡耕地多,水土流失严重,土质瘠薄,供给能力低,又是某某县的劣势。耕地是人类生存之本,而严重的水土流失却时时动摇这块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因此,耕地质量低下,农业基础薄弱,生产力落后,又是我县的县情。由于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的破坏,束缚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农业丧失了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造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频繁,土质瘠薄,十年九旱。某某县现在315度的坡耕地共有103万亩,这些坡耕地因没有灌溉条件,农业只能靠“雨养”。在坡耕地的利用上也只能“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粮食单产在200300斤徘徊,人均收入在200元左右。使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处于恶性循环之中。二、坡耕地水土流失的现状1、坡耕地的基本要素土壤和水分是地球上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土、水、肥又是坡耕地的基本要素。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由于不利的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造成地面上水和土离开原来的位置,经过坡面、耕地、沟壑流失到较低的地方,再汇集到江河里去,为此,造成耕地水、土、肥的破坏和损失。所以说,水土流失已经是耕地的一大隐患。2、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重点据水文资料记载,坡耕地的水土流失量占水土流失总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坡耕地的水土流失,不仅造成土壤和水分的破坏和损失,也造成土壤有机质的破坏和损失。致使土壤有机质被分解、驱动、破坏,致使土地硬化、沙化,导致生产条件恶化,生产能力丧失。不仅使土壤肥力降低,还加剧了沟壑纵横,破坏了地面的完整,同时也降低了耕地的生产能力,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坡耕地的侵蚀形态在地貌学中,坡耕地的土壤侵蚀是地表形态重新塑造和雕刻的过程。在土壤学中,把坡耕地土壤的破坏、土壤组成物质的迁移和损失及由此造成坡耕地土壤肥力不断下降、衰退的过程,叫做土壤侵蚀。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坡耕地的土壤侵蚀,又是一种做功的运动,是能量转化与能量守恒定律,在地表土壤运动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坡耕地的土壤侵蚀,更是一种矛盾运动,其外营力和内营力是矛盾运动中的两个方面,当外部搬运土壤的能力大于土壤抗蚀能力时,既发生坡耕地土壤的侵蚀和流失。坡耕地的水土流失是一种自然现象,又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它既是地形破坏的因素,又是地形破坏的结果。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在自然界中分布十分广泛,它受着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共同影响,因此它是一个多因素、多功能、多秩序的复杂过程。由于自然因素在空间上有地域性的差异,因此,耕地的水土流失也有地域性的特点。在高寒地区以冻融侵蚀为主,在湿润地区以水蚀为主,在干旱地区以风蚀为主。某某县以水蚀和风蚀为主。水和风是动力,土体是被破坏的对象,地形是产生水土流失的基础。在影响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因素中,各个因素并不单独起作用,而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制约的结果。每一种因素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因此,土壤侵蚀在同一侵蚀类型中,有着不同的侵蚀形式,在同一侵蚀形式中,有着不同的侵蚀形态。由于地表抗蚀力的差别及地表植被物状态不同,使坡耕地在同一侵蚀类型的状态下刻画出不同的侵蚀景观。4、衡量土壤侵蚀程度的指标衡量坡耕地水土流失的程度,常常用土壤侵蚀模数、土壤侵蚀程度、沟壑密度、侵蚀基准面作为衡量侵蚀程度的指标。(1)土壤侵蚀模数土壤侵蚀模数:是指在单位坡耕地面积上流失土壤的数量,一般采取用多年平均值,单位一般以(m3/km2/a或T/km2/a)表示。(2)土壤侵蚀程度土壤侵蚀程度:是指横量土壤侵蚀状况的指标。表示在单位面积内土壤流失数量的多少。根据侵蚀模数的大小划分为六级:(<500)可以视为极微度,微度侵蚀(500-1000),轻度侵蚀(1000-2000),中度侵蚀(2000-3000),强度侵蚀(3000- 5000),某某县属强度侵蚀区,侵蚀模数在(3000- 5000)之间。极强度侵蚀(5000-6500),剧烈侵蚀(>6500)。单位一般以(T/km2/a)来表示。(3)沟壑密度沟壑密度:指单位面积内沟壑总长度。用km/km2表示。某某县的沟壑密度的平均值是2.76公里/平方公里。(4)侵蚀基准面侵蚀基准面是通过侵蚀基准点的水平面。(5)水力侵蚀由于水力的作用引起耕地的土壤及其母质的剥离、搬运、破坏、沉积的现象为水力侵蚀。某某县根据坡耕地的土壤侵蚀特点,在水、土、肥的高效利用与管理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的布置保水、保土、保肥措施,探索出水、土、肥的高效利用与治理模式,为丘陵山区创造“两高一优”的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创造了有效的技术途径。第四章坡耕地治理的必要性一、坡耕地的类型、分布及生产能力的分析某某县系丘陵山区,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县,某某县土地资源具有类型多、数量大、地域差异显著的特点。全县以褐土为主,其次是草甸土和不足万亩的风沙土。褐土遍布全县,风沙土位于老河流域东北部,草甸土分布在十二条河流的低阶地上。按水文要素划分为三大川:南部地区的凌河川、北部地区的蹦河川、西部地区的老河川。按地貌类型划分为高丘地、低丘地、台丘地。为了准确的反映不同坡度的耕地分布程度,将全县坡耕地按坡度划分为四级:3度以下的坡耕地为第一级,共75万亩。3-5度的坡耕地为第二级,共51.4万亩。5-15度的坡耕地为第三级,共51.6万亩。15-25度的坡耕地为第四级,共9.6万亩。从土地类型的分布格局来看,我县以3-15度地域上的土地类型为主,土地利用类型控制着土地开发利用的方式和治理方向。从南部到北部考察,土地利用特征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全县大体分为:南部低山丘陵土石质山区,西部沿河低山丘陵山区,北部低山风沙丘陵山区。南部低山丘陵土石质山区,大部分耕地在8度以上,人均耕地面积较少,耕地坡度较大,治理难度较大。西部沿河低山丘陵区有老哈河环绕,平地南北狭长。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呈丘陵地带,坡度较缓,耕地坡度以3-10度为主。该地土地资源丰富,土层较厚,土壤肥沃,灌溉条件较好,有机质的含量较高,土地生产能力强,是全县肥沃的产量区。北部地区,是低山风沙丘陵山区,气候较寒冷,降雨量较少,地下水位低,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产基本靠“雨养”。虽然土地资源丰富,但土质瘠薄,耕作粗放,土地利用不合理,致使土壤退化严重,有机质的含量降低,农业生产面临着不利因素,使经济和生态都处于恶性循环之中。二、坡耕地面积及利用现状分析某某县耕地的特点是面积大,人均耕地数量多,土层较厚,生产性能较强,土壤侵蚀严重。据耕地面积普查结果表明,全县拥有耕地面积217万亩,其中坡耕地面积103万亩。人均耕地4.6亩。在土地资源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多年来,在耕地的利用上普遍存在着“以多为胜、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现象。 “种一坡,收一车,打一簸箕,煮一锅”是过去真实的写照。耕地的粗放经营加剧了土壤侵蚀,致使土壤退化严重,有机质含量降低。使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处于恶性循环之中。由于对坡耕地的粗放经营和管理,致使坡耕地生产能力的逐渐损失,使农业丧失了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造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频繁。每年施肥量除去作物吸收外,在土壤中积累甚少。由于逐年增施化肥,又造成土壤物理结构退化,致使坡耕地越种越薄,产量越种越低。经营上的粗放加剧了土壤侵蚀,使坡耕地成为水土流失的集中区。据水文资料记载,坡耕地的水土流失量占水土流失总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严重束缚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三、坡耕地水土流失状况的分析由于某某县地形是中间高、四周地,使坡耕地缺乏涵养水源的必要条件,降雨后形成径流快,汇集时间短,大部分地表水资源未加利用而流走,入渗量只占降雨量到20%。由于土壤以粉质为主,结构疏松,容易流失。径流把耕地的表土大量冲走,使土壤的侵蚀模数高达3700吨/k/a,年平均侵蚀深度在2.7毫米以上。据土地普查资料测算,每年每亩耕地流失降雨量达70立方米,相当于100毫米降雨。累计全县每年在坡耕地上流失降雨量高达7210万立米,相当于凌河流域的总水量。每年每亩平均流失土壤2.46吨,累计全县每年在坡耕地上流失的土壤量高达254万吨。全县每年耕地肥份损失合计1980吨,其中(有机质 585吨,氮肥545吨,磷肥850吨)。因此,导致坡耕地土壤质量日益瘠化,缺氮缺磷十分严重。水土流失不仅使坡耕地的土壤肥力下降,蓄水保墒能力降低,更为严重的是使坡耕地遭到毁灭性的切割、蚕食、埋压等破坏。坡耕地被径流切割得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没经过治理的坡耕地,沟壑的侵蚀正在活跃的发展,速度之快,危害之大,成为农业生产的严重隐患。因为某某县的水土流失量主要产生在生产用地上,这样,年年流失的是水土,留下的则是贫瘠。第五章坡耕地治理的可行性分析一、坡耕地治理的必要性坡耕地是一种有限的资源,是重要的农业物质产出地,也是水土流失的发源地。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重点。坡耕地的水土流失,是土地生产能力的破坏和损失,也是生存条件的破坏和损失。因此,治理坡耕地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制高点,是建设生态农业的根本措施,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二、坡耕地治理的可行性某某县有效地实施三步战略,“治理荒山”,“建设以人工沙棘林为主的生态防护体系”;形成控制水土流失的第一道防线。拦蓄天然降雨,聚集地表径流,解决了“改善荒山植物生长环境和提高植物成活率”的问题。从2000年到现在,正在实施第二步战略,治理坡耕地,“建设以坡改梯为重点的农业生态体系,形成控制水土流失的第二道防线”。这是“三步战略”中,实施保水、保土、保肥措施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创造了“机修水平梯田标准化治理模式”,提高了治理速度。从2000年2008年末共新修高标准水平梯田40万亩,将“坡耕地的三跑田”(跑土、跑水、跑肥)变成“三保田”(保土、保水、保肥)。从根本上解决“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土地生产率、土地利用率”的问题。并在坡耕地治理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功的创造了“机修水平梯田标准化治理模式”。为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奠定了雄厚的基础。通过技术示范、推广和普及,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使全县的农民对治理坡耕地有着极大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实施坡耕地治理项目不仅可行,而且,势在必行。第六章 坡耕地治理的实施方案坡耕地治理是一项投资多,时间长,规模大,范围广,政策性强的社会系统工程。县委、县政府历届领导班子都把治理坡耕地,做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任务,纳入重要的工作日程。结合“十二五”期间规划的治理任务,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全面组织实施,并提出坡耕地治理的指导思想、治理理念、计划措施和实施步骤。一、坡耕地治理的指导思想实施坡耕地治理项目的指导思想,第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第二坚持土地宏观调控和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第三坚持综合治理、连续治理、开发性治理的原则。第四提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方向。二、坡耕地治理的“新理念”土地是极其宝贵的稀缺资源,节约用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所以我们提出“以保护耕地为主体,以治理耕地为手段,以开发利用耕地为方向,并达到三者协调统一”的“新理念”。克服了长期以来“国家花钱修地,农民无偿种田”的旧观念。建立高效农业,必须更新观念,改革投入,对农田基本建设投资,要进行尝试性的改革,用国家的投资扶持各乡搞以机修水平梯田为主的农田基本建设,开发土地再承包给农民有偿使用,回收资金在用于土地开发,创造资金滚动连续投入的新机制。有条件的地方,要搞集中连片的高效农业区,建设一定数量的商品粮基地,以促使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坡耕地的治理在提高产量、振兴山区经济中,具有基础产业的位置,成为拉动农村经济增长的制高点。促使传统农业逐步向生态农业转变。三、坡耕地治理计划为了开发治理好坡耕地,首先进行了“坡耕地普查”,根据不同坡度,将全县的坡耕地划分为三级:3°以下的坡耕地为第一级,共75万亩;3°-15°的坡耕地为第二级,共103万亩;15°-25°的坡耕地为第三级,共9.6万亩。根据耕地不同侵蚀程度、类型、坡度,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全县3°以下的一级坡耕地75万亩,可以暂时维持现状,重点抓好预防保护工作;将3°-15°的103万亩坡耕地作为治理重点;对15°-25°的9万亩坡耕地原则上要退耕还牧还草,统一制定政策。从 2000年开始至2008年末,全县已修水平梯田40万亩。计划从2009年开始,每年以5万亩的速度治理坡耕地,到2020年共用十二年的时间,将现有的60万亩坡耕地基本治理完(祥见附表)。四、坡耕地治理的步骤导致耕地水土流失的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坡度。所以,治理坡耕地的措施,必须围绕着如何“改变坡耕地的坡度”做文章。变“三跑田”(跑水、跑土、跑肥)为“三保田”(保水、保土、保肥)。然而,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又是一个过程,不仅仅限于坡耕地上。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因此,必须坚持按三步战略,实施保护与治理耕地的集成措施。第一步战略,“治理荒山”,建设以人工沙棘林为主的生态防护体系,形成控制水土流失的“第一道防线”。创立了“荒山水平槽整地治理模式”。减少了侵蚀坡耕地的地表径流。解决了“改善荒山生态环境”的问题。据水文资料统计,某某县的100万亩沙棘林,年蓄水量相当一座大型水库的蓄水量。这是保护耕地,避免坡耕地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也是实施保护耕地的第一个步骤,为坡耕地的治理打下了重要的基础。第二步战略,“治理坡耕地”,建设以坡改梯为主的农业生态体系,形成控制水土流失的“第二道防线”。创立“机修水平梯田标准化治理模式”。将“三跑田”(跑土、跑水、跑肥)变成“三保田”(保土、保水、保肥)。从根本上解决“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土地生产率、土地利用率”的问题。实现了十年机修水平梯田40万亩的目标,这是改变坡耕地水土流失状况,治理坡耕地的根本性措施,也是坡耕地治理的重要手段。第三步战略,“治理沟壑”建设以蓄水拦沙为主的洪水防御体系,形成控制水土流失的“第三道防线”。通过“拦蓄径流、聚集洪水、涵养水源、抬高地下水位”,建立沟壑梯级开发治理模式,达到“避免洪水泛滥,吞噬、蚕食耕地的目的,起到保证耕地治理工程安全的作用。在解决“兴水利”和“除水害”问题的同时,也提高了耕地的后备资源的储备。在治理坡耕地的同时,开发耕地的潜在效益。五、坡耕地治理的措施坡耕地治理是一项投资多,政策性强,规模大,范围广的保水、保土、保肥工程。坡耕地治理的措施,包括政策措施、技术措施和社会措施三种。用政策措施改变农民开发、治理、利用土地的观念。用技术措施控制着土地开发利用的方式和治理方向。用社会措施扩大治理范围,实现坡耕地治理社会化。加快了坡耕地治理速度。1、政策措施长期以来,由于农民的收入低,生活困难,等、靠、要思想严重,舍不得在耕地上投入。存在着“国家花钱治地、农民无偿种田”的旧观念。必须靠政策,更新农民的思想观念,用政策改革投入机制,克服等、靠、要思想。通过确立典型乡镇,如选择奎德素、榆树林子、喀喇沁等重点乡镇,坚持改革投入机制,变过去“单一的投资渠道”为“内外结合、多层次、多方位的投资渠道”。实行国家投资、群众自筹、乡水利站负责对新修梯田进行水利设施配套“三位一体”的新机制。全乡每年自筹资金100万元,平均每人每年40元,用于农田基本建设,加快了坡耕地治理步伐。连续五年每年每个乡都保证了修高标准水平梯田20003000亩的治理任务。不仅要实现坡地梯田化,也要实现梯田水利化。由于坚持科学治理坡耕地,使新修水平梯田粮食产量倍增,让农民在坡耕地治理中增加了收入、获得了利益、尝到了甜头、极大的焕发了群众积极性。不仅提高了效益,也改变了群众治田的观念。实现了过去“国家花钱要我治”到现在“自筹资金我要治”的根本转变。2、社会措施由于在投入的机制上,实现了国家多方扶助,群众自筹投入,形成自我滚动、自我发展的新型机制。全县出现了“春季留地造田”、“夏季农闲抢治”、“秋季突击会战”的局面。每年各乡都有村民代表,主动到乡政府争取坡耕地治理任务。治理顺序还要通过人代会抓阄来确定。使全县的坡耕地治理已经纳入科学、规范、积极的轨道上来。走出了“国家投资”和“群众自筹”相结合,“农机支持”“和“水利配套”共参与的新路子。出现了搞农田基本建设由“政府搭台”“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整个“社会大合唱”的局面。3、技术措施(1)应用“标准化水平梯田治理模式”为坚持规模、保证质量,是坡耕地治理工程的宗旨。为此,全县抽出一批专业技术干部,根据坡度、坡长和每亩的土方量来确定田面宽,力争做到长、宽、平、直,环山等高。在治理前进行测量打点,定点运土,重点地块由专业人员分工进行技术指导,并负责检查验收,尽量做到省工、省力、集中连片。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经验公式,被称为“标准化水平梯田治理模式”。 利用B=1/4亩土方量的经验公式,来确定田面宽。这是用来指导坡耕地治理工程的技术措施。(2)坚持人工与机械相结合,坚持人工与机械相结合,加快治理速度。由于坡耕地治理任务集中,工程量大,治理强度远远的超出劳动力的承受能力。为了既不误农时,又保证完成任务,采用人工与机械相结合的办法,全县有拖拉机830台,每年都集中轮训机手,提高施工作业的技术水平。大面积的水平梯田靠机械,小面积的零星地块靠人工完成。首先用拖拉机开通作业道路,按测量要求,定点运土,完成主要的工程量,然后用人工平整田面,修复田埂。这样省工、省力。每年都能保证按计划完成治理任务。坚持一年三季人机结合的治理方法,春季在播种前抢治一部分,不耽误当年种植,地多人少的地方留出一部分耕地,待挂锄以后再进行治理。百分之八十的治理任务放在秋季,人机结合,集中会战。大大的解放了生产力,加快了坡耕地治理的速度。(3)搞好配方施肥,提高粮食产量科学治理,提高粮食产量。在坡耕地治理的实践中,充分发挥科技的主导作用,使新修梯田缩短了效益周期,做到梯田当年不减产。对于机修梯田第一年耕种,要调整作物布局,搞好配方施肥。新修梯田在填方的一面深翻种土豆,在挖方的一面种甜菜,当年每亩的收入就可达到500元。对于人工修的梯田,尽量保持熟土还原,当年深翻种土豆和向日葵,第二年种玉米,第三年种谷子,土地基本上恢复了地力,使农民治理坡耕地的积极性不受到伤害。使治理的坡耕地实现坡地梯田化、梯田标准化、农业产业化。第七章坡耕地治理的效益分析一、坡耕地治理成果1、提高了治理速度某某县县委、县政府通过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按照“结构调优、效益调高、产业调大、龙头调强”的发展思路,使农村经济得到稳步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日益增强。从1998-2008年的十年中,全县共修高标准水平梯40万亩,实现了每年四万亩的治理速度。2、确定了治理模式“大禹杯”建设十三届夺杯,确定了“水平梯田标准化治理模式”,并得到了省政府的肯定,“辽宁的梯田在朝阳,朝阳的梯田在某某”。也就是说,某某县的梯田,代表着辽宁省梯田的最高水平。 3、取得了治理成果粮食产量比八十年代增加2亿公斤到十亿斤,坡耕地的治理已经成为我县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二、坡耕地治理的效益某某县通过有效的实施第二步战略,对坡耕地进行科学的治理,完成高标准的水平梯田40万亩。在保水、保土、保肥等方面效益显著,这是有目共赌的。1、保水效益按“水平梯田标准化治理模式” 将40万亩的坡耕地修成水平梯田。将每年流失的100毫米的径流拦蓄在梯田里,40万亩的水平梯田可以拦蓄径流9240万立米。其保水效益相当两个中型水库的蓄水量。每年按5万亩的治理速度计算,将每年可以拦蓄径流333.5万立米。2、保土效益按“水平梯田标准化治理模式” 将40万亩的坡耕地,修成水平梯田。将每年每亩2吨的土壤流失量控制在梯田里,40万亩的水平梯田,每年可以控制土壤流失量80万吨。其保土效益十分可观。每年按5万亩的治理速度计算,将每年可以拦土壤流失量10万吨土壤流失量。3、保肥效益实验研究数据表明:40万亩水平梯田,每年可以保持土壤中的肥份损失1600立米(其中氮肥296吨,磷肥340吨)。有效的改善了土壤日益瘠化,缺氮、缺磷的现状。每年按5万亩的治理速度计算,将每年可以保持土壤中的肥份损失2万吨。4、增产效益首先是粮食产量有明显的增加。年代粮食总产量1.2亿公斤,2007年粮食总产量增加到4亿公斤。平均每亩梯田比坡耕地增加产量300公斤。这只是单纯产量上的效益。每年按5万亩的治理速度计算,将每年可以提高产量1500万公斤。如今的某某县已经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小杂粮生产闻名全国。“精品农业”、“特色农业”、“货币农业”已登上了农业生产的舞台,并成为主角。总之,开发坡耕地内在潜力,改善耕地的生态环境,变“三跑田”为“三保田”,是保护农业基础资源的有效措施,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制高点,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根本任务。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第八章财务分析一、投资估算每年按5万亩的治理速度计算,治理1亩坡耕地,用机械修一亩高标准的水平梯田需要资金2000元(包括10的前期工作费和管理费)。5万亩需要资金一亿元。需要新增拖拉机推土产500台。东方红拖拉机85090元/台,推土机129000元/台。第一年机械投入为1.07个亿。二、编制依据1、国家计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2、国家和当地有关劳动工资管理和社会保障等有关规定;3、人工预算价格:项目建设区为六类工资区;4、施工机械台班费:按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计算;5、项目前期费用,包括可研、勘测、设计、规划、测量、管理费等;初步设计阶段取费标准为5.0%;6、机械费用:按当地市场价格执行。用机械治理一亩坡耕地平均需1800元(包括人工筑梗费为10)。三、效益计算增产效益计算水平年为第三年。每年每亩水平梯田可以提高产量300公斤。五万亩水平梯田可以增产1500万公斤。十年后50万亩水平梯田可增产1.5亿公斤。第九章结论与建议一、结论坡耕地治理是一项投资多,政策性强,规模大,范围广的系统。虽然工程量大,但是保水、保土、保肥的效果好,见效快,效益高。目前,某某县正在以每年4万亩的速度,实施着第二步战略,”建设以坡改梯为重点的农业生态体系,创造了“水平梯田标准化治理模式”,形成控制水土流失的第二道防线。某某县在坡耕地治理的方面,取得了经验打下了基础。如果每年再增加1万亩的治理任务是切合实际的,不仅完全可行,而且势在必行。二、建议坡耕地治理工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政策措施和技术措施和社会措施。要用用政策措施改变着农民开发、治理、利用土地的观念。用技术措施控制着土地开发利用的方式和治理方向。用社会措施调动全社会所有的力量去实施。目录第一章总论1一、项目提出的背景1二、项目立项的基础1三、项目名称2四、编制可研报告的依据2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3一、地理位置3二、水文气象3六、社会经济状况5第三章 坡耕地现状分析7一、坡耕地利用现状7二、坡耕地水土流失的现状81、坡耕地的基本要素82、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重点83、坡耕地的侵蚀形态84、衡量土壤侵蚀程度的指标10第四章坡耕地治理的必要性11一、坡耕地的类型、分布及生产能力的分析11二、坡耕地面积及利用现状分析12三、坡耕地水土流失状况的分析13第五章坡耕地治理的可行性分析15一、坡耕地治理的必要性15二、坡耕地治理的可行性15第六章 坡耕地治理的实施方案16一、坡耕地治理的指导思想16二、坡耕地治理的“新理念”17三、坡耕地治理计划17四、坡耕地治理的步骤18五、坡耕地治理的措施191、政策措施202、社会措施203、技术措施21第七章坡耕地治理的效益分析23一、坡耕地治理成果231、提高了治理速度232、确定了治理模式233、取得了治理成果23二、坡耕地治理的效益241、保水效益242、保土效益243、保肥效益244、增产效益25第八章财务分析26一、投资估算26二、编制依据26三、效益计算27第九章结论与建议27一、结论27二、建议27

    注意事项

    本文(机修水平梯田5万亩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