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天津大学优秀毕业论文:建筑节能措施的应用分析.doc

    • 资源ID:2694988       资源大小:85.50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天津大学优秀毕业论文:建筑节能措施的应用分析.doc

    天津大学本 科 毕 业 论 文题 目:建筑节能措施的应用分析 学 院: 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工程管理0301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高级工程师 讲师 二七年六月二十日建筑节能措施的应用分析摘要论文分析了欧洲和我国的建筑节能状况,针对降低建筑采暖能耗问题提出了多种有效的对策:确定良好的建筑朝向;选择合理的建筑形体;提高建筑物围护结构标准;借鉴欧洲各国的做法将墙体改革与太阳能、地热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合起来等。根据不同节能措施的不同特点,合理选择节能措施才能更好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关键词:建筑节能; 建筑能耗;节能措施;太阳能利用;节能政策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Energy-saving Measures in Construction ProjectABSTRACTThe paper analyses Chinese present conditions of the energy-saving in Construction Project compared with European countries. This article also gives the relevant suggestions and strategies to cut down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nstruction project such as choosing a better orientation,selecting rational form and structure,improving the criterion of the enclosing structure. Furthermore imitating the measures of European countries we should combine the reform of the walls with the utilization of solar energy,terrestrial heat and wind energy.Key words:building energy saving; energy consumption of building ;energy-efficient measures;utilization of solar energy;energy saving policy目 录摘要ABSTRACT引言11建筑节能的概念及国内外的研究状况11.1 建筑节能的基本概念11.2欧洲的建筑节能状况11.3我国建筑节能现状22当前常用建筑节能的措施22.1建筑设计层面上的节能22.1.1建筑布局节能22.1.2围护结构的保温节能32.1.3建筑遮阳设计32.2洁净能源的利用32.2.1利用太阳能的建筑32.2.2利用风能的建筑32.2.3利用地热的建筑32.3建筑绿化43我国建筑节能存在问题分析43.1法规政策、标准体系不完善43.1.1我国建筑节能标准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差距43.1.2节能标准不完善,实施不力43.2缺乏有效的节能激励政策53.3节能技术、节能服务体系不够完善53.4建筑节能意识有待提高53.5建筑节能缺乏全过程的监管机制54打造生态建筑示范平台54.1项目概况64.2建筑节能综合利用技术方面64.2.1超低能耗围护结构64.2.2太阳能综合利用建筑一体化64.2.3节能系统设备64.3示范楼运营效果74.4示范楼技术经济分析75提高我国建筑节能的有效对策85.1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节能法规体系85.2严格实行建筑节能设计85.3采取相应的激励政策95.4 建立建筑节能产品认证和能效标识制度95.5建立建筑能耗数据库95.6进一步完善节能监管体系105.7强化节能意识106结论10参考文献11谢辞12引言 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察世界,分析当今国际建筑节能发展的总趋势。在增进人体健康、提高舒适性的前提下,有效利用能源,合理使用资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人类生存环境, 已日益成为各国建筑界的共同行动准则。我国建筑节能工作还处在大发展初期,从地域、建筑类型、围护结构到设备系统、设计、施工和运行等方面均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建筑节能产业也必将获得迅速发展。由于市场经济和住房制度改革的推动, 以及环境状况的压力和国际上的影响,我国建筑节能事业必将克服目前的困难,在新世纪得到跨越式的发展。1建筑节能的概念及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在能源危机席卷世界的今天,能源消费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节能成了全世界都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我国,能源需求与供给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如果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9%增长速度与能源消费增长速度进行对比可以发现,近几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长速度越来越高于9%,这是对我们过度浪费能源的严重警告1。因此节能已经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能耗占到社会总能耗30%的建筑行业更是成为节能的重点。1.1 建筑节能的基本概念建筑节能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节能要考虑建筑物整个寿命周期内的能源流动情况,与广义节能相对应的建筑节能技术即是绿色建筑;狭义的建筑节能通常对构部件的组合、加工、建造及建筑的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关注较多, 尤其是建筑运转过程中的能耗,是狭义节能研究的重点。与狭义节能相对应的建筑节能技术是节能建筑。通常所说的建筑节能即为狭义上的建筑节能, 本文后续部分所提的建筑节能也均指狭义的建筑节能。建筑能耗包括建造能耗与使用能耗两大部分,我们一般把建筑节能的范围定义为减少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因此,通常意义上讲的建筑能耗主要指建筑使用能耗。建筑节能是在许多学科边缘的交叉和结合后形成的,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它包含了多个领域。在发达国家,建筑节能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energy saving in buildings ,即在建筑中节约能源;第二阶段, energy conservation in buildings,即在建筑中保持能源, 减少热损失; 第三阶段,energy efficiency in buildings ,即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在我国现在仍统称为建筑节能,但其含义应该进到第三层意思: 即在建筑中合理使用和有效利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由于建筑用能关系到国计民生,量大面广,因此节约建筑用能是建筑设计中的重中之重, 为了国民经济持续、快捷、健康的发展,就必须搞好建筑节能。1.2欧洲的建筑节能状况从1970年在世界范围内发生能源危机以来,各国都十分重视建筑节能工作,尤其是地处严寒及寒冷地区的国家,都制定了建筑节能标准和相应的政策。从欧洲各国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指标看,都远远的高于我国的标准,并多数高出35倍。再者,欧洲各国在推行建筑节能的进程中不仅仅是进行墙体改革,采用传热系数较小的围护结构,而且将墙体改革与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结合起来,做到即节流又开源,节流开源同步进行。如英国建筑研究院近年来提出的建筑节能零 CO2排放和零能耗采暖的奋斗目标,以及德国政府大力鼓励低能耗住宅、被动式住宅和能源过剩住宅的政策,对我国的建筑节能都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1.3我国建筑节能现状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就在居住建筑设计中开始推行节能工作,制定了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提出了建筑节能分三步走的奋斗目标,第一步是从1996年开始,在原有住宅能耗水平(1981年住宅能耗水平)的基础上节能30%;第二步是从2000年末开始,再节约30%,即在原有住宅能耗的基础上节约50%;第三步是到2005年,再节约30%,即在原有的基础上节约65%。为实现这一建筑节能目标,先后编制了建筑节能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为认真贯彻设计标准,建设部颁布了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同时部分省、市也相应的制定了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2。这些工作都为我国的建筑节能奠定了基础。目前,建筑节能工作在北方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开展起来了,夏热冬冷地区的居住建筑节能工作也在起步,全国节能建筑建设总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从总体看,由于我国基础差、底子薄、人口众多、建筑物总量大,建筑节能工作仍然十分艰巨。再者,由于各地在执行国家政策方面的滞后,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与国外先进的国家比,差距仍然很大,应引起高度重视。2当前常用建筑节能的措施节能建筑设计有两种思路。一种是把建筑当作是封闭系统,尽量减少住宅与外界能量交换达到节能效果。覆土、遮阳、绿化、围护结构保温均属于次类,一般多用于在寒带、热带、外部条件恶劣的地区;另一种是把建筑当作是开放系统,以内外环境的能量交换为特征。太阳能、风能利用属于次类,一般用于亚热带、温带地区。由于不同地区四季气候差异很大或各种原因造成的局部小气候,生态节能建筑的应用还需因地制宜,依据当地的特点选用适宜技术,最大限度地达到人们生理需求和节约能源二者之间的平衡。2.1建筑设计层面上的节能2.1.1建筑布局节能整体布局设计是建筑节能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设计应从建筑设计选址、分区、建筑和道路布局走向、建筑方位朝向、建筑体型、建筑间距冬季季风主导方向、太阳辐射、建筑外部空间环境构成等方面进行研究。以优化建筑的微气候环境,利于节能。建筑布局时尽量使道路走向平行当地冬季主导方向,节能建筑的形态不仅要求体型系数小,而且冬季辐射得热多,还需要对避寒风有利,因此多体选择节能体型受多种因素制约。从冬季得热的角度考虑应尽量加大南向得热面积,往往要求建筑的进深小,长宽比大,但如建筑偏离正南方向建筑的长宽比对日辐射得热的影响就小,从节能的角度考虑;加大进深可使冬季建筑耗能的指标降低,因此对于南向建筑进深设计为12m14m,对建筑节能是有利的。严寒地区节能型建筑的平面形状应追求平整、简洁,如直线型、折线型和曲线型。在节能规划中,对建筑形式的选择不宜大量采用单元式错位拼接,因为错位拼接增加外墙临空长度,不利于节能。2.1.2围护结构的保温节能通过加强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减少空气渗透,可以减少建筑热量散失,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3。围护结构的保温措施体现在墙体保温、屋面保温和门窗保温及气密性几个方面。这些技术相对成熟,应用十分广泛,效果也很明显。2.1.3建筑遮阳设计与利用太阳能建筑设计相反,建筑遮阳构件可以阻断太阳直射光线透过玻璃进入室内,防止阳光过分照射和加强建筑维护结构,防止直射阳光造成室内眩光,降低夏季空调负荷,节约能源。建筑遮阳分为屋面遮阳和立面遮阳,遮阳构件的形式可以是水平遮阳、垂直遮阳、格栅遮阳等。2.2洁净能源的利用2.2.1利用太阳能的建筑太阳能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我国幅员辽阔,有着非常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利用太阳能的建筑可分为主动式太阳能建筑和被动式太阳能建筑.主动式太阳能建筑利用由于设计复杂,造价高,很少应用于建筑设计。而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因为被动系统本身不消耗能源,设计相对简单,是建筑利用太阳能的主要方式。2.2.2利用风能的建筑风能是地球上重要的能源之一,风能的利用有风力发电和利用风力促进室内换气通风等方式,而后者是建筑利用风能的主要方式。风能的利用与建筑内部平面和空间组合及建筑形态密切相关。水平通风即是人们常说的“穿堂风”。利用建筑在迎风面和背风面的空气的压力差在建筑内部产生空气流动,降低表面温度,促进室内气流循环,改善室内热环境,满足人体舒适度。2.2.3利用地热的建筑利用土壤的蓄热性能,在建筑物与室外环境之间设置一定厚度的土壤作为维护结构,或利用地形把土壤作为建筑的依托,可以在建筑与室外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过渡区域,一方面减少外界不利环境对建筑室内温度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室内热量向外散失。在地下埋设一定截面的管路系统,通过空气热压通风和风压通风,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利用土壤的恒温和恒湿性能,使空气保持恒定的温度和湿度,调节室内微气候。2.3建筑绿化 将绿化引入建筑,一方面是处于节能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追求一种努力与自然接近的生活。在建筑中重塑自然,将清新的绿意带回人们身边是建筑师的梦想。建筑窗户周边、阳台等处设置局部绿化,夏天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辐射,冬季由于植物落叶又不能使更多的阳光进入房间。相对于屋面绿化和墙面绿化而言,局部绿化的实施和管理更为方便,而且植物种类选择余地很大,容易形成赏心悦目的景观。屋面绿化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并能为居民提供户外活动和交往的空间。屋面绿化的构造措施可以是草泥屋面,蓄水覆土种植屋面等等。在墙面种植爬上虎之类的攀藤类植物,可以遮挡阳光直射墙面,通过叶面蒸腾带走一部分热量,并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一部分能量。如果在墙面设置构成架、种植槽和灌溉系统,在绿化与墙面形成空气间层,可以加强绿化与墙面之间空气流动,从而加强墙面的散热性能。3我国建筑节能存在问题分析3.1法规政策、标准体系不完善 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直到90年代初期开始,才有一些建筑节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节能标准陆续出台,而且这些法规、标准中只有总的要求和使用的局限范围,缺少技术细节和可操作的标准,从而使得各地执行不力,建筑节能仍然进展缓慢4。3.1.1我国建筑节能标准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差距发达国家每隔几年就修订一次标准,比如:法国曾在1974、1982、1989、2000年四次修订建筑标准;德国从1977年第1部建筑节能法规WSVO开始实施,至今也进行了四次修订,而且每次修订后的标准均能比上次的标准节能25%以上。而将我国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与国外标准中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我国即使全面地执行现行的建筑节能标准,与发达国家仍存在着相当的差距。因此,我国建筑节能水平的改善比发达国家更为紧迫5。3.1.2节能标准不完善,实施不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仅仅侧重于工业节能,建筑节能内容显得相对薄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对于建筑节能仅为“支持”、“鼓励”和“提倡”,缺少强制性,且没有具体的有关建筑节能的法律条款约束。因此导致相当一部分地区对建筑节能标准无动于衷,有的工程甚至出现按节能标准设计和报批,却不按照图纸施工,出现“阴阳图纸”的现象等。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从80年代初采暖居住建筑节能起步至2003年,建成节能居住建筑(包括节能30%及节能50%)3.2亿平方米,仅占全国城市居住建筑的4%,其主要原因就是节能标准不完善,实施不力。3.2缺乏有效的节能激励政策 我国建筑节能难以广泛推广的原因很多,而缺乏有效的节能激励政策也是一个主要的原因。据有关资料测算,当住宅建筑节能30%以上时,要增加造价约 3%6%,当节能50%时,造价增加可达6%11%6。节能建筑造价增加了,却缺乏经济调控的激励措施,这就使得建设单位缺少了实施建筑节能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而对于在建筑节能目标中占有很大比重的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更是由于缺乏经济调控的激励政策而导致节能改造资金缺乏。我国当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债和一些国际合作项目,而国债中支持建筑节能项目的比例远低于工业节能项目,而对于像国外依靠征收附加电费、资源税、环境税建立的“节能公益基金”,我国基本没有,这些问题导致建筑节能工作严重的资金缺乏。3.3节能技术、节能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在我国的建筑节能市场,缺乏成熟、完善、经济、适用的节能技术以及质量合格、数量足够的节能产品,节能检测及评估的市场还不够完善。多数现有技术还比较低级,节能率不高,又多是常规的建筑节能产品,高科技的节能建筑材料开发应用范围较窄,有的造价成本增加,却需要多年收回成本,市场难以接受等,这些都影响了建筑节能的进程7。3.4建筑节能意识有待提高 当前,大多数人对建筑节能事业比较陌生,其主要原因有:(1)政府对于节能工作的宣传还不够到位,大部分人对于我国目前能源的供求现状不了解,缺乏节能方面的相关知识8。(2)大部分人并不清楚节能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开发商最关心的是怎样用最少的投入建成尽可能多的房屋;而绝大多数的消费者购房时一般也不会注意所购房子是否能节能。(3)目前的收费机制中集中供热、供冷计量收费是按照面积进行收费的,用户是否采取节能措施与其自身利益无关,因此用户也削弱了节能的意识。社会各方面节能意识的淡薄削弱了公众对于建筑节能的积极性和自觉性。3.5建筑节能缺乏全过程的监管机制 建筑节能在宏观层面上涉及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调试、运行管理等多个环节,而政府部门对于建筑节能标准的监管往往重视的是设计阶段,对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其他环节的节能管理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在体制管理上存在着各管理部门之间职责不清、沟通不畅,出现“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局面,从而导致节能流于形式,打造出来的仍然是高耗能的建筑9。通过上述节能存在的问题分析,当前,建筑能耗已成为约束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大力推动建筑节能工作才是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4打造生态建筑示范平台生态建筑体现可持续发展原则,强调建筑与人文、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是建筑业由传统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向高效生态型发展模式的必由之路,是当今世界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2004年9月,“上海生态办公示范楼”在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莘庄科技园区内落成。示范楼针对上海的地域特征和经济发展水平,集成了国内外60多家产学研联合体的先进技术研究成果,全面展示了体现生态建筑基本设计理念的超低能耗、自然通风等十大类关键技术体系,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态建筑关键技术集成平台,并已作为生态建筑技术产品后续研发的实验平台列入2004年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4.1项目概况该楼总建筑面积1994平方米,钢混主体结构,南面两层、北面三层;西侧为建筑环境实验室,东侧为生态建筑技术产品展示区和员工办公区,中部为采光中庭与天窗。基于上海的经济发展水平,地域气候特征、场址环境特点和建筑使用功能,通过研发并集成国内外最新生态技术及产品,总体技术目标达到:综合能耗为普通建筑的1/4;再生能源利用率占建筑使用能耗的20%;室内综合环境达到健康、舒适指标;再生资源利用率达到60%。形成“超低能耗、自然通风、天然采光、健康空调、再生能源、绿色建材、智能控制、(水)资源回用、生态绿化、舒适环境”等十大技术亮点。4.2建筑节能综合利用技术方面4.2.1超低能耗围护结构通过能耗指标和节能效果能耗模拟分析,确定最佳的超低能耗综合节能技术系统:四种复合墙体保温体系;三种复合型屋面保温体系,绿化平屋面采用倒置式保温体系,保温层采用耐植物根系腐蚀的XPS板和泡沫玻璃板置于屋面防水层之上,再利用屋面绿化技术,形成冬季保温、夏季隔热又可增加绿化面积的复合型屋面;节能门窗;多种遮阳技术,天窗外部采用可控制软遮阳技术达到有效节省空调能耗的作用;南立面根据当地的日照规律采用可调节的水平铝合金百叶外遮阳技术,通过调节百叶的角度,达到节能效果;西立面根据太阳光入射角度采用可调节垂直铝合金百叶遮阳技术。通过以上综合措施的应用分析可知,仅围护结构节能措施可降低能耗47.8%。4.2.2太阳能综合利用建筑一体化设计了斜屋面放置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器和多晶硅太阳能光电板,实现太阳能综合利用。通过集成太阳能热水器、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和热水型太阳能吸附式空调机组,实施建筑一体化设计,有效解决示范楼冬季采暖、夏季制冷和全年热水供应问题;在过渡季节,利用太阳能热水强化自然通风。此外,在斜屋顶下部选用光电转换效率14%的高效率多晶硅太阳能光电板,建立5千瓦光伏电站并采用并网技术实现并网。4.2.3节能系统设备例如高效、环保、健康新型空调系统,除了利用太阳能、太阳能热水型吸附式空调和采暖复合系统外,研发热泵驱动的热、湿负荷独立控制的高效、环保、健康新型空调系统:通过避免使用有凝结水的盘管,解决目前空调系统中存在的霉菌滋生问题,同时通过除湿机内盐溶液的喷洒除去空气中的尘埃、细菌、霉菌及其他有害物。该空调系统同时利用了热泵的冷、热量,并且排风采用全热回收等技术,可以使空调能耗降低20%左右。机组可以采用全新风运行,提高了室内空气品质。最后,系统通过使用绿色环保制冷工质(溴化锂溶液等),减少了氟利昂制冷剂的使用,减少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体现生态和环保的理念。节能照明及其智能监控方面,选用节能灯具,优化照明方案,并通过设置照度传感器实现智能监控,在确保舒适光环境前提下,节约照明能耗。4.3示范楼运营效果首先,在建筑节能效果方面。采用合理的节能技术与措施后,实际设计示范楼的采暖空调能耗可达到30千瓦时/平方米,而未采取任何节能措施时所需的全年能耗为102千瓦时/平方米,节能率70.7%。其中遮阳占32.2%,外窗占18.9%,墙体屋面占25.8%,自然通风占9.6%,空调设备占13.6%。年节约能源费用共计170650元。二是自然通风方面。过渡季节利用太阳能热水加热风道内的空气,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量约可提高1倍。初步运行效果表明,在保证室内热舒适性和空气品质的前提下,在夏秋季节春夏季节各缩短空调运行时间近1个月,全年约可减少空调运行时间2个月。三是天然采光。跟踪检测发现:自然采光有效面积600平方米。自然采光措施大大减少了生态楼内白天开灯的时间,全年照明可节约1525千瓦时,照明节能率为10.8%。四是热湿独立式空调系统。经过夏季初步运行和测试,热湿独立式空调系统运行良好,各项技术参数达到设计要求。整个系统实现了热湿独立处理的目标,室内风机盘管供水温度控制在1720,不同于传统空调系统的7供水,实现了干工况运行,室内空气清新自然,无明显异味。五是太阳能利用。太阳能光热综合利用表现在冬季地板采暖太阳能利用率可达57%,夏季空调太阳能利用率可达75%。与常规风冷式冷热水机组相比,年运行费用可降低54%,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67%,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80%,具有明显的节能以及环保效益。此外,太阳能光电利用方面,生态楼5千瓦太阳能发电系统已经实现和市政用电的并网。六是智能控制。室内环境控制系统已实现CO2浓度、温度、湿度和光照分报、时报、日报和月报;空调节能监控系统和通风气窗、遮阳板、遮阳百页和天窗遮阳蓬的自动控制运作正常。七是中水处理回用。雨污水处理系统日处理水量为20立方米/日,处理以后的中水提供给生态楼卫生间用水及景观水池补充用水。八是生态绿化。实现夏季建筑外植物群落降温12.5,夏季屋顶及垂直绿化降低室内温度11.5,建筑周围植物群落减弱噪音能力达到约12dB/m2生态效益指标。4.4示范楼技术经济分析普通办公楼每平方米造价3140元,生态办公楼每平方米造价4603元,成本增长率为48.3%,增加比率偏高的原因除成本增加外,主要为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示范楼总体建筑面积小引起的,若增加建筑面积,将大幅度降低成本投入的增加,如示范楼面积达到5000平方米,则单位平方米造价可降低至3800元,工程建造成本仅比普通办公楼上升21%;另一方面由于建筑物偏小,示范楼采用的部分技术和设备未达到其设计生产能力,如中水回用处理技术,设计日处理量为20吨,而实际使用仅为6吨天,影响了经济效益的进一步发挥。对示范楼围护结构按50年全寿命周期计算节能效果,节能空调、遮阳系统、太阳能等按25年全寿命周期计算节能效果,假设残值为0,经过对总体节能效果的全寿命经济分析,可得出上示范楼全寿命周期项目净现值NPV=893399元,说明该项目具有较强的经济合理性,能得到超额收益。经计算动态投资增额回收期Pd(k)=22.3年,表明使用生态建筑的节能技术能在22.3年后收回超额投资,开始收益。多种先进生态节能技术的采用虽增加了建筑的初始投资,但可节约大量的能源和资源的消耗,运行费用大大降低,在全寿命使用过程中给使用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应。根据计算,直接的经济效益相当于建造成本增加投入的148%(资金使用动态计算结果)。此数值还未将生态建筑舒适健康的环境,降低废弃物的排放和维护保养成本的降低给使用者带来的诸多利益。项目整体投资回收期偏长的主要原因是各项关键技术的经济效益差别较大,个别关键技术甚至在生命周期内产生负净现值,使得项目整体效益大幅下降。因此在生态建筑推广过程中,还需要对部分关键技术开展进一步降低成本的研究,提高其经济效益,使得技术的应用不至于在经济上产生障碍;此外生态关键技术在工程项目的推广应用应是有选择性的,应根据建设方的投资能力和所获得的资源的难易程度和价格成本,有选择性的采用单项或多项技术的优化组合,以使投资效益达到最大化10。该楼的建成,为全面展示生态建筑理念和集成技术体系、引导我国生态建筑的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了示范平台。目前该楼作为生态建筑技术产品后续研发的实验平台已被列入了2004年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工作已全面开展。通过跟踪实测评价其生态技术集成体系效果,开展生态新技术、新产品应用研究,形成适宜推广的适用型生态技术集成体系,为房产商建设生态建筑提供技术支撑;为我国生态建筑设计和建造及上海2010世界博览会建筑示范区的建设提供可行的技术借鉴。5提高我国建筑节能的有效对策5.1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节能法规体系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针对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节能法规体系,是我国做好节能工作的重要保障。(1)加快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修改,在建筑法和节约能源法中强化建筑节能部分。建议制定建筑节能管理条例,对建筑节能的管理制度、激励制度、奖罚制度等做出明确的规定。(2)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节能法规体系。目前,相关的建筑节能设计规范正在逐步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11。5.2严格实行建筑节能设计(1)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提高建筑物本身的保温隔热能力和采暖空调系统的效率。在设计中,应合理利用朝向、室外气候及地形条件,合理选择建筑物的窗墙比和体形系数,加强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优先选用节能型的采暖、空调设备,采取室温调控和热量计量措施来降低采暖、空调能耗。(2)因地制宜地利用可再生的能源。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洁净能源,是建筑上利用潜力很大的新能源之一。目前在民用建筑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太阳能热水器,但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做的还很不够,从而限制了太阳能的充分利用。建议今后要多加强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的研发,充分利用太阳能来进行供热、空调和发电等。(3)加强建筑节能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加强建筑节能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要把建筑节能作为建筑设计是否达标的重点考核项目,确保建筑节能设计的质量12。5.3采取相应的激励政策推广建筑节能,政府除了强制实施的建筑节能标准外,还必须制定必要的激励政策,这是促进节能降耗目标实现,推进我国建筑节能的重要手段。(1)设立节能专项基金。建议的资金来源包括:A、在公共财政预算中设立节能科目;B、国债;C、征收附加电费;D、征收碳税、资源税;E、延长“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征收时间,并将建筑节能纳入支持范围;F、使用住宅公共维修基金支持建筑节能改造;G、国际合作项目援助资金。(2)建立节能激励政策体系。A、对开发生产符合建筑节能要求的新型材料、推广使用高效先进的供暖空调技术形式、进行节能科研项目的研究和建筑节能示范项目的建设,要加大专项基金的扶持力度。B、对建筑节能有成效的建筑,可采取减免税收、费用及低息贷款或提供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进行激励。C、对达不到节能设计标准的建筑,采取禁止投入使用等措施或恢复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墙改基金等经济处罚措施进行限制。D、对高能耗的建筑所有者,限期进行节能改造,过时实行征收能源超量使用费;E、设立建筑节能奖。将节能与评优挂钩,对有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5.4 建立建筑节能产品认证和能效标识制度加快经济实用的节能材料的研发,针对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就地取材的原料研制新型节能材料,大力推广高效、经济的建筑节能新技术,运用市场机制,引导用户和消费者购买节能型产品,培育和规范建筑节能市场,努力降低节能建筑的造价13。同时,为了规范建筑节能市场,提高建筑节能产品的质量,引导用户购买节能建筑和节能产品,关键的手段是制定建筑节能产品、技术的分级认证和能效标识管理制度,建议具体操作措施是:(1)建立节能技术检测和评估市场。(2)制定科学和可操作性的能耗标识指标及检测方法。(3)实施市场准入制度。通过强制性的最低能效标准作为节能产品市场准入的最低门槛。如可按产品耗能由低到高,依次标为 15级,能效比低于5级的产品不允许上市销售。5.5建立建筑能耗数据库掌握建筑能耗数据是进行建筑节能工作的基础。因此,建议政府部门组织力量,采取普查、抽样调查、统计报告、计算分析的办法,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各类建筑的实际能耗进行调查测定,建立建筑能耗基础数据统计和建筑能耗数据库,通过对基础数据的系统分析,找出我国建筑物节能的重点环节,制定各类建筑的耗能定额指标,制定我国现阶段建筑物节能的技术措施。5.6进一步完善节能监管体系加强政府全过程的行政监管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执行强制性节能技术标准的监管力度,加强全过程的行政监管。为了使建筑节能标准真正实施起来,一方面要健全建筑节能管理机构,加强对建筑节能的组织管理。为了避免节能“多头管理”的弊端,建议成立专门的节能管理机构,负责督促建设各方对于节能法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工作,做好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统一协调解决建筑节能专项基金的专款专用,规定相关的节能备案程序。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在建设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和备案等环节,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行全过程监管,并明确建设各方应承担的责任,对于不执行节能标准的有关单位根据责任采取严格的处罚措施。如建立新建建筑的市场准入制度,对新建建筑达不到建筑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不准施工,不准验收备案,不准销售和使用等。通过有效的行政监管,加大建筑节能实施的工作力度。5.7强化节能意识 政府部门要加强能源危机意识的教育和宣传,在各级学校里开设节能教育课程,使节能成为青少年从小就要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让绿色节能理念深入人心,尽可能地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宣传工具开展形式多样的建筑节能宣传和专题知识讲座,加快节能示范建筑、通过节能示范小区工程的费用效益评价,让更多的群众明明白白地对初投资、运行费用等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权衡与取舍做出评价,培养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和开发商的投资积极性,从而更快地推动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6结论建筑节能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应同时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阐述节能途径,硬件方面指改善建筑本身的规划设计或构造设计,以及对新能源的采用,软件方面指提高人节能意识和节能知识。它涉及建筑材料、建筑设计、建筑构造、建筑物理、建筑施工、暖通空调、物业管理、政策法规等诸多方面,因此,在建筑设计节能方面,在立法的基础上每年组织节能建筑评审,并对优秀者给予奖励和宣传,这对提高建筑节能水平较有益。施工单位在建安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循节能要求,在建筑物使用的过程中使用者也要严格按节能要求使用,从经济上加以引导、鼓励或限制,希望可以取得显著成效。本文具体通过对当前建筑节能新技术的介绍与总结,以此引起更多人对节能的关注,并希望通过各种有效技术及立法促进节能建筑在我国的发展,使我国的建筑行业更加适应时代的要求。参考文献1陈春园. 推广建筑节能的经济大帐N . 望新闻周刊,2006.1.302建筑节能研究报告中国能源综合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报告摘录M .建筑节能(4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涂逢祥. 建筑节能形式与政策建议N.中国建设教育,2006.14康艳兵.我国建筑节能的障碍及对策研究N.暖通空调,2006年第36卷第8期 。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课题组D. 中国建筑节能激励政策研究 20056江亿 .我国建筑耗能状况及有效的节能途径N.暖通空调,2005年第35卷第5期7陈伟.建筑节能的关键技术展望和建议.中国建设信息,2006(14).8Raze S. Warp knitting production CP. Heidelberg:Vela Milliard Textilberichte GmbH,20019Chen S E. Quick time VR-An image-based approach to virtual environment navigation DB. Digraph 95. Los Angeles,200510石久胜.大力推进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N.中外建筑,1999(04).11邰雪玲.建筑节能设计的探讨C.黑龙江电力,2005(02)12周之懋.建筑节能有了新标准R.建筑工人,2004(10)13姚兵.推进我国建筑节能事业向前发展N.施工技术,1997(12) 谢 辞本文是在刘玲璞高工、牛丽云助教两位导师共同指导下完成的。两位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厚的学术造诣、忘我的工作精神以及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将作为我今后工作与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并使我终生受益。值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本文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得到了河北农业大学城乡建设学院多位恩师的指导、支持和鼓励,使我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本文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较多的文献资料,所参考的文献资料是编著者们经过艰辛的研究和探索所取得的成果,在此,谨向所有作者和研究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最后,衷心感谢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过我的人们。

    注意事项

    本文(天津大学优秀毕业论文:建筑节能措施的应用分析.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