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居村落示范工程项目建议书.doc
甘肃XX地区生态型窑居村落示范工程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二年二月 项 目 主 管 部 门:甘肃科技厅甘肃省建设厅项 目 实 施 单 位:甘肃省XX地区行政公署项目技术协作单位:中国建筑学会生土建筑分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1项目名称 甘肃XX地区生态型窑居村落示范工程项目2XX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概况2.1概述:XX地区属黄土高原沟壑区,位于甘肃省的东部,因在陇山之东,故有陇东之称。 地处东经106。20108。 40与北纬35 。1037。 10,之间,东接陕西省富县、黄陵、宜君、甘泉、志丹等县;北邻陕西省的吴旗、定边、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盐池县。西交宁夏的同心、彭阳,南连本省的泾川县及陕西省的长武、彬县、旬邑等。南北长207公里,东西跨208公里,总面积27119平方公里,(折合40678500亩);人口密度为93.398人/平方公里。由于地处内陆,大陆性气候十分明显。全区辖7县1市(西峰市、镇原县、宁县、合水县、XX县、正宁县、环县、华池县),146个乡(镇)。其中,小崆峒示范点位于区内董志塬中部的西峰市董志乡境内。交通方便,通讯设施完善,很适合于生态旅游开发建设;太白示范区位于合水县东北部的太白乡境内,地处子午岭腹地,地形复杂,多以山川河为主,交通及通讯功能齐全,具有较大的旅游资源开发潜力。2.2人口及资源状况2.2.1人口状况截止2001年底,全区总人口为253.2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90万人,居住在8县(市)29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大约有26万人。平均每平方公里0.89万人,小崆峒所属的西峰市为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中共XX地委、行署所在地,现已建成市区面积约10平方公里,有居民9万人,人口密度为0.9万人/平方公里,太白示范点所在合水县现有建成区面积约26平方公里,城区居民1.97万人,人口密度为0.70万人/平方公里。由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全区现在估计大约有25-30万人的剩余劳动力需就业。2.2.2资源状况a.气候状况XX地区由于地处中纬度带,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地表复杂,平均海拔在8852089米之间,因而气候属北温带半湿润半干旱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充分,光能富裕,各地日照时数年平均在22502600小时之间,年平均气温710,最冷月(12月至次年2月)平均气候-3.5-6.0,最热月(68月)平均气温为1922,无霜期南部长北部短,年平均140180天左右,平均年最高温度可达39.6 ,最低气候可达-19.727.7。b.耕地及林业牧草资源状况XX地区现有耕地面积667.09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16%,人均耕地面积2.69亩。林地总面积达到441913公顷(折合6628695亩),森林覆盖率为19.7%。现有草地面积1909.23万亩,每年产干草量约10.45万吨,种类畜禽产量55.55万头(只)c.水力资源现状全区境内主要有马莲河、蒲河、洪河、西郎河、葫芦河等五条大河,还有较大的支流29条,年河流总径流量约为843亿立方米。2.3国民经济及社会事业发展现状2.3.1经济、社会发展现状2001年,全区预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2.4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7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50元。a.经贸活动现状近年来,由于坚持扩大开放和增加投入、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措施,使我区的城乡经济贸易活跃,年社会消费品实现总额在10亿元以上,全区市场运行平稳,物价低位运行,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b.文教设施现状全区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迅速,目前,我区共有各类学校3900所,其中大专院校2所,中专13所,职业中学14所,中学190所,小学3544所,聋哑学校1所,幼儿园136所。在校学生5845万人,教职工2.67万人,办学条件有明显改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c.医疗卫生现状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区的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医疗环境显著改善,现在全区共有各种医疗卫生机构199个,其中,县以上医院29个,乡镇卫生院138个,卫生人员6136人,病床数4245张,妇幼保健机构8个,卫生防疫机构10个,90%的村有诊疗所,卫生机构的普及,有效地保障了人们的身心健康。d.电力建设现状全区用电基本普及,现在全区发电、供电企业98个,送变电线路35千伏以上65条,1365.37公里,年供电量59017万千瓦时,全区146个乡镇均通电,93.75%的行政村通了电。e.道路交通现状我区的交通四通八达,全区公路里程达3260.61公里,其中国道535.11公里,省道459.66公里,县道1230.61公里,乡道1034.67公里,晴雨通车里程2227.15公里。全区拥有各种客货运输车辆5653辆,完成客运周转量56000万人公里。完成货运周转量75000万吨公里。3项目建设的意义:3.1建设生态示范区的必要性:3.1.1 解决黄土高原人口增长与耕地面积锐减的矛盾a.黄土高原弃窑建房,村落迁移平原,不合理建设占用大量耕地在黄土高原城市化进程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黄土高原地区原有的窑洞建筑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农民的生活需求。为追求新的生活、消费方式及交通、通讯的便利,许多农民弃窑建房,废弃原有的窑居,在缓坡、平地等可耕种地带建设新的宅院;许多地区的整个村落从原先不可耕种的陡坡地带,迁移至河川谷地的公路两侧,占用大量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取水方便、交通便利的耕地,使有限的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全区年均约废弃窑洞18000多孔,建砖瓦房占用耕地41.70公顷(折合约6255亩)。仅西峰市现共废弃窑居37万户,新建砖房占用耕地14.74万亩。b.中小城镇的发展呈带状沿沟谷向两端延伸,占用大量河川耕地黄土高原的中小城镇多位于黄土高原的冲沟平原地带,由于受到两侧山体限制,当前的建设发展大多沿着沟谷向两端延伸,河岸两侧大量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耕地逐渐被城市扩建所吞噬。c.生态示范区项目将研究、试验建于沟壑不可耕种地带的新型窑洞居住建筑,解决黄土高原的耕地面积锐减问题3.1.2解决黄土高原中小城镇发展困境的需要a.黄土高原中小城镇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小城镇的建设是解决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是农村工业集聚发展的必然,是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b.黄土高原地区中小城镇的发展受地形限制:黄土高原地区的中小城镇由于受地形限制,如果继续向两端呈带状延伸,则城市两端必然会离城市中心地带越来越远,影响城市集约效应的发挥,进而影响黄土高原中小城镇的发展。c.本项目中,关于陡坡地带基本单元居住单体及居住组团的规划、设计部分,其内容将研究城市利用两侧山坡发展的方式,有助于黄土高原地区中小城镇空间的拓展。3.1.3提高黄土高原4千万人居住生活水平的需求我国有4千万人居住在窑洞建筑中,但是原有的窑居在今天已经不适应人民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弃窑建房的直接后果是导致有限耕地的急剧减少,人增地减的矛盾更加尖锐。新式窑居的建设将提高窑洞的舒适度,使之适应新的生活方式与消费需求,使黄土高原人民早日走上小康之路。旧窑居存在的主要问题有:a.居住单体的舒适度不足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乡镇企业的发展,黄土高原农业经济由单一的粮食生产向经济果林、畜牧业的多种经营发展,人民经济水平逐年提高,传统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而传统窑洞内部通风不畅,采光不足,潮湿阴暗,缺乏给排水设备,不能满足现代人的居住要求。b.交通、信息不便传统村落住户分散,不利于现代人际交往。沿沟坡居住的窑洞宅院之间的道路及以往靠人背肩扛的山坡小路,无法行驶农用机车,这也是造成村落向公路边搬迁的客观原因。c.生态环境意识淡薄黄土高原地区大部分为贫困地区,群众的文化程度低,对环境价值缺乏理解,缺少资源危机感,生态保护常常让位于经济发展,这是弃窑建房的主观因素。新建砖房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弃窑建砖房在当地主要是增加了土地资源压力,造成耕地面积锐减,同时,建砖房代价大,在当地,建砖瓦房的费用一般为350元/平方米左右,户均建宅需花费用4.55万元左右,用材用料很不方便,且砖房不保暖,隔三五年房顶漏水,需翻修房屋顶或维修,又会增加资金投入。大量烧砖又是造成能源浪费与环境污染的根源。3.2项目建设的示范意义3.2.1对于黄土高原人居环境的改善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XX地区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但基础设施差,住房与耕地的矛盾突出,全区年均约废弃窑洞18000多孔,建砖瓦房占用耕地41.70公顷(约6255亩)。若能在此地域内妥善解决人居环境问题,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将对整个黄土高原地区的人居环境改善具有不可估量的示范意义。3.2.2具有良好的科技示范效应:项目以“沟壑村落”,“山地村落”为两个实验点,项目的设计、实施将依托绿色建筑技术、结构优化技术等多项新型建筑科研成果,项目的建设将为这些技术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提供示范作用。3.2.3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地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项目的建设既要满足现代农民的生产、消费要求,又要结合黄土高原的地质气候特征,建立绿色建筑体系,特别是要与保护耕地、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相结合,协调发展与保护的矛盾,不仅在黄土高原具有典型示范效应,而且也为我国其它地区村镇建设探索了一条新的发展路子。3.2.4地域建筑理论的实践 项目设计是在研究和继承本土建筑的传统和特色基础上,以当地沿用了千年的窑洞为建筑原形,挖掘、整合、优化传统技术与建筑艺术,为黄土高原地区的建筑创作寻找源泉。项目实施也为当前住宅市场中追求形式上豪华,而忽视功能与经济的浮夸风注入一股清新的空气。生态示范区的建筑将以清新素雅朴实的建筑风格,生态文明的文化内涵建构黄土高原乡土建筑的典范。3.3以合水县太白村、西峰市董志乡小崆峒为项目示范点的可行性3.3.1西峰市董志乡小崆峒项目点的示范性a.小崆峒地形地貌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适于建设典型的沟壑式村落小崆峒地形独特,三面环沟,塬、梁、峁、沟、谷、滩、斜坡、土箭并存,是黄土高原的天然“标本园”,新式窑洞民居在此修建,是在“标本园”中建设“住宅标本”,对实践黄土高原新型窑洞建筑的全方位普及和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将产生积极的示范推动作用。b.地理位置优越,便于在整个黄土高原推广西峰市位于XX地区的中心地带,是甘肃、陕西、宁夏三省区交界的交通枢纽。在西峰市郊利用沟壑地带的边坡建设生态示范小区,把传统的窑洞建筑艺术与不断发展的高科技手段对接,建设新式窑洞民居,便于在整个黄土高原推广.小崆峒生态窑居示范小区位于XX地区西峰市董志乡境内,距西峰市城区9公里。c.生态窑居示范小区建于小崆峒风景区,有利于新式窑居的推广作为陇东佛、道教活动主要场所,小崆峒风景区已成为初具规模的宗教、风景、民俗旅游圣地, 交通方便,通讯便捷,不断增多的游客将为新式窑居的推广产生很好的信息传播作用。3.3.2合水县太白村项目点的示范性a. 地形地貌具有代表性,适于建设典型的山地式村落太白村属于典型的川台地形,面积约600亩,可供建设的向阳山地面积较大,适于建设典型的山地式村落。b.缓解城镇的居住压力,为黄土高原中小城镇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示范点在乡政府所在地太白镇的西北方向0.5公里处,交通便利,通讯设施方便,建成后将缓解太白镇由于人口增长带来的居住压力,以避免单元式的住宅建设占用大量耕地,为黄土高原中小城镇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4技术支撑体系4.1绿色建筑体系与生态建筑体系4.2结构优化技术 a.山体滑坡技术b.抗震设防标准c.轻型框架掩土建筑技术d.构件的产业化技术e.新型高强度土坯技术f.新型窑居施工工艺4.3生态技术4.3.1地域适宜性建筑技术a.防潮构造技术b.热压通风构造技术c.屋面墙面绿化技术d.太阳能建筑技术4.3.2建筑运营新技术a.降水综合利用技术 b.节水设备与节水技术研究c.节水型卫生器具d.分户使用的太阳能发电设备e.利用太阳能采暖、热水技术f.高效节能型分户采暖设备g.秸杆煤气的综合利用技术4.3.3垃圾处理新技术a.生活污水处理技术b.生活污水资源化生物处理系统c.村镇垃圾粪便处理技术与设备d.垃圾有机肥、高效有机肥的设备技术5.项目建设依据及条件5.1建设依据5.1.1政策依据江泽民总书记和朱镕基总理提出的“加快小城镇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的方针国家关于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战略决策国家实施西部开发的战略实施政策5.1.2规划依据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实施方案全国各部委有关村镇建设“19952010年”发展规划的文件XX地区村镇居住小区和村镇住宅时态和需求调查及分析报告西峰市总体规划合水县总体规划5.2 建设条件5.2.1农民群众有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与能力。在我国新的发展阶段,XX地区有了新的发展思路,除了主要的粮食生产以外,家庭副业使农民收入有了改善。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87元,粮食总产量210万公斤,人均产量300公斤。农民群众有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与能力。5.2.2当地适宜性建筑材料丰富XX地区地处黄土高原中部,土层深厚,适于建设窑洞住区。XX地区合水县特产红色岩石,可用于作石箍窑。5.2.3 基础设施完善XX地区的“三通”条件逐步改善,全区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县城形成交通网络化。211省道,309国道由地区中部穿过,对外交通大大改善,使交通运输日趋发达;电力条件彻底改善,实现了村村通电;邮政电信敏捷,网络健全。数据通讯业务逐步开展。5.2.4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为加快窑洞住区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证。6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6.1.1指导方针生态示范村的建设坚持以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耕地资源,提高居民的居住生活水平为原则6.1.2指导思想通过生态示范村的建设,推动“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推动节能节地型窑居建筑的普及,达到保护耕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在新型村落内实现家庭设施养殖业,家庭种植业,家庭副业的发展又带动生态农业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6.2项目总体规划及其标准6.2.1总体规划在XX地区合水县太白乡太白村、西峰市董志乡建设两个生态示范区。进而推广至整个黄土高原地区6.2.2生态示范区拟建标准a.计划分为三种户型进行设计:纯居住住户、居住生产结合型住户、居住与商业结合型住户b.村内安排机动车通行道路及必要的小汽车、 小型农用机车的停车场库c.设置给排水设施、太阳能、沼气能源设施及垃圾废物回收处理设备d.全方位立体型绿化,绿化率60% e.设置一定规模的村民公共活动中心 f.拟建新型窑洞生态型小学校一座6.3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6.3.1道路系统及交通设施建设a.干路:连接几个主要的村入口的道路,高级路面10kmb.支路:村内各居住组群间相互沟通的道路,较高级路面4kmc.宅前路:进入住户的道路,一般硬化路面5kmd.停车场库:摩托车0.51车位/户, 小汽车4050车位/百户,小型农用车80100车位/百户e.干路、支路安装照明路灯6.3.2公共建筑a.教育设施: 6班小学、3班幼儿园每村各一座b.医疗设施:50m2卫生所每村各一座c.文化设施:300m2文化站每村各一座d.村委会:100m2每村各一座6.3.3绿化以庭院、宅旁绿化为主,增加屋顶绿化6.3.4给排水系统每村安装给水管道2000米,排水管道2000米,泵站两处6.3.5电力系统每村变压器一台,线路8000米6.3.6居住建筑太白村新建窑洞1500孔,小崆峒新建窑洞1500孔7.项目实施7.1科技依托中国建筑学会生土建筑分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7.2项目实施 甘肃省XX地区行政公署甘肃省西峰市人民政府甘肃省合水县人民政府8.项目经费预算 (暂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