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2025).doc

    • 资源ID:2701259       资源大小:74.50KB        全文页数:6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2025).doc

    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20142025年)前言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和重要影响区,发挥着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纽带作用,在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规划范围涵盖湖北10市(林区)的39个县(市、区),具体包括:十堰市茅箭区、张湾区、郧阳区、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丹江口市,神农架林区,襄阳市襄城区、樊城区、襄州区、南漳县、谷城县、保康县、老河口市、枣阳市、宜城市,荆门市东宝区、掇刀区、沙洋县、京山县、钟祥市,随州市曾都区、随县,孝感市孝南区、云梦县、汉川市、安陆市、应城市,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武汉市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东西湖区、蔡甸区、汉南区。影响区有4个县(市、区):荆州市荆州区,随州市广水市,孝感市孝昌县、大悟县。加快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是完善“两圈两带”(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湖北长江经济带、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总体发展格局的战略举措,对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加快实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宏伟目标,培育湖北新的经济增长极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依据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和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湖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等文件精神,编制本规划。本规划坚持绿色、市场、民生三维纲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以综合开发为主题,有效因应水文情势重大改变,以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利用为重点,着力优化空间开发格局,着力强化基础设施支撑,着力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着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促进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稳步提升。规划期为20142025年,远景展望到2035年。第一章发展背景与总体要求第一节发展背景一、发展基础汉江全长1577公里,流经湖北871公里,占全长的5525%。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面积6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389%。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生态条件优越。分布有秦巴山区、大别山区等国家层面重点生态功能区和江汉平原、鄂中丘陵、鄂北岗地等国家农产品主产区。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在维护我国水生态安全中具有特殊地位。神农架是全球中纬度地区保持最好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之一,是我国生态保护的一面旗帜。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综合实力较强,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10544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4279亿元,出口贸易总额5948亿美元,分别占全省的427%、482%、26%。常住人口223628万人,占全省的386%,城镇化率达到545%。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是全省的汽车工业走廊和新兴工业基地。二、宏观背景国务院出台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促进经济增长空间从沿海向沿江内陆拓展,把长江经济带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包括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在内的长江流域正在成为国家开发建设的重点区域。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强调“城镇化是现代化应有之义和基本之策”、“城镇化蕴含着最大的内需潜力,是现代化建设的载体”,并明确要求“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作为中西部条件较好的区域,将在新型城镇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将湖北区域发展战略由“两圈一带”丰富、发展为“两圈两带”,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战略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支持。三、严峻挑战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和影响区,承担着“一库清水北送”和维护生态安全的重任,但鄂西山区和鄂北岗地资源性缺水问题一直未得到根本缓解。随着汉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原已存在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将对汉江中下游地区的产业布局和发展、生产生活用水产生重要影响。汉江中下游未来水量的减少、水环境容量下降及自净能力降低,将对汉江中下游地区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提出新的严峻挑战。此外,以汉江为主轴的综合交通走廊尚未形成,水运优势未能充分显现;产业层次总体偏低,创新能力不足;外向型经济总体规模仍然偏小;上下游、左右岸尚未完全形成协同发展的格局。第二节战略定位长江经济带绿色增长极。抓住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大机遇,探索流域综合开发新模式,推进汉江流域绿色发展、节约集约发展,高起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生态城市群,实现经济发展、生态环保、民生改善的有机统一,将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打造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的绿色增长极。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带。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实施最严格的水生态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制度,确保“一库清水北送”、“一江清水东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努力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带。全国流域水利现代化示范带。坚持科学治水、人水和谐,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利运行机制。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综合管理,增强洪旱灾害综合防御能力、水资源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能力、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能力、科学治水与依法管水能力,建成全国流域水利现代化示范带。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带。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推行“两型”生态种养模式,走产业化之路,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示范。通过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示范村、示范县创建工作,建设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带。世界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带。充分发挥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源聚集优势,建设全国一流生态文化旅游综合区,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第三节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绿色、市场、民生三维纲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以推进生态环保、水资源综合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为重点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途径,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努力把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增长极,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作出更大贡献。二、基本原则生态优先,持续发展。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突出水资源保护和有效利用,加快生态环保、生态产业、生态城镇建设,开展流域生态补偿试点,促进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美丽汉江”。重点带动,协调发展。既发挥武汉、襄阳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又统筹考虑,推进各区域协调发展;既彰显不同区域的个性特色,又整合汉江流域资源,谋求整体推进、联动发展。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消除市场壁垒,促进生产要素高效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引导及监管作用,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改革引领,开放合作。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体制机制创新,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先行先试;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深化区域与国际合作,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第四节发展目标一、规划目标到2025年,将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建成“绿色汉江”、“富强汉江”、“安澜汉江”、“畅通汉江”、“幸福汉江”。“绿色汉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有较大发展;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达标,“三废”处理率及资源循环利用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丹江口水库和汉江干流水质稳定达到国家地表水II类标准,主要支流水功能达标率95%;森林覆盖率达到444%。“富强汉江”。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区域分工合理,优势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特色产业集群化的态势凸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成为支柱产业;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安澜汉江”。人水和谐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日趋完善;干流梯级开发工程全部建成,岸线资源得到严格保护及合理利用;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60%以上。“畅通汉江”。建成水运、铁路、公路、航空等四位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对接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形成现代水利航运带。“幸福汉江”。社会公共服务基本实现均等化,新型城镇化示范遍布全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城乡饮水安全、移民后期扶持、血吸虫病防治等任务全面完成;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社会风尚良好,更加和谐稳定。二、远景展望到2035年,建成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水利现代化、绿色经济发展、流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走在全国前列。生物多样性保持稳定,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环境治理、资源综合利用等主要指标跻身全国一流水平,生态文明县市遍布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融合、协调可持续。建成全国流域水利现代化示范带。防洪抗旱减灾综合体系和水资源利用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建成节水型社会,水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人水更加和谐,基本解决水文情势重大改变带来的影响问题。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农业集约化程度明显提高,有机农产品生产及加工居于农业主导地位,生态农业走在全国前列,生态工业和现代服务业走在全省前列。现代交通网络和能源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绿色经济发展惠及全体人民,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和城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人居环境更加优美,有劳动能力者实现充分就业,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居民幸福指数明显提升,基本实现现代化。全流域开放合作迈上新的台阶。汉江左右岸有序开发、上下游均衡发展,与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湖北长江经济带进一步融合发展。与陕西、河南等地的跨区域合作进一步深化,全流域的汉江生态经济带在国家空间开发格局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外向型经济水平大幅度提升,文化交流广泛活跃,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第二章 优化空间布局以武西客专和汉江为开发双轴线,加快形成“一条铁线、一条水线”并驾齐驱的空间开发格局;以丹江口水利枢纽为界,明确坝上和坝下发展侧重点,促进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城市、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第一节构建“两线”开发主轴一、“铁线”开发主轴以武西客专汉十段和汉丹铁路所形成的“铁线”为依托,以汽车产业走廊为基础,重点推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城镇化布局,重点推进襄十随城市群发展,将其打造成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武汉积极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升创新引领功能,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推动相关产业转移,带动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快速发展。襄阳努力打造全国重要乘用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历史文化旅游名城,做大做强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增强引领带动作用。十堰加快建设国际商用车之都、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际旅游休闲目的地,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提升和完善“汽车城”、“丹江水”、“武当山”的品牌和功能,实现由传统山城向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转变,建设现代化、生态型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孝感积极开展全国新型城镇化试点,推进孝(感)应(城)安(陆)城镇密集区建设。孝感市孝南区与武汉市东西湖区、黄陂区共同建设武汉临空经济区,推进产业一体化布局和同城化建设。随州充分发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品牌优势,着力打造世界华人谒祖圣地、国家重要专用汽车产业基地、区域性中心城市、文化旅游业发展高地和特色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二、“水线”开发主轴以汉江为纽带,加快发展步伐,形成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水线”开发主轴;发挥水运优势,发展近水产业,促进港城融合发展,完善带状串珠式城镇发展格局。汉江入鄂第一县郧西,加强与陕西毗邻地区的合作,坚持“旅游立县”,打造文化旅游强县、湖北西北门户。郧阳区加快生态滨江新区建设,与十堰老城区对接发展,打造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充分发挥丹江口、老河口、谷城依汉江毗邻而立的地缘优势,打破行政区域束缚,创新经济协作发展模式,打造丹河谷组群,共建生态经济发展试验区。支持丹江口加快建设“中国水都”。推进宜城与襄阳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小河港区,打造襄阳市水运中心;推进宜城水晶产业发展,加强与钟祥市的跨区域合作,共推磷化工产业升级,共建低碳产业园。支持荆门建成重要的石油化工、农产品加工基地,打造“中国农谷”,推进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建设。以荆门城区为中心,联合钟祥、沙洋、京山建设汉江中游城镇密集区。推进潜江、天门、仙桃合作发展,以各类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为载体,吸引人口和产业集聚,打造汉江下游和武汉城市圈西翼城市组群。发挥汉川毗邻武汉的区位优势和特色资源优势,积极承接武汉大都市产业转移,配套服务大武汉,建设武汉城市圈的生态旅游区和休闲度假区。以江汉运河和兴隆水利枢纽为依托,推动荆州(荆州区)、荆门(沙洋县)、潜江、天门四市11个乡镇融合发展,共同建设江汉运河生态文化旅游带。第二节 实施“两段”错位发展一、大坝以上地区发展重点重点推进生态建设和水源区保护,确保库区水质安全。推进国家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秦巴山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建设。优化发展汽车等支柱产业,巩固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建设汉江上游有机农产品示范区,积极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逐步形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支持神农架林区彰显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价值,建设世界著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及均等化程度,努力建设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全省山区扶贫攻坚的引领区和城乡一体化的试验区。二、大坝以下地区发展重点以国家、省级重点开发区域为重点,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基础,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大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升级,增强产业集聚发展能力,构建布局合理的现代产业体系。以汉江中下游平原综合农业发展区、鄂北岗地旱作农业发展区为重点,建设优质水稻、“双低”优质油菜、专用小麦、优质棉花、生猪养殖、水产养殖等六大优势产业带。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一体化建设,壮大城市综合实力,改善人居环境,提高集聚人口的能力。第三章 有效因应水文情势重大改变有效因应南水北调带来的水文情势重大改变,尽力减轻汉江水源减少、用水量增加、水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城镇取水口向汉江干流转移布局等多重影响,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水资源保护与优化配置,完善防洪安全体系,打造全国流域水利现代化样板,创建水生态文明示范区。第一节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一、加强节水管理严格控制取用水总量,推行水资源所有权制度,建立并完善初始水权分配、取水管理和水权流转等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健全以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体系。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转型发展的战略举措,积极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各项引水、调水、取水、公用工程必须首先考虑节水的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以价格杠杆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建立起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模式。二、加快节水型产业发展把握正确的政策导向,创造有利于节水技术、产品和设施推广应用的制度和环境,学习引进先进的节水技术,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促进节水产业发展,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大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投入,对干渠进行疏挖和防渗处理,改造、加固渠系建筑物,完善渠系配套建设。加强农业节水技术与产品推广应用,改进农业粗放用水模式,大力推行田间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喷灌、滴灌、低压管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试点,重点推广水稻综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利用系数和灌溉保证率,到2025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以上。推进工业生产全过程节水,对传统产业进行节水技术改造,鼓励循环用水,推广废水处理回用,鼓励园区内企业之间多级串联用水。支持企业采用节水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建设节水型企业。加强企业节水管理,建立健全企业用水定额指标体系,推行企业用水限额和限排相结合的定额管理制度。通过多种节水措施,力争到2025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下降485%。 规模化节水灌溉建设重点及目标加大漳河、引丹、熊河、三道河、大岗坡、石台寺、温峡口、石门、惠亭、高关、天门引汉、兴隆、泽口、环东、黑花飞、随中等大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力度;在襄阳、随州、荆门、孝感等旱地作物区逐步推广管道灌溉、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措施,到2025年规模化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86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20%。三、推进节水城镇建设继续抓好武汉、襄阳、荆门、随州、天门等国家和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扩大示范效应。推进用水方式转变,逐步完善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加快城镇供水管网改造,降低管网漏失率。推动公共建筑、公共服务、生活小区中水回用设施建设,加大节水设备和器具的推广力度。组织开展节水型企业、学校、机关、社区等创建活动。四、加强节水宣传全面加强节水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媒体和网络,广泛宣传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营造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氛围,强化节水意识,完善公众自觉节水的行为规范,让节水理念深入人心,使节水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第二节水资源保护与优化配置一、加强水资源保护全面推行水污染防治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强江河湖库等水环境治理。丹江口库区水源地重点实施生态保护和水源涵养,加大小流域综合治理力度,加快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确保“一库清水北送”。汉江中下游重点抓好生态修复和污染防治,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治理各主要支流水质污染,开展跨界水质断面考核。加强工业污染、城乡生活污染、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保证汉江干流达到并稳定在II类水质标准,支流及重要湖库达到水功能区划标准。建立汉江水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建成水源地保护示范区。适应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加强水资源配置能力建设,提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建成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荆门汉东引水工程等水源工程。在汉江干流重要城市建设一批重点水源工程,增强城乡供水和应急能力。水资源配置重点工程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从丹江口水库清泉沟隧洞引水,途经老河口、襄州、枣阳、随县、曾都、广水、大悟。全长267公里,渠首设计流量38立方米/秒,年引水量77亿立方米。荆门汉东引水工程:从钟祥市汉江建泵站取水,沿途经钟祥(柴湖)、屈家岭、京山(石龙、雁门口),到吴岭水库。全长5648公里,总扬程3984米,年引水量144亿立方米。应城城市供水水源工程:在汉江干流汉川崔家湾兴建提水泵站,总扬程75米,输水管线全长466公里,供水工程流量255立方米/秒。三、推进江河湖连通实施河湖连通工程,从提高供水保障率、增加调蓄容积、建设生态廊道、改善河湖水质等角度,完善汉江中下游河湖连通总体布局,提高流域水资源调控水平。河湖连通工程“一江三河”(汉江汉北河天门河府澴河)连通工程,杜家台分蓄洪区生态水网构建工程,襄阳市九水润城工程,武汉市汉阳六湖连通工程,武汉市金银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荆门市汉江以西水系连通工程,潜江市河湖水网连通工程,仙桃市河湖水网连通工程。四、加快汉江梯级水利工程建设建设完成汉江中下游碾盘山、雅口、新集、孤山、夹河等梯级水利枢纽,保障汉江沿线生态、灌溉、发电、航运以及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五、开辟引江补汉新通道有效应对丹江口水库来水量下降以及汉江中下游和京津冀地区水资源需求量增加趋势,积极推进南水北调中线二期工程各项前期工作,争取国家尽早启动引江补汉新通道工程建设,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目标的实现,并为汉江中下游提供常态化的生态流量。第三节完善防洪安全体系一、建设高标准防洪工程到2025年,完成汉江干流及重要支流(含东荆河)堤防达标建设,使汉江干流整体防洪能力达到防御1935年型洪水目标。分期分批整治河道,控制河势。加大杜家台分蓄洪区和重点分洪民垸续建配套和安全建设力度。完善城市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和农田排涝工程体系,完成主要排涝区的排水设施配套和骨干工程的机电设备更新改造。重点防洪工程汉江干流堤防除险加固及河道整治工程,重点推进汉江下游、荆门汉江段、襄阳汉江段堤防除险加固等工程,堵河、丹江、南河、唐白河、蛮河、汉北河和府澴河等7条重要支流以及流域面积在2003000平方公里之间的72条中小河流的综合整治和防洪治理工程,杜家台分蓄洪区及12个分洪民垸续建配套和安全建设工程,汉江干流沿线城市防洪排涝工程。二、加强防洪风险管理全面评价城市防洪能力和洪水风险,编制汉江干流、重要支流堤防和大型水库风险图,推进洪水风险区划。建设洪水预警预报系统和防汛抢险应急体系,制定降低风险、回避风险、分担风险的各项制度和应急措施,提高预警预报、应急处理和洪水风险承受能力。建立防洪抗旱减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探索洪水保险制度和洪水影响评估制度,建立分担、转移洪水风险的社会化保障机制。第四章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加强重要生态区域建设和保护,积极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实施生态红线管理,加快生态建设与修复,加强环境治理与监管,构建立体化的生态监控体系。第一节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一、沿江绿色保护带以沿汉江干流堤岸最高洪水水位线为界,向陆地延伸30米为河流保护区,禁止布局非水利建设项目;红线向外延伸300米(城区100米)为岸线保护区,禁止建设水污染排放企业。建设沿干流生态林带,连接陆生生态系统与河流湿地生态系统,构筑具备防洪、血防、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生态净化等多种功能的沿江综合植被防护体系。实施岸线整治和生态景观恢复工程。二、秦巴山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范围包括神农架林区、十堰市及襄阳市南漳、谷城、保康等县市。该区以神农架林区、丹江口库区为重点,坚持封山育林,恢复植被、恢复湿地,确保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在神农架、武当山探索建立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三、大洪山、大别山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加强大洪山和大别山地区的随州市、孝昌县、大悟县重要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和全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区建设。全面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封山育林和水源涵养,恢复和保护地表植被,加大矿山环境整治修复力度。第二节实施生态红线管理一、划定生态红线将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的所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核心区、森林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区、湿地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洪水调蓄区、重要水源涵养区、重要渔业水域、重要湿地、清水通道维护区、生态公益林、特殊物种保护区全部列入生态红线区域,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二、设定水资源管理红线确定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的指标体系,并落实到干流、重要支流和行政区划。明确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确定用水效率阶段性控制指标。明确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从严核定水域纳污能力,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强化水资源保护的监督管理。三、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落实目标责任管理,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严格基本农田审批制度,稳定基本农田面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整治,高标准建设基本农田。严格控制城镇用地规模,实行用地选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建设项目服从城镇总体规划的“双重”管理。提高工矿废弃地开发利用率,加大对低效和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第三节加快生态建设与修复一、抓好水土流失治理在人口相对集中、坡耕地较多、植被覆盖率低的区域,采取坡面整治、沟道防护、水土保持林草、疏溪固堤、治塘筑堰等措施,开展综合治理。对25度以下的缓坡耕地实施坡改梯,配建坡面水系。对现有荒山荒坡按生态用地标准进行规划,对25度以上非基本农田坡耕地、丹江口库区1525度非基本农田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加强小流域内河道和沟道疏浚,加固河堤,提高防洪标准,减轻山洪灾害,保护沟边河滩田地。对淤积严重的塘堰进行清淤,疏通排灌沟渠,改善农业生产条件。2025年水土保持工作目标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540平方公里,流域内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60%以上,其中坡面整治221平方公里。退耕还林还草面积981平方公里,种草面积1436平方公里,修建等高植物篱29886公里。营造生态林面积1811平方公里,封育管护面积5366平方公里。二、推进森林植被保护与建设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加强源头区和河流两岸防护林建设,开展重要水源地、南水北调水源区、石漠化区和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的陡坡耕地退耕还林,加强天然林、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建设。实施岩溶地区、矿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大力实施山区绿化、平原绿化、通道绿化、乡村绿化和门户绿化,着力构建绿色生态屏障和城乡绿色生态网络,完善生态安全体系,使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明显提高。支持襄阳、随州建设国家森林城市。森林植被保护工程竹山、竹溪、房县、丹江口、郧西、郧阳、茅箭、张湾、保康、谷城、南漳、神农架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大洪山、大别山片区森林系统的保护工程;神农架南坡局部区域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保护工程。三、加强湖泊湿地保护强化湖泊保护,依法规范湖泊开发利用行为,完成湖泊勘界定桩、堤防达标和湖岸治理,保持湖泊形态稳定。在易涝易渍地区,实施必要的退田还湖。全面改善湖泊生态环境,维护湖泊健康,拆除大湖内围网、围栏,发展生态渔业,开展常态化的湖泊疏浚,防止湖泊沼泽化,通过综合治理,有效控制湖泊污染及富营养化。以单个或多个湖泊为中心,以河渠为纽带,构建生态水网。实现保面(容)积、保水质、保功能、保生态、保可持续利用的目标。近期重点推进长湖、汈汊湖、沉湖、后官湖、西湖、野猪湖、龙赛湖、五湖、借粮湖、大九湖等具有综合利用功能湖泊的保护,全面改善湖泊生态环境。加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完善以重要湿地、湿地公园和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湿地保护体系,实施湿地保护和河湖生态修复工程。通过恢复湿地植被,选择性放养或种植水生动植物等措施,提高水域生物净化功能,促进河湖水质改善。采取退田还湖、退耕还湿等措施,增强流域湿地调节能力。重要湿地、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区十堰:黄龙滩湿地公园、堵河源自然保护区、丹江口水库湿地自然保护区、沧浪洲生态湿地公园神农架:大九湖生态湿地襄阳:谷城汉江湿地公园、南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长寿岛湿地公园、宜城万洋洲湿地公园、清凉河湿地公园荆门:沙洋潘集湖湿地公园、沙洋长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京山惠亭湖湿地公园随州:随县封江湿地公园、曾都区白云湖湿地公园孝感:汉川汈汊湖湿地保护区、孝南朱湖湿地公园天门:张家湖湿地公园潜江:返湾湖湿地公园仙桃:沙湖湿地公园武汉: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金银湖城市湿地公园、杜公湖湿地公园、后官湖湿地公园、索子长河湿地公园四、推进汉江中下游滩涂地利用汉江中下游共有洲滩围垸204个(处),土地面积3009平方公里,可新增耕地107万亩。充分利用汉江中下游区域丰富的滩涂地资源,开展滩涂地带专项测量评估工作,核定适宜区域,通过高产农田基本建设、土地整理、移土培肥、生态防护林等工程措施,推进滩涂地带分类改造利用工作,增加农用耕地和生态防护林资源。第四节 加强环境治理与监管一、加强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改造完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老城区逐步降低雨污合流比例,新建城区严格实行雨污分流。加快推进常住人口5000人以上集镇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城乡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制度,提高垃圾资源化水平。到2025年,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97%以上;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二、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建立严格的产业准入制度,禁止高耗能、高污染的工业项目落户,依法加快淘汰落后工艺和产能,关闭污染严重、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和生产线。加快推进企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加大废气、废水治理力度,提高废水循环利用效率。对重点排污单位持证排污和在线监控加强监管,督促企业稳定达标排放。对总磷、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等重点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依法开展对重点区域开发、行业发展规划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三、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调整优化能源结构,降低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逐步提高新能源消费比重,减少碳排放。加快建设节能减排工程,全面推进工业、交通运输、建筑、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节能管理,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严格落实能评制度。加强节能技术创新,加快先进技术和节能产品的推广应用。实行能效标识和节能低碳产品认证制度。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现社会节能减排常态化。重点领域节能工程工业节能降耗工程:实施工业能效提升计划,运用余热余压利用、能源系统优化、电机系统节能等技术改造工程设备;实施节能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工程,推广应用低品位余热利用、半导体照明、稀土永磁电机等先进技术装备;推进火电、水泥、平板玻璃行业脱硝、钢铁行业脱硫等工程建设;全面推行重点耗能行业能效对标,推动工业企业能源管控中心建设;开展工业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低碳工业园区试点。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程: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深化“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实施高速公路不停车自动收费系统联网工程;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开展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行动。建筑节能降碳工程:开展绿色建筑行动,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及部分保障性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公共机构节能降碳工程:完善公共机构能源审计及考核办法,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试点示范。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加大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力度,落实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扶持壮大节能服务产业。节能惠民工程:实施节能家电、办公设备、汽车、电机等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四、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全面推行绿色农产品生产方式,恢复有机沤肥施用传统,鼓励农民使用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施肥等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用量,严控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逐步降低化肥农药施用量。全面治理畜禽养殖污染,鼓励发展规模化养殖小区、养殖场,推广生态养殖,以规模化养殖场为单元建设粪污处理设施,鼓励引导养殖污染物集中处置或利用。对已建大中型沼气工程,配套建设沼渣、沼液贮存转运设施设备,实现沼渣沼液的资源化利用。五、加强环境监管整合环保、农业、国土、林业、水利等行业的监测网络,建立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环境保护监管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协同联动;建设污染源监管系统,将污水、废气重点源纳入远程连续监控体系。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对汉江干支流水质分段监控,建立下游河段监督上游河段和社会第三方监控机制,定期公布监测结果,并作为各地考核目标。实行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第五章强化基础设施支撑以提升交通运输功能为重点,构建高效便捷的流域交通体系,强化清洁稳定的能源供应,提升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水平,增强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第一节 健全立体交通网络一、提升汉江水运功能振兴汉江航运,落实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按照“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高等级航道要求,以筑坝工程、护岸工程、护滩工程、疏浚工程等形式开展航道整治,把汉江建设成为国家高等级航道,丹江口库区达到四级航道标准,丹江口以下达到三级航道(1000吨级)标准,实现“长江江汉运河汉江”810公里千吨级内河航运圈,打造“全国绿色航运示范区”,到2025年,建成干线畅通、干支直达的内河航运体系。提升港口现代化水平,加强汉江沿线港口建设,构建功能完善、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紧密协作的港口群。大力加强港口集疏运大通道建设,全力打造公铁水联运大枢纽,努力实现各种运输方式在港区的无缝衔接。加强港口资源整合,推进码头联合经营。汉江港口群建设重点中心港口:襄阳港打造汉江流域航运中心,增强北煤南运、铁水联运、水陆联运的枢纽作用,形成以大宗散货、件杂货、集装箱运输为主,兼顾旅游客运功能的综合型港口。区域性港口:加快丹江口港、钟祥港、沙洋港、潜江港、天门港、仙桃港、汉川港等重点港口建设,提高港口的装卸、仓储、配送一体化水平,发挥对能源、原材料、石化和外贸物资运输的重要作用。推动丹江口库区太极湖、兴隆水利枢纽沙洋库区旅游港口建设。二、加快铁路建设畅通流域内外重要通道联系,发挥铁路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大力推进铁路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区域铁路网结构,建成覆盖50万人以上城市的快速铁路和20万人以上城市客货共线的普通铁路网。完成武汉西安客专、郑州万州客专、蒙西华中地区煤运铁路、襄阳宜昌城际铁路等建设。铁路建设重点项目外联铁路项目:加快武汉西安客专、郑州万州客专、蒙西华中地区煤运铁路、随州麻城安庆铁路、荆门保康房县竹溪安康铁路建设;实现焦柳线扩能改造;提升随州信阳联络线的等级与能力。内通铁路项目:襄阳宜昌、武汉仙桃和潜江、武汉天门荆门城际铁路建设;推进十(堰)宜(昌)铁路建设,加快推进长荆线天门仙桃、潜江货运铁路建设,提升铁路运输功能;推动汉丹铁路“老丹段”电气化改造;研究神农架生态观光旅游铁路。三、完善公路网络完善高速公路体系,建成十堰宜昌、枣阳石首高速公路,尽快完成区域内高速公路“六纵四横”布局,实现高速公路辐射区域内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加强现有国省道的改造,推进区域内国省干线公路升级和路网结构优化,实现所有乡镇(含重点开发区、大型工业园区、4A级以上旅游景区等)通二级以上公路目标。加强库区淹没水运设施复建、丹江口库区环库公路建设和公路渡口改造。加快过江通道建设,畅通两岸联系。 “六纵四横”高速公路与过江通道“六纵”:孝感武汉咸宁高速,随州岳阳高速,二广高速,十堰宜昌高速,枣阳石首高速,十堰郧西巫溪高速。“四横”:汉十高速,麻竹高速,武荆高速,汉宜高速。过江通道:郧西兰滩大桥、天河公路大桥、羊尾老官庙大桥,郧阳汉江三桥、四桥、沧浪洲大桥,丹江口三桥、土凉大桥、均武大桥,河谷大桥,庙滩大桥,襄阳庞公大桥,襄阳东西轴线两过汉江桥,宜城汉江公路二桥,钟祥丰乐汉江公路大桥,沙洋汉江二桥,潜杨线汉江大桥,仙桃汉江二桥。四、强化航空运输功能建成襄阳机场改扩建工程、武当山机场等项目。支持襄阳机场与大型机场国内外航线的对接和中转,全面提升机场建管运营水平。增加神农架机场航线与航班密度,提升鄂西旅游机场运送能力。加快老河口机场军民结合进程。加快落实低空开放政

    注意事项

    本文(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2025).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