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古代建筑名称:中国古代建筑 古代建筑名称.doc

    • 资源ID:2694805       资源大小:90.50KB        全文页数:7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古代建筑名称:中国古代建筑 古代建筑名称.doc

    古代建筑名称:中国古代建筑 古代建筑名称话题:古代建筑名称 教师总结 历史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小故事 建筑第五章 中国古代建筑教学目标通过教师讲述,使全体学生了解掌握的知识:1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2中国古代建筑的总体特征;3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制度;4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结构;5中国古代宫殿的历史沿革;6宫殿的布局特点;7宫殿的内外陈设;8现存著名宫殿;9坛庙建筑的起源;10坛庙建筑的分类;11现存著名坛庙;12陵墓建筑的沿革;13陵墓建筑的分类;14帝陵的选址原则;15陵墓建筑的结构;16现存著名帝陵;17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简况、;18古代城市规划特点;19现存城防建筑;20古代民居建筑起源;21古代民居建筑特征;22著名民居建筑;23楼阁建筑的起源;24楼阁建筑的类型;25著名楼阁建筑;26古塔建筑的起源;27古塔建筑的结构;28古塔建筑的类型;29古代著名水利工程;30古代著名桥梁工程教学重点、难点1中国古代建筑的总体特征;2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结构;3宫殿的布局特点;4坛庙建筑的分类;5陵墓建筑的分类;6陵墓建筑的结构;7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简况;8古代城市规划特点;9古长城建筑;10古代民居建筑特征;11楼阁建筑的类型;12古塔建筑的结构;实践、操作学生模拟导游讲解;教学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节 概 述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孕育于文明古国灿烂文化中的中国古典建筑艺术,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无论南方的园林、北方的宫殿,我们随处可见。中国古代建筑可以从近百年上溯到六七千年以前的上古时期,其中,经历了几个主要发展阶段。封建社会是我国古代建筑发展成熟的主要阶段。引导学生看书,得出以下表格:时期朝代特点代表萌芽时期新石器时期原始社会晚期建造穴居和巢居,创造了原始的木架建筑,基本掌握夯筑技术和木材加工技巧以及某种简单成型的建筑形式形成时期夏商周秦汉时期较成熟的夯土技术,建造了规模相当大的宫室和陵墓;木构架结构技术日渐完善,其主要结构方法抬梁式和穿斗式已发展成熟,宫殿、陵墓、万里长城、驰道和水利工程。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建筑材料方面,砖瓦的产量和质量有所提高,金属材料被用作装饰。在技术方面,大量木塔的建造,显示了木结构技术的提高,砖结构被大规模的运用到地面建筑,佛教的广为传播,产生了寺庙、塔、石窟和精美的雕塑与壁画等宗教建筑形式。创造出灿烂的“本土化”佛教建筑和艺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登封嵩岳寺塔等。成熟时期隋唐五代时期在建筑材料方面,砖的应用更加广泛,琉璃的烧制更加进步。在建筑技术方面,建筑构件的比例逐步趋向定型化。建筑与雕刻装饰进一步融会、提高,创造出了统一和谐的风格。其建筑特征是:单体建筑的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比例较大,柱子较粗壮,多用板门和直棂窗,风格庄重朴实。五台山的南禅寺正殿和佛光寺东大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和平顺天台庵正殿。转变时期宋朝建筑规模一般比唐朝小,但更加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势的楼台殿阁。流行仿木构建筑形式的砖石塔和墓葬,创立了很多华丽精美的作品。建筑构件的标准化在唐代的基础上不断进展,各工种的操作方法和工料的估算都有了严密的规定,其建筑特征是:屋顶坡度增高,出檐不如前代深远,斗拱的建筑结构功能已经开始减弱,装饰功能增强,重要建筑门窗多采用菱花格扇,建筑风格渐趋柔和。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福建泉州清净寺、河北正定隆兴寺和浙江宁波保国寺等。继续发展时期辽、金、元时期喇嘛教和伊斯兰教的建筑艺术逐步影响到全国各地,使用辽代所创“减柱法”似已成为大小建筑的共同特点,梁架结构又有了新的创造,许多大构件多用自然弯材稍加砍削而成,形成当时建筑结构的主要特征。山西芮城永乐宫、洪洞广胜寺高峰时期明、清时期大部分城墙和一部分规模巨大的长城都用砖包砌,琉璃瓦的生产,皇家和私人园林在传统基础上有了很大发展,明清建筑与前代相比变化较大,重要建筑已不采用减柱方法,出檐较浅,斗拱比例缩小。北京故宫、平遥古城、颐和园等小结:1.隋唐、宋朝、明清三个时期的风格各不相同:隋唐庄重朴实、宋朝渐趋柔和、明清华丽。2中国历史上三部关于建筑的古代著作:北宋营造法式,清朝工部工程做法则例,明末园冶。过渡:我国古建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是以木构建筑为主,不同于西方的石制建筑,同时也体现出中西文化的不同。从唐代起,每一时期都有实例存在,尤以山西最多,所以研究古代建筑意义重大。中国古代建筑历史悠久,种类丰富,风格多姿,与西方石制建筑截然不同,那么有什么特点呢?二、中国古代建筑的总体特征中国古代建筑具有卓越的成就和独特的风格,与西方的古代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其鲜明的民族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比讲解:(中国古代建筑与西方古代建筑)1.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方式中国古代人民生活在长江、黄河流域,这里植被繁茂,森林资源丰富,劳动人民很自然地用木材建造窝棚;因此木材就是最适当的建筑材料。从原始社会末期起,我国建筑便形成了以木构架结构为主的独特风格。我国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抬梁式、穿斗式和干栏式等。西方以石材为主看图对比讲解三种结构:结构名称特点使用对象抬梁式沿房屋的进深方向在石础上立柱,柱上架梁,再在梁上放短柱,上再架梁,如此叠数层。多用于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穿斗式由柱距较密、柱径较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不施梁而用若干穿枋连接,并以挑枋承托出檐,由此形成一个整体框架。在我国南方地区使用很普遍。干栏式用竖立的木桩构成底架,建成高出地面的房屋。今傣族的竹楼,侗族、苗族、布依族的吊楼,都是干栏式建筑。木构架有以下好处和作用:木构架如同现代的框架结构,承重与围护结构明确分开,墙壁(围护结构)不负担屋顶或楼面重量,赋于设计以极大的灵活性,建筑既可以做成开有各种门窗的房屋,也可做成四面通风,有顶无墙的凉亭。人们常用“墙倒屋不塌”这句谚语来形容中国古建筑,它生动地说明这种木结构建筑的特点。房屋内部,也可用格扇,板壁做成轻便隔断物,根据需要而装拆,十分灵活方便。因结构用围护分开,只要改变墙与屋面的材料与厚薄、窗和门的位置及大小,便能广泛适应各地区寒暖不同的气候。由于木材具一定弹性,构架各节点榫卯又有若干伸缩余地,因而可减小地震对建筑的危害。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又名应县木塔),为国内现存最古木塔,经千年历数次强地震而巍然屹立便是一例。西方以石质建筑不可移动【案例研讨】研讨课题:丽江经历地震后出现“墙倒屋不塌”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答:采用了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方式;由于木材具一定弹性,构架各节点榫卯又有若干伸缩余地,因而可减小地震对建筑的危害。)2.完整的院落组织,多样的平面布局中国古代建筑讲究完整的院落组织。先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主要殿堂为中心,四周围绕配厢、夹室、廊庑、围墙等单体建筑而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中国古建筑群的平面布局,无论帝王的宫殿、坛庙、陵寝、衙署、寺庙宫观还是四合院式民居,都是采用中轴线对称均衡布局,主体建筑居中,附属建筑左右对称,形成整齐严谨、主次分明的布局风格,以表现统治者至高无上的威严和宗教教义的庄严肃穆、礼敬崇高。与此同时,又追求曲折变化、灵活多样的平面形态,体现自由随意的变化。西方古建筑向上延伸3建筑造型优美,装饰丰富多彩中国古代建筑,无论是立面平面,还是屋顶,都特别讲究式样的变化,形成优美柔和的造型艺术美。如柱子从中间向外逐渐加高,角柱高耸,使屋檐飞翘,不仅增加了建筑物的稳定性和采光性,而且使檐角体现出优美的轮廓线,飞动明快。中国古代建筑装饰内容十分丰富,建筑色彩多根据需要和风尚而选择。大凡宫殿、寺庙等多使用色调鲜明对比强烈的色彩,如红墙黄瓦的宫殿内外饰红绿彩画,很好地完成了蓝天、白云、黄顶、红柱、绿画的转换过渡,呈现出绚丽辉煌之感。民居则以色调和谐朴素淡雅为风格,如江南小镇青山碧水中掩映粉墙灰瓦,充满自然情趣。雕饰艺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各个部位,主要表现在基座、柱、梁、斗拱、屋顶、门、藻井等建筑物上,雕饰的题材内容丰富,有人物形象、花虫鱼鸟、历史故事等,手法则包括木雕、砖雕、石雕和金银铜铁等建筑饰物。西方古建筑装饰不多【知识拓展】在中国古建筑的装饰内容里,龙占了很大的比重,尤其是在北京紫禁城,可以说无处不见龙。龙本身不仅充满在各个部位的装饰里,龙的子孙也参加了装饰的行列,例如皇家建筑屋角的飞檐上坐立着用琉璃烧制的或黄或绿的一个龙头和数目不等的龙子。在中国民间有所谓“龙生九子,各司其职”的说法。请列举与建筑装饰有关的龙子的名称、位置及其象征含义。4建筑与环境的有机结合建筑是空间的艺术、环境的艺术,中国古建筑在天人合一思想指导下,特别讲究在整体布局与设计上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中国古代的设计师、艺术家和工匠们,在进行设计时,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都要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务使建筑布局形式、色调体量等与周围环境相适应,从而构成一个大的环境空间,达到天人合一的艺术效果。5传统文化对古建筑的影响任何建筑都是它所属的那个民族和那个时代的文化“音符”。中国传统文化表现为:敬天祀祖的儒家礼制文化、天人合一的道家风水文化、农禅并重的佛教世俗文化、民俗禁忌的原始宗教文化以及君权至上的皇家等级思想、家长为中心的家族思想等,这些都在古建筑中得到充分反映。三、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制度中国古代按建筑所有者的社会地位规定建筑的规模和形制,这种制度在周代就已出现,直至清末,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典章制度之一。根据等级制度,中国古代建筑可分为3个类型:列表对比讲解:类型等级建筑特点使用对象殿式最高宏伟而华丽,屋顶可用琉璃瓦,用斗拱建重檐屋顶,彩画用龙凤图案等。帝王后妃所居,大寺观的大殿大式中间这种建筑不许施琉璃瓦,斗拱彩饰也有严格的规定。各级官员和富商大贾小式最低其建筑结构受到各种限制普通百姓的住房四、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结构中国古代建筑与世界其他建筑迥然不同,这种独特的建筑外型,是由建筑的功能、结构、和艺术结合而产生的。由台基、屋身、屋顶三部分组成,称为“三段式”,每部分各具特色:边看图边讲解:1台基又称基座,是我国古代建筑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建筑立身之所,它的作用有三:(1)保护功能,防潮、防腐、稳定立柱、避免柱基因为负重不同而出现沉降。(2)审美功能,使建筑物向高处延伸以显宏伟之势。(3)等级功能,台基按等级可分为以下几类:列表对比讲解:台基等级外观区别使用对象代表性建筑普通基座多用素土、灰土或碎砖三合土混合,夯筑而成,高约一尺,小式建筑较高级基座用材以砖为主,也有的配以条石。基座边修汉白玉栏杆用于大式建筑或宫殿中的次要建筑。更高级基座(须弥座、金刚座)一般用汉白玉雕饰而成,其四周座壁刻有凹凸线脚和纹饰,台上建有汉白玉栏杆,常用于宫殿和著名寺院中的主要殿堂建筑。最高级基座由三个须弥座相叠而成,有三层雕栏,从而使建筑物显得更为宏伟高大,只用于皇宫的朝政殿堂和最高等级的礼制建筑。故宫三大殿、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2屋身思考:屋身有哪些基本的组成部分?(1)开间“间”为四柱围成的空间,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单元。建筑的迎面间数称“开间”,或称“面阔”。建筑的纵深间数称“进深”。通过面阔和进深来反映建筑物体量的大小。以间组屋,以屋组院,以院组群,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布局模式。古人以奇数为吉祥数,面阔进深多为单数。而且开间越多,建筑等级越高。按照传统的建筑规制,单体开间分为五等。宫室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屋顶高度为九架梁。而九为阳数之极,所以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就成为皇权的象征,称之为“九五之尊”。例外的是北京故宫太和殿和太庙大殿面阔为十一间。(2)木头圆柱常用松木或楠木制成的圆柱形木头。置于石头(有时是铜器)为底的台上。多根木头圆柱,用于支撑屋面檩条,形成梁架。(3)大梁架于木头圆柱上的一根最主要的木头,用以形成屋脊。常用松木、榆木或杉木制成,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骨架的主件之一。(4)斗拱位于大型木构架建筑的屋顶与屋身的过渡部分,是我国古代建筑所特有的构件。方形木块叫斗,弓形短木叫拱,斜置长木叫昂,总称斗拱。一般置于柱头和额枋、屋面之间。它的作用有三:1、支撑作用:用以支挑深远的屋檐,并把其重量集中到柱子上,用来解决垂直和水平两种构件之间的重力过渡;2、装饰作用。3、等级作用,斗拱的大小与出挑的层数有关,层数越多,等级越高。斗拱在我国历代建筑中的发展演变非常显著,可以作为鉴别建筑年代的一个主要依据。早期的斗拱主要作为结构构件,体积宏大,近乎柱高的一半,充分显示出在结构上的重要性和气派。唐、宋时期的斗拱还保持这个特点,但到明、清时期,它的结构功能逐渐减弱,外观也日趋纤巧,本来的杠杆组织最后演变为檐下的雕刻。(5)雀替是我国古建筑中枋与柱相交处的托座,像一对翅膀,从柱头上面向两边挑出以承托其上之枋,借以减小枋的净跨度。作用有二:1、支撑作用:起到巩固构架的作用;2、装饰作用又很好地解决了柱头装饰问题。分类:大雀替、龙门雀替、雀替、小雀替、通雀替、骑马雀替和花子牙等。(6)山墙即房子两侧上部呈山尖形的墙面。其特点是两侧山墙高于屋面,随屋顶的斜坡面而呈阶梯形。3屋顶和屋檐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极富变化极具艺术表现力的部分,其艺术手段包括形式、用料、颜色、装饰等。屋顶多与屋檐相配合,共同反映建筑的等级水平。列表对比讲解:名称坡面脊线代表庑殿顶(四阿顶)四面斜坡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歇山顶(九脊顶)庑殿顶和悬山顶的结合,上2/3为悬山顶,下1/3是庑殿顶。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悬山顶(挑山顶)屋面双坡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攒尖顶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的屋顶没有正脊,有若干屋脊交于上端一般亭、阁、塔常用卷棚顶屋面双坡没有明显的正脊盝顶形成长方形屋面顶部是在平顶的屋顶四周加上一圈外檐。注意:(1)屋檐根据檐数可分为单檐、双重檐、三重檐。重檐可增加建筑物的立面形态美感,又可减小高大建筑檐面排水对基座的冲击力,所以用“重檐三滴水”表示三重檐。(2)屋顶以庑殿顶级别最高,依次为歇山、悬山、硬山。屋檐以重数越多级别越高。两者结合,形成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的排序。例题:比较以下屋顶的等级(1)单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2)单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歇山顶、单檐歇山顶。4装饰(1)彩画作用:保护:防潮、防腐、防蛀;装饰;等级列表对比讲解:名称等级特点使用对象代表和玺彩画等级最高 藻头两端用框住,中间由各种不同的龙或凤的图案组成,间补以花卉图案,并且沥粉贴金,金碧辉煌,宫殿、坛庙的主殿、堂、门旋子彩画次级藻头两端用框起,可以贴金粉,也可以不贴金粉;画面用简化形式的涡卷瓣旋花,有时也可画龙凤,一般用于次要宫殿或寺庙中苏式彩画低枋心画面为山水、人物故事、花鸟鱼虫等,藻头两端用 或或()框起。主要用于园林建筑和住宅(2)用料与色彩屋顶用料以瓦为主,主要有釉质琉璃瓦和灰陶瓦。琉璃瓦南北朝开始用于建筑,材料贵重仅饰于局部,宋元开始出现全铺盖使用,级别明显高于灰陶瓦,被皇家建筑所采用。琉璃瓦颜色丰富,以黄、绿、蓝为主。到封建社会中期,黄色为五色之中心,被尊为帝王之色,黄琉璃就成为皇宫主体建筑的专用色,王公贵族只可用绿琉璃瓦覆顶。(3)屋脊装饰古代建筑多在屋脊上装饰动物雕塑,以增加威严和神秘。正脊上的压脊兽名鸱吻,为龙之九子之一,喜登高,多塑与屋顶,呈张口吞脊之状。垂脊上为垂兽,戗脊曰走兽,宋代开始走兽装饰。走兽的多寡与建筑规模和等级有关,数目必须是单数,故宫太和殿为11个,自下而上依次为骑凤仙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乾清宫为9个,坤宁宫为7个,东西六宫为5个,小殿为3个。(4)藻井中国传统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名为“藻井”,含有五行以水克火,预防火灾之义。一般都在寺庙佛座上或宫殿的宝座上方。是平顶的凹进部分,有方格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上有雕刻或彩绘,常见的有“双龙戏珠”。太和殿藻井之大和华丽为宫中藻井之最好等级。井内金龙盘卧,口衔轩辕镜,其位置正在宝座上方,以示皇帝为轩辕氏皇帝的正统继承者。第二节 宫殿建筑导入新课:宫殿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建筑,是专供皇帝处理政务和日常生活起居的建筑。宫殿以其巍峨壮丽的气势、宏大的规模和严谨整饬的空间格局,给人以强烈的精神感染,突现帝王的权威,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同西方相比,在古代中国这个以儒教为国教的君主制国家,宫殿是古代最重要的建筑。讲授新课:一、宫殿的历史沿革1.作用:宫,在秦以前是居住建筑通用名;殿,原指大房屋。秦汉以后,宫殿成为帝王居所中重要建筑的专用名。“宫”主要指帝王生活起居的场所;“殿”是帝王朝政的场所。宫殿,是古建筑中最高级、最豪华的一种类型,是帝王专有的居所。历代朝廷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使用当时最成熟的技术和艺术来营建这些建筑,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一个时期的最高建筑成就,是中国建筑文化类型的主角。2.历史发展:宫殿的形制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1)殷商:帝王宫殿呈院落式三布局。(2)周、春秋、战国:分外朝、内廷两部分和“三朝五门”制。(3)秦汉:各宫占地面积大,建筑物布局稀疏。秦有咸阳旧宫、甘泉宫和阿房宫,汉有汉三宫(未央宫、长乐宫、建章宫)。(4)隋唐:在中轴线上建“五门”、“三朝”,有唐三宫(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5)明清: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布达拉宫为代表。宫殿虽豪华壮丽,但大多数都在王朝更替或是争夺王位时,毁于战火或被拆毁,变成了废墟,留给后人的只是史书记载和遗址,供人研究与凭吊。看图:阿房宫、大明宫、北京故宫二、宫殿的建筑规制以北京故宫为例,讲解宫殿的布局特点(画图):1中轴对称为了表现君权受命于天和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宫殿建筑采用严格的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丽,轴线两侧的建筑低小简单。这种明显的反差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中轴线纵长深远更显示了帝王宫殿的尊严华贵。世界各国,惟我国对此最强调,成就也最突出。2左祖右社又称左庙右社,体现了中国礼制思想中崇敬祖先、提倡孝道、祭祀土地神和粮食神的重要思想。所谓“左祖”,是指在宫殿左前方设祖庙,祖庙是帝王祭祀祖先的地方,因为是天子的祖庙,也称太庙;所谓“右社”,是在宫殿右前方设社稷坛,社为土地,稷为粮食,社稷坛是帝王祭祀土地神、粮食神的地方。清代以左为尊、以东为上,所以左在前,右在后。3前朝后寝宫殿自身的布局一般分前后两部分。前朝是帝王上朝治政、举行重大典礼、朝贺和宴请的地方。如明清北京故宫,前朝主要有太和、中和及保和三大殿;后寝是皇帝与后妃们生活居住的寝宫,内有御花园等供享用。如北京故宫在中轴线上的建筑就分前朝和后寝两部分。后寝有皇帝的寝宫宁寿宫、皇太后居住的慈宁宫、妃子们居住的东西六宫、花园等。4 三朝五门是指宫殿建筑群的门殿布局。“三朝”是根据帝王朝事活动内容的不同,分别在三处不同规模的殿堂内举行,即举行重大仪式和政治活动的外朝、处理日常政务的内朝和起居生活的燕朝。如北京故宫的太和殿、中和殿及保和殿。“五门”是在举行大型朝事活动的宫殿庭院前,沿中轴线以五道门及辅助建筑构成四座庭院,作为大朝宫殿前的前导空间。这五道门由内而外顺次称为朝门、宫门、宫城前导门、皇城门和皇城前导门。如北京故宫的太和门、午门、端门、天安门、前门。这种布局早在周代即已形成制度。之所以如此门阙森森,宫殿重重,无非也是为了炫耀皇权崇高威严罢了。三、宫殿的内外陈设外部陈设:华表、石狮、吉祥缸、日晷、嘉量、鼎式香炉、铜龟铜鹤内部陈设:轩辕镜、太平有象1.外部陈设:看图讲解:分别了解它们的作用、外观、价值、含义等内容。(1)华表是古代设在宫殿、城垣、桥梁、陵墓前作为标志与装饰用的大柱,设在陵墓前的又名墓表。高耸挺拔的华表矗立在皇宫内外,不仅给人以崇高纯洁之感,更体现了皇家的高贵与尊严,已成为皇家建筑的特殊标志。(2)石狮位于宫殿和庭院的大门前,一可以把守门阙,以示辟邪;二可显示主人的威严和势力。雄狮、雌狮、南狮北狮、三王狮(3)吉祥缸置于宫殿前、廷院中盛满清水以防火灾的一个个金属大缸,古称“门海”。古人认为,门前有大海就不怕火灾,故又称“吉祥缸”,一般有铜、铁、鎏金三种。缸内平时盛满水,以备消防火灾之用。(4)日晷我国古代一种计时器。它利用太阳的投影和地球自转的原理,借助指针所生出来的阴影来确定具体时间。日晷在汉代已经普遍使用,皇家使用,不但借以记时,还寓意“王”恩如日,光辉普照。(5)嘉量我国古代的标准量器。全套量器从小到大依次为斛、斗、升、合、龠五个容量单位,嘉量作为标准器具,用作宫廷建筑,和日晷同放在太和殿前,象征着皇帝的公正和至高无上,也象征着国家的统和强盛。(6)铜龟、铜鹤龟、鹤是我国传说中的神灵动物,用来象征长寿、庆贺永享天年。宫殿中摆放铜龟、铜鹤象征江山永固。(7)鼎式香炉我国古代举行大典时用来燃烧檀香和松枝的一种礼器,有盖为鼎,无盖为炉。鼎的造型既沉稳又坚固,体现了国泰民安,象征着政权稳固,是传国重器。2内部陈设:(1)轩辕镜即宫殿的藻井中浮雕蟠龙口衔之珠,铜胎、中空,外涂水银,光亮如镜。据说最早为轩辕氏所制,为避邪正统之器。轩辕镜与蟠龙一起构成游龙戏珠,悬挂于皇帝御座上方,表示中国历代帝王都是轩辕氏后裔,是黄帝的正统继承者,也暗喻普天之下都属王臣。(2)太平有象即皇帝御座旁大象形状的陈设品。象高大威严,躯体粗壮,性情温和,粗大的四腿直立在地,稳如泰山,象征着社会安定和政权的巩固。象身上驮一宝瓶,盛着五谷或吉祥之物,表示五谷丰登,吉庆有余,天下祥和。小结:所有这些陈设,都体现了皇家的尊严和气派,了皇帝对祖国统一和强盛的愿望。四、现存著名宫殿讲解:中国现存完整的宫殿有两处,即北京故宫博物院和沈阳故宫博物院。1.北京故宫(1)历史:也称“紫禁城”,始建于永乐四年(1406年),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共24个皇帝在此登基和生活,现辟为“故宫博物院”。(2)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现有宫殿9990多间。为一长方形城池,四角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3)布局:北京故宫按照“前朝后寝”、“三朝五门”形制和严格对称的院落式布局。前朝在前部,是颁布大政、举行集会、仪式和办事的行政区。内庭是皇帝及其家属居住区。在中轴线上依次有大前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神武门。外朝内廷的所有建筑排列在中轴线上,东西对称,秩序井然。看图了解:故宫的布局。依次了解故宫每个宫殿的作用并看图欣赏:前朝包括三大殿,分别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它们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太和殿,也叫金銮殿,面阔11间,重檐庑殿顶,高28 米,面积约2380 平方米,是全国现存的最大古建筑物。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登基、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和每年元旦、冬至、万寿等活动都在这里举行仪式。中和殿,面阔5间,单檐攒尖顶方殿,举行大典的时候,皇帝先在这里休息,并接受司礼官员的朝拜。保和殿,面阔9间,重檐歇山顶,为皇帝举行殿试和宴请外宾场所。这里也是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考场。在外朝三大殿两侧,东有文华殿,是皇帝听大臣讲 书的地方;西有武英殿,是皇帝斋居和召见大臣的地方。内廷包括乾清、交泰、坤宁三宫以及东西两侧的东六宫和西六宫,这是皇帝及其嫔妃居住的地方,俗称为“三宫六院”。乾清宫,明代的14个皇帝和清代的顺治、康熙两个皇帝,都以乾清宫为寝宫。他们在这里居住并处理日常政务。皇帝读书学习、批阅奏章、召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节以及举行内廷典礼和家宴的地方。交泰殿,含天地交合、安康美满之意。明、清时,该殿是皇后生日举办寿庆活动的地方。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皇帝把象征皇权的二十五玺收存于此,遂成为储印场所。坤宁宫,是明代皇后的寝宫。清代改西暖阁为祭神场所,东暖阁为皇帝大婚洞房,康熙、同治、光绪三帝婚礼均在此举行。现在洞房内的装修和陈设,是光绪皇帝大婚时布置的原状。养心殿,从雍正以后,清朝皇帝大多住在这里,皇帝常在这里召见大臣、发号施令。养心殿东间,一前一后摆着两个宝座,当中挂着一个黄色的帘子,这就是西太后慈禧(1835-1908)实行“垂帘听政”的地方。御花园,位于紫禁城中轴线上,坤宁宫后方,明代称为“宫后苑”,清代称御花园。小结: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珍稀文物的宝库。中国古代帝王宫殿建筑之瑰宝。促进同世界各国文化交流。1961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五大宫殿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2.沈阳故宫(1)概况: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公元1652年),历时11年建成,占地6万平方米,由10多个宫院组成,房300余间。是清朝入关前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创建的皇宫,又称盛京皇宫,清朝入主中原后改为陪都宫殿和皇帝东巡行宫。现已辟为沈阳故宫博物馆。(2)布局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东路,努尔哈赤建都沈阳初期所建的大政殿与十王亭。是举行大典及重要政治活动的场所。第二部分是中路,皇太极继位后,续建的大内宫阙,包括最南端的照壁、东西厢楼、东西朝房、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等建筑。是皇太极日常处理军政要务、接见外国使臣和边疆少数民族代表的地方。第三部分是西路,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扩建的,包括戏台、嘉荫堂、文溯阁、仰熙斋等建筑。是娱乐读书的地方。看图了解:沈阳故宫的布局兔依次了解沈阳故宫每个宫殿的作用并看图欣赏: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大木架构成的建筑,殿身八面都用木隔扇门组成,以榫卯相接,可以任意开启。殿前排列十座方亭,为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办公的地方。崇政殿为五间九檩硬山式,前后有出廊,围以石雕栏杆。此殿为皇太极日常处理军政要务和接见外国使臣、边疆少数民族代表之所。文溯阁为故宫西路的主体建筑,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兴建,专为庋藏四库全书之用,建筑形式仿自浙江宁波天一阁。教师总结:宫殿建筑是皇权的象征,在“非壮丽无以重威”的思想指导下,宫殿建筑始终以大壮之美的形象出现,以其崇高、雄伟、辉煌、灿烂、森严、肃穆为其特色,历代的宫殿始终是当时最恢弘的建筑。而现存的北京故宫最能代表我国宫殿的杰出成就,成为世界的宝贵文化遗产。第三节 坛庙建筑一、坛庙建筑的起源坛庙是祭祀性建筑物,它是遵从“礼”的要求而产生的建筑类型,因此,也称礼制建筑。在中国古建筑中占有很大比重,其建筑规模之大,建筑造型之精美,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同为祭祀建筑的坛和庙,在建筑形式上有所不同,祭祀对象有区别,使用者也有不同。思考:坛和庙的区别?以及你所熟悉的坛庙建筑。1.坛坛,是中国古代用于祭祀天、地、社稷等活动的台型建筑。源于人们对自然界中的日、月、星、辰、雷、电、风、雨、山川河流等的崇拜,同时它们支配着农作物的丰欠与人间祸福。由此而产生了专用的祭祀建筑。如:天坛(圜丘坛)、地坛(方泽坛)、日坛(朝日坛)、月坛(夕月坛)、祈谷坛(祈年殿)、社稷坛、先农坛、天神坛、地祗坛、太岁坛、先蚕坛等。2.庙庙,主要是用于供祀祖宗、圣贤、山川的屋宇建筑,建制类似于宫殿,有严格的等级规定。源于人们对祖先的崇拜。中国庙祠祭祀文化,包括皇家太庙祭祀、臣民宗庙祖先祭祀和先圣神灵祠庙祭祀等。如:太庙、文庙、武庙、各种家族祠堂等。二、坛庙建筑的分类坛庙的分类主要有3种:祭祀祖先的宗庙、奉祀圣贤的庙 、祭祀山川神灵的庙。1祭祀祖先的宗庙中国古代帝王宗庙称为太庙。庙制历代不同,夏5庙,商周7庙。东汉以后只立一座太庙,分供各代皇帝神主。太庙是等级最高的建筑;贵族、显臣、世家大族奉祀祖先的建筑称家庙或宗祠,仿照太庙的方位,设于宅第东侧,规模不一。例如:广州的陈家祠堂是现存祠堂建筑中保存最为完整、规模较大、建筑极为精美的世家宗祠,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看图:广州的陈家祠堂2奉祀圣贤的庙祭祀圣贤先哲的庙遍及全国。其中以祭祀孔子的文庙和关羽的武庙最多。例如:曲阜孔庙是文庙之祖;山西解州关帝庙是武庙之祖。3祭祀山川神灵的庙其建筑包括天、地、日、月、风、云、雷、电、社稷、先农之坛,五岳、四海之庙等等。例如:天坛、地坛、日坛、月坛,西有华山、北有恒山、南有衡山、东有泰山、中有嵩山都是人们祭祀的对象。三、现存著名坛庙我们讲解三组,分别是太庙和社稷坛,天、地等坛,文庙曲阜孔庙,武庙解州关帝庙。1.太庙和社稷坛太庙与社稷坛是按照中国古代封建帝王都城“左祖右社”的传统规制建造的。二者位于天安门两侧,从而加重了皇城中轴线上天安门的重要地位。太庙是皇帝祭祀祖先的地方,表达了我国崇敬祖先的、提倡孝道的思想观念。社稷坛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的思想,同时也表达了古代帝王乞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思想。(1)太庙是皇帝祭祀祖先的地方,这是皇权世袭神圣不可侵犯的象征。位于天安门东侧,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祖先之所,1951年改为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坐北朝南,围墙两重。前殿为太庙正殿,面阔11间,进深4间,是三殿之主,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三层汉白玉石砌须弥座台基,前出宽阔月台,台前御路,殿内金砖墁地。正殿是祭祀先祖列帝之处。每到年末岁尾大祭的时候,将太庙供奉的帝后神祖主木牌移到这座殿里,举行“袷祭”。其两庑各有配殿,东供有功的皇族神位,西供功臣神位。中殿也叫“寝宫”,是平日供奉死去皇帝神位的地方,两厢配殿贮存祭器。后殿又称祧庙,是供奉清代远祖神位之所,殿前有墙与中殿相隔,自成院落。(2)社稷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的地方。坐落在天安门的右侧,现改为中山公园。其中主体建筑由社稷坛、拜殿与戟门三者组成,居于全坛的中轴线上。因为祭祀是坐北向南进行,所以最北为戟门,为社稷坛的正门。戟门之南为拜殿,供帝王在祭祀时避风雨之用。拜殿之南为社稷坛,是举行祭祀仪式的地方。坛为方形土台以象征地方之说,边长15米,高出地面约1米,坛上铺有中黄、东青、南红、西白、北黑的五色土,(它大体上符合我国土壤分布概况。东方多水稻土呈青色,南方多红壤、紫色土呈红色,西北干旱土、盐碱土呈白色,中原腹地为黄土高原雏型土呈黄色. )五色土是由全国各地纳贡而来的,以表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还象征着金、木、水、火、土五行为万物之本。这样的布置不但使祭坛有一个限定的空间,而且也使祭社稷坛更具气势。看图:太庙和社稷坛2.天、地等坛(1)郊祭天坛南郊,冬至日,皇帝亲自去。地坛北郊,夏至日,皇帝亲自或派人去。日坛南郊,春分。月坛北郊,秋分。过渡:祭天的习俗:据史料记载,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年,尚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夏朝。中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他们对天地非常崇敬。历史上的每一个皇帝都把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而祭祀建筑在帝王的都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以最高的技术水平,最完美的艺术去建造。在封建社会后期营建的天坛,是中国众多祭祀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2)天坛天坛是中国礼制建筑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群,已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概况: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原北京外城的东南部,总面积为273公顷。是明清皇帝祭天和祈祷丰年的地方,是保存下来的封建帝王祭祀建筑中最完整、最重要的一组建筑,也是现存艺术水平最高、最具特色的优秀古建筑群之一。布局:按使用性质分五组建筑:在内墙内沿南北轴线,南部有祭天的圜丘坛;中部有存放上天和诸神灵位的皇穹宇、回音壁北部有祈祷丰年的祈年殿;内墙西门南侧是皇帝祭祀前斋宿的宫殿斋宫;外墙西门以内有饲养祭祀用的牲畜的牺牲所和舞乐人员居住的神乐署。其中圜丘坛和祈年殿是建筑群的主体,中间为400米长砖砌的甬道,通称“丹陛桥”。画图、看图:天坛布局示意图天坛的主要设计思想:为了突出天空的辽阔高远,以表现“天”的至高无上。在布局方面,内坛位于外坛的南北中轴线以东,而圜丘坛和祈年坛又位于内坛中轴线的东面,这些都是为了增加西侧的空旷程度,使人们从西边的正门进入天坛后,就能获得开阔的视野,以感受到上天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就单体建筑来说,祈年殿和皇穹宇都使用了圆形攒尖顶,它们外部的台基和屋檐层层收缩上举,也体现出一种与天接近的感觉。天坛还处处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寓意、象征的表现手法。北圆南方的坛墙和圆形建筑搭配方形外墙的设计,都寓意着传统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而主要建筑上广泛地使用蓝色琉璃瓦,以及圜丘坛重视“阳数”、祈年殿按天象列柱等设计,也是这种表现手法的具体体现。A、形象天圆地方天坛被两重坛墙分隔成内坛和外坛,形似“回”字。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象征着“天圆地方”。天坛全部的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祈年殿建筑与台阶均为圆形,而其外院墙为方形。皇穹宇的大殿与围墙都是圆形的。圜丘坛的三层平台为圆形,而其外院墙是方形,象征着天圆地方。看图: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坛B、数字阳数、天象列柱圜丘坛分上、中、下三层。在阳数中,数字9是“阳数之极”,叫作“天数”。圜丘坛的栏板望柱和台阶数等,处处是9或者9的倍数。顶层圆形石板的外层是扇面形石块,共有9层。最内一层有9块石块,而每往外一层就递增9块,中下层亦是如此。三层栏板的数量分别是72块、108块和180块,相加正好360块。三层坛面的直径总和为45丈,除了是9的倍数外,还暗含“九五之尊”的寓意。所以整个圜丘坛都采用九的倍数来表示天子的权威。祈年殿的内部有楠木柱二十八根,数目排列切合天象:中央4根龙柱高19.2米、直径1.2米,象征四季;中圈12根金柱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外层12根巨柱象征一天十二个时辰;中层和外层相加象征二十四节气;三层柱总共28根象征二十八宿。殿内地板的正中是一块圆形大理石,带有天然的龙凤花纹,与殿顶的蟠龙藻井和四周彩绘金描的龙凤和玺图案相互呼应,使整座殿堂显得十分富丽堂皇。看图:圜丘坛的栏板望柱和台阶数、祈年殿的内部C、色彩蓝色、绿色屋顶建筑全部用蓝色琉璃瓦覆盖;天坛内广植松柏,代表常青不衰。天坛的苍绿环境,由白色与蓝色组成的建筑形象,使整个天坛极其肃穆、神秘、崇高的意境,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看图:天坛景致D、声音回音建筑回音壁:皇穹宇外围是一座圆形围墙,高约6米,半径约32.5米。墙的弧度十分规则,表面极其光滑,对声波的折射比较规则。人们在墙的不同位置面墙说话,站在远处墙边的人,能十分清晰地听到,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三音石:台阶下有三块石板,在靠台阶的第一块石板上站立,击掌,可以听到一声回声;站在第二块石板上击掌,可以听到两声回声;站在第三块石板上击掌,可以听到三声回声。圜丘坛:站在最上层中央的圆石上面小声说话,却显得十分洪亮。因此每当皇帝在这里祭天,其洪亮声音,就如同上天神谕一般,加上祭礼时那庄严的气氛,更具神秘效果。看图:皇穹宇的回音壁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天坛的评价:天坛建于公元15世纪上半叶,坐落在皇家园林当中,四周古松环抱,是保存完好的坛庙建筑群,无论在整体布局还是单一建筑上,都反映出*的关系,而这一关系在中国古代宇宙观中占据着核心位置。同时,这些建筑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3)地坛地坛是明清两代皇帝“夏至”日祭祀地皇神祗的地方,也是明清北京五大坛之一。始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命名为方泽坛,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改名为地坛。坛内总面积37.4公顷,呈方型,整个建筑从整体到局部都是遵照我国古代“天圆地方”、“天青地黄”、“天南地北”、“龙凤”、“乾坤”等传统和象征传说构思设计的。地坛现存有方泽坛、皇祇室、

    注意事项

    本文(古代建筑名称:中国古代建筑 古代建筑名称.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