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2025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doc

    • 资源ID:2699801       资源大小:300.50KB        全文页数:6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5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doc

    2008-2025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临海市人民政府二OO八年九月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2008年2025年)组织单位:临海市人民政府承担单位:临海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委员会浙江省地质调查院编制时间:二00八年九月目 录第一章 总则 1第一节 规划修编原由1第二节 公园位置2第三节 公园范围2第四节 规划期限2第五节 规划依据3第六节 公园发展概况4第二章 地质公园性质与发展目标6第一节 公园性质6第二节 公园建设原则6第三节 公园发展目标7第三章 地质遗迹景观及评价9第一节 地质地貌概述9第二节 地质遗迹类型10第三节 地质遗迹综合评价11第四章 其它景观资源及评价 16第一节 生态景观资源16第二节 人文景观资源17第三节 生态及人文景观资源综合评价17第五章 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20第一节 总体布局20第二节 功能分区22第六章 地质遗迹保护规划 25第一节 地质遗迹保护现状25第二节 地质遗迹保护原则25第三节 地质遗迹保护区划分26第四节 地质遗迹保护措施27第七章 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保护规划 29第一节 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29第二节 人文景观保护30第三节 防灾规划31第八章 旅游规划32第一节 旅游发展目标32第二节 环境容量测算32第三节 旅游客源市场及游客规模33第四节 旅游项目安排34第五节 旅游营销工作35第九章 解说系统规划37第一节 宗旨原则37第二节 室内解说中心博物馆37第三节 户外解说系统38第四节 图书音像的出版和推广39第十章 地质科学研究与科普规划40第一节 地质科考路线40第二节 研究课题选择与实施41第三节 科普活动计划41第十一章 土地利用及社会调控规划42第一节 土地利用规划42第二节 社会调控规划43第十二章 地质公园信息化建设规划44第一节 地质遗迹数据库建设44第二节 公园内监测系统建设44第三节 公园网站建设45第四节 公园信息中心建设45第十三章 基础及旅游服务设施规划46第一节 道路交通规划46第二节 给排水工程规划48第三节 供电工程规划49第四节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50第十四章 地质公园管理体制规划53第一节 组织机构设置53第二节 人员编制53第三节 人员培训54第十五章 开发建设与投资估算55第一节 近期建设项目安排55第二节 中远期建设项目56第三节 社会效益评估56第十六章 附则58附图1:临海国家地质公园在中国的位置2:临海国家地质公园交通区位图3:临海国家地质公园遥感卫星影像图4:临海国家地质公园地形地质图5: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分布评价图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景点风光图片6: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景区划分及坐标分布图7:临海国家地质公园功能区划图8:临海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图9:临海国家地质公园解说系统规划图10: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旅游线路及服务设施规划图11:临海国家地质公园基础设施(电力、电讯、给排水)规划图第一章 总 则第一节 规划修编原由上一轮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2004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于2005年12月报国土资源部批准实施,总体规划的实施得到了临海市人民政府及下属各部门、乡镇的积极支持和拥护,并起到了较好的现实指导作用。临海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委员会严格按总体规划的要求和部署,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了公园内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公园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旅游人次和收入逐年提高,总体规划综合效益逐步显现。但总体规划经过几年的操作、实施,也发现存在许些问题和不足,一是规划内容不够全面。由于上轮规划编制时间在全国来讲也属早期,规划编制缺乏经验,规划编制内容也不够全面;二是规划目标缺少一定的前瞻性,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不协调现象。近年来随着临海地方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其工业产品结构和区域发展布局急待调整、转型。根据临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一五”及今后较长一个时期,临海市的工业经济发展重心将移师东部沿海,计划组建临海东部沿海产业带,大力发展临港工业,使其成为临海市又一个新的经济成长点。而临海国家地质公园部分规划保护区位于临海东部沿海产业带部位,两者(即公园保护与工业经济发展)之间发生一定抵触。为此,临海市人民政府决定启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并委托浙江省地质调查院承担本次总体规划的修编任务。第二节 公园位置一公园地理位置临海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浙江省临海市东部桃渚镇、上盘镇和杜桥镇境内,它东濒东海,南距台州市区约35km,西去临海市区约50km,北与三门县接壤。区内公路与甬台温高速公路和104国道连接,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特别是随着椒江大桥、三门隧道的开通及沿海甬台温铁路、沿海高速公路复线的建成,将为临海国家地质公园的观光旅游带来极大的便利。二公园地理坐标临海国家地质公园地理坐标:东经121°2747121°4232、北纬28°4410028°5227之间。第三节 公园范围一公园范围确定原则1能够有效保护重要的地质遗迹资源;2能够有效保护地质遗迹周边的人文、自然、生态景观资源;3能够保证地质、地理单元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景观完整性;4能够确保合理、充足的环境容量,以应对旅游发展需要; 5能够妥善协调保护地质遗迹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二地质公园范围临海国家地质公园规划总面积65.15km2,其中陆域面积57.55 km2,海域面积7.60km2。公园主要由三个主景区组成,其中白岩山碧云武坑童疗景区面积39.15km2,大尖山龙湾景区面积18.48km2,大堪头上盘岙里景区面积7.52km2。第四节规划期限规划总期限为2008年2025年;其中:近期为20082012年,中期为2013年2018年,远期为2019年2025年。规划基准年为2007年。第五节 规划依据一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资源保护法1988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6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8年;7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8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1985年;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二国家有关部门的政策、规章1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工作指南国土资源部;2国家地质公园修编技术要求(草案)及相关地质公园管理文件国土资源部;3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规范国家环保局;4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国家环保局;5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地质矿产部;6山岳型风景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HJ/T694)国家环保局。三、地方政策、规章1临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2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20042020年);3临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2年2020年);4临海市矿产资源规划(2006年2010年);5临海市旅游发展规划(2000年2020年);6临海东部洞港工业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2008.1)。第六节 公园发展概况一公园建设史临海国家地质公园于2001年11月通过国土资源部批准建立,并于2003年10月揭碑开园。其前身为省级桃渚风景名胜区,后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和临海市人民政府组织了旨在拟建国家地质公园的多次科学考察、论证,并提交了拟建浙江省桃渚中生代火山地质(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的考察报告,经报国土资源部审批后建立了国家级地质公园。二公园发展概况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成立后,地质公园管理委员会严格按公园规划要求和部署,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了园内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从2000年至2007年底,临海地方政府用于地质公园保护与建设总投资达8900余万元,其中用于地质公园入口标志牌、地质公园广场、博物馆、游步道、保护与解说系统等直接建设资金已达1160多万元,用于旅游道路建设(部分结合新农村康庄工程建设)、桃渚古城拆迁改造、旅游宾馆建设等间接投资达7800多万元。除开展上述工程建设外,公园管理委员会还组织开展了导游地学知识培训,提高了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强化了地质公园的环境整治,加大对地质公园整体规划区内的河道、采石场、建房、伐木、建坟等影响景观行为的治理整顿力度,公园建设成效卓著。2005年至2007年三年间,临海国家地质公园共接待国内外游客总计32.9万次,直接门票收入343万元,间接旅游服务业收入(住宿、消费类等)约7420多万元,旅游业呈现逐年增长势头。三公园发展存在的问题临海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是一项崭新的事业,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公园建设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地质公园发展建设后劲不足,临海国家地质公园的保护与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公园成立之初,其基本能力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省、市级行政建设资金费用,往后建设资金筹措原则为逐步减少行政投入而增大自筹资金比例,并最终实现“以园养园”和“地质公园促地方经济发展”的良性发展道路。但由于公园保护范围及建设规模偏大,导致规划建设项目资金缺口严重,许多规划建设项目不能如期开工建成,影响公园正常运行,继而造成公园本身造血功能不强,公园建设势头受到抑制。2地质公园制约地方工业经济发展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所在地的桃渚、上盘两镇,从公园成立之初,其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定位于“大力发展旅游事业,以旅游经济促地方经济全面发展”道路,上述两镇也遵循此原则进行了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但至目前,两镇经济发展水平及地方财政收入排名均处在临海市中下游水平。由于地方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工业发展受限制,导致农村劳动力大量闲置,就业压力大,其中桃渚镇成为名副其实的“大镇小市”。3地质公园范围边界不明确前轮地质公园总体规划中对地质公园保护区范围、面积虽有一定文字阐述,但尚不够明确,导致地质公园保护区域与建设地带二者间界址不清、权责不明,保护区界桩和边界标识牌建设刻不容缓。 4地质公园管理难上新台阶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批准后,临海市人民政府设置了事业性质的临海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委员会,作为地质公园的管理机构,负责地质公园的开发建设与管理工作。但由于公园管理委员会对下属各景区管理站实施了市场商业化运作,将各景区管理站转包给市场个体私营业主经营,导致公园管理部门与景区经营者联系不够密切,信息不够畅通,公园管理呈松散混乱状,地质公园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第二章 地质公园性质与发展目标第一节 公园性质临海国家地质公园以中生代白垩纪火山地质构造与地貌景观、翼龙化石产地、海蚀地貌景观、融合明代抗倭古城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特色,以科学考察、科普教育、观光揽胜、休闲度假多功能为一体,具有特殊的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优雅的美学观赏价值、兼具生态、文化和历史价值的国家级地质公园。第二节 公园建设原则规划总的指导原则是: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具体规划建设严格遵循下列原则:一是严格保护原则。地质公园规划的旅游发展主要依托珍贵的地质遗迹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因此必须保护地质遗迹及其它资源的完整性,确保地质遗迹以及相关的各类自然、人文景观不受破坏,维护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防止污染和其它地质灾害,并进一步优化公园总体布局与旅游服务基础设施等等。二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地质公园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环境容量为约束,以永续利用为前提,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旅游业发展与当地居民生活的关系,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为长远发展留有发展的空间和余地。三是突出公园特色原则。积极开展地球科学科普、科考旅游,强化公园的启智功能,建设与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展现地质公园的新形象。四是协调统一原则。充分利用地质公园内各类资源,使公园内的地质遗迹资源、自然景观资源、人文资源、文化文艺活动等合理地结合,并协调好地质公园对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之间的影响,努力创建一个景观奇特、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社会文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国家地质公园。五是可操作性原则。地质公园规划应方便于公园的管理服务,应成为政府管理部门依法保护、建设和管理公园的依据。因此规划必须要从实际出发,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实践指导意义。六是分步开发原则。未来十年,将是地质公园旅游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采取抓住重点、分步开发原则,立足近期、放眼长远,高标准、严要求地进行开发与建设,并随市场环境和旅游业的发展变化,适时进行修改调整与进一步完善。第三节 公园发展目标一发展总目标(2008年2025年)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是以白垩纪火山地质地貌为主题的公园。系统地保护古火山地貌景观、古生物景观、海蚀地貌景观和自然人文景观,全面提升公园的自然性、独特性、多样性与完整性而实行可持续发展对策,强化公园科学与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空间结构合理,功能体系完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明显的国家级地质公园。二近期目标(2008年2012年)1加强公园内各景区地质遗迹保护和旅游设施建设力度。在不断完善石柱武坑景区、大堪头岙里景区、龙湾休闲度假基地旅游设施基础上,重点开发建设桃渚明代军事古城、桃江十三渚景群等,同时串联好各景区间旅游道路建设及周边环境整治,丰富旅游内容,提升旅游内涵。2在开发地质景观的同时,完善临海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内火山画廊史建设,宣传地学科普知识,提高地学旅游品位。3加强地质公园数据库、监测系统、网络系统建设。建立好地质公园网站,及时向广大公众、国际社会传播推广公园形象为主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工作,并为游客提供远程票务、住宿预定等服务,初步实现“数字地质公园” 。4完善公园管理机构体系建设,健全园区管理的规章及条例,充实各部门人员及技术力量,通过机构整合,加强对整个园区的统一管理,增加管理信息透明度。5年接待游客稳定在2530万人次,年旅游业总产值1.5亿元2亿元,新增就业岗位30004000个,旅游业受益农村人口增加到占公园农村人口的15%,使旅游业成为当地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三、中期目标(2013年2018年)1.进一步完善公园内各类保护设施和游览设施,建成较完备的旅游服务接待设施,使园区成为景观优美、环境宜人、设施完善、交通便捷,适宜人们科学研究、科学考察、风光旅游和休闲度假之胜地。2. 基本消灭荒山和裸露山体,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真正恢复“风景直冠东南”的美称,使之成为绿树成荫,花果满挂,环境清新,清水长流的无污染生态园区。3.进一步完善公园信息中心建设,使公园的建设更为透明,与外界的信息联系更为紧密,真正实现“数字地质公园”。4.实现年接待游客稳定在4045万人次,年旅游业总产值3.5亿元5亿元,旅游服务为核心的第三产业成为该地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该地区经济发展。四、远期目标(2019年2025年)通过不断的努力,造就一个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功能齐全、保护到位、开发适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成为具有一流水准的国家级地质公园。第三章 地质遗迹景观及评价第一节 地质地貌概述临海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温州镇海深断裂之东南侧。出露地层有上侏罗统磨石山群,下白垩统永康群,上白垩统天台群、新生界第三系嵊县组及第四系。浙东地区中生界火山沉积岩系三个不同特色的火山旋回、火山沉积岩系组成三个群,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一般认为是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太平洋板块与欧亚大陆南北对扭和太平洋板块向后退却阶段的产物。 晚白垩世火山具明显的中心式喷发,区域上将火山喷发中心连结起来,则呈北北东向分布,明显受新华夏构造控制。桃渚白垩纪火山岩区域上受控于小雄上马岙喷发带,火山地层主体为晚白垩世塘上组。区内地貌类型属低山丘陵。总体地貌呈西高东低,中、西部为低山丘陵,东部为海积平原。主要地貌类型有构造侵蚀地貌、构造剥蚀地貌、剥蚀侵蚀地貌、堆积地貌及海蚀地貌,其中以侵蚀和堆积地貌最为发育,形成的峭壁、峰丛、峰林、峰墙、岩柱(岩塔)等独特的熔岩景观地貌,构成了公园自然景观的主要景素。园内最高山峰白岩山海拔508m,一般山峰在海拔200300m。第二节 地质遗迹类型根据地质遗迹景观的成因特征及自然属性,公园内的地质遗迹景观可分为二大类,即典型的古火山地貌景观和古生物景观。地质遗迹景观以前者为主体,可细分为火山构造景观、海蚀地貌景观和熔岩台地侵蚀地貌。一、大堪头火山侵出岩穹(流纹质碎斑熔岩)分布于连盘东部大堪头村附近,大堪头火山口面积约为2km2,其中心部位为晚期酸性熔岩侵出形成火山岩穹构造,熔岩冷却形成有1500余万根石柱。石柱五边形和六边形几何形态十分规则,犹如人工雕刻开凿。石柱垂直延深300500m,出露高度不等。石柱排列有序或直立或斜卧,层层叠叠、巍然壮观,气势非凡,可谓万柱石林,别具一格,不同于由玄武岩组成的石柱林。其面积之大,石柱形态及排列之规整性,在我国首屈一指。其地质意义不仅在于依石柱产状恢复古火山岩穹的原始形态,亦是证明火山口的重要标志,而且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万柱峰、千柱崖、栅栏壁、巨人道、珊瑚岩,引人入胜的石林景观雄伟壮观,姿态各异的飞瀑流泉,构成一幅天然的画卷。二、上盘岙里翼龙与长尾鸟化石埋藏地遗迹分布于上盘镇岙里北部1km处,产于晚白垩纪火山喷发间歇期沉凝灰岩中,1984-1989年先后发现6具保存完整的翼龙化石。经考证研究确定为晚白垩纪(81.5Ma)翼龙新种,命名为临海浙江翼龙(Zhcjiangopterus Linhaienis Gen.et.sp.nov.)。这是我国南方首次发现,亦是唯一的翼龙化石埋藏地。近几年来又在该地发现了定名为长尾雁荡鸟(新种)化石(Yandangornis Longicaudus sp.nov)。这一生物化石遗迹的发现对研究白垩纪晚期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古地貌环境学和火山灾变对生物影响都有重大的科学价值。三、白岩山穹状火山地质遗迹在桃渚西南约5km处屹立着三个塔状岩峰,构成桃渚天然三巨塔。它标志着火山活动的三个火山通道。记录了火山爆发(空落、火山灰流)火山溢流(流纹岩流)沿火山通道的侵出,以及后期外动力改造的全过程,是剖析白垩纪晚期火山活动演化过程的典型地之一。火山岩塔绝壁、顶平,高出周围山峦150-200m,地处滨海,特显壮观,不同方向观之如“塔”,如“城堡”,如“屏嶂”如“芙蓉”。岩顶平台为天然观景平台,远眺黄岩、椒江、三门、临海等数百里山川,平原、岩岛、海湾尽收眼底。也是观赏日出、雾海的佳地。四、武坑、石柱和龙湾地区层状流纹岩地质遗迹景观分布于连盘、桃渚和南门坑一带。由白岩山火山和大堪头火山口溢出的熔岩流分别构成了二条层状流纹岩地质遗迹景观带,记录了熔岩流流动、冷却成岩以及成岩以后经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流水、重力作用形成流纹岩峰墙、岩峰、峰丛地景,以及龙湾地区壮观的流纹岩海蚀地貌景观。第三节 地质遗迹综合评价临海国家地质公园内单点地质遗迹多达200多处,本规划选取25处具代表性的地质遗迹群(点)进行地质遗迹资源的综合评价,评价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进行。其中,定量的等级划分与评价体系采用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编制的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和工作指南(2002.11)要求,对公园内的地质遗迹景观按评价因子和评价指标进行评价。一、定性评价临海国家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景观分布广泛、类型多样、保存完好,具有极高的科学内涵,是进行地学科考、科普旅游以及地质科学研究的理想场所。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 特色鲜明、品位高桃渚白垩纪晚期火山活动在浙东地区具有典型代表意义,至今保存较完好。白垩纪晚期的火山喷发、岩浆溢流、岩浆侵出、侵入活动的全过程以及外动力作用对其的改造,清晰地反映了桃渚地区白垩纪晚期内外地质作用的发展演化特点。地质遗迹有火山口内碎斑熔岩冷却形成大规模的五边、六边形柱状节理;岩浆活动晚期由流纹岩沿火山通道侵出构成壮观的塔峰岩柱;由酸性流纹岩沿地面大规模溢流形成的粗细相间、形态各异的典型流纹构造,同时发育有大小不一、分布密集的流纹岩球泡、石泡构造;翼龙化石的发现在国内实属罕见,数量多、保存完好,对研究地层学、古生态学、古生物学、古环境学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地质遗迹均具有重要的科研和科普意义,也为公园内主要的导向性景观,从而使地质公园成为完整的白垩纪晚期以火山活动史画廊为特色的高品位游览胜地。2 景观类型丰富,组合优势突出公园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类型多样、功能较齐全。既有国内罕见的翼龙化石产地、白垩纪晚期典型的火山构造,又有流纹岩台地演化出的峰墙、峰丛、峰林地貌景观以及海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从而构成了集峰、洞、湖、山、海、田园、古迹、历史文化等于一体的旅游资源组合,情景交相辉映,既可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也可满足多种旅游活动的需要。3交通便捷,区位条件好公园内外交通便利,临海市与省城杭州、宁波和温州均有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相通,23小时车程即可到达,大大缩短了时间及空间距离;北部和南部分别有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宁波机场、台州机场;公园内县际、镇乡际公路四通八达,以桃渚为中心的公路网辐射园区各景点。二、定量评价1评价指标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点(群)的定量评价,按价值评价和条件评价两个方面的评价因子进行(表31),对这两个评价因子分别选出评价指标。价值评价主要有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稀有性和自然完整性等五个评价指标;条件评价有环境优美性、交通状况、安全性、环境容量和可保性等五个评价指标。同时对两个评价因子和10个评价指标分别给出权重。表31 地质遗迹评价因子及评价指标权重类型评价因子权 重评价指标权 重遗迹评价价值评价0.7(70分)科学价值(科研、教学、科普)0.3美学价值0.1历史文化价值0.1稀有性0.1自然完整性0.1条件评价0.3(30分)环境优美性0.1交通状况0.05安全性0.05环境容量0.05可保性0.052 评价标准地质遗迹评价因子中的每个评价指标按100分计数,每15分为一个级差,划分为、五个档次,并给出每个评价指标的评价内容,制定出地质遗迹的综合评价标准(表32)。表32 地质遗迹定量分级评定评价因子评价项目评 价 内 容评 价 等 级 10085()8570()7055()5540()40()价值评价科学价值科研、教学、科普极 高很 高较 高一 般低美学价值艺术、造形、形态极 高很 高较 高一 般不明显历史文化价值历史文化内涵、科学史极 高很 高较 高一 般不明显稀有性世界、国内、省内极特殊很特殊特 殊一 般很一般自然完整性自然状态、破坏情况完 好较 好好稍破坏破坏严重条件评价环境优美性环境自然状态、配套景观、环境质量极 好很 好好一般差交通状况通达性便 利良 好一 般较 差差安全性地质稳定性、灾害隐患很安全较安全安全有不安全因素有灾害隐患环境容量正常情况下的容纳游客数量极 大很 大一 般较 小很 小可保性遗迹的保护可能性易保护能保护可保护不 易难3地质遗迹景观等级确定及划分计算公式: A = Ci.Xi.Fi 其中:A=综合得分 ;Xi=i项评价指标得分;Fi=i项评价指标权重;Ci=i评价因子权重。根据此公式可以计算出各类地质遗迹点(群)的遗迹评价综合得分(表33),再按照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的重要性划分地质遗迹点(群)等级标准,根据重要性划分为五个等级如下:表33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景点(群)定量评价表景 观序号遗 迹 名 称价 值评 价条 件评 价综合评价等 级火山地貌景观1武坑玉台山火山地貌75.5079.0076.552南岙火山峰林地貌68.5062.5066.703芙蓉火山峰林地貌70.5065.0068.854玉屏峰火山地貌65.060.563.655玉壶岩火山地貌71.566.069.856石柱火山地貌69.068.068.707七姐妹52.548.051.158雨花洞50.545.048.859碧云洞51.546.049.8510明霞洞54.548.552.7011白象崖62.550.559.0012蝙蝠岩火山地貌48.547.548.2013流纹岩构造长廊72.564.069.9514流纹岩峰墙地貌70.568.069.75火山构造景观15大堪头火山岩穹(柱状节理构造)87.578.084.6516白岩影火山通道(熔岩柱)67.561.065.5517白岩山火山通道(熔岩柱)68.060.565.7518白马山火山通道(熔岩柱)63.547.058.55海蚀地貌景观19龙湾石蘑茹58.540.052.9520龙女洞56.545.053.0521象鼻岩42.039.541.2522龙湾海蚀洞穴54.044.051.023如意石40.538.539.9024沙帽岩37.535.536.90生物景观25岙里翼龙、雁荡长尾鸟化石点93.545.579.10级:国际性的,遗迹评价综合得分10085分,属世界级;级:全国性的,遗迹评价综合得分8570分,属国家级;级:区域性的,遗迹评价综合得分7055分,属省级;级:地区性的,遗迹评价综合得分5540分,属县、市级;级:遗迹评价综合得分小于40分,属县、市级以下。通过对公园内主要25处地质遗迹景点(群)的定量综合评价,公园内有级(属国家级)地质遗迹点3处,点总数的12%;级地质遗迹点11处,点总数的44%;级地质遗迹点9处,占总数36%;级地质遗迹点2处,占总数8%。第四章 其他景观资源及评价临海国家地质公园内除地质遗迹、翼龙化石遗迹外,公园内也分布有较多的生态及人文景观,有效地丰富了公园的科学文化内涵。第一节 生态景观资源公园内主要的生态景观资源为桃江十三渚水上景观、龙湾海滨沙滩浴场和童疗水库库区景观。1桃江十三渚水上景观位于桃渚古城东侧山前河道平原,桃渚江一路自西向东径流后分叉呈形态复杂多变之河网状,江中十三个渚,像飘浮水面的片片荷叶,逐波荡漾。周围的峰峦如婷婷玉立的仙女,印映在明静的江面,另有一派山光水色。泛舟江上,清风徐来,涟漪阵阵,令人陶醉。前人诗赞:“江岸桃花带雨浓,山城鸡犬村春,野桥流水渔郊远,一缕山云抹半?”。2龙湾海滨沙滩浴场位于桃渚镇东侧海湾,龙湾海滨是以海兼山之胜,融峰、崖、石、洞、滩、海为一体的风景幽美的天然海滨浴场。这里背依蜿蜓峰峦,面向碧波大海,景致引人入胜。其中朱门沙、北沙、南沙等海湾的海滨沙滩,沙质细腻,水深合适,为良好的天然浴场;象鼻岩、观音洞、纱帽岩等,均为近海岩体经海水常年冲刷,形成的众多海蚀洞穴景观。3童疗水库景观位于九龙山以南,库容1073万立方米,为临海第三大水库,既可灌溉滨海平原5.58万亩农田,又为桃渚、杜桥、上盘三镇主要供水源。1972年建成,库区经多年培育,山青水绿,大坝雄峙,水上烟波浩渺,一行白鹭上青天,别有一番景致。第二节 人文景观资源公园内主要的人文景观资源为桃渚明代军事古城遗迹。桃渚明代军事古城遗迹:位于桃渚镇西5km处,桃渚军事古城为明代抗倭遗址,是明代东南沿海为抗倭而建置的41个卫所中至今仅存最为完整的所城,为全国第五批批准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有东、西、南城门和古城墙,内有古街市、古衙门、大小校场、点将台、古明宅及书院等,为追朔历史,缅怀抗倭烈士,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一个基地。 第三节 生态及人文景观资源综合评价对公园内生态及人文景观资源的综合评价,采用定量方法进行,定量的等级划分与评价体系采用国家旅游总局编制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要求进行。一评价指标本系统设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两个档次,具体设置见下表41。表41 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价评项目评价因子评 价 依 据赋 值资源要素价值(85分)资源要素价值(85分)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3022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2113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126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一般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51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25分)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2520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全国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1913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省级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126历史价值、或文化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具有地区意义51珍稀奇特程度(15分)有大量珍稀物种,或景观异常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罕见。1513有较多珍稀物种,或景观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很少见。129有少量珍稀物种,或景观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少件。84有个别珍稀物种,或景观比较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较多见。31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

    注意事项

    本文(2025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