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网络发展规划编制要点.doc
中国移动各省公司“十二五”网络发展规划内容编制要点二一年七月 内部资料注意保密中国移动各省公司“十二五”网络发展规划内容编制要点“十二五”网络发展规划,应围绕中国移动“十二五”发展战略目标,继续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关于规划工作“三个面向、两个支撑”的总体要求。面向企业发展,跟踪研究国家、行业、区域的对企业有影响的各项政策;落实全业务运营、2G/TD/WLAN/LTE协调发展。面向市场发展,研究竞争环境的变化,明确市场发展及业务发展目标;研究市场发展策略对网络资源的需求。面向网络技术发展,推进网络IP化、节能减排、共建共享;研究无线网向LTE演进,云计算、OTN技术引入与应用。支撑年度计划制订,量入为出,科学合理配置投资;深入研究环境变化、TD及LTE发展以及新技术应用对投资、成本和网络的影响。支撑网络建设项目管理,制订各专业网络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指导各网络建设方向和重点;明确网络主设备集中采购需求;落实网络利用率目标,落实2G/3G/LTE协调发展策略。各省公司网络发展滚动规划主要内容编制要点如下:一.“十一五”发展历程回顾结合“十一五”期间电信行业环境整体变化,概括描述公司“十一五”期间发展成就,分析得出面临“十二五”发展的不足。主要通过对企业经营绩效、市场规模与占有率、业务种类与业务量、网络结构与规模能力、资本开支及构成等主要发展指标 “十一五”期间变化趋势及“十一五”期末预期目标值对比分析,体现取得的成绩并明确企业发展满足后期企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不足之处。数据来源主要是2006-2010年财务统计年报值、2010年8月财务统计月报值现状及2010年12月底预期。二.“十二五”发展环境分析重点对“十二五”期间,本省特色宏观环境、行业发展环境、市场竞争环境进行分析,找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点因素,并分析其对企业市场、业务、网络建设与投资的影响。要求分析思路的结构化和层次化。(一) 本省特色宏观发展环境及影响分析1. 特色政策环境:国家有关本省所在区域的区域发展规划中相关特色区域发展政策。如国家次区域规划、区域规划中有关区域整体战略定位、功能定位、发展目标与任务、功能组团、基础设施规划等,以及对节能减排、工业信息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城乡统筹等国家发展要求落实内容。2. 特色经济环境:本省在区域规划中经济发展定位,本省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建设布局要求等。3. 特色社会环境:本省民族、地理、人口结构、文化、消费特点等。 根据上述分析,东部发达省份重点分析在区域发展功能定位情况下,对本省运营商运营理念和运营模式变化的影响;中西部经济相对滞后的省份,可重点分析本省宏观经济发展态势和特点对行业、企业发展的影响等。(二)本省电信行业发展趋势分析1. 电信行业管制政策分析。主要包括:号码可携带政策、共建共享、TD扶持政策、网间结算等。2. 本省传统电信行业发展分析。主要包括:移动、固定、互联网用户规模和普及率,话音业务和数据业务发展趋势与规模等。3. 非传统电信市场发展潜力分析。主要包括: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相融合(ICT)而形成新的领域。如物联网以及三网融合等带来的M2M、IPTV、手机电视等。根据上述分析,东部发达省重点分析新市场、新业务、新运营模式等对市场发展和行业收入影响;中西部经济相对滞后的省,重点分析传统用户增长空间、话音业务数据业务增长趋势,以及本省行业收入规模增长趋势等。(三)本省市场竞争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1. 总体市场竞争。主要包括:本公司和主要竞争对手实力对比,主要竞争对手总体发展目标、发展策略等,以及市场竞争变化趋势对本公司的影响等。2. 细分市场竞争。细分市场分为个人市场、集团市场、家庭市场、农村市场;分析其发展空间,竞争主体优劣势,主要竞争对手发展策略(包括3G市场、全业务竞争等),本省公司发展策略以及对资源配置的需求等。三.“十二五”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思路根据环境分析及本省公司在本省未来市场竞争中优劣势分析,提出在本省信息通信市场中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及发展思路等。(一)发展定位根据”十二五”中国移动整体发展定位与战略目标,结合本省发展环境分析,提出本省公司在本省电信市场的发展定位。(二)发展目标提出公司规划期末总体发展目标。目标主要结合上述定位,提出收入与份额、用户与份额、网络规模能力、资本开支等目标区间(高、低区间)。提出公司规划期间年度发展指标。包括运营收入、市场业务、网络建设、资本开支的分年度发展指标,本层面内指标要相互协调,各层面间要体现协调关系。发展指标描述的维度为2007-2015年。其中2007-2010年为财务统计年报值,2010年为预测值,2011-2015年为规划值。填写在“十二五”规划和投资计划安排表中指标为推荐方案指标。(三)发展思路面向企业可持续发展、面向发展环境变化,结合自身发展优劣势,根据公司发展定位与总体发展目标,提出总体发展思路,以及市场拓展、业务发展、网络建设、投资方向等总体发展策略。四.“十二五”网络规划专题研究的重点问题根据对规划期间整体发展环境的分析判断,各省公司需要对规划期间部分关键问题进行整体思考,提出解决思路与方案。此部分内容在规划方案上报集团时需要集中体现。主要包括如下问题:(一) 2G/TD/WLAN/LTE统一规划、协调发展GSM、TD-SCDMA、LTE、WLAN具备不同的覆盖能力和业务场景,因此将长期共存。企业需要研究各网络业务量变化趋势,结合网络业务承载定位及利用率要求进行统一规划,进行资源配置。1. 深入研究业务量变化以及对资源的需求研究不同终端、典型业务的发展生成的话音、数据流量的趋势和构成,根据终端特点分别分析各种流量在不同网络上的承载分流比例。根据2G/TD/WLAN/LTE网络业务的承载定位及利用率要求,制定各个网络的利用率目标,整体考虑各网络资源配置策略。(1) 网络业务承载定位:2G:主要承载话音、短信业务等基础业务;TD-SCDMA:主要承载手机终端的移动数据业务,并承载部分话音业务;WLAN:主要承载PC、手机及第三方WiFi终端的互联网数据业务;TD-LTE:主要承载高速数据业务,并具备承载话音业务功能。(2) 网络协调发展策略:2G:确保2G资源配置,保证话音质量,保持网络领先优势。提高设备利用率,全网综合平均无线利用率不低于70%;引入新技术持续提升2G网络业务性能和网络承载效率;坚持3G、4G技术2G化。包括推动MSC PooL、Iur-g+等融合组网技术和IP化建设,提升网络质量;提升对数据业务的管控能力,推动PCC技术的试点和部署;加快2G数据业务向TD、WLAN分流,严格控制2G数据业务资源占比。TD-SCDMA:实现县以上城市覆盖;继续坚持“两个100”和“三不、三新、三融合”,进行网络扩容和优化补点建设;稳步提高无线利用率TD-SCDMA无线网络利用率,2011年不低于20%、2012年不低于30%、2015年力争达到50%;TD新设备具备向TD-LTE平滑演进功能。WLAN: 加大力度开展WLAN建设,找准热点、确保投入、精确建网;方便接入,简化认证,促进WLAN客户的规模发展;讲求效益,稳步推进光纤接入网络建设,有线( PON )无线(WLAN)相结合推进全业务。TD-LTE: 2012年前,积极开展规模试验,推进产业链成熟;2012年后,适时建设TD-LTE商用网,尽快形成规模。2. 2G/TD/WLAN/LTE统筹规划,综合考虑每一个网络发展策略的变化对其他网络的影响(1) GSM无线网络要继续保持较高的资源利用率,考虑2G设备更换与搬迁,研究预测2G网络规模“拐点”的出现时间。(2) TD-SCDMA无线网络要提出面向市场需求的建设思路与能力配置方案,加速对TD用户与业务的分流 ,提出省内TD网络的利用率目标。(3) TDLTE网络考虑LTE产业化进程,LTE引入时机及建设定位与阶段建设思路,提出建设方案。(4) WLAN网络重点考虑按2G/3G+WLAN原则进行建设,研究WLAN的建设规模对TD无线网、LTE无线网的影响。3. 共用基础网、核心网、业务网、支撑网等网络资源,根据业务发展适时统一考虑网络建设,制定2G/TD/LTE融合改造年度目标。(二) 2G载频设备生命周期分析在规划期内,由于设备使用年限、厂家搬迁更换和EDGE网络改造需要等原因,2G网络将存在部分载频将被淘汰的问题。考虑到随着2G用户向3G的迁移,GSM网络是否需要新采购2G载频用于等量或部分替换这些老旧载频成为规划期内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为提前了解掌握省内需要淘汰的载频数量,制定载频替换策略,统筹制定规划和合理掌控投资,需要各省公司客观分析2G载频设备生命周期。 1. 针对本省2G载频设备的生命周期进行分析根据目前使用设备厂家情况、设备实际性能和运营维护情况,不考虑财务折旧要求,分析目前本省2G载频设备的实际使用寿命。2. 结合本省具体情况分析载频退网原因包括因不同厂家搬迁(原设备不再利用)、设备报废、EDGE改造等技术升级演进。3. 区分不同原因分别估算出规划期内各年度需淘汰载频的具体规模统计目前大约有多少载频是由于使用年限过长、造成性能不满足指标要求而报废的,并总结出具体服务年限,据此估算规划期内各年度需自然淘汰载频的规模。根据省内厂家搬迁替换(原设备不再利用)考虑或计划,统计由此引起的规划期内现网载频需淘汰数量;根据省内EDGE网络改造计划、节能减排等,分析由于无法支持新功能造成的载频退服数量,并估算出规划期内各年度需淘汰载频(原设备不再利用)的具体规模;规划期内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载频退服,需说明具体原因和各年度载频淘汰规模。(三) 全业务发展思路1. 全业务发展策略结合中国移动“十二五”战略目标与发展定位,分析企业开展全业务竞争在市场、业务与网络能力层面的差距,提出全业务发展总体策略、竞争策略、业务策略,并结合集团下发的关于中国移动全业务网络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制定规划期全业务网络资源配置策略。2. 全业务网络资源配置规划方案制定有线/无线宽带接入网络资源配置规划,确定规划期的建设规模及网络演进路线制定分阶段构建以CM-IMS为核心的下一代全业务核心网络,落实省内核心网IMS域建设方案和建设规模,分析IMS引入与现有网络的融合和互通要求,以及对现有核心网网元的影响制定城域传送网、宽带接入网、城域数据网建设目标、策略与规模制定省内IDC建设架构目标、策略及规模制定现有支撑系统面向全业务支撑能力提升建设目标、策略与规模(四) 共建共享1. 共建共享现状分析2008年10月至2010年8月,本公司铁塔、杆路、基站、传输线路、管道和室内分布系统等设施的共建共享完成情况分析,包括共建量、共享量、共建率和共享率);对2009年底已达成共建意向的设施(包括与其他运营商达成共建意向和自建预留)截至2010年9月的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共建共享对本公司企业运营的影响分析。推进共建共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 “十二五”共建共享发展目标2011-2015年新增网络设施资源分析。包括企业的铁塔、杆路、基站、传输线路、管道、室内分布系统等设施的新增情况进行分析。确定2011-2015年共建共享发展目标。综合考虑工信部下达考核指标逐年增长的趋势和对TD建设的政策支持、本省新增网络设施建设规模和区域情况、竞争对手的资源情况、铁通公司的资源情况和本省共建共享工作的实践经验,从而确定规划期内本省共建共享目标。分析共建共享发展目标对本公司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关注铁路、地铁、高速公路沿线,机场、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大型场馆等6类重点场所的基站(含铁塔)和传输线路(含管道)等电信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对相关建设计划和对共建共享的可能影响进行分析。3. 共建共享发展策略及政策建议提出共建共享发展策略及政策建议。包括规划期本省共建共享发展策略、可共建共享的其他重点领域建议、对集团公司和工信部(省管局)在共建共享方面的策略建议。需要说明的是共建共享规模、节省投资只体现在本专题规划与共建共享指标中,不体现在具体专业网络规划中。(五) 农村通信1. 农村市场增长空间及业务需求分析分析本省农村地区市场、话音及数据业务发展趋势,研究农村用户业务应用模型,预测话音话务量、数据流量,结合本省中长期发展规划,制订“十二五”期末农村通信发展量化目标。2. 农村通信网络建设及投资考虑农村地区网络利用率提升、农村网络质量的提升、农村网络投资效益提出农村移动网络建设策略、农村信息化建设策略,提出农村通信建设规模与农村通信投资规模。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云南、西藏、甘肃、新疆九省市自治区公司需要对本省陆地边境县和生产建设兵团边境团场区域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与投入进行规划。包括规划五年内,本省边境地区总投资规模。(六) 跨省区域发展研究国家发布的跨省区域发展规划,归纳总结企业为响应区域发展政策,所开展的业务与投资。如信息化、物联网、三网融合等。注:区域规划指东三省、京津冀、中部六省、西部十二省、长三角地区。五.“十二五”网络发展目标和策略网络规划的重点应针对核心网、接入网、业务网、支撑网、IP承载网、传送网、局房土建六大网络与基础设施的整体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进行细化分析和描述。各个网络以新技术引入、网络演进为重点,同时结合本省网络特点,落实集团对省公司规划要求。制订网络资源优化、调配的策略和方案,加强网络规划方案的实施和应用。其中TD网络、绿色行动规划内容需要专项规划支撑。在以上分析中需要针对以下内容在网络规划中结合本省情况,加以深入分析和研究,得出相应结论。 (一)核心网1核心网在“十二五”规划期间重点考虑的因素(1) 建设2G/TD融合统一的核心网络(2) 研究物联网应用对核心网资源消耗的预测和应对(3) 研究号码携带、三网融合、节能减排对核心网络的影响(4) 根据需求环境变化综合考虑核心网络建设(5) 持续推进核心网的IP化进程,包括软交换IP化、A/Gb/Iu_CS接口IP化,积极探索信令网IP化(6) 研究确定规划期核心网网络利用率目标,最大限度利用现网资源(7) 积极推进CM-IMS的规划部署,落实省内核心网IMS域建设规划(8) 重视核心网关键网元的容灾备份和资源共享,重点关注MSC POOL、SGSN POOL的规划部署(9) 研究核心网分组域向SAE架构的演进2核心网2015年整体发展目标和规划期内整体网络演进思路说明本省公司核心网在规划期网络的整体发展目标,从2010年现状发展到2015年目标网的总体网络演进思路和建设思路。3核心网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内容(1)核心网电路域CS2G/TD融合组网,并明确规划期内融合改造的年度目标。推进电路域软交换设备IP化进程,明确规划期内网络IP化的年度目标,并积极研究A/lu-CS接口IP化。提出规划期内适合本省的电路域核心网元网络利用率目标,该目标应不低于集团利用率的考核目标。提出核心网电路域关键网元容灾备份方案和资源共享建议,积极开展核心网池技术和其它保护方式的优劣势分析,给出网络部署规划。结合规划期发展目标,说明在网络建设中如何解决现状中的问题,如何解决新技术、新架构、新组网方式引入后网络建设的新问题。(2)核心网分组域PS2G/TD融合组网,并明确规划期内融合改造的年度目标。分组域目前已实现全网业务的内容计费功能,规划期内请根据各省分组域实际话务模型核算网元设备容量需求并优化内容计费策略。避免数据业务管道化趋势,加大数据业务管控力度,基于业务、时间、位置、用户等多维度考虑资源、QoS及计费控制。积极推进Gb接口IP化的建设工作,适时部署Gb over IP。提出规划期内适合本省的分组域核心网元网络利用率目标。提出核心网分组域关键网元容灾备份方案和资源共享建议,积极研究SGSN POOL的规划部署。SAE是LTE无线接入的核心网架构,研究推进分组域向SAE架构的演进,提出核心层SAE试验网、引入时间进程研究与部署建议。结合规划期发展目标,说明在网络建设中如何解决现状中的问题,如何解决新技术、新架构、新组网方式引入后网络建设的新问题。(3)核心网IMS域分阶段构建以CM-IMS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架构,以作为全业务核心网络。积极推进CM-IMS的规划部署,落实省内核心网IMS域建设规划。分析IMS引入与现有网络的融合和互通要求,以及与现网CS和PS的协调发展策略(4)HLR/HSS应考虑在十二五期间用户的变化对HLR、HSS的影响,同时开展用户信息统一数据库的发展和应用研究。(5)信令网分析各省信令网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信令网发展趋势和本省实际提出省内信令网规划期内技术演进方案建议,积极推进信令网IP化研究与验证。(二)接入网1接入网在“十二五”规划期间重点考虑的因素(1) 2G/TD/WLAN/LTE统一规划、协调发展(2) 确定全业务发展思路,全面推进全业务接入网建设考虑如何发挥无线优势,制定适当的接入网发展和建设策略,提升全业务接入网支撑能力,确保业务重点区域的接入带宽。无线接入方面应结合本省情况重点研究“2G/3G+WLAN”策略的实施思路,考虑WLAN网络建设思路和资源配置思路,以及如何推进WLAN与2G/3G网络的深入融合,充分发挥各网络协同效应,实现网络的优势互补。根据市场目标制定针对个人客户、集团客户、家庭客户的接入网解决方案。(3) 2G载频设备生命周期及替换需求分析2G载频设备生命周期分析研究思路与内容见专题要求。专题研究中所提及的其他原因是指由于新型BSC无法支持老的基站设备、异厂家设备无法实现互联、厂家对某个型号设备和备品备件已停产或即将停产等,并不限于这些原因。2G载频设备替换需求分析:考虑到2G网络规划期内,全网净增载波成逐年下降趋势,用于现网老旧载频替换的采购量占总采购量的比例会逐年上升,因此需结合规划期内2G建设方案和无线利用率考虑,分析和制定2G载频设备替换策略,从而提前把握规划期内每年此部分载频的替换数量,以利于统筹规划和投资的合理掌控。如:在规划期,GSM网络将每年发生替换载频需求,XX年之前为等量替换;之后,随着网络总容量的下降,只购买部分替换载频;在XX年之后,2G将不再购买替换载频,旧载频根据网络容量进行逐年报废等。应作出规划期内GSM替换载频规模示意图,标明各年度总淘汰载频和替换载频规模。同时各省还应积极探讨如何通过向郊区、农村搬迁设备等手段,合理利旧部分虽不支持某些新功能但仍可使用的老设备,在保证网络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保护投资。(4) 分析新技术引入时机和对网络结构、性能的影响 分析规划期内接入网络技术的演进趋势及对网络发展的影响,结合省内实际情况分析本省需要重点关注的接入网新技术和引入计划。TD创新技术引入及应用等 :回顾TD技术创新在现网的应用和对网络性能提升带来的好处;关注集团TD创新路标,根据集团对新技术的应用指导意见如规模应用、局部应用或试点应用等分析新技术在本省引入时机、应用范围等。GSM新型基站:如多载波、载波池、语音增强、BBU+RRU分布式基站等体现3G技术在2G应用的新型基站。分析其在加强网络资源共享、提升设备利用率、节能减排、实现GSM系统宽带化方面的影响。TD-LTE:关注产业成熟情况与商用进程,分析TD-LTE引入时机、建设思路及其对网络的影响等。继续大力推进无线网络IP化:关注集团GERAN Gb接口IP化的现网部署情况、A接口IP化的试点情况和3G Iu-b接口、Iu-CS接口IP化现网试点情况,根据集团部署积极准备本省建设或改造实施方案。(5) 分析共建共享、三网融合等对网络资源配置的影响考虑如何充分利用共建共享政策,抓住工信部等政府相关部门全力推动TD发展的契机,积极向其它运营商提出TD站址等资源的共建共享需求,缓解TD网络建设中的选址压力;探索与广电、电力系统共建共享的模式,大力推进“三网融合”。分析铁通资源共享对网络资源配置的影响。考虑在本省接入网方面如何积极与铁通公司开展合作,充分利用自有资源及铁通公司资源,提升接入网络能力。(6) 分析物联网发展对网络资源配置的影响根据本省物联网发展情况和需求确定规划期内物联网的业务承载策略,并根据无线网承载流量预测,确定2G、TD的数据承载需求和分流比例;无线网本着“统一规划”的网络配置原则,在进行规划期内网络规模测算时,应综合考虑物联网数据流量并统一配置资源。 (7) 分析节能减排对网络建设的影响考虑如何制定全面有效的节能减排措施,将中国移动节能减排推进措施与网络规划建设紧密结合。考虑如何对现网设备进行节能改造。2接入网2015年整体发展目标和规划期内整体网络演进思路说明中国移动各省公司接入网在2015年的整体发展目标,从2010年现状发展到2015年目标网的总体网络演进思路和建设思路。分析本省2G/TD/WLAN/LTE协调发展目标,网络的建设思路,明确2G和TD无线利用率指标, 明确各网络资源配置思路; 研究本省全业务运营下接入网建设策略和思路,提出2G/3G+WLAN协同发展实施思路,针对不同场景和客户群,制定接入网资源配置策略,说明应如何建设方能适应全业务的发展和竞争需求。研究规划期内本省接入网主要新技术、新功能方式演进思路,提出接入网络技术演进和发展思路。3. 接入网重点研究的内容(1)2G移动接入网络说明2010年移动接入网(GSM/GPRS/EGPRS)目前在省内的网络能力、现有设备的情况(供应商、数量、设备能力): GSM/GPRS/EGPRS覆盖广度和深度指标,目前的服务质量和网络利用率指标; 现有设备情况:基站数量、载频数量、专用数据信道(GPRS/EGPRS)的设置情况、在规划期内可能存在的无线设备更换情况; 农村通信(不含国家要求的村通)服务的移动接入网基站数量、载频数量、专用数据信道(GPRS/EGPRS)的设置情况和到达能力; 分析网络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提出规划期间需重点解决的存在问题。根据业务预测的计费时长高、低区间,根据现网运行数据,结合20112015年集团提出的GSM 网络通话服务质量和网络利用率的指标要求,分析各省公司总话务量和忙时话务量指标,并分析计费时长每年增长率和忙时话务量每年增长率、无线载频增长率(每年达到值与上一年到达值相比)的对应关系。对GSM话务量指标的分析应综合考虑语音话务量及数据等效话务量。同时考虑TD网络建设分流话务对GSM网络承载话务的影响。分析和计算2015年GSM/GPRS/EGPRS的网络能力: 需重点分析全业务运营、TD网络建设对GSM/GPRS/EGPRS网络建设思路及建设策略的影响。 根据技术发展和本省目前设备提供商情况,分析本省20102015年EGPRS技术在省内发展建设的策略,研究PDCH信道占用对网络利用率的影响,分析PDCH信道与TCH信道占比关系以及PDCH信道承载效率情况,重点分析如何合理规划PDCH信道,提高移动数据业务接入能力。 提出GSM/GPRS/EGPRS分场景覆盖广度和深度指标,服务质量和网络利用率指标,提出GPRS/EGPRS在规划期内覆盖的范围和深度(分场景),以及与话音业务的协调发展,提出GPRS/EGPRS的对应指标的发展区间。 提高无线载频资源收益,避免数据业务增量不增收,分区域分业务控制数据业务载频资源配置,提高自有业务资源占用比例。 合科、科学规划无线频率资源,充分利用1800M的补充作用,重点分析900M、1800M双频网资源配置原则,实现话务均衡。根据各省公司接入网现状,结合2015年发展目标,详细说明在2015年各省公司网络建设内容和建设方案(农村通信网络部分应单独描述),说明在网络建设中如何解决现状中的问题。提出2G网络的建设和优化方式:研究规划期内重点地区(主要是规划期内话务量高、增长速度高、数据业务发展快、目前网络基站分布已很密集的地市,每个省建议选择12地区)的优化方式和思路。考虑本省2G设备替换与搬迁,针对规划期内载频和BSC设备等的替换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具体需求;分析测算各年度从城区迁移到农村的基站数量,提出建设思路与建设方案,同时分析载频替换与搬迁对规划期内2G网络投资和利用率的影响。(2)TD-SCDMA无线接入网络描述截至2010年的TD-SCDMA 的无线覆盖广度、深度、网络利用率指标和目前规模、设备情况(包括重要指标,如RNC、NODE B、室内覆盖数量以及载频规模、HSPA设置等)提出TD-SCDMA在规划期内的覆盖广度和深度指标,服务质量和网络利用率指标,提出规划期内覆盖的范围和深度。在话务量、数据业务流量预测基础上,结合TD、2G协调发展策略,考虑TD建设规模和投资,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对2G的影响。需要单列TD无线网相关规模能力、话务量指标与投资。(3)TD-LTE无线接入网络根据TD、LTE的业务承载定位和相关业务预测,说明TD-LTE在规划期内建设思路和解决方案,提出建设规模和投资。(4)WLAN的定位、发展策略及解决方案描述截至2010年WLAN在本省的应用情况和覆盖热点数、AP数,以及目前使用的组网技术情况。结合本省全业务运营下无线接入网建设策略和WLAN发展策略,说明WLAN在规划期内建设思路和解决方案,提出建设规模和投资。(5)有线接入网有线接入网的定位重点说明有线接入网的网络范围,如中国移动接入网包括有线接入网和无线接入网,有线接入网是中国移动城域传送网接入层的扩展和延伸,主要采用光纤方式接入,城域网核心、汇聚层可独立规划建设城域传送网和IP城域网,接入网应整体规划建设,实现传送、数据功能的融合。中国移动接入网主要解决基站、营业渠道、集团客户、家庭客户、个人客户等接入需求。有线接入技术定位PTN、PON技术作为有线接入的主要技术手段,结合省内的实际情况,分不同技术的特点、适用的用户对象、优劣势,提出技术定位和在省内的应用时间安排和技术选择。同时对10G PON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前景进行分析,提出可能应用的路标。有线接入技术应用方案分析不同客户群,如个人、集团客户、家庭客户、农村客户需求的特点,提出如何配合无线手段通过应用有线接入技术,满足用户需求。即提出不同场景下有线接入技术应用原则、用户接入光缆网的建设原则、各类接入节点的建设原则,尽可能的针对不同用户的特点,提出网络建设模型。 同时提出有线接入网建设投资。(三)业务网1业务网在“十二五”规划期间重点考虑的因素业务网SDA架构演进整体考虑业务平台的整合、新的平台引入和重点实现的功能接口逐步开放,根据业务的发展情况设置业务平台,引入综合接入网关统一门户认证和展现集团客户业务网八大基地的建设云计算技术在业务平台建设中的应用 网络安全 2业务网2015年整体发展目标和规划期内整体网络建设思路根据全业务及向“移动信息专家”跨越可能产生的业务来分析对业务网络的功能需求,业务网络的整体架构,以及对业务管理的影响。说明中国移动各省公司业务网在2015年网络的整体发展目标,从2010年现状发展到2015年目标网的建设思路,重点描述业务平台架构的整体演进思路以及最终架构以及业务平台的整合、新的平台引入和重点实现的功能。现有业务平台的整合:将主要从业务平台整合的具体内容和最终目标进行说明。新增业务平台的引入:将主要从新平台的引入、业务平台如何满足业务发展需求、业务平台如何引入云计算技术以及如何遵循集团公司先试点后推广、集中化建设思路等方面进行规划。重点实现的功能将主要依据用户对业务平台新增功能的需求,分别从原有平台和新建业务平台两个层面进行描述。TD-SCDMA增值业务平台的建设思路:(1)TD-SCDMA试验网中增值业务平台的现状根据集团公司计划部下发的中国移动扩大的TD-SCDMA规模网络技术应用试验网业务与支撑网络建设方案,TD-SCDMA试验网中的增值业务平台可采用以下三种建设方式:新建TD-SCDMA网络专用业务平台拟建TD-SCDMA与2G共用业务平台共用现网2G商用及试商用平台其中共用现网2G商用及试商用业务平台,主要包括短信中心、短信网关、彩信中心、彩信网关、彩铃、流媒体、通用下载、飞信等等。对于拟建TD-SCDMA与2G共用的业务平台,主要包括基于AGPS的位置服务、动态内容分发(DCD)平台、POC平台、手机电视支撑平台、小区短信等等。新建的TD-SCDMA网络专用业务平台包括多媒体彩铃、Video Share、视频会议、MBMS和视频留言系统等5个业务平台。(2)本规划期内TD-SCDMA中增值业务平台的建设思路分别针对TD-SCDMA增值业务平台的三种建设方式,充分考虑TD-SCDMA的建设对增值业务平台建设的影响,给出规划期内TD-SCDMA增值业务平台的建设思路。对于共用现网2G商用及试商用业务平台在业务平台建设方案时要充分考虑TD-SCDMA对业务平台的影响,建设方案中要体现相关内容(如平台的容量、对现有平台的改造要求等);对于拟建TD-SCDMA与2G共用业务平台在业务平台建设方案时要统筹考虑2G和TD-SCDMA用户对业务平台的需求;对于TD-SCDMA网络专用业务平台各省主要提出业务量预测和建设需求。3各省移动公司主要业务平台规划期内研究内容(1)话音增值业务平台智能网主要内容包括:分析各省智能网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随着网络发展,应明确各省SCP的定位和业务发展思路。应研究积极推动欠费风险控制的实施和部署,并推动实时计费的发展。彩铃主要内容包括:说明规划期内省内彩铃网络结构的发展变化,是否有重大技术引入,如多媒体彩铃,彩铃IP化。详细说明在2010年各省公司网络建设内容、网络建设方案,说明在网络建设中如何解决现状中的问题。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短信中心和短信网关业务平台,主要内容包括:说明2011到2015年省内的短信中心和短信网关网络结构的发展变化。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详细说明在2011年各省公司网络建设内容(如是否进行短信增值系统、短信中心容灾的建设等)、网络建设方案(包括短信增值系统、短信中心容灾的建设方案),说明在网络建设中如何解决现状中的问题。说明TD-SCDMA对短信中心、短信网关建设的影响(如平台的容量、对现有平台的改造要求等)说明短信中心和短信网关业务平台采取何种方式组网应对突发事件满足组网安全。(3)集团客户业务网重点关注规划期内集团客户业务网建设情况,包括对集团客户网建设规模,重点是本规划期内集团客户业务网拟新增的业务种类和集团客户业务网的管理等方面进行描述.说明2011到2015年省内的集团客户业务网网络结构的发展变化。详细说明在2011年各省公司网络建设内容、网络建设方案(包括拟新增的业务种类和集团客户业务网的管理等),说明在网络建设中如何解决现状中的问题。说明集团客户业务网采取何种方式组网应对突发事件满足组网安全。说明行业重组对集团客户业务网网络发展策略和建设方案的影响。(4)八大基地的建设此部分内容由浙江、四川、湖南、上海、辽宁、江苏、福建、广东八个省公司负责编制重点关注本规划期内八大基地的建设规模、新增功能、平台架构调整以及如何更好地满足全网业务需求等方面进行描述说明2011到2015年各省基地网络结构的发展变化。详细说明在2011年各基地平台网络建设内容、网络建设方案,说明在网络建设中如何解决现状中的问题。说明基地业务平台采取何种方式组网应对突发事件满足组网安全。(5)数据业务管理平台(DSMP)重点关注本规划期内数据业务管理平台的建设规模、新增功能、平台架构调整以及如何更好地满足全网业务需求等方面进行描述说明2011到2015年各省DSMP网络结构的发展变化。详细说明在2011年各省公司DSMP建设内容、建设方案(包括是否拟对DSMP进行了容灾建设?采用何种容灾技术(数据级容灾、应用级容灾、业务级容灾),说明在网络建设中如何解决现状中的问题。说明数据业务管理平台(DSMP)采取何种方式组网应对突发事件满足组网安全。(6)TD-SCDMA增值业务平台主要针对拟建TD-SCDMA与2G共用业务平台和TD-SCDMA网络专用业务平台两部分内容,对于现有的TD-SCDMA与2G共用业务平台部分建设要求体现在现网相关平台的建设方案中。对于拟建TD-SCDMA与2G共用业务平台在业务平台建设方案时要统筹考虑2G和TD-SCDMA用户对业务平台的需求,提出本规划期内(2011-2015年)对拟建TD-SCDMA与2G共用业务平台的业务量预测和建设需求;对于TD-SCDMA网络专用业务平台(多媒体彩铃、Video Share、视频会议、MBMS和视频留言系统等)各省主要提出本规划期内(”十二五”年)对上述五类业务平台的业务量预测和建设需求。(四)支撑网1支撑网在规划期(20112015年)重点考虑的因素(1) IT资源的整合重点考虑哪些整合因素(基础资源、硬件平台、技术方案等)云计算技术的研究和试验(对支撑云的理解和定义,三大支撑系统如何构建云架构)如何实现资源整合,现有系统如何改造并逐步向资源池过渡(2) IT系统的节能减排重点需要考虑的节能减排的因素考虑如何制定全面有效的节能减排措施,将中国移动节能减排推进措施与网络规划建设紧密结合考虑如何对现网设备进行节能改造(3) 系统安全建设:包括如何全面考虑系统的安全方案,如何应对各种意外事件(4) 网管支撑系统的演进:CM-OSS2.0网管规划的建设。网管支撑系统将以支撑运维集中化和全业务发展为核心业务目标,实现网管从面向设备/网络拓展到面向业务/服务/客户/市场的转型,实现从专业网管到综合网管的新发展(5) 业务支撑系统的演进:NGBOSS的建设。业务支撑系统目前已经进入NG建设的第二阶段,规划期内重点是网状网建设和面向IMS、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产品的PBOSS建设,同时CRM等C域系统也需要持续改进,使能公司更为全面和复杂的全业务运营(6) 管理信息系统的演进:完善功能,优化应用2支撑网2015年整体发展目标和规划期内演进思路说明中国移动各省公司支撑网在2015年的整体发展目标,从2010年现状发展到2015年目标网的总体网络演进思路和建设思路。除支撑网整体的发展目标和演进思路外,还应针对网管支撑系统,提出CM-OSS2.0网管规划的建设如何演进;针对业务支撑系统,提出NG-BOSS的演进规划;针对管理信息系统,提出系统功能完善、应用优化的演进步骤。3. 支撑网主要组成部分在规划期内研究内容(1)IT支撑系统总体规划、研究(2)IT支撑系统发展目标IT支撑系统总体发展目标网管支撑系统发展目标业务支撑系统发展目标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目标(3)IT资源整合基于SOA架构促进IT支撑系统整合,推进服务标准化,提高IT资产重用率,降低开发周期三大支撑系统如何构建云架构(如何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