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计算机体层成像及临床应用_-CT总论.ppt
2023/2/21,CT,1,计算机体层成像及临床应用,2023/2/21,CT,2,第一节 概述,2023/2/21,CT,3,1917年奥地利数学家Radon得出“根据面投影到线并重建图像的计算公式”。为CT奠定数学基础。1963年美国物理学家Cormack发表文章“用线积分表示一函数的方法及其在放射学上的应用”。为CT研制提出物理构想。1967年至1970年英国工程师Hounsfield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CT扫描机。1971年9月首台CT机正式投入临床。同年10月检查了第一例病人。1972年取得了世界上第一张CT照片。Hounsfield和Cormack共同获得1979年度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一)CT的历史,2023/2/21,CT,4,(二)CT的定义,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X线CT或CT.1、定义:利用X线束对人体选定层面进行扫描,取得信息,经计算机处理而获得的重建图像。2、过程:用X线束穿过人体扫描部位,产生不同程度衰减后,被探测器接收,变成电流信号,再经模数转换器变成数字信号进行运算,其结果经数模转换器变成电流信号,再用不同的灰阶形式显示出来,形成图像。,2023/2/21,CT,5,(三)CT的优点,能显示断面图像图像密度分辨率高可做定量分析成像速度快CT引导下穿刺,2023/2/21,CT,6,(四)CT的局限性,适用面广,但并不是万能不能显示病变的供血情况空间分辨率比常规X线低不能反映脏器功能和生化信息,2023/2/21,CT,7,第二节 CT成像的基本原理,2023/2/21,CT,8,CT 如何工作?,重建&后处理,X线衰减,X线 发生,数据获取,2023/2/21,CT,9,(一)数据采集,从X线的产生到信息数据的获得过程。X线 被检体 信号衰减 探测器接收 信号放大 A/D转换 原始数字信号,2023/2/21,CT,10,(二)数据处理,对数字数据进行重建前的一系列处理,得到能表示扫描部位密度和厚度的重建数据。减除空气值和修正零点漂移值。对X线束硬化效应进行校正(称线性化)。对扫描数据的总和进行校正(称正常化)。(X线束硬化效应:X线穿过人体一定厚度时,低能X线较高能X线衰减快的现象),2023/2/21,CT,11,(三)数据重建,处理过的原始数据经过各种复杂运算而得到矩阵数列,准备用来显示图像的过程。方法:直接反投影法(每点投影值的叠加)滤波反投影法(利用一维傅立叶变换)解析法(利用二维傅立叶变换),2023/2/21,CT,12,(四)显示图像,把重建处理后的数字矩阵经过A/D转换形成模拟信号,以黑白不等的灰阶表示,再运用适合的窗宽和窗位,使图像清晰显示出来。显示介质:显示器 存储器 胶片,2023/2/21,CT,13,层厚,X-ray通过准直器穿透物体轴向层面的有效厚度,叫层厚。它决定体素的高度。,2023/2/21,CT,14,体素:把层厚分成很小的体积单位称体素。通常长和宽都为1mm,与体积相对应。高等于层厚。像素:体素的大小在CT图像上的表现即为像素。是最小成像单位。像素越多,图像越清晰,体素与像素,2023/2/21,CT,15,在一个矩形面积内,每行和每列的像素按扫描顺序有序排列,形成二维排列的数字方格,即图像矩阵。如256256,512512。,矩阵,2023/2/21,CT,16,为该物质的衰减系数;I为穿过物质后的X射线强度;I0为射入物质之前的X射线强度;X为该物质的厚度;,X线衰减系数(),X线穿过人体时,组织有一定吸收,密度越大,吸收越多,称X线的衰减。,2023/2/21,CT,17,空间分辨率,在高对比度情况下区分相邻最小物体的能力。又叫高对比度分辨率。决定图像的清晰度。,2023/2/21,CT,18,低对比度情况下分辨物体微小差别的能力。又叫低对比度分辨率。影像因素:清晰度 和 噪声。,密度分辨率,2023/2/21,CT,19,第三节 CT设备,2023/2/21,CT,20,机架 床 高压发生器 控制台 计算机,控制台,高压发生器,2023/2/21,CT,21,(一)CT组成,X线管 X线发生器 探测器 机架和床 主计算机(控制扫描运行)阵列处理器(承担图像重建)显示器、存储器和激光相机,扫描部分,计算机系统,显示存储系统,2023/2/21,CT,22,X线管,作用:用于产生X射线固定阳极X线管:用于一、二代CT旋转阳极X线管:用于三、四代CTCT管特点:大热容量 高散热率 高毫安输出,2023/2/21,CT,23,准直器,作用:用于调整X线束X线管侧准直器:位于X线管前方 调整X线束,减少散射线。探测器侧准直器:位于探测器前方 决定扫描层厚,提高图像质量。准直器孔尺寸切层厚度(2,3,5,7,8,10,13)mm,2023/2/21,CT,24,作用:用于接收衰减的X线信号材料:早期使用晶体耦合光电倍增管。现在使用闪烁晶体探测器。分类:固体探测器 气体探测器,探测器,2023/2/21,CT,25,(二)CT机发展变革,第一次:旋转扫描螺旋扫描(1989年)第二次:单排螺旋多排螺旋(1998年)第三次:多排螺旋容积 C T(2004年)第四次:单源螺旋双源螺旋(2005年),2023/2/21,CT,26,属于头颅机。为旋转晶体平移扫描技术。由一个X线束和1个晶体探测器组成。X样线束如铅笔芯粗细,叫笔形束扫描机。缺点:射线利用率低,扫描时间长(35min)重建图像差。,第一代CT,2023/2/21,CT,27,第二代CT,准全身扫描机。为旋转晶体平移扫描技术。由一个X线管和330个晶体探测器组成。X线束是520度的扇形束,叫小扇束扫描机。特点:射线利用率低得到提高;扫描时间缩短(18sec);重建图像质量有所提高;对病人引起的伪影特别敏感。,2023/2/21,CT,28,第三代CT,标准全身扫描机(最常用)。为旋转旋转扫描技术。由一个X线管和300800个晶体探测器组成。X线束是3045度的扇形束,叫广角扇束扫描机特点:射线量较少;扫描时间缩短(29sec);重建图像有明显质量较高;病人伪影减少。,2023/2/21,CT,29,第四代CT,螺旋全身扫描机。为旋转固定扫描技术。由一个X线管和6004800个晶体探测器组成。X线束是50-90度扇形束,叫全广角扇束扫描机。特点:射线量较少;扫描时间缩短(15sec);重建图像有明显质量较高;病人伪影基本解决。,2023/2/21,CT,30,第五代CT,电子束CT(EBCT)。为旋转旋转扫描技术。由一个大型扫描电子枪和一组1732个固定探测器阵列和计算机系统组成。X线束限制在30度范围内。特点:应用电子束技术;扫描时间缩短(数毫秒);动态分辨率较高;主要用于心血管系统。,2023/2/21,CT,31,(三)螺旋CT技术,在扫描过程中,X线管连续围绕受检者旋转,同时病床匀速前后移动,这样X射线束在受检者身上勾画出一条螺旋样轨迹,称为螺旋CT。特点:容积扫描 连续出线 连续进床 连续投照 连续数据获取,2023/2/21,CT,32,螺距,机架旋转一周检查床运行的距离与射线束宽度的比值。,常用螺距:0.5 1.0 1.5 2.0螺距大于1时,覆盖范围大,扫描时间短,但图像质量下降螺距小于1时,覆盖范围小,扫描时间长,但图像质量提高,2023/2/21,CT,33,被重建的相邻两层横断面之间长轴方向的距离,表示连续影像之间的重叠程度。同样扫描范围,重建间隔越小,获得图像越多。,间隔5 mm,间隔3 mm,层厚 10 mm,重建间隔,2023/2/21,CT,34,无间隙扫描。一次屏息完成扫描。减少部分容积效应。叠加影像可任意方式重建。为3D重建提供高质量的数据。,螺旋CT的优势,2023/2/21,CT,35,(四)多排CT特点,2023/2/21,CT,36,第四节 CT图像的特点,2023/2/21,CT,37,(一)灰阶图像,高密度白色 等密度灰色 低密度黑色,2023/2/21,CT,38,(二)断面图像,由一定数目不同灰度的象素按矩阵排列构成。象素越小,数目越多,图像越细致。图像的不同灰度,反映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如密度高的组织为白影,密度低的组织为黑影。软组织结构对比良好。,2023/2/21,CT,39,(三)三维立体重建,CT图像为连续的横断面图像。可重建出冠状面和矢状面图像。螺旋CT可以做任意平面的三维重建。特殊重建:多层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法(SSD)仿真内窥镜(VE),容积投影(VR),2023/2/21,CT,40,(四)CT值定量,CT图像不仅显示组织密度的高低,而且用CT值说明密度,起到定量的作用。在图像黑白影不能明确区分组织或病变差别时,测量CT值,起到鉴别作用。对有些特殊组织或病变,CT值能起到定性作用。如脂肪(70至90);出血(6595),2023/2/21,CT,41,CT值(Hounsfield值),定义:CT影像中每个像素对应物质X线衰减量的表示。实际应用中,把空气与致密骨之间的X线衰减系数划为2000个单位,被检体的吸收系数与水的吸收系数作比值,得出CT值。CT值(x 水)/水k水的值为1,CT值为0HU;空气值(0.0013)近似于0,CT值为1000HU;骨皮质值(1.9)近似于2,CT值为1000HU。,2023/2/21,CT,42,相关组织的CT值(HU),2023/2/21,CT,43,(五)多重窗口显示,窗口技术:运用合适的窗宽窗位,来显示图像的技术。窗宽(WW):指显示图像的CT值的范围。主要影响图像的对比度。窄窗显示的CT值范围小,图像层次少,对比度强;宽窗显示的CT值幅度大,图像层次丰富,对比度差。窗位(WL):指窗宽上下限内CT值的中心位置,也叫窗中心。主要影响图象的亮度。低呈白色,高呈黑色。,2023/2/21,CT,44,2023/2/21,CT,45,常用窗口参数,2023/2/21,CT,46,由于设备或病人造成的人体中并不存在的影像。,运动,扫描系统误差,部分容积效应,线束硬化,金属,误操作,(六)图像伪影,2023/2/21,CT,47,运动伪影,金属伪影,2023/2/21,CT,48,部分容积效应,5 mm,扫描系统误差,2023/2/21,CT,49,CT图像与X线片比较,CT图像没有严重的散射线影像。CT图像没有影像重叠。CT图像出现伪影的机会较大。CT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较X线片低。影像CT图像质量的因素复杂。,2023/2/21,CT,50,第五节 CT检查技术,2023/2/21,CT,51,(一)X线剂量,不同部位选择不同的剂量选择剂量原则: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病人接受的X线剂量。参数:毫安量(mA)扫描时间(s),2023/2/21,CT,52,(二)层厚与层距,根据病变部位的大小选择层厚:较大病变用大的层厚可节省扫描时间。小病变薄层加扫可看清病变细节。根据受检部位的大小选择层厚:垂体、内耳、眼眶、椎间盘、肾上腺等选择25mm薄层。头颅、胸腹部、盆腔等用10mm。一般扫描层距等于层厚,称等间距扫描,对于较大范围扫描可以适当加大层距,如新生儿扫描采用5mm7mm,尽量减少扫描层数。,2023/2/21,CT,53,(三)扫描视野,扫描时按观察部位大小选用的视野(FOV)。分为扫描野(SFOV)和显示野(DFOV)。扫描前选择扫描野(SFOV):较大部位或病灶用大扫描野,小病灶用小扫描野。扫描完成后,可以通过改变显示野(DFOV)来改变图像清晰度,突出病变细微结构。,2023/2/21,CT,54,(四)检查方法,平扫增强扫描造影扫描特殊扫描,2023/2/21,CT,55,平扫,不用造影剂的扫描方法,最常用。包括:定位扫描 轴位扫描 连续扫描 螺旋扫描 灌注成像,2023/2/21,CT,56,增强扫描,运用对比剂增加组织X线吸收效率,从而提高CT图像对比度的扫描方法。碘剂:泛影葡胺、碘海醇、优维显 60100ml,静推、滴注或团注,2023/2/21,CT,57,造影扫描,向组织器官内注入对比剂后进行扫描的方法。一般用于脑室和蛛网膜下腔的造影。也可用于CT血管成像(CTA)。,2023/2/21,CT,58,动态扫描,在常规增强扫描时,设置感兴趣区域,观察不同时间内同一层面病灶CT值的变化的扫描方式。要求:注药短,选层准,扫描快,多周期用途:垂体动态增强 肿瘤的动态增强,2023/2/21,CT,59,灌注成像,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对选定层面进行快速、连续扫描,然后测量图的密度变化,并用彩色在图像上表示,得出灌注图像。意义:功能成像。,2023/2/21,CT,60,第六节 CT图像的分析与诊断,2023/2/21,CT,61,(一)了解扫描参数,2023/2/21,CT,62,2023/2/21,CT,63,(二)全面观察图像,观察每幅图像的每一个细节。在不同窗口观察重要结构:如肺窗观测肺组织,纵隔窗观察纵隔结构,头窗观察脑组织,骨窗观察骨骼。根据连续横断面图像勾画出器官的立体结构。,2023/2/21,CT,64,(三)确定正常解剖,了解器官的大小、形态和周围关系。确定正常结构内的特殊表现。对一些正常变异能够甄别。,2023/2/21,CT,65,(四)找出异常表现,高密度病变:钙化,出血等。等密度病变:肿块及其他病变。低密度病变:水肿,积液,囊肿等。,2023/2/21,CT,66,(五)分析病变特点,平扫:分析病变的位置、数目、大小、形状、边缘、内部结构及周围情况。必要时测CT值。增强:有无强化强化程度:轻度、明显强化形式:均匀强化、不均匀强化 周边强化、延迟强化临近器官浸润:受压、移位、破坏,2023/2/21,CT,67,(六)客观做出诊断,根据病变特点,结合临床给出肯定、否定或疑似诊断。提出进一步检查的方向。对临床做出适当的建议。,2023/2/21,CT,68,第七节 CT诊断的临床应用,2023/2/21,CT,69,(一)颅脑,颅脑外伤:颅骨骨折、颅内血肿、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肿瘤: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转移瘤。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塞、脑血管畸形。感染性疾病:脑炎、脑脓肿、脑结核、寄生虫感染。先天性改变:脑裂畸形、灰质异位。,2023/2/21,CT,70,颅骨凹陷性骨折,2023/2/21,CT,71,硬膜外血肿,2023/2/21,CT,72,硬膜下血肿,2023/2/21,CT,73,脑挫裂伤,2023/2/21,CT,74,脑梗塞,2023/2/21,CT,75,脑出血,2023/2/21,CT,76,蛛网膜下腔出血,2023/2/21,CT,77,脑囊虫病,2023/2/21,CT,78,脑膜瘤,2023/2/21,CT,79,转移瘤,2023/2/21,CT,80,(二)五官颈部,眼眶病变:眼眶内占位病变、眼眶异物 鼻窦炎症、囊肿及肿瘤。耳部病变:中耳乳突炎症、胆脂瘤、发育异常。喉癌、鼻咽癌。颈部肿块及淋巴结病变。眼、耳、鼻外伤。,2023/2/21,CT,81,眼眶海绵状血管瘤,2023/2/21,CT,82,眼眶异物,2023/2/21,CT,83,鼻窦肿瘤,2023/2/21,CT,84,慢性中耳乳突炎,2023/2/21,CT,85,喉癌,2023/2/21,CT,86,弥漫性甲状腺肿,2023/2/21,CT,87,淋巴结转移,2023/2/21,CT,88,(三)胸部,肺内病变:肺炎、肺结核、肺肿瘤。纵隔疾病:纵隔肿瘤、淋巴结病变。胸膜疾病:胸膜增厚、胸膜钙化、胸腔积液。支气管改变:支气管阻塞、狭窄、异物。胸部外伤:肋骨骨折、气胸。,2023/2/21,CT,89,肺结核,2023/2/21,CT,90,肺脓肿,2023/2/21,CT,91,大叶性肺炎,2023/2/21,CT,92,中央型肺癌,2023/2/21,CT,93,周围型肺癌,2023/2/21,CT,94,胸腺瘤,2023/2/21,CT,95,胸腔积液,2023/2/21,CT,96,(四)心脏大血管,心脏病变:心脏肿瘤、心脏增大、瓣膜钙化。血管病变: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钙化。心包病变:心包积液、心包钙化。,2023/2/21,CT,97,心脏增大,2023/2/21,CT,98,动脉瘤,2023/2/21,CT,99,主动脉夹层,2023/2/21,CT,100,动脉壁钙化,2023/2/21,CT,101,心包积液,2023/2/21,CT,102,(五)腹部,肝、胆、胰、脾、肾的占位病变。肝、胆、胰、脾、肾的感染性病变。胆系结石、泌尿系结石。腹膜后占位性病变。胃肠道占位性病变。腹部实质脏器损伤。,2023/2/21,CT,103,肝癌,2023/2/21,CT,104,肝转移瘤,2023/2/21,CT,105,肝血管瘤,2023/2/21,CT,106,肝包虫囊肿,2023/2/21,CT,107,胆囊结石,2023/2/21,CT,108,急性胰腺炎,2023/2/21,CT,109,多囊肾,2023/2/21,CT,110,肾脏结石伴积水,2023/2/21,CT,111,结肠癌,2023/2/21,CT,112,(六)盆腔,子宫及附件肿瘤性病变:子宫肌瘤、卵巢癌。前列腺疾病: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膀胱病变:膀胱炎、膀胱癌。盆腔积液。,2023/2/21,CT,113,子宫肌瘤,2023/2/21,CT,114,卵巢囊腺癌,2023/2/21,CT,115,前列腺增生,2023/2/21,CT,116,膀胱癌,2023/2/21,CT,117,膀胱平滑肌瘤,2023/2/21,CT,118,(七)脊柱,脊柱外伤:脊柱骨折及脱位,脊髓损伤。脊柱退变:骨质增生、椎间盘变性、膨出、突出。脊柱感染:脊柱结核、化脓性炎症。脊柱及椎管占位:脊柱转移瘤,椎管肿瘤。先天发育异常:蝴蝶椎、脊柱裂。,2023/2/21,CT,119,椎体骨折,2023/2/21,CT,120,椎间盘膨出,2023/2/21,CT,121,椎间盘突出,2023/2/21,CT,122,脊柱转移瘤,2023/2/21,CT,123,(八)骨关节系统,骨与关节肿瘤性病变:骨与关节感染性病变:骨与关节退变:骨与关节损伤:,2023/2/21,CT,124,骨纤维异常增殖征,2023/2/21,CT,125,动脉瘤样骨囊肿,2023/2/21,CT,126,多发骨髓瘤,2023/2/21,CT,127,关节脓肿,2023/2/21,CT,128,骨缺血坏死,2023/2/21,CT,129,骨致密骨炎,2023/2/21,CT,130,骨折,2023/2/21,CT,131,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