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专业建设规划(可编辑) .doc
软件工程专业建设规划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它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相互依托,成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具有一定特色的学科专业对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办学效益将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及高等教育自身改革的需要,科学规划专业结构体系,有计划的做好专业建设工作势在必行。根据软件学院发展战略和定位,为了逐步落实专业建设规划,拓宽专业口径,优化专业资源,突出专业特色,进一步加强学院教学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2011-2015年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建设规划。一、专业现状分析(一)专业特点及国内发展现状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今天,信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也是各国争夺科技、经济、军事主导权和制高点的战略性产业。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与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家信息化建设将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软件产业是21世纪最具广阔前景的新兴产业之一,已成为发达国家乃至世界经济的基础产业,对世界各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软件产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及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目前,我国软件高级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软件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瓶颈。如何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高素质软件工程人才,已经成为中国软件产业的当务之急。在中国,国内市场对软件人才的需求每年高达80万人,而院校毕业生中的软件工程人才还很缺乏,尤其是高素质的软件工程人才的极度短缺。尽快培养起适合信息产业所需要的高素质软件工程人才,已经成为信息化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二)专业建设基础软件工程专业是软件学院新办专业,自2007年招生以来,共有2届毕业生。2011年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被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7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1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或研究生学历的教师35位,在读博士3位。软件工程专业现有实验室28个(计算机软件实验室),共有实验设备1400余台套。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1指导思想在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三十条)精神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框架,以教育部“卓越计划”和CDIO工程教育为办学模式,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革,努力创新;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课程群建设为主线,探索新的工程化人才培养模式,立足南阳,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深化校企合作,规范各项管理,全面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和能力。2基本思路根据专业建设指导思想,结合IT行业技术更新快、逻辑思维强、团队合作强等特点,培育和逐步形成软件工程专业的办学特色,制定以下专业建设基本思路,为有效开展专业建设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1)专业规模适度发展,年招生量约600800人。(2)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外CDIO的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面向软件工程专业的模块化教学体系,实现从以知识为本位到以能力为导向的转变。(3)坚持“2+1+1”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软件开发场景、管理制度、竞争压力、团队协作等环境之中,以培养学生软件开发、团队合作以及项目管理的能力。(4)采取“稳定、培养、引进”相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与科研水平。(5)按照工程素质和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一基本思路,对实践教学的各环节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三段式(基础、专业和岗位)实践教学新体系。(6)探索适合本专业的新型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实现教与学角色的转换。要求教师从“教导型”向“引导型”转换,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7)利用该专业与国际知名IT企业的合作,加强双方深层次合作,通过引进和吸收企业技术和资料,充实和优化资源。(8)依托软件工程实验中心建设,通过产学研、企业导师进课堂等多种方式加强校企合作。(9)强化学风建设和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10)树立以“学生”和“教学”为中心的全面服务意识,建立系统的教学评估、检查体系与监控网络,形成教学活动健康运行的长效机制。三、专业建设定位1. 专业定位依据我院“地方性,创造型,应用型,开放型”的办学定位,明确我院软件工程专业定位为“工程应用型”。本专业培养具备从事某一应用领域软件系统的测试、分析、设计、开发和维护能力的软件工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专业层次本专业培养层次为:本科层次。3. 专业服务面向本专业将立足于河南省及南阳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依托“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通过行业调研确定以应用软件开发,特别是Web和移动应用软件开发为专业培养方向。4. 专业规模本专业(6个专业方向)年招生规模控制在:700人以内(含专升本)。四年学生总规模控制在:2800人以内(含专升本)。5. 发展水平与专业特色根据我校“地方性,创造型,应用型,开放型”的办学定位,坚持我校长期以来所确立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在强化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以强化提升办学水平,彰显办学特色。实行“2+1+1”人才培养模式,第一阶段是前二年的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的学习,完成本科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实践教学;第二阶段是第三年的专业方向学习,设置6个专业特色方向:Dot Net技术应用方向,Java技术应用方向,软件设计方向、数据库技术应用方向、移动设备应用开发方向、数字媒体技术方向,进入学习各专业方向及专业扩展课程,第四阶段,学生到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或者到相关的软件企业参与实际项目开发,承担相应的开发任务,熟悉企业软件流程,在此基础上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通过学习和借鉴外国CDIO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面向构建软件工程(本科)专业模块化新型教学模式,实现教学体系从以知识为本位到以能力为导向的转变。四、专业建设目标(一)专业建设总体目标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主线,以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为主要内容,经过5年时间的努力,将本专业办成适应软件工程的发展,人才培养质量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既定目标,专业预期就业率达到95%,具有一定专业特色,在全国同类高校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本科专业。(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1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本专业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掌握计算机软件系统基本知识,具有较强应用开发和管理维护等实践能力,面向IT行业第一线,从事软件开发、系统管理、技术支持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具有职业竞争能力的软件工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生面向政府、银行、医院、金融以及软件工程相关领域,从事各类软件系统的设计、开发、集成、管理、测试和维护工作。2培养模式根据教育部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及CDIO工程教育的基本模式,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实行“2+1+1”人才培养模式,第一阶段是前二年的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的学习,完成本科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实践教学;第二阶段是第三年的专业方向学习,设置6个专业特色方向:Dot Net技术应用方向,Java技术应用方向,软件设计方向、数据库技术应用方向、移动设备应用开发方向、数字媒体技术方向,进入学习专业方向及专业扩展课程,第四阶段,学生到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或者到相关的软件企业参与实际项目开发,承担相应的开发任务,熟悉企业软件流程,在此基础上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通过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软件开发场景、管理制度、竞争压力、团队协作等环境之中,以培养学生软件开发、团队合作以及项目管理的能力。(三)专业发展规模现有学生人数:普通本科:1228名,专升本:28名。拟年招生人数:600700名。五、专业建设内容(一)教学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思想作风过硬,业务素质精、数量足、质量高、年龄和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搞好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办好专业的根本保证。通过引进人才和培养现有教师两条途径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师资队伍进一步优化,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锻炼。选派青年教师深入优秀骨干IT企业进行学习和工作,获取工程技术经验,构建“双师型”保障系统。同时通过引进企事业单位学历和职称高、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才来我院兼课或讲座。(2)改善教师知识结构和职称结构。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行在职学习、在岗进修、脱产进修,到国内外高校作访问学者,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提高中青年教师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培养或引进12名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计划在5年内,新增加高级职称教师1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人数达到3人。(3)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坚持教学督导制和领导听课制,利用多种形式督促和帮助青年教师胜任教学岗位,提高教学质量。(4)实施“名师工程”,培养高层次学科、学术带头人。分别围绕专业发展方向组织学术团队,形成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以学术骨干为中坚力量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5)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并采取得力措施,提高本专业的学术水平。努力创造条件,与国内外相关院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合作培养关系,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交流、赴国外进修和从事科研项目合作研究,力争使本专业30以上的教师具有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的能力或经历。(6)要求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必须为本科生讲授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二)实践教学建设规划1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软件工程作为应用型本科专业,专业实验室是学生实践环节培养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建设无疑是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重点。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专业方向的细化,现有实验室不能满足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因此,计划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力争在学院的支持下,在5年内,通过扩建和新建,逐步建设完成如下专业实验室:(1)2011年,移动应用开发实验室(扩建)(2)2012年,云计算应用技术实验室(新建)(3)7>2013年,Red Hat应用技术实验室(新建)(4)2014年-2015年,影视特效专业实验室(新建)2实习基地建设规划计划5年内,新增5-10家院外实习实训基地。双方主要的合作形式包括:(1)每年选派一定数量学生到基地进行认知实习和“2+1+1”企业实训,企业为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支持和帮助。(2)双方合作开展有关课题的研究。实习单位可以根据企业目前实际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重点问题,提出具体课题,由实习单位、学院和学生共同组建项目组,定期展开研究、探索解决方案的相关活动。(3)双方合作开展培训工作。我院教师可为实习单位员工举行针对性地相关培训,同时也可邀请实习单位的工程技术人才不定期来我院兼课或讲座。(4)充分发挥合作企业所具有的工程教育资源优势,与本校的人才培养优势实行优势互补,将更多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和先进性的企业课程引入到教学中。(三)课程体系建设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特色,以专业核心课程为立足点,以精品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为参照,高起点进行课程建设。以教学内容改革为核心,围绕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重视教材建设,课程建设与教学梯队建设相辅相成,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与教学效果的提高。1.课程体系建设借鉴国外CDIO工程型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围绕模块化教学改革,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构建覆盖本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并利用模块所具有的能力培养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可重组性,非重复性”和教学形式的“多样性”特点,实现对原有课程的整合优化。(1)以能力为导向,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根据培养标准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等的要求,通过打破课程之间界限,整体构建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将一个专业内相关的教学活动组合成不同的模块,并使每个模块对应明确的能力培养目标,当学生修完某一模块后,就应该能够获得相关方面的能力。通过模块与模块之间层层递进、相互支撑,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并将传统的人才培养“以知识为本位”转变为“以能力为导向”。(2)围绕能力培养目标,设置模块教学内容针对本模块的培养目标有选择性地构建教学内容,将传统的课程改造为面向特定能力培养的“模块”。同时,整合传统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实现模块教学内容的非重复性。另外,充分发挥合作企业所具有的工程教育资源优势,与企业共同开发和建设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和先进性的课程模块。(3)融合多种教学形式,紧密衔接理论和实践教学通过将课堂教学、研讨、项目、实验、练习、第二课堂和自主学习等不同的教学形式引入模块化教学环节,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强化对学生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训练。2.教材建设本着“先进、有用、有效”的原则进行教材建设。采取教材选用和自主编写相结合的方式,保证高质量教材进入课堂。按照模块化教学改革要求,以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出发点,组织本系教师并引入企业高端技术人才共同编写适应本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教材。同时对省部级以上优秀教材与重点教材优先选用,提高优质教材的使用效益。在建设期内力争出版3-5部在省内有一定影响且水平较高的特色教材和专业课程实验指导书。3.合格与优秀课程建设合格课程建设是软件学院课程建设的基础工作,也是课程建设最基本的要求,经过连续5年建设,软件工程专业的合格课程建设门数应达到课程总门数的90%以上。优秀课程建设是以合格课程建设为基础,使达到合格课程标准的课程进一步提高建设质量。经过5年建设,优秀课程建设的门数力争达到5门次以上。4.精品课程建设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特色,以专业核心课程为立足点,以精品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为参照,高起点进行课程建设。以教学内容改革为核心,围绕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重视教材建设,课程建设与教学梯队建设相辅相成,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与教学效果的提高。实现3-5门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在此基础上,力争再培育省级精品课程1门,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带动专业课程建设,为人才培养提供坚实基础。(四)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建设开放和共享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不仅为开放式的网络教学和数字化学习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而且为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及兄弟院校共享教学资源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经过5年建设,计划建立软件工程专业特色资源和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建立和完善软件学院在线智能考试系统和相应的试题库,开发实践教学综合管理平台,进一步完善和推广毕业生毕业设计过程跟踪与管理系统,开发不少3门的专业多媒体课件库。(五)教风、学风建设(1)重视实践能力考核。在“理论+实验+自主学习”综合考核基础上,加大实验成绩考核标准和比例,提高学生对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强化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2)抓好学风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努力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3)通过大学生挑战杯大赛、ACM程序设计大赛、软件应用创新大赛、假期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课外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修订、完善现有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教学文件,使教学过程有章可依。(5)加强教风建设、学风建设、考风建设,全面落实教学检查制度。(6)充分利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使教学管理规范化、现代化。(7)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全员参与的多方位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六)教研科研在5年的建设中,努力使我院教研和科研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力争申请成功省级科研教研项目2项,冲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每年发表高质量论文不少于3篇,专业学术论文不少于10篇,发表教改论文不少于5篇。校级教研和科研立项不少于5项,力争市级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1项。六、保障措施(一)明确办学理念,确保专业建设项目实施 软件学院坚持“以人为本,全人教育,崇德尚术,通识专才,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工程性,确保软件学院的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的实施。(二)加强领导,健全管理软件学院专业指导委员会全面统筹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的工作,并由分管教学的副院长负责具体管理工作,各教研室按专业发展建设规划认真组织实施。专业建设工作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专业教师全员参与专业建设项目实施工作。(三)明确专业方向与特色学院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宏观调控,整体上把握专业建设方案,每一个专业教研室必须结合市场需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把握专业发展方向,培育专业特色。(四)加大资金投入,确保专业建设项目实施在学校层面争取政策支持,加大特色专业建设经费,加大对学院基础设施和实训条件、专业及核心课程体系、专业教学团队等方面建设的支持力度。同时,通过校企双方共建实训基地、与政府有关部门及行业协会共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开发与技术咨询服务等途径,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解决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的部分经费,为特色专业建设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五)建立专业建设的评估与检查制度开展专业建设评估工作,促进专业建设规划的落实。学院每两年对专业建设情况进行一次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优,推动专业建设和发展。软件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