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遮阳热舒适、视觉舒适性能与分级标准(初稿) .doc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 发布20××-××-××实施20××-××-××发布建筑遮阳热舒适、视觉舒适性能与分级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and classification standardon thermal and visual comfortfor solar shading of buildings (征求意见稿) JG/T ××××20××代替GB/T 7725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JG目 次 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 热舒适4.1 基本原理4.2 太阳得热控制太阳能总透射比 gtot 4.3 二次得热向内二次传热系数qi, tot4.4 直射透射防护 法向-法向太阳能透射比e, n-n5 视觉舒适5.1 基本原理5.2不透明度调节5.3 眩光调节5.4 夜间私密性5.5 透视外界的能力5.6 日光的利用附录A(规范性)基准玻璃窗附录B(资料性)向内二次传热因子qi, tot的含义前 言本标准语与EN 12194:2000 Shutters,external and internal blins Misuse Test method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采用。并参照了建设部行业标准建筑遮阳技术要求、建筑遮阳工程技术标准等标准中的内容。主要差异如下: 将一些适用于国际标准的表述改为适用于我国标准的表述; 增加了试验样品的数量要求; 删除了外挑遮阳帘的误操作部分; 删除了电力操作的试验方法。本标准起草过程中,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的确定,尽量考虑了国内外生产和使用情况的一致性,以适应国内外贸易的要求。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制品与构配件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建筑遮阳热舒适、视觉舒适性能与分级1 范围1.1本标准适用于构造整体均匀、遮蔽满窗的、各种类型的建筑遮阳产品,包括室外和室内用的百叶、遮阳篷及遮阳帘。1.2本标准规定了进行建筑遮阳产品比较时应考虑的热舒适和视觉舒适性能及其参数,并对建筑遮阳设施的热舒适和视觉舒适性能进行分类量化。热舒适性能包括:太阳能总透射比;向内二次传热因子;太阳能直射透射比。视觉舒适性能包括:不透明度调节;眩光调节;夜间私密性;透视外界的能力;日光利用。注:1、当遮阳设施与窗玻璃不平行时(如曲臂遮阳篷),某些特定参数(如g tot)不适用。2、本标准不适用于使用萤光材料的产品。1.3本标准规定的建筑遮阳产品的热舒适和视觉舒适性能指标的计算及检验方法由其他有关标准另行规定。2 规范性引用文件建筑遮阳技术要求建筑遮阳热舒适和视觉舒适检测与计算方法3 术语和定义3.1.1 热舒适 thermal comfort室内人体对周围热环境的感受,热舒适主要受室内综合温度的影响。室内综合温度取决于空气温度、空气流速和周围环境表面温度。3.1.2 视觉舒适 visual comfort 室内人体对周围视觉环境的感受,包括遮阳设施的不透明度调节、眩光调节、夜间私密性、透视外界的能力和日光的利用。3.1.3 透射比 transmittance 透过遮阳装置的辐射能与入射的辐射能的比值。(见图1)3.1.4 反射比 reflectance 被遮阳装置反射的辐射能与入射的辐射能的比值。(见图1)3.1.5 吸收比 absorptance 被遮阳装置吸收的辐射能与入射的辐射能的比值。(见图1)注: 遮阳装置 入射辐射 E 透射辐射 x E 吸收辐射 x E 反射辐射 x E图1 光学因子示意图3.1.6 开启系数 openness coefficient遮阳装置的可开启面积与总面积之比。3.1.7 太阳能总透射比 total solar energy transmittance透过窗户传送入室内的太阳能与照射在窗户上的入射太阳能的比值。g 是玻璃窗本身的太阳能总透射比gtot 是玻璃窗和遮阳装置组合体的太阳能总透射比3.1.8 遮阳系数 Fc shading factor Fc玻璃窗和遮阳装置组合体的太阳能总透射比gtot与玻璃窗本身的太阳能总透射比g的比值3.1.9 向内二次传热因子qi, tot secondary internal heat transfer factor qi, tot通过玻璃窗和遮阳装置组合体流向室内被吸收的全部热辐射。3.1.10 直射透射防护 Protection from direct transmission 遮阳装置保护人和环境避免遭受直接太阳辐射的能力,用遮阳装置与玻璃窗的组合体的直接-直接太阳能透射比e, dir-dir计量。3.1.11 室内综合温度op operative temperature op在实际上不均匀的温度环境里,居住者通过辐射和对流方式交换相同的热量使室内达到相对均匀的温度。3.1.12 不透明度调节 opacity control指内窗帘、外窗帘或窗百叶在完全伸展和收回时阻挡外部光线的能力。3.1.13 眩光调节 glare control遮阳装置调节窗口部位亮度水平的能力,减少在视野范围内不同区域间亮度对比度的能力,以及遮阳装置避免干扰由于窗户和周围环境表面的亮度产生视觉反射的能力。3.1.14 透视外界的能力 visual contact with the outside当遮阳装置完全伸展时在室内对外部透视的能力。3.1.15 夜间私密性 night privacy在室内正常照明的夜晚,内帘、外帘或窗百叶在全部伸展并闭合状态下保护室内的人、物体或活动避免被外界透视的能力。正常照明状态是指人或物体所在位置的照度值小于或等于300流明/ m2。3.1.16 外界可视度 external view室外观察者在距离全部伸展并闭合的遮阳产品5m处对在室内距离遮阳装置1m的人、物体或活动进行识别的能力。3.2 符号3.2.1 根据本标准的需要,光学因子(透射比)、(反射比)及(吸收比)均用角标作为标记,以分别表示可见光或太阳能性能,以及光的入射、透射或反射辐射几何参数。3.2.2可见光或太阳能性能依据光谱的不同,分别使用下列角标: “S”为太阳(能量)特性,指全部太阳光谱(波长范围为300 nm2500 nm);“ v “为可见光特性,指人眼敏感的标准光源D65(波长范围为 380 nm780 nm)。3.2.3 光辐射的几何分析下列下标用于表示入射辐射、透射辐射和反射辐射的几何参数 (见图2): “dir” 指直射(方向) (固定的,但可以是任一方向的);“n” 指法向,或在反射辐射条件下接近法向,入射角= 0°或8°;“ h “ 指半球形(集中于试件平面后半空间);“dif” 指漫射。注 遮阳装置 入射直射光或太阳辐射 光或太阳辐射在透射后的直射分量 光或太阳辐射在透射后的漫射分量图2 由直射和漫射构成的透射辐射量示意图3.2.4 光学参数光学参数设定如下:e, n-n 入射与透射均为法线方向时的太阳能透射比;v, n-n 入射与透射均为法线方向时的可见光透射比;v, n-dif 入射为法线方向、透射为漫射时的可见光透射比;v, n-h 入射为法线方向、透射为半球形时的可见光透射比;v, dif-h 入射为漫射、透射为半球形时的可见光透射比。4 热舒适4.1 基本原理热舒适性能由室内综合温度op决定,而op则取决于室内温度、空气速度以及周围环境的表面温度。通过用遮阳装置调节太阳得热以限制室内综合温度。太阳能总透射比gtot的分级见表2。遮阳装置对热舒适的影响有三个方面,分别为: 平均室内综合温度或冷负荷受太阳得热的影响,太阳得热取决于窗户的尺寸及太阳能总透射比gtot。在太阳照射时,由于玻璃窗或遮阳装置内表面温度较高,遮阳装置可能会导致局部较高的op值,其影响可以由向内二次传热系数qi, tot量化确定。遮阳装置可以避免室内住户和环境被阳光直接照射,其影响可以由直射-直射太阳光透射比e.dir-dir量化确定。热舒适的性能等级按表1确定。表1 热舒适的性能等级等级遮阳对室内热舒适性的作用1 2345很小较小中等较好很好4.2 太阳得热控制太阳能总透射比 gtot4.2.1基本原理在没有机械制冷系统的情况下,限制太阳得热是获得夏天热舒适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太阳得热与太阳能总透射比 gtot 成正比。gtot 取决于玻璃窗和遮阳装置,gtot 可以由附录A中给出的四种不同的基准玻璃窗通过4.2.2或4.2.3给出的方法确定。对于常规产品的分级标识(与安装条件无关),可根据4.2.2和附录A列出的基准玻璃窗C进行计算。计算gtot时需要的参数为玻璃窗本身的太阳能透射比g。太阳能透射比g为太阳能直射透射比re与玻璃窗向内二次传热因子q之和,后者为已被玻璃窗吸收的太阳入射辐射再通过对流和红外热辐射向内的二次传热。注1 遮阳装置对太阳得热的影响也可以用遮阳系数Fc表示。遮阳系数不仅取决于遮阳装置,还取决于玻璃窗。如果Fc用于表示产品性能,应给出附录A规定的所有四种基准玻璃窗的数据。对于带有叶板或百叶窗板装置的窗户,其太阳能总透射比gtot应该至少取下述两个位置时的数值:在法向入射时叶板全部闭合时的位置。叶板以45°角倾斜,光线以30°高度角和0°方位角照射。在卷帘百叶受光照并有通风缝口的情况下,计算下列gtot值:在法向入射时叶片完全伸展而卷帘处于闭合的位置。在法向入射时叶片完全伸展而卷帘处于开启的位置。注2 在叶板或百叶窗倾角45°时的corre值可以被当作直射-半球形日光透射率,但这要排除镜面抛光的产品,同时要考虑的叶板倾角在没有直接阳光透射时所处的边界状态。4.2.2 确定gtot的简化方法安装方式不确定在安装条件未知的情况下,gtot计算见建筑遮阳热舒适和视觉舒适检测与计算方法标准。所需的参数如下:e 产品的太阳能透射比;e 产品的外表面太阳能反射比;g 玻璃窗的太阳能透射比;U 玻璃窗的传热系数。4.2.3 确定gtot的详细方法安装方式确定)在现场安装条件已知的情况下,并/或需要更确切的数据时,gtot计算所需的参数如下:()n-h 产品的法向-半球形的光谱透射比()n-h和' ()n-h 产品各个侧面的法向/半球形光谱反射比、' 产品侧面的辐射率Co开启系数,用以计量遮阳装置可开启部分的尺寸(只对遮阳构件)每片窗玻璃的光谱特性每片窗玻璃各个表面的发射率空气间层的厚度和性质注:如果没有光谱数据() 、 ' ()及 (),可以使用太阳光数据,但这会降低计算的精确度。4.2.4 性能等级引用表1的分类,表2中规定了太阳能总透射比gtot的分级指标表2 太阳能总透射比gtot 的分级分级12345gtotgtot0.500.35gtot < 0.500.15gtot< 0.350.10gtot< 0.15gtot < 0.14.3 二次得热向内二次传热因子qi, tot4.3.1 基本原理通过建筑物照射面的总太阳能透射由两部分组成:太阳辐射,以太阳能透射比e, tot计量。辐射和对流热量,以向内二次传热因子qi,tot计量。玻璃窗和遮阳装置组合体的向内二次传热因子qi, tot ,应按照下式进行计算:qi,tot 可以参照附录A给出的四种基准窗玻璃通过4.3.2或4.3.3列出的方法确定。对于常规产品的分级标识(与安装条件无关),可根据4.3.2和附录A列出的基准窗玻璃C进行计算。注:附录B给出了有关于qi,tot含义的实例说明。4.3.2确定qi,tot的简化方法直射太阳透射比e, tot与通过玻璃窗与遮阳装置组合的太阳总透射比gtot的简单计算方法见建筑遮阳热舒适和视觉舒适检测与计算方法标准。4.3.3 确定qi,tot的详细方法直射太阳透射比e, tot与通过玻璃窗与遮阳装置组合的太阳总透射比gtot的详细计算方法见见建筑遮阳热舒适和视觉舒适检测与计算方法标准。4.3.2 性能等级引用表1的分极,表3中规定了向内二次传热因子qi, tot的分级指标。表3 向内二次传热因子qi, tot 的分级分级12345qi, totqi, tot 0.300.20qi, tot < 0.300.10qi, tot< 0.200.03qi, tot < 0.10qi, tot < 0.034.4 直射透射防护 法向-法向太阳能透射比e, n-n(入射及透射均为法线方向)4.4.1基本原理遮阳装置保护人和环境避免遭受太阳直接辐射的能力,可以用遮阳装置与玻璃窗的组合体的直接-直接太阳能透射比e, dir-dir来计量。为了简化计算,采用法向-法向太阳能透射比e, n-n表征这一能力。4.4.2 e, n-n的确定法向-法向太阳能透射比e, n-n按照建筑遮阳热舒适和视觉舒适检测与计算方法标准确定。4.4.3 性能等级引用表1的分类,法向-法向太阳能透射比e, n-n的分级指标见表4。表4 法向-法向太阳能透射比e, n-n 的分级分级12345e, n-ne, n-n 0.200.15e, n-n< 0.200.10e, n-n< 0.150.05e, n-n< 0.10e,n-n< 0.05(注:无孔的遮阳条板或百叶窗装置由于没有直射太阳光的渗透,属第5级。)5 视觉舒适5.1 基本原理根据入射及透射辐射的几何参数,可见光透射的特征关系到视觉舒适的不同方面。当可开启部分直接被阳光照射时:入射辐射以直射为主;透射辐射中一部分为直射(v, dir-dir),一部分为漫射(v, dir-dif);全部透射光通量为上述两部分的总和。以上特性取决于入射角。当自然光线以特定的方向照射时,通过遮阳装置的自然光的总体减少值以v, dir-h值表征,并用v, dif-h表示平均值。在入射角为情况下,透射辐射的直射部分v, dir-dir表示通过遮阳装置孔洞部分的光线。它可识别形状,对向外的视线有利,但不利于晚间的私密性。视觉不舒适还可以由下列两种因素引起:视觉直接受到阳光照射;地板或家具上的阳光照射部位。透射辐射的漫射部分v, dir-dif会导致遮阳装置自身成为一个类似于光源的发光体,使遮阳装置自身过份光亮,或遮阳装置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亮度反差过大,从而成为产生视觉不舒适的一个原因。遮阳装置应按照下列性能指标进行分级:不透明度调节;眩光调节;夜间私密性保护;透视外界的能力;日光利用。显色性这些性能指标可由三个主要的光学参数确定:v, n-n 法向-法向可见光透射比(入射透射均法线方向);v, n-dif法向-可见光透射的漫射部分之比(入射为法线方向,透射为漫射);v, dif-h 漫射-半球形可见光透射比(入射为漫射方向,透射为半球形)。眩光调节、夜间私密性保护、透视外界的能力以及日光利用的性能指标按表5进行分级。表5 视觉舒适度的分级分级对视觉舒适度作用12345很小较小中等较好很好注1 有横向缝隙和导轨的遮阳装置的实际透光率可能要比遮阳帘为大,其值很难通过计算或直接测量确定。注2 根据遮阳装置的类型及其材料的透光率,可计算出其完全伸展和闭合状态时的残余透光率。注3 没有受到太阳直接照射的窗户受到的是漫射辐射,此时如果遮阳装置保持开启状态,住户可能会感觉到受干扰。)注4 健康安全规程要求工作场所要保证适当充足的自然光。注5 所有可伸缩的遮阳产品应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自然光线。注6 可调节的用叶板构成的遮阳产品应能进行最佳光线控制。注7 对于无孔的软百叶窗来说,当其完全闭合时可认为其法向-法向可见光透射比v, n-n为零。如果叶板可以旋转至水平,可认为此时的v, n-n大于0.5。这表明无孔软百叶的法向透射比可以在很大范围内进行调节。注8 对于全部开孔的窗百叶来说,可将单独一块叶板开孔区域法向透射比的测定值作为其最小法向透射比v, n-n的值。注9 对于部分开孔的窗百叶来说,当开孔区域能够被上部的未开孔叶板挡住时,可将其最小法向透射比v, n-n值视为零;在其他场合下,可将单独一块叶板开孔区域法向透射比的测定值作为其法向透射比v, n-n的值。5.2 不透明度调节5.2.1 基本原理不透明度调节表示室内、室外遮阳帘或百叶在完全开启或闭合状态下对室外光线的遮挡能力。5.2.2 测定在遮阳装置后方无可见光的情况下,其遮光性能(微遮光或不透光)用照度水平表示。其测定方法见建筑遮阳热舒适和视觉舒适检测与计算方法标准。5.2.3 性能等级 按照表6帘幕的分级和表7中的遮阳产品分级确定不透明度性能。表 6 帘幕的不透明度分级帘幕的不透明度控制遮光体分级在1000lux光照下测试无光感微遮光在100000lux光照下测试无光感不透光表 7 遮阳产品不透明度控制的分类产品性能产品分级等级在超过10lux光照下无光感微透光1在超过1000lux光照下无光感2在超过75000lux光照下无光感不透光3注1 微透光等级适用于:背投电视屏幕,电影或视频屏幕,投影反射屏幕,舞台环境和灯光效果表现,家居卧室帮助睡眠,低等级试验室,光效环境,以及包括视力在内的医学检查。注2 不透光等级适用范围举例:艺术和陈列品保护(减少光照量),X射线工作(非胶卷处理),高等级实验室,先进光学器件,光化学,生物研究,摄影室,低速感光乳剂,印刷用高速感光乳剂,彩色胶卷曝光,高光敏材料处理。5.3 眩光调节5.3.1 基本原理为了避免工作面上及其周围受到阳光照射,避免通过窗户看到部分天空,或者透过遮阳装置直接见到太阳,缓解窗户与其周围环境亮度的对比,需要通过遮阳装置调节窗口部位的亮度水平,以及减少视野范围内不同区域间的亮度对比度。5.3.2 测定眩光调节性能可通过v, n-dif和v, n-n参数进行量化确定。v, n-dif和v, n-n的测定方法见建筑遮阳热舒适和视觉舒适检测与计算方法标准。注 对于叶板上无孔的窗百叶,应在入射角倾斜时测量v,dir-dif 值。5.3.3 性能等级引用表5的分类,遮阳装置的眩光调节的分级指标列于表8中。表8 眩光调节的等级v, n-nv, n-difv, n-dif 0,020,02 v, n-dif 0,040,04v, n-dif 0,08v, n-dif 0,08v, n-n > 0,1000000,05v, n-n0,101100v, n-n0,053211v, n-n= 0,004322注1 v, n-n =0.00表示开启系数等于零。注2 使用Co=v,n-n=0和v,n-dif分别<2%、<4%或<8%的遮光体或金属薄片时,在下列条件下其内表面平均亮度值应分别小于1000cd/m2,2000 cd/m² 或4000 cd/m²:玻璃窗可见光透射比:79%;外部照度:80000lux。注3 对于叶板上无孔的窗百叶,应在入射角倾斜时测量v,dir-dif 值。注4 无孔活动窗百叶的眩光控制取决于叶片的反射系数和叶片的闭合度两个因素。百叶完全伸展和闭合时,其亮度值可低于1000 cd/m²,而闭合不良以及浅色或涂有镜面漆的百叶,必须按照建筑遮阳热舒适和视觉舒适检测与计算方法标准进行测定。5.4 夜间私密性5.4.1 基本原理夜间私密性是在夜间普通照明下通过全部伸展或全部伸展且关闭的室内或室外遮阳帘或遮阳篷隔绝外部观察从而达到保护住户的能力。普通照明条件是指柱状照度水平相对于人或物的照度300Lux的状态。外部观察是指外界在5m远的地方观察通过全部伸展或全部伸展且关闭的遮阳装置且辨认出室内处于该装置后1m的住户或物件的能力。5.4.2 测定遮阳产品的夜间私密性保护性能可通过v, n-dif和v, n-n参数进行量化确定。v, n-dif和v, n-n按照建筑遮阳热舒适和视觉舒适检测与计算方法标准进行测定。5.4.3 性能等级引用表5的分级,遮阳产品夜间私密性的性能等级见表9。表9 夜间私密性的等级v, n-nv, n-dif0 v, n -dif 0.040.04v, n-dif 0.15v, n-dif 0.15v, n-n > 0.100000.05v, n-n0.10111v, n-n0.05222v, n-n= 0.00432注 本表可适用于完全开孔的活动百叶以及假定v,n-dif=0的闭合叶片 。5.5 透视外界的能力5.5.1 基本原理透视外界的能力表示当遮阳装置全部伸展时住户获得外部视觉效果的能力,这一能力在白天受不同光照条件的影响,可用法向-法向可见光透射比v, n-n和可见光透射比的漫射部分v, n-dif这两个参数表征。注1 透视外界的能力指在白天的条件下,观察者站在室内距离完全伸展的遮阳装置1m处,分辨室外距窗百叶或窗帘5m处的人或物的能力。注2 具有较高的法向-法向可见光透射比v,n-n的遮阳装置的透视外界能力较好,因为其有利于形状识别。注3 具有较高的可见光透射比的漫射部分v, n-dif的遮阳装置的透视外界能力较差,因为其会使视觉失真,同时在阳光照射下会使遮阳体产生亮光。5.5.2 测定遮阳装置透视外界能力的性能可通过v, n-dif和v, n-n参数进行量化确定。v, n-dif和v, n-n应按照建筑遮阳热舒适和视觉舒适检测与计算方法标准进行测定。5.5.3 性能等级引用表5的分类,遮阳装置透视外界能力的性能等级见表10。表10 透视外界能力的分级v, n-nv, n-dif0 v, n -dif 0.040.04v, n-dif 0.15v, n-dif 0.15v, n-n > 0.104320.05v, n-n0.10321v, n-n0.05210v, n-n= 0.00000注 对于无孔的叶板或百叶装置,v,n-n和v,dif-dif在入射角为倾角时可以按照本表取值。5.6 日光的利用5.6.1 基本原理日光利用的特征是在需要人工照明时遮阳装置能够减少人工照明时间,并在有日光时对其进行优化。注 遮阳装置具备的日光利用的能力与装置本身构造及环境条件(如:房间的尺寸和形状、窗户的尺寸和类型、内表面反射比、立面朝向)有关。5.6.2 测定遮阳装置日光利用的性能可通过v, dif-h参数进行量化确定。v, dif-h应按照建筑遮阳热舒适和视觉舒适检测与计算方法标准进行测定。5.6.3 性能等级遮阳装置日光利用能力的性能等级见表11。表11 日光利用的等级等级01234v, dif-hv, dif-h < 0.020.02 v, dif-h < 0.100.10 v, dif-h < 0.250.25 v, dif-h < 0.40v, dif-h 0.40附录A基准玻璃窗A.1在玻璃窗未知条件下,全部窗百叶与窗帘产品使用下列基准玻璃窗进行对比。A.2各种玻璃窗热性能和玻璃光学性能。表A.2各种玻璃窗热性能和玻璃光学性能单玻窗(4)1参数KW/(m2·K)geee窗5.80.850.830.080.08玻璃0.830.080.080.840.84中空玻璃窗(412A4)2窗2.90.760.690.140.14外片玻璃0.830.080.080.840.84内片玻璃0.830.080.080.840.84中空玻璃窗(416ArLow-E4)3窗1.20.590.490.290.27外片玻璃0.830.080.080.840.84内片玻璃0.580.30(有镀层)0.240.050.84中空玻璃窗(4Low-E16Ar4)4窗1.10.320.270.290.38外片玻璃0.320.280.42(有镀层)0.840.04内片玻璃0.830.080.080.840.84注:1. 4mm厚浮法玻璃;2. 4mm厚浮法玻璃12mm空气间层4mm厚浮法玻璃(由外向内);3. 4mm厚浮法玻璃16mm氩气间层Low-E镀层4mm厚浮法玻璃(由外向内);4. 4mm厚浮法玻璃Low-E镀层16mm氩气间层4mm厚浮法玻璃(由外向内)。附录B(资料性)向内二次传热因子qi, tot的含义建筑立面的内表面温度由辐照度水平、室外温度、室内温度、窗玻璃的U值、向内二次传热因子qi, tot,以及内部辐射和对流传热系数确定。实例分析:设定的边界条件为:高辐照度水平800W/m2 ;室外温度32;室内温度26;标准传热条件(?)在上述条件下,内表面温度可根据依据玻璃窗的U值以及玻璃窗和遮阳装置组合体的向内二次传热系数qi, tot计算得到,结果列于表B.1中。表B.1 内表面温度实例分析内表面温度窗玻璃与遮阳装置组合体的K值01.11.92.95.8qi,tot026.026.827.428.230.40.0329.029.830.431.233.40.0531.031.832.433.235.40.0632.032.833.434.236.40.1036.036.837.438.240.40.1541.041.842.443.245.40.2046.046.847.448.250.40.3056.056.857.458.260.40.4066.066.867.468.270.40.5076.076.877.478.280.4二次室内传热因子qi, tot对热舒适的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