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庐江县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可编辑) .doc
安徽省庐江县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安徽省庐江县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本1 总则 1.1文本执行规定 1.1.1为庐江县城东新区的规划管理,开展庐江县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定工作。本规划是对本地区发展进行合理定位的基础上,明确本地区未来发展方向及策略,落实并完善总体规划所确立的发展目标,提出整体的城市空间架构,为城市规划实施管理提供依据,并为编制下层次规划奠定良好的基础。 1.1.2本规划成果主要包括管理文件和技术文件。管理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图则和规划图纸。技术文件包括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等附件,其中规划说明书为必备的技术文件,而基础资料汇编和专题研究报告为非必备技术文件。 1.1.3规划因下列情况应进行动态调整: 1 应庐江县人民政府或公民团体、企事业单位要求,经分析可以动态调整的; 2 对城市规划与建设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选址; 3 按照动态更新程序要求周期性开展更新调整工作。 1.1.4本规划可因下列情况进行修编: 1 庐江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2 庐江县或该地区发展的形势和目标发生重大变化; 3 相关的国家和省的强制性技术规范进行修订。 1.1.5本规划确定的规划期限与庐江县城市总体规划保持一致。 1.1.6依据本规定编制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庐江县人民政府审批。批准后的规划作为规划管理的依据,应严格遵循。规划调整采用分级审批的办法,调整强制性执行规定的,需报庐江县人民政府审批;调整执行细则的,其中城市环境风貌地段以及其他重要地区由庐江县人民政府审批,一般地区由庐江县规划建设局审批。 1.1.7本规划的解释权属庐江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部门,如需调整,必须符合安徽省城市规划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 8本规划经庐江县人民政府批准后,自公布之日开始实施。 1.2规划范围 城东新区位于庐江县县城东侧。 规划范围东到东顾山西麓,西至东门大河,北起庐巢路,南抵军二路。 总面积为568.47公顷。 1.3规划单元性质 庐江县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区域级的综合中心,人居环境和谐的现代化城区。 1.4空间形态、功能分区 1.4.1空间结构 根据城东新区的现有空间特色和规划战略,确定总体空间布局结构为:以老城为依托、以城东大道为发展轴,规划区域内部“一个核心、两条轴线、五大片区”的复合型空间结构。逐步形成轴带结合、梯度推进的组团式集合布局,并将该布局结构的土地利用规划融入到自然生态中。 “一核”为城市区域中心,位于城东大道与内环路交汇处周边地区,包括商业中心、政务中心和公共活动中心; “两轴”为依托城东大道的现代城市风貌轴和沿经四路的中心景观轴。 “五片区”以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和自然水系将规划区分为城东大道西段的办公商业片区;城东大道东段的文化教育片区:城东大道南、北两侧的两大居住片区和东顾山西麓的文体休闲片区,各个片区以纵横轴线串联。 1.4.2功能分区 彰显一个核心:在城东大道和内环路交叉口周围,形成核心区域,规划中以高层建筑板块来强化地块向心力,成为视觉焦点,以便形成城东新区的地标。该区域以行政办公为主,集文化娱乐、商业金融等为一体,结合中央水面和公园等开放空间,依托其便利的交通条件,带动周边地块的发展。 发展两条轴线:为了强化城市的识别性,突出现代化新城的风貌,丰富城市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城东大道、经四路形成新区南北向和东西向的主要轴线,其中城东大道重在展示现代城市中心形象和自然滨水景观,沿城东大道北侧适当布置行政办公、商业金融等办公写字楼,南侧主要为商业设施、文化体育和湖滨公园;经四路为贯穿新城南北两大居住区的景观轴线,在经四路两侧主要布置景观节点和居住区社区服务组团。 推进五大片区: ?办公商业片区 位于城东大道西段,主要包括商业服务、行政办公、居住等功能。 ?文化教育片区 位于城东大道东段,主要包括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居住等功能。 ?北侧居住片区 位城东大道以北、纬二路两侧,以二类居住为主、包含适当的商业、服务、教育等功能。 ?南侧居住片区 位于城东大道以南、纬四路两侧,主要为二类居住为主,包含适当的商业、服务、教育等功能,并布置约14.36公顷的拆迁安置区。 ?东顾山西麓文体休闲片区 位于外环路以东、东顾山西侧。 形成一体化开敞空间体系:将城东大道和经四路分别打造成新区的东西向和南北向绿化开敞空间主轴线,东顾山在外环路西侧沿纬二路和纬四路伸入两条绿楔,至经四路为止并生成绿化节点。在这五条绿化轴线形成新城的绿化网络基础上,在局部放大生成绿化节点或景观和核心,形成新城的一体化开敞空间体系。 1.5人口规模、用地规模 1.5.1规划期内人口控制规模:6.97万。 1.5.2规划总用地:5.68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城市建设用地5.31平方公里。2 土地利用规划 2.1规划原则 2.1.1旧村改造与新区建设并重,逐步改善和创建高质量的人居环境,整体构架中注重弹性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2.1.2充分利用自然地形特征,确保城市生态绿地,因地制宜,结合人工环境及人文资源,控制城市景观,塑造地方特色。 2.1.3对规划的各类用地按城市用地分类的中类进行划分(按照强制性内容要求确定的小类在导则中确定)。 2.1.4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配套与市政基础设施,合理组织交通结构,创造宜人的居住社区。 2.1.5明确六线控制范围,兼顾规划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2.2居住用地规划 规划居住用地面积为251.90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47.40。其中,二类居住用地143.03公顷,公共服务设施用地29.22公顷,居住商业混合用地35.64公顷。 2.3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规划公共设施用地面积为88.7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6.69%。其中,行政办公用地5.84公顷,商业金融业用地29.79公顷,文化娱乐用地36.82公顷,体育用地22.04公顷,医疗卫生用地12.79公顷,教育科研设计用地1.81公顷,其他公共设施用地1.51公顷。 2.4道路广场用地规划 本区道路广场用地包括道路用地、广场用地、社会停车场用地。 规划道路广场用地面积为109.67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20.07%。 本区道路系统按级别分为快速干道、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城市支路(12米以上),道路用地面积102.33公顷;规划社会停车场5处,总用地面积4.26公顷;规划广场用地面积3.08公顷。 2.5市政公用设施用地规划 规划市政设施用地面积为3.7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的0.71%。 2.6绿地规划 本区绿地包括公共绿地、生产防护绿地。规划绿地面积为77.45公顷,占建设用地比例为14.57%。 2.7水域及其它非城市建设用地 规划水域及其它非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36.97公顷,主要为规划区内的城东河、庐东分干、中央水面及其引河等用地。 2.8规划用地汇总表 规划区范围的土地利用情况参见表1、表2: 表1 庐江县城东新区规划用地计算表类别代号类别名称面积(公顷)比例(%)R居住用地251.9047.40C公共设施用地88.716.69S道路广场用地109.6720.07U市政公共设施用地3.780.71G绿地77.4514.57合计城市建设用地531.50100.00水域及其他非城市建设用地36.97?总计规划总用地568.47?表2 规划用地汇总表类别代号 类别名称 面积 公顷 占建设用地的比例(%)人均(M2/人)大类 中类 RR居住用地 251.90 47.40 36.14 R1一类居住用地44.018.286.31 R2二类居住用地143.0326.9120.52 CR2居住商业混合用地35.646.715.11 R2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29.225.504.19 C C公共设施用地88.716.6912.73 C11市属办公用地5.841.100.84 C21商业用地20.123.792.89 C22金融保险业用地1.140.210.16 C24服务业用地2.470.460.35 C25旅馆业用地1.450.270.21 C26市场用地4.610.870.66 C34图书展览用地6.021.130.86 C36游乐用地6.021.130.86 C41体育场馆用地6.981.311.04 C42体育训练用地15.062.832.16 C51医院用地12.792.411.84 C62中等专业学校用地1.810.340.26 C9其它公共设施用地1.510.280.22 S道路广场用地109.6720.0715.73 S1道路用地102.3319.2514.68 S22游憩集会广场用地3.080.580.44 S31机动车停车场库用地4.260.800.61 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3.78 0.71 0.54 U12供电用地1.280.240.18 U13供燃气用地0.080.020.01 U21公共交通用地0.260.050.04 U29其它交通设施用地0.570.110.08 U31邮政设施用地0.210.040.03 U32电信设施用地0.240.050.03 U41雨水、污水处理用地0.450.080.06 U42粪便垃圾处理用地0.270.050.04 U91消防设施用地0.420.080.06 U92其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0.03 0.010.004 G绿地 77.45 14.57 11.11 G11公园15.382.892.20 G12街头绿地44.478.376.38 G22防护绿地17.603.312.53合计城市建设用地531.50100.0077.32 E水域及其它非城市建设用地 36.97 ? 5.30 E1水域29.44?4.22总计 568.47 ? 81.56 注:规划人口为6.97万人。3 专项规划 3.1居住区及配套设施规划 3.1.1规划原则 1 按照人局环境建设的要求,构建本地区的社区结构; 2 旧村改造与新居住区建设并重,逐步改善和创建高质量的居住环境。 3 配备合理、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4 规划划分为2个居住社区。 3.1.2住宅用地规划 1 保留现状新建多层住宅;对环境尚好的居住用地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保留,并加强居住配套设施建设; 2 新建居住用地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无特别限高规定的一般地段以小高层和多层组合布置,塑造丰富的空间景观,体现节地要求;新建滨河临山两侧住宅限高15米,形体上建议为多层庭院式住宅组合,体现均质空间的特色,丰富景观、节约用地。 3.1.3中小学规划 规划设置普通小学3所,中学2所。总用地面积23.14公顷。各所学校尽可能均匀分布,小学服务半径原则上不超过500米,中学服务半径原则上不超过1000米(详见表3)。 3.1.4基层社区中的配套项目 表3 庐江县城东新区基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内容与规模标准序号设置项目内容建筑规模m2用地规模m2设置要求1文化娱乐设施文化活动站()包括书报阅览、书画、文娱、健身、音乐欣赏、茶座等主要供青少年和老年人活动400?6002体育设施体育活动站()包括篮、排球及小型球类场地,儿童及老年人活动场地和其他简单运动设施等600可与绿地结合设置,用地中应保证不小于150平方米的全民健身点3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设施社区管理服务设施()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老年之家、社区居民学校、社区警务室等300?4004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托老所()600?10005医疗卫生设施卫生站()健康促进、卫生防病、妇幼保健、老年保健、慢性病防治和常见病诊疗1006商业金融服务设施小型商业金融服务设施便利店、早点店等小型商业服务设施、储蓄所等5007其他设施()公共厕所、停车设施等公厕30?60公厕应结合主体建筑设置,临街设置,并应有单独的出入口和管理室注:设置项目后带的为一类公共设施项目,其内容和标准为刚性规定。其余项目为二类公共设施项目,其内容和标准具有一定弹性,在保证基本服务的前提下可适当扩充调整。 3.1.5居住区绿地规划 居住区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 3.2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3.2.1规划原则 1 本规划的主要内容为属于城市公共产品的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受市场经济驱动的经营性公共服务设施绝大部分在市场调控下能够配置比较齐全,不作为本次规划的重点研究内容。 2 形成分级配套完善、功能分工合理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完善文化、体育、医疗、教育等公益性设施。 3 有独立用地要求的公共服务设施必须按规划建立于独立用地之上,只有建筑面积要求而无独立用地要求的公共服务设施按规划规模要求设置于地块内建筑中。 4 大中型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应协调其功能与城市交通、城市景观的关系。人、车流量大的公共服务设施,应进行动、静态交通分析,合理组织人、车流集散。 5 根据公共服务设施的级别,在城市新建地区可统筹相应的中心用地,在城市老区应落实到具体用地。其中配套公共设施的数量及规模为强制性指标,具体位置为指导性指标。 3.2.2规划内容 本区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城市行政管理设施、商业金融设施、文化娱乐设施、体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教育科研设施及宗教设施,本区公共服务设施中心划分为地区级、居住社区级2个级别。其中: 地区级中心1个,占地规模约30公顷; 居住社区中心2个,占地1.58公顷(详见表4、表5); 表4 庐江县城东新区规划居住社区中心一览表所属社区名称 所处地块位置服务人口(人)用地面积(m2)建筑规模(m2)朱墩社区朱墩居住社区中心CD03-06-02328733000-4000500-1000晨光社区晨光居住社区中心CD04-07-07368203000-4000500-1000表5 庐江县城东新区居住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内容与规模标准序号设置项目内容建筑规模(m2)用地规模(m2)设置要求1文化娱乐设施文化活动中心()包括小型图书馆、科普知识宣传与教育;影视厅、舞厅、游艺厅、球类、棋类活动室;科技活动、艺术训练班及青少年和老年人学习活动场地、用房等4000?50002体育设施体育活动中心()室外健身场地、慢跑道、篮球场、羽毛球场、小型足球场、健身房和游泳池等设施项目150010000?15000宜设置60?100米直跑道和200米环形跑道,室外场地可与绿地邻近设置3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设施街政管理中心()包括街道办事处及市政、环卫等管理用房1200?17001000?1500如人口规模较小,根据行政管理需要,可两个或两个以上居住社区共同设置一个社区服务中心提供家政服务、就业指导、中介、咨询服务、代客订票等服务1000?3000派出所()1000600宜有专用院落、应有对外、对内方便的出入口4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养老院()为老年人综合福利设施,提供老年人全托、日托服务1000应可容纳30名左右老人5医疗卫生设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含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残疾人托养所2500?35003000?5000设在交通便利、环境安静地段,应有对外方便的出入口和无障碍通道6邮政电信设施邮电设施()提供电报、电话、信函、包裹、总汇和报刊零售等服务的邮电综合业务服务设施150宜结合建筑平面布局提供一定面积的停车场地7商业金融服务设施菜市场()包括蔬菜、肉类、水产品、副食品、水果、熟食、净菜等售卖1000设在底层和地下一层的室内;运输车辆易于进出的相对独立地段;与住宅有一定间隔;应配置停车场社区商业金融服务设施超市、餐饮、中西药店、书店、洗染、美容美发、综合修理;服装、鞋店、礼品、鲜花、照相、音像制品、日用杂品、五金电器、文具、洗浴等其他商业服务设施,银行储蓄所等金融服务设施应布置在二层以下,超市在底层设置独立的出入口,有一定面积的停车场地8其他设施()公共厕所、再生资源便民回收站、停车设施等公厕30?60、回收站80?100公厕应结合主体建筑设置,临街设置,并应有单独的出入口和管理室;鼓励利用地下空间停车注:设置项目后带的为一类公共设施项目,其内容和标准为刚性规定。其余项目为二类公共设施项目,其内容和标准具有一定弹性,在保证基本服务的前提下可适当扩充调整。 3.2.3行政管理设施规划 1 本规划涉及的县级行政管理设施主要为县级各机关单位,主要分布在城东大道北侧。 2 本规划涉及的居住社区级行政管理设施主要为社区服务中心工商所、税务所等非独立设施用地,纳入居住社区中心统一规划建设。 3.2.4商业金融设施规划 1 商业设施主要包括商业网点、专业市场、农贸市场等。 2 本区内商业网点分为二个等级:地区级商业服务中心、居住社区级商业服务设施。 3结合旧城改造,对现状农贸市场进行改建、改造和提升档次;在新增居住用地内,积极发展以超市为主的净菜市场。 3.2.5文化娱乐设施规划 1 规划新建市级文化娱乐设施:庐江县图书馆、文化展览馆等。 2 规划新建和改建的居住社区中心应强化文化娱乐功能。 3 非独立地段的歌舞厅、游乐场等文化娱乐设施,本次规划不作具体要求,由市场经济调控手段进行配置。 3.2.6体育设施规划 1 保留新建体育场馆一处,结合庐江一中体育运动区设置,以完善其功能,并作为居住社区级体育活动中心。 2 规划东顾山西麓,设置两个露天体育运动场,方便市民体育健身,占地面积14.29公顷,作为区级体育活动基地。 3.2.7医疗卫生用地 1 规划新建庐江医院分院。 2 规划社区卫生服务站2个,分别为:新建朱墩社区卫生服务站、晨光社区卫生服务站。 3.2.8宗教设施 规划保留庐江佛教居士林,用地根据规划路网略有调整。 3.3综合交通规划 3.3.1城市道路系统 1 规划原则 道路网规划到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 快速路机动车道原则上不少于6条。主干道机动车道不少于6条,次干道机动车道不少于4条。 2 路网规划 规划干道网总长为26.27公里,密度为4.63公里/平方公里。 规划快速路为内、外环路,为主城区城市快速干道网络的组成部分,规划范围内长度4.61公里,密度为0.81公里/平方公里。 规划主干道有:(横向)庐巢路、城东大道和军二路。规划范围内长度10.11公里,密度为1.78公里/平方公里。 规划范围内次干道长为11.55公里,密度为2.03公里/平方公里。 规划范围内支路网密度达到1.17公里/平方公里。表6 庐江县城东新区规划主要道路一览表序号道路名称道路等级道路长度(M)道路宽度(M)两绿化带宽度(M)绿化布置方式1外环路快速路32196020两侧2内环路快速路13956020两侧3城东大道主干道26516010两侧4庐巢路主干道28704520两侧5军二路主干道24004520两侧6经四路主干道21904515两侧7晨光路次干道24134515单侧8东山路次干道19293210单侧9经三路次干道131832?10经五路次干道254732?11环山路次干道255724?12滨河路次干道78324?13纬一路支路12701215?30两侧14纬二路支路188620?15经一路支路124112?16经二路支路55820?17东顾山北路支路55312?18东顾山东路支路60112?19东顾山南路支路50812? 3 道路交叉口控制 对快速路沿线交叉口、主干道与主干道交叉口、主干道与次干道交叉口、次干道与次干道交叉口进行交叉口的渠化拓宽。拓宽渠化交叉口进口车道的宽度为2.83.0米,出口车道的宽度为3.03.2米,主干道拓宽段长度按100120米控制,次干道拓宽段长度按80100米控制,支路拓宽段长度按6080米控制。 3.3.2城市道路附属设施 1 公交规划 应重视港湾式公交中途停靠站的设置,新建道路应同期建设港湾式公交停靠站,没有设置的现状道路应进行改建。站点布设应力求均匀,站点覆盖率按500米半径计算应达到90%以上,按300米半径计算应达到70%以上。 2 快速公交系统 远期规划沿东外环路设置快速公交系统。 3 出租车停靠泊位规划 按下表8的标准设置出租车停靠泊位,站点覆盖率按300米半径计算应达到80%以上,停靠站宜设置在地块出入口上游30米的距离内,如设置在地块出入口下游,则与出入口距离必须保持在3050米以内,停靠站与道路交叉口距离控制在50100米以内。表7庐江县城东新区出租车停靠泊位配置一览表序号建筑类型配置标准(个)计量单位1居住建筑0.5个/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办公建筑2.03商业建筑3.04餐饮、娱乐建筑3.55独立门诊建筑0.256饭店和宾馆建筑2.0个/百客房7医院1.5个/百床位 4 社会停车场规划 规划社会停车场5个,总泊车位1421个标准车位(30m2/个),服务半径基本为200500米(详见表9)。表8 庐江县城东新区规划社会停车场一览表 序号位置面积(公顷)泊位数(个)1磙子岗变电站东北侧1.454682农贸市场南侧0.471563新建庐江一中北侧1.003344东顾山西麓游乐场南侧0.913035中央水面南侧0.48159合计4.2614215 加油(气)站规划加油(气)站2处。加油(气)站密度达到0.35个/平方公里左右(详见表9)。表9庐江县城东新区规划加油(气)站一览表序号加油站名称位置规模(公顷)性质备注1军二路加油站军二路0.29加油新建2 经五路加油站经五路0.28加油新建 3.4绿地系统规划 3.4.1规划原则 1 以水系为依托,积极利用东门大河、庐东分干和上游水库等水资源,蓄水于中央水面(现状低洼地),构建生态绿地系统,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整体优化本地区生态环境质量。 2 结合用地的改造和调整,增加绿化量,改善城市形象。 3 强化防护绿带、街头绿地和滨水绿地的建设,沟通城市绿化开敞空间。 4 完善居住区内部公共绿地系统,提高绿化水平,创造良好人居环境。 3.4.2规划内容 1 参照城市绿化条例绿地分类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将规划区内绿地划分为四种:公共绿地、防护绿地(包括铁路防护绿地、河流防护绿地)、道路绿地、附属绿地(包括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工业与仓库区绿地、市镇公用设施绿地及庭园等)。 2 公共绿地 公共绿地分为城市公园和街头绿地。 规划城市公园2个,即:中央水面生态公园和滨河公园。 街头绿地均匀分布于规划区各处,在主干道交叉口处,以及河道交汇(水口)处形成绿地节点。 其中,沿路绿化带详见表b。绿化带: 东门大河绿化带:规划在河道上口西侧控制不小于100米绿化带; 庐东分干绿化带:规划在河道上口南侧控制不小于10米绿化带; 中心河绿化带:规划在河道上口两侧控制不小于15米绿化带; 3 生产防护绿地 沿东外环路两侧控制20米宽绿化带;沿110KV高压线两侧各控制不小于13米宽绿化带。 4 附属绿地 包括居住区所属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市政公用设施绿地等,各类建设用地的绿地控制指标详见表10。表10 庐江县城东新区各类建设用地绿地率指标控制表序号用地类型最低绿地率(%)1二类居住用地、住宅混合用地352中小学、幼托用地403行政办公用地404商业金融业用地305文化娱乐用地356体育用地357医疗卫生用地408市政公用设施用地15 5 绿地的布局与构成 本区绿地按规模大小与级别,依点、线、面相结合、集中分散相结合,均匀分布。服务半径300500米。 3.5 市政工程规划 3.5 市政工程规划 3.5.1给水工程规划 1 给水工程现状 老城区有自来水厂1座。现状规模5万吨/日,远期规模8万吨/日,占地2.5公顷。以县城西南方向的移湖水库为水源,在S319省道即军二路上,敷设了DN200给水管,为规划区南部给水。 此外,规划区北侧的冶釜山镇有冶釜山水厂,规模降达到1万吨/日;规划区东侧白湖镇的白湖水厂,现状规模5000吨/日。 2 给水工程规划依据 (1)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GB 50282-2006 (2) 室内给水设计规范 GBJ 13-2006 (3)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2006) (4) 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卫法监发2001,161号) (5) 安徽省庐江县城总体规划(2007?2025) 3 给水规模预测 根据规划区用地类别、用地规模和单位用地的用水负荷,预测规划区用水量,具体过程参见下表: 表8-1-1 规划区用水量预测表用地代码用地名称面 积(公顷)用水量标准(立方米/公顷*日)用水量(万立方米/日)R1一类居住用地36.54450.164R2二类居住用地178.2601.069C1行政办公用地10.00500.050C2商业金融用地31.18550.171C3文化娱乐用地13.92550.077C4体育用地23.00500.115 C5医疗卫生用地12.5500.063 C6教育科研设计用地1.81500.009 C9其他公共设施用地1.51500.008 CR综合用地38.96500.195 S1道路用地105.32300.316 S22游憩集会广场用地1.50150.002 S31机动车停车场库用地3.98150.006 U市政设施用地3.99300.012 G绿地76.46150.115 4 自来水厂规划 规划区紧邻县城区,不单独设水厂。由县城区自来水厂给水。根据安徽省庐江县城总体规划(2007?2025),庐江县城区将在县城区西北部规划增设建设第二水厂,远期规模23万吨/日,占地8.5公顷。县城区第一自来水厂也将扩建到8万吨/日。即城区水厂总给水规模将达到31万吨/日,可以较好地满足本规划区的用水需要。 从区域情况看,冶釜山镇有冶釜山水厂,远期规模达1万吨/日,白湖镇的白湖水厂,远期规模达1.1万吨/日。如果远景城市规模进一步东扩,有条件实现区域联网给水。 根据安徽省庐江县城总体规划(2007?2025),庐江县城南部将建设再生水厂1座(和污水厂合建),可以为本规划区提供绿化用水和道路洒水等,便于规划区节约优质水源水。 5 给水管网规划 规划区和庐江主城区联网给水。主城区给水管网主要沿着庐巢公路和319省道,向规划区给水。建议两条输水干管径都按DN600设计。 规划区东部高地供水问题:规划区东部地势高,在城东大道和晨光路给水管道上,各增设1座管道加压泵;在东固山建设高位水池;通过管道加压泵将给水管网内的水提升到高位水池,由高位水池向其它地势高的用地供水。在其它东西向的给水干管上增设1座单向阀(逆止阀),防止高位水池内的水流向西部地势较低的用地(这些用地可由城市给水管网直接供水)。此外,高位水池的池底高程应达到80米左右,并且根据水质变化情况和经济条件,是否采用二次加氯消毒。 规划区采用环状给水管网,给水管规格为DN200?DN500,给水管一般布置在道路东侧或南侧。 由于规划区建设用地的规模和布局不完全等同于安徽省庐江县城总体规划(2007?2025),所以,建议县城总体规划中的给水工程规划,应按照本规划的用水要求进行校核和进行给水管网优化设计,以便充分满足本规划区的输水需要。 参见给水工程规划图。 6 水资源规划和保护 据估计,庐江县年总需水量为5.1亿立方米5.3亿立方米。目前庐江县可利用水资源(本地水源和客家水源)约5.36亿立方米,至2025年庐江县用水将相当紧张。 解决水资源紧张问题应同时在开源和节流上下功夫。 (1)多方面开辟新水源,主要的开源措施为引江济巢工程,通过该工程的实施,庐江县将可以直接或间接获益,即从区域层次上,获得更多的用水配比。 (2)节流措施应包括两个方面:提倡节约用水,主要措施有发展节水工业、节水工艺和农业灌溉节水等。尤其应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因为农村及农业用水约占可利用地表水资源的55%。建设污水深度处理和再生利用。规划区南侧有庐江县污水处理厂,该污水厂增设深度处理工艺,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实现城市污水的回用。据估计,如果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0%,年再生利用量约为3285万立方米。 (3)加强对水源及水源地的植被保护,涵养水源,增加蓄水能力,避免对水资源的过度开采。 (4)建立一体化的水务管理体系,从制度建设上保证水资源利用的高效、合理及可持续性。 3.5.2排水工程规划 1 排水工程现状 规划区排水管网很少,部分用地上有简单的合流制排水系统,主要以自然沟、明渠排水,雨水和污水直接排入附近水体。 庐江县城区污水厂位于县城区东南部、黄陂湖水库上游,位于本规划区南侧,远期规模12万吨/日。 2 规划依据 (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3-2006) (2)给水排水设计手册2006年 (3)城市注册规划师手册2007年 (4)安徽省庐江县城总体规划(2007?2025) 3 排水体制规划 规划采用分流制排水体制;雨水就近排入水体,污水收集到污水厂集中处理。 4 污水量预测 按照产污系数0.80预测规划区污水量,规划区用水量约为2.4万吨/日,则规划区污水量约1.9万吨/日。 5 污水处理厂规划 根据安徽省庐江县城总体规划(2007?2025),将在规划区南侧、黄陂湖水库上游设县城区污水厂。所以,本规划区污水直接输送到该污水厂处理,既可以有效保护城市水体和黄陂湖水库,又便于污水深度处理和再生利用。 建议县城区污水厂增设脱磷脱氮处理工艺,并借助滨河湿地进行深度处理,充分减轻接纳水体的污染负荷,有效保护接纳水体。 6 污水管网规划 规划区污水管网沿规划区道路布置,呈树枝状,向各污水泵站汇集。 污水管网一般布置在路西和路北。城东大道、外环路东侧和庐巢路南侧敷设污水管。内环路上两侧敷设污水管。 规划区共设3座污水泵站,分别位于规划区西北角、西南角和东南角。其中,前2座污水泵站规模较大,污水流量分别达145升/秒和118升/秒,东南角的污水泵站提升流量为23升/秒。 污水提升泵站出水则通过压力污水管输送到规划区污水厂处理。规划区内压力式污水管分别位于滨河路、军二路,并最终在经四路汇合后,沿军二路向南汇集到污水厂。 规划区重力污水管网干管管径为D200?D500,压力污水管网干管管径为Dn200?Dn600。 规划区内道路纵向坡度较大,所以,重力式污水底坡度常常参照道路纵向坡度确定;当地势平缓时,污水管网的管底坡度按照最小坡度原则设计。如此,既可以充分减少污水提升泵站的数量,也可以降低污水管沟的土方量,节省建设成本。 施工阶段,污水管底坡度增大或减小时,污水管径可适当减小或增大。并应保证所有管道的覆土深度不低于0.7米。 7 雨水管网布置原则 雨水管网布置原则为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和就近排入水体,减少雨水提升泵站数量和运行时间。 8 雨水量预测 各雨水管段雨水流量按照雨水流量通用公式计算,即:*S 上式中: Q?雨水流量l/s; q?降雨强度(l/ha*s); ?综合径流系数,取0.60; S?汇水面积(ha)。 规划区暴雨强度主要参照南京市降雨强度公式计算,即: q2989.3*(1+0.671lgP)/t+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