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礼智信1.ppt
仁、义、礼、智、信,“仁”的体系构成,仁 中国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把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 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 之一。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义 儒家把“义”与“仁”、“礼”、“智”、“信”合在一起,称为“五常”。其中的“仁、义”成为封建道德的核心。,“义”相当于形式,“仁”相当于内容,那么仁是内容,义是形式,它们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仁在孔子里头是最高的道德理念。但是这种最高的道德,要通过某种形式表现出来,你想实现你美好的理想,那么你必须通过某种具体的形式。你要不通过做事情,不通过某种具体的形式,某种途径来实现这个道德,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义,它是一种实现仁的形式,实现美好道德理念的形式。,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义和礼 义是内容,礼是形式。所以孔子说过这种话: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那么义是内容,义是内涵,礼是来推行义的,是来实现义的。,义与利 孔子说:“见利思义,见得思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个孔子是非常明确的,我们不能为了一些利而放弃义,放弃道德,这是不可以的。,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礼 中国古代社会准则和道德规范。春秋时的政治家子产最先把“礼”当作人们行为的规范。孔子也要求人的言行符合礼,这“礼”既指周礼的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 道德规范。他对“礼”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提出了“克己复礼”的观点;把“礼”当作调整统治集团内部关系的手段,当作治国治民的根本。主张用礼来调节人的情欲,使之合乎儒家的道德规范。,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装逼,通过自上而下的装逼,全社会的装逼,来奴化人的心灵。把装逼贯彻到人得下意识中,贯彻到举手投足中去。就像日本鬼子。,礼,装逼的妙用,“智”,即智慧、聪明,有才能,有智谋。孔子认为,有智慧的人才能认识到“仁”对他有利,才能去实行“仁”。只有统治者才是“智者”,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可 成为“仁人”,而“小人”无智。儒家把“智”看成是实现其最高道德原则“仁”的重要条件之一。他们要实现“达德”,而要实现“达德”必须经过“知”的五个 步骤,即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汉儒则把“智”列入“五常”之中。,“智”与“仁”、“勇”两个道德规范并举,定位为君子之道,即所谓“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信 儒家的伦理范畴。意为诚实,讲信用,不虚伪。“信”既是儒家实现“仁”这个道德原则的重要条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养的内容之一。孔子及其弟子提出出“信”,是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互守信用,借以调整统治阶级之间、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儒家把“信”作为立国、治国的根本。汉儒把“信”列入“五常”之 中。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左传.宣公二年:“麂退,叹 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忠 儒家的道德规范。孔子所说的“忠”,是指和别人的一种关系,尽力帮助别人叫做“忠”。“忠”又特指忠君。对长辈能尽孝道也是“忠”。孔子把忠当作实行最高 道德原则“仁”的条件。孟子也把“忠”视为重要的道德规范,即指把好的道理教给别人。汉以后出现了“三纲”,“君为臣纲”规定了臣民对君主须绝对“忠”,忠君便成为天经地义、永恒的伦理教条。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孝 儒家的伦理范畴。主要指敬奉父母、善事父母。儒家认为孝是各种道德中最根本的。孝是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在家庭关系中的表现,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孝”一 直视为最高的美德,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孝经.开宗明义:“夫孝,始终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又三才:“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 之行也。”论语.为政:“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悌 儒家的伦理范畴,指敬爱兄长,顺从兄长。常与“孝”并列,称为“孝悌”。儒家非常重视“孝悌”,把它看作是实行“仁”的根本条件。论语.学而:“其为 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孟子.滕文公下:“于此有焉:入则孝,出则悌。”,节 气节和节操。1、社会指一个人在政治上、道德上的坚定性。对内,气节表示对一定的政治制度、政治理想和道德理想的坚定信仰。对外,气节则指在国家和民族遭 到外敌侵犯时,能挺身而出,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坚持斗争。乃至献出个人生命。荀子.君子:“节者,死生此者也。”2、又称“贞节”。为封建时代约束 妇女的道德规范。即要求妇女谨守闺门,不与男子接触,婚后要“从一而终”,夫死不得再嫁,要为丈夫终身守节,甚至殉夫。二程遗书卷二二下:“然饿死事 极小,失节事极大。”鲁迅坟.我之节烈观:“我依据以上的事实和理由,要断定节烈这事是:极难,极苦,不愿身受。然而不利自他,无益社会国家,于人生 将来又毫无意义的行为,现在已经失了存在的生命和价值。”,恕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观念。“恕”要求推己及人,自己不想做的事,不强加给别人。在孔子的有关伦理学说中,“忠”与“恕”是并列的。因“恕”而得“忠”,为“忠”以行“恕”。“忠恕”是实行“仁”的方法,是“仁”的内容。同时又是孔子思想的一贯之道。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 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朱熹集注:“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而已矣者,竭尽而无余之辞也。”又 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勇 儒家的伦理范畴。指果断、勇敢。孔子把“勇”作为施“仁”的条件之一。“勇”必须符合“仁、义、礼、智”,而且不能“疾贫”,才能成其为勇。论语.宪问:“仁者必有勇。”又阳货:“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又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让 指谦让、礼让。对人的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孟子.公孙丑上:“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