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东煤矿马候坡矸石场两渡镇两渡村东南m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环评报告.doc
-
资源ID:2696321
资源大小:488KB
全文页数:5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东煤矿马候坡矸石场两渡镇两渡村东南m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环评报告.doc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东煤矿马候坡矸石场项目建设单位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东煤矿法人代表张永钢联系人赵建辉通讯地址晋中市灵石县两渡镇两渡村联系电话13100136446传真 邮政编码031302建设地点灵石县两渡镇两渡村东南770m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行业类型及代码N7723固体废物治理占地面积(平方米)26179.35绿化面积(平方米)26179.35总投资(万元)517.48其中:环保投资(万元)127.3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24.60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5年9月工程内容及规模:一、 评价任务的由来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东煤矿是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重点煤矿。2008年1月9日,原山西省环境保护局以晋环函200810号文对山西汾西曙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河东煤矿河溪沟矿井120万吨/年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了批复,2013年11月11日山西省环境保护厅以晋环函20131483号文对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东煤矿河溪沟矿井120万吨/年改扩建工程竣工环境保护进行了验收批复。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东煤矿是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重点煤矿河东煤矿现有排矸场库容即将达到设计年限,公司为了避免将产生的矸石向附近河道、沟谷无序倾倒,导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同时规范矸石处置方式,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东煤矿提出马候坡矸石场项目的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东煤矿马候坡矸石场项目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此,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东煤矿于2014年9月2日正式委托山西清源环境咨询有限公司承担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我公司立即组织课题组成员赴现场进行实地踏勘,我们在对项目所在地自然、社会环境等进行了调查了解,资料收集统计、工程分析、环境影响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东煤矿马候坡矸石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审版),现提交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报送有关环境管理部门组织审查。2014年12月13日,灵石县环境保护技术评估中心主持召开了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东煤矿马候坡矸石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技术评估会,现环评单位根据专家审查意见逐条进行了修改补充,现提交建设单位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东煤矿马候坡矸石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版),由建设单位报送环境管理部门审批。二、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东煤矿马候坡矸石场项目2、建设性质新建3、建设地点本项目位于晋中市灵石县两渡镇两渡村东南770m处的荒沟内,行政区划属晋中市灵石县两渡镇管辖。地理坐标为:N 36°558.74,E 111°475.61。交通位置图和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和附图2。4、矸石场概况4.1现有矸石场现状现有矸石沟位于河溪沟工业场地东南面约400m处的荒沟,沟长约200米,宽约150米,深约30米,容积90万米3,设计服务年为6.1年。到目前为止矸石沟可用容量不足一年。河东煤矿排放的矸石采用现有皮带走廊运至现有排矸场地,依据山沟地形分段排放。堆矸方式采用从矸石沟沟口开始堆。沟口设置拦矸坝,并在周边设置导流渠。矸石分层堆放并覆盖黄土,其余还未按环评要求进行治理。4.2本项目拟选矸石场现状本项目所选矸石场位于两渡村东南770m处的一条荒沟,位于河东煤矿现有矸石沟,沟长约240m,宽约108m,深约60m,总占地面积26179.35m2,河东煤矿已委托山西德森蓝天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对该矸石场进行了设计,根据设计内容,矸石场占用整条沟。根据灵石县林业局现场勘验的函可知该区域不在韩信岭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地理坐标在东经111°4658-111°478,北纬36°554-36°559之间,拟占地面积为39.27亩(26179.35m2),权属为灵石县两渡镇两渡村集体林地,地类分别为林地和非林地,其中灌木林地22.35亩,宜林地2.85亩,非林地14.07亩。目前该区域土地已取得灵石县两渡镇及两渡村的同意。拟选矸石沟位于河东煤矿井田范围内,不在采空区及断层上,属于稳定地质条件。5、建设内容及规模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矸石场防渗工程、排水工程、拦渣坝、截洪沟、防护边坡等主体工程、储运以及环保工程。其中,排水工程由截洪沟、导流渠和消力池三部分组成,用于汇集和排放雨水。本项目尚未建设,主要建设内容见表1。表1 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 建设内容建设规模主体工程矸石场84.3万m3处置场(占地面积26179.35m2)。防渗结构采用50cm厚的黄土碾压做防渗(处置场底、侧坡做防渗)。排水系统截洪沟沿矸石场边坡顶面布设,用于收集顶面雨水,采用梯形断面,上口宽0.9m,下底宽0.6m,深0.6m,坡降1/100,长1250m。导流渠在矸石场马道里侧设置导流渠,用于收集和排放雨水,采用梯形断面,上口宽0.9m,下底宽0.6m,深0.6m,坡降1/100,长750m。消力池用于收集截洪沟和导流渠的雨水,以消除雨水冲力,将急流雨水降为平流雨水,设置于截洪沟下游末端出口处。本项目设计洪水流量3.26m3/s,由设计洪水流量确定消力池设计尺寸为:消力池深d=1.8m,长l=7.5m,宽b=3m,其中基础外伸长0.5m,基础厚1m。拦渣坝M7.5浆砌石,M10砂浆压顶,每5m设一道宽2cm的沉降缝,横向5m,纵向2.5m,处设一个孔径为10cm的排水孔。挡坝顶宽为1.6m,基础埋深为2.2m,长度为150m。防护边坡在各分级马道上建立柔性护坡,护坡高度为1米,采用土工袋码垛的方式,本次修建护坡总长1570m。辅助工程灌浆管理站设置石灰乳运输设备及人员休息区,不在现场制浆,石灰乳全部外购公用工程供水采用桶装水供电引自河东煤矿供热采用电采暖储运工程运矸道路改造原有道路1050m,路宽4m,土路;长度为为1050m,路宽5m,碎石结构。依托工程本项目职工生活设施依托河东煤矿现有设施环保工程绿化采用乔灌混交林,绿化率100%洒水抑尘措施每日定时对运矸道路及场地进行洒水,夏季两次,冬季一次6、项目主要设备本项目主要设备配置情况见表2。表2 主要设备配置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1载重汽车20t4辆2挖掘机-1辆3推土机-1辆7、矸石容纳量、服务年限及矸石种类(1)矸石场容量本项目矸石场位于灵石县两渡镇两渡村的荒沟内,矸石场占地26179.35m2,矸石平均堆埋高度为60m,经计算,可容纳矸石约 84.3万m3,折合矸石126.45万t。 (2)服务年限服务年限为8.43a。(3)矸石种类根据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东煤矿河溪沟矿井120万吨/年改扩建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可知河东煤矿矸石产生量为15万t/a,目前主要接纳矸石种类为河东煤矿井下掘进矸石和地面手拣矸石。 8、总平面布置本项目矸石沟为两渡村东西走向一条山沟内,在沟西侧沟口处设置拦渣坝,矸石场周围设置截洪沟,马道内侧设置导流渠,拦渣坝下游设消力池。矸石堆存时由西向东堆存即由沟口向里堆放。矸石堆存前,应先行建设好拦矸坝等排水设施,防止矸石堆存过程中被雨水浸泡。本项目平面布置见附图3,纵、横剖面图见附图4和附图5。9、工程投资本工程投资517.48万元,全部由企业自筹。10、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本项目职工从河东煤矿现有职工中调配。年工作330天,每天8小时。11、公用工程项目职工用水采用桶装水,项目供电引自河东煤矿供电系统。本项目供暖采用电采暖。12、施工设备及施工12.1施工设备本项目主要机械设备为推土机、挖掘机、压路机和洒水车,施工车辆从河东煤矿调配。12.2施工设计(1)堆放方式排矸采用汽车运输,通过自卸汽车将煤矸石从原有矸石场转运到矸石场,排矸场地的初期排矸应由沟口向沟内堆积。场内排矸顺序采用自下而上的分层堆贮法,即排矸时从拦矸坝里侧区域开始自下而上填筑。随着矸石面分层逐渐抬高,矸石坡面的下游边坡按1:3.1处理,并作永久护坡,即在碾压整平好的矸石坡面上铺设浆砌石护坡,使其形成一个永久的边坡覆盖层,防止雨水冲刷坡面形成水土流失。(2)矸石碾压和覆土矸石堆贮时采用自下而上分区、分块填筑作业。首先利用推土机自身的重量进行初始碾压,然后再用碾压机具实施进一步碾压,按相关技术要求保证碾压质量,经推平碾压后形成较为密实的矸石堆体,每堆置3.0m厚左右的矸石,然后开始石灰乳灌浆,灌浆用的石灰乳全部外购,由提供企业运至矸石场后浇筑,待石灰乳风干后上面覆盖0.5m厚的黄土压实,严禁成堆倾倒和长期露天堆放。覆土压实后,矸石堆场上部按照前述方法继续堆放煤矸石和土层,这样逐层填筑、逐层碾压。堆置到坡顶后覆盖1.0m的黄土,进行绿化。矸石场取土为就地取土,拟选马候坡荒沟为黄土覆盖,地形坡度较缓,便于挖土运输,可以作为煤矸石分层覆土和顶部覆土的良好土源。堆矸体防护措施:堆矸过程中每3.0m高形成一个碾压层,堆矸体边坡1:3.1,采取浆砌片石护坡,厚0.3m,面积2500m2。排矸场堆矸石至设计标高后,矸石场顶表面要及时覆土,然后栽植刺槐与小冠花。覆土要求:矸石碾压达到标准后,覆0.5m厚的覆土。(3)防护边坡合理的护坡措施可有效地保证矸石山的稳定和减少水土的流失,本矸石场的护坡工程采用柔性护坡,将坡面改造成梯田形状,每3m高差设置一级护坡,设计坡比为1:3.1,使边坡处于堆积稳定角,各级之间设置2m宽的马道平台,再在平台上设置导流渠,可将斜坡上的雨水起到分流作用,马道平台之间设置竖向截洪沟连通,保证上部雨水顺利引至山底,排向山间荒沟。边坡削坡整治后,首先坡面采用碎矸和黄土分层碾压,然后进行工程护坡,护坡采用袋装物料砌筑,最后修建排水沟,汇集降雨,避免雨水沿坡面流淌过程中冲刷覆土,防止矸石外露复燃。本工程柔性护坡护坡坡面总面积为2500m2。(4)预防矸石山自燃的措施预防矸石山自燃的措施很多,该项目主要采用如下措施。覆盖碾压在覆土前对煤矸石山进行一定的整理非常必要,有利于下一步的压实。平台部分用推土机推平,坡面用挖掘机和人工整理平整,然后碾压。通过碾压,减小煤矸石山的空隙率与渗透率,使空气不进入煤矸石山的内部,从而杜绝矸石自然。随着空隙率的减少,密实程度的增加,煤矸石山中的空气流动阻力随之增加。用推土机将矸石推至预定地点,推平压实。项目矸石每铺3m厚压实一次,尽量减小矸石的空隙率;用黏土等惰性材料覆盖于矸石堆的边缘和斜坡上并压实,特别是矸石堆的坡底边,大块矸石多,空隙率大,要特别覆盖好、压实,使覆盖层与地面接触处形成紧密的统一体;当矸石堆或阶梯式的平台达到一定高度停止使用时,在其表面也覆盖一层黄土并压实,这样整个矸石堆就形成了一个封闭体。本项目覆土厚度为0.3m。灰乳灌浆的措施,矸石分层堆置的同时进行灌浆操作,之后再覆土、压实,可切实防止矸石自燃。另外,石灰乳灌浆应设专人操作,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管理指标,确保矸石不自燃。建设单位必须制定具有操作性的管理制度、危害预警措施、应急预案等,要有固定的矸石场管理与灾害治理专业队伍或专职人员。建立自燃预警管理制度、定期测温及预测、预警预报机制,并建立相应技术管理资料库。加强矸石场管理,杜绝外来炭质可燃物进入矸石场。加强值班巡逻,禁止将易燃物品带到矸石场。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本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4。表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一矸石场建设1容积万m384.32使用年限a8.43二年运输量t/a15万三劳动定员人51安全管理人员人12矸石山安全警戒区人员人13取样分析化验人员人14安全员人2五占地面积1矸石场占地面积m226179.352绿化面积m226179.35绿化率100%3运矸道路m1050六工程投资万元517.48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环境问题:本项目属于新建项目,项目未开工建设,拟选矸石场内未堆存矸石。因此项目不存在原有污染情况及环境问题。本项目原有矸石场即将达到设计年限,在原有矸石场闭库时必须按照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试行)(HJ651-2013 )相关要求对原有矸石沟进行生态恢复及工程恢复。具体要求如下:矸石场闭场后,应进行平整和覆土处理,然后根据当地相关部门对恢复土地类型的要求选择植物物种进行生态恢复;覆盖土层厚度根据植被恢复类型和场地用途确定;恢复后的植被覆盖率应高于相邻区域的植被覆盖率。原有矸石场闭库期的恢复措施具体为:(1)第一阶段:工程性复垦矸石场工程复垦主要包括排矸场整治、表层覆土和配套工程三部分。1)排矸场整治工程主要为场地顶部整治和场地边坡整治。2)表层覆土包括覆土厚度、覆土方法和覆土工艺设计。采用就近取土的原则,取用矸石沟两侧黄土。3)配套工程,包括排水系统、挡矸墙等。(2)第二阶段:生物性复垦矸石场生物性复垦以造林绿化为主,其生态恢复方案的重点是植物品种的筛选、栽培和管理等方面。1)选择优良品种。矸石场复垦后的水土条件较差,应选择耐旱、适应性强、成活率高的乡土性植物品种。2)植物栽培和配置。矸石堆放按分层堆放、推平、压实。对外边坡进行林业植被复垦,分层厚度为3m,即台阶高度为3m,边坡角度为26度,复垦厚度为1m,平台复土0.5m,植树采用客土坑栽方式,树坑的几何尺寸一般为0.8×0.8×1.0(深)m,底部0.5m。用客土(由熟土与肥料混合而成)填充,以提高树木成活率及所需养分,使矸石场尽快绿化。乔木应采用客土坑栽法,灌草可在覆土培肥的基础上播种栽培。从固土、固氮和水土保持着眼,进行乔、灌、草科学配置。3)植被保护和管理。人工重建的矸石场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应设专人保护和管理,包括采取防风、防冻、浇水、培肥、剪枝、修整等维护和管理工作。矸石场压占地生态恢复治理期按矸石场服务期满后1年计。采取工程性和生物性复垦措施后,矸石场压占地得到治理,植被得以恢复,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一、地理位置灵石县位于山西省中南部、晋中地区南端、东倚太岳山,以沁源为邻,西连吕梁山和交口县接壤,南穿雀鼠谷,同霍州市、汾西毗邻,北越冷泉关,与介休市、孝义市相望。地理座标为东径111°20112°,北纬36°4037°。全县总面积1206km2,总人口26.16万人。灵石县交通便利,南同蒲铁路、108国道、大运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本项目位于晋中市灵石县两渡镇两渡村东南770m处的荒沟内,行政区划属晋中市灵石县两渡镇管辖。交通位置图和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和附图2。二、地形地貌灵石县地处山西黄土高原,介于太原盆地和临汾盆地之间,有太岳、吕梁两大山系在此交汇。灵石县四周群山环绕,山峦重迭,山地和丘陵面积占90以上。中部为汾河谷地,县城即居于谷地之中。县境东部有太岳支脉石膏山,海拔2532米,西部为丘陵地形属吕粱山脉,较大山为县城西北14.5公里处的新建塬,海拔1275米,坡度约40度,顶部平坦,面积12平方公里左右。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和长期风雨冲刷形成了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的土石山地。全县总体地势呈东西高中部低的宽槽型。境内主要河流汾河切穿南部韩信岭形成峡谷,是沟通晋中与临汾两地区的交通要道。项目位于灵石县北部,两渡镇东部,为一处荒沟,评价区地貌为黄土覆盖,极少部分有基岩出露。区内沟谷十分发育,沟坡陡峭,除西部沟底有基岩零星出露外,大部为黄土覆盖,由于地表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属侵蚀剥蚀区。三、气候、气象概况灵石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候特征为,春季回暖迅速,干燥多风,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本县境内气候大致分为:河谷温暖区、低山温凉区和高山温寒区。根据山西省灵石县气象局历史气象资料统计分析,全年平均气压为924.3hpa,平均气温为10.8,极端最高气温为38.5,极端最低气温为-22.1;年平均降水量为481.3mm,最大日降水量为131.6mm;年平均蒸发量为1761.6mm,最大冻土深度为93cm,最大积雪深度为19cm,沙尘暴日数为4天。四、地表水灵石县境内主要河流为汾河流经灵石县的主要河流为汾河,其它河均注入汾河,其主要支流有静升河、仁义河、小河、段纯河等。汾河:发源于宁武县管涔山麓,穿越太原盆地,从本县北部两渡镇桑平峪入境,流经两渡、翠峰、厦门、南关四镇,由南关镇石桥村流向霍州市,在河津市西南汇入黄河,全长694km,流域面积23945km2。测区内长约38km,占总长5.5。根据汾河义棠站19621993年观测资料,汾河多年平均流量2.79m3/s,年均最大流量6.29m3/s(1990年),最小流量0.06m3/s(1987年)。小河:古名石门峪河,亦称西河、交口河。发源于中阳县棋盘山,流经交口、孝义县尖山一带,自木瓜曲进入本县境内,向东南到交口村汇孙义河,峪口汇卧牛神河,平遥庄汇十里沟水,穿越十余里深谷,至厦门镇注入汾河。全长57.5km,流经本县31km;总流域面积301km2,境内面积167 km2,河床平均纵坡降20。平时水量不大,旱季干枯断流,1995年5月实测流量为0.152m3/s。灵石县地表水系图见附图6,具图可知与本项目相关的地表水系为西侧1.5km的汾河。本项目无废水外排,不会对附近地表水体汾河产生影响。五、地下水本区地下水含水层主要分为五种类型,从下到上依次为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岩溶含水层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石灰岩溶隙及砂岩裂隙含水层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组,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组,第四系砂砾石孔隙含水层组。区域隔水层主要为本溪组泥质岩隔水层组,岩性由铝土泥岩、砂质泥岩组成,总厚度平均12.60m,致密、细腻,为区域良好的隔水层。此外,相间于各灰岩、砂岩含水层之间的厚度不等的泥岩、砂质泥岩,亦可起到层间隔水作用。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见附图9矸石场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图和附图10地层综合柱状图六、郭庄泉域1、概况郭庄泉出露于霍州市南7km处东湾村至郭庄村汾河河谷中,南北分布长度约1.2km,面积约0.5km2。天然状态下,泉水以泉群或散泉形式出露,大小泉眼共60多个。泉水出露标高516521m。19561984年多年平均流量为8.17m3/s,由于泉域岩溶水开采等人类活动影响及降水量减少,19851995年泉水平均流量为6.29m3/s。天然状态下,泉水年际不稳定系数为1.45,属稳定型泉水。泉水化学类型为HCO3·S04-Ca·Mg型,矿化度430920mg/l,总硬度445.7mg/L,水温为1618.5。泉域分布范围包括临汾地区的汾西、霍州、洪洞,晋中地区的灵石、介休,吕梁地区的汾阳、文水、孝义、交口等市(县)。属汾河复向斜,处于吕梁山大背斜和霍山大背斜之间。向斜西翼(即泉域西部)广泛分布奥陶系可溶岩地层,中部大面积覆盖石炭系、二叠系煤系及砂页岩地层,是汾西煤层的主要组成部分。奥陶系中统灰岩、白云质灰岩是泉域内主要岩溶含水层,总厚度约350550m,为泉域岩溶水提供了巨大的调蓄空间。泉水于郭庄一带出露是由于近东西向的郭庄背斜隆起,岩溶含水层在汾河侵蚀作用下出露于河谷,成为地下水排泄通道;另一方面近东西向下团柏断层、万安断层形成的阶梯状断裂带使南侧石炭、二叠系地层成为良好的阻水带,使岩溶地下水受阻溢出地表形成侵蚀溢流泉。泉水多年平均(19561984年)降水量为552.4mm。2、泉域范围西部边界:北中段:大体平行于紫荆山断裂带,为地表分水岭边界。边界走向由北向南自八道年山-交口县土湾垴子(2046.3m)-棋盘山-石口-隰县五鹿山东-泰山梁(1625.8m)。西南端:以青山峁背斜、山头东地垒以及其南部短轴背斜与龙子祠泉域为界。边界走向由西北向东南自泰山梁-青山峁(1625.2m)-上山村(1432.7m)-青龙山(1332.6m)-西庄。北部边界:为汾河向斜翘起端,亦以地表水分水岭为界,西段与柳林泉域相邻。边界走向由西向东,自土湾垴子-交口县上顶山(2100.7m)-井沟梁(1690.5m)-中阳县上顶山(1793.8m)-离石顶天垴南(1980.6m)-文水拐岭底-汾阳桑枣坡-宋家庄-文水神堂。东部边界:北段:汾阳市到灵石县马河之间为一北北东向大断裂,东盘新生界地层较西盘下落8001200m,此断层不仅构成太原盆地与灵石隆起的边界,也成为郭庄泉域的阻水边界。南端:马河以南为走向南北的霍山断裂,形成泉域阻水边界。整个边界走向由北向南,自神堂-汾阳杏花村-见喜-孝义司马-大孝堡-介休义棠东-秦树-灵石西许-霍州冯村-李曹东-闫家庄东。南部边界:以万安断层为阻水边界。边界走向由西至东自洪洞西庄-康家坡-堤村南-南沟-闫家庄东。按上述边界圈定的泉域面积为5600km2,其中裸露可溶岩面积为1400km2。按行政区划分:吕梁地区2991km2,临汾地区1552km2,晋中地区1057km2。3、重点保护区范围郭庄泉域岩溶水排泄带是我国北方大水矿床之一,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其中团柏矿、圣佛矿、白龙矿、南下庄矿,存在带压开采突水问题。因此在划定重点保护区时除考虑泉水集中出露带、现有重点水源地外,为防止矿坑突水,保护岩溶水免遭破坏,也是重要依据。据此划定的泉域重点保护区范围:以汾河河谷为中心,北起什林大桥,南到团柏河口,东部以辛置-邢家泉-三孔窑-朱杨庄-什林镇为界,西部以申村韩家垣-上柏团-滩里-前庄-后柏木沟-许村为界。保护区范围约l45km2。其中团柏等四矿面积84.4km2,探明煤炭储量9.16亿吨。4、项目与郭庄泉域相对位置本项目不在泉域重点保护区范围内,也不在裸露岩溶区内。根据山西省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在重点保护区以外的泉域范围内,应遵守下列规定:(一)控制岩溶地下水开采;(二)合理开发孔隙裂隙地下水;(三)严格控制兴建耗水量大或对水资源有污染的建设项目;(四)不得利用渗坑、渗井、溶洞、废弃钻孔等排放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倾倒污物、废渣和城市生活垃圾。本项目不在泉域重点保护区范围内,也不在裸露岩溶区内,见附图7。工程建设符合以上规定,且项目位于重点泉域以北约34km,距离较远,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对郭庄泉域产生的影响甚微。七、两渡镇水源地两渡镇政府所驻地在两渡村,镇政府与两渡村居民共用一处水源,水源有水源井 1 眼,以管井(机井)的方式采取地下水。该水源井位于两渡镇汾河东岸的长安沟。水源井坐标为东经111°4540.00,北纬 36°559.00,井孔标高 733m。两渡镇集中供水水源地位于两渡镇长安沟,汾河东岸,属河谷冲积阶地区,地处郭庄岩溶泉域强径流带。由钻孔柱状图获得的信息得知,水源井 0-13.5m 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松散岩类,以下便为石炭系地层厚度为 143.15m,再向深部为奥陶系地层,峰峰组厚度为 149.75m,上马家沟组厚为 129.1m。地下水主要接受区域东部霍山山区及吕梁山区的碳酸盐岩裸露区、半裸露区的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以及汾河流经碳酸盐裸露段的渗漏补给,主要向南迳流。保护区范围:以水源井孔为中心,半径 R1为 41m 的圆形区域即为水源井的一级保护区。本项目位于两渡镇水源地东侧,距离该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边界约2.0km。八、矿产资源灵石县境内矿藏资源储量丰富,号称红、黄、蓝、白、黑(铁矿石、硫磺、焦炭、石膏、煤)五色俱全。现已开采的有煤、铁、石膏、石棉、硫铁矿、石灰石、铝磺土、耐火粘土等10多种,探明的有铜、铝、钼、钨和水晶石、冰洲石、大理石、蛭石、云母等有色金属和稀有矿藏共32种。在所有矿藏中,尤以煤炭为最。现已探明含煤面积86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1.3%,煤炭储量91亿吨,其中肥煤59亿吨,焦煤14亿吨,瘦煤13亿吨,气煤5亿吨。此外还有丰富的石灰石、石英、白云石、高岭土等矿产可供开发利用。九、土壤灵石县属于碳酸盐褐土向淡褐土发展的过渡地带,以淡褐土为主,碳酸盐褐土与淡褐土的分界线在灵石境内的韩信岭和灵石口,在一定范围内呈复域存在。全县共有4个土类、8个亚类、25个土属、65个土种。淡褐土从南到北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汾河、静升河、二级阶地和洪积扇中下部,由于汾河峡谷分隔,二级阶地狭小,淡褐土分布呈不连续状态。碳酸盐褐土在南焉、韩信岭及王禹、段纯、夏门等乡镇残塬土上有零星不明显的分布。草甸土主要分布于汾河、静升河、仁义河的一级阶地和河漫滩,同样,由于河谷狭窄,阶地不甚完整,与淡褐土交替复域呈不连续分布。评价区主要为淡褐土性土、山地褐土。十、植被灵石县地处山区,海拔高程差异较大、侵蚀严重、植物群落或种类及其地理分布比较复杂。海拔23802500m以上主要分布有苔草、嵩草、莎草、兰花、荆豆等低矮的草本植物,覆盖率约为9098%;海拔18002400m主要分布有针叶林落叶松、云杉等和六道木等灌木及针茅等草本植物,覆盖度约90%;海拔15001800m之间,乔木有油松、山柏、桦树、栎树等,桃木有山桃、狐狸刺等,草本有绒线菊、白茅等,覆盖度约90%;海拔10001500m之间,分布乔木有油松、侧柏、刺柏等针叶和针阔混交林,灌木有沙棘、荆条、野棘等,草本植物有狗尾草、羊胡草、白草、刺儿菜等,覆盖度约为80%;海拔1000m以下,沟坡多生混交林以及灌木荆条、杜梨、酸枣等,草本植物有益母草、葡公英、节节草等,田间有农田,覆盖度较低。评价区域内植被覆盖率低,残存的自然植被均以广布种草本植物为主,散见于沟边地埂处,生态因子较简单,植物覆盖率从20%到60%不等。评价区植被以稀疏树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为主,覆盖度较好。十一、野生动物灵石县主要物种包括鸟类、兽类、鱼类、虫类等。鸟类主要有豆雁、鹊鸭、绿翅鸭、黑尾鸥、灰斑鸠、啄木鸟等;兽类主要有黄鼠、草兔、赤狐、狗獾、野猪等;虫类主要包括蝴蝶、蝉、土蜂、蝎子、蜈蚣、蟋蟀、蜗牛、蚯蚓、螳螂、蝗虫、蚂蚱、蜘蛛、蚂蚁、马蜂、瓢虫、麦蛾、菜青虫、棉铃虫等。另外还有两栖类动物青蛙,爬行类动物如蛇、壁虎等。在评价区内未发现国家、省、市级保护的野生动物。十二、 地震烈度据山西省地震基本烈度区划图本区属高烈度区,烈度在7-8度。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一、行政区划及人口分布灵石县位于山西省中部,晋中市西南端,太原盆地、临汾盆地和汾河谷地之间。全县国土面积1206平方公里,辖6乡6镇、3个城区管委会、291个行政村,户籍人口25.1万。灵石属山岭重丘区,山地丘陵面积占90%以上。县城地处汾河峡谷,依静升河、汾河呈“丁”字型延伸拓展,县城建成区面积4.8平方公里。厂区位于灵石县两渡镇两渡村东南770m处。厂址周围的村庄主要为两渡村和长安村。表5 项目所在区域村庄分布情况村名方位距离(km)户数人口耕地(亩)人均收入(元)两渡村SE0.772628568762600长安村W1.0810035211002000二、经济概况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194.9亿元,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9.5亿元,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2亿元,增长30%;财政总收入突破40亿元大关,达到41.1亿元,增长1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9亿元,增长1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8亿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45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11988元,增长14%。三、交通运输灵石县东邻大运高速公路,西接108国道,南同蒲铁路纵贯全境,交通运输十分便利,大运公路、南同蒲铁路沿汾河并行而下,是山西南北交通运输之要冲。此外,还有市乡公路、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实现了市、镇、乡和自然村全部通车的公路网络。本项目所在地交通方便,项目南侧1.7km处为108国道。四、文教卫生灵石县共有各类学校200余所,其中高中2所,中学20所,小学72所;医院6个,卫生院16个,卫生防疫站和妇幼保健院各1个。两渡敬老院改造工程于年前完工并投入运行,有50余人已经入院,同时镇政府组织相关人员到外考察,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力争使两渡敬老院成为全县一流的敬老院。新建村级活动场所4个,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1%,中心卫生院收入创430万元历史新高. 继续实施“扶苗护蕾”行动,解决优秀生、贫困生上学难问题,初三统考排名居全县第二,小学综合排名居全面第五。新建了景家沟、张村等“四室一房”甲级村卫生所,解决了村民看病条件差问题,卫生服务再上新台阶。通过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五、文物古迹灵石县的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丰富,被列入省重点文物保护的有铁陨石“灵石”、王家大院、静升文庙、介庙等,王家大院、资寿寺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项目所在地没有省级、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六、自然保护区山西韩信岭自然保护区位于灵石县城东南部及中南部。2014年8月8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山西韩信岭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的通知晋政办函(2014)102号,调整后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948"111°5609",北纬36°42"2836°5007",总面积为12930.98hm2,其中核心区面积7248公顷,缓冲区面积2507.82公顷,实验区面积3175.16公顷。其地类构成为:有林地面积3508.26hm2,经济林地面积340.03hm2,疏林地面积938.39hm2,灌木林地面积2363.7hm2,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620.76hm2,宜林地面积2473.92hm2,非林地面积2025.94hm2(其中:耕地面积1396.41hm2,村庄面积126.754hm2,河流面积10.08hm2,其它用地面积492.7hm2)。本项目不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范围内,项目距离保护区边界最近距离约12.5km,韩信岭自然保护区规划图及其与本项目相对位置见附图8。项目建设不会对其造成影响。环境质量现状建设工程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声环境、生态环境等)一、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现场踏勘可知项目周围区域扬尘污染物较为严重,其主要原因是评价区内煤炭企业众多,原煤堆场、运输等扬尘量大。另外,当地植被覆盖率差、风沙大,也是造成扬尘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引用山西灵石国泰红岩煤业有限公司0.45Mt/a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环评时于2011年9月15日至17日对汾河进行的现状监测资料,来说明区域地表水的环境质量现状。现状质量评价结果见下表6。表6 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结果统计表点位名称项目pH化学需氧量mg/LBOD5mg/L氨氮mg/L1#断面:红岩公司排水与汾河交汇处上游500米Ci7.59335.38.23Pi0.300.830.534.12超标情况未超标未超标未超标超标2#断面:红岩公司排水与汾河交汇处下游500米Ci7.56376.39.45Pi0.280.930.634.73超标情况未超标未超标未超标超标3#断面:红岩公司排水与汾河交汇下游1500米Ci7.59366.39.61Pi0.300.900.634.81超标情况未超标未超标未超标超标点位名称项目石油类mg/L铁mg/L锰mg/L硫化物mg/L1#断面:红岩公司排水与汾河交汇处上游500米Ci0.01L1.380.330.048Pi10.05超标情况未超标未超标未超标未超标2#断面:红岩公司排水与汾河交汇处下游500米Ci0.01L1.820.400.029Pi10.03超标情况未超标未超标未超标未超标3#断面:红岩公司排水与汾河交汇下游1500米Ci0.01L1.660.360.036Pi10.04超标情况未超标未超标未超标未超标由评价结果可知,汾河三个断面中的氨氮均超标,其余各项指标均能够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GB3838-2002)中类水质标准要求,表明汾河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主要原因是镇区生活污水就近排放到汾河内,造成汾河水质的很大污染。三、生态环境评价区以自然生态环境为主,自然植被主要有低矮的灌木和少量乔木。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本项目附近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单位,主要环境保护对象为周围村庄居民生活环境,农作物及当地的生态环境。表7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环境要素保护对象方位距离(km)保护级别空 气两渡村NW0.77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表1和表2中二级浓度限值长安村W1.08下房家庄SW0.99河溪沟SE1.02地表水汾河W1.5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类标准限值地下水厂址周围-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表1中类指标郭庄泉域重点保护区S34两渡镇水源地SW2.0声环境矸石场周围200m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噪声限值生态厂址周围矸石场占地对地表植被造成一定破坏,同时会加重矸石场地区水土流失韩信岭自然保护区SW12.5不受影响保护级别为:1)环境空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表1和表2中二级浓度限值;2)地表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类标准限值;3)地下水: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