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概况、三国演义讲义.ppt
明代文学,概 说第一章 三国演义第二章 水浒传第三章 西游记第四章 金瓶梅及其它长篇小说第五章 明代拟话本第六章 明代戏剧第七章 明代散曲 第八章 明代诗文,(13681644),明王朝有国277年,历16位皇帝。可以嘉靖(15221561)为界分前后两期。,明代文学概说,一、明代社会概况,明代政治:,皇权的加强。宦官专政现象发展到最激烈的程度。皇帝的昏庸民族矛盾尖锐党派斗争激烈,明代经济:,明初“重农抑商”明中叶工商势力重新活跃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明代思想文化:,明前期,高压之下思想文化界一片沉寂。明代中后期,王学兴起,肯定人欲、张扬个性。,以嘉靖时期为界分前后两期。明前期:戏曲、小说成就较高,三国、水浒问世。诗文处于沉寂阶段,只有宋濂、刘基、高启的散文尚可一提。明后期:小说、戏曲再现辉煌: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二拍”、徐渭四声猿、汤显祖临川四梦等诗文出现诸多流派:“前七子”、“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等。最突出的是“公安派”。,二、明代文学发展概况,明代小说,中国古典小说发展概说,(一)先秦:重道轻小说先秦寓言、史书及一些杂家著作中的片断描写可看作是最早的微型小说。“小说”一词,最早出自庄子外物篇先秦诸子重道而轻小说,对后世小说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道亦远矣。,班固汉书艺文志列九流十家,小说家附列于诸子之末汉代小说 无名氏燕丹子 刘安等淮南子 刘向列女传、新序、说苑 赵晔吴越春秋 袁康越绝书 司马迁史记(有些情节描写可当小说来读),(二)汉代:小说的地位略有提升,(三)魏晋南北朝:小说的雏形期,(四)唐传奇:小说的成熟期,小说创作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干宝搜神记、刘义庆世说新语最为突出。,唐人“始有意为小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五)宋元话本:小说的转变期,宋代以后,古典小说分为文言、白话两支。宋元白话小说叫话本。话本的出现,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六)明清长篇章回体小说:小说的兴盛期,中国古典小说发展路线图,先秦寓言、史书 汉代杂记、史传魏晋志人志怪小说 唐传奇 宋元话本 明清长篇章回体小说,章回体小说的形式特点: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全书构成统一整体,三国演义,诸葛亮,刘 备,曹 操,孙 权,关 羽,张 飞,赵 云,周 瑜,四大名著之一四大奇书之一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三国演义:,关于“演义”,1、“演义”一词,始见于后汉书后汉书周党传:“文不能演义,武不能死君。”演义:推广、详述道理,2、唐以后用于书名。苏鹗苏氏演义3、宋元时期普遍称“讲史”为“演义”。4、明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始用“演义”之名称历史小说。,一、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作者与版本,(一)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在三国史料、民间传说、宋元平话、戏剧的基础上,最后由罗贯中“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创作成书。这是一部世代积累型小说。,1、三国史料陈寿三国志与裴松之注。西晋陈寿三国志以纪传体形式记述了三国的主要人物及其事迹。陈寿之后,南朝刘宋裴松之为之作注。裴注文字超过三国志文字的三倍,征引的史料是二百多种,极大的充实了三国志的内容。范晔后汉书 司马光资治通鉴 朱熹通鉴纲目,2、民间传说小说方面,魏晋世说新语、搜神记等著作,不同程度的记载了一些三国人物及其事迹。,3、民间平话,宋元出现“说三分”专家。三国故事出现明显的“尊刘贬曹”思想倾向。苏轼东坡志林载王鹏语曰:“涂巷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元代至治年间刊印的全相三国志平话,4、戏剧金院本关于三国故事的剧目。“刺董卓”、“襄阳会”等元杂剧,以三国故事为重要题材。据录鬼簿、录鬼簿续编等记载,元代以三国为题材的杂剧约六十余种,现存二十余种。,在三国史料、民间传说、宋元平话、戏剧的基础上,最后由罗贯中创作成书。这是一部世代积累型小说。,罗贯中的再创造(与三国志平话比较),1、增加的篇幅,提高了语言艺术水平。2适当的集中、典型化。,(二)三国演义的作者,贾仲明录鬼簿续编:“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有人说他是“有志图王者”有人说他是施耐庵“门人”罗贯中著作:小说除三国演义外,还有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五种。杂剧现仅存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一种。,(三)三国演义的主要版本,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版本。24卷,240则,每则前有七言单题。题名“陈寿始传,罗贯中编次”。李评本: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简称“李评本”。此本不分卷,将240则合并为120回,目录由单题变双题。有眉批、总批。毛评本: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刊本三国演义。对“李评本”回目、正文多有修改、增删,进一步强化“尊刘贬曹”倾向。是三百多年来最流行的版本。,二、三国演义的内容和主题,纵向看,全书120回,分三大部分:133回,写汉末动乱和群雄并峙,曹操集团的崛起和壮大。3485回,写刘备集团的崛起和壮大,三国鼎立的形成,以及蜀国南征北战,互相争雄。86120回,写三国的衰落,最终为司马氏所统一,建立西晋王朝。,(一)三国演义的基本内容,横向看:三国演义展示了三国时期近百年的历史画卷描写了三国近百年的战争史;描写了魏、蜀、吴三国间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描写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外交手段;描写了在政治、军事、外交斗争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经验;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二)三国演义的主题,“正统”说“忠义”说“拥刘反曹反映人民愿望”说“反映三国兴亡”说“歌颂理想英雄”说“赞美智慧”说“天下归一”说“讴歌封建贤才”说“悲剧”说“总结争夺政权经验”说“追慕圣君贤相鱼水相谐”说“宣扬用兵之道”说“人才学教科书”说“向往国家统一歌颂忠义英雄”说“总结历史经验”说“无固定主题”说,刘备“明君”典范,1、寄托了人民的明君贤臣理想,三国演义第60回刘备说:“今与吾水火相攻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若以小利而失信于天下,吾不忍也。”,诸葛亮、关云长等“贤臣”的典范,“拥刘反曹”的具体表现:内容上,把刘备写成“仁君”、曹操写成“奸雄”。结构上,把刘蜀放在首位,而曹魏显居其次。语言上,多称刘备为玄德、皇叔、豫州、先主;而对曹操或直称其名,或多称小名,甚至称“贼”、“汉贼”、“国贼”。,2、“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三、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毛宗岗读三国志法:吾以为三国有三奇,可称三绝。诸葛孔明一绝也,关云长一绝也,曹操亦一绝也。,1、人物形象的典型化“三绝”,诸葛亮,智 绝,隆中对,隆中对,隆中对,“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舌战群儒,空城计,作者明君、贤相、英才相结合的社会理想在强大的“天意”面前被击得粉碎。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国演义是一部悲剧。,吾本欲竭忠尽力,恢复中原,重兴汉室,奈天意如此,吾旦夕将亡矣。,关云长,义绝,桃园三结义,千里走单骑,曹 操,奸 绝,三国演义近五分之三的回目是有关蜀汉及其人物的故事。全书一百二十回,桃园结义至诸葛亮秋风五丈原就占了一百零四回,以后的事仅用十六回就草草结束。这种比例说明了罗贯中艺术构思的合理。它使全书结构脉络分明,有主有次,形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结构严谨,三国演义在“实”和“虚”上恰到好处,成为后世的楷模,获得了“七实三虚”(章学诚丙辰札记)的美称。,“七实三虚”的创作手法,1、同中见异2、注重表现战争中的“智谋”3、注重在战争中写人,出色的战争描写,语言上,浅近的文言文。,被公认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文学创作方面:半白半文言的浅近语言对后世历史演义小说的影响。章回体成为明清小说的主要形式。社会生活方面:三国演义向人们传播与普及历史知识 三国演义中很多行为成为后世普遍的行为模式三国演义中许多的军事斗争、政治斗争策略和经验对后世农民起一领袖所采用。,四、三国演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