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63.doc
-
资源ID:2696086
资源大小:1.25M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河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63.doc
前 言本标准是根据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11年度省工程建设标准和标准设计第一批编制计划>的通知(冀建质20111 40号)要求,在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63 -2007的基础上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标准修订组开展了专题调研,总结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63-2007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与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2010进行了协调,并在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的基础上,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有: 1依据采暖度日数HDD18和空调度日数CDD26,将我省分为严寒(C)区、寒冷(A)区、寒冷(B)区三个气候子区,分别与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 63-2007中的三、二、 一区大致对应。2调整建筑节能计算用室内外参数:冬季采暖室内计算温度由16调整为18,室外气象参数引自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20100 3调整建筑物耗热量指标计算方法及其限值与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一致。 4采用热桥线传热系数计算平均传热系数,与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2010一致 5结合供热改革,对热源、热力站及热力网、采暖系统、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的设计规定进行修订新增锅炉房自动监测与控制要求。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室内外计算参数及建筑物好热量指标;4.建筑热工设计;5.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节能设计。 本标准中用黑体字标志的条文(4.1.3、4.1.4、4.2.1、4.2.4、5.1.1、 5.1.6、 5.2.4、 5.2.9、 5.2.1 3、 5.2.1 9、5.2.20、5.3.1、5.4.3、5.4.8)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由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河北北方绿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由河北省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 各地区在本标准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及时函告河北省工程建设标准化办公室或直接函寄河北北方绿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生态居住环境研究所。(石家庄市中山东路322号开元大厦1901室,邮编050011电子邮箱:hbjnx126com本标准主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审查人员名单主编单位:河北北方绿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肖文静 史玉法 莘亮 刘强 杨庆林 于继红 方斌 张英艇 郑 鉴 和国富 唐秀艳 李江茹 武东强 王峰印 连小侠 审查人员;陈立民 方国昌 季福军 胡翌 剧元峰 梁牧 金普新 目 次1 总则12 术语和符号2 2.1 术语2 2.2 符号43 室内外计算参数及建筑物耗热量指标64 建筑热工设计9 4.1 一般规定 9 4.2 围护结构设计11 4.3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15 5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节能设计20 5.1 一般规20 5.2 热源、热力站及热力网21 5.3 采暖系统27 5.4 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30 附录A关于面积和体积的计算34 附录B平均传热系数和热桥线传热系数的计算37 附录C地面传热系数计算43 附录D外窗综合遮阳系数的简化计算46 附录E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值和密封阳台温差修正系数51 附录F常用建筑材料及墙体热工计算参数54 附录G采暖管道最小保温层厚度min57 本标准用词说明58 引用标准名录59条文说明611 总则1.0.1 为贯彻国家有关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改善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我省各地城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1.0.3 居住建筑必须采取节能措施,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建筑热工和暖通设计应将采暖能耗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1.0.4 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我省的现行相关标准和规定。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采暖度日数heating degree day based on 18 一年中,当某天室外日平均温度低于18时,将该日平均温度与18的差值乘以1d,并将此乘积累加,得到一年的采暖度日数。2.1.2空调度日数cooling degree day based on 26 一年中,当某天室外日平均温度高于26时,将该日平均温度与26的差值乘以1d并将此乘积累加,得到一年的空调度日数。2.1.3 计算采暖期天数heating period for calculation 采用滑动平均法计算出的累年日平均温度低于5 天数。2.1.4计算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mean outdoor temperature during heating period计算采暖期室外日平均温度的算术平均值。2.1.5建筑物耗热量指标index of heat loss of building在计算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计算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由室内采暖设备供给的热量。2.1.6建筑体形系数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2.1.7窗墙面积比 area ratio of window to wall 窗户洞口面积与房间立面单元面积(即建筑层高与开间定位线围成的面积)之比。2.1.8遮阳系数shading coefficient 相同条件下,透过窗户的太阳能总透过率与透过标准3mm厚透明玻璃的太阳能总透过率之比。2.1.9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building envelope 在稳态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K,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围护结构的传热量。2.1.10 外墙平均传热系数mean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external wall 考虑热桥影响后的外墙传热系数。2.1.11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modification coefficient of building envelope考虑太阳辐射对围护结构传热的影响而引进的修正系数。2.1.12室外管网热输送效率efficiency of network 管网输出总热量与输入管网总热量的比值。2.1.13锅炉效率boiler efficiency 锅炉产生的、可供有效利用的热量与其燃烧的燃烧料所含热量的比值。在不同条件下,又可分为锅炉设计效率和锅炉运行效率。2.1.14锅炉设计效率rating boiler efficiency 锅炉在设计工况下的效率。又称铭牌效率。2.1.15锅炉运行效率operation boiler efficiency 锅炉实际运行工况下的效率。2.1.16耗电输热比ratio of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to transfened heat quantity 在采暖室内外计算温度下,全日理论水泵输送耗电量与全日系统供热量的比值。 2.1.17散热器恒温控制阀thermostatic radiatorvalev 与采暖散热器配合使用的一种专甩阀门,可人为设定室内温度,通过温包感应环境温度产生自力式动作,无需外界动力即可调节流经散热器的热水流量从而实现室温恒定的阀门。2.1.18 流量控制阀water flow control valev 在热力入口安装的一种专用阀门,可设定热力入口的流量值,在一定的压差条件下,实现热力入口的流量恒定。2.1.19压差控制阀pressure difference control valev 在热力入口安装的一种专用阀门,可设定热力入口的压差值,在一定的压差条件下,实现热力入口的压差恒定。2.2 符号HDD18采暖度日数,单位:·dCDD26空调度日数,单位;·dZ计算采暖期天数,单位dte计算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单位:qH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单位:Wm2S建筑体形系数,单位:1/m:SC遮阳系数,无因次;K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单位:W(m2K);Km外墙平均传热系数,单位:W(m2K):i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无因次;1室外管网热输送效率,无因次;2锅炉运行效率,无因次;HER耗电输热比,无因次。3 室内外计算参数及建筑物耗热量指标3.0.1 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设计参数应该按照现行相关规范的规定取值,室外气象计算参数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812009表3.0.4。3.0.2依据采暖度日数HDD18和空调度日数CDD26,将我省分为表3.0.2所示的三个气候子区。表3.0.2 建筑节能设计气候区属气候子区分区依据代表性城镇严寒(C)区HDD183800d围场 丰宁 隆化 沽源 康保 张北 尚义 赤城 崇礼 蔚县寒冷(A)区HDD18<3800 dCDD2690d唐山 秦皇岛 张家口 承德寒冷(B)区HDD18<3800 dCDD26>90 d邯郸 邢台 衡水 石家庄 沧州 保定 廊坊注:1 根据我省气候、地理特点,同时考虑行政管理的方便,除张家口、承德外,其他设区市属区域均应视同相应设区市。除表中列出的县外,张家口、承德市市属其他区域(包括市区),均应视同相应设区市。2 表中的严寒(C)区、寒冷(A)区、寒冷(B)区分别与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63-200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 13 (J) 81-2009中的三、二、一区大致对应。3.0.3 建筑节能计算用室内热环境参数的选取应3符合下列规定:1 冬季采暖室内计算温度应取18;2 冬季采暖计算换气次数应取0.5h-13.0.4 建筑节能计算用室外气象参数见表3.0.4。表3.0.4不同地区建筑节能计算用室外气象参数地名气象台站信息HDDI8(d)CDD26(d)计算采暖期天数(d)室 外平均温度 ()太阳总辐射平均强度(wml)北纬(度)东经(度)海拔(m)水平南向北向东向西向围场41.93117.7584446023172-5.1118121386666承德40.98117.95386378320150-3.4107112356060张家口40.78114.88726363724145-2.7106118366260秦皇岛39.85119.522.4285372120-0.6100108345856唐山39.67118.1529285372120-0.6100108345856廊坊39.50116.7013.72699941140.1102120335959保定38.85115.571925641291080.494102325552沧州38.33116.83112653921150.3102107355858石家庄38.03114.42812388147970.995102335454衡水37.73115.7020.725931261190.4101106345856邢台37.07114.50782268155931.496102335653邯郸36.62114.4766.62268155931.496102335653注:严寒(C)区其他城镇可采用围场相关数据。3.0.5我省不同地区居住建筑建筑物耗热量指标不应超过表3.0.5规定的限值。表3.0.5 不同地区建筑物耗热量指标限值城市建筑物耗热量指标qH(Wm2)3层( 4-8)层(9-13)层14层围场19.316.715.413.5承德21.618.917.415.5张家口20.217.716.214.5秦皇岛17.615.314.012.4唐山17.615.314.012.4廊坊16.115.013.412.1保定16.515.413.812.2沧州16.215.113.512.0石家庄15.714.613.111.6衡水16.115.013.411.9邢台14.913.912.311.0邯郸14.913.912.311.0注:严寒(C)区其他城镇可采用围场相关数据。4 建筑热工设计4.1 一般规定4.1.1 建筑群的规划布置与建筑单体设计,应充分利用场地的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组织好夏季凉爽时段的自然通风。4.1.2 建筑物的朝向宜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建筑物不宜设有三面外墙的房间,一个房间不宜在不同方向的墙面上设置两个或更多的窗。4.1.3 建筑体型设计应力求规整,其体形系数不应大于表4.1.3规定的限值。当体形系数大于表4.1.3规定的限值时,必须按照本标准4.3节的要求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 表4.1.3 居住建筑的体形系数限值子气候区建筑层数3层( 4-8)层(9-13)层14层严寒(C)区0.50.300.280.25寒冷(A)区寒冷(B)区0.520.300.300.264.1.4 不同朝向的窗墙面积比不应大于表4.1.4规定的限值,当窗墙面积比大于表4.1.4规定的限值时,必须按照本标准4.3节的要求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并且在进行权衡判断时,各朝向的窗墙面积比最大只能比表4.1.4中对应值大0.1。表4.1.4 不同朝向的窗墙面积比限制朝向窗墙面积比严寒(C)区寒冷(A)区寒冷(B)区南0.450.50北0.250.30东、西0.300.35注:1阳台门透明部分应计入窗户面积,不透明部分不应计入窗户面积。 2表中的窗墙面积比按开间计算。表中的“南”代表从南偏东小于等于30°至偏西 小于等子30°的范围:“北”代表从北偏东小于60°至北偏西小于60°的范围; “东”、“西”代表从东或西偏北小于等于30°至偏南小于60°的范围。 3凸窗面积按窗洞口面积计算。4.15楼梯间的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应与主体保持同等水平。严寒地区楼梯间宜采暖,入口处应设门斗或采取其他防寒措施;寒冷地区楼梯间应封闭。外走廊按楼梯间的规定执行。4.1.6建筑平面布局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同时,尚应考虑热环境的合理分区。套内入口处宜设置门厅等缓冲区,严寒地区阳台应封闭。4.1.7寒冷地区建筑的南向外窗(包括阳台的透明部分)宜设置水平遮阳或活动遮阳,东西向外窗宜设置活动遮阳。建筑设计中,宜结合外廊、阳台、挑檐等处理方法达到遮阳目的。屋面外表面宜采用浅色处理,东西向墙面宜涂覆反射性隔热材料,以减少夏季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4.1.8居住建筑中应积极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除特殊情况外,建筑设计时应预留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管路、安装位置和操作空间,并应符合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的要求。4.1.9建筑选材应因地制宜,符合国家、地方相关政策,优先采用节约环保型、可再生型、耐久型材料。 4.1.10绿化宜采用小区绿地、墙体绿化、屋顶绿化等多样绿化方式,对乔木、灌木和攀缘植物进行合理配置。 4.2 围护结构设计4.2.1 不同地区居住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表4.2.1-1、表4.2.1-2规定的限值,周边地面和采暖地下室外墙的保温材料层热阻不应小于表4.2.1-1、表4.2.1-2规定的限值。寒冷(B)区东、西向外窗综合遮阳系数不应大于表4,2.1-3规定的限值。 表4,2.1-1l 严寒(C)区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限值 围护结构部分传热系数W(m2K)3层( 4-8)层9层屋面0.300.400.40外墙(单元式建筑山墙)0.35(0.30)0.50(0.40)0.50(0.40)外窗(凸窗)窗墙面积比0.31.8(1.5)2.2(1.8)2.2(1.8)0.3窗墙面积比0.41.6(1.3)2.0(1.7)2.0(1.7)0.4窗墙面积比0.451.5(1.2)1.8(1.5)1.8(1.5)阳台门门芯板1.21.21.2不采暖公共部分隔墙1.51.51.5户门1.51.51.5楼板接触室外空气楼板0.300.300.30非采暖地下室顶板散热器采暖0.450.450.45地面辐射采暖0.400.400.40外围护结构部位保温材料层热阻R【(m2K)/W】周边地面1.100.830.56采暖地下室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外墙)1.200.910.61注:1.当外墙为单元式建筑山墙时,不应大于表中括号内传热系数的限值:2.当外窗采用凸窗时,不应大于表中括号内传热系数的限值;3.不采暖公共部分指不采暖楼梯间、门厅、电梯厅、封闭走廊等;4.周边地面和地下室外墙的保温材料层不包括土壤和混凝土地面。 4.2.1-2 寒冷(A)区、寒冷(B)区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限值围护结构部分传热系数W(m2K)3层( 4-8)层9层屋面0.350.450.45外墙(单元式建筑山墙)0.45(0.40)0.60(0.45)0.60(0.45)外窗(凸窗)窗墙面积比0.32.5(2.1)2.8(2.3)2.8(2.3)0.3窗墙面积比0.42.0(1.7)2.5(2.1)2.5(2.1)0.4窗墙面积比0.451.8(1.5)2.0(1.7)2.3(2.0)阳台门门芯板1.71.71.7不采暖公共部分隔墙1.51.51.5户门2.02.02.0楼板接触室外空气楼板0.400.400.40非采暖地下室顶板散热器采暖0.500.500.50地面辐射采暖0.450.450.45外围护结构部位保温材料层热阻R【(m2K)/W】周边地面0.830.56-采暖地下室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外墙)0.910.61-注:1.当外墙为单元式建筑山墙时,不应大于表中括号内传热系数的限值:2.当外窗采用凸窗时,不应大于表中括号内传热系数的限值;3.不采暖公共部分指不采暖楼梯间、门厅、电梯厅、封闭走廊等;4.周边地面和地下室外墙的保温材料层不包括土壤和混凝土地面。 表4.2.1-3寒冷(B)区东、西向外窗综合遮阳系数限值窗墙面积比 遮阳系数SC0.3窗墙面积比0.40.450.4窗墙面积比0.50.35注,当设置了展开或关闭后可以全部遮蔽窗户的活动式外遮阳时,应认定满足本条要求4.2.2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外墙传热系数为考虑热桥彤响的平均传热系数,计算方法见本标准附录B。 2 窗墙面积比应按建筑开间计算,选择外窗时应以该朝向最大窗墙面积比为依据。 3 周边地面是指室内距外墙内表面2m以内的地面,传热系数应按本标准附录C的规定计算。 4 外窗综合遮阳系数应按本标准附录D的规定计算。4.2.3 居住建筑不宜设置凸窗。严寒地区不应设置凸窗,寒冷地区北向房间不应设置凸窗。当寒冷地区非北向房间设置凸窗时,凸窗凸出(从外墙面至凸窗外表面)不应大于400mm;凸窗的传热系数限值应比普通普通窗传热系数限值降低15%,其不透明的顶板、底板及侧板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外墙的传热系数限值。4.2.4 外窗及敞开式阳台门应具有良好的密闭性能。其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分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规定的6级。4.2.5 有阳台的房间,以阳台内的外墙面为计算基面,其传热系数应符合本标准4.2.1条的要求。封闭阳台与室外接触的栏板、顶板、底板等亦应采取保温措施,其传热系数不应大于1.6W/(m2.K)。外廊按阳台的规定执行。 当密闭阳台和直接连通的房间之间的隔墙、门、窗的传热系数大于本标准4.2.1条表中所列限值时,阳台和直接连通的房间之间的隔墙的窗墙面积比必须符合本标准4.1.4条的规定,阳台外表面的窗墙面积比不应大于0.6,阳台与室外空气接触的栏板、顶板、底板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本标准4.2.1条表中所列限的120%,严寒地区、寒冷地区阳台窗的传热系数分别不应大于2.5 W/(m2.K)、3.1 W/(m2.K)。4.2.6 外窗(门)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应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填堵,并用密封膏嵌缝,不得采用普通砂浆补缝。4.2.7 外窗(门)洞口室外部分的侧墙面应做保温处理,并应保窗(门)洞口室内部分的侧墙面的内表面温度不低于室内空气设计温度、湿度条件下的露点温度,减小付加热损失。4.2.8 屋面保温层应采用干做法,外墙宜首选外保温做法。外墙外保温做法应符合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的规4.2.9 变形缝应采取保温措施,并符合以下规定之一: 1 满填高效保温材料;2 变形缝每侧墙传热系数不大于1.6 W/(m2.K),且变形缝周边密闭。4.1.10 住宅分户墙、分户楼板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表4.2.10规定的限值。表4.2.10 住宅分户墙、分户板的传热系数限值采暖系统形式传热系统限值W/(m2.K)分户墙分护楼板散热器采暖1.61.6地面辐射采暖1.61.24.2.11外墙与屋面的热桥部位,如圈梁、构造柱、女儿墙、挑檐、雨罩、空调室外机搁板、扶壁柱和装饰线等,应采取可靠的阻断热桥或保温措施,并按照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规定进行内表面温度计算,其内表面温度不得低于室内空气设计温、湿度条件下的露点温度。4.2.12建筑外墙应预留相应孔洞(如空调管线孔洞、太阳能热水器安装孔洞等),以免外墙敲凿对保温层造成破坏。4.3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4.3.1当设计建筑的体形系数或窗墙面积比不满足本标准4.1.3条·4-.1.4条的规定时,应进行权衡判断。4.3.2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应以建筑物耗热量指标为判据。若其大于本标准表3.0.4所列限值,应修改议计到满足为止。4.3.3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应按下式计算:qH=qHT+qINF-qIH (4.3.3)式中:qH建筑物好热指标(W/m2); qHT折合到单位计算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量(W/m2);qINF折合到单位计算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建筑物空气换气耗热量(W/m2);qIH折合到单位计算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建筑物内部得热量,取3.8W/m2。4.3.4 折合到单位计算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量应按下式计算: (4.3.4)折合到单位计算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外墙的传热量(W/m2);折合到单位计算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屋面的传热量(W/m2);折合到单位计算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地面的传热量(W/m2);折合到单位计算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外窗(门)的传热量(W/m2);折合到单位计算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非采暖封闭阳台的传热量(W/m2)。4.3.5折合到单位计算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外墙的传热量应按下式计算: (4.3.5)式中:单位时间内通过外墙的传热量(W);计算建筑面积(m2),根据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计算确定;外墙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根据本标准附录E的规定确定;外墙平均传热系数W/ (m2 . K) 根据本标准附录B的规定计算确定;外墙面积(m2),根据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计确定;室内计算温度,取18;当外墙内侧是楼梯间时,取12;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可从本标准表3.0.4查得。4.3.6折合到单位计算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屋面或楼板 (架空或外挑楼板、非采暖地下室顶板)的传热量应按下式计算: (4.3.6)式中:单位时间内通过屋面或楼板的传热量(W):屋面或楼板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根据木标准附录E的规定确定;屋面或楼板传热系数W/ (m2 . K) ;屋面或楼板面积(m2),根据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计算确定。4.3.7 折合到单位计算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地面的传热量应按下式计算: (4.3.7)式中:单位时间内通过地面的传热量(W);地面传热系数W/ (m2 . K) ,根据本附录C的规定计算确定;地面面积(m2),根据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计算确定。4.3.8 折合到单位计算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外窗(门)的传热量应按下式计算: (4.3.8-1) (4.3.8-2)式中:单位时间内通过外窗(门)的传热量(W);外窗(门)的传热系数W/ (m2 . K) ;外窗(门)的面积(m2);外窗(门)外表面采暖期平均太阳辐射热(W/m2),根据本标准3.0.4确定;外窗(门)的太阳辐射修正系数;SC窗的综合遮阳系数,按本标准附录D计算;0.873mm普通玻璃的太阳辐射透过率;0.70折减系数。4.3.9 折合到单位计算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非采暖封闭阳台的传热量应按下式计算: (4.3.9-1) (4.3.9-2)式中:单位时间内通过非采暖封闭阳台的传热量(W);分隔封闭阳台和室内的墒、窗(门)的平均传热系数W/ (m2 . K) ;分隔封闭阳台和室内的墒、窗(门)的面积( m2);阳台的温差修正系数,根据本标准附录E的规定确定;封闭阳台外表面采暖期平均太阳辐射热( W/m2),根据本标准表3.0.4确定;分隔封闭阳台和室内的窗(门)的太阳辐射修正系数:外侧窗的综合遮阳系数,按本标准附录D计算;内侧窗的综合遮阳系数,按本标准附录D计算。4.3.10 折合到单位计算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建筑物的空气换气耗热量应按下式计算: (4.3.10)式中:空气比热容,取0.28W·h/(Kg·K);空气密度(kg/m3),取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te条件下的值;N换气次数,取0.5次/h;V换气体积(m3),根据本标准附录A的有关规定计算确定。 附录A 关于面积和和体积的计算A.0.1 计算建筑面积(A0),应按各层外墙外包线围成的平面面积的总和计算。不包括阳台、不采暖地下室、不采暖半地下室、不采暖设备(或储藏间)层的面积。A.0.2 外表面积(Fo),应按外墙面面积、外门窗面积、屋面面积(按支承屋顶的外墙外包线围成的面积计算)和下表面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楼板(如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底层架空楼板)面积的总和计算。外表面积中,不包括地面和不采暖公共空间隔墙及户门的面积,包括不采暖公共空间的外墙面积。A.0.3 建筑体积( VO),应按与计算建筑面积所对应的建筑物外表面和底层表面所围成的体积计算。A.0.4 换气体积(V),当楼梯间及外廊不采暖时,应按V=0.6V0计算;当楼梯间及外廊采暖时,应按V=0.65V0计算。A.0.5 屋面面积,应按支撑屋顶的外墙外包线围成的面积计算。A.0.6 外墙面积,应按不同朝向分别计算。某一朝向的外墙面积,由该朝向的外表面积减去外窗和外门洞口面积构成。A.0.7 外窗(包括阳台门透明部分)面积,应按不同朝向和有无阳台分别计算,取洞口面积。A.0.8 外门面积,应按不同朝向分别计算,取洞口面积。A.0.9 包括阳台门不透明部分面积,应按不同朝向分别计算,取洞口面积。A.0.10 地面面积,应按外墙内侧围成的面积计算。周边地面指由外墙内侧算起向内2.0m范围内的地面,其余为非周边地面。A.0.11 楼面面积,应按外墙内侧围成的面积计算,并应区分为架空或外挑楼板和不采暖地下室顶板。A.0.12 凹凸墙面(包括墙面上外窗)的朝向归属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某朝向有外凸部分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凸出部分的长度(垂直于该朝向的尺寸)小于或等于1.5m时,该凸出部分的全部外墙面积应计入该朝向的外墙总面积; 2)当凸出部分的长度(垂直于该朝向的尺寸)大于1,5m时,该凸出部分应按各自实际朝向计入各自朝向的外墙总面积。 2 当某朝向有内凹部分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凹入部分的宽度(平行于该朝向的尺寸)小于5m,且凹入部分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凹入部分的宽度时,该凹入部分的全部外墙面积应计入外墙总面积;2) 当凹入部分的宽度(平行于该朝向的尺寸)小于5m,且凹入部分的长度大于凹入部分的宽度时,该凹入部分的正面外墙面积应计入外墙总面积3) 当凹入部分的宽度(平行于该朝向的尺寸)大于或等于5m时,该凹入部分应按各实际朝向计入各自朝向的外墙总面积。A.0.13 内天井墙面(包括墙面上外窗)的朝向归属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内天井的高度大于等于内天井最宽边长的2倍时,内天井的全部外围墙面积应计入北向的外墙总面积。2 当内天井的高度小于内天井最宽边长2倍时,内天井的外墙应按各实际朝向计入各自朝向的外墙总面积。附录B 平均传热系数和热桥线传热系数的计算B.0.1 一个单元墙体的平均传热系数可按下式计算: (B.0.1)式中:单元墙体的平均传热系数W/ (m2 . K) ; 单元墙体的主断面传热系数W/ (m2 . K) ; 单元墙体上的第j个结构性热桥的线传热系数W/ (m2 . K) ; 单元墙体第j个结构性热桥的计算长度(m): A单元墙体的面积(m2)。B.0.2 在建筑外围护结构中,墙角、窗间墙、凸窗、阳台、屋顶、楼板、地板等处形成的热桥称为结构性热桥(图B.0.2)。结构性热桥对墙体、屋面传热的影响可利用线传热系数来描述。 图B.0.2 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结构性热桥示意图W-D外墙-门;W-B外墙-阳台板;W-P外墙-内墙;W-W外墙-窗;W-F外墙-楼板;W-C外墙角;W-R外墙-屋顶;R-P屋顶-内墙B.0.3 墙面典型热桥(图B.0.3)的平均传热系数(Km)应按下式计算: (B.0.3)式中:外墙和内墙交接形成的热桥的线传热系数【W/ (m2·K)】; 外墙和楼板交接形成的热桥的线传热系数W/ (m2·K) ; 外墙墙角形成的热桥的线传热系数W/ (m2·K) ; 外墙和屋顶交接形成的热桥的线传热系数W/ (m2·K) ; 外墙和左侧窗框交接形成的热桥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