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xx村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doc
xx县xxx乡xx村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设计提交单位:xx县国土资源局编制单位:xx公司提交时间:二一四年五月xx县xxx乡xx村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设计项目名称:xx县xxx乡xx村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设计编写单位:xx公司资质证号:国土资地灾勘资字第( )号国土资地灾设资字第( )号项目负责:xxx报告编写:xxx审 核:xxx总 工:xxx总 经 理:xxx提交日期:二一四年五月目 录一、设计的目的和任务11.1 任务由来11.2设计目的及任务11.3设计原则11.4设计依据11.5设计工作路线2二、泥石流地质灾害工程勘查22.1泥石流地质灾害现状22.2泥石流地质灾害工程勘查22.3项目区岩土工程勘查评价42.4项目区勘查结论与建议4三、项目区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条件53.1自然地理53.2地质环境条件7四、泥石流特征值分析94.1泥石流特征值94.2泥石流流速计算94.3泥石流流量114.4泥石流动力学特征值11五、治理方案设计135.1方案选择135.2 治理方案设计14六、泥石流治理工程概算176.1 编制依据176.2 概算编制176.3 预计工期17七、治理工程预期效果18xx县xxx乡xx村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设计一、设计的目的和任务1.1 任务由来2012年7月28日,xx县遭遇了50年不遇的特大降雨,连续降雨50小时,xx村遭到泥石流地质灾害袭击,受灾极为严重,为加强地质灾害的治理与地质环境的保护,防止重大地质灾害再次发生,xx县国土资源局向xx市国土资源局申请了地质灾害治理专项资金计划对该区进行治理。2014年3月受xx县国土资源局的委托,xx公司承担本次xx县xxx乡xx村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设计任务。1.2设计目的及任务目的:通过对xx县xxx乡xx村泥石流地质灾害进行治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确保附近的建筑物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恢复和建立泥石流沟区域新的良性生态平衡,改善环境。任务:根据岩土工程勘察及以往工程治理经验,对泥石流活动的规律、频度、发展趋势和危害性进行分析论证,在此基础上进行泥石流灾害防治设计,提出有针对性的地质灾害治理措施。1.3设计原则总体原则是在目前状况下提出安全上可靠、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便于施工的综合治理方案,具体原则是: 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减轻和防止灾害发生。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除害兴利的方针。 结合实际,做到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靠。1.4设计依据按照现行有关工程泥石流灾害治理、防治等专业规范,有关岩土工程及结构设计规范,参照相关权威手册,并根据本次取得的踏勘和调查资料进行设计。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379-2007)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224-93)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20-2006)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xx县xxx乡xx村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县xxx乡xx村泥石流地质灾害勘查报告1.5设计工作路线泥石流地质灾害往往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而其治理设计往往是总体设计是一次完成的,细部设计则需要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修正,即所谓“动态设计法信息法施工”,当施工过程中揭示出的地质条件与设计有出入时要及时反馈给设计,从而调整设计方案,确保设计意图的准确落实。这是泥石流灾害设计与其他建筑设计不同之处。本次设计是在充分掌握现场地质资料及分析、计算的基础上开展的,整个工作的技术路线如图1-1所示:二、泥石流地质灾害工程勘查2.1泥石流地质灾害现状xx村泥石流的流通区及堆积区为河床、耕地、居民居住地和村级道路,一旦发生泥石流灾害将严重威胁堆积区xx村约414户1400余人,建筑面积约30×104m2,耕地约400余亩,村级公路约1.0公里等。该沟曾经在2012年分别暴发泥石流,冲毁道路1500m、拦河坝1000m、自来水管线1500m,冲毁电力、通讯线杆8根,电力及通讯设施严重受损,冲毁房屋6户近20间、损毁各种树木1000余棵,农田损毁130余亩,泥石流造成xx村西侧xx河河床抬高近1.0m,沿河居住的70余户村民家屋内进水,转移村民200多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万。严重威胁xx县xxx乡xx村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图1-1:技术路线图2.2泥石流地质灾害工程勘查根据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202006),勘查工作目的是查明泥石流发育的自然环境、形成条件、泥石流基本特征和危害,为泥石流防治工程方案选择和防治工程设计提供基础资料,对治理措施、监测方案提出初步建议。勘查主要工作内容为:地质灾害现状地形图测绘、工程地质剖面测绘、槽探工作、泥石流沟地质环境调查等。其具体工作量见表1。 完成实物工作量一览表 表:1-1项目单位工作量备注1:1000地形图测绘km21.8地质环境调查km21.8工程地质纵、横断面测绘m/条1933.6/4槽探个182.2.1泥石流沟地形图测绘本次地形图测绘范围是包括泥石流破坏可能影响到的地段,面积为1.8平方公里。测绘比例尺为1:1000。计算机数字化成图。为了比较准确的计算清理土石方的工程量,要求测量人员对泥石流沟0.24km2清淤地段按照15m间距进行测量,其精度满足本次勘查及治理设计要求。2.2.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测绘本次测绘工作是在充分搜集和研究区内已有水工环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测绘方法是:利用1:1000地形图为手图,沿泥石流主沟及支沟走向进行剖面测绘,尤其是对沿途出露的地层界线点进行了详细的观察记录;并实测了泥石流主沟及支沟的纵断面和横断面,观察点间距及布置视地质条件而定,其测绘精度满足治理设计要求。2.2.3槽探工程根据该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的治理工程,本次设计沿泥石流沟走向及垂直方向共计设计探槽18个和探井1个,主要目的为了揭露基岩埋深,探槽规格为3.0×1.2,深度最大2.2m,最小0.5m,勘探深度接触到基岩面。对工程揭露岩性进行了详细的工程地质编录。其工程控制精度和槽探施工质量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2.3项目区岩土工程勘查评价项目区岩土工程勘查主要以槽探和井探为主,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布置防治工程的区域及沟谷进行了重点勘查,测量了1:1000地形图和1:100、1:1000工程地质剖面,施工了井探、槽探19个,揭露了基岩的埋藏深度、地层岩性,主要不良地质体的分布范围、形成原因和发育状况,查明松散物源的规模、性质、分布、稳定性、补给长度、植被覆盖率和冲沟冲淤变幅和堵塞情况及调查沟道变化情况,沟谷的纵横剖面形态及几何尺寸、沟床坡度、岸坡坡度、糙率、谷坡稳定性等;工作手段选择和工作精度与质量满足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要求。2.4项目区勘查结论与建议1、通过本次工程地质勘查,查明了xx县xxx乡xx村泥石流隐患点现状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泥石流形成原因,提供了泥石流特征值及治理设计所需的计算参数值,为治理工程设计提供了基础资料。2、项目勘查区的主要地层为第四系冲洪积砂卵石层和长城系高于庄组燧石条带白云岩地层,基岩埋深在0.52.2m,部分地段基岩出露地表,地基承载力满足防治工程施工要求。3、勘查区上游局部地段有黄泥沙软弱层存在,建议防治工程尽量避开这些地段,无法避开时应尽量对基础进行换填。4、治理工程施工结束后,应进行必要的观测工作,建立健全的监测方案。三、项目区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条件3.1自然地理3.1.1地理位置及交通xx县交通较为便利,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大秦铁路穿越xx县。主要公路有xx至xx、xx至xx、xx至xx、xx至xx等干线公路纵贯本区,县乡级公路四通八达,详见插图3-1-xx县交通位置图。3.1.2气象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多年平均降水量778mm(19562008年),年最大降水量1066.6mm(1962年),年最小降雨量350.2mm(1999年),日最大降水量为288.6mm(1979年7月28日),一次连续最大降水量为333mm(1978.7.207.29),多年平均蒸发量1617.1mm,多年平均气温10.4,月平均最高气温30,日最高气温39.9(1972.6.10),最低气温-25(1969.2.4),无霜期183天,年日照2634h,最大季节性冻土深度0.94m。图3-1 xx县交通位置图3.1.3水文本区地表水系主要有x河、xx河、xx河等,其中xx河百年一遇洪峰流量27170m3/s,流速4.56m/s。县域内共有水库90座,其中xx水库(库容量30亿m3),xxx水库(库容量3亿m3)两大水库为xx、xx两大城市的水源地之一。xx河:是流经xx县境内的主要河流,距项目区北侧约14.0km。xx河发源于xxx山麓,始称闪电河,流经内蒙多伦境内纳吐力根河后称为大xx河,至外沟门子入xx省境,在xx县xxx附近与小xx河汇合后称xx河,河流蜿蜒于峡谷之间,在xxx越长城,经x县进入平原,于乐亭境内注入渤海。xx河在xx县城段处于燕山低山丘陵区,河道形态比较规整,呈山区性河流特征。项目区距该河流距离较远,对本工程项目不构成威胁。xx河:xx河汇水由山间沟谷雨季降水、农村生产生活废水排放和基岩裂隙水下渗等汇流而成,发源于xx县东莲花院,流经xx县、xx、等地,于xx县xx村西流出xx县,于xx区xx村汇入xx水库,最终汇入xx河水系,全长37.23km,流域面积1.12km2,属季节性河流(710月),每年雨季时有小股河水径流,其他季节上游基本干枯。xx村泥石流就发生在xx河河床中。3.1.4土壤、植被1、土壤xx村位于xx县南部,基岩为长城系高于庄组砂岩及燧石条带白云岩,境内土壤为褐土性土:主要分布于低山、丘陵的残坡积风化物之上。成因类型主要为风化剥蚀、洪积残坡积。抗淘蚀能力弱,水土流失强烈。淋溶褐土:多分布于低山的下部及丘陵区。成因类型主要为冲洪积,间有坡积。抗淘蚀能力较弱,水土易流失。2、植被植被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效益,对改善局部气候和减缓剥蚀、风化起到良好作用。境内植物种类丰富多样,植被除多种农作物外,主要有乔木、灌木和草类等植物。项目区植被覆盖率较高,平均达60%以上。但沟底及山坡底部由于遭受洪水、泥石流和人为破坏,植被复盖率低于20%。3.1.5社会经济概况xx村隶属于xx县xxx乡管辖,全村共有住户414户,人口1469人。农业是该村的基础产业,人均占有耕地不足1.0亩。农业以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各种副业为主。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花生、稻谷及薯豆类等,林果土特产有核桃、李子、葡萄、苹果、桃、安梨等。当地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和出售部分农产品维持,经济十分落后,属经济欠发达地区。3.2地质环境条件3.2.1地形地貌xx县地处燕山南麓,地形较为复杂,地势较平缓,xx县地貌形态多样,微地貌地形多变且复杂,依据其成因和形态状况,可将其分为五种主要地貌类型。即:侵蚀构造低山区、构造剥蚀丘陵区、侵蚀堆积台地区、断陷盆地及河谷平原区。xx村位于xx县南部,属于低山、丘陵地貌小区,区内最高山峰海拔标高586.0m,xx村泥石流沟底海拔标高在125156m之间,地貌类型为构造侵蚀丘陵区。3.2.2地层岩性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是泥石流形成的必要条件,它控制着泥石流固体物质的提供方式及数量,也直接影响泥石流的形成和发展。勘查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层(Q4el+dl)、冲洪积层(Q4alpl)、和中元古界长城系地层,岩体风化强烈,为泥石流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固体松散物质。出露地层由新到老分述如下:(1)残坡积层(Q4el+dl)黄灰色粉土夹碎块石及碎屑物质,粉土与碎屑含量约占6070%,碎块石含量约2030%,主要分布于沟谷两岸缓坡地带,其中坡麓平缓段厚度较大,厚度一般0.36m;斜坡中上部陡坡段厚度较薄,一般小于0.5m。(2)冲洪积层(Q4alpl)褐色、黄灰色漂卵石夹砂,母岩主要为为白云岩、砂岩,漂石粒径一般1525,最大0.81.2m,约占2030%,卵石约占5060%,砂约占20%,磨圆度较好,多呈磨圆次磨圆,结构稍密中密,分选性较好。主要分布于xx河河床中。(3)中元古界长城系高于庄组xx村泥石流沟出露基岩为长城系高于庄组地层,地层岩性为紫红色-肉色含砾长石石英砂岩,灰白色石英砂岩、粉红色长石石英砂岩和燧石条带白云岩。地层走向北西5060°,倾向北东,倾角35°。3.2.3水文地质条件区内地表水体有自东北向西南流向的xx河季节性河流通过,大气降水沿山坡径流汇入xx河。该区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第四系孔隙水富水性较弱,水位埋深610m,主要接受大气降水不给,为当地百姓主要生产、生活供水水源。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基岩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之中,在基岩出露地表处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位埋藏深度随地形变化,并与大气降水补给关系密切,枯季水位埋藏深、坡体干燥,雨季水位上升。3.2.4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岩(土)体成因、性状、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区内工程地质岩组可分岩体和土体两类。(1)、岩体xx村泥石流沟出露基岩为长城系高于庄组地层,地层岩性为紫红色-肉色含砾长石石英砂岩,灰白色石英砂岩、粉红色长石石英砂岩和燧石条带白云岩。地层走向北西5060°,倾向北东,倾角35°。岩石半坚硬,细粒状结构,层状构造,裂隙较发育,据区域资料,石英砂岩抗压强度为4060Mpa,燧石条带白云岩抗压强度为2040Mpa。(2)、土体土体为第四系上更新统残坡积粉质粘土,灰黄色黄褐色,稍湿,可塑硬塑状态。据探槽揭露及试验资料,其厚度在0.56.00m之间,含水量19.827.3%,孔隙比0.5270.730,液性指数-0.150.31,内摩擦角14.528.4°,凝聚力45114Kpa,压缩模量9.3514.52Mpa;具中等压缩性,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约为130200Kpa。四、泥石流特征值分析4.1泥石流特征值4.1.1流域面积及沟床比降的确定泥石流沟流域特征值包括集水面积F、主沟长度L、主沟平均纵坡比I等,为计算主沟断面泥石流流速、清水流量及泥石流洪峰流量提供基础参数。表4-1为泥石流断面处汇水面积、主沟长度及沟床比降值。表4-1 xx村流域计算参数表汇水面积F(km2)主沟长L(km)比降I()备注3.673.259见附图14.1.2泥石流容重及性质的确定采用物源方量及水的体积比法确定泥石流流体容重,根据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附录A表A.3确定泥石流性质。根据xx村泥石流流域降水量及固体物源方量,采用体积比法确定其容重为1.6t/m3,泥石流性质为稀性。4.2泥石流流速计算4.2.1、泥石流流速计算:根据现场调查,泥石流堆积体主要为河卵石、角砾和粗砂等物质,从堆积物的颗粒级配分析也可以看出,物质来源在结构特征上也以卵石、角砾为主,砂充填,鉴于上述物源特征,以稀性泥石流为主,采用北京地区经验公式确定泥石流流速。北京地区经验公式: (4.1)式中:泥石流断面平均流速(m/s); :泥痕高度(m),=0.5; :河床外阻力系数,值为32;:泥石流水力坡降,可用沟床坡降代替(),=0.009;=1.6;=(32/1.6)*2.52/3*0.0091/10=20×0.63×0.62=7.81m/s表4-2 泥石流沟床糙率系数值表类别河床特征>0.015<0.0151河段顺直,河床平整,断面为矩形活抛物线的漂石、砂卵或黄土质河床,平均粒径为0.010.08m 7.5402河段较顺直,由漂石、碎石组成的单式河床,河床质较均匀,大石块径0.40.8m,平均粒径为0.40.2m;河段弯曲不太平整的1类型河床6.0323河段较顺直,由巨石、漂石、碎石组成的河床,大石块径0.11.4m,平均粒径为0.10.4m;河段弯曲不太平整的2类型河床4.0254河段较顺直,河槽不平整,由巨石漂石、碎石组成的河床,大石块径1.22.0m,平均粒径为0.20.6m;河段弯曲不太平整的3类型河床3.8205河段严重弯曲,断面很不规则,有树木、植被、巨石严重阻河床2.412.54.2.2、泥石流中石块运动速度计算在缺乏大量试验数据和实测数据的情况下,采用如下公式计算泥石流浆体中最大石块运动速度: (4.2)式中:泥石流中块石的移动速度(m/s);:全面考虑的摩擦系数,3.54.5,值为4.0;:最大石块的粒径(m)。计算结果见表4-6表4-3 泥石流中最大块石运动速度计算表沟名备注xx村40.83.584.3泥石流流量4.3.1泥石流流量计算本次勘查泥石流流量计算主要采取形态调查法;一次泥石流过程总量主要采取计算法。 泥石流流量计算公式: (4.3)式中:泥石流洪峰值流量(m3/s);:泥石流断面平均流速(m/s);:泥石流断面面积(m2);=45×0.5×7.81=175.73 m3/s表4-4 xx村泥石流断面处流量计算表 发生时间泥位高度(m)沟底比降()断面宽度(m)流速(m/s)流量(m3/s)2012.7.280.59407.81175.73通过计算,xx村泥石流峰值流量值为175.73m3/s。4.3.2一次泥石流总量一次泥石流总量计算方法是根据泥石流历时和最大流量(m3/s)及其流体在运动过程中暴涨暴落的特点,将其过程概化成五角形,按公式4.4计算: (4.4):泥石流持续时间(),据访问,2012年泥石流持续时间约30分钟,换算成秒为=1800s;=175.73m3/s。经计算,xx村泥石流一次总量()为8.35×104m3。4.4泥石流动力学特征值4.4.1泥石流冲击力泥石流冲击力分为流体整体冲击力和个别石块的冲击力。分述如下:(1)泥石流体整体冲压力泥石流体整体冲压力计算公式: (4.5)式中:泥石流体整体冲击压力(Pa); :重力加速度(m/s2),取=9.8 m/s2; :建筑物受力面与泥石流冲压力方向的夹角(°); :建筑物形状系数,方形为1.47,矩形为1.33,圆形、尖端圆端形为1; :泥石流断面平均流速(m/s);泥石流整体冲击力计算结果见表4-5。表4-5 泥石流体整体冲击力计算表(t/m3)(m/s2)(m/s)sin(t/m2)(MPa)1.69.87.8111.3313.240.13(2)泥石流中大块石冲击力泥石流中大块石冲击力计算公式: (4.6)式中:对墩的冲击力(t); :动能折减系数,=0.3; :建筑物受力面与泥石流冲压力方向的夹角(°); :石块重量(t); :泥石流中块石移运速度(m/s);、分别为巨石、桥墩的弹性变形系数,=0.005;泥石流体中大块石冲击力计算结果见表4-6。表4-6 泥石流体中大块石冲击力计算表sin(m/s)(t)块石粒径(m)(t)0.30.00513.581.30.8279.244.4.2冲起高度和弯道超高泥石流在受到陡壁阻挡时,会产生冲起,其冲起最大高度()计算见公式4.7。 (4.7)通过计算,泥石流最大冲起高度为3.0m。由于泥石流流速快,惯性大,在弯道凹岸处会产生明显超高现象,弯道超高计算公式见4.8。 (4.8) 式中:泥石流流速(m/s);:凹岸曲率半径(m);:凸岸曲率半径(m)。xx村实测弯道的凹岸处曲率半径=625m,凸岸处曲率半径=578m,流速7.81m/s,将数据代入公式4.8,通过计算,泥石流在该处弯道凹岸位置超出高最大高度约为0.5m。五、治理方案设计5.1方案选择目前我国防治泥石流的措施主要有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监测预警措施三类。泥石流防治的生物措施是包括恢复植被和合理耕牧。一般采用乔、灌、草等植物进行科学地配置营造,充分发挥其滞留降水,保持水土,调节径流等功能,从而达到预防和制止泥石流发生或减小泥石流规模,减轻其危害程度的目的。泥石流防治的工程措施是在泥石流的形成、流通、堆积区内,相应采取蓄水、引水工程,拦挡、支护工程,排导、引渡工程,停淤工程及改土护坡工程等治理工程。其中清淤工程、拦挡工程和排导工程为泥石流治理的主要工程措施,清淤工称主要指清除泥石流沟内的松散堆积物、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泥石流物源;拦挡工程是指在泥石流沟的中、下游的适当位置修建拦挡坝,拦截泥石流,削减下泄的泥石流流量重,减轻泥石流对下游的危害;排导工程是指在泥石流沟的下游或泥石流堆积扇上修建排导槽或导流堤,将泥石流顺利排泄到指定地点(主河或停淤场),防止保护对象遭受泥石流破坏。泥石流监测预警措施是指对形成泥石流的物源、水源及泥石流的活动性进行实时监测,对泥石流的发生进行预测、预报,并制定有效的应急措施和逃生路线,目的是为预测泥石流的发生、发展变化和暴发时间,以便提前采取措施,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本方案在设计过程中严格按照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进行设计,参照以往治理泥石流措施的成功经验,采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监测预警措施三种措施相互结合的方法进行该工程设计。5.2 治理方案设计5.2.1清淤工程清淤工程主要对xx河河床内的泥石流物源进行疏挖清障,对妨碍河道行洪安全的狭窄河段宜于拓宽。通过清淤工程,增强河道行洪能力,保障泥石流的通过能力,增强治理区域防洪和抵抗地质灾害的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稳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在河道清理过程中要确定合理的治导线和河道纵坡比,最终形成固定而平顺的河床,使两岸形成固定的河岸;在设计纵坡比时,坚持尽可能不要填方或少数地点填方的原则,挖深一般控制在1.5m以内。纵坡比保持0.009左右。河道清淤疏浚工程开挖范围为河道治理河段的全宽度河道内,施工场地开阔,采用推土机配合挖掘机、装载机挖装,3.5t或5t自卸汽车出渣,运至河道北侧拐弯处指定的弃料场。对于因河道开挖形成的深坑及低于设计河床处,必须用砂砾料回填,经碾压达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不得留有淤泥夹层。河道清理土石方工程量计算方法采用杭州阵列科技有限公司编制的HTCAD8.0土方计算地形分析软件计算,河道清理工程共计划分为19个场区,计算方法采用方格网法,方格网间距为15×15m,每个场区的挖方量、填方量详见表5-1河道清理工程量一览表和附图4-xx县xxx乡xx村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沟道清淤工程量计算图,该工程共计挖方68097.1m³,填方1389.8m³,共计动用土石方66707.3m³。表5-1 河道清理工程量一览表场区里程设计标高挖方填方场区里程设计标高挖方填方10+0073137.02953.30.3110+1010131.57438.40.920+0148136.52614.01.7120+1264130.014590.30.030+0277136.04213.50.6130+1342129.53615.721.040+0367135.51212.9103.1140+1461129.05200.657.350+0430135.0293.7159.2150+1537128.51763.1124.560+0509134.5557.0120.9160+1622128.02709.0107.270+0611134.01756.6458.7170+1690127.51542.867.280+0713133.02351.7151.2180+1754127.02422.814.890+0788132.52504.41.2190+1822126.03834.20.0100+0921132.06523.10.0合计68097.11389.85.2.2排导工程对xx村泥石流冲毁的防洪堤进行修复,并在现有的排导工程基础上完善排导工程,在泥石流沟下游两侧继续修筑防洪堤四段,其中、段防洪堤为悬臂式防洪堤,段防洪堤为扶臂式防洪堤,并对段防洪堤北侧弯道处进行加高0.5m,加高段长度600m。防洪堤基础埋深1.0m,基础底部应坐落在原状土或中等风化基岩面上,并用强夯密实,确保防洪堤基础稳定。防洪堤长度共计1668m,其中段384m、段230m、段497m、段557m;、段防洪堤基础净宽1.4m,高1.0m;墙身断面为矩形,宽均为1.0m,高度段为2.8m,、段为2.3m。段防洪堤外侧每间隔15m砌筑一道扶臂对防洪堤进行支挡,扶臂基础长2.2m,宽1.4m,埋深1.0m;墙身断面为直角梯形,下口宽2.0m,上口宽1.0m,平均高度2.3m,墙身外坡比1:0.43,内坡垂直。防洪堤基础及墙身选用Mu30的浆砌片石或块石,M7.5水泥砂浆砌筑, M10号砂浆勾缝。、段防洪堤设两排泄水孔,分别距沟底0.5m和1.5m,泄水孔倾角7°,倾向墙外,水平间距5.0m,采用100mmPVC塑料管。防洪堤每15m设伸缩缝,缝宽20mm,缝内充填沥青麻筋或沥青杉木板,伸缩缝与扶臂要相互错开砌筑。约需要开挖基础土石方3519m³,浆砌石6800m³,勾缝抹面面积6608,需要100mmPVC塑料管550m。防洪堤技术要求见插图5-1 xx村泥石流治理防洪堤设计图。5.2.3 拦挡工程在泥石流支沟出口处修建拦渣坝和排水沟,以保障沟谷内汇水不冲毁下游耕地。#拦渣坝断面为倒梯形,底宽3.5m,顶宽15m,坝高3.5m,墙身厚度1.2m,基础断面1.6×1.0m,预计开挖基础土石方9m³,浆砌石量45m³,勾缝抹面面积84。拦渣坝中部留有1.0m宽的出口与排水沟相接,排水沟与拦渣坝出水口相连,排水沟长75m,排水沟净断面规格1.5×0.7m,两侧渠墙厚0.5m,渠底厚0.3 m,每20m设一道伸缩缝,伸缩缝材料为沥青木板充填。排水沟需开挖基础土石方260m³,浆砌石量110m³,勾缝抹面面积370。#拦渣坝基础埋深1.0m,断面1.2×1.0m,长度39m;墙身断面为矩形,宽1.0m,坝高3.5m,坝长39m,预计开挖土石方量约47m³,浆砌石量137m³,勾缝抹面面积176。拦渣坝、排水沟均选用片石的厚度不应小于150mm(卵形和薄片者不得使用)。镶面石料应选择尺寸稍大并具有较平整表面,使用前用水冲洗表面的污垢、水锈;片石强度大于Mu30, M7.5浆砌片石砌筑,M10砂浆抹面。5.2.4桥梁工程5.2.5生物工程在泥石流形成区,通过营造不同类型的植被,保护、发展灌木林和草本植被,提高地表覆盖率,建立较为完善的山地农业工程与泥石流生物防御体系,既保障农业生产,又改善山区生态环境,提高防治区的经济效益。通过发动群众在自家梯田外侧栽植经济果树来提高耕地的水土保持,变泥石流防治工作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进行长期治理。并在防洪堤外侧栽植23排速生杨进行固土绿化,株距5.0m,行距1.52.0m,“品”字型栽植,苗木胸径大于5cm,树坑大小0.8×0.8×0.8m,大约栽植640棵。5.2.6监测预警工程在泥石流治理过程中,需对对泥石流灾害体进行变形监测、施工安全监测和防治效果监测,形成立体监测网,监测灾害体的变形动态,对变形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跟踪监测,超前预报,确保施工安全,反馈设计,指导施工;治理工程结束后要对泥石流的防治效果进行实时监测。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泥石流频率、流量以及泥石流流量的变化与河水流量、降雨量的关系。应采取群众性监测网与专业性监测网相结合的方式,监测内容、监测方式及监测频率如下:(1)降雨观测:水源监测以监测沟内降雨量、降雨强度为主,根据汇水面积大小,在沟谷内设立13个自记式雨量观测点,便于掌握整个沟谷内的雨量分布情况与降雨的不均匀性,观测点不要设在风力影响较强和周围有高大树木的地方。简易监测方式可采用收听中央气象台和地方电视台天气预报,定期进行观测,监测期3年,观测间距3045天,雨季加密。(2)泥位与流速观测:汛期水量较大时,为监测泥石流动态,在泥石流沟内选择不同类型沟段(直线型、弯曲型)设立泥位与流速监测点。分别在修建的防洪堤上用经纬仪建立泥位标尺,总计三个,作好醒目的刻度标记。划定长 100 米的沟段长度,并在泥位标尺处建立三个观测点,以监测泥石流沟内的物源堆积情况、外围耕地面积的变化和水土保持的状况及效果。(3)预警预报:首先确定预警预报参数的临界值。如泥位观测报警的泥位临界值,地声报警的地声临界值,暴雨报警的雨强临界值。建立预警方案,制定逃生方案,将泥石流开始起动、流动的情况,及时利用电话或无线电设备,传送到监测预报中心,预防责任人可采取敲锣、广播的形式发出警报,通知主管部门和政府,组织泥石流区人员及时转移、撤离危险区。六、泥石流治理工程概算6.1 编制依据(1)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地质调查部分)财建【2007】52号(2)xx省地质勘查项目预算标准2010年5月(3)xx省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地质遗迹保护项目预算标准(暂用)(2013年1月);(4)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10号)(5)人工费、工程建设材料及其他主材(钢筋、水泥、砂、石料等)参照xx市2014年市场价;6.2 概算编制概算依据:本工程费用概算根据方案设计图纸编制,建设项目总投资按现行价编制。设备费、人工费及材料费:设备费采用市场咨询价,人工费及材料费采用xx市2013年第二季度市场价计取。费率:依据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xx省综合估计表(2013版),综合费率取35.21%(详见附表)。本次设计治理工程量总预算费用268954.4万元,详见xx县xxx乡xx村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概算表7.1。6.3 预计工期施工场地不存在交叉现象,各区即可独立施工也可同时施工。因此,治理施工可同时开展,其工期也较短,在无外部因素的影响下,预计工期12个月可完成。七、治理工程预期效果清淤、拦挡、排导和生物措施等技术方法是xx县xxx乡xx村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主要治理措施,这种加固措施是在分析对比了其他加固措施后,从相同的治理效果及经济比较后,为简化施工手段和工艺而选择采取的。通过拦渣坝、防洪堤对泥石流区域的沟谷的拦挡和对xx河河道的排导,可以有效的保护山坡上的植被,减少泥石流物源的增加,通过清淤工程和排导工程可以有效疏通xx河河道的畅通,减少泥石流物源的累积,预期治理工程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