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内蒙A海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doc

    • 资源ID:2700125       资源大小:1.90MB        全文页数:6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内蒙A海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doc

    目 录前言1第一章 背景分析2第一节 现状分析2第二节 湿地公园建设条件评价(优、劣势)3第三节湿地公园建设必要性分析5第四节 案例分析6第二章 规划总论9第一节 指导思想9第二节 规划原则10第三节 规划依据10第四节 规划范围11第五节 规划目标和定位11第六节 规划期限和阶段目标12第三章 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12第一节 总体布局12第二节 功能区导引12第四章 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规划20第一节 *海湖水资源保护工程20第二节 重点河流湿地治理21第三节 水鸟栖息地保育工程21第四节鸟类救护与驯养繁殖工程21第五节环海植被保护恢复工程21第六节科普宣教工程21第七节 科研监测工程21第五章 生态旅游规划23第一节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23第二节客源市场分析与定位24第三节 景观建设27第四节 生态旅游产品设置31第五节 游览线路设计32第六节 旅游环境承载力测算及控制设施34第六章 基础建设规划37第一节 安全和卫生设施建设37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37第七章 生态影响评估及应对措施43第一节 生态影响评估体系43第二节 生态影响评估44第三节 生态保护措施44第八章 经营管理规划45第一节 经营管理问题诊断45第二节 管理机构优化设置46第三节 经营策略47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48第一节 投资估算48第二节 投资分期与进度安排49第三节 投资分析50第四节 效益分析51第十章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52第一节 法律和政策保障52第二节 组织管理保障52第三节 资金保障53第四节 风险管理53第五节 人力资源管理54附录1 *海湿地植物名录56附录2 野生动物名录56附录3 *海湿地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58附录4 *海湿地公园投资估算表59附图: 1、区位分析图2、土地利用现状图3、现状分析图4、规划总平面图5、功能分区图6、空间结构图7、区域交通图8、道路系统规划图9、总体工程布局图10、生态保护区划图11、主要节点效果图12、旅游线路设计图13、分期建设规划图14、鸟瞰图前言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但是,当前对湿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使得湿地资源破坏极为严重。近年来,湿地保护工作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我国,政府主导、全民参与湿地保护工作的局面正在形成,湿地保护管理体系、资源监测体系、科学研究体系、宣教培训体系等正在逐步建立。湿地公园这一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有效形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它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公园,是以具有显著或特殊生态、文化、美学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并在此基础上以充分发挥湿地的多种功能效益、开展湿地合理利用为宗旨,可供公众游览、休闲或进行科学、文化和教育活动的特定湿地区域。200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的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全国湿地保护牵头协调部门国家林业局十分重视湿地公园建设工作,积极推动湿地公园建设。目前,各级政府对湿地公园的建设具有很高的认识和积极性,湿地公园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海,水质良好,湖面辽阔,四周环山,气候温和,环境幽美,座落在*盟*县城东南3km处。处在一个狭长的陷落盆地之中,南有马头山、北有蛮汉山,东西长约25km,南北宽约20km,平均水深7m,*海周围有步量河、弓坝河等24条大小河流,河水日夜不息地注入*海,属于典型的内陆淡水湖泊,系全区闻名的旅游胜地和水产基地。*海具有突出的自然优势的同时,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海古称天池,汉叫诸闻泽,魏叫盐池,也称旋鸿池(因鸟得名),俗称葫芦海(形状),宋叫鸳鸯泊,辽称奄遏下水,金叫昂遏下水,元叫下水,明复用奄遏下水,俗称威宁海,清初叫代噶淖尔(二岁神马驹)、代哈泊、光绪初年才正式称之为*海,意为象大海一样的湖泊。*海如此独特的自然资源受到了*县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业,*县大力发展旅游业,每年的6月18日,*县举办旅游节,大会四海宾朋,让游客尽兴的同时,让外界了解了*,并邀请专业的旅游规划公司于2004年编制了*海湖总体规划,从生态旅游的角度对环境保护以及旅游产业进行了较全面的考量和规划。通过建立*海国家湿地公园,进一步表明了当地政府对于*海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决心。湿地公园的建设,响应国务院关于加强湿地保护工作号召的同时,将有利于保护和发挥*海的生态学作用,并以实际行动响应十七大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本规划旨在指导、规范*海国家湿地公园的科学建设和发展,以可持续发展原则为指导,进行生态旅游开发及其产业发展,满足湿地开发的需求,推动湿地科普教育和休闲娱乐活动,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优美环境,实现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协调发展。第一章 背景分析第一节 现状分析一、自然地理条件*海(112°3331E1l2°4640E,40°297N40°376N)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盟*县境内,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典型内陆湖,是自治区重要渔业生产基地。近年来由于气候干旱及河流筑坝,已基本无河水注入*海,导致水位下降,水面缩小。1、地形地貌*海位于内蒙古高原东南端、西北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内蒙古*海地区,位于华北地台内蒙台隆之*断隆构造单元的中南部,为一北东一南西向展布的新生代断陷盆地。断陷盆地总体呈北东长、南东窄的形状,盆地内构造以北东向断裂为主,是控制现今区内构造格局的主要断裂。区内新生界基底是太古代侵入岩体一似斑状花岗岩、侏罗系砂岩、凝灰岩及白垩系泥岩砂岩。其周围是较为平坦的草原及湿地。2、河流*海湖作为*县内陆湖,是*海盆地地表和地下水的汇集地,属于典型的内陆淡水湖泊。注入*海的一级沟有22条,长度409.6km;流入一级沟的二级沟有83条,长度为438.8km,三级沟46条,长度为135.5km,沟道总长度为983.9km。*海湖呈不规则椭圆形,东西长约19km,南北宽约10.5km,水域面积164.3 km2。近年来,*海最低处高程为1205m,平均水深8m,最深16m。*海区域年均降水量为42mm。平均每年有14.6亿立方米的降水补充,包括县外补给量,多年平均流径*海区域的地表水资源为2亿立方米,地下水为0.9(无扣除清水基流)亿立方米,总资源为2.9亿立方米。3、气候*海地处我国半干旱与半湿润的过渡带,冬季长而干冷,夏季短而温暖,年均温较低,年温差和日温差较大,属典型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5,一月平均气温13,极端最低气温34.3,七月平均气温20.5,极端最高气温39.3。无霜期平均为140天左右,初霜9月9日至9月20日,终霜5月17日至5 月27日;年日均气温0以上持续时间193天左右。年降水量平均约350450mm,降水量最多时达790mm,降水量最少时201mm。4、土壤环*海区域主要有四种土壤壤质:栗钙土、草甸土、盐土以及沼泽土。栗钙土类,属于地带性土壤,分布于海拔1214m1600m的陷落盆地平原等。该土腐殖质层比较薄,一般厚度为2655cm,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26%,全氮含量0.0809%,速效磷为3.2ppm,速效钾79.9ppm。草甸土类,是隐域性土壤,分布于河漫滩及湖滨平原低洼地带,河沟多见。腐殖质层厚度一般在2080cm,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37%,全氮含量0.0963%,速效磷为3.4ppm,速效钾92.9ppm。盐土类分布在*海湖积盆地四周,面积约322.53ha,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07%,全氮含量0.0963%,速效磷为4ppm,速效钾120ppm,含盐量为2.043%。沼泽土类面积较小,分布于*海周围的低洼地带,面积约990.35ha,有机质含量平均为3.95%,全氮含量0.2723%,速效磷为3ppm,速效钾91.7ppm。5、动植物资源*海的生物由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水生维管束植物等。水生维管束植物有芦苇、荆三梭、蒲草、水葱、菌眼子草、菹草、黎草、杏草、睡莲9种,年存量为23468t。1953年开始,*海试养卿鱼、鲤鱼,当年就取得成功。1956年成立了*海养殖场,正式大规模地放养草鱼、鲢鱼、鲫鱼等鱼类,1960年改建*海养殖场为*海渔场,使*海列入了内蒙古自治区著名的渔业基地。现共有鱼类27种,隶3目6科,主要有青鱼、草鱼、鲤鱼、鲢鱼、鲫鱼、银鱼、池召公鱼、泥鳅、螃蟹、虾、河蟹等,年捕鱼量400t左右,平均每条重1kg以上,最大鱼可达20多kg,远销呼市、包头、大同等地,加之近年来,*海良种鱼苗繁育基地试养乌鱼、桂鱼、武昌鱼、青虾等成功,为*海水产业的振兴奠定了基础。湖的南、北、东侧湿地属于沼泽草甸,其中南侧沼泽草甸的面积较大,而西侧有大面积的芦苇沼泽和滩涂。因*海湖水深而水面大,湖泊沿岸浅水区水草丰富,周围沼泽草甸和芦苇沼泽面积较大,构成了我国北方内蒙古中部十分重要的湖泊湿地。经调查共记录到*海湿地鸟类68种,隶属于l4目27科50属,鸟类资源较为丰富。二、历史文化资源 *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早在 6000 多年前,古人类便在此繁衍生息,留下了华夏祖先傍海而居的足迹,老虎山、王墓山、园子沟等环*海遗 址群被列为第五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曾将这里赞誉为 “ 太阳升起的地方 ” 。有文字记载以来,这里就成为草原文明和中原文明水乳交融的沃土。数千年来,在这方钟灵毓秀的土地上,英贤辈出,俊采星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良将李牧,保国戍边;飞将李广,拒敌阴山;鲜卑拓拔,开北魏基业;木兰从军,展巾帼英姿;康熙巡边,始有马刨神泉;达赖受封,积淀宗教文化;贺龙、李井泉、宋时轮、郑天翔等老一辈革命家蛮汉抗战,留下了艰苦卓绝的战斗足迹。新中国成立后,众多国家领导人和社会名流都曾踏上这方热土。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孕育了勤劳、勇敢、纯朴、善良的*人民。*县是北方人类文明的发祥地,迄今为止已发现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址 291 处,形成了以老虎山、园子沟和王墓山遗址为代表的环*海遗址群, 200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 年环*海遗址群及*海旅游区被评为内蒙古十大历史风景名胜区。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曾说: “ 现在历史教科书上的半坡文化是土房矮屋,而*的老虎山、 园子沟是高楼大厦,它们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曙光 ” 。三、社会经济概况1、人口环*海区域总面积287.28万亩(包括*海水面),约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55.49%,涉及*、*、城关、厢黄地、*、永兴、*、十九号、厂汉营等9个乡镇、80个村(居)委会、514个村(居)民小组、17.86万人, 人口约占全县总人口的74.4%。2、电力设施*海区域电力充足。现有11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输电线路1条、53.58公里,26000千伏安主变两台。*海区域有35千伏变电站4座,10千伏变电站4座,主变5台,配变1021台,输电线路759.5公里。为了支持*海区域的开发建设,解决商家们的后顾之忧,*县对*海区域的供电已做出增容规划。城关110千伏变电站主变增容21500KVA,最终容量达到47500KVA/2台(已列入计划);在城关镇新建一座220千伏变电站;近期规划*35千伏变电站增容改造,将原一台3150KVA主变更换为10000KVA与另一台3150KVA主变按子母方式运行。天城35KV变电站增容改造,新增一台10000KVA主变与现在2500KVA主变按子母方式运行。在温泉新建35KV变电站一座,新增主变一台3150KVA。在城关小坝工业园区新建35KV变电站一座,主变容量10000KVA。同时,随着*海电厂一期工程在2005年投产运营,必将为环*海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注入新的活力。3、农牧业生产环*海区域涉及的9个乡镇,80%的村庄处于平缓地区,土地平坦,土壤肥沃,土层深,土质好,有机质含量高,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海区域农牧业生产条件优越,是一个以农牧业生产为主的经济区域。经过近几年的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该区域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提高,并且逐步形成了具有地区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该区域玉米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 总产玉米1.75亿斤;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总产鲜薯5亿斤,两项总产粮食2.75亿斤,占全县粮食总产的78.5%。以蔬菜为主的经济作物每年种植面积保持在7万亩以上。奶牛养殖发展到1.7万头,进站奶牛1.1万头,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龙头产业。日产鲜奶120多吨,日奶收入28.5万元,养殖户户均奶牛年纯收入4000多元,人均1000元。寒羊发展到19万只,年育肥牛5000多头,银鱼最高年产量达300吨。4、道路设施*海国家湿地公园所依托的*海镇镇域有街、路、巷50多条,其中沥青路面有7条,其余均属土路面,呼阳公路从镇中通过。5、供水水利条件好,该区域有机电井841眼,大口井9眼,水库7座,塘坝2座,扬水站8处,截伏流4处,水窖2752座,引水工程9处。1982年建自来水公司,生产能力1000t/月,供水管道长86km。第二节 湿地公园建设条件评价(优、劣势)一、优势(一)资源本身的优势1、具有重要的地理环境意义*海位于阴山山脉中段的蛮汗山山地南部,鄂尔多斯高原东北部,是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大内陆湖泊,区级自然保护区,属国家重要湿地。该湖泊地处半干旱区东端向半湿润气候区的过渡带,为一敏感的气候区。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介于阴山山脉与黄土高原两大地貌景观单元之间,*海湿地对周围环境变迁有重要影响。处在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上,*海国家湿地公园具有重要的地理环境意义。2、内蒙古重要的鸟类栖息地*海的特殊自然地理位置和大面积的湖面和周围的湿地环境为候鸟提供停留休息和繁殖后代的重要条件,成为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候鸟的重要迁徙途径地和繁殖地。3、自然环境优美*海四周环山,被称为“高原仙湖”。俄国著名旅行家波兹德涅耶夫考察*后留言道:“*的灵魂是海恋,它的感人魅力也是海恋”。 *海是*人民的母亲湖,每逢春夏秋际,湖水碧绿,无边无际,宛若银蛇舞动的河流,又似弧形围筑的水库。平静时宛如一面偌大的镜子,倒映着山光天色。微风吹拂时,碧波荡漾宛如丝龙薄纱轻轻飘动,风涛大作时,浪高丈余,仿佛珠光四射的喷泉。*海四周是广阔的草原,牛羊点缀之上,与远山、稀树交相辉映,景色宜人。*海西南湖外芦苇丛生,栖息着众多的鸟类,鸟鸣不断。湖内鱼儿畅游,飞鸟掠波,构成一幅绝妙风景图。4、地热资源丰富*海周围拥有较为丰富的地热资源,目前已开发了档次不等的温泉度假接待设施,是*海旅游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外部优势1、区位条件良好*海地处呼市、集宁、大同“金三角”地带,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海湖西距呼市102km,东距集宁72 km,南距大同100 km,距*县政府所在地城关镇7 km,距首都北京500 km左右。该区域公路四通八达,大准铁路横贯东西,是连接京津冀蒙的要地。区域内乡际、村际道路畅通无阻。从北京沿京张高速公路4小时便可到达*海,沿呼阳公路1个多小时可到呼市机场。依托*海电厂项目,通往电厂的六泉油路建成通车。*海电厂接110高速一级公路、呼凉二级油路建设项目均将在年内开工建设,卓凉三级油路、*至前旗土贵乌拉镇三级油路在加紧建设之中,凉左油路建设已进入前期运作阶段。初步构建起了道路通畅,通疆达海的交通运输网络。2、历史底蕴深厚*历史悠久,自古至今,历经沧桑。*是北方人类文明发祥地,迄今为止已发现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址291处,形成了以老虎山、园子沟、王墓山遗址为代表的环*海遗址群。根据目前发掘的古遗迹考证,远在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说:“现在历史教科书上的半坡文化是土房矮屋,而*的老虎山、园子沟都是高楼大厦,他们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曙光”。此外,*历来是军事要冲、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我国各民族碰撞和大融合的见证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匈奴、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满、汉等民族都曾先后在此生息繁衍,留下了历史变迁的烙印。3、地方政府具有较高的积极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对*海的保护和开发,下发多种文件对*海的保护和治理工作进行指导,先后讨论制定过*海补水规划、节水灌溉工程、整顿*海湿地乱开垦通知等。此外,2004年底,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内蒙古*海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主要组织开展*海旅游区生态旅游保护和统一管理工作,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管理工作以及旅游接待及其安全管理等工作。地方政府所具有的高度积极性,将有助于开展*海的保护和开发工作。4、较早受到科研学者的关注,取得重要的研究进展由于*海的环境演变、水文、气候变化等方面较早受到科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开展许多调查研究工作,并已取得了重要进展。对于更好、更合理地建设*海国家湿地公园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二、劣势1、水量不足,海面逐年缩小*海湖水来源主要为降水,还有周围的季节性河流和地下水来补给,无出水口,为封闭型内陆湖泊。经30年的统计资料表明,*海流域年均缺水1400万方,水资源总量总的趋势是入不敷出,靠减少*海原有的蓄水量来维持水量平衡,故使水量下降,湖面面积缩小。水面逐年缩减将威胁*海周边的自然环境,给动植物的生长、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隐患。2、水质恶化*海区域离*县城很近,污染源主要来自*县县城,主要是城市生活污水和部分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其次是位于城市东北侧的一条入*海河沟现为县城的垃圾场,该处是雨季时的污染源。此外,温泉旅游点洗浴水的随意排放也将对*海水质构成威胁。*海作为我国北方的一个典型内陆湖,由于流域工农业发展和人口增多,入湖的污染物质增加,根据2004年水质监测结果,*海全湖属于劣V类水质,其中湖水中氯化物、矿化度超标严重,已接近咸水湖标准。此外,湖水中的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也有不同程度的超标,与90年代相比,湖泊水质呈现出明显的恶化趋势。*海水体目前已丧失人畜饮用功能,水产养殖功能依然存在。3、管理力度有所欠缺,缺乏有效管理*海旅游区虽然于2004年成立了内蒙*海旅游管理委员会,并进行了*海的总体规划,但是在实际管理中,各景区(点)分散经营,管委会并未实施全面、有效的管理,目前*海四周仍存在开垦湿地、过度放牧的现象,旅游经营活动缺少规范,这些都不利于*海的可持续发展。4、放牧过渡,使部分区域草场退化,影响自然环境和整体景观环*海的草原目前均有放牧,部分区域由于放牧过度使草地退化,湖滩裸露,破坏了自然环境,影响整体景观。5、环*海湿地乱开垦农地虽然地方政府已下发了清理和整顿环*海湿地乱开垦的通知,但由于湿地公园面积较大,乱开垦草地的现象并未有效制止。该现象不利于接下来湿地公园的建设,比如如何妥善的处理土地权限问题、农田征用等,给湿地公园的保护和恢复造成了一定的难度。6、旅游经营活动不当,惊扰鸟类*海国家湿地公园内部现开展旅游经营活动的主要有京能集团下的*海旅游中心、*海宾馆、博物馆,以及金隅集团的金隅*海庄园,还有*海人家等,其中旅游中心、金隅*海庄园对*海水面具有旅游使用权,开展了水上游船活动,船只主要有龙船、快艇等,由于存在噪音,对在湖岸栖息的鸟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惊扰了鸟类。7、*海电厂对湿地公园自然环境存在潜在威胁*海发电公司环保管理机构健全,环保规章制度较完善,并制定了内蒙古*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将环保任务纳入了企业日常管理工作。虽然*海电厂通过设施、技术及制度保障,促进*海流域的综合保护,但是由于其生产环节存在一定的潜在环境污染性,因此不能想当然认为*海电厂对环境是毫无污染或破坏的,需要提高警惕,避免一切可能出现或造成的环境污染或破坏。第三节 湿地公园建设必要性分析 湿地公园是湿地生态恢复的一种有效途径和主要模式,是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旨在于培育自然资产,拓展环境容量;在发挥湿地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的同时,满足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1、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需要湿地是全球最具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和发展息息相关。湿地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建设*海国家湿地公园是促进内蒙古自治区乃至我国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措施之一,可有效带动*海地区自然环境的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促进当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响应国家加强湿地保护工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号召的需要200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的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全国湿地保护牵头协调部门国家林业局十分重视湿地公园建设工作,积极推动湿地公园建设。自2005年2月以来,国家林业局共批准了浙江、江苏、宁夏、湖北、北京、内蒙古、山东、辽宁、广东、安徽、江西、湖南、海南、云南、吉林、青海、新疆等省区的共18个国家湿地公园。建立*海国家湿地公园可作为内蒙古地区积极响应国家加强湿地保护工作号召的重要举措,也是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十七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精神的体现。3、改善*海湿地生态环境,发挥*海生态学作用的需要目前*海滩涂湿地标高高于海面的一些区域生态环境现状相对处于半自然、自然状态条件下,滩涂部分湿地较为典型。但与以前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湿地面积、水库存、指示植物种类数量减少;湿地物种指示盐碱程度增高;水生物种指示水体盐碱程度增高;出现盐化草甸指示植物种类。面对岱河地区生态环境日益严峻的现状,加快改善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刻不容缓。进行*海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将有力促进该区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不仅对该规划区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有积极作用,而且可以进一步改善区域内的水环境现状。*海湖泊除具备水产养殖和旅游功能外,还具有更为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它是候鸟的栖息、繁殖迁徙集散地、必经地和停歇环境。同时在调节气候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建立湿地公园将更好的发挥湿地的生态学作用,充分体现湿地的生态保护意义。4、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需要*海地区主要支柱产业是农牧业,目前*海周围是大片开垦的农田以及牧场。一味的强调湿地保护将使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的影,需要寻找一条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建立*海湖泊的湿地公园不仅可有效地遏止周边滩涂的大开荒问题,而且可在国内外提高内蒙古*县的知名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丰富*产业结构,以此来带动*县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达到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5、满足当地人休闲娱乐需求,提供科普教育场所的需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高生活品质的追求,建立一个品级优良的国家湿地公园将为人们提供一个返璞归真、亲近自然的优良场所。同时,*海所处的*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湿地公园又是开展科普教育的自然课堂,将自然知识与*的历史相结合,给当地人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了一处了解当地文化、增强环境意识的户外课堂,寓教于乐。6、迎合国家大力开发西部总体思路的需要 建设湿地公园符合自治区党委确立的西部大开发总体思路“把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大开发的根本,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7、整合*海旅游资源,提升资源品级,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借由*海优美的自然环境以及地热资源,*海地区较早的开展了旅游经营活动,且受到了当地政府的重视。经过若干年的经营与宣传,*海吸引了一些社会投资,部分地区被转让经营。然而湿地公园作为一个统一的自然保护与合理开发的场所,需要对其所属资源利用形式进行整合和优化,以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建立*海国家湿地是整合*海旅游资源,提升资源品级,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第四节 案例分析 一、案例一: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1、概况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境内。绍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杭甬之间。绍兴历史悠久,是有着上千年文明史的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古越文化的故里,境内河道密布,湖泊众多,向以“水乡泽国”享誉海内外,湿地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镜湖区是一个具有多样性景观的典型天然湖泊湿地,区内墩岛密布,港汊纵横,总面积约10 km2,水深约1.52.8m。遍布湖荡的岛屿土墩形态各异,水港达1000余条。镜湖自然资源丰富,公园独特的荷叶地地形,能充分展示平原河网地区丰富的湿地景观,公园内水网密集,地下水位高,自然地形为低湿地,湿地景观占一定比例。镜湖的景色特点以天然质朴为美,将其提炼为四个字:“冷、野、淡”。冷,就是幽寂、冷静,这里水清性野,港湾纵横,曲折幽深,好似都市里的一帖宁静剂;野,就是天然、野趣;淡,就是淡泊、清远,烟波浩淼,能使人领悟回归自然的哲理。为有效保护湿地,维护绍兴的生态多样性,使生态的保护与经济的增长相协调,保证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绍兴市总体规划及绍兴市镜湖新区总体规划,在绍兴大城市的“绿心”建设镜湖湿地公园,优化绍兴市生态状况。2005年5月20日,被国家建设部(城建200582号)批准设立为绍兴市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这是浙江省首个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 境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内的鸟类镜湖湿地的规划方针:(1)遵循生态规律,突显场地特色(2)着眼区域,整合资源,协调发展(3)体验为本,建设体验游憩网络(4)完善服务设施,提高品味2、镜湖湿地公园建设特点(1)设置水禽栖息地湿地现有的水体、沼泽地、荒岛等地的茂密植物给鸟类的栖息提供了良好的场地。工程除了在现有的大块湿地、林地和草地等自然场所外,还在农田、养殖场,甚至房子附近的树林、院落、花园、绿地上设置人工鸟巢等招鸟设施,吸引鸟类的栖息。 (2)植被配置对农居拆迁后留下的裸露地表进行绿化。这将根据镜湖自身的地域特征,形成有镜湖特点的种植形态,绝对避免公园化种植,主要采用的是苦楝、枫杨、大叶柳、竹等乡土树种。 在一些生态开始退化的地块,将在充分尊重原有地形、地貌、植被的基础上,对原生态进行优化与完善。只在极少数游步道进入或航线经过的区域进行人工补植部分茅草类、果树类、芦苇类植物。   (3)清淤护岸对主要航线进行疏浚、清淤,并按生态要求对堤坝进行整修,力图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各类生物栖息。(4)服务点生态化突出水的自我处理,特别是服务业等,尽可能建立配套的绿地净化生态工程。使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优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景观更为优美。(5)必要的工程建设及控制,治理污染在治理水污染方面,主要是控制上游生产、生活性废水的排放,并建设污水处理厂,截流污水,对流域进行综合治理;采取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将污水收集后管排入城关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固体废弃物控制,如生活性垃圾统一收集,运出核心景区之外进行处理;噪音控制,加强湿地区尤其是鸟类保护区周边的噪音控制,如在解放路东西设置警告牌,进入湿地区禁止使用高音喇叭,禁止船只鸣笛,机动船不宜核心保护区行驶等措施。保护力度大,针对水、植物、湿地地貌、民俗风情、历史文化遗存各个方面都进行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并且效果显著。3、借鉴与应用(1)服务设施建设的生态化、特色化*海湿地公园服务设施的建设首先应该充分保护公园的生态环境,建设中不应破坏陆地、植被、水系等;此外,建设风格上应与公园性质相符,应充分体现出湿地、水乡特色。进一步完善林地、湖区、农田共同构成的绿色景观基质,加强植被保育和水土保持工作的力度。保护水体及陆地两大类生态斑块。禁止破坏陆地地貌及植被,禁止侵占水面进行相关建设。建立完善的绿色廊道网络。Ø 梳理水系,对河道进行生态整治。逐步完成河湾清淤工作;疏通河道,在来水充足的情况下,促进湿地生态的良性循环。Ø 采用原生地带性植物,建立陆上乔木灌木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结合的完善的植物群落。Ø 加强道路绿化,建设景观廊道。对区内道路两侧进行绿化,形成绿化缓冲带,建设人工生态化廊道,使人类干扰降减至最少和最小。(2)水鸟栖息地设置没有水鸟的欢飞,湿地就仿佛没有了灵气,*海一直是水鸟的栖息地,但水鸟的数量与以前相比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所以保护水鸟,为水鸟设置栖息地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湿地本身就是水鸟天然的栖息地,湿地现有的水体、沼泽地、荒岛等地的茂密植物给鸟类的栖息提供了良好的场地。*海拥有茂密的芦苇荡,广阔的水域,岸边丰茂的植被,为了吸引鸟类的栖息,借鉴镜湖的经验,可以在现有的水域、岸边芦苇丛、草地等自然场所,还在农田、养殖场,甚至房子附近的树林、院落、花园、绿地上设置人工鸟巢等招鸟设施。(3)加强保护力度*海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与周围的林地,山地,土壤,空气,水源等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保护*海,就必须保护整个*海生态。借鉴镜湖湿地的保护经验,我们应该加大保护的力度,全面的保护水、植物、湿地地貌、当地民俗风情、历史文化遗存等方面。(4)湿地公园的建设规模与内容因地制宜湿地公园的功能和建设内容向综合性、多功能方向发展。在湿地保护的前提下,教育、培训、旅游以及经管地产开发成为公园建设目标。在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重视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重视以湿地景观为平台的特色旅游。二、案例二普达错国家公园1、概况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位于滇西北香格里拉县东部境内,距县城25km。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包括碧塔海省级自然保护区和“三江并流”世界遗产红地片区属都湖景区,是“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碧塔海是国际重要湿地。区域内以高山亚高山寒温带针叶林森林生态系统、高山亚高山草甸、沼泽生态系统和高原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景观,是原始生态环境保存相对完好的地区。2、规划特色受迪庆藏族自治州政府委托所作的“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规划”是以国家公园保护、游憩和教育等理念为指导,结合生态旅游本土化思想来进行的。规划的价值纬度充分体现了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现就其生态多样性与环境保护规划及生态旅游规划两部分简单归纳其的特点:(1)生态多样性与环境保护规划主要包括四大方面的保护:植被保护对策及保护行动计划为了保护有林地,在施工过程中,让林业局或管理局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对项目区的珍稀特有植物进行挂牌标记,以此使施工人员明确哪些是应该特别加以保护的,实施就地保护或迁地保护。动物保护对策及保护行动计划施工中尽量减少放炮,坚持“先防护后施工”的原则,禁止猎杀任何动物,杜绝水体的污染,保证动物栖息地不受或少受干扰。对建设项目经过溪流的地方顺溪流设置小型桥梁和涵洞,确保两栖类和爬行动物的迁徙畅通。景观及生态系统的保护对策及保护行动计划为避免栈道对景观的分割,在建设观景栈道时修建悬空栈道,保证游憩设施与整体景观效果相协调;对施工人员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教育;为避免牧场载畜量过大,加大周边社区的畜牧业技术和资金投入,提倡应用牧业养殖新技术,改变当地藏民传统的放牧方式,减少对草甸的压力,真正使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国家公园内社区保护对策及保护行动计划对社区的保护,以保护其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原有的风俗习惯记忆和传统的民族文化为核心。在社区参与旅游活动的同时,对其进行相关技能、知识的培训以及通过教育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促进社区居民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理解,使社区传统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的过程中处于平等地位。另外,通过社区共管项目,缓解社区居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促进社区对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环境保护规划首先确定保护对象;根据保护对象,结合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的建设现状,采用三级保护区划,并在不同的保护区内实施相应具体的环境保护措施。(2)生态旅游规划以土地利用比例为基础,将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开发格局分为7个区域。点状结构:以观景点、停车湾、旅游设施点、休息点、管理站等构成;线状结构:以防火道,游览观景栈道、公路、生态小道等构成;片状结构:以门景区、综合服务区和会议度假旅游区等构成。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整个区域内大众生态旅游带中穿插有专业生态旅游游线、专业生态旅游带中原则上不规划大众生态旅游线路。具体的功能分区如下:Ø “8”字形大众生态旅游带Ø 属都湖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Ø 洛茸村大众生态旅游区Ø 属都湖地基塘专业生态旅游区Ø 吉利谷徒步旅游带、碧塔海南线自驾车旅游带Ø 红坡村引导控制区Ø 尼汝河片区自驾车旅游线路Ø 尼汝河片区生态徒步小道3、借鉴与应用(1)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规划借鉴吸取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中涉及到的保护策略,分别对*海国家湿地公园内的动植物、景观及生态系统、周边社区实施相应的保护,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以指导保护策略的实施。(2)环境保护分区为了有效保护*海国家湿地公园的自然环境及其境内的生态资源,需要在全面调查评估湿地公园内的自然资源后,确定保护对象,根据环境的脆弱程度以及珍稀物种的分布,然后在湿地公园内确定、划分不同等级的保护范围,并实施相应的具体的保护策略。(3)生态旅游功能分区打破以往的分区的模式,在对*海国家湿地公园进行生态旅游功能分区时根据现有的旅游开发程度,整合已有旅游资源,以点、线、面的形式重新组合湿地公园内的旅游区(点),并对其进行优化改进,提升资源品级。第二章 规划总论第一节 指导思想一、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促进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以湿地保护为宗旨,结合*海周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海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以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形成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职能明确、设施齐全的高品质的国家湿地公园。二、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发展主旨,提高当地人们的生活质量生态文明建设是现今社会的重要发展主题,湿地公园带有浓郁的公益性和科普宣教性质,通过规划,需要充分发挥*海国家湿地公园的功能。作为培育和宣扬生态文明的重要基地,为提升当地人的生活质量做出努力。三、注重社区参与理念的推广与应用湿地公园的建设将会限制和占用部门农田用

    注意事项

    本文(内蒙A海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