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消防复习资料.doc
建筑消防与安防技术复习资料建筑消防部分第一章 概述1、智能建筑系统的组成按其基本功能可分为三大块:楼宇自动化系统(BAS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办公自动化系统(OASOffice Automation System)和通信自动化系统(CASCommunication Automation System),即“3A”系统。智能建筑的核心(SICSystem Integrated Center)是系统集成。 SIC借助综合布线系统实现对BAS、OAS和CAS 的有机整合,以一体化集成的方式实现对信息、资源和管理服务的共享。综合布线系统(PDS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或者GCSGeneric Cabling System)可形成标准化的强电和弱电接口,把BAS、OAS、CAS与SIC连接起来。这里,GCS更偏重于弱电布线。有些单位、部门为了宣传和突出某些功能,提出消防自动化系统(FASFire Automation System)和保安自动化系统(SASSecurity Automation System),形成“5A”系统。后来又提出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MASManagement Automation System),出现了“6A”智能建筑。但按国际惯例,FAS和SAS均置于BAS中,而MAS也属于CAS的子系统,因此,根据国家标准认为IB一般由SIC、PDS和“3A”系统五部分组成。第二章 建筑火灾1、燃烧条件 任何物质的燃烧并不是随便发生的,而是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燃烧的发生和发展,一般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2、火灾的定义 所谓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换句话说,凡是失去控制并对财物和人身造成损害的燃烧现象,都是火灾。3、火灾的分类A、按燃烧对象分类a. A类火灾。普通固体可燃物燃烧而引起的火灾。固体物质是火灾中最常见的燃烧对象。如木材及木制品、纤维板、胶合板、纸张、纸板、棉花、棉布、服装、粮食、谷类、豆类、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合成塑料、化工原料、建筑材料、装饰材料等,种类极其繁杂。b. B类火灾。油脂及一切可燃液体燃烧引起的火灾。油脂包括原油、汽油、煤油、柴油、重油、动植物油。可燃液体主要有酒精、苯、乙醚、少丙酮等各种有机溶剂。原油罐、汽油罐是B类火灾的重点保护对象。c. C类火灾。可燃气体燃烧引起的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氢d.类火灾。可燃金属燃烧引起的火灾,如钠、钾、钙、镁、铝、锶等金属火灾。可燃金属燃烧引起的火灾之所以从A类火灾中分离出来,单独作为D类火灾,是因为这些金属燃烧时,燃烧热很大,为普通燃料的520倍,火焰温度很高,有的甚至达到3000以上,并且在高温下金属性质特别活泼,能与水、二氧化碳、氮、卤素及含卤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使常用灭火剂失去作用,必须采用特殊的灭火剂灭火。e.带电火灾。指带电的电气设备及其他物体燃烧的火灾。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被广泛利用,带电火灾越来越普遍,目前我国部分消防技术规范对此类火灾的控制和扑灭做了相应的规定。4、室内建筑火灾的发展室内火灾的发展过程可以用室内烟气的平均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来描述,如图所示。根据室内火灾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可以将火灾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火灾初起阶段(OA段)、火灾全面发展阶段(AC段)、火灾熄灭阶段(C点以后)。室内火灾温度时间曲线5、室内建筑火灾的蔓延火灾蔓延是通过热的传播进行的。在起火的建筑物内,火由起火房间转移到其他房间的过程,主要是靠可燃构件的直接燃烧、热的传导、热辐射和热的对流进行的。(1)火灾在水平方向的蔓延A、未设防火分区导致火灾向水平方向蔓延B、火灾通过洞、孔蔓延C、火灾在吊顶内部空间蔓延D、火灾通过可燃的隔墙、吊顶、地毯等蔓延(2)火灾在竖直方向上的蔓延在现代建筑物内,有大量的电梯、楼梯、设备、垃圾等竖井,这些竖井往往贯穿整个建筑,若未作周密完善的防火设计,一旦发生火灾,就可以蔓延到建筑物的任意一层。A、火灾通过楼梯间蔓延B、火灾通过电梯井蔓延C、火灾通过其他竖井蔓延建筑中的通风竖井、管道井、电缆井、垃圾井也是高层建筑火灾蔓延的主要途径。(3)火灾通过空调系统管道蔓延(4)火灾由窗口蔓延6、建筑设计防火措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等规范规定了建筑设计防火应采用的技术措施,其按工种概括起来有以下四大方面:(1)建筑防火;(2)消防给水、灭火系统;(3)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防火,防排烟系统;(4)电气防火,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等。第三章 建筑耐火等级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高层建筑应根据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等进行分类。并应符合下表的规定。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1)9层及9层以下的居住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居住建筑);(2)建筑高度小于等于24m的公共建筑;(3)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4)地下、半地下建筑(包括建筑附属的地下室、半地下室);(5)厂房;(6)仓库;(7)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8)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9)可燃材料堆场;(10)城市交通隧道。3、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建筑物是由建筑构件组成的,诸如基础、墙壁、柱、梁、楼板、屋顶、楼梯等。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是由制成建筑构件的材料的燃烧性能确定的,不同燃烧性能的建筑材料制成建筑构件后,其燃烧性能大致可分为不燃烧体、难燃烧体、燃烧体三类。4、耐火极限的概念对任一建筑构件按照温度时间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止的这段时间称为耐火极限,用小时(h)表示。5、防火分区的概念所谓防火分区是指采用防火分隔措施划分出的、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区域(空间单元)。在建筑物内采用划分防火分区这一措施,可以在建筑物一旦发生火灾时,有效地把火势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减少火灾损失,同时可以为人员安全疏散、消防扑救提供有利条件。防火分区,按照防止火灾向防火分区以外扩大蔓延的功能可分为两类:其一是竖向防火分区,用以防止多层或高层建筑层与层之间竖向发生火灾蔓延;其二是水平防火分区,用以防止火灾在水平方向扩大蔓延。竖向防火分区是指用耐火性能较好的楼板及窗间墙(含窗下墙),在建筑物的垂直方向对每个楼层进行的防火分隔。水平防火分区是指用防火墙或防火门、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物将各楼层在水平方向分隔出的防火区域。它可以阻止火灾在楼层的水平方向蔓延。防火分区应用防火墙分隔。如确有困难时,可采用防火卷帘加冷却水幕或闭式喷水系统,或采用防火分隔水幕分隔。6、防烟分区 防烟分区是为有利于建筑物内人员安全疏散与有组织排烟,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凭借防烟分区,使烟气集中于设定空间,通过排烟设施将烟气排至室外。防烟分区范围是指以屋顶挡烟隔板、挡烟垂壁或从顶棚向下突出不小于500mm的梁为界,从地板到顶棚或吊顶之间的规定空间。大量资料表明,火灾现场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是烟害所致。发生火灾时,首要任务是把火场上产生的高温烟气控制在一定的区域之内,并迅速排出室外。为此,在设定条件下,必须划分防烟分区。设置防烟分区主要是保证在一定时间内,使火场上产生的高温烟气不致随意扩散,并进而加以排除,从而达到有利人员安全疏散、控制火势蔓延和减小火灾损失的目的。7、防烟分区的设置原则设置防烟分区时,如果面积过大,会使烟气波及面积扩大,增加受灾面,不利安全疏散和扑救;如果面积过小,不仅影响使用,还会提高工程造价。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对有特殊用途的场所,如地下室、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避难层(间)等,应单独划分防烟分区。防烟分区一般不应跨越楼层,如一层面积过小,允许包括一个以上的楼层,但以不超过三层为宜。8、防火分隔设施 防火分隔设施是指能在一定时间内阻止火势蔓延,且能把建筑内部空间分隔成若干较小防火空间的物体。常用的防火分隔设施有防火门、防火窗、防火卷帘、防火水幕带、防火阀和排烟防火阀等。9、防火门防火门由门框、门扇、控制设备和附件等组成。按其所用的材料可分为钢质防火门、木质防火门和复合材料防火门;按耐火极限可分为甲级防火门、乙级防火门和丙级防火门。甲级防火门:耐火极限不低于1.2h。乙级防火门:耐火极限不低于0.9h。丙级防火门:耐火极限不低于0.6h。防火门开启方向应与疏散方向一致,以便紧急疏散后门能自动关闭,防止火灾的蔓延。10、防火卷帘防火卷帘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连同框架能满足耐火稳定性和耐火完整性要求的卷帘。防火卷帘是一种活动的防火分隔设施,平时卷起放在门窗上口的转轴箱中,起火时将其放开展开,用以阻止火势从门窗洞口蔓延。11、防火阀防火阀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能满足耐火稳定性和耐火完整性要求,用于通风、空调管道内阻火的活动式封闭装置。防火阀安装在通风、空调系统的送、回风管上,平时处于开启状态,火灾时当管道内气体温度达到70时关闭,在一定时间内能满足耐火稳定性和耐火完整性要求,起隔烟阻火作用。防火阀可手动关闭,也可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自动关闭,但均须人工手动复位。不管自动关闭还是手动关闭,均应能在消防控制室接到防火阀动作的反馈信号。12、排烟防火阀排烟防火阀是安装在排烟系统管道上,在一定时间内能满足耐火稳定性和耐火完整性要求,并起阻火隔烟作用的阀门。排烟防火阀的组成、形状和工作原理与防火阀相似,其不同之处主要是安装管道和动作温度不同,防火阀安装在通风、空调系统的管道上,动作温度宜为70,而排烟防火阀安装在排烟系统的管道上,动作温度为280。排烟防火阀具有手动、自动功能。发生火灾后,可自动或手动打开排烟防火阀,进行排烟,当排烟系统中的烟气温度达到或超过280时,阀门自动关闭,有效防止了火灾向其他部位的蔓延扩大。排烟风机应保证在280时仍能连续工作30min。第四章 消防给水系统1、气压给水方式 利用密闭压力罐内的压缩空气,将罐中的水送到用水点的一种增压供水方式。密闭压力罐是一种增压装置,相当于屋顶水箱或水塔,可以调节和贮存水量并保持所需水压。 1-水泵;2-止回阀;3-气压水罐;4-压力信号器;5-液位信号器;6-控制器;7-补气装置;8-排气阀;9-安全阀;10-阀门补气式供水设备:利用密封罐内空气的可压缩性,调节输水的给水装置,其作用相当于高位水箱或水塔,由气压罐内压力变化自动控制水泵的工作,当罐内空气压力不足时,能够自动补气增压。2、变频调速恒压给水方式 系统由贮水池、变频器、控制器、调速泵等组成。恒压变频供水设备保持出水压力不变,采用专用单片机或PLC可编程控制变频器的频率输出,用电机变频调速,通过恒压控制器接收给水系统内压力信号,经分析运算后,输出信号控制水泵转速,始终保持水泵出水压力不变,达到恒压变流量的目的。一般不使用压力罐。 3、消火栓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消火栓设备(水枪、水龙带、消火栓)、消防管道、消防水池和水箱、水泵结合器、消防水泵、水源等。工作原理:4、水泵接合器水泵接合器是连接消防车向室内消防给水系统加压供水的装置,一端有消防给水管网水平干管引出,另一端设于消防车易于接近的地方。5、离心式水泵(a)构造 泵体(叶轮、泵壳、泵轴等)、电机、管路(吸水管、压水管)、附件(压力表、阀门等)(b)工作原理启动前泵壳及吸水管内充满水,驱动电机,使叶轮和水高速旋转,水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被甩出,由泵壳汇入压水管,叶轮中心形成真空,吸水池的水在大气压作用下被吸入泵壳,又被甩出,如此形成连续的水流输送。能量传递和转换的过程: 电能机械能压能、动能。 6、看懂消火栓水泵控制电路 第五章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分类2、喷头的公称动作温度和色标公称动作温度最高环境温度玻璃球充满颜色5727橙6838红7949黄9363绿141111兰182152紫最常用的是68喷头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主要组件喷头、报警阀装置、水流指示器、信号阀、末端试水装置4、湿式报警阀装置结构及工作原理结构:湿式报警阀、水力警铃、压力开关、延迟器工作原理:湿式报警阀装置长期处于伺应状态,系统侧充满工作压力的水,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控制区内发生火警时,系统管网上的闭式洒水喷头中的热敏感元件受热爆破自动喷水,湿式报警阀系统侧压力下降,在压差的作用下,阀瓣自动开启,供水侧的水流入系统侧对管网进补水,整个管网处于自动喷水灭火状态。同时,少部份水通过座圈上的小孔流向延迟器和水力警铃,在一定压力和流量的情况下,水力警铃发出报警声响,压力开关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启动消防水泵和辅助灭火设备进行补水灭火,装有水流指示器的管网也随之动作,输出电信号,使系统控制终端及时发现火灾发生的区域,达到自动喷水灭火和报警的目的。5、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能广泛应用于环境温度不低于4、不高于70的建筑物或场所。基本组成:湿式系统由闭式洒水喷头、水流指示器、湿式报警阀组以及管道及供水设施等组成,而且管道内始终充满压力水。工作原理:当火灾发生时,火源周围环境温度上升,导致火源上方的喷头开启、出水,管网压力下降,报警阀阀后压力下降致使阀板开启,接通管网和水源,供水灭火。同时,部分水由阀座上的凹形槽经报警阀的信号管,带动水力警铃发出报警信号。如果管网中设有水流指示器,水流指示器感应到水流流动,也可发出电信号指示火灾区域。如果管网中设有压力开关,当管网水压下降到一定值时,也可发出电信号,消防控制室接到信号后,启动水泵供水。6、干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干式系统适用于环境温度低于4和高于70的建筑物和场所。基本组成:干式系统主要由闭式喷头、管网、干式报警阀、充气设备、报警装置和供水设备组成。工作原理:干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发生火灾时,火源处温度上升,使火源上方喷头开启,首先排出管网中的压缩空气,于是报警阀后管网压力下降,干式报警阀阀前的压力大于阀后压力,干式报警阀开启,水流向配水管网,并通过已开启的喷头喷水灭火。干式系统平时报警阀上下阀板压力保持平衡,当系统管网有轻微漏气时,由空气压缩机进行补气,安装在供气管道上的压力开关监视系统管网的气压变化状况。规范要求,干式系统配水管道应设快速排气阀,故干式报警阀组探测的喷头总数不宜超过500只。7、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基本组成: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适用于不允许有水渍损失或系统误动作及寒冷环境的建筑。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主要由闭式喷头、管网系统、预作用阀、充气设备、供水设备、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等组成。工作原理:利用有压气体作为系统启动介质的干式系统、预作用系统,其配水管道内的气压值,应根据报警阀的技术性能确定;利用有压气体检测管道是否严密的预作用系统,其压力不宜小于0.03MPa,且不宜大于0.05MPa。火灾时,由火灾探测系统自动开启预作用阀,使管道充水呈临时湿式系统。以后的工作情况和湿式系统一样。第六章 气体灭火系统1、气体灭火系统的类型 根据所使用的灭火剂,气体灭火系统可归纳为四类。(1)卤代烷1301灭火剂;(2)卤代烷1211灭火系统;(3)二氧化碳灭火系统;(4)卤代烷替代系统。2、气体灭火系统的应用在选择使用气体灭火系统时要注意,有些火灾适宜用气体灭火系统扑救,如液体和气体火灾、固体物质的表面火灾、电气设备火灾等;而有些火灾不宜用气体灭火系统扑救,如本身能供氧物质(像炸药)的火灾、金属火灾、有机过氧化物火灾、固体的深位火灾等。气体灭火系统最大的优点是灭火剂清洁,灭火后不会对保护对象产生危害,对于那些比较重要需要消防保护但又怕灭火剂污染的场合特别合适。常用的具体场合有:大、中型电子计算机房、图书馆的珍藏室、中央及省市级文物资料档案室、广播电视发射塔楼内的重要设备室、程控交换机房、国家及省级有关调度指挥中心的通信机房和控制室等。3、气体灭火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过程基本组成:由储存装置、启动分配装置、输送释放装置、监控装置等设施组成。工作过程:防护区一旦发生火灾,首先火灾探测器报警,消防控制中心接到火灾信号后,启动联动装置(关闭开口、停止空调等),延时约30s后,打开启动气瓶的瓶头阀,利用气瓶中的高压氮气将灭火剂储存容器上的容器阀打开,灭火剂经管道输送到喷头喷出实施灭火。这中间的延时是考虑防护区内人员的疏散。通过压力开关监测系统是否正常工作,若启动指令发出,而压力开关的信号迟迟不返回,说明系统故障,值班人员听到事故报警,应尽快实施人工启动。第七章 防烟排烟系统1、防烟分区的作用防烟分区是为有利于建筑物内人员安全疏散与有组织排烟,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凭借防烟分区,使烟气集中于设定空间,通过排烟设施将烟气排至室外。防烟分区范围是指以屋顶挡烟隔板、挡烟垂壁或从顶棚向下突出不小于500mm的梁为界,从地板到顶棚或吊顶之间的规定空间。大量资料表明,火灾现场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是烟害所致。发生火灾时,首要任务是把火场上产生的高温烟气控制在一定的区域之内,并迅速排出室外。为此,在设定条件下,必须划分防烟分区。设置防烟分区主要是保证在一定时间内,使火场上产生的高温烟气不致随意扩散,并进而加以排除,从而达到有利人员安全疏散、控制火势蔓延和减小火灾损失的目的。2、送风排烟主要组件送风排烟系统包括风机、管道、阀门、送风口、排烟口及风机、阀门与送风口或排烟口的联动装置等。3、离心式风机结构及工作原理结构:主要由叶轮、机壳、轴、轴承座、进风口、排气口、传动件及电动机等组成。工作原理:当叶轮在机壳中旋转时,叶轮叶片间隙中的气体被带动旋转而获得离心力,气体由于离心力作用被径向地甩向机壳的周缘,并产生一定的正压力,由蜗壳形机壳汇集沿切向引至排气口排出;叶轮中则由于气体被甩离而形成了负压,气体因而源源不断地由进风口轴向地被吸入,从而形成了气体被连续地吸入、加压、排出的流动过程。在离心式风机中,实现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然后再转换为气体的压能的过程。4、读懂送排烟风机控制电路第八章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点型离子感烟探测器的工作原理2、点型光电感烟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根据烟雾粒子对光的吸收和散射作用,可分为减光式和散射光式两种类型。 减光式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 散射光式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3、线型感烟火灾探测器的工作原理(1)红外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2)激光感烟火灾探测器4、感温火灾探测器的的分类及工作原理感温火灾探测器使用的敏感元件主要有热敏电阻、热电偶、双金属片、易熔金属、膜盒和半导体材料等。感温火灾探测器按其感温效果和结构形式可分为点型和线型两类。点型又分为定温、差温、差定温三种,而线型分为缆式定温和空气管式差温两种。工作原理:5、感光火灾探测器的工作原理6、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基本功能报警控制器的基本功能有以下八种:(1) 主备电源:火灾报警控制器的电源应由主电源和备用电源互补的两部分组成。主电源为220 V交流市电,备用电源选用可充放电反复使用的各种蓄电池。当主电网有电时,控制器自动利用主电网供电,同时对电池充电。当主电网断电时,控制器会自动切换改用电池供电,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2) 火灾报警:当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或其他火灾报警信号单元发出火灾报警信号时,控制器能迅速、准确地接收、处理,进行火灾声光报警,指出具体火警部位和时间。(3) 故障报警:系统在正常运行时,控制器能对现场所有的设备及控制器自身进行监视,如有故障发生立即报警,并指示具体故障部位。(4) 时钟单元功能:控制器本身提供一个工作时钟,用于对工作状态提供监视参考。(5) 火灾报警记忆功能:当控制器收到探测器火灾报警信号时,能保持并记忆,不随报警信号源的消失而消失。同时也能继续接收、处理其他火灾报警信号。(6) 火警优先:在系统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出现火警,报警器能由报故障自动转变为报火警,而当火警被清除后又自动恢复报原有故障。 (7) 调显火警:当火灾报警时,数码管显示首次火警地址,通过键盘操作可调显其他的火警地址。(8) 输出控制功能:火灾报警控制器具有最少一对以上的输出控制触点,用于火灾报警时的联动控制。7、火灾报警控制器按用途分类(1)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它是能够直接接收火灾探测器或中继器,处理各种报警信息,它是组成自动报警系统最常用的设备之一。(2)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一般与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或相当于区域报警控制器相连,处理区域级火灾报警控制器送来的报警信号,常使用在较大型系统中。(3)通用火灾报警控制器:兼有区域、集中两级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双重特点。通过设置和修改某些参数(可以是硬件或软件方面),既可连接探测器作区域级使用,又可连接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作集中级使用。8、火灾报警控制器按结构型式分类(1)台式火灾报警控制器。其连接火灾探测器回路较多,联动控制较复杂,操作使用方便,一般常见于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2)柜式火灾报警控制器。与台式火灾报警控制器基本相同,内部电路构造设计成插板组合式易于功能扩展。(3)壁挂式火灾报警控制器。其连接火灾探测器回路数相应少一些,控制功能较简单。般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常采用这种结构。9、火灾报警控制器按系统连线形式分类(1)多线制火灾报警控制器。其火灾探测器与火灾报警控制器的连接采用硬线一一对应方式,每个火灾探测器至少有一根线与火灾报警控制器连接。因此,多线制火灾报警控制器连线较多,仅适用于小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2)总线制火灾报警控制器。其火灾探测器与火灾报警控制器间采用总线方式连接。所有火灾探测器均并联或串联在总线上,且一般总线数量为24根。具有安装、调试、使用方便,造价较低的特点,适用于大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护对象的级别划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护的对象应根据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等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并符合下表的规定。11、报警区域的划分报警区域应根据防火分区或楼层划分。一个报警区域宜由一个或同层相邻几个防火分区组成。12、火灾探测器的选择一般规定火灾探测器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对火灾初期有阴燃阶段,产生大量的烟和少量的热,很少或没有火焰辐射的场所,应选择感烟探测器。(2)对火灾发展迅速,可产生大量热、烟和火焰辐射的场所,可选择感温探测器、感烟探测器、火焰探测器或其组合。(3)对火灾发展迅速,有强烈的火焰辐射和少量的烟、热的场所,应选择火焰探测器。(4)对火灾形成特征不可预料的场所,可根据模拟试验的结果选择探测器。(5)对使用、生产或聚集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的场所,应选择可燃气体探测器。13、根据房间高度选择探测器试验说明,火灾探测器的类型与房间高度有很大关系。对不同高度的房间,可按表要求选择。房间高度 h/m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火焰探测器一级二级三级12h20不合适不合适不合适不合适合适8h12合适不合适不合适不合适合适6h8合适合适不合适不合适合适4h6合适合适合适不合适合适h4合适合适合适合适合适14、下列场所宜选择点型感烟探测器:(1)饭店、旅馆、教学楼、办公楼的厅堂、卧室、办公室等;(2)电子计算机房、通讯机房、电影或电视放映室等;(3)楼梯、走道、电梯机房等;(4)书库、档案库等;(5)有电气火灾危险的场所。15、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场所,不宜选择光电感烟探测器:(1)可能产生黑烟;(2)有大量粉尘、水雾滞留;(3)可能产生蒸汽和油雾;(4)在正常情况下有烟滞留。16、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场所,宜选择感温探测器:(1)相对湿度经常大于95%;(2)无烟火灾;(3)有大量粉尘;(4)在正常情况下有烟和蒸气滞留;(5)厨房、锅炉房、发电机房、烘干车间等;(6) 吸烟室等;(7) 其他不宜安装感烟探测器的厅堂和公共场所。17、可能产生阴燃火或发生火灾不及时报警将造成重大损失的场所,不宜选择感温探测器;温度在0以下的场所,不宜选择定温探测器;温度变化较大的场所,不宜选择差温探测器。18、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场所,不宜选择火焰探测器:(1)可能发生无烟焰火灾;(2)在火焰出现前有浓烟扩散;(3)探测器的镜头易被污染;(4)探测器的“视线”易被遮挡;(5)探测器易受阳光或其他光源直接或间接照射;(6)在正常情况下有明火作业以及X射线、弧光等影响。19、下列场所宜选择可燃气体探测器:(1)使用管道煤气或天燃气的场所;(2)煤气站和煤气表房以及存储液化石油气罐的场所;(3)其他散发可燃气体和可燃蒸汽的场所;(4)有可能产生一氧化碳气体的场所,宜选择一氧化碳气体探测器。20、线型火灾探测器的选择(1)无遮挡大空间或有特殊要求的场所,宜选择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大型库房、博物馆、档案馆、飞机库等经常是无遮挡大空间的情形,发电厂、变配电站、古建筑、文物保护建筑的厅堂馆所,有时也适合安装这种类型探测器。(2)下列场所或部位,宜选择缆式线型定温探测器: 电缆隧道、电缆竖井、电缆夹层、电缆桥架等;配电装置、开关设备、变压器等;各种皮带输送装置; 控制室、计算机室的闷顶内、地板下及重要设施隐蔽处等;其他环境恶劣不适合点型探测器安装的危险场所。21、装有联动装置、自动灭火系统以及用单一探测器不能有效确认火灾的场合,宜采用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火焰探测器、(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组合。22、点型火灾探测器的设置数量和布置(1)探测区域内的每个房间至少应设置一只火灾探测器。(2)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应按表确定。火焰探测器的种类地面面积S(m2)房间高度(h)(m)一只探测器的保护面积A和保护半径R房间坡度15°15°30°30°A (m2) R(m) A(m2) R(m) A(m2) R(m) 感烟探测器S80h12806.7807.2808.0S806h12806.71008.01209.9h6605.8807.21009.0感温探测器S30h8304.4304.9305.5S30h8203.6304.9406.3(3) 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间距,应根据探测器的保护面积A和保护半径R确定,并不应超过本规范附录A探测器安装间距的极限曲线D1D11(含D9')所规定的范围。 (4)一个探测区域内所需设置的探测器数量,不应小于下式的计算值: 式中:N探测器数量(只),N应取整数;S该探测区域面积();A探测器的保护面积();K修正系数,特级保护对象宜取0.70.8,一级保护对象宜取0.80.9,二级保护对象宜取0.91.0。(5)在有梁的顶棚上设置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 当梁凸出顶棚的高度小于200 mm时,可不计梁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B. 当梁凸出顶棚的高度为200600 mm时,应按图确定不同高度的梁对探测器设置的影响。不同高度的梁对探测器设置的影响C. 当梁凸出顶棚的高度超过600 mm时,被梁隔断的每个梁间区域至少应设置一只探测器。D. 当被梁隔断的区域面积超过一只探测器的保护面积时,被隔断的区域应按公式计算探测器数量。E. 当梁间净距小于1 m时,可不计梁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6)在宽度小于3 m的内走道顶棚上设置探测器时,宜居中布置。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0 m,感烟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5 m,探测器至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探测器安装间距的一半。(7) 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 m。(8)探测器周围0.5 m内不应有遮挡物。(9)房间被书架、设备或隔断等分隔,其顶部至顶棚或梁的距离小于房间净高的时,每个被隔开的部分至少应安装一只探测器。(10)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 m,并宜接近回风口安装,探测器至多孔送风顶棚孔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 m。(11)当屋顶有热屏障时,感烟探测器下表面至顶棚或屋顶的距离应符合表的规定。探测器的安装高度h(m)感烟探测器下表面至顶棚或屋顶的距离d(mm)顶棚或屋顶坡度15°15°30°30°最小最大最小最大最小最大h6302002003003005006h8702502504004006008h1010030030050050070010h12150350350600600800(12)锯齿型屋顶和坡度大于15°的人字型屋顶,应在每个屋脊处设置一排探测器,探测器下表面至屋顶最高处的距离应符合表的规定。(12)探测器宜水平安装。当倾斜安装时,倾斜角不应大于45°。 (13)在电梯井、升降机井设置探测器时,其位置宜在井道上方的机房顶棚上。23、线型火灾探测器的设置(1)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的光束轴线至顶棚的垂直距离宜为0.31.0m,距地高度不宜超过20m。(2)相邻两组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4m。探测器至侧墙水平距离不应大于7m,且不应小于0.5m。探测器的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100m。(3)缆式线型定温探测器在电缆桥架或支架上设置时,宜采用接触式布置;在各种皮带输送装置上设置时,宜设置在装置的过热点附近。24、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设置(1)每个防火分区应至少设置一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一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距离,不应大于30m。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宜设置在公共活动场所的出入口处。(2)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设置在明显的和便于操作的部位。当安装在墙上时,其底边距地高度宜为1.31.5m,且应有明显的标志。2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布线的一般规定(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线路和50V以下供电控制线路,应采用电压等级不低于交流250V的铜芯绝缘导线或铜芯电缆。采用交流220/380V的供电和控制线路应采用电压等级不低于交流500V的铜芯绝缘导线或铜芯电缆。(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线路的线芯截面选择,除应满足自动报警装置技术条件的要求外,还应满足机械强度的要求。铜芯绝缘导线、铜芯电缆线芯的最小截面面积不应小于下表的规定。序号类别线芯的最小截面面积(mm2)1穿管敷设的绝缘导线1.002线槽内敷设的绝缘导线0.753多芯电缆0.502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室内布线要求(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线路应采用穿金属管、经阻燃处理的硬质塑料管或封闭式线槽保护方式布线。(2) 消防控制、通信和警报线路采用暗敷设时,宜采用金属管或经阻燃处理的硬质塑料管保护,并应敷设在不燃烧体的结构层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30 mm。当采用明敷设时,应采用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保护,并应在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上采取防火保护措施。采用经阻燃处理的电缆时,可不穿金属管保护,但应敷设在电缆竖井或吊顶内有防火保护措施的封闭式线槽内。(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用的电缆竖井宜与电力、照明用的低压配电线路电缆竖井分别设置。如受条件限制必须合用时,两种电缆应分别布置在竖井的两侧。(4) 从接线盒、线槽等处引到探测器底座盒、控制设备盒、扬声器箱的线路均应加金属软管保护。(5) 火灾探测器的传输线路宜选择不同颜色的绝缘导线或电缆。正极“+”线应为红色,负极“-”线应为蓝色。同一工程中相同用途导线的颜色应一致,接线端子应有标号。(6) 接线端子箱内的端子宜选择压接或带锡焊接点的端子板,其接线端子上应有相应的标号。(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网络不应与其他系统的传输网络合用。2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构成a.报警控制系统主机;b. 操作终端和显示终端;c. 打印设备(自动记录报警,故障及各相关消防设备的动作状态);d. 彩色图形显示终端;e. 带备用蓄电池的电源装置;f. 火灾探测器 g. 手动报警器(破玻璃按钮、人工报警);h. 消防广播;i. 疏散警铃;j. 输入、输出监控模块或中继器(用于监控所有消防关联的设施);k. 消防专用通信电话;l. 区域报警装置(区域火灾显示装置);m. 其他有关设施。28、区域报警系统A.区域报警系统原理框图 B.区域报警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a.区域报警系统,宜用于二级保护对象。 b.一个报警区域宜设置一台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或一台火灾报警控制器,系统中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不应超过两台。c.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应设置在有人值班的房间或场所。d.系统中可设置消防联动控制设备。e.当用一台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或一台火灾报警控制器警戒多个楼层时,应在每个楼层的楼梯口或消防电梯前室等明显部位,设置识别着火楼层的灯光显示装置。f.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安装在墙上时,其底边距地面高度宜为1.31.5m,其靠近门轴的侧面距墙不应小于0.5m,正面操作距离不应小于1.2m。29、集中报警系统A.集中报警系统方框图 B. 集中报警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a. 集中报警系统宜用于一级和二级保护对象。b.系统中应设置一台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和两台及以上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或设置一台火灾报警控制器和两台及以上区域显示器。c.系统中应设置消防联动控制设备。d.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应能显示火灾报警部位信号和控制信号,亦可进行联动控制。e.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应设置在有专人值班的消防控制室或值班室内。f.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设备等在消防控制室或值班室内的布置,应符合规范的规定。30、控制中心报警系统A.控制中心报警系统方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