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XX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0)编制说明手册.doc

    • 资源ID:2699853       资源大小:821.50KB        全文页数:13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XX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0)编制说明手册.doc

    广东省茂名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编制说明(报批稿)茂名市人民政府二一年十月目 录第一章 茂名市概况及发展态势1一、茂名市概况1二、区域发展态势3三、不同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土地利用的要求9第二章 规划编制过程11一、准备阶段11二、基础数据核查和专题研究阶段12三、大纲编制阶段13四、规划文本编制阶段16第三章 与相关规划的协调与修改17一、与相关规划的协调17二、规划的论证、修改23第四章 规划编制的基础数据25一、规划基础数据说明25二、规划基础数的转换与规划底图的采用26第五章 茂名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31一、土地资源构成31二、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32三、土地利用特点33四、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34第六章 上一轮规划实施评价36一、上一轮规划编制与实施经验36二、规划实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38三、上一轮规划执行情况39四、上一轮规划实施效益与社会影响评价41五、对未来规划实施管理的建议44第七章 社会经济及土地规划目标52一、人口和经济发展目标52二、耕地保护相关目标59三、建设用地相关目标68四、土地生态保护目标75五、土地利用效率目标75第八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76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76二、土地利用布局优化77第九章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87一、管制分区划分依据87二、管制分区划分方法87三、禁止建设区划定88四、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划定89五、限制建设区划定90第十章 区域土地利用调控91一、土地利用功能分区91二、各县(市、区)发展定位92三、各县(市、区)指标分解方案94第十一章 中心城区规划101一、中心城区划定原则101二、中心城区控制范围101三、中心城区分区与管制103第十二章 土地利用重大工程及重点建设项目安排107一、土地利用重大工程107二、重点建设项目安排111第十三章 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评价114一、环境评价技术路线114二、环境影响识别115三、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115四、规划实施对环境的综合评价119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21第一章 茂名市概况及发展态势一、茂名市概况茂名市于1959年建市,1985年成立茂南区,2001年成立茂港区,现辖茂南区、茂港区、电白县,并代管信宜市、高州市和化州市,电白县和茂南区先后被列为沿海经济开发区。(一)地理位置茂名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东经110°19至111°40、北纬21°22至22°42之间,东与阳江交界,西与湛江相临,北与云浮及广西玉林接壤,南临南海。茂名市东北距广州市362公里,西南距湛江市121公里,地处粤西的中心,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出海口之一。全市陆域面积1142476公顷,约占广东省陆域面积的6.36%。(二)自然条件茂名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温和气候。全年平均气温在22以上,年平均降雨量在1530-1770毫米之间;年日照时数为1560-2160小时,日照率35.60%以上。茂名市地势北高南低,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兼有平原和沿海滩涂。茂名市海岸线曲折,港湾多,海岸线总长达220公里,拥有水东、博贺等多个天然良港。矿产资源丰富是茂名市的一大特色,辖区内已查明的矿产有57种,其中,以南玉、高岭土等矿产资源为主的开发、加工工业,具有鲜明的优势和特色。油页岩、高岭土储量居全国首位,黄金、锡、钛、锆英石、稀土、瓷土、花岗岩储量居广东省前列。茂名市地处华南地质断裂带,温泉种类多,分布广,有西江温泉、新时代温泉、热水温泉、山阁温泉等。茂名市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人文景点有高州冼太庙、宝光塔、电白旧城址、信宜大洪国皇宫、化州鼓楼等;自然景区景点有水东湾省级旅游度假区、大雾岭省级自然保护区(主峰大田顶1704米,是全省第二高峰)等。(三)社会经济条件2005年,茂名市总人口584.0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29.76万人,城镇化水平39.33%(常住人口统计口径)。人口出生率11.14,死亡率4.29,自然增长率6.86。茂名市生产总值808亿元,比上年增长14.50%,比上年增速提高0.30个百分点,经济增速创近八年新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7亿元,增长5.50%;第二产业增加值307亿元,增长14.40%;第三产业增加值305亿元,增长20.40%。茂名市铁路、公路、海运等运输网络齐全,交通便利,是粤西及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三茂铁路与京广、广九线相连,河茂铁路与黎湛线交汇;公路四通八达,广湛高速公路、国道207线、国道325线横贯,北通广州,南往湛江、西连广西,市区至市内各县(市、区)改扩一级公路基本完成;茂名市海岸线长220公里,拥有水东、博贺等多个天然良港,水东港是我国对外开放一类口岸,现已建成多个万吨级成品油码头和杂货、集装箱码头,拥有全国最大的25万吨级单点系泊原油接卸系统,年吞吐能力达到1450万吨。二、区域发展态势(一)区域发展方向根据广东省区域发展战略和茂名市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和广东省东西两翼发展规划(2004年),确定茂名市发展方向为:1、国家主要的炼油基地之一,华南重要的石化产品生产基地;2、以石油战略储备、燃料炼制和电力生产为核心的能源工业基地;3、以石化后续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和矿产资源加工为主的加工业基地。根据茂名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纲要,“十一五”期间茂名市将以建设粤西经济强市、文化名城、法制社会、和谐茂名为总目标,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四大跨越”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深化体制改革,全面推动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根据茂名市区域发展定位,茂名市采取的发展策略主要包括:1、强化工业的主导地位,开创茂名市重化工业新阶段,以工业的跨越式发展推动全市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具体体现在:在继续做好本地资源加工型工业的调整和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大石油化工和重化工业配套产业集群,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带动传统产业。2、调整优化农业增长方式,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通过优化产品质量、区域布局和搞好加工转化,着力于品种调优、规模适度、产业链延长,实现本轮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步伐。3、提升传统服务业,拓展新兴服务业,推进服务业行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扩大服务业发展空间,提高服务业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4、“内源型”与“外源型”双源拓展,“走出去”与“引进来”两轮驱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与调整优化国有经济结构的同时,鼓励“走出去”与“引进来”。努力构筑外贸、外资与外经“三位一体”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做大做强“外源型”经济。(二)区域发展优势和挑战1、优势从广东省行政区划看,茂名市地处西南部,南面临海,特殊的地理位置给其未来的发展创造了优势,具体表现如下:(1)泛珠三角区域所谓“泛珠三角”,简称“92”,即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9个省,再加上香港和澳门形成的超级经济圈。在建设泛珠江经济圈的具体规划上,广东省政府领导表示,要“交通基建先行”。茂名市既是“92”中粤桂琼三省区的交汇点,又是广东与其中5省区(广西、海南、四川、云南、贵州)经济往来的通道。目前,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已迅速从概念规划纳入正轨,茂名市位于以粤港澳为圆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圈的南部边缘,将可依托这一区域性战略的带动进一步促进经济的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泛珠三角在为珠江三角洲提供经济和市场腹地的同时,也为茂名市提供了经济腹地和市场腹地。即将建成的洛湛铁路将加速茂名市与泛珠三角地区经济合作与互补,为自身的产业发展开拓市场,为茂名市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2)大西南区域茂名市是广阔的大西南重要的出海通道之一,茂名市应充分利用大西南的发展为自身发展提供动力。一方面充分利用大西南丰富的资源优势和成本较低且丰富的能源,促进茂名市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争取成为西南物资和产品的重要出海口,同时依托自身在周边地区内举足轻重的石化乙烯工业,将大西南作为自身石化产品的一个重要的新市场。(3)东西两翼经济发展战略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使东西两翼经济发展走上快车道,广东省出台了东西两翼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在东西两翼经济发展专项规划中,明确将茂名定位为广东省东西两翼三个特大城市之一,未来广东省将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加大对分别以茂名市、湛江市和汕头市为中心的东西两翼的支持力度,布局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出台扶持政策,并明确纳入交通、能源、水利专项规划。其中,西翼将以湛江和茂名市为龙头,发展临港工业、滨海旅游和外向型渔业。东西两翼经济发展专项规划提出要加快建设一批工业重点项目。并提出东西两翼各市之间整合整体资源、进一步强化区域协作的理念,到2010年,在东西两翼,将建成茂名市、湛江市、汕头市3个特大城市,以及潮州市、揭阳市、阳江市、汕尾市4个大城市。在发展思路上,形成东西两翼城镇体系三大层次:第一层次,强化汕头市、湛江市和茂名市分别作为东、西两翼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以汕头市、湛江市和茂名市作为两翼发展轴上的三个中心节点,以港口和机场为核心,配套完善公路、铁路、管道等交通运输网络;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在商贸流通业中的龙头作用,建设东翼、西翼省级物流配送中心,重点扶持一批物流企业发展;大规模建设临港工业。第二层次,把东翼的潮州市、揭阳市、汕尾市和西翼的阳江市建设成为区域性的次中心城市。第三层次培育发展一批中心镇,积极支持中心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经济的专业镇,引导乡镇企业向中心城镇集中。(4)珠江三角洲珠三角是中国南部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核心带动作用,茂名市作为粤西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其发展离不开与珠三角的协调配合。茂名市将充分利用珠三角地区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主动向珠三角地区靠拢,利用珠三角的优势为茂名市的发展提供条件。茂名市与珠三角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吸纳珠三角的产业转移,鼓励珠三角的企业与本地企业合作。同时应充分发挥茂名市石化产业在粤西地区的重要地位,为珠三角的发展提供支持,借助省委、省政府促进产业转移的利好政策,配合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以原有的茂名市乙烯厂为依托,形成茂名(珠海)产业转移工业园。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丰富的优势,茂名市下辖茂南区、茂港区、电白县、信宜市、高州市、化州市等地均与珠三角地区签订了联手推进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合同。积极发展休闲产业,使茂名市成为珠三角的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资金、智力、技术等全方位开放。通过大规模资金注入和小规模创业全面开放,吸引珠三角的资金,智力和技术的投资。鼓励两地间的人才和劳动力流动,为提高茂名市劳动力素质,联合珠三角地区与本地劳动力进行劳动力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使茂名市成为珠三角的高技能劳动力输出地,也为本地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经验交流,特别是学习珠三角的管理和制度方面的经验。鼓励各类民间团体之间的合作。(5)与湛江协调发展 湛茂之间己经形成了城镇密集区,依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未来将形成湛茂都市圈。湛茂都市圈将包括茂名市、湛江市两个特大城市,电白县、化州市、高州市、吴江市、廉江市、遂溪县、雷州市等中小城市,以及一大批小城镇组成的“双核”的哑铃状都市圈。在产业方面,茂名市与湛江市将共同构建以石油化工和海洋产业为龙头,以资源开发与深加工业为主体,以农业、科教和滨海旅游业为基础的产业体系。石化产业是茂名市和湛江市的主导产业,两者的发展因各有侧重分工,为避免同质恶性竞争,依照现在的发展格局趋势,茂名市以乙烯后续加工为主,湛江主要以炼油和综合利用为主,逐步形成一条相互联系的石化产业体系。2、挑战广东省区域发展战略确定了茂名市作为西翼区域重点建设的地位,广东省城乡规划茂名市为省城副中心,区域中心城市。区域发展战略为茂名市经济社会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而茂名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必然影响到各行各业对土地利用的需求,影响土地利用方式。具体而言,农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对各种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将不断加深,其利用形式和空间组合形式将不断发生变化,土地利用总体朝多样化、复杂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工业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其发展要占用一定的土地,同时第三产业的繁荣和交通的便利,又使土地利用等级大大提高。另一方面,第三产业的发展又会促使农业经济由自然经济向商业经济过渡,由低效农业向高效农业过渡。也可以说,高速发展的第三产业是土地级别得以提高的催化剂,离开了这种保障,土地只能回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去,各种土地改良也就失去了动力。由于土地是区域发展中最重要的资本,其供给又是有限的,也就是土地的总供给弹性为零,因此,区域土地的供给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便将逐步减少;而供给量的减少,必然导致地价居高不下,利用成本越来越高,进而导致需求也逐步减少,直至供需基本平衡。 因此,推进土地集约利用,优化存量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和产出效率,将成为区域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式。而土地可持续利用则从更高层面科学规划土地开发利用,促进土地开发利用合理有序,减少盲目性和片面性,对缓解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推动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土地集约利用和可持续利用的能力及水平将是影响区域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三、不同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土地利用的要求根据茂名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定位以及和土地利用的情况,我们将整个规划期分为两个阶段:(一)规划近期快速扩张阶段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以及相关规划,在规划近期主要解决长期积累土地利用问题,突破发展的瓶颈制约。到2010年地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产业优势更加突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这一切的发展都要建立在占用土地的基础上。茂名市进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同时也将进入建设用地扩展的快车道。在此期间,茂名市的建设用地将进入快速扩张阶段。(二)规划远期有序扩张与生态建设阶段经过上一期打基础,茂名市的产业优势突出,经济将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规划远期,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开放型经济更加发达,城镇化水平高,茂名市将进入稳步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地区经济的发展依托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发展通道经济依托通畅的陆路交通条件和相关配套中转,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改善住房条件,提高公共设施配套,因此,建设用地也将进入有序扩张阶段。与此同时,土地利用目标由以前的规模扩张转到优化结构上来,以努力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促进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加强空间开发秩序和空间均衡的研究,统筹考虑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综合功能开发、生态环境改善,统筹考虑经济的空间分布与人口、资源的空间分布,以有序的城镇体系、优化的空间结构引导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建设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山川、郊区林地、农田得到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保护自然生态,构筑合理的生态廊道,保护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在城乡发展和开发过程中,尽可能保护各种本地植物、动物栖息地、繁衍地和觅食通道;在进行城乡建设的同时,保证区域内生物的良好生境不被破坏,促进区域内物种多样性。从区域环境的自然本底出发,充分利用和保护区域大环境中的各种自然要素,形成城乡一体的生态大系统。这一阶段,也是加大控制建设用地的供给和耕地面积的减少的重要时期。第二章 规划编制过程茂名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的编制是在前期专题研究和专项规划的基础上,确立了未来茂名市土地利用的指导思想和战略定位,提出了本轮规划修编的调控目标,并且对全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进行了优化调整,划分出若干个土地利用分区,制定了相应的空间管制规则,最后提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编制茂名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大纲(以下简称茂名市大纲),然后,根据大纲编制茂名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就工作流程而言,茂名市规划文本的编制大体上可以分为准备阶段、基础数据核查和专题研究阶段、大纲编制阶段、规划文本编制阶段4个阶段。一、准备阶段拟定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成立以市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规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承担规划修编中具体组织协调工作;确定华南农业大学为本轮规划修编技术承担单位;召开规划修编工作动员会议,明确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专项规划和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基础资料的工作任务。准备阶段中,规划编制人员在茂名市国土资源局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搜集了茂名市发改局、建设局、规划局、经济局、农业局、林业局、交通局、水利局、环保局、统计局等多个部门的相关资料,全面掌握了茂名市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基本情况,获取了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密切相关的其他部门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归纳和整理。二、基础数据核查和专题研究阶段(一)基础数据核查阶段该阶段首先是针对于1997-2004年茂名市以及各县(市、区)的新增建设用地情况、耕地情况、基本农田情况、闲置土地情况、低效土地情况以及违法土地情况等进行相应的查清与对照工作。然后,在“四查清、四对照”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野外变更调查和室内核查分析等工作,形成了土地利用现状基础数据成果,报市局审查后,报省厅地籍处初审,并通过省厅确认。(二)上一轮规划评价阶段按照国土资源部的相关要求,对茂名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确定的主要指标、土地利用布局情况、相关管理措施的执行情况以及上一轮规划实施以来取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进行了全面评价,提出了规划面临的新形势及其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明确了本轮规划修编的思路和出发点,为规划修编的进一步开展确定了基础。(三)专题研究阶段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的意见(国发办200532号)的通知要求,通过对规划修编中土地利用重大问题的研究,遵循规划修编的基本原则,制定落实基本原则的规划标准和规划修编目标,从政策、制度、技术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为指导地方各级规划修编提供科学依据。根据规划目标,结合茂名市发展实际和土地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8个专题研究,具体为:1)茂名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实施评价;2)茂名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研究;3)茂名市节约与集约利用土地研究;4)茂名市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与布局研究;5)茂名市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研究;6)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茂名市;7)茂名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保障制度研究;8)茂名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土地供给关系研究。三、大纲编制阶段根据专题研究的成果,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在与建设、规划、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电力等专项用地规划协调的基础上,修正和调整相关规划指标,编制规划大纲,明确提出规划期内茂名市土地利用战略,确定主要规划控制指标,提出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方案,划分土地利用分区和重点项目用地安排,并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具体来说,大纲编制阶段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充实和完善前期专题在总结上一轮规划利弊的基础上,紧紧围绕规划修编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方针,针对茂名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新形势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要求,深入研究影响土地利用的重大问题,包括对上一轮规划的实施评价、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研究、节约与集约利用土地研究、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与布局研究、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研究、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茂名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保障制度研究、茂名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土地供给关系研究以及与其他部门规划协调与衔接等问题,补充和完善前期研究成果,并对其进行讨论、提炼和总结,依照规划大纲编制要求,将有关研究结论和建议汇总、甄别、统一认识,作为规划大纲编制的基础和依据,并结合茂名市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全市未来土地利用战略的总体思路。2、拟定主要规划目标与任务(1)初步确定规划纲要的主要控制指标考虑到茂名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本级规划的要求、各部门对用地的基本需求、土地供应能力、生态承载能力等因素,综合专题研究成果和专项规划综合平衡结果,以确保各行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用地面积和布局要求为目标,确定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建设用地总规模、农用地转用控制规模、建设占用耕地控制规模、城镇村建设用地总规模、城镇建设用地总规模、城镇建设区生态保护用地、开发整理复垦土地总规模等指标。(2)提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围绕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的落实,统筹安排,根据土地利用结构和各业用地指标,提出各类用地结构调整方向和幅度。(3)初步划分土地利用分区和重点项目安排结合专项规划成果和经济发展规划的要求,提出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及分区管制政策建议,提出茂名市人民政府所在地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扩展的方向和范围,初步划定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区、主要林业及生态功能用地区、主要城镇建设用地区,以及重点风景旅游用地区等的空间布局,切实将规划指标控制和土地用途分区控制结合起来,确保规划指标落实到空间区域。(4)提出规划实施措施对策从法律法规措施、行政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等方面提出完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机制和政策建议。3、征求意见和完善大纲规划大纲征求意见稿形成后,茂名市规划修编办组织规划局、建设局、农业局、林业局、交通局、水利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召开规划修编领导小组会议,领导小组成员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及旅游、交通、水利、城市建设等专项规划的衔接、茂名市大纲的定位及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等提出意见和建议,技术单位根据征求的意见对规划大纲进行修改,形成规划大纲讨论稿。此后,茂名市人民政府组织政府常务会对规划大纲讨论稿特别是土地利用主要目标及主要指标的分解进行研讨论证并审查。茂名市规划修编办和技术单位根据论证和审查意见,进一步对规划大纲进行修改完善,形成规划大纲送审稿,经市人民政府审查之后呈报省国土资源厅。4、审查验收与批复根据上述意见多次修改完善后,编制完成茂名市大纲,经市国土资源局审查通过后,提交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审查验收。四、规划文本编制阶段在茂名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的基础上,编制茂名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2006-2020年)初稿,并召开听证会,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采纳听证代表合理的建议,补充完善初稿。规划文本征求意见稿完成后,进一步征求各县(区)政府、单位、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技术单位根据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拟定稿,最后报送省厅专家评审。专家评审会议结束,规划修编单位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及建议,对规划文本进行认真修改,务求让规划文本更趋于科学、合理。第三章 与相关规划的协调与修改一、与相关规划的协调(一)与上一轮规划的协调1、建设用地总量控制衔接情况上一轮规划确定到201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为115241公顷,其中新增建设用地总量为8375公顷。在本轮规划中,茂名市以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为重点,以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充分与上一轮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总量规模衔接,并根据茂名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预测各业、各类用地的合理需求。本轮规划到2010年和202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分别为113200公顷和121000公顷,2006-2010年建设用地增加4224公顷,2006-2020年增加12024公顷。近期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为4359公顷;远期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为12214公顷。因此,本轮规划在近期年能做到建设用地总量不突破上一轮规划建设用地总量指标的目标。2、耕地保有量衔接情况本轮土地利用规划期间,耕地数量将得到切实保护,耕地质量不断提高,将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规划2010年耕地面积为247182公顷,2006-2010年耕地净减少14639公顷,较上一轮规划中2010年的耕地保有量267285公顷减少20103公顷;2011-2020年茂名市耕地减少450公顷,较上一轮规划的耕地保有量267285公顷减少了20553公顷。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结构调整引起的,这部分耕地在以往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时变更为园地,当中大部分为可调整耕地。但操作上都未作为可调整耕地进行统计,造成了耕地数量减少。2020年末的耕地面积为246732公顷。3、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上一轮规划确定,茂名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233900公顷,1997-2005年期间,茂名市基本农田在数量上保持了动态平衡。按照广东省人民政府统一部署,省国土资源厅下达,本轮规划期内,茂名市将承担218061公顷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二)与上级规划的协调1、区域发展的协调茂南区、茂港区、电白县为茂名市的政治、文化、经济发展中心。规划期内,大部分重点项目落在重点发展区,茂南区是茂名市政治经济中心,该区交通便利、商业繁华、商机良多;茂港区和电白县临近海港,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能源工业及旅游事业。该区域是产业集中中心,建设用地需求量大的区域。高州市、化州市是养殖、水果、粮食种植相对集中的区域,农业资源优势凸显,盛产岭南佳果;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并驾齐驱,均衡发展。今后将以农业发展为主,承接中心城区的工业发展。信宜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林业发展最为突出,并拥有3个生态保护区,8个市级森林公园,今后将以林业、旅游业发展为主,为茂名市提供生态屏障。与省级规划茂南区、茂港区、电白县确定为重点发展区;高州市、化州市确定为重点发展区;信宜市确定为生态优先区有了较好的衔接。2、指标的协调广东省国土资源厅下达的关于下发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调控指标分解方案的通知(粤国土资规保电200913号),确定了建设用地总规模、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建设占用耕地、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指标。从下表可看出,茂名市主要控制指标与广东省下达指标基本上保持一致。表3-1 与广东省主要控制指标衔接对照表单位:公顷、平方米/人指标广东省主要指标本规划2005年2010年2020年2005年2010年2020年耕地保有量261846247182246732261846247182246732基本农田237683218061237683223848园地175141 168300176300175141 178008 171541林地490556 494900495600490556 496207 497620牧草地42634263420042634263 4003建设用地总规模108976113200121000108976113200121000城乡用地规模89839 929009830089839 9290098300城镇工矿规模19299 211002550019299 2110025500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规模19136 203002270019136 2030022700人均城镇工矿用地848888848888指标广东省主要指标本规划2006-2010年2006-2020年2006-2010年2006-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435912000435912214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364810255364810255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2010577720105777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2010577720105777(三)与城镇体系规划的协调针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城镇用地规模和布局上与城市规划出现的矛盾,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办公室及规划编制技术单位通过多种途径与城市规划部门会商协调。首先将城市规划确定的城镇范围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范围叠置,明确其差异;对差异之处进行实地考察,明确差异产生的原因;认真分析,充分协商,最终确定城镇发展范围与布局方案。1、规划的城镇用地规模与布局在土地利用管制上,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于受到上一级指标的调控和土地规划对中心城市的概念有所不同,故在圈定中心城市范围时有所出入,但在充分分析土地用途和有限土地的基础上,尽量满足城市发展用地需求,合理安排城镇用地,并且将城市规划范围内的基本农田尽量地调到城市规划范围外,确保了城市建设和建制镇的发展需要。2、规划的城镇化水平和城镇人口茂名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中预测2010年和2020年的城镇化水平分别为60.00%、80.00%,城镇人口在2010年和2020年分别为476.00万人、635.00万人。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预测茂名市2010和2020年的城镇化水平分别为39.80%和43.59%,城镇人口分别为239.77万人和289.77万人。从以上数据对比可以知道:茂名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和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预测的城镇化水平差别较大,原因有两个:一、茂名市人口的统计口径不一样,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差别较大;二、预测上采用的方法不同所引起的。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预测的城镇化率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修正。3、中心城区规划本轮茂名市中心城区规划,在约束性指标的控制下,与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和茂名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纲要相衔接,合理制定茂名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方式。在中心城区控制范围上,根据茂名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纲要,茂名市城市中心城规划区包括茂南区、茂港区和电白县水东镇、旦场镇、电城镇三个行政管辖范围,组成中心城区主体的三大城市组团分别分为北组团、南组团和东组团。依据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3-2010)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应包括主城区、相关联的各功能组团和需要加强土地用途管制的区域,以不打破乡(镇)行政界限为原则。确定茂名市的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以不打破镇界限为原则,为北组团、南组团和东组团的土地用途管制区域即茂南区的公馆镇、新坡镇、高山镇、镇盛镇、袂花镇以及茂南区辖区,茂港区的羊角镇、坡心镇、七迳镇、沙院镇以及南海街办,电白县的水东镇、旦场镇、电城镇,总面积90877公顷。在用地布局上,根据全国土地分类,中心城区中的绿地、水源及生态保护对象的农用地不纳入中心城区用地规模,以此为依据对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进行规划布局。根据茂名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纲要,茂名市中心城区分为北组团、南组团和东组团。由于建设用地、耕地指标、中心城区用地规模及行政区划等因素的影响,确定茂名市规划的中心城区北组团在茂南区和茂港区,是城市现状主城区,将规划为河东、河西、站南、羊角、西城、乙烯等6大片区;南组团是环水东湾,包括茂港区高地、沙院以及电白县水东、旦场等区域,将规划为水东、那楼、陈村、高地、南海、旦场等6大片区(其中那楼、高地、南海三个片区属茂港区,水东、陈村、旦场三个片区属电白县);东组团在电白县电城镇,是城市东部的综合性现代化港区和工业区,逐步崛起的专业镇集群,将规划为电城和博贺新港两个片区。在用地指标安排上,由于土地规划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指标不能完全满足城市规划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用地需求,因此重点发展区域及近期规划范围内用地以建设用地指标安排,其余以有条件建设区在规划图上表示。茂南区、茂港区的北组团中的河东、河西、站南、乙烯等片区;南组团中的那楼、高地、南海等片区由茂名市的中心城区指标解决,中心城区控制范围内的其他片区由茂名市下达到各县(区)的建设用地指标解决。规划中心城区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为12052公顷,有条件建设区面积4450公顷。这充分体现了与茂名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纲要的衔接。(四)与交通、水利设施等规划的协调加快交通、水利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茂名市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为此,在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十分注重与交通、水利等部门的专项规划衔接。但是,专项规划侧重于满足本部门用地的需求,其需求量往往较实际可供给面积大,有时甚至可能出现各部门专项需求之间的重复和矛盾,因此,需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综合协调各部门用地需求的基础上平衡各类各业用地,这样既能使各部门未来各类建设项目在土地上得以落实,也能统筹各类用地均衡发展,还能使土地利用配置得到优化。根据茂名市“十一五”综合交通运输规划(2006-2020年)、茂名市公路网规划(2006-2020年)、茂名市“十一五”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茂名市水利设施用地规划(2006-2020年)中对重点建设项目的部署,结合上级规划下达指标与部门协调确定2006-2020年茂名市交通水利用地增加3364公顷。与此同时,本规划确定的旅游用地、矿山用地、电力行业用地、开发园区扩延用地、林业用地等规划指标和空间布局均是在其专项规划的基础上,结合上级规划下达给茂名市各项用地的指标,并且经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会议和茂名市政府常务会议的综合协调和平衡,因此,本规划充分实现了与部门专项规划的衔接。二、规划的论证、修改(一)与上级规划的论证修改与上级规划协调、修改主要在茂名市大纲审查,原则通过后,根据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最新文件以及对茂名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的审查意见(粤国土资规保函2009403号),主要修改内容有:考虑省级规划大纲对茂名市各区(市、县)的功能定位,充分考虑各区(市、县)的实际用地现状,对各项土地利用调控指标进行重新分解;对规划内容,修改重复出现内容、补充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内容、调整规划结构等其他内容进行修改。(二)与相关规划的论证修改与城市规划、交通、水利设施等规划的论证、修改主要体现在茂名市大纲及本规划以文件、会议形式下发征求意见稿及召开部门论证会议,修改内容主要有:与茂名市城市规划部门协调论证,茂名市中心城区范围确定为北组团(河东片区、河西片区、站南片区、羊角片区、西城片区、乙烯片区)、南组团(南海片区、高地片区、那楼片区、水东片区、陈村片区、旦场片区)和东组团(电城片区、博贺新港片区),其片区的规模与市级规划确定的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相衔接;与茂名市林业、环保相关部门协调论证,茂名市禁止建设区确定为116005公顷;与茂名市海洋与渔业、博贺新港区相关部门协调论证,茂名市土地利用重大工程包含池塘改造及围海造地;与茂名市法改、交通、水利、电力、旅游等相关部门协调论证,确定茂名市重点项目及规模;与茂名市其他部门及茂名市各县(市、区)协调论证,修改文本中相关表述及内容。第四章 规划编制的基础数据一、规划基础数据说明(一)人口统计口径本规划采用的人口数据来源于茂名市统计年鉴(1997-2006

    注意事项

    本文(XX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0)编制说明手册.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