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质工程灾害调查技术及防治措施舟曲泥石流论文.doc
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论地质工程灾害调查技术及防治措施,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资料均已明确注出,论文中的结论和结果为本人独立完成,不包含他人成果及使用过的材料。对论文的完成提供过帮助的有关人员已在文中说明并致以谢意。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没有违反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没有侵权行为,并愿意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 论文作者(签字):日期:2014年9月15日摘 要摘要:2010年8月7日,甘肃省舟曲县暴发了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给舟曲人民带来了重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通过对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形成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认为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是灾害发生的潜在原因,突发性强降雨是诱发灾害的动力因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则加剧了灾情的损失和严重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深入地质灾害基础研究,强化水利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退耕还林,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规范施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灾害监测预警网等防治舟曲及类似地区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对策。关键词:1、泥石流 2、灾害 3、原因 4、防治对策 目 录一、三峡工程与地质灾害的分布6(一)舟曲县概况6(二) 泥石流产生的基本条件6(三)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7二、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原因8(一)自然因素8(二)人为因素9 三、灾害防治对策11(一)三峡工程的影响11四、舟曲泥石流的综合治理13(一)泥石流治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13(二)泥石流防治的基本措施13六、泥石流灾害的预报与防治15(一)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性15(二)加强防灾减灾意识15(三)切实做好城市规划15结论16致谢17参考文献18一、 地质灾害的分布我国是世界泥石流灾害多发的国家,遭到泥石流不同程度危害的省市自治区多达23个。陡峭的沟谷地形、松散丰富的固体物质以及水源动力充沛的综合作用是泥石流形成发育的根本原因,而人类活动向山区的迅速扩展,破坏了山地地表结构,加剧了水土流失,是促使滑坡崩塌频起、泥石流活动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我国的泥石流广泛分布于各气候带和各高度带地区,而分布密集地区则集中在中国大地地形转折明显、新构造差异运动幅度大、现代地震剧烈、山体破碎、松散固体物质富集且易形成暴雨的山区地带。受干旱、暴雨等极端事件及其他因素的影响,2010年雨季,我国安徽、湖北、湖南、甘肃、山西等多省区暴发了山洪泥石流灾害。山洪泥石流灾害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其中,以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尤为严重。本文以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为例,在分析泥石流灾害形成原因的基础上,重点探讨灾害防治的措施,以期为舟曲泥石流灾害及类似灾害事件提供应对措施。(一)舟曲县概况舟曲县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土地面积3009km2。东邻陇南市武都区,北接陇南市宕昌县,西南与本州迭部县、陇南市文县以及四川省九寨沟县接壤。舟曲县年降水量400800mm,局地暴雨频繁,降水时空差异大,西南多于东北,山区多于河谷,夏季降水占年降水总量的50%左右,多以连阴雨、大雨和暴雨的形式出现。农业人口近12万,占县总人口的80%以上。随着人口的增加,坡地开垦严重,加之城市扩张,植被破坏强烈。舟曲是地处西秦岭与岷山山脉交界处的山区县,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7%,区内大部分山地属于中、高山。舟曲全县海拔多在2000m以上,山坡坡度也多大于50。新构造运动强烈,地表落差大,海拔为11574577m。褶皱断裂发育,地层岩性主要为志留系石灰岩、板岩、碎屑岩、砂岩、页岩,片状节理发育,岩体软硬相间,松脆易风化,地表风化强烈,极易引起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地貌灾害,是长江上游著名的滑坡、泥石流多发区。(二)泥石流产生的条件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1、地形地貌条件 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为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 2、松散物质来源条件 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地表岩石破碎,崩塌、错落、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另外,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一些人类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和开垦造成水土流失,不合理开挖、不合理的弃土、弃渣、开山采矿、采石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三、水源条件 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水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水体等形式。我国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三)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2010年8月7日遭遇强降暴雨,40min降雨量达97mm。当日23:40左右,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图3)。泥石流长约5km,平均宽度300m,平均厚度5m,总体积750万m3,泥石流冲进白龙江,形成回水约3km长的堰塞湖,水位比平时高出3m。洪水淹没了舟曲县内2/3的区域,被淹区供电全部中断,部分街道一片汪洋,沿河房屋被泥石流冲毁,省道313、210线多处路段交通阻断。据东方网报道,截至8月13日17:00,灾害遇难人数计1444人,失踪627人。舟曲县半个县城的范围被夷为平地,剩余的房屋或是底层被淤泥淹没,或是发生倾斜,或被严重损坏,损失惨重。二、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原因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属于典型的地质灾害现象,它的发生是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极端气候的影响以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自然因素(1)地质、地貌。舟曲地处秦岭西部的褶皱带,位于陇西板块和川青板块的边缘,地质构造运动异常强烈,更新世和全新世断层发育,震级较大的地震发育,且境内有多个活动断裂带,仅舟曲县城就有光盖山-迭山断裂、迭部-白龙江断裂2个断裂带,岩体破碎。舟曲境内及周围新构造运动十分活跃,历史上多发生7级以上地震,如公元前186年、公元1634年、1879年和1960年,地震直接松动斜坡岩土体,破坏岩土体结构和稳定性。此外,2008年,由于受到5-12!地震的影响,舟曲山体愈加松动,极易垮塌,而山体要恢复到震前水平至少需要3-5年时间。此外,舟曲地表或覆盖黄土,或分布着板岩、灰岩、页岩、千枚岩、砂岩等比较软弱易受风化侵蚀的岩层,地表风化物和松散堆积物深厚,为滑坡、泥石流强烈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舟曲地势起伏大且坡度较陡,谷坡稳定性差,过半地方坡度大于25度,南部许多地方甚至达到35度-50度,且据调查发现,该地谷坡大于30度的沟谷有50%以上的地区发生泥石流,20度-30度发生泥石流的沟谷也有1/3强发生泥石流,地面陡峭的坡度是泥石流的重要成因之一。舟曲县城位于2山之间的峡谷地带,当有地表径流时土壤侵蚀速率大,极易发生滑坡、崩塌和坍塌,是全国滑坡、泥石流、地震3大地质灾害多发区。据调查统计,全县滑坡、泥石流隐患点134处,仅两河口至县城12km的路段两侧就有13处灾害性滑坡和12条灾害性泥石流沟道,方圆不到2km的舟曲县城就受到10余个规模巨大的滑坡和4个高频率泥石流沟的直接威胁。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即是其中的2条沟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发生泥石流的结果。(2)极端暴雨和干旱8月7日20:00到8日5:00,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出现分布极不均匀的降雨天气。舟曲县城东南部10km的东山镇出现最大降雨量96mm,而西北方向上游的迭部县代古寺为93mm,此次暴雨估计是自有气象资料记录以来的第4次(至2008年11月止仅发生过3次),属于特大暴雨。研究表明,舟曲县境内的大小滑坡泥石流均有暴雨诱发,暴发突然,此类暴雨性泥石流危害极大。此外,舟曲县自2010年5月开始出现气象干旱现象,7月期间一度出现重度干旱,7月下旬,虽然降水有所增加,但仍维持中度气象干旱。干旱导致土质疏松,岩体、土体收缩,裂缝暴露出来,遇有较大降水极易导致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此次降雨局地性强、短时强度大、突发性强,引发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的原因之一。(二)人为因素1毁林开荒严重舟曲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0%以上,但耕地中平地仅有1000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0%。近40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全县总播种面积从7086、32 hm2人为因素,县内各乡40#以下的坡地已被大部分开垦。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初,当地森林砍伐严重,白龙江上游森林面积减少了大约4、7万hm2,加上民用木材和乱砍滥伐、倒卖盗用,全县森林木材储量每年以10万m3的速度减少。1952到1990年,全县累计采伐森林12、65万hm2,森林覆盖率从1950年之前的67%下降到2010年的20%左右。林木的大量破坏使得地表裸露,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开垦坡地不仅严重破坏了植被,而且破坏了地质环境,开垦出的土地不仅未给当地群众带来经济效益,反而造成了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加剧了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2城市规划失误舟曲县城沿河而建,而城区人口从1996年的2、14万增加到2010年的4万多,人口的迅速增长使得城市建设拥挤,白龙江变得愈加狭窄,沟道通洪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而舟曲县城恰恰位于狭窄山区峡谷的底部。近年来的城市建设,也进一步破坏了县城北面山坡的稳定性,在强降雨条件下,极易发生重力侵蚀,引发泥石流等灾害。洪水暴发时挟带的石块或巨石也很容易堵塞狭窄的河道,形成自然坝和堰塞湖。城区两岸大型的多层建筑阻挡水流会使堰塞湖的水位升得很高,形成很长的回水区,加剧了灾害的程度。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正是位于县城北面的罗家峪沟、三眼峪沟形成的泥石流,堵塞了白龙江,形成了高水位,淹没了舟曲县城。此外,随着人口的增加及舟曲狭窄的地形所限,在发育的滑坡体上也大多有村民居住,滑坡体剪切面滑动力增大,增加了发生滑坡的可能性,为泥石流的形成进一步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来源。除此之外,滑坡体上的居民饮水、农田灌溉修建的引水工程渠道渗漏,以及农田、林地灌溉等活动均使地下水位上升,土体抗剪强度降低,山坡变形失稳,进而引发了灾害。3水电站、道路建设规模大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舟曲县工程建设缺少监管。2003年以来进行了大规模的水电建设,仅舟曲境内的白龙江干流江段,就有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水坝7座,规模以中型为主。白龙江的水电开发程度很高,已占到技术可开发量的78%。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大量的工程建设,严重扰动了地表,使本已松动的地表更易遭受泥石流、崩塌或滑坡以及水土流失的危害;2003到2007年,舟曲41个在建或已建的水电站工程合计扰动地表面积达32283hm2,弃渣达3834、8万m3,水土流失预测量达7、48万t。建设水电站抬高水位,容易引起河道两岸的山坡发生滑坡和泥沙流。建设水电站所开挖的土石方回填山沟,又为滑坡和泥沙流提供了充分的松散物质材料。此外,舟曲县多年来的公路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建设,且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修路需切坡削方、炸山开路,坡脚开挖,导致岩体松动,从而引发了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更激活了昔日的老滑坡。经考察,省道313公路两侧地质灾害密集发育就与挖坡修路有极大的关系。4防洪工程质量差、标准低,此次灾害的起源地在县城北面的三眼峪沟、罗家峪沟(图3),而其潜在原因在于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加之强降雨下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建设的防洪工程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据了解,在三眼峪沟里,7、8年前建了十几道拦洪大坝,之后又加建了4道,其中有几道尚未完工。据灾后考察发现,在三眼峪沟内很少见到拦洪大坝,且有坝地的地方如今只剩下很少的一部分,虽然有些坝体保留较长,但其很不结实,稍微用力即可将其推倒。笔者分析原因有几种,其一是已建大坝失修或者工程质量差,已无法起到很好的拦沙作用;其二,虽然有些坝体很好,但无法抵御如此强大的暴雨和泥石流袭击,在泥石流洪水的冲刷和浸泡作用下,被洪水冲走。无论是何种原因,强降雨条件下坝体功能失效是灾害如此之大的重要原因。5对灾害认识不足,防范意识差,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的源头在于舟曲县城东北向的2条大的泥石流沟,即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舟曲县城就坐落在这两条泥石流沟的冲击扇上。然而,这2条沟泥石流活动频繁,发生频率之高,危害之大,一直以来却被当地群众所忽视。以三眼峪沟为例,据有关研究统计,自道光三年(1823年)以来至2000年的173年间,三眼峪沟泥石流曾11次给舟曲县城造成危害,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外,1911年以来发生的4次泥石流灾害就给当地人民群众造成过不同程度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然而,这些灾害的发生并没有引起当地有关政府部门和群众的足够重视,随着人口的增加,在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内竟然多有居民居住,房屋构建、居民活动以及对沟内植被的破坏等,进一步增加了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三、灾害的防治对策以上分析表明,舟曲特殊的地质地貌环境及强降雨是引发泥石流灾害的自然因素,是人类目前还无法控制的因素,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城市和水电站建设、道路修建、毁林开荒等则起着引发和强化灾害发生的作用;此外,防洪工程功能失效也是此次灾害值得深思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为了防治或减少类似事件发生的频率及危害程度,今后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加强地质灾害研究,强化防洪工程建设。10多年来,舟曲全县以坡改梯建设为重点,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措施的综合配套实施,使区域生态环境大为改善。然而,由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来看,目前舟曲县水利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严重不足,或已有措施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三眼峪沟在1999年就完成了泥石流灾害治理一期工程,修建了9座拦挡工程,当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后续资金没有跟上,工程失修或失去原有的防灾能力,也或许是面对此次强降雨事件,已有工程无法起到很好的作用,从而导致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虽然我国针对泥石流灾害已开展了较多的研究工作,但从目前来看,有关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研究项目很少,国家对该方面研究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建议加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地貌灾害科研基金的投入,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方法,提高预警预报准确度和防灾减灾工作水平;采取拦挡、排导等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未来可能出现的极端气候事件,科学建设高质量的水利水土保持工程,并经常进行维护。2退耕还林,加强森林植被保护与建设。森林大量被砍伐,耕地扩展,植被破坏,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森林的大量破坏是引起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议加大植被建设和土地流转步伐,杜绝乱砍滥伐林木、毁林种地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在25度以上坡地实施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措施,大力开展生态保护工程,尽快完成水电站建设项目的生态恢复治理工程。3规范开发建设项目施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舟曲地质结构松软,地形陡峻,近年来白龙江上在建或已建的水电站工程70%以上是由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的,经营不规范,大量弃土弃渣堆放在路旁和沟道边。舟曲是个山区县城,近年来的公路建设、城市建设等开挖边坡较多,拓宽道路时同样丢弃了大量的土石渣,水土流失严重。为了减少地质灾害,建议加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防洪排洪能力。4健全灾害监测预警网。舟曲地质灾害和其他地区的地质灾害一样,一个重要特点即是隐蔽性、突发性,建立健全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监测是减轻灾害的重要工作。虽然早在1991年在该县已经建立了部分监测点,但从目前预测灾害的情况来看,仍然没有达到及时、全面预报预警的要求。建议在地质灾害易发的舟曲县及类似地区建立健全灾害监测网络。总之,为防止类似灾害事件的发生,建议国家及有关部门关注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加大资金投入进行有关地质灾害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科学规范有关工程建设;建立健全相关灾害防治机构。5政府应投入资金积极开展山区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风险区划为主的泥石流灾害长期预警预报,基于泥石流灾害监测信息的中期预警预报以及实时、自动和遥控遥测信息为主的短期预警预报工作。建立和管理灾害信息共享平台,加大山区县级政府以下监测密度和覆盖面是提高山地灾害预警预报能力的首要任务。在突发大灾时可以设立联合指挥部,但平时各部门如何合作,需要在制度上做进一步完善。山区政府应积极加强灾害宣传、开展民众的防灾减灾培训,提高公众的灾害意识和防灾自救常识四、舟曲泥石流灾害的综合治理(一)泥石流综合治理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舟曲自建制以来,县城就一直坐落在三眼峪沟泥石流堆积扇上,曾多次遭受泥石流的侵袭。据文献统计,自1823年到现在的188年中,舟曲曾爆发过11次较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不包括此次泥石流灾害)。现将最近100年以来比较严重的几次灾害简述如下:1915年夏,泥石流顺沟而下,龙头高达2m,冲毁房屋90余间,耕地20hm2 ,冲走3人,伤60人,死伤牲畜160头。1961年夏,三眼峪沟泥石流冲毁民房160间,农田36hm2 ,死伤28人,牲畜340头,冲毁两河口至郎木寺公路100余m,桥梁8座,中断交通40天。1989年5月10日,三眼峪沟突发泥石流灾害,伤51人,毁田63.67hm2 ,毁房360间,冲毁桥梁10座,公路多处,损失牲畜603头,冲毁农电及通讯线路23处,供水管道14处,县城停电15天,停水46天,直接经济损失近1000万元。1992年6月4日,舟曲骤降暴雨,三眼峪沟内多处滑坡坍塌,从而引发50年一遇的大规模泥石流,共冲毁房屋344间,农田87.73hm2 ,死伤87人,冲走牲畜396头,毁坏输电通讯线路28处,倒杆96根。使全长3920m,投资380万元的三眼峪饮水灌溉工程大部分报废。泥石流还导致排洪道内淤沙达2m厚,城区淤沙达80cm厚,法院、公安局3辆汽车被毁,粮库里20万千克面粉变质,损失高达1260万元。而在2010年8月7日暴发的泥石流所造成的损失更是前所未有,难以估量。 纵观历史,舟曲县城遭受泥石流的侵袭次数之多,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之严重。因此规划在原地重新修建的舟曲县城对泥石流的综合治理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二)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本措施其实当地政府部门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对三眼峪沟进行了综合治理。主要措施有:工程拦挡坝13座,停淤场1个,排导沟1234m,防冲槛24道,水土保持林和经济林166.67hm2 ,整个工程总投资929.59万元,计划3年时间完成(1997年1999年)。但是因为缺乏资金和水土治理专家,多数工程并未按设计完成。而且已完成的工程也是按照五十年一遇的标准设计。 按照“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突出重点,综合治理”的灾害防治原则,提出了“以拦为主,拦排结合;以治沟为主,治沟与治坡相结合;以拦排工程为主,拦排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 的综合治理方案。由于舟曲泥石流沟是典型的沟谷型泥石流沟,是一个面积不大的小流域,因此在进行治理的时候还需考虑流域因素。整个流域可划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针对不同的区域范围可以采用 舟曲泥石流成因与防治 不同的治理技术。 1.山坡整治技术 这种治理技术主要布置在泥石流的形成区。生态工程:在裸露的地表进行生态修复,并认真做好25°以上坡耕地的退耕还林还草工作,调整农业结构,改变不合理的耕作方式,禁止乱砍滥伐,大面积种植经济林木,提高植被覆盖率,通过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雨水和固体物质的补给。截流工程:在泥石流清水供给区修建小型截流引水工程,可以汇集暴雨,然后导入稳定的沟谷进行排泄,以减少形成区的雨水补给和减轻对地表的侵蚀。谷坊工程:即修建在泥石流形成区内的小型拦沙坝 (高13 m),起到抬高侵蚀基准,保护坡脚免受冲刷,稳定沟坡的作用。固坡护坡工程:在地质条件复杂、岩层松脆极易发生滑坡坍塌的地区,进行锚桩加固。 2.沟谷整治技术 主要是在泥石流流通区域修建各种类型的拦沙坝,其作用是防止下切,稳定沟床和岸坡,对防治边岸滑坡崩塌的继续发展有明显效果,同时可以起到拦蓄部分泥沙、平缓纵坡、减小泥石流规模的作用。在个别地段,为了保护两岸,可专门修建护岸工程,如护坡和挡土墙等。 3.堆积区整治技术 这是改造和利用冲积扇的重要工程措施,修建在泥石流下游的堆积区,其目的是将泥石流按照人为的意愿进行排泻、导流和停淤,防止对下游居民区、厂矿企业、道路交通等设施造成危害。主要工程有:排导槽,是控制泥石流流路的重要工程,可防止泥石流在冲积扇上泛滥成灾;导流堤,是把泥石流导向一定地段工程措施,一般为单堤结构;停淤场,是在冲积扇上修建停淤泥石流物质的场所,可以减轻泥石流对下游工程的压力和负担,有助于保护受灾对象。 甘肃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两周年即将来临之际,今天,亚洲最大的泥石流灾害治理工程舟曲三眼峪泥石流排导渠工程在舟曲县城举行了竣工仪式,这将白龙江城区段堤防修复工程原来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建成后的舟曲县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平台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五、泥石流灾害的预报与防治(一)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建议 深入开展群测群防,切实加强监测预警工作 此次泥石流发生前,在甘南州2009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附带的地质灾害重点防范点(区段)名单中,并没有出现任何关于三眼峪泥石流沟的预警性描述。因此我们要充分依靠群众,全面开展泥石流动态调查,明确监测重点,认真落实监测预警措施。 在监测中,我们不仅要对泥石流隐患点本身的变形迹象进行监测,而且要将其威胁对象和可能成灾范围也纳入监测范围,对变形明显而暂时不能治理的隐患点建立监测网点,开展专业监测;对其他灾害点,建立以定期目视检查为主的群测网点。 监测工作一定要规范化、制度化,建立监督检查制度,明确各级部门责任,提高工作效率。(二)加强防灾减灾意识 向广大群众宣传泥石流的基本知识,提高群众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还要切实加强各级领导部门的灾害意识,划拨充足的资金,加强泥石流的科学研究和培训工作,培养相应的技术人员和水土治理专家,对灾害点和隐患点进行彻底的综合治理,以防患于未然。 (三)切实做好城市规划 在原址重新修建的舟曲县城,仍然面临重大泥石流灾害的潜在危险。因此应当做好城市规划,对城市进行合理布局,以提高城市应对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减轻自然灾害对城市的不利影响,促进城市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结论目前泥石流的防治措施很多。归纳起来,有绕避、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等方法。若严重发育地段且属大型的泥石流,一般绕避为好,在工程布设上广泛采用。万一无法绕避的,在调查泥石流活动规律后,选择有利部位,采用适宜的建筑物通过。泥石流的整治是在研究了泥石流的发生条件,发展阶段,流域特征、规模及其活动规律以及对工程建筑物的影响程度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采用各种不同的有效方法进行处理的。 总之,防治泥石流就是要按照“预防为主”的原则进行防治。当然防治泥石流的首要任务是控制水土流失和过度放牧等;对于已经水土流失的土壤,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清除土壤中污染物质,以及清理土地上的堆积物,以免出现大规模降雨后发生了泥石流再进行防治。并且,在泥石流多发地带,一定要多注意天气的变化,以便带来不必要的人身安全问题。 致谢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地质灾害及其防治策略论文终于完成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出现过很多的难题,但都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顺利解决了,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我体会到:写论文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从最初刚写论文时对地质灾害防治的问题模糊认识到最后能够对该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我体会到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以前只是明白理论,没有经过实践考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明确,通过这次的研究,真正运用到了平时所学的一些专业知识。总之,通过这次论文研究我深刻体会到要做好一个完整的事情,需要有系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对待要解决的问题,要耐心、要善于运用已有的资源来充实自己。同时我也深刻的认识到,在对待,一个新事物时,一定要从整体考虑,完成一步之后再作下一步,这样才能更加有效。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你问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灯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由于我的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参考文献1.王明伟,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地质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2.刘伦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地质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3.地质工程勘察、检验监测及设计施工与灾害防治技术实用手册.中国知识出版社.2007-11 4.胡茂焱.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5-95.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国家质检总局(SBTS),2002 6.地质工程手册.中国知识出版社.20067.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年8.国土资源部,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年9.国土资源部,泥石流防治工程勘察规范。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年内部资料仅供参考#tYM*Jg&6a*CZ7H$dq8KqqfHVZFedswSyXTy#&QA9wkxFyeQ!djs#XuyUP2kNXpRWXmA&UE9aQGn8xp$R#͑G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Y7JnD6YWRrWwcvR9CpbK!zn%Mz849G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Y7JnD6YWRrWwcvR9CpbK!zn%Mz849G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UE9aQGn8xp$R#͑G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Y7JnD6YWRrWwcvR9CpbK!zn%Mz849G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Y7JnD6YWRrWwcvR9CpbK!zn%Mz849G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vG#tYM*Jg&6a*CZ7H$dq8KqqfHVZFedswSyXTy#&QA9wkxFyeQ!djs#XuyUP2kNXpRWXmA&UE9aQGn8xp$R#͑G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Y7JnD6YWRrWwcvR9CpbK!zn%Mz849GxG89AmUE9aQGn8xp$R#͑G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Y7JnD6YWRrWwcvR9CpbK!zn%Mz849G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Y7JnD6YWRrWwcvR9CpbK!zn%Mz849G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vG#tYM*Jg&6a*CZ7H$dq8KqqfHVZFedswSyXTy#&QA9wkxFyeQ!djs#XuyUP2kNXpRWXmA&UE9aQGn8xp$R#͑G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Y7JnD6YWRrWwcvR9CpbK!zn%Mz849G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Y7JnD6YWRrWwcvR9CpbK!zn%Mz849G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UE9aQGn8xp$R#͑G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Y7JnD6YWRrWwcvR9CpbK!zn%Mz849G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Y7JnD6YWRrWwcvR9CpbK!zn%Mz849G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Y7JnD6YWRrWwcvR9CpbK!zn%Mz849G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pazadNu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Y7JnD6YWRrWwcvR9CpbK!zn%Mz849G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Y7JnD6YWRrWwcvR9CpbK!zn%Mz849G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Y7JnD6YWRrWwcvR9CpbK!zn%Mz849GxGjqv$U*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Y7JnD6YWRrWwcvR9CpbK!zn%Mz849G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Y7JnD6YWRrWwcvR9CpbK!zn%Mz849G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Y7JnD6YWRrWwcvR9CpbK!zn%Mz849GxGjqv$U*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Y7JnD6YWRrWwcvR9CpbK!zn%Mz84!z89Am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