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oc

    • 资源ID:2694682       资源大小:3.08M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o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esign Standard of Energy-efficient Rural Housing2011年 发布 2012年 实施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发布关于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通知前 言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标协字200990号文件“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设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三批)的通知”要求,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为主编单位,会同全国10个单位共同编制本标准。标准编制组经过广泛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基础上,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3. 建筑气候分区与室内环境设计参数;4. 建筑和建筑热工节能设计;5. 采暖与通风节能设计;6. 生活热水、炊事及照明节能设计。本标准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9号主语国际2号楼,邮编100048)。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及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参编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市可持续发展促进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同济大学湖南大学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要起草人:杨旭东、李军、赵加宁、杨铭、刘刚、李本强、陈滨、陈冠益、孟庆林、杨柳、董宏、冯雅、高庆龙、龚光彩、陈永、叶建东、寿青云目 次1 总 则52 术 语63 建筑气候分区与室内环境设计参数73.1建筑气候分区73.2 建筑室内热环境设计参数和基准温度限值94 建筑和建筑热工节能设计114.1 一般规定114.2 居住区规划与建筑布局114.3 围护结构节能设计125 采暖与通风节能设计195.1 一般规定195.2 采暖设计195.3 通风设计226 生活热水、炊事、照明节能设计23附录A 推荐的外墙结构24附录B 推荐的外门、外窗和遮阳结构30附录C 推荐的屋面结构32附录D 常用建筑保温材料性能36本标准用词说明37条文说明381 总 则1.0.1 为贯彻国家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法规和政策,在改善农村居住建筑热环境的同时,降低常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农村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基于农村地区居民经济水平和生活习惯制定。2 术 语2.0.1 农村居住建筑 rural housing 农村供生活用的单体建筑。2.0.2适宜热环境(针对农村居住建筑)acceptable thermal environment (for rural housing)基于农村居住建筑使用者生活习惯和衣着特点,居室内80%以上人员认为可接受的热环境。2.0.3 基准温度 reference temperature室内适宜热环境对应温度上、下限值,单位。2.0.4 低温小时数 low-temperature hours室温低于基准温度下限值的累积小时数,单位h。2.0.5 高温小时数 high-temperature hours 室温高于基准温度上限值的累积小时数,单位h。2.0.6 被动太阳房 passive solar house不使用机械动力而在建筑本身采取一定措施,利用太阳能进行冬季采暖的房屋。常用的被动太阳房分为以下三种:1 直接受益窗式 solar direct gain window 太阳光穿过透光材料直接进入室内的采暖形式。2 集热蓄热墙式 thermal storage wall 太阳光穿过透光材料照射集热蓄热墙,墙体吸收辐射后以对流、传导、辐射方式向室内传递热量的采暖形式。3 附加阳光间式 sunspace 在房屋主体南面附加一个玻璃温室的采暖形式。2.0.7 火炕 Chinese kang 用砖或土坯砌成,其内有孔道分别与炉灶、烟囱相通,利用热烟气通过孔道换热进行局部取暖的设备,具有生活用床和取暖等多重用途。2.0.8 火墙 heated wall 用砖做成的墙壁。其内有与炉灶、烟囱相通的烟道。墙壁经烟气加热,以辐射和对流形式向室内供暖。2.0.9 燃池 burning cave 砌筑在地下或采暖房间下部、类似地炕的燃烧空间。主要采用碎屑型生物质为燃料。一次装料点火后,可以连续无焰燃烧20天40天。利用顶部盖板或池体向室内供热的采暖设施。3 建筑气候分区与室内环境设计参数3.1建筑气候分区3.1.1农村居住建筑根据室外气象参数,划分为5个气候区(见表3.1.1和图3.1.1)。表3.1.1 农村居住建筑气候分区分区 名称热工分区名称气候主要指标代表性地区严寒 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10最热月平均气温25漠河,黑河,嫩江,克山,鹤岗,铁力,五常,讷河,虎林,鸡西,绥芬河,农安,桦甸,图们,天池,通化,四平,辽中,朝阳,加格达奇,额尔古纳右旗,满洲里,海拉尔,博克图,东乌珠穆沁旗,乌兰浩特,锡林浩特,二连浩特,多伦,林西,托克托,额济纳旗,杭锦后旗,赤峰,张家口,大同,榆林,克拉玛依,富蕴,阿勒泰,天山,哈密,博乐阿拉山口,塔城,安西,张掖,冷湖,茫崖,德令哈,刚察,格尔木,都兰,同德,曲麻莱,杂多,玛多,夏河,若尔盖,噶尔,改则,申扎,那曲 寒冷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100最热月平均气温1828密云,蓟县,庄河,营口,丹东,正定,承德,乐亭,沧州,南宫,邯郸,蔚县,济阳,胶州,沂蒙,威海,枣庄,阳曲,离石,晋城,临汾,登封,濮阳,卢氏,宿州,蓝田,延安,铜川,白银,天水,永宁,中宁,固原,湟中,班玛,马尔康,甘孜,康定,当雄,昌都,波密,定日,德钦,吐鲁番,库车,库尔勒,阿克苏,喀什,和田夏热冬冷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 010最热月平均气温2530驻马店,固始,平顶山,汉中,略阳,山阳,安康 ,松江,高淳,盐城,泰州,临安,平阳,丽水,舟山,肥东,铜陵,宁德,蚌埠,蔡甸,沙市,老河口,随州,远安,恩施,黔江,酉阳,双流,平武,达州,内江,仪陇,邵武,三明,宁德,长汀,安义,兴国,景德镇,吉安,广昌,宁冈,上绕,宁乡,永州,张家界,涟源,桐梓,凯里,韶关,桂林夏热冬暖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 10最热月平均气温2529连江,泉州,漳州,从化,梅州,汕头,茂名,隆安,梧州,河池,百色,北海,凭祥,元江,景洪,琼山,琼中,三亚 温和 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 013最热月平均气温1825修文,毕节,盘县,兴义,独山,察隅,西昌,攀枝花,石林,大理,丽江,腾冲,临沧,个旧,思茅,图3.1.1 全国农村居住建筑气候分区图(此图清华杨教授处可提供清晰版本。印刷排版时联系杨教授)【条文说明】:气候是影响建筑室内环境参数设定和热工设计的重要因素。本标准特别以中小城镇为代表,进行农村建筑气候分区。本标准室外设计参数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原则确定。3.2 建筑室内热环境设计参数和基准温度限值3.2.1 严寒和寒冷地区室内适宜热环境设计参数有采暖设施情况下,冬季室内热环境设计参数,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卧室、起居室等主要功能房间设计温度取1416。 2 通风换气次数取0.5次/h。【条文说明】:大量实际入户调研得到,现阶段该气候区农村居住建筑主要功能房间采用不同形式的供暖系统(如火墙、土暖气热水系统等),采暖期的室内适宜温度为1416。综合生活习惯和经济水平等因素,将1416作为严寒和寒冷地区农村居住建筑冬季采暖室内设计温度。夏季,因该地区气候较为凉爽,居住者一般对室内温度无明显要求,因此,本标准对该地区夏季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未作明确要求。3.2.2 夏热冬冷地区室内适宜热环境设计参数和基准温度限值3.2.2.1 无采暖设施情况下,冬季室内适宜热环境设计参数与基准温度限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卧室、起居室等主要功能房间基准温度下限值取8。 2 通风换气次数取1.0次/h。【条文说明】:目前阶段,夏热冬冷地区农村居住建筑的冬季室内平均温度一般为45,有时甚至低于0。无采暖设施情况下,通过建筑围护结构的改进,将室内最低温度提高至8,可满足该气候区居住者心理预期和日常生活需要。冬季换气次数取1.0次/h,综合考虑了该地区居民生活习惯和对室内有害污染物控制的要求。3.2.2.2 无空调设施情况下,夏季室内适宜热环境设计参数与基准温度限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卧室、起居室等主要功能房间基准温度上限值取30。 2 换气次数不小于5.0次/h。【条文说明】:对该地区室内热环境满意度调研表明,适宜的夏季室内热环境为室温不高于30并保持一定的空气流动。为此,将30作为主要功能房间基准温度上限值,将夏季换气次数加大至5.0次/h。3.2.3 夏热冬暖地区室内适宜热环境设计参数和基准温度限值3.2.3.1 无采暖设施情况下,冬季室内适宜热环境设计参数与基准温度限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卧室、起居室等主要功能房间基准温度下限值取10。 2 换气次数取1.0次/h。3.2.3.2 无空调设施情况下,夏季室内适宜热环境设计参数与基准温度限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卧室、起居室等主要功能房间基准温度上限值取30。 2 换气次数不小于5.0次/h。【条文说明】:对该地区室内热环境满意度调研表明,适宜的冬季室内温度为10。适宜的夏季室内热环境为室温不高于30并保持一定的空气流动。为此,将10作为冬季主要功能房间基准温度下限值;将30作为夏季主要功能房间基准温度上限值,夏季室内换气次数加大至5.0次/h。4 建筑和建筑热工节能设计4.1 一般规定4.1.1 建造选址应避开自然灾害多发区域。【条文说明】:房屋选址应综合考虑周边地质、气象等条件。应避开地震、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多发区域。4.1.2 建筑材料的选择宜就地取材。【条文说明】: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尽可能利用当地材料,可有效降低建造成本。4.1.3 宜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通过被动节能方式创建适宜室内环境,尽量减少对人工调节手段的依赖。4.2 居住区规划与建筑布局4.2.1 总体规划应综合考虑有利于夏季自然通风和冬季避风。4.2.2 宜多采用植被绿化,以形成良好微气候环境。4.2.3 建筑物之间前后距离的确定,宜以冬至日后排建筑底层房间满足2小时以上(含2小时)日照为设计基准。【条文说明】:对农村居住区进行合理规划设计,有利于建筑节能的有效实施。为此,条款4.2.14.2.3做出相关规定。4.2.4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建筑物宜南北或接近南北朝向。【条文说明】:建筑朝向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太阳能得热量和自然通风效果。冬季,相对于其它朝向,南向房间可以尽量多地接收到太阳辐射能量。夏季,南北朝向建筑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少于东西朝向,且有利于自然通风。4.2.5 建筑集中布置建设时,宜采用双拼或联排形式。4.2.6 建筑的体形宜简单、规整,平、立面不宜局部突出或凹进。4.2.7 严寒、寒冷和夏热冬冷地区新建居住建筑的体形系数,宜符合表4.2.7的规定。表4.2.7 居住建筑体形系数设计上限值建筑层数12层3层0.800.60【条文说明4.2.54.2.7】: 因体形系数对严寒、寒冷和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能耗影响较大,特进行规定。减少体形系数,以降低建筑外围护结构热损失,是建筑节能重要措施之一。4.2.8 严寒和寒冷地区农村居住建筑外窗的可开启面积应不小于外窗面积的25%;夏热冬冷、温和地区农村居住建筑外窗的可开启面积应不小于外窗面积的30%;夏热冬暖地区农村居住建筑建筑外窗的可开启面积应不小于外窗面积的45%,或地面面积的8%。【条文说明】:为了保证室内在非采暖季节通过创造较好自然通风环境,实现被动降温,特别制定本条规定。考虑严寒和寒冷地区对夏季自然通风降温需求相对较低,对外窗可开启面积的要求低于夏热冬暖地区,以避免冬季过大冷风渗透。4.2.9 在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地区,居室向阳面,尤其是屋顶天窗和东西向外窗,应采用遮阳措施。【条文说明】:采用有效遮阳措施是改善建筑热舒适性和降低建筑能耗的重要途径。遮阳形式的选择,应基于地区气候特点和建筑朝向确定。目前,遮阳形式基本为三大类:利用绿化的遮阳、结合建筑构件的遮阳和专门设置的遮阳。结合建筑构件的遮阳常见做法有:加宽挑檐、外廊、凹廊、阳台、旋窗等。专门设置的遮阳包括水平遮阳、垂直遮阳、综合遮阳、挡板遮阳、百叶内遮阳、活动百叶外遮阳等。4.2.10 为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建筑设计宜符合以下要求: 1 房间窗地面积比不宜小于1/7。2 窗洞口上沿距地面高度不宜低于2m。3 单面采光房间的进深不宜超过6m。【条文说明】:室内自然采光主要依靠外窗。为了达到较好采光效果,本条文对窗地面积比、窗洞口上沿距地面高度和房间进深做了规定。4.3 围护结构节能设计4.3.1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应不大于表4.3.1中规定的数值。表4.3.1-1 严寒和寒冷地区采暖居住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W/(m2·K)】冬季室外空气平均温度()典型地区围护结构部位2.0 -1.0胶州,阳曲,乐亭,喀什,库车,当雄屋顶坡屋顶(右侧数值为吊顶传热系数限制)1.10平屋顶0.55外墙北/东/西向0.50南向0.65外窗2.80外门3.00地面周边地面0.50非周边地面0.30-1.1 -4.0丹东,营口,承德,密云,永宁,伊宁,哈密,若羌屋顶坡屋顶(右侧数值为吊顶传热系数限制)0.65平屋顶0.55外墙北/东/西向0.40南向0.55外窗2.80外门3.00地面周边地面0.50非周边地面0.30-4.1 -7.0辽中,朝阳,赤峰,格尔木,托克托屋顶坡屋顶(右侧数值为吊顶传热系数限制)0.50平屋顶0.45外墙北/东/西向0.35南向0.45外窗2.80外门3.00地面周边地面0.30非周边地面0.30-7.1 -10.0农安,桦甸,通辽,大同,杭锦后旗,天山,刚察,冷湖,屋顶坡屋顶(右侧数值为吊顶传热系数限制)0.35平屋顶0.35外墙0.35外窗2.50外门2.50地面周边地面0.30非周边地面0.30-10.1 -14.5加格达奇,五常,锡林浩特,海拉尔,二连浩特,阿泰勒,富蕴,玛多屋顶坡屋顶(右侧数值为吊顶传热系数限制)0.30平屋顶0.25外墙0.30外窗2.00外门2.00地面周边地面0.30非周边地面0.30表4.3.1-2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K【W/(m2·K)】、热惰性指标D、外窗遮阳系数SC平屋顶坡屋顶外墙外窗SC值外门K1.0 D1.5K1.5 D1.1K1.0 D2.5K2.8 SC0.75K3.0表4.3.1-3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K【W/(m2·K)】、热惰性指标D、外窗遮阳系数SC平屋顶坡屋顶外墙外窗SC值外门 K1.5 D1.5K1.5 D1.1K1.8 D2.5K4.7 SC0.65K3.0表4.3.1-4 温和地区居住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K【W/(m2·K)】、热惰性指标D、外窗遮阳系数SC平屋顶坡屋顶外墙外窗SC值外门K1.5 D1.5K1.5 D1.1K1.6 D2.5K4.7 SC0.75K3.0【条文说明】:围护结构热性能优劣直接影响建筑节能效果。本条文制定中,充分考虑了各个气候分区资源情况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提出了不同气候区建筑围护结构热性能指标。本标准提出的针对不同地区建筑围护结构热性能指标限值,是根据图4.3.1-1和4.3.1-2所示典型农宅建筑形式(对应建筑采用传统材料的围护结构热性能参数示于表4.3.1-5),基于建筑动态热过程,结合本标准3.2节的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和基准温度限值,通过模拟计算确定的。(a) 体形系数>0.8的农村建筑(传统形式)(b) 体形系数0.8的农村建筑(新建形式)图4.3.1-1 严寒和寒冷地区典型建筑形式图4.3.1-2 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和温和地区典型建筑形式表4.3.1-5 典型传统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部位材料厚度(mm)导热系数(W/m.K)平均传热系数(W/m2K)外墙红粘土砖490 (严寒地区)/370(寒冷地区)/240 (夏热冬冷、夏热冬暖、温和地区)0.430.77 /0.96/2.01水泥砂浆200.93内墙水泥砂浆100.931.89红粘土砖1200.43水泥砂浆100.93屋顶平瓦100.620.90碱土1601.47高粱秸秆800.10吊顶石膏板100.473.98窗户单层玻璃60.765.70楼地水泥砂浆500.93粘土1001.47严寒和寒冷地区,主要存在两种典型建筑形式(图4.3.1-1(a)、图4.3.1-1(b)。模拟计算表明,两种建筑形式满足本标准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时的围护结构传热限值基本相同。坡屋顶一般是将保温隔热材料置于吊顶中。针对该类吊顶,仅对吊顶的传热限值做出规定。部分寒冷地区,南向墙体因受太阳辐射影响,墙体传热系数限值模拟计算结果高于其它朝向墙体。按照表4.3.1-1规定进行针对不同朝向的墙体传热系数限值,有利于降低对应墙体保温费用。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和温和地区,多数农宅仍采用自然通风或风扇作为主要降温方式。除传热系数限值外,还需要对围护结构热惰性做出相应规定。另外,遮阳是该气候区建筑节能的重要方式。因此条款中对门窗的遮阳系数做了相应规定。外窗的遮阳系数可按以下公式计算:对无外遮阳的窗户,外窗遮阳系数(SC)= 玻璃遮阳系数(Se)×窗玻璃面积(A玻)/窗洞面积(A窗);对于有外遮阳的窗户,外窗遮阳系数(SC)=外遮阳的遮阳系数×玻璃遮阳系数(Se)×窗玻璃面积(A玻)/窗洞面积(A)窗。其中玻璃遮阳系数Se = 实际玻璃的日射得热/标准窗玻璃的日射得热,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玻璃、可见光透射比、太阳光直射透射比、太阳能总透射比、紫外线透射比及有关窗玻璃参数的测定(GB/T 2680-1994)执行,一般可取0.70.8。铝合金窗的A玻/A窗可取0.8,塑钢窗的A玻/A窗可取0.7。4.3.2 夏热冬冷、夏热冬暖以及温和地区居住建筑的外墙、屋顶等围护结构,宜采用以下隔热措施: 1. 浅色饰面(如浅色粉刷、涂层和面砖等)。2. 屋顶内设置空气间层。3. 用含水多孔材料做屋面层。4. 屋面、东、西外墙采用花格构件或爬藤植物遮阳。【条文说明】:采用浅色饰面材料,可使建筑外表面在夏季更多地反射太阳辐射能量,起到夏季降低围护结构表面温度、减少室内太阳能摄取量的作用。屋顶内设置导热系数较小空气层,可以起到一定保温与隔热作用。用含水多孔材料做屋面层可起到利用水蒸发潜热降低屋面温度的隔热作用。在屋面、东、西外墙采用花格构件或爬藤植物遮阳,是利用植物作为遮阳和隔热的措施。注意:屋顶的遮阳设计要与建筑设计同步考虑,遮阳不能有碍建筑通风与冬季的太阳能利用。4.3.3 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外窗应增加夜间保温措施。【条文说明】:冬季,夜间外窗热损失很大,通过增设夜间保温措施,如保温窗帘、活动保温板等,均可以有效降低这部分热损失。4.3.4 建筑东、西和北向外窗面积不应过大,其窗墙比不应大于0.3。【条文说明】:过大的东、西和北向外窗会增加建筑采暖能耗(针对严寒和寒冷地区)和建筑的夏季高温小时数(针对各气候区)。在综合考虑室内采光、通风需求的同时,严格控制东、西和北向外墙上的开窗比例,可有效减少建筑能耗、提高居住舒适性。4.3.5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南向外窗可以作为被动式太阳能热利用的一种形式,其窗墙比宜符合表4.3.5中的规定。表4.3.5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南向外窗的窗墙比太阳能热利用地区类型全年太阳能辐射总量代表性地区体形系数0.8体形系数0.8GJ/m2a无夜间保温夜间保温(保温热阻1.0(m2·K/W)无夜间保温夜间保温(保温热阻1.0(m2·K/W)资源丰富区6.28且末,和田,革吉,那曲,格尔木,酒泉,额济纳旗,二连浩特0.51.00.50.7资源较丰富区5.446.27昌都,白银,离石,丽江,攀枝花0.70.9阿泰勒、赤峰、承德,沧州,营口0.50.7资源可利用区4.615.43漠河,海拉尔,鸡西,通化,威海铜川,固始、宿州0.50.7【条文说明】:与城镇居住建筑不同,农村居住建筑冬季室内所需空气温度较低,合理设计南向外窗,利用直接受益窗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形式,是减少采暖负荷的有效措施。在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直接受益窗已在农村居住建筑中普遍使用。合理的窗墙比和南向外窗的保温性能是决定直接受益窗使用效果的重要因素。外窗传热系数已在表4.3.1-1中给出。窗墙比的确定与建筑形式,外窗是否有夜间保温,以及太阳能资源条件有关,其中夜间保温措施包括在窗户上增设厚重保温窗帘、增设活动保温板等,既不影响白天南向外窗的太阳能得热,也可减少夜间通过外窗的热损失。对于体形系数>0.8的既有建筑,表4.3.5所给出的无夜间保温和有夜间保温两种情况下的窗墙比推荐值,主要用于对既有建筑被动太阳能利用改造用。针对一定气候区,在满足室内照度要求下,通过加大窗墙比和增设夜间保温,可有效提高被动太阳能对采暖的贡献率。4.3.6 夏热冬冷、夏热冬暖以及温和气候区的居住建筑南向窗墙比,宜小于0.4,但应满足条文4.2.10规定的室内采光最低需求。【条文说明】:夏热冬冷、夏热冬暖以及温和地区的太阳能辐射强度较弱,大部分地区属于太阳能热利用的四类甚至五类地区,南向外窗一般不作为直接受益窗。由于南方地区夏季炎热,过大的窗墙比反而会增加室内夏季高温小时数。综合考虑,不建议南方地区建筑的南向窗墙比过大,一般满足采光需求即可。4.3.7 夏热冬冷、夏热冬暖,以及温和地区居住建筑的外窗,尤其是东、西朝向的外窗宜采用建筑外遮阳设施,同时避免对建筑通风产生不利影响。4.3.8 居住建筑屋顶宜采用坡屋顶,并设置吊顶。【条文说明】:冬季,坡屋顶与吊顶之间形成的封闭空气层,可减少屋顶传热。夏季,可以利用屋顶与吊顶间的空间形成通风屋顶,有效隔热。4.3.9 在夏热冬冷、夏热冬暖等地区,与土壤接触的地面宜作保温和防潮处理,地板面层宜采用对水分具有一定吸收作用的饰面层。【条文说明】:为控制和防止南方地区一定季节期的地面结露返潮,与土壤接触的地面的饰面层下,宜选用挤塑聚苯板或炉渣作保温层,垫层宜敷设加粗砂垫层、涂沥青或沥青油毡等作为防潮层。在饰面层的选择上,不宜采用水泥、磨石子、瓷砖和水泥花砖等蓄热系数大而无空隙的材料,宜采用防潮砖、素混凝土、三合土、木地板等对水分具有一定吸收作用的饰面层,可防止和控制地面凝水。5 采暖与通风节能设计5.1 一般规定5.1.1 农村居住建筑采暖与通风方式及设备的选择,应根据当地资源情况,充分考虑节能、环保因素,经技术经济分析后确定。5.1.2 分散居住的农村建筑不应采用集中型采暖系统。【条文说明】:对于村落较为分散、或独立村落规模较小,或村落具备一定规模但其中的建筑布局较分散情况,不适用集中型采暖系统。因为针对此种情况的集中型系统会造成较大管网热损失。5.1.3 采暖与通风方式的设计应和建筑设计同步进行,并优先选用被动式节能技术。【条文说明】:被动式节能技术,如建筑合理布局、围护结构保温隔热、被动式太阳房、科学控制窗墙比、遮阳和屋顶降温等,利于建筑节能和提高室内热舒适性。5.1.4 所选用的采暖和通风设备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值,并优先选用能效比较高的产品。【条文说明】:能效比是衡量采暖通风等设备的重要经济性指标。能效比高,说明该种系统具有节能、省电的先决条件。用户在选购设备时,可以根据产品上的能效标识来辨别能效比。目前市场上常用的能效标识分为1、2、3、4、5共5个等级,等级1表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最节电,即耗能最低;等级2表示比较节电;等级3表示产品的能源效率为我国市场的平均水平;等级4表示产品能源效率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等级5是市场准入指标,低于该等级要求的产品不允许生产和销售。5.2 采暖设计5.2.1 采暖设计主要针对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进行。【条文说明】:严寒和寒冷地区农村居住建筑有空间采暖的需求。因此,本标准所涉及的采暖设计主要针对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农村居住建筑。夏热冬冷、夏热冬暖以及温和地区的居住建筑,可以参考该部分内容进行采暖系统节能设计。5.2.2 采暖系统的热源宜选用可再生能源。【条文说明】:严寒和寒冷地区太阳能辐射资源丰富地区,具备利用太阳能替代部分常规采暖热源的自然条件。秸秆等生物质资源丰富地区,生物质能源则是采暖热源的合理选择形式。通过合理利用太阳能和生物质能源替代煤炭,既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民的经济负担。在某些太阳能和生物质能源均丰富的地区,还可以形成“零煤耗”村落。5.2.3 室内不宜采用生物质等燃料直接燃烧方式进行采暖,需要使用时应确保室内有效通风。【条文说明】生物质直接燃烧需要大量氧气,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从而引起中毒。所以一般不推荐直接燃烧生物质进行室内采暖。5.2.4 不宜采用直接电热式设备进行室内空间采暖。 被动式太阳房5.2.5 被动式太阳房采暖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房间使用性质确定。主要在白天使用的房间,宜选用直接受益式或附加阳光间式;以夜间使用为主的房间,综合太阳能资源和室外环境条件,可选用保温设施完备直接受益式和具有较大蓄热能力的集热蓄热墙式。5.2.6 直接受益窗式被动太阳房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 直接受益窗应设置在建筑的南向立面。2. 南向直接受益窗的传热系数和窗墙比宜按照本标准表4.3.1-1和表4.3.5中的推荐值选取。3 集热窗口应设置夜间活动保温装置。【条文说明】:应根据太阳能资源拥有情况,确定直接受益窗的合理窗口面积和形式。减少直接受益窗夜间热损失的保温技术包括在直接受益窗外侧设置双扇木板、内侧采用保温窗帘等。5.2.7 集热蓄热墙式被动太阳房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 集热蓄热墙面积和其外表面透光材料层数,应根据热工计算确定。集热蓄热墙吸热面应涂装对太阳辐射吸收率高、耐久性强的涂层。2.宜设置有通风口的集热蓄热墙。通风口面积与空气间层断面面积比值宜取0.8左右。风口的位置应保证气流通畅且便于维修,宜设置风门止回阀。3.可利用建筑结构体的抗震部分设置集热蓄热墙或阳光间以提高太阳能利用率。4.集热蓄热墙中的实体墙部分,应具有较大蓄热量。5.夏季,集热蓄热墙应采取通风和遮阳措施。【条文说明】:集热蓄热墙的设计,推荐使用集热效率较高、带有通风口的形式。用于收集太阳辐射能量的集热墙外嵌透明材料性能,以表面玻璃高透光率和保温性能俱佳为最优选择。集热墙体的蓄热量取决于墙体材料的种类和一定面积下的厚度。一定气候条件下,常用墙体材料和厚度一般为:砖墙,厚度240或370mm;混凝土墙、土坯墙,厚度200300mm。5.2.8 附加阳光间式被动太阳房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宜选用双层玻璃塑钢门窗搭建阳光间,并应采取有效夜间保温措施。2.组织好阳光间内热空气与室内空气的流通。 3.阳光间进深宜1.5m。4.应考虑夏季阳光间的遮阳和通风设计。【条文说明】 附加阳光间是农村居住建筑较为常用的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方式。用于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阳光间,由于冬季室外气温较低,适合采用双层玻璃塑钢窗搭建。为了增大集热面积,阳光间的屋顶可以采用保温性能好的透光盖板(如阳光板)。阳光间内的地面以及阳光间与连通房间之间的公用墙起着储存太阳能辐射能量并传递至采暖房间的作用,无需进行保温。公用墙上的开孔率大于20%时,阳光间内可利用热量基本上可通过空气自然循环进入采暖房间。如果需要快速提高采暖房间在白天的温度,可以在公用墙上增设功率为3040W的风机。阳光间进深增大,得热面积增大,散热面积同样增大。根据模拟计算结果,当阳光间进深由1m增至1.5m后,建筑采暖热负荷增加8%;增至2m时,建筑采暖热负荷增加23%。取阳光间进深1.5m,即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又可避免过多热负荷增加。夏季,如果无遮阳和通风等降温措施,白天阳光间的温度可以高达40以上,严重影响室内热舒适性。在设计阳光间时,一定要考虑采取有效夏季降温措施。5.2.9 被动式太阳房内,应考虑蓄热体的设计,以减少室温波动。【条文说明】:在被动式太阳房中设置蓄热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房间温度波动。蓄热体应尽量布置在阳光直接照射的地方,其表面不宜有地毯、挂毯等织物遮挡。 火炕、火墙、燃池5.2.10 火炕、火墙的设计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1.北方农村地区宜选用高效预制组装架空炕(吊炕)或半吊炕。2.火炕或火墙与建筑外围护结构接触的墙体之间必须添加保温层。3.火墙宜设置在间墙侧,不宜布置在外墙侧。【条文说明】:高效预制组装架空炕(吊炕)或半吊炕既可以提高烟气热量的利用效率(约达到70%),又能够减少添加燃料量(减少30%),节能减排作用明显。与外墙接触的炕墙外侧做50mm以上的保温层,可避免结霜、结冰,减少火炕(或火墙)热量损失。5.2.11 燃池的建造及使用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 1.建筑采暖面积与燃池面积之比宜为6:1。燃池深度宜保持在1.5m1.7m,不宜超过1.7m。2.燃池壁应加绝热材料隔热,以减少燃池周壁的热损失。3. 燃池墙壁必须与建筑体的地基墙体至少留出0.5m的距离,且应用黄土夯实。 4. 应保证顶部散热盖板、进(出)料口盖板、排烟道等部位的密封性,宜在燃池壁与土壤、或顶部盖板与房间地板之间增加一层30cm的黄土层,以增强密封性,防止有害气体中毒。5. 不应在室内设置点火口或进(出)料口。 小型家用燃煤炉热水系统5.2.12 小型家用燃煤炉热水采暖系统(土暖气)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1.热水采暖系统应优先选用重力循环系统。重力循环系统出水总立管与最远端散热器立管之间水平管道长度不宜超过20m。2. 当采暖面积过大、热源与最远端散热器距离过长时,应采用水泵驱动的系统强制循环运行模式。3. 应采用燃烧效率高的燃煤炉,系统宜加装烟气热回收装置。4. 敷设在室外、不供暖房间、地沟或顶棚内的暖气管道应进行保温。保温材料宜采用岩棉,玻璃棉等耐温材料。5. 燃煤炉不应装在卧室或其它人员在一天之内较长时间停留的房间内。5.3 通风设计5.3.1 建筑通风设计应优先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条文说明】:自然通风利用风压或者热压排除室内热空气,是夏季降温、节省能耗及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有效方法。5.3.2 利用风压进行自然通风时,建筑的开口宜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一致。5.3.3 夏热冬暖地区,可考虑通过将建筑层高由3.0米增加到3.6米左右,以加强室内气流流动,提高通风效果。【条文说明】:适当增加建筑层高有利于增加自然通风效果,但过高的层高对增加自然通风效果并不明显。根据模拟计算结果,适宜的建筑层高宜为3.6米。5.3.4 当自然通风无法满足室内空气品质要求时,应采用机械通风。6 生活热水、炊事、照明节能设计6.0.1 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应采用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生活热水。条文说明 太阳集热器主要有平板式太阳集热器、全玻璃真空管式太阳集热器和热管真空管式太阳集热器等。选择哪种类型的太阳能集热器,应综合考虑用热需求量、资金投入、集热器安全可靠性等因素确定。6.0.2 生物质资源充足地区,宜采用生物质燃料、沼气等作为生活热水和炊事用燃料。【条文说明】:秸秆、沼气等生物质能源都是适合在农村地区使用的炊事能源。一般条件下,应首先考虑使用这些可再生能源。秸秆利用中,应注意对传统柴灶进行提高燃烧效率、降低对室内空气污染的改造。6.0.3 年太阳能辐射总量在6700MJ/m2以上的地区,可利用太阳灶作为炊事用具。【条文说明】:太阳灶分为箱式太阳灶、平板式太阳灶、聚光太阳灶和室内太阳灶,储能太阳灶等。目前常用的为聚光太阳灶。6.0.4 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炉灶的设计宜与火炕、火墙的设置同时考虑。【条文说明】:在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农村住宅中,仍然在使用火炕和火墙这种传统取暖方式。将炉灶与火炕、火墙联合使用,可提高炉灶热利用效率。6.0.5 照明设备应优先选用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的节能型产品。【条文说明】:据调查统计,目前我国农村家庭白炽灯与荧光灯的使用量之比为9:1以上。若将其中一半的白炽灯改成节能灯,则每年可

    注意事项

    本文(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