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环境地质调查数据集成与服务系统建设项目设计.doc

    • 资源ID:2663760       资源大小:1.04MB        全文页数:5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环境地质调查数据集成与服务系统建设项目设计.doc

    环境地质调查数据集成与服务系统建设项目总体设计实施/承担单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日 期:2011年04月环境地质调查数据集成与服务系统建设项目总体设计任务书编号: 总201101-80-02项目编号: 1212011120424编写单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项目负责人:曾青石 喻孟良编 写 人:喻孟良 曾青石 张鸣之 薛跃民 马娟 周萌 黄 喆 单位负责人:侯金武总工程师:李文鹏提交单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盖章)提交时间:2010年4月目 录第一章前 言1 1.1项目概况1 1.2目的任务1第二章项目研究现状2 2.1项目背景2 2.2以往工作程度3 2.2.1.地质环境信息标准化工作走向正轨3 2.2.2.基础数据库建设全面开展,数据资源积累大幅提高4 2.2.3.各类应用系统在地质环境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6 2.2.4.网络建设基础框架已经形成7 2.2.5.基础数据统一管理,信息集成及服务平台初具原型8 2.3存在的主要问题8 2.3.1海量数据积累缺乏完善数据组织体系8 2.3.2数据规范标准缺乏整体性,难以联合应用8 2.3.3数据采集手段各异,管理难度增加9 2.3.4应用系统缺乏信息支撑,重复性建设情况较重9 2.3.5动态更新机制不健全,数据时效性滞后9 2.3.6缺乏统一信息管理、服务和发布平台,制约信息服务能力9第三章指导思想与技术路线10 3.1指导思想10 3.2技术路线10 3.2.1.总体技术路线10 3.2.2.建设原则13 3.3.3.技术方法14第四章研究内容及工作部署15 4.1研究内容15 4.2工作部署16 4.2.1.地质环境数据集成16 4.2.2.地质环境综合数据库建设及地质环境综合信息发布平台研发17 4.3.3.地质环境数据产品制作及地质环境信息服务平台研发17 4.3.2011年度工作内容及进度安排18 4.3.1主要工作内容18 4.3.2工作进度安排19第五章实物工作量19第六章预期成果21 6.1.最终成果21 6.2.2011年度成果21第七章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22第八章经费预算24 8.1.预算编制说明24 8.2.预算表32第九章设备使用和购置计划52第一章 前 言1.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环境地质调查数据集成与服务系统建设 承担单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计划项目名称:地质调查信息服务集群体系建设与服务产品开发 实施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主管部门:总工办项目起止时间:2011年至2015年工作周期:2011年至2015年1.2目的任务依托我国地质环境领域调查、监测工作和网络体系,建立和完善地质环境领域数据标准,集成整合地下水、地质灾害和矿山地质环境等专业的调查、监测信息成果和业务系统,实现以调查数据为基础,动态监测数据为重点的数据采集、存储、处理、服务和高性能网络发布为一体的数据共享服务系统,支撑多目标的应用服务。建立数据更新与维护体系,支撑地质环境信息集成及服务系统的运行和服务。制作地质环境相关数据产品,实现地质环境数据产品的公众化服务。2011年工作目标:完善地质环境领域数据标准,集成整合2011年度产生的地下水、地质灾害和矿产地质环境等专业领域的调查监测信息,开发地质环境综合信息发布系统、地质环境信息服务系统,基于现有地质环境综合数据库,制作地质环境综合数据产品,通过地质环境信息服务系统初步实现地质环境数据产品的网络化服务,建立数据更新与维护体系,支撑地质环境信息集成及服务系统的运行和服务。选取2个信息化程度较好的省级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开展省级地质环境信息集成及服务平台试点工作。第二章 项目研究现状2.1项目背景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重大发展开创了技术创新和生产力发展的新局面,信息技术革命势头更加迅猛,计算技术向超高性能、网络化方向发展,信息获取处理、存储和传输能力持续攀升,通信和网络技术向宽带、移动、融合方向发展,模拟信息技术正全面向数字信息技术转变。信息技术与研究和生产等技术深度融合、相互促进,技术创新深刻影响国民经济发展模式,推动生产力发生质的飞跃。地质环境信息化正在成为促进地质环境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信息化的全面渗透和深入应用,不断推动地质环境工作迈向新高度,显著提升了工作质量和水平。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资源、能源和环境压力,迫切要求全面转入科学发展的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地质环境工作必须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加强地质环境保护,提升服务能力,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社会更好地分享地质环境信息化成果。地质环境信息化工作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以数据体系、标准化体系为支撑,以地质环境调查、监测、评价、服务和地质灾害应急等工作领域为依托,实现地质环境相关基础信息和监测信息的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最终形成地质环境信息“一张图”的表达形式,有力支撑地质环境各类工作,服务于社会和国民经济建设。地质环境信息主要包括地质灾害、地下水、矿山环境等领域的调查和监测数据,来源于不同部门的环境地质调查、监测等工作的各个阶段,是地质环境信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的循环过程。随着业务工作的不断深化和时间的推移,在大量的历史信息汇集的同时,又不断产生新的信息。因此,必须利用当今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地质环境动态信息进行有效的集成及合理的部署,实现地质环境信息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应用。通过地质环境动态信息的集成、整合工作,建立信息集成及服务平台,将充分发挥高性能计算机技术对信息综合处理的能力,为各类信息提供海量存储,为多源、异构信息的多目标综合分析和管理提供分布网络操作环境,最终为各级政府部门及广泛的专业单位的信息传输和共享提供高速有效的数据通道,为全社会提供信息社会化服务。环境地质调查信息集成及服务系统建设是整个地学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地质环境信息采集、传输、管理、处理、发布的重要的支撑。随着地质环境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可以为国家发展战略提供可靠的、持续的信息保障,可以充分反映地质环境的动态性特征,可以大大增强对地质环境管理的科学决策和有效控制能力。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是我国开展地质环境工作的主要部门,地质环境信息化工作正处于从被动应对各种业务向自主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加紧实施地质环境信息化发展战略,强化信息技术创新和专业融合,已成为支撑地质环境工作现代化、增强实力的必然选择。“十二五”区间,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环境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完成环境地质调查、监测数据的有效集成,制作相关的数据产品,开发完善的地质环境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环境地质信息产品的网络化服务。2.2以往工作程度2.2.1.地质环境信息标准化工作走向正轨为满足地质环境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已经新编或修订了相关的“信息化工作指南”和“数字化标准”,主要包括:地下水资源数据交换格式标准、水文地质钻孔数据交换格式标准、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区域环境地质调查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地质环境监测数据库格式标准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库格式标准、水工环空间数据库图例标准等。在项目数据库建设过程中亦制定了相关的项目标准和规范。这些文件的推出,为地质环境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地质环境信息内容标准化进程。2.2.2.基础数据库建设全面开展,数据资源积累大幅提高在“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我国地质环境信息化工作得到长足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建立了一批具有历史意义的全国性空间数据库、专业应用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基础数据库包括全国1:20万水文地质空间数据库、1:50万环境地质数据库、矿山环境调查数据库、地质灾害系列数据库、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库等,数量达到TB级。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和购买的遥感、测绘等数据达到4Tb左右,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其中:全国1:20万比例尺区域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包括全要素综合水文地质图1017个标准图幅的空间数据库,各图幅包括内图框、地理部分、基础地质部分、水文地质部分共四部分,全部数据量约200GB, 是我国覆盖面最大、信息最全面、数据最权威的全国性区域水文地质空间数据库。矿山环境数据库中存储了全国11.3万个矿山的地质环境调查数据。主要内容包括矿山基本概况、矿山占用破坏土地及土地恢复治理、矿山废水废液排放、矿山尾矿固体废弃物排放、矿坑排水影响、矿山次生地质灾害等。地质灾害数据库以全国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库为基础,纳入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信息以及地质灾害灾情险情速报数据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数据。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库汇总集成了全国1600个山区丘陵县(市)20万余条地质灾害信息。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数据库汇总集成了全国30个省(区、市)(除上海、香港、澳门和台湾)10余万条最新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点信息。灾情险情上报数据库汇总集成了全国2004-2008年地质灾害灾情险情速报数据。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数据库是基于“典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示范治理工程”项目,建立了84处典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信息。国家级地下水监测数据库管理了全国4521个监测点1980年以来的363万条地下水水位数据、水质数据、水温数据、水量数据监测数据,同时形成了国家级地下水监测数据年度入库机制。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数据库综合情况如下表:数据库名称现状整合改造要求信息服务要求1:20万水文地质空间数据库全国所有图幅都以MAPGIS数据格式存储进行数据变换转成ARCGIS数据格式需进行数据成果、数据产品制作1:50万水文地质空间数据库除上海、台湾以外所有省份都已经建成,MAPGISARCGIS数据格式都有需按照要求在ARCGIS平台下进行编辑需进行数据整合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库目前已经完成1300县,总共1600县。对空间数据进行数据整合改造,对属性数据进行数据综合需进行数据成果、数据产品制作地质灾害灾情速报数据库已整合从2003年以来的数据需进行数据综合需进行数据成果、数据产品制作地质灾害动态监测数据库已整合云南新平、四川雅安示范区地质灾害动态监测数据,山峡库区数据独立存储与管理,目标整合全国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的所有示范区。需进行数据综合需进行数据成果、数据产品制作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数据库已整合从2003年-2010年9月的数据需进行数据综合需进行数据成果、数据产品制作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调查数据库目前已经制定标准规范,尚未建库需进行数据验收、整理入库并进行数据综合需进行数据成果、数据产品制作西气东输沿线地质灾害调查、评估、治理数据库正进行数据建库需进行数据验收、整理入库并进行数据综合需进行数据成果、数据产品制作国家级地下水监测数据库已整合从1995年-2009年全国各省动态监测数据需进行数据综合需进行数据成果、数据产品制作地下水监测示范区动态监测数据库已整合目前开展的动态监测实时传输的监测点的监测数据需进行数据整合改造建库,并进行数据综合需进行数据成果、数据产品制作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数据库目前已经完成全国31省数据库建库需进行数据综合需进行数据成果、数据产品制作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数据库目前刚开展这项工作,正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尚未建库需进行数据验收、整理入库并进行数据综合需进行数据成果、数据产品制作水土地质环境调查监测数据库已建库,并在示范去开展数据集成及整合工作需进行数据综合需进行数据成果、数据产品制作其它综合图件及数据分散于不同部门及课题负责人需进行数据调研、处理、综合需进行数据成果、数据产品制作2.2.3.各类应用系统在地质环境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各类地质环境工作项目的开展,与之配套的信息化工作也在逐步进行。已经建成的专业信息系统包括:全国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库系统,全国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数据库系统,地质环境监测数据库系统,全国矿山环境地质调查信息系统,全国地下水监测数据库管理系统、全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信息系统、地面沉降监测信息系统等,实现了对数据库的快速查询、浏览、统计、数据更新、图库互查。在专业应用系统开发方面,利用各类基础软件和工具开发了适用于不同目的的各类系统,例如全国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地下水监测信息网络发布系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预警分析系统,区域地质环境评价系统。专项系统包括环境地质调查野外采集系统,地下水监测信息采集与处理服务系统,地下水资源调查数据处理与综合分析子系统、首都地区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价信息系统,长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资源和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数据库与信息系统等。这些系统的开发和建立,大大提高了信息技术在地质环境专业领域的应用水平,为地质环境信息化平台建设奠定了基础。2.2.4.网络建设基础框架已经形成在网络系统建设方面,建成了与国际互联网直接连接的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络;初步建立了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三峡库区网络以及国家气象局等专用网络连接;建立了基于卫星通信的地质灾害会商和应急及地质调查远程数据传输网络框架,有力支撑了地质灾害应急会商与指挥工作的开展,基本实现了基于视音频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基础数据的远程通信;建立基于GSM/GPRS/CDMA的监测数据通信环境,实现了动态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和管理。初步形成了地质环境数据网络环境的总体框架,对地质环境领域的信息化工作,起到了有力的基础支撑作用。在内部网络建设方面已初步完成物理隔离内网的布局和楼内建设。初步具备了办公楼内部网络的迁移条件。在基于网络的信息处理能力方面建立了具有80余台服务器群组和高性能数据处理硬件和存储环境,分别为地质灾害调查、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网站运行等业务部门和行政部门服务。在网络信息服务方面,构建了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站,面向社会和专业部门发布地质环境信息、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地下水和地质灾害动态监测信息发布平台等专业服务,建立了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视频会议等网络服务系统,并对不同的用户提供服务。2.2.5.基础数据统一管理,信息集成及服务平台初具原型“十一五”后期,在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信息化平台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以大调查项目“地质环境信息集成及服务系统”为支撑,开展了基础性地质环境信息集成及服务平台开发建设工作,并就现有地质环境信息数据进行集中存储和管理,拟在数据集成和服务集成方面对地质环境信息进行深入整合,形成跨专业的综合性基础服务平台,为地质环境信息化工作打下良好扎实基础。2.3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地质环境领域积累的大量数据在我国各行业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和缺陷,严重制约了地质环境工作的信息化进程。2.3.1海量数据积累缺乏完善数据组织体系目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在地质环境领域积累了大量成果数据和电子图件。尽管这些数据在不同项目中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推广应用,但多局限于某个项目之中,尚未建立整体数据组织和服务机制,难以联合应用、协同工作和动态更新。2.3.2数据规范标准缺乏整体性,难以联合应用数据的标准、规范化不一致,存在同样的地质实体在多个项目中有着不同的描述现象,难以联合使用和应用。在支撑数据处理应用系统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等,需要大量的人工干预和数据转换。需要统筹考虑和整合,实现地质环境数据库之间的关联和共享。2.3.3数据采集手段各异,管理难度增加地质环境信息的第一手数据主要来源调查和监测工作,大量的调查和监测工作随着工作手段的提高,引入了大量新型设备和采集手段,为工作开展和项目水平的提升带来了极大的效益。但是随着工作方式的改变和设备的应用,在极大提升了技术手段的同时,但也带来了管理的难度,尤其是一种仪器一种管理模型,严重制约了后期的信息处理和分析,大量的应用系统不能发挥作用,严重制约了信息的利用。2.3.4应用系统缺乏信息支撑,重复性建设情况较重地质环境应用系统建设是地质环境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地质环境已开发了大量的应用系统,但多数系统开发是专门为某个项目开发,没有统一的规划和强有力的推广应用措施,导致各个项目之间的关联度较差,软件功能交叉,系统性不强,没有很好地互相借鉴、共享,造成人力和财力的浪费。2.3.5动态更新机制不健全,数据时效性滞后地质环境数据是时效性很强的数据,在环境变化或灾害发生后,地质环境往往会发生重大变化,相关数据也随之改变。逐步建立数据更新和维护机制,研制基于数据传输和交换技术的地质环境监测数据传输和交换系统,实现地质环境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动态更新,也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2.3.6缺乏统一信息管理、服务和发布平台,制约信息服务能力在地质环境领域已经形成了大量的数据积累,但由于缺乏统一组织和需求的不清晰,造成了各种数据的不规范,难以互通。缺少功能强大的数据处理工具,难以组织成有效的应用系统,提供全方位的信息集成应用和数据交换。由于不能有效实现不同来源数据之间的关联,导致应用系统之间衔接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地质环境信息化工作的发展和提供服务的能力。目前现有地质环境成果数据管理工作和运行维护机制不完善,大量数据分散存储,独立使用,缺乏内容全面的成果信息组织和发布平台。应当实现地质环境动态信息采集、传输、管理、处理、发布、服务的一体化管理,更好地解决地质调查成果的联合应用和动态数据更新问题,补充调查内容和监测数据,提高地质调查成果应用水平和数据更新维护机制,实现地下水、地质灾害和矿山环境等动态信息的及时发布和成果展示。第三章 指导思想与技术路线3.1指导思想环境地质调查数据集成与服务系统建设工作要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履行政府职能对环境地质调查数据集成与服务系统建设的需求,以数据集成整合工作为基础,以网络建设为支撑,以信息系统建设为重点,以提升服务水平为目标,建立环境地质调查数据集成与服务系统平台,整体提高地质环境信息化水平。3.2技术路线3.2.1.总体技术路线本项工作内容可分为四部分:一、历史及新生产的地质环境调查、数据的集成与整合;在收集地质环境(重点是大调查实施以来)相关调查、监测成果技术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数据汇总和体系架构研究,以环境地质调查数据集成和数据整合为主线,论证、提出系统集成和数据整合技术方案。地质环境数据集成和数据整合要体现科学性和实用性,按照由点到面、由区域到全国逐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分三个步骤(典型案例、重点区域、全国)开展地质环境数据集成和数据整合。二、地质环境信息集成及管理平台的补充完善;地质环境信息集成及管理平台是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目前用于数据集成及管理的平台,本项目的开展依托该平台进行数据集成及整合,并针对新型的地质环境调查、监测数据的特点和集成要求对该平台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三、地质环境综合数据库建设及地质环境综合数据发布平台的研发;基于现有的地质调查、监测原始数据,制定地质环境综合数据库结构规范并不断完善,以地质环境综合数据库结构规范为标准,制定地质环境综合数据提取规则,从地质环境调查、监测原始数据库中动态提取地质环境综合信息,建立地质环境综合数据库。以地质环境综合数据库为基础,基于“一张图”工作思路,以90米分辨率全国DEM数据的为底图,开发地质环境综合信息发布平台,在该平台上发布全国地下水、地质灾害、矿山地质环境等地质环境综合信息。四、地质环境信息产品研制及地质环境信息服务平台的研发;与地质环境各专业领域的专业人员密切配合,制定各专业领域数据产品制作方案及流程,针对政府决策支持、专业研究分析、社会公众对地质环境专业领域数据产品的不同需求,采用软件工程开发流程,经过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概要设计、代码编制、系统集成等阶段,开发集成地质环境信息服务平台,通过该平台,向政府部门、专业研究单位及社会公众提供地质环境信息产品服务。项目开展的技术路线是:在收集地质环境(重点是大调查实施以来)相关调查、监测成果技术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数据汇总和体系架构研究(包括地质环境数据库结构规范、地质环境数据目录体系),以环境地质调查数据集成和数据整合为主线,论证、提出数据集成和数据整合技术方案。地质环境数据集成和数据整合要体现科学性和实用性,按照由点到面、由区域到全国逐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分三个步骤(典型案例、重点区域、全国)开展地质环境数据集成和数据整合,地质环境数据集成、整合及管理采用现有的地质环境数据集成及管理软件平台来进行,并针对新数据及数据整合的新需求不断完善该集成及管理软件平台,保证项目成果质量。在数据集成及整合基础上,对原始调查监测数据进行综合信息提取,建立地质环境综合数据库。以地质环境综合数据库为数据基础,开发地质环境综合信息发布平台,实现地质环境综合信息的网络发布,为不同用户提供地质环境信息服务。针对政府、专业人员及社会公众对地质环境调查、监测数据成果的不同需求,基于原始地质环境调查、监测数据,制作地质环境领域相关数据产品,开发地质环境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地质环境数据产品的在线及离线服务。项目总体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图1 总体技术路线图3.2.2.建设原则(1)规范化的数据库表结构规范及数据目录体系建设地质环境领域数据库表结构规范及数据目录体系的建立,是以地质环境基础调查数据库和相关成果数据库为基础,动态监测数据库为依托,形成地质环境信息综合一体化数据体系,能够容纳地质环境的主要数据内容。在保证地质环境信息的时空分布特征的合理、完整和全面的同时,支撑业务系统对多元数据进行多目标的综合分析和处理。(2)强化数据综合管理能力数据管理是利用现代技术和管理手段将现有的传统工作流程和工作职能尽量集成起来,追求整体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实现缩短工作前置时间、提高成果质量和服务水平,使地质环境工作达到高效益、高应变能力。只有实现了多元的信息有机集成,才能适应变化,最大程度地满足需求。(3)保障数据采集和更新的持续性地质环境工作的领域是无限的,无论是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还是成果的应用服务。在地质环境信息化建设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和数据获取体系,建立支持多种形式的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和交换系统,保证地质环境工作的实时性、快速性的重要基础。(4)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服务通过自动化的应用服务和快速响应,为用户提供高水平、可持续性的地质环境专业分析和面向社会的服务能力,而不仅仅是简单的资料服务。这也是地质环境信息化的重要目标,同时,也应该是整个地质环境工作的重要工作目标之一。(5)完善的支撑网络体系建设地质环境的动态信息充分显示了其多元性、时空性和复杂性特征,处理每个信息采集点、处理单元和服务提供都是信息服务系统的节点。建立通畅的信息传输网络,完善的规范化数据信息安全传输机制和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可以为实现动态信息一体化集成提供有力技术保障。(6)高效快捷的服务系统建设地质环境信息集成服务系统包括三个信息平台:信息集成及管理平台、综合信息网络发布平台、及数据产品服务平台。信息集成及管理平台用于各类地质环境信息的集成和整合,建立辅助地质环境动态监测工作流程信息化的数据采集和维护体系,建立以国家宏观决策和社会化需求为服务目标的信息服务体系,建立支持数据传输、信息交换和共享的网络支撑体系,建立地质环境信息化标准支撑体系。3.3.3.技术方法(1)数据调研和搜集资料调研包括对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各业务处室、省级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及地质环境领域相关单位的数据情况调研、对各专业监测工作运行情况实地调研和对各类监测信息汇总、处理及服务现状调研。搜集资料包括搜集各领域、各部门地质调查、监测资料和信息平台的建设情况等。根据收集到的地质环境数据信息,根据其特性在地质环境数据库表结构规范中将新增数据内容进行目录体系分类,并对该新数据内容进行表结构规范设计,从而完善地质环境数据库表结构规范。(2)数据整合集成及管理数据整合是本项目工作的最基础内容,对于历史产生及新产生的已有数据库结构规范的调查监测数据,利用地质环境信息集成与管理平台将新数据进行入库管理,并更新元数据信息和相关综合信息,对于历史产生及新产生的未被列入地质环境数据库表结构规范的调查、监测数据,先进行数据目录分类,按照其表结构规范进行建库,并利用地质环境信息集成及管理平台对数据进行入库管理。(3)数据综合分析与研讨数据综合分析是对现有数据及新产生的数据进行数据综合分析,根据各类数据的不同特点进行综合数据的提取,建立综合数据库。并通过地质环境综合信息发布平台对外进行综合信息发布。在此过程中,需要请各业务数据研究领域的专业人员进行研讨,以确定综合数据的抽取规则和综合数据的发布模式。(4)软件与平台开发本项目工作中需要的软件及工作平台的设计与开发是本项目顺利开展的关键,工具软件包括数据转换软件、数据分析软件由项目组成员自行设计与开发,大型工作平台(地质环境数据集成及管理平台、地质环境综合信息发布平台、地质环境信息服务平台)由项目组进行需求调研和需求分析,平台的设计及开发外协到拥有高效开发团队的单位进行。(4)专家咨询与培训本项目涉及的专业内容广泛,技术方法多样,项目人员需要进行必要的培训,以补充知识和专业的不足。同时在各阶段综合研究工作中,需要有经验的专家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定期的以及针对问题的专家咨询也是本项目完成任务,实现目标的主要方法。此外,本项目开发集成的系统平台将提供给各专业领域的专业人员使用,需要对各专业领域的专业人员对系统平台的操作流程和规范进行培训。第四章 研究内容及工作部署4.1研究内容本项目工作周期内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完善地质环境领域数据标准,集成整合2011-2015年度产生的地下水、地质灾害和矿产地质环境等专业领域的调查、监测信息,开发地质环境综合信息发布系统、地质环境信息服务系统,基于现有地质环境综合数据库,制作地质环境综合数据产品,通过地质环境信息服务系统初步实现地质环境数据产品的网络化服务,建立数据更新与维护体系,支撑地质环境信息集成及服务系统的运行和服务。选取信息化程度较好的省级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开展省级地质环境信息集成及服务平台试点工作,并逐渐推广应用。本项目2011年度工作任务如下:1.完善地质环境领域数据标准,集成整合地下水、地质灾害和矿山地质环境等专业领域的调查监测信息;2.开发完成地质环境信息集成及服务系统中的地质环境空间数据集成管理系统和地质环境综合信息发布系统,保证空间数据的信息集成及综合信息的网络发布与服务,基于现有地质环境综合数据库,制作地质环境综合数据产品并初步实现地质环境数据产品的网络化服务;3.建立数据更新与维护体系,支撑地质环境信息集成及服务系统的运行和服务。选取信息化程度较好的省级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开展省级地质环境信息集成及服务平台试点工作;4.为国土资源部“一张图”核心数据库提供支撑。4.2工作部署本项目具体实施方案和分年度工作安排如下:4.2.1.地质环境数据集成主要工作内容:收集整理历史及新产生的地质环境调查及动态监测数据,结合地质环境数据库表结构规范,利用地质环境信息集成及管理平台对数据进行整合入库管理。同时不断完善地质环境数据库表结构规范及地质环境信息集成及管理平台。分年度实施方案:20112015年:集成各年度新产生的地质灾害、地下水、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监测数据,对于不断产生的新型数据如地质遗迹、浅表层地质环境监测等,完善地质环境数据库结构规范,针对新型数据的特点和入库需求,更新地质环境信息集成及管理平台。4.2.2.地质环境综合数据库建设及地质环境综合信息发布平台研发主要工作内容:对已经入库的地质环境数据,分析其数据特点和发布需求,制定地质环境综合信息提取规则,建立地质环境综合数据库。同时,编制全国90米分辨率的DEM数据,作为地质环境综合信息发布平台的发布底图,即“一张图”,开发地质环境综合信息发布平台,实现在“一张图”上发布地质环境综合信息。分年度实施方案:20112012年:编制全国90米分辨率的DEM数据,研发地质环境综合信息发布平台。20112015年:综合各年度新产生的地质灾害、地下水、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监测数据,完善地质环境综合数据库。4.3.3.地质环境数据产品制作及地质环境信息服务平台研发主要工作内容:针对各专业地质环境调查、监测数据,召开专题研讨会,综合研究地质环境各专业的数据产品类型、生产流程及成果模式,制作地质环境数据产品,并研究制定数据产品的服务模式,研发地质环境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地质环境数据产品的网络化服务。分年度实施方案:20112012年:一是进行信息服务平台标准化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信息产品数据库的数据模型体系、存储格式、资源目录、应用服务接口、任务调度、服务协同标准等方面的数据标准研制。二是是完成信息服务平台开发的前期工作。主要包括信息服务平台基础系统、综合管理系统、辅助决策分析系统以及信息服务与发布平台的需求分析和软件设计。20122013年:一是建立信息产品数据库。在前期标准化的基础上,建立具有统一标准的综合性信息交换数据接口,用于连接各专业调查、监测相关信息系统,为将来进行二次开发形成一体化动态更新的专业信息源数据接口。同时建立基于动态更新的数据维护体系, 形成持续工作的数据更新和维护机制。二是完成监测信息辅助决策分析系统建设。研制基于综合信息分析与决策支持的工具系统。三是进行平台信息系统的软件编码和软件测试。20142015年:完成运行环境与维护系统建设。主要提供信息产品服务和工作平台的运行环境,支撑信息数据服务节点、空间数据库和专业服务系统的运行和数据传输。增加信息服务监控措施和网络安全审计,保护网络和数据安全的传输等。4.3.2011年度工作内容及进度安排4.3.1主要工作内容本年度主要完成项目起步阶段的前期工作,主要工作是:Ø 全国1:50万分省地质环境空间数据库入库、1100幅1:20万年水文地质空间数据库入库;Ø 实现2011年度300个地下水动态监测井监测数据及云南新平、四川雅安、华蓥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区动态监测数据的入库管理及运用服务。Ø 继续整合前期的地质灾害、地下水、矿山地质环境、水土地质环境等地质环境综合数据和空间信息,实现网络发布与运用服务。Ø 开发完成地质环境信息集成及服务系统中的地质环境空间数据集成管理平台和地质环境综合信息发布平台,基本保证空间数据的信息集成及综合信息的网络发布与服务。Ø 在2个省地质环境总站开展地质环境信息集成及服务系统的试点工作;继续开展山西等试点系统的完善和服务。Ø 开展海量地质环境空间数据存储访问机制与部署研究工作,为海量地质环境数据的最优化存储和高性能服务提供技术保障,提升系统性能。Ø 开展地质环境数据产品库建设研究工作,初步探讨地质环境产品制作的流程、模式及地质环境产品库数据结构。4.3.2工作进度安排2011年12月,搜集资料并汇总分析,进行实地调研、需求调研、专家咨询等,编制项目总体设计并完成设计审查;2011年112月,实现2011年度300个地下水动态监测井监测数据及云南新平、四川雅安、华蓥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区动态监测数据的入库管理及运用服务;2011年14月,开发完成地质环境空间数据集成管理平台和地质环境综合信息发布平台;2011年412月,全国1:50万分省地质环境空间数据库入库、1100幅1:20万年水文地质空间数据库入库;2011年412月,在2个省地质环境总站开展地质环境信息集成及服务系统的试点工作;继续开展山西等试点系统的完善和服务。2011年712月,开展地质环境数据产品库建设研究工作,召开专题会议,初步探讨地质环境产品制作的流程、模式及地质环境产品库数据结构设计。第五章 实物工作量本项目为综合研究和信息系统建设项目,2011年度工作主要实物工作量如下:1.全国1:50万分省地质环境空间数据库入库、1:20万水文地质空间数据库入库;2.实现2011年度300个地下水动态监测井监测井监测数据及云南新平、四川雅安、华莹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区动态监测数据的入库管理及运用服务;3.继续整合前期地质灾害、地下水、矿山地质环境、水土地质环境等地质环境综合数据和空间信息、实现网络发布与运用服务;4.开发完成地质环境信息集成及服务系统中2个管理系统;5.在至少一个省开展地质环境信息集成及服务系统的试点工作;继续完善山西试点系统;6.开展海量地质空间数据存储访问机制与部署研究工作,为海量地质环境数据的最优化存储和高性能服务土工技术保障,提升系统性能。实物工作量附表如下:1、地质环境数据集成与整合及综合数据库建设工作内容单位数量工作量(人月)整合50万环境地质调查图省3124整合20万水文地质图幅110024整合前期历史地质环境数据GB512地质环境综合数据库建设库1212合计722、地质环境动态监测数据库的集成工作内容单位数量工作量(人月)地下水监测示范区动态监测数据集成井30012地质灾害监测示范区动态监测数据集成监测点1012合计243、地质环境空间数据集成及管理信息平台及综合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工作内容单位数量工作量(人月)平台系统总体集成及设计套16平台系统部署及网络环境建设(国家级)套16平台系统部署及网络环境建设(省级试点)套26编制全国90米分辨率的DEM数据幅100012基础平台软件开发(地图、属性、文档、搜索引擎等)套16合计364、地质环境数据产品库建设工作内容单位数量工作量(人月)地质环境数据产品类型研究会议次36地质环境数据产品库结构设计研讨会次15地质环境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研讨会次15合计16第六章 预期成果根据本项目总体工作部署,最终成果和本年度成果如下:6.1.最终成果(1)地质环境数据库表结构规范(2)地质环境原始数据库、地质环境信息综合数据库、地质环境信息产品库(3)地质环境信息集成及服务平台系统6.2.2011年度成果(1)地质环境数据库表结构规范(阶段成果);(2)地质环境空间数据库集成及管理平台;(3)地质环境综合信息发布平台;(4)地质环境产品数据库结构设计;(5)项目年度工作报告。第七章 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本项目的承担单位中国地质环境

    注意事项

    本文(环境地质调查数据集成与服务系统建设项目设计.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