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水泥厂余热发电设计规范.doc

    • 资源ID:2692925       资源大小:132.50KB        全文页数:3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水泥厂余热发电设计规范.doc

    水泥工厂余热发电设计规范 (国家标准)2010-12-1 来源: 永嘉县有业泵阀有限公司 >>进入该公司展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XXXXX2009 水泥工厂余热发电设计规范(报批稿) Code for Design of Waste Heat Power Generation in Cement Plant 2009XXXX发布 2009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水泥工厂余热发电设计规范(报批稿) Code for Design of Waste Heat Power Generation in Cement Plant GB XXXXX2009 目 次 1 总则.(1)2 术语.(2)3 基本规定.(4)4 余热资源的确定、热力系统与装机规模.(5)4.1 余热资源的定.(5)4.2 热力系统及装机方案.(5)5 总平面布置.(6) 5.1 一般规定.(6)5.2 主要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布置.(6)5.3 站区道路.(7)5.4 管线布置.(7) 6 主厂房布置.(9) 6.1 一般规定.(9)6.2主厂房布置.(9)6.3检修设施.(9)6.4 综合设施.(10) 7 余热锅炉及系统.(11)7.1 一般规定.(11)7.2余热锅炉设备.(11)7.3余热锅炉与水泥生产线的连接.(11) 8 汽轮机设备及系统.(13)8.1 一般规定.(13)8.2主蒸汽系统.(13)8.3给水系统及给水泵.(13)8.4 除氧器及给水箱.(13)8.5凝结水系统及凝结水泵.(14)8.6 凝汽器及其辅助设施.(14)9 给水排水及设施.(15)9.1 一般规定.(15)9.2 供水系统.(15)9.3冷却构筑物和循环水泵.(15)10 水处理设备及系统.(16)10.1原水预处理.(16)10.2锅炉补给水处理.(16)10.3给水、炉水校正处理及热力系统水汽取样.(16)10.4循环冷却水处理.(16)11 电力系统.(18)12 电气设备及系统.(19) 12.1电气主接线.(19)12.2站用电系统.(19)12.3 站用电力室与主控制室布置.(20)12.4 直流系统.(20)12.5电气测量仪表.(21)12.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21)12.7 电缆选择与敷设.(21)12.8 过电压保护和接地.(21)12.9 厂内通信.(21)12.10 爆炸火灾危险环境的电气装置.(21)13 热工自动化.(23) 13.1 一般规定.(23)13.2控制方式.(23)13.3热工检测与自动调节.(23) 13.4联锁.(24)13.5电源.(24)13.6电缆、导管和就地设备布置.(24) 14 采暖通风.(25)15 建筑结构.(26)15.1 一般规定.(26)15.2 防火、防爆与安全疏散.(27)15.3建筑、结构设计.(27)16 辅助及附属设施.(29) 附录A 余热发电、水泥生产线各建(构)筑物火灾危险性类别、耐火等级及最小防火间距.(30)本规范用词说明.(32)引用标准名录.(33)附:条文说明.(35)1总则 1.0.1为在水泥工厂余热发电工程设计中,贯彻国家能源综合利用基本方针政策,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降低能耗、节约投资,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余热发电的工程设计。1.0.3新建、扩建水泥工厂的余热发电工程或既有水泥生产线改造增设余热发电系统,设计基本原则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现行国家标准水泥工厂设计规范GB50295和水泥工厂节能设计规范GB50443。1.0.4当余热发电工程设计内容含有热电联供或设有补燃锅炉时,相关部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50049的有关规定。1.0.5 水泥工厂余热发电工程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设计,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1.0.6水泥工厂余热发电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 2.0.1余热发电工程设计文件、图纸使用术语应符合本规范规定。本规范未纳入与水泥工厂余热发电工程相关的术语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余热术语、分类、等级及余热资源量计算办法GB/T1028、电力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50297及国家有关术语标准的规定。2.0.2余热利用Waste Heat Recovery以环境温度为基准,对生产过程中排出的热载体可回收热能的利用。2.0.3窑头余热锅炉 Air Quenching Cooler Boiler利用窑头熟料冷却机排出的废气余热生产热水或蒸汽等工质的换热装置,简称AQC炉。2.0.4窑尾余热锅炉Suspension Preheater Boiler利用窑尾预热器排出的废气余热生产热水或蒸汽等工质的换热装置,简称SP或PH锅炉。2.0.5余热发电 Waste Heat Power Generation仅利用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余热进行发电,也称纯余热发电。2.0.6热电联供 Cogeneration余热发电在生产电能的同时,还可生产热水或蒸汽供热。2.0.7主厂房 Main Power Building设有汽轮发电机组及附属设备、设施的厂房。2.0.8闪蒸器 Flasher具有一定温度和压力的不饱和水进入压力较低的容器中时,由于压力的突然降低使不饱和水变成容器压力下的饱和蒸汽和饱和水的容器。2.0.9 双压锅炉 Dual-pressure Boiler 具有两种蒸汽工作压力参数的锅炉。2.0.10补汽凝汽式汽轮机 Steam-Supplemented Condensing Turbine凝汽式汽轮机有多个不同参数蒸汽进口,较高参数蒸汽作为汽轮机主进汽,较低参数蒸汽进入汽轮机某一级,不同参数的蒸汽共同推动汽轮机做功。2.0.11单压系统 Single-pressure System产生同一压力等级的窑头、窑尾余热锅炉,与只有一个进汽参数而构成的热力系统。2.0.12 双压系统(双压锅炉双压系统) Dual-pressure System双压余热锅炉与补汽凝汽式汽轮机构成的热力系统。2.0.13 闪蒸系统(热水闪蒸混压系统) Hot Water Flash Steam System由余热锅炉及闪蒸器与补汽凝汽式汽轮机而构成的热力系统。2.0.14 水泥余热发电系统热效率 Thermal Efficiency of Waste Heat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可用于发电的水泥生产过程排放废气总余热量转化为电能的百分比。3基本规定3.0.1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余热发电所利用的废气,应是水泥烧成系统不再利用或不影响物料烘干等用途的废气。3.0.2余热发电工程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应影响水泥生产的正常运行。2 不应提高熟料可比综合能耗和降低熟料产量。3宜在水泥生产线达产稳定运行后、对运行工况进行热工调查后实施。4 当与水泥生产线同步建设时,废气参数可按已投产、条件相近的余热发电系统参数与水泥工艺设计参数确定。5原有水泥生产线增加余热发电系统时,应对生产线中的相关设备能力进行核算。3.0.3新建、扩建水泥工厂生产线的余热发电设计指标应符合表3.0.3的规定。 表3.0.3 余热发电设计指标指标 项目余热发电系统热效率()站用电率()相对于窑的运转率()4000t/d及以上20.08952000 t/d4000t/d(含2000t/d)18.59953.0.4余热发电系统控制水平不应低于水泥生产线控制水平;废气调节阀门的调控应征得水泥生产线中控操作授权,其控制状态、参数值应反馈至各自控制系统。3.0.5设计中应选用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实用及节能设备,严禁选用已被淘汰产品和劣质产品。4 余热资源的确定、热力系统与装机规模4.1 余热资源的确定4.1.1对已建成投产的水泥生产线增设余热发电系统时,应进行能源审计,确定合理的余热资源量。4.1.2水泥生产线的热工标定及余热资源的计算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水泥回转窑热平衡测定方法JC/T733和水泥回转窑热平衡、热效率、综合能耗计算方法JC/T730的有关规定。4.1.3废气余热的利用应满足水泥生产线物料烘干的要求。4.1.4应依据梯级利用原则并确保在余热回收系统不影响水泥生产用热需求的前提下,确定余热利用方案。4.1.5余热锅炉的蒸汽参数应经过优化后确定。4.2 热力系统及装机方案4.2.1 热力循环系统的选取,应根据废气参数、热力系统对废气余热的回收利用率确定。4.2.2 蒸汽参数的选择应根据余热条件、汽轮机内效率等因素确定。4.2.3 当利用同一厂区两条水泥生产线余热时,可选用1台机组。当产量较低一条水泥窑余热锅炉产汽量低于机组额定进汽量30%或水泥窑运转率低于60%时,宜选用2台机组。4.2.4 当利用同一厂区3条及以上生产线余热时,宜选用2台或多台机组。5 总平面布置5.1 一般规定5.1.1 余热发电总平面规划设计的要求,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泥工厂设计规范GB50295的有关规定外,尚应满足下列要求:1水泥生产线改、扩建工程的余热发电,应结合生产系统统筹规划,并应合理利用现有设施、减少拆迁和施工时对生产的影响。2 余热发电与水泥生产线的衔接应紧凑、合理,功能分区应明确。 3 余热发电的建筑型式和布置,宜与水泥生产线的建筑风格相协调。5.1.2 主厂房宜布置在现有生产线的扩建侧。5.1.3 站区竖向布置的标高与形式、排水设计,应与工厂的总平面、竖向、排水设计相协调。5.1.4 余热发电的绿化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余热发电与水泥生产线同步建设时,绿化应由工厂设计统一规划;2当余热发电为改、扩建工程时,绿化设计应与工厂绿化相协调。5.1.5 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耐火等级,应根据生产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确定,且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5.2 主要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布置5.2.1 主厂房位置的确定,宜符合下列要求:1主厂房应布置在余热锅炉附近,宜使并网接入联络线的出线顺畅。2 当同一厂区拥有三条及以上水泥窑时,经采取技术措施后、主蒸汽阻力降仍超过0.2MPa或温降超过20时,宜分设主厂房。6.2.2 冷却塔或喷水池,不宜布置在室外配电装置、主厂房及主干道的冬季主导风向的上风侧。5.2.3 各建筑物和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水泥工厂设计规范GB50295的有关规定外,还应满足本规范附录的规定。5.3 站区道路5.3.1 站区道路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满足生产、安装检修和消防要求,并应与绿化、管线、竖向布置相协调,同时应与厂内道路有平顺简捷的连接,路型、路面结构应协调一致。2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规定设置消防车道。5.3.2 站区道路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专为站区服务的支道,可采用单行车道,道宽应为4.05.0m,最小曲率半径(道路弧线内边线)应为9m,路肩宽度应为0.751.5m。2车间引道,道宽应为4.0m,最小曲率半径(道路弧线内边线)应为6m;人行道的宽度,不宜小于1m。3站区道路及车间引道,最大纵坡不应超过9%。4路面标高的确定,应与厂区竖向设计及雨水排除相适应。公路型道路的标高,应与附近场地标高相协调。城市型道路的路面标高,应低于附近车间室外散水坡脚标高,并应满足室外场地排水的要求。5.4 管线布置5.4.1 热力管道可与水泥工艺管道同管廊、管架敷设;当管线综合布置发生矛盾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规定的原则处理。5.4.2当地下管线布置在路面范围以内时,管线应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直埋或设沟敷设。5.4.3 架空管线的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1 应利用水泥生产线的建筑物、构筑物;2 不应妨碍交通、检修及建筑物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应做到整齐美观;3 架空管线宜与地下管线重叠布置。5.4.4管线至建筑物和构筑物、道路、铁路及其它管线的水平距离,应根据工程地质、构架基础形式、检查井结构、管线埋深、管道直径和管内介质等确定。地下管线最小水平净距,地下管线、架空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地下管线之间或地下管线与铁路、道路交叉的最小垂直净距,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泥工厂设计规范GB50295的有关规定。6 主厂房布置6.1 一般规定6.1.1主厂房的布置应为运行安全、操作方便创造条件,并应做到巡回检查通道畅通。厂房的通风、采光、照明和噪声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和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的要求。6.1.2主厂房车间内部的布置,应根据厂区规划及热机、电气、土建、水工、热控、暖通等专业设计的布置要求以及扩建条件确定。扩建厂房宜与原有厂房协调一致。6.1.3主厂房内应设置检修起吊设施和检修场地,并应设置设备和部件检修所需的运输通道。6.2主厂房布置6.2.1主厂房应由汽机房、高低压配电室和主控制室、除氧间和闪蒸器间等部分组成。6.2.2主厂房各层标高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主控制室的地面宜与双层布置的汽机房运转层同一标高,主控制室下层空间可设置为高低压配电室。2 除氧器、闪蒸器层标高,必须满足除氧器和闪蒸器水箱水位的要求,保证锅炉给水泵进口在各种运行工况下不发生汽化。6.2.3主厂房的柱距和跨度,应根据汽机容量、形式和布置方式、结合建设(扩建)规划容量确定,并应满足建筑设计统一模数的要求。6.3检修设施6.3.1汽机房的底层,应设置集中安装检修场地,其面积应能满足检修吊装大件和翻缸的要求。6.3.2汽机房内起重机设置,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1 双层布置的汽机房内,应设置一台电动桥式起重机。单层布置的汽机房内,可设置手动单梁桥式或其它型式的起重设备。2 起重机的轨顶标高,应结合规划建设机组确定,并应满足起吊物件最大起吊高度的要求。3 起重机的起重量,应按检修起吊最重件确定,不包括发电机定子,同时应结合规划建设机组确定。6.3.3利用汽机房桥式起重机起吊受限的设备,其顶部应设置必要的检修吊钩。6.3.4 汽机房的运转层,应留有利用桥式起重机抽出发电机转子所需要的场地和空间。汽机房的底层,应留有抽、装、清洗凝汽器冷却管的空间位置。6.4 综合设施6.4.1主厂房内管道阀门布置,应方便检查和操作,凡需经常操作维护的阀门而人员难以到达的场所,宜设置平台、楼梯,或设置传动机构引至楼面或地面进行操作。6.4.2主厂房内的通道和楼梯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汽机房底层平面和运转层平面,汽机两侧应设有贯穿直通的纵向通道,其宽度不应小于1.0m。当兼作疏散通道时,其宽度不得小于1.4m。2 双层布置并设有中间层的汽轮机运转层至底层平面,应设上下联系楼梯。6.4.3 主厂房内的地下沟道、地坑、电缆隧道,应设有防水、排水设施。6.4.4主厂房内应设有卫生间,各楼层地面应设有冲洗水源。6.4.5汽机房外应设有一个事故储油箱或油池。7 余热锅炉及系统7.1 一般规定7.1.1余热锅炉与烧成系统连接时,必须设置旁通管道。7.1.2余热发电汽水管路的设计,应保证任何一台余热锅炉能从发电系统中迅速解列。7.1.3 余热锅炉应布置在废气热源附近。7.1.4余热锅炉的进出口管道及旁通管道上应设置可靠的控制阀门。7.1.5余热锅炉厂房的布置方式,应根据当地的室外气象条件,并符合下列规定:1 非寒冷地区,应采用露天布置。2一般寒冷地区,可采用露天布置,应对导压管、排污管等易冻损的部位采取伴热措施。3 严寒地区的余热锅炉,不宜采用露天布置。7.2余热锅炉设备7.2.1窑头余热锅炉应采取防磨措施,窑尾余热锅炉应设置清灰装置。7.2.2窑头余热锅炉漏风系数不应大于2%,窑尾余热锅炉漏风系数不应大于3%。7.2.3余热锅炉收集的粉尘应回送到水泥生产系统。7.3余热锅炉与水泥生产线的连接7.3.1余热锅炉进、出口的废气管道的设计,应简捷顺畅、附件少、气密性高和具有较好的空气动力特性,且应符合下列规定:1 窑头废气管道风速不宜大于12m/s,窑尾废气管道风速不宜大于18m/s。2管道倾角应符合表8.3.1的要求,当不能满足表中条件时,应设置防积灰装置; 3 管道应设热膨胀补偿;4 与设备连接的管道设计,应满足设备对振动、推力、荷载等要求;5 管道支架设置应稳妥可靠。 表7.3.1 管道倾角气流方向管道名称 上 行下 行窑头余热锅炉烟风管道45°40°窑尾余热锅炉烟风管道50°45°7.3.2进入窑头余热锅炉的废气宜设置粉尘分离装置。 8 汽轮机设备及系统8.1 一般规定8.1.1 余热发电机组容量应根据余热资源条件在保证水泥窑正常生产、提高热力系统整体循环热效率的前提下确定。8.1.2 余热发电宜采用凝汽式机组,当有稳定热用户时,可采用抽凝机组等型式。 8.1.3 余热发电机组可在30110%负荷率的范围内运行。负荷率宜在50%以上连续运行。8.2主蒸汽系统8.2.1当有2台或2台以上汽轮机组时,主蒸汽管道宜采用切换母管制系统。8.3给水系统及给水泵8.3.1给水管道应采用母管制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给水泵吸水侧的低压给水母管,宜采用分段单母管制系统。其管径应大于给水箱出水管径12级。给水箱之间的水平衡管的设置,可根据机组的台数和给水箱间的距离等确定。2 给水泵出口的压力母管,当给水泵出力与锅炉容量不匹配时,宜采用分段单母管制系统;当给水泵出力与锅炉容量匹配时,宜采用切换母管制系统。3 给水泵出口处,宜设有再循环管和再循环母管。4 备用给水泵的吸水管,宜位于给水泵进口母管两个分段阀门之间;出口的压力管道,宜位于分段压力母管两个分段阀门之间或接至切换母管上。8.3.2余热锅炉给水系统应设置1台备用给水泵。8.3.3 锅炉给水泵的总容量,应保证在任何一台给水泵停用时,其余给水泵的总出力,仍能满足全部锅炉最大蒸发量的110%。8.3.4 给水泵的扬程应按满足系统最大给水压力要求进行计算,并应另加15%的裕量。8.4 除氧器及给水箱8.4.1 除氧器的总出力,应按全部锅炉最大给水量确定。8.4.2 每台机组宜对应设置一台除氧器;多台相同参数的除氧器可采用母管制系统。8.4.3 给水箱的总容量,宜符合下列要求:1 6MW及以下机组,水箱容量为20min30min的锅炉最大给水消耗量。2 6MW以上机组,水箱容量为10min15min的锅炉最大给水消耗量。8.4.4采用热力除氧时,除氧器及水箱应设置安全装置。8.5凝结水系统及凝结水泵8.5.1余热发电的凝结水系统宜采用母管制。8.5.2凝汽式机组的凝结水泵的台数、容量,宜符合下列要求:1 每台凝汽式机组,宜设置两台凝结水泵,每台流量应为最大凝结水量的110%。2 最大凝结水量应为下列各项之和: 1)汽机最大进汽工况时的凝汽量;2)进入凝汽器的经常补水量和经常疏水量;3)进入热井的其他水量。8.5.3凝结水泵的扬程应按满足凝结水系统最大给水压力要求进行计算,应另加15%的裕量。8.6 凝汽器及其辅助设施8.6.1 当循环水有腐蚀性时,凝汽器的水室、管板、管束应采用耐腐蚀的材质。8.6.2 缺水地区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可选用空冷式凝汽器。9 给水排水及设施9.1 一般规定9.1.1 余热发电的供水设计,应与水泥生产线供水统一规划。9.1.2 技改工程的余热发电水源宜在水泥生产线水源的基础上扩容。当需要另辟水源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泥工厂设计规范GB50295的有关规定。9.1.3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锅炉辅机循环冷却水、生活、消防给水和排水管网应与水泥生产线对应的管网相接。9.1.4 取水构筑物、水泵房、水工建筑物和生活、消防、给水、排水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泥工厂设计规范GB50295的有关规定。9.2 供水系统9.2.1 生产用水量应根据发电工艺的要求确定。生活用水量、绿化与浇洒道路用水量、设计未预见水量的确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泥工厂设计规范GB50295的有关规定。9.2.2 余热发电供水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50049的有关规定。9.2.3附属设备冷却用水水质和水温,应满足设备的要求。冷却塔循环供水系统水质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的有关规定。9.2.4补给水系统应设置水量计量装置。9.3 冷却构筑物和循环水泵9.3.1冷却塔塔间净距以及与附近建筑物的距离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9.3.6循环水泵运行的总流量,应采用最大的计算冷却水量。循环水泵宜设置备用泵。10.3 给水、炉水校正处理及热力系统水汽取样10.3.1 炉水校正处理的设施,宜布置在余热锅炉附近。每台锅炉应设置1台加药泵,并宜另设1台备用泵。10.3.2 热力系统应设置水汽取样器。其系统、布置及选材的设计,宜符合下列要求:1 水汽取样冷却器,宜布置在余热锅炉附近,并应便于运行人员取样及通行。2 露天布置锅炉的水汽取样冷却器,应有防雨、防冻措施。10.4 循环冷却水处理10.4.1当循环冷却水系统内和凝汽器水侧有生物生长、腐蚀或结垢的可能时,其处理措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的有关规定。11 电力系统11.0.1接入系统并网点的选择、接线方式及并网联络线回路,应符合下列要求:1 余热发电与总降压变电站或厂区配电站必须设置并网联络线;发电机组与电力系统接入点应选择在总降压变电站低压侧某母线段,也可选择在厂区某配电站的某母线段;联络线的回路数量宜根据发电机组数量确定。2 应在发电机出口断路器处设置余热发电并网同期点。3 发电机组解列点可设置在并网联络线的电站侧、总降侧或厂区配电站侧断路器处。11.0.2余热发电的启动电源设计,宜利用并网联络线,由总降或厂区配电站并网母线段系统提供。当站用电系统仅为低压负荷时,也可由水泥生产线就近电力室提供。11.0.3电力负荷计算应包括水泥工厂现有及新增的生产规模、主要电力负荷的容量、年耗电量、用电负荷的组成及其性质、计算负荷等基础资料。11.0.4用电自给率应按余热发电年供电量占水泥生产线年总用电量的百分比计算。11.0.5系统保护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的有关规定。11.0.6发电机出口断路器、并网联络线断路器应设置安全自动保护装置。11.0.7系统通信及系统远动设计、余热发电的照明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小型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50049有关规定。12 电气设备及系统12.1电气主接线12.1.1发电机额定电压应按下列要求选择:1 发电机电压为直配线时,应根据水泥生产线电力网络发电机并网点的电压等级进行选择。2 发电机与变压器组为单元连接时,宜根据水泥生产线电力网络中压系统电压等级进行选择。12.1.2发电机电压母线的接线方式,应根据余热发电的机组数量确定,并宜符合下列要求:1 当发电机为1台时,宜采用单母线接线。2 当发电机为2台及以上时,宜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12.1.3当发电机电压母线的短路电流超过总降压变电站或厂区配电站断路器的额定开断电流时,可在联络线出口开关处设置限流装置。12.2站用电系统12.2.1余热发电站用高压系统电压宜为6kV或10kV,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站用低压系统电压宜为380V,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12.2.2站用变压器的容量确定,应按机组数量并符合下列规定:1 余热发电为单台机组时,可选用1台低压站用变压器。变压器负荷率不宜超过80%。2 余热发电为2台机组及以上时,可选用2台低压站用变压器。当2台变压器采用暗备用方式配设时,每台变压器的负荷率不宜超过50%;当2台变压器采用明备用方式配设时,备用变压器负荷率不宜超过80%。12.2.3站用变压器接线组别的选择,应使站用工作电源与备用电源之间相位一致,低压站用变压器宜采用“D,yn”接线。12.2.4当余热锅炉距站用电力室较远时,其电源也可取自水泥生产线就近电力室,并应设电能计量装置。12.3 站用电力室与主控制室布置12.3.1 站用电力室宜布置在主厂房内,其高、低压配电设备可合并布置在同一配电间内。高压配电设备与低压配电设备应保持一定的安全绝缘距离和操作、检修距离,以及必要的巡检通道。12.3.2 余热发电主控制室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主控制室应位于主厂房的汽机运转层。主控制室的面积宜按规划容量设计。2 主控制室的盘柜布置应满足运行、维护和操作的要求。12.3.3余热发电主控制室的环境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主控制室面向汽轮机组的一方,应设便于观察的玻璃窗。2 主控制室内应有良好的采暖、通风、照明、隔音、隔热、防火、防尘、防水等设施。3 主控制室内不应有任何工艺管道穿行通过。4 主控制室下的电缆夹层或电缆主通道,不应有高温汽、水管道、热风管道和油管道穿行通过。5 主控制室上层不宜设置有振动的设备。12.4 直流系统12.4.1 余热发电直流系统设计,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50049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直流电源装置应为双电源380/220V输入,并应设置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宜采用高频开关电源装置。直流电源宜采用1组铅酸免维护蓄电池,并宜配置2组充电、浮充电设备,同时每只电池应带有在线自动监测功能,站用电事故停电时间应按1h计算。2 直流输出应设置合闸母线和控制母线,控制母线应带有自动调压功能,输出电压宜为220V或110V。3 高压开关柜合闸电源、直流润滑油泵动力电源、事故照明电源等均应引自合闸母线,电站系统所需的直流控制电源均应引自控制母线。4直流动力电源及控制电源开关选择,应选用直流型微型断路器或直流型塑壳断路器,并应按各回路容量选择断路器的额定电流。12.5电气测量仪表12.5.1余热发电的电气测量仪表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GBJ63的有关规定。12.5.2 设置在并网计量关口的双向计量电能表、CT的精度为0.2s级,PT的精度为0.2级。12.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12.6.1余热发电的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的有关规定。12.7 电缆选择与敷设12.7.1余热发电的电缆选择与敷设的设计,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的有关规定。12.8 过电压保护和接地12.8.1余热发电的过电压保护和接地,应符合现行相应国家标准交流电力工程接地设计规范GB50065的有关规定。12.9 厂内通信12.8.1余热发电的厂内通信,应包括余热发电系统与水泥生产线系统的联络通信和发电系统内部生产调度通信。可利用水泥生产线程控交换总机的富裕量,增加各岗位生产管理和调度通讯电话。12.8.2 余热发电主控制室应设置与地调通讯的直拨电话。12.10 爆炸火灾危险环境的电气装置12.9.1余热发电爆炸火灾危险环境的电气装置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的有关规定。13 热工自动化13.1 一般规定13.1.1 热工自动化的设计,应包括热工检测、热工报警、热工保护、热工控制等方面内容。13.1.2 当余热发电分期建设时,对控制方式、设备选型、公共辅助生产系统等有关设施,应全面规划、合理安排。13.1.3 主控制室热工报警及保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50049的有关规定。13.2控制方式13.2.1余热锅炉系统、汽轮机系统、除氧给水系统、循环水系统、化学水处理系统的除盐水泵等,应采用DCS系统进行控制。辅助车间的工艺系统(如化学水处理系统等),宜在本车间控制。13.2.2电站主控制室集中控制时,应满足下列要求:1 应能实现运行工况的监视和控制;2 应能实现异常工况的报警和紧急事故的处理。13.2.3 余热发电DCS系统的设计,应能实现内部、或与水泥生产线DCS系统的实时通讯、数据互传、联锁及程序控制。13.3 热工检测与自动调节13.3.1热工检测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50049的有关规定。13.3.2余热发电DCS系统设计,应能对主设备及发电系统运行工况的主要参数实现显示、累计、储存、数据处理

    注意事项

    本文(水泥厂余热发电设计规范.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