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大健康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20).doc
-
资源ID:2701171
资源大小:83.50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江门市大健康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20).doc
江门市大健康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目 录一、基础与环境3(一)优势与问题3(二)机遇与挑战7二、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基本思路及功能布局9(一)指导思想9(二)发展目标10(三)基本思路11(四)功能布局11三、重点领域13(一)保健食品与饮料13(二)医药制造14(三)医疗保健装备及器械14(四)化妆品15(五)健康服务15四、重大工程16(一)打造大健康专业园区16(二)壮大大健康企业群体17(三)狠抓大健康产业项目18(四)完善大健康公共平台18(五)建设大健康现代城市20(六)推进大健康“互联网+”20五、保障措施22(一)加强组织保障22(二)科学战略规划22(三)完善政策体系22(四)提升服务质量23(五)扩宽融资渠道23(六)深化资本运作24(七)完善人才体系25(八)加强产业招商26江门市大健康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大健康产业是代表全球和我国消费发展趋势的新兴产业,是我市“十三五”时期重点打造的五大产业集群之一。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大健康产业更好更快发展,依据近年来国家、广东省有关大健康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和产业政策以及中共江门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广泛征求意见、科学分析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编制了江门市大健康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本规划所指的大健康产业包括功能性食品与饮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化妆品、健康服务业以及其他与人类健康相关的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一、基础与环境(一)优势与问题1、政策环境优势。多重政策优惠叠加,创新驱动加码,有利于我市生物制药等一批高技术健康产业的发展。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大广海湾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我市在更高水平实现创新驱动和开放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同时借助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和“珠西战略”的有利机遇,近年来我市陆续出台一系列有利于产业发展和创业创新的改革措施和扶持政策。“十三五”期间,我市统筹整合科技、经信、商务等部门相关财政专项资金,设立市级相关产业基金,建立跨部门长效协作机制,集中财力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加快产业发展。伴随着各项促进产业快速发展的政策落地,有利于我市大健康产业跨越发展的“政策洼地”效应将不断显现。2、区位交通优势。随着广中江高速、中开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广佛江珠城轨、江恩城轨(含台山支线)、深茂铁路,以及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通车,横纵于江门的轨道交通网、高速公路网、产城快速干线以及可通航万吨巨轮的黄金水道使我市区位交通优势更加突出。东联西拓,作为广东“西进”的“中卫”,我市“珠西枢纽”的区位优势不断增强。“十三五”时期,可以充分利用作为粤西、特别是大西南腹地连接珠三角纽带的区位优势,加强我市政策、资本、产业、技术资源与粤西、特别是云、贵、川、藏等大西南省市生物、医药资源的对接和整合。3、生态环境优势。生物制药、功能食品、健康服务等大健康产业对生产条件、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等具有较为严格的要求。作为“山水之中有城市、城市之中有山水”的国家级园林城市,我市历来高度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把城市园林绿化作为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良好的生态条件、优美的宜商宜居环境,将为我市发展生物医药和功能食品生产制造以及健康服务业创造有利条件。4、产业基础优势。近年来,我市大健康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大健康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06.7亿元。大健康产业经济效益好、单位产值税收贡献高,大健康产业已成为继房地产、电力之后税收贡献最大的行业。无限极、天地壹号、量子高科、台城制药、恒健制药、彼迪药业、罗赛洛(广东)明胶有限公司、西铁城精电科技(江门)有限公司等一批业界知名企业成为我市大健康产业的企业名片。5、产业体系优势。以功能性食品与饮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化妆品、健康服务业为主的大健康产业体系逐步形成,产业体系趋于完整,产业关联度不断提高。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产业特色不断凸显。健康食品行业发展势头良好,陈皮、虫草、灵芝、家用保健器具及用品等产品领域特色突出。以无限极为代表的保健食品产业继续高速增长,以天地壹号等为代表的功能饮料发展迅猛并逐步占据国内重要地位,以西铁城精电科技(江门)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血糖仪、计步器等家用保健器械制造异军突起并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产业集群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台山市为主的工业区产业集聚度不断提升。6、产业资源优势。药品批文资源丰富。目前我市在产综合类药品生产企业10家,拥有药品批准文号937个,涵盖了中成药、化学药、无菌制剂、口服制剂、外用制剂、原料药等。按照中成药、化学药品分类,中成药批文110个,化学药品批文827个;化学药品中无菌制剂为51个,非无菌制剂776个;化学药品按照原料药与制剂品种分类,原料药批文79个,制剂产品批文748个。较丰富的批文资源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壮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科技创新资源不断集聚。我市大健康产业拥有国家级高新企业26家,占全市196家的13.3%;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企业有15家,占全市97家的15.5%;拥有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企业308家,占全市231家的13%。2015年大健康产业生产企业获得专利授权130项,其中发明30项。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项目储备厚积薄发,发展后劲充足。在充分肯定我市大健康产业发展成绩和优势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十三五”时期我市大健康产业在更高水平创新发展还面临以下不足和问题:一是产业体量还比较小,具有区域资源整合能力的大企业和大项目少,中小微企业“低、小、散”问题一定程度存在,“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严重缺乏。二是产业布局不合理。园区集中度不高,大健康产业的专门园区建设滞后,产业布局分散,产业链欠完整,集群效应较差。三是产业创新体系不完善,自主创新能力弱,大部分企业处于大健康产业的生产制造环节,新药研发、专利药首仿和关键共性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水平较低,产品更新换代和技术升级慢,缺乏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医药知名品牌和优势品种。四是产业融合不够,制造企业利用互联网+、内创业等新型业态整合市场和技术资源的能力弱,代表产业发展方向的、能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平台型健康服务业企业缺乏。五是产业的引人、用人、育人机制不完善,产业发展所需的研发人才、工程人员和高技能产业工人供给不足。这些矛盾和问题已严重制约我市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必须尽快加以研究和解决。(二)机遇与挑战1、经济发展造就大市场。大健康产业是代表人类社会消费发展趋势的新兴产业之一。在发达国家,大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5%。而在我国,大健康产业仅占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6%左右,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从世界大健康产业发展历程看,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1500-3000美元时,产业就会崛起;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产业将会得到迅速发展。2015年,我国、广东省人均GDP 分别达到8016美元、10901美元。“预计我国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0万亿元,成为全球健康产业最大和最重要的市场之一。2、环境人口变化催生高增长。人口老龄化趋势下,2015年我国老年人口占比达10.5%。另外从全国范围看,空气质量问题日益突出。2015年,我国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仅为52.4%与环境有关的肺癌、肝癌等死亡数明显上升。人口老龄化与环境污染成为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健康问题愈发受到重视。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1190.53元,同比增长5.1%,占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5.2%。可以预期,“十三五”期间我国大健康产业将呈现加速增长的势头。3、深化改革孕育新业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实行分级诊疗。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健全上下联动、衔接互补的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基层医疗服务模式,发展远程医疗。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国家有关全面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将大大激发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远程医疗等健康服务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活力。可以预期,“十三五”期间,我国健康服务业和健康制造业有望涌现出一批平台型和整体方案解决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先行军。4、技术创新拓展新空间。21世纪生命科学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基因工程、分子诊断、干细胞治疗、3D打印等一系列重大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大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着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和健康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催生了远程诊断、智慧医疗、个体化治疗等新型健康服务业态和新模式,极大的拓展了大健康产业发展空间。5、区域竞争抑制后发赶超。大健康产业横跨三次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能够有效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省内外其他城市和园区先后将健康产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加以优先扶持,上海、苏州、杭州、泰州、成都以及省内的深圳、广州、中山等地都较早建立起相关的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集群效应不断强化,成为发展大健康产业的先行区,并且在医药化工、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等方面已形成一定的先行优势,对后发地区的赶超发展形成一定的抑制作用,我市加快发展大健康产业时不我待。二、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基本思路及功能布局(一)指导思想紧紧抓住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广海湾经济区、珠西战略、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江门打造“三门”建设“三心”、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深化改革和优化政策环境为突破口,以“五大重点领域、六大重大工程”为抓手,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完善产业结构和创新体系,优化空间布局和产业组织,提升创新能力和产业化能力,将我市大健康产业培育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和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核心园区和分园区,把我市打造成为广东省健康服务业深化改革的先行区、珠三角大健康产业国际合作的示范区和我国南方重要的大健康产业基地。(二)发展目标力争通过“十三五”的努力,到2020年,我市大健康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更加突出,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成为珠西最重要的大健康产业集群。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到2020年,大健康产业工业总产值达500亿元。形成1-3家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3-5家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5-10家销售收入超5亿元的企业,10-20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上市企业达到3家以上。产业体系趋于完善。在进一步夯实功能食品饮料、医疗器械、制药等优势领域的同时,积极推动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的生物工程、创新药、远程医疗、健康金融等新产品、新业态的引入和开发。到2020年,生物医药产业和健康服务业产业占大健康产业的比重达到40%左右。产业关联度和融合度增强,基本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大健康产业体系。产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形成大企业优势显著、中型企业快速成长、小企业分工合作的产业组织格局。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到“十三五”末期,形成分工明确、协调合作的“一核引领、多极联动”的区域布局,建成特色鲜明、专业化程度高、配套完善、核心竞争力强,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区域特色的产业园区。其中,“一核引领”即以江门高新区为核心区和主战场,引领全市大健康产业集聚集发展;“多极联动”即推动蓬江、新会、台山及开平等大健康产业转型升级,与江门高新区联动,实现区域间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产业创新体系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到2020年,建成1个国家级检测研发机构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家以上,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新药,争取有1-2个创新药物上市或进入临床研究。保健食品、生物医药、医疗保健装备及器械制造等优势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知名品牌和关键技术。(三)基本思路大规划引领科学发展。按照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原则,强化规划引导,形成产业聚集。坚持错位发展,紧紧抓住珠三角和长三角主要大健康产业基地要素成本快速上涨的机遇,结合我市产业基础和优势,加快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加强规划指导和政策引导,成立统筹指导健康产业发展的领导小组。大变革驱动创新升级。从完善制度环境的角度,强化改革对大健康产业发展的保障作用,逐步消除不利于调动和发挥社会力量积极性和创造力的体制因素。积极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以技术创新为引领,实现大健康领域关键技术、重大产品的创新突破,推动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大健康产业可持续发展。大平台扩展增长空间。从空间容量和布局的角度,以江门高新区为核心区和主战场,引领全市大健康产业集聚集发展,建设江门市大健康产业基地(南方大健康产业基地)。整合市内优势资源和要素,引导企业向专业园区集聚,形成专业分工合理、创新系统高效、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大健康产业集群。大开放集聚高端要素。利用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建设和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建设的战略机遇,在大健康产业率先改革先行和政策先试,将引资、引技、引才相结合,吸引国内外健康产业的知名企业和高端人才来我市投资创业,借助外部力量实现大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大融合强化集群效应。充分发挥我市的产业基础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和改革开放优势,构建完善的大健康产业体系,积极促进健康制造业和健康服务业内部产业链的协作配套,积极促进制造业与健康服务业之间的融合发展,打造一二三次产业融合渗透的“第六次”产业,鼓励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不断强化制造业驱动服务业、服务业带动制造业的一体化集群效应。大项目形成带动示范。在合理规划各区县和园区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瞄准制约产业集群发展、高端发展的薄弱环节,科学确定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商业模式新、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大健康产业重点项目,通过骨干企业、重大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地推动全市大健康产业加快发展。(四)功能布局按照“一核引领、多极联动”的功能布局建设大健康产业基地。在江门高新区建设核心园区,其它市区根据产业发展特色建设大健康产业分园区,重点建设好蓬江江沙食品产业园、新会保健食品产业园(含无限极健康产业基地和新会陈皮产业园)、广东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海洋生物产业园(园中园)。江门高新区依托恒健制药、量子高科、西铁城、地尔汉宇等企业,重点发展医药、高性能医疗设备和智能家庭医疗保健器械制造业,将第三类、第二类医疗器械制造作为招商引资重点,包括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医用耗材,可穿戴、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产品;新会区依托无限极重点发展保健食品产业,开发陈皮等具有本地特色的健康产品;蓬江区依托天地壹号、康师傅等企业重点发展保健食品产业;开平市依托龙心医疗器械、彼迪药业等企业重点发展医疗器械产业。台山市依托台城制药、美环健等企业重点发展医药、化妆品产业。其它市区根据自身特色,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健康产业。三、重点领域主动适应国内外大健康产业市场需求、技术演进和产业转移的总体趋势,充分发挥我市大健康产业的资源和产业优势,积极推动大健康第一产业(原材料种植)、第二产业(大健康产品制造)和第三产业(健康服务、养老、旅游等)协同发展,全力打造保健食品与饮料、生物医药、医疗保健装备及器械、化妆品和健康服务五大产业板块,重点发展医疗器械、保健品、生物医药三大优势产业,在突出产业特色、形成发展层次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大健康产业体系。(一)医疗保健装备及器械做精医疗保健装备及器械制造业。积极培育和发展医疗装备器械、家庭保健器材、家庭医疗康复设备、家庭护理设备以及新型医疗器械等诊断器械、治疗器械和辅助器械。积极支持西铁城精电科技(江门)有限公司、广东龙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罗赛洛(广东)明胶有限公司等现有企业做大做强。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引进发展多模态分子成像、新型磁共振成像系统、新型计算机断层成像、低剂量X 射线成像、新一代超声成像、复合内窥镜、新型显微成像、大型放疗设备、手术机器人、医用有源植入式装置等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的数字诊疗装备,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卫生材料和医用耗材,以及新型可穿戴、远程诊疗器械等移动医疗产品。(二)生物医药做强生物医药产业。重点支持台城制药、恒健制药、彼迪药业、牵牛生化等生物制药企业做大做强。提升化学药产业优势,推动针对重大疾病的现代中成药、新型化学药和生物技术药物新产品的研发和制造。在巩固发展化学药的同时,通过定向招商积极引进生物制药、中药领域的龙头企业和高技术产品,进一步完善我市医药产业的产业结构和产品层次。积极发展针对重大疾病的化学药原药和制剂、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以及生物生化制品,重点包括新机制和新靶点化学药、抗体药物、抗体偶联药物、全新结构蛋白及多肽药物、新型疫苗、临床优势突出的创新中药及个性化治疗药物。以药食同源的中草药或动植物提取物为原料,积极发展中药保健品。支持开展缓释、控释、头皮吸收等新型化学药制剂技术攻关和产业化,鼓励和引导应用现代制药技术和方法研制创新中药,探索发展生物疫苗、单克隆抗体/重组蛋白类基因工程药物等生物技术药。积极培育海洋生物产业,重点发展海洋创新药物产业,支持生物医药检测和研发服务平台建设,打造海洋生物医药高新技术园区。(三)保健食品与饮料做大保健食品与饮料产业。巩固江门地方特色保健食品优势,重点支持无限极、天地壹号、量子高科、康师傅等一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新会陈皮、虫草、灵芝、芦荟、勒菜、辣木等地理标志产品在保健养生领域的研发应用和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第二代功能食品(新型功能食品),包括优质蛋白、多糖、辅酶Q10、微藻DHA、植物性ARA 、金御稳糖等功能食品配料及相关的营养保健品、功能食品。重点发展针对孕妇、儿童、老年人、肥胖人群等消费群体的保健食品和膳食补充剂。大力发展功能饮料以及功能饮料所需的低聚糖(益生元)、活菌、原生物体、膳食纤维等功能饮料添加剂。大力发展具有免疫、抗疲劳、抗辐射、降血脂等功能的矿物质类、天然产品(提取浓缩)类功能食品及配料。引进海洋生物功能制品和海洋生化制品产业,打造一批海洋生物保健品品牌。努力培养2-3家具有地方特色的保健食品产业,形成5家左右保健食品龙头企业。(四)化妆品做优化妆品。大力发展高档市场、中档市场和大众高档市场化妆品,重点发展中医药配方的药妆化妆品。积极支持台山美环健芦荟制品有限公司等代表企业提升品牌、延长产业链。加大针对日本、韩国、欧洲、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发展祛痘产品、面膜、面部清洁、面霜、唇膏、抗衰老产品、爽肤水/化妆水等市场容量大、附加价值高的面部护肤品,大力发展具有抗衰老功能的新型化妆品。(五)健康服务大力发展医疗卫生服务。鼓励各区县在社会办医方面先行先试,鼓励社会力量以出资新建、参与改制等多种形式投资医疗行业,优先支持发展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进一步放宽中外合资、合作办医条件,积极探索境外资本设立独资医疗机构的试点。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鼓励采取迁建、整合、转型等多种途径将部分二级医院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科医院、老年护理和康复等机构。创新发展高端医疗技术服务,发展个体化、规范化、高质量、一站式的高端技术服务,发展基本医疗服务之上的高端医疗服务,鼓励引进、转化和研发、应用国际先进的、技术成熟的个体化生物治疗技术,打造以个体化治疗技术为核心的高端医疗产业集群。打造养老、医疗、康复、旅游服务综合体系。推动医疗服务、中医药保健与旅游、文化、养生康复等产业联动融合发展,发挥我市海洋、温泉、农业、山脉等地方特色优势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一批集养老、医疗、康复与旅游为一体的医药健康旅游和养老示范基地,形成社会养老、医疗、康复、旅游服务综合体系。积极开发温泉养生、中医药养生、游乐养生、美食养生等特色养生产品,加快建设一批健康小镇、国药养生基地等专业化健康养生旅游基地。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业务协作机制,支持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或构建养老、护理机构相结合的医养综合体。鼓励优质医疗机构、旅游服务机构和旅游休闲基地(目的地)的合作,积极开发医疗美容、中医药养生旅游等健康养生旅游产品和服务,不断开拓国内外健康养生旅游市场。培育发展远程和智能医疗服务、健康金融与保险等新兴业态。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引领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产业,开展在线健康咨询、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等便捷服务。鼓励医疗服务机构建立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平台,积极开展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鼓励发展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鼓励开发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计划生育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等服务产品和医疗责任保险、多点执业意外保险等执业保险产品。鼓励发展“健康管理+保险”的商业模式,形成金融保险与健康管理业务的互动式发展。积极拓展第三方健康服务。支持新型第三方医学检测技术开发和服务模式创新,引导发展专业、独立的医学检验、卫生检测、医学影像、病理诊断,鼓励社会力量发展第三方医疗服务评价、健康管理服务评价、健康市场调查咨询服务。四、重大工程(一)打造大健康专业园区制订核心园区规划,指导产业发展。按照“一核引领、多极联动”的发展思路规划专业园区建设。加快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加大财政投入,积极完善核心园区及各分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园区的路网、管网、水、电、通讯等,推进土地平整及收储,加快大健康产业载体建设。江门高新区作为大健康产业核心园区,谋求与国家、省有关机构合作共建“珠西健康谷”,积极引进医药制造、医疗器械制造等高端健康产业项目,完成核心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启动园区建设。各区(市)根据各自发展重点编制相关发展规划,启动园区载体建设,加快推动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大健康综合服务体。依托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建设,引入有经验与实力的综合健康服务企业集团,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支持社会资本采取PPP等模式,高起点规划建设面向珠西、辐射珠三角的养老、医疗、康复与旅游为一体的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园区,配套建设商业、金融、保险、餐饮、娱乐、酒店等上下游相关产业,形成大健康综合服务体。(二)壮大大健康企业群体实施“江门大健康产业领军企业计划”,重点扶持总部型企业、高技术企业、平台型企业、整体解决方案提供企业和新型服务业态企业,积极引导国内外大健康领域龙头企业在我市新设运营总部、研发中心、子公司、分公司,大力扶持市内现有总部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大健康产业领域中“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群体。探索与生物医药和健康服务等领域国际产业资本和行业龙头合作建设专业化、市场化、集成化的大健康产业孵化器,为创业企业提供完善的物理空间和基础设施,采用线上线下孵化等模式,为创业企业提供包括资金、创业导师、培训、宣传平台、交流对接平台、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等专业的、高附加值的软性服务。加大对重点企业和服务器的政策扶持力度。对主业突出、成长性好、具带动示范的大型骨干企业,根据其主营业务收入规模和增长速度,分不同档次一次性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按照“一企一策”的服务理念,对企业提供按需“定制服务”,主动帮扶、协调解决骨干企业增资扩产、兼并重组、用电、用地、用工等实际问题,促使我市本土企业不断做大规模、叫响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江门大健康产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三)狠抓大健康产业项目按照“培育一批、规划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强化重大项目对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建立市级大健康产业重大项目库,在项目审批、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相关部门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推进项目完工投产。积极推动筹建项目开工落地。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力度,推动本地大健康产业企业增资扩产、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本地企业。完善和补强我市大健康产业链,推动产业快速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健康产业优质资源,瞄准国内外健康产业知名企业,积极创造招商条件,开展精准招商。(四)完善大健康公共平台着力建设机制灵活、实效显著的共性技术研发机构和服务机构,力争到“十三五”末期,形成完善的大健康产业区域创新体系。完善共性技术和检测检验平台。积极探索新的建设模式和体制机制,采取“企业运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模式,建设高效的、多层次的大健康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积极引进或建立国家级检测研发机构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鼓励本地龙头企业加大研发中心建设力度,促进我市大健康产业优势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加强政府引导,支持本地龙头企业与省内外科研机构及顶尖学府合作,共建研发检测服务平台。利用江门地处珠三角中西部的地理位置优势,整合资源,建设辐射珠三角2小时辐射圈的精准生物医学检测中心,结合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为珠三角地区提供精准医疗检测服务,带动本地医疗检测等相关健康产业发展。牵头组织建立“珠三角生物医药大数据产业创新联盟”,规划建设“广东省(江门)生物医疗开放大数据中心”。基于“开放-链接-服务”的业务模式,中心将基于基础知识图谱、提供数据下载、浏览、查询、问答、语义标注等技术服务,并在此基础上,提供电子病历数据质量检测、疾病分类、药品成分查询等业务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健康指导,为医疗与医药企业提供专业信息服务,为政府公共卫生系统提供辅助决策咨询服务;为医院、医药企业提供疾病知识库、药品知识库等的查询服务、辅助治疗服务等。完善大健康产业金融支持体系。争取国家和省政策性资源,联合商业银行、投资机构等成立相关产业基金,推动招商项目落地,对本地的中小企业和高技术创业企业提供融资贷款等金融服务,解决企业发展中的融资难题。建设人才保障支持平台。采取特殊政策,引进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力争通过“引进一个高层次人才,集聚一个高层次团队,带来一个高科技项目,崛起一个新兴产业”;开展两院院士和“千人计划”专家江门行等活动,推动本地大健康产业企业与高端人才合作,开展技术研发以及课题攻关,推动我市健康产业技术升级。继续完善本地教育体系,加大相关教育资源整合力度,构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协调互促的健康产业人才培养体系。(五)建设大健康现代城市实施“健康江门”计划。加大“健康江门”的规划和宣传力度。推动环保江门、卫生江门和园林江门建设,营造健康环境。完善医疗、就业、住房、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健全食品安全和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健康交通,减少交通意外伤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建健康社会。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落实重大疾病防制,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资源,优化健康服务。优化出生人口素质,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培育健康人群。以全市“十三五”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开展“特色小镇”建设为契机,因势利导推动健康小镇建设,促进大健康产业集聚、特色发展,到2020年,在全市建成5个左右健康小镇。支持和鼓励健康服务和健康生产的融合发展,以及大健康产业与旅游、文化、科技、信息等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以大健康产业重大项目为载体,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大健康产业发展集聚区。(六)推进大健康“互联网+”大力培育和引进“互联网+”平台型企业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型企业。引导医疗机构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装备,开展远程病理诊断、影像诊断、专家会诊、监护指导、手术指导等远程医疗服务。积极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相融合的、体现“互联网+健康”的健康服务平台,打造江门健康产业发展的特色优势,培育全国领先的网上健康中心,打造以智慧医疗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为核心,健康传感器和数字化健康产品的研发设计、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信息技术咨询、数据处理和存储、数字内容服务为关键环节的健康信息产业链。建设智能示范工厂。推进大健康制造业生产过程智能化,开展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示范。推进我市大健康产业生产装备智能化升级,加快工控系统、智能感知元器件等核心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支撑医药产业智能工厂建设。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等技术装备在医药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推动制造工艺仿真优化、状态信息实时反馈和自适应控制。创新大健康数字产品。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增材制造等技术,构建医药产品消费需求动态感知、众包设计、个性化定制等新型生产模式。加快医疗器械产品数字化、智能化,重点开发可穿戴、便携式等移动医疗和辅助器具产品,推动生物三维(3D)打印技术、数据芯片等新技术在植介入产品中的应用。发展信息服务新兴业态。以实体医院和区域医疗云平台为依托,探索发展网络医院,开展导医、预约、咨询、指导、随访、监测等在线健康管理服务和互联网延伸医嘱、电子处方等网上诊疗服务。积极发展网上预约挂号、在线咨询、交流互动、网上支付、远程培训等健康信息服务业务。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在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养老服务等健康服务领域的应用,加快医疗健康大数据开发,充分利用穿戴式植入式智能设备、移动终端、固定终端等终端设备,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健康养老信息服务,不断培育健康信息服务新业态。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保障成立由市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及各市(区)政府组成的江门市大健康产业集群推进领导小组,负责推进大健康产业集群发展的各项工作。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协调重大事项,及时协调解决大健康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二)科学战略规划将大健康产业作为我市的战略发展产业和江门国家高新区的重点发展产业。委托国家部委、省相关机构围绕我市大健康产业的战略定位、发展重点、空间布局等重大问题,进一步编制大健康产业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的专项规划,形成统一衔接的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体系,推进我市大健康产业科学、有序发展。(三)完善政策体系出台我市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细则,着力从市场准入、财政支持、土地供给、税收优惠、人才引进、技术创新、投融资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中统筹考虑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需要,扩大大健康产业用地供给,优先保障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的用地。重点支持本地龙头企业发展和引进大健康产业龙头企业落户,实行“一企一策”靶向扶持。(四)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简政放权,着力改善政府审批服务,简化项目审批环节,建立大健康产业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着力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构建全过程高效医药产品注册审查、审批的支持服务系统,积极探索“政府+中介机构”联合组成一定形式的机构组织,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办理冗长复杂的产品注册认证业务;相关部门加强对企业对口的相关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培训服务。(五)扩宽融资渠道争取国家和广东省政策性资源,同时联合商业银行、投资机构等成立相关产业基金,推动招商项目落地,对我市的高技术企业和新型业态项目提供融资贷款等金融服务,解决企业发展中的融资难题,带动我市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积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发展大健康产业,完善我市大健康产业金融体系。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符合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的金融产品创新,提供差别化的金融服务,支持中小微企业和创业企业通过小额信贷及其他融资方式获取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健康产业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鼓励重点企业参与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交易和融资。引导资信良好、实力较强的企业通过发行集优债、私募债、集合票据等直接融资工具进行融资。支持企业有偿取得的土地、房产等固定资产符合法律规定的抵押资产条件的,申请贷款或通过其他方式融资。引导和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等支持我市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六)深化资本运作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整合作用和融资杠杆作用,加快跨越发展。鼓励和支持我市已有大健康产业企业或其他行业上市企业和龙头企业收购兼并国内外技术含量高、商业模式新的企业、产品或技术,鼓励和支持我市符合条件的大健康产业企业与已经挂牌上市的市内、市外企业进行并购重组。通过嫁接资本市场,促进我市大健康产业技术水平、产业形态的加快转型和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 鼓励我市大健康产业企业强强联合。推进上下游关联产业整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品种、技术、人才、市场等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支持大健康产业上市公司和龙头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平台,并购医药研发、流通和健康服务等新兴业态,促进我市大健康产业的制造业服务化。(七)完善人才体系提升健康制造业高技术和高技能人才素质。大力实施“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积极引进新医药产业人才来我市创业、就业。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经认定符合条件的,在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相关优惠政策。促进大健康产业人才柔性流动,对于我市确定的大健康产业重点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贡献较大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营销人才,给予特殊津贴和奖励。依托相关科研院所和高校,成立一批人才培训机构和培训项目,积极培养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产业人才,满足我市大健康制造业发展的需求。扩大健康服务业人才队伍。加快江门中医药学校升级,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健康服务业相关学科专业,鼓励社会资本举办职业院校和开展培训项目,规范并加快培养健康服务业从业人员,建立健全健康服务业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把发展健康服务业与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健康服务业吸纳就业的作用。(八)加强产业招商积极围绕我市大健康产业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加大招商力度,重点引进国内外龙头企业,实现重大健康产业项目招商突破;瞄准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开展精准招商,完善和补强我市大健康产业链,形成产业链相对完整、产业集聚度高的产业集群,争取建设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大健康产业基地,推动产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