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doc

    • 资源ID:2657749       资源大小:960.50KB        全文页数:12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doc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2008年-2015年)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西南林学院生态旅游学院二00八年四月项目名称: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项目法人: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法定代表: 杨 松 海项目地点: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单位:西南林学院生态旅游学院设计证书: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证书 证书编号:林资证字甲C009号旅游规划设计证书 证书编号:旅规乙51-2004 顾 问:裴盛基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教授、博导 杨宇明 西南林学院自然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主任,教授、博士 袁光翰 云南省旅游局副局长 范建华 云南省文化厅副厅长、文产办常务副主任 陈启忠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长、副州长项目总负责人:叶 文 西南林学院生态旅游学院院长 博士、教授 生态旅游规划与休闲研究所所长 自然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副主任技术负责人:胡 晓 西南林学院生态旅游学院 副教授 社区旅游发展研究中心 主 任王四海 西南林学院生态旅游学院 讲 师 生态旅游规划与休闲研究所 副所长沈 超 西南林学院生态旅游学院 讲 师 西南林学院国家公园发展研究所 副所长参加规划编写人员:西南林学院生态旅游学院陈慧泉 西南林学院生态旅游学院 教 授杨晓军 西南林学院自然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 副教授、博士后成 海 西南林学院户外运动俱乐部主任 讲师、博士研究生彭维纳 西南林学院生态旅游学院 讲 师陈 娟 西南林学院生态旅游学院 助 教马有明 (硕士研究生) 林光辉 (硕士研究生)王 健 (硕士研究生) 唐彩玲 (硕士研究生) 王 哲 (硕士研究生) 任一超 (硕士研究生)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杨松海 管理局局长 黄建国 管理局副局长汤忠明 管理局副局长 刘林云 管理局副局长沈庆仲 生态所所长、工程师 刘正安 局办公室主任 岩 叫 生态所三级职员(副) 何永军 生态所副所长杨云忠 社区科科长、助理工程师 曾 嵘 勐仑所所长、工程师许海龙 勐腊所所长、工程师 李自能 勐仑所三级职员(副)罗成坤 曼搞所三级职员(副) 王利繁 尚勇所所长、助理工程师赵建伟 科研所高级工程师 苏海萍 生态所技术员王 斌 科研所助理工程师 宗建坤 勐腊所副所长、工程师王仕华 曼搞所副所长、助理工程师 周建国 勐养所助理工程师赵新坤 曼搞所工程师 胡天祥 勐仑所技术员其它单位参加人员:任 敬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学院 讲师 博士研究生刘 纳 云南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设计师 前 言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58年,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于保护区拥有东南亚热带北缘特色的热带雨林、季雨林,丰富的珍稀动植物,保存完好的大面积原始森林植被以及以傣族为主的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历来倍受国内外关注。保护区的旅游业发展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90年代中期进入快速发展期,目前年接待游客约65万人次。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有来自政府的支持,学者的参与以及国内外机构和组织的帮助,他们为保护区旅游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过去历次的旅游发展规划(计划)中,虽有些规划(计划)已针对生态旅游编制,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旅游模式的制约,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展存在一定的难度,直到现在保护区旅游的发展模式仍没有摆脱我国旅游业发展初期的形态大众观光旅游模式,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开展甚少,致使保护区的旅游被边缘化。为完善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和解决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社会矛盾,2004年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着手编制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05年3月获得国家林业局批准实施。新编制的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对保护区的功能分区作了较大的调整,原有的旅游规划(计划)已难以指导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发展需要。多年来自然保护区的动植物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动物活动范围溢出保护区,大象、野猪等动物伤害人畜、损害农作物事件屡屡发生,随之野生动物与社区之间的矛盾冲突加剧,社区群众的保护积极性受到极大影响。仅靠政府有限的损害资金赔偿是难以协调好社区与自然保护区的关系,自然保护区和社区的和谐共处必须寻找多途径解决办法。生态旅游是注重当地社区受益的一种旅游形式,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能有效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社区的和谐关系。同时,生态旅游的开展也可拓宽保护经费来源。国家林业局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特别重视,国家林业局主要领导于2007年8月特别批示: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非常重要也很敏感,开展旅游一定要规范,一定要有规划。建议保护司督促云南省林业厅尽快组织编制生态旅游规划。鉴于以上多种原因,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委托西南林学院生态旅游学院编制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西南林学院生态旅游学院接受委托后,组成了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在保护区管理局的协助下,深入保护区开展调研工作,收集了大量有关资料、数据和图件,在充分研究总结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对五个子保护区的实验区和周边、各景区(点)、保护区内和周边主要社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摸清了保护区各方面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广泛听取了各方面意见,通过认真分析研究,并根据各级相关部门的反馈意见多次修改,完成了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GB/T 20416-2006)是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系列规划的总体要求。因此,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的规划方法以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GB/T 20416-2006)为指导,内容和深度达到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 18972-2003和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对总体规划的要求。目 录1 总则31.1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31.2 生态旅游总体规划依据31.3 生态旅游发展原则42 生态旅游发展背景分析52.1保护区概况52.2 保护区区位条件62.3 保护区自然环境条件72.4 保护区社会经济文化状况72.5 生物多样性分析与评价82.6 保护区旅游发展沿革103 生态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103.1 生态旅游资源类型103.2 生态旅游资源评价164 生态旅游市场分析204.1 生态旅游市场分析204.2 市场细分与定位244.3 旅游市场预测265 生态旅游开发SWOT分析305.1 优势(Strength)305.2 劣势(Weakness)315.3 机遇(Opportunity)325.4 挑战(Threat)326 生态旅游总体布局与线路安排336.1生态旅游发展战略336.2生态旅游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366.3生态旅游产品开发436.4 重点生态旅游项目建设496.5生态旅游线路设计627 生态旅游社区发展规划637.1 社区生态旅游示范637.2 社区生态旅游产品规划647.3 社区生态旅游能力建设规划657.4 社区生态旅游发展模式677.5 游客服务中心707.6 营销网站708 生态旅游设施规划718.1 交通基础设施718.2 管理服务设施728.3 游客服务中心738.4 住宿及餐饮设施758.5观景休憩设施768.6 娱乐设施768.7 科普宣教和科研监测设施778.8 解译系统778.9 电力、通讯设施788.10 环卫设施798.11 安全设施798.12 防火设施808.13 急救系统809 资源、环境及社区文化保护规划809.1 资源保护809.2 环境容量分析889.3 环境保护929.4 传统文化保护9410 生态旅游管理体制与经营管理机制规划9510.1 生态旅游管理体制规划9510.2 生态旅游经营合作模式9810.3 生态旅游收益分配机制的构建9910.4人力资源管理10010.5 风险管理计划10111 生态旅游发展商业计划10311.1 资金筹措10311.2 融资对策10411.3 投融资估算10511.4收益分析10512 生态旅游发展效益评价10712.1 社会效益10712.2 经济效益10812.3 生态效益10813 生态旅游发展保障措施10913.1 相关政策保障措施10913.2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保障措施109附表1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生态旅游资源质量评价111附表2 生态旅游景区(点)区划表113附表3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建设投资预算表114附表4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收益分析表117附图1181 总则1.1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印度缅甸热点地区的北部,1993年被列为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保护区主要是以保护热带北缘雨林、季雨林森林生态系统为标志的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及热带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与其生存环境为主要保护对象。1.2 生态旅游总体规划依据1) 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2)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 18972-2003;3)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年;4)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条例,国务院,1994年;5)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七届人大四次会议,1988年;6) 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2002年;7)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 GB/T 20416-2006年;8) 云南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云南省环保局,2006年;9) 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云南省旅游局 ,2001年;10) 云南省旅游条例,云南省旅游局,2004年;11)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06年;12)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旅游局,2001年;13)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005年;14)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1992年。1.3 生态旅游发展原则(1)依法执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各项规定以国家制定的有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法规为规划依据,以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为基础,针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生态系统和文化生态系统,科学、系统的进行生态旅游总体规划。(2)优先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旅游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实施途径。本规划坚持保护第一,适度利用,保护与合理开发并举的发展思路,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在开发中进行保护。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不仅要实现旅游扶贫、带动当地社区经济发展,而且要通过旅游的发展,实现当地生态环境和谐、社会文明进步的综合效益。(3)执行国标,凸显生态旅游规划特色以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旅游规划通则规定的旅游区总体规划内容为依据,结合国家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相关要求,在规划编制和生态旅游区的建设中凸显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特色。(4)尊重现状,最大化旅游体验,最小化环境影响以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为基础,在环境影响最小化、游客旅游体验最大化、经济收益适度化原则的指导下,对实验区及其相关外围区进行整体规划。(5)突出社区受益原则强调社区利益和社区能力建设是生态旅游的着力点,因此在整个规划中始终坚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是社区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社区经济发展可持续性是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的理念,凸现社区利益最大化的原则。(6)强调自然保护区的科普和宣传教育功能依托自然保护区,把生态旅游活动作为对游客开展科普教育和宣传的基础平台,实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教育功能。2 生态旅游发展背景分析2.1保护区概况保护区建立时间:始建于1958年,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位于云南省南部边陲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地跨景洪市和勐腊、勐海两县。位于北纬21°1022°24与东经100°16101°50之间。面 积:总面积为242,510hm2,占全州土地面积的12.68。五个子保护区的面积分别为:勐养99,840 hm2,勐仑10,933 hm2,勐腊92,683 hm2,尚勇31,184 hm2,曼搞7,870 hm2。保护区类型:森林生态系统与野生生物综合性保护区。保护区植被类型: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地形起伏较大,从低海拔到高海拔,植被受地形、气候等因素变化呈现出不同的植被类型,共有9个植被型(含一个人工植被类型),14个植被亚型(含两个人工植被亚型),49个群系(含12个人工群系)。主要的植被类型有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季风长绿阔叶林、苔藓长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竹林等。植物组成: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214科1,012属2,779种(包括亚科及变种),其中蕨类植物41科,91属,261种,种子植物173科,921属,2,518 种;其中裸子植物6科,6属,14种;被子植物167科915属2,504种。有地区特有植物117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31种,被列入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的有56种。动物组成:哺乳类10目,35科,130种,约占全国哺乳动物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国家级保护哺乳动物12种,级哺乳动物17种。鸟类19目,56科,456种,占全国鸟类总数的1/3,其中特有鸟类37种,国家级保护鸟类6种,级保护鸟类70种。两栖类3目,8科,53种。爬行类3目,16科,79种。国家重点保护的两栖爬行类有7种。鱼类有8科54属100种。主要昆虫61科,665属,1100余种。2.2 保护区区位条件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呈斑块状分布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保护区的区位特征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区位条件是一致的。2.2.1经济区位 西双版纳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结合部,东南半岛北南经济走廊带上,是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和湄公河世界经济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2.2.2 交通区位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与东南亚各国联系的交通要塞上,陆路有昆(明)曼(谷)国际大通道。向北通往昆明、贵阳、重庆等省会城市而直达内地,向南可直接到达老挝、泰国,辐射到东南亚各国。景洪国际机场,辐射全国,通达东南亚主要国家。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道可直接通航到老挝、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五国。泛亚铁路中线西双版纳段2008年开工建设,建成后西双版纳面对国内和东南亚的客货运输能力将会大幅度提高。西双版纳具有水、陆、空立体的交通区位优势。2.2.3 文化区位 西双版纳位于东南半岛文化圈的边缘地带,13个民族多为跨境而居的民族,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典型的多元文化区。具有“多元一体”文化的格局,同时体现出“和而不同”的文化特征。坝区以信奉小乘佛教为主的傣族为主,形成了独特的佛教文化体系,山地民族具有原始、古朴的原生态文化特征。长期以来,这一带也是中原文化与东南半岛文化互动影响的空间,具备了一定的边地多元文化的特征。2.2.4 旅游区位西双版纳属云南六大旅游片区的滇西南边境旅游片区的核心区域,同时也是东南半岛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的金四角旅游区区位条件,使其成为是中国旅游与东南亚旅游交流的过渡地带和桥头堡。2.3 保护区自然环境条件2.3.1 地质地貌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横断山系南北向构造线向南辐射的地段,受其控制,区内以西北东南向断裂为主,伴生有东北西南的构造线,同时还有近南北向及东南向的一组断裂线。几组断裂线的交错穿插,构成了整个地区的构造格局。大体上澜沧江为一深切峡谷,江东一侧为上古生界与中生界为主的红色砂页岩、泥岩、石灰岩等组成的原上、原边型山原和中山、低中山山地,多大型深切峡谷和小型河谷盆地。河西一侧是以燕山期花岗岩和下古生界变质岩为基底的原上宽谷、断陷盆地和中山山地,边缘有峡谷围绕。地势最高处为澜沧江西岸的滑竹梁子,海拔2429米;最低处位于勐腊县的南腊河口处,海拔477米。2.3.2 气候据景洪气象站资料,年平均气温15.121.7。最冷月为元月份,平均气温为8.816.0;最热月为6月份,平均气温为17.925.5。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区内气候的垂直变化较大,形成明显的垂直气候带,海拔800 m以下为北热带气候,海拔8001,500m范围为南亚热带气候,海拔1,500m以上范围为中亚热带气候。保护区全年降雨为11962492mm,510月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84.1%。 2.3.3 水文西双版纳属澜沧江水系,澜沧江干流由西北向东南纵穿其中,在勐腊县南部出境。流经境内的河段为184km,河水大流量出现在9月份,历年最大流量12,800m3/s;最小流量359m3/s,出现在4月份;年平均流量1,845m3/s。主要支流有罗梭江(小黑江)、南腊河、南拉河、流沙河等。2.4 保护区社会经济文化状况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傣族为主体,包括汉、哈尼、拉祜、布朗、彝、基诺、瑶、佤、回、白、景颇、壮等13个民族。这些民族在西双版纳国家级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均有分布。2006年底全州总户籍人口为88.9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1.82万人,非农业人口27.1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6.21。2006年全州生产总值实现91.49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第一产业31.40亿元,第二产业23.71亿元,第三产业36.3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033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2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12元,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均低于全州水平,最低的只有全州农民平均纯收入的一半,主要原因有:许多村寨在山区和半山区,交通、通讯不便限制了经济发展;亚洲象及野猪等野生动物活动频繁区域直接对农作物造成大面积破坏,导致农作物减产或绝收;经济结构单一,99%以上收入靠农业种植和养殖业,工、副业产值还不到总收入的1%。千百年来,当地社区居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方式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民族传统文化,如:刀耕火种,自然圣景等,仍然在当地人的生产、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些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反映了当地不同民族对他们所处自然环境的深刻认识,而且这种认识也经历了无数代人的实践检验,对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2.5 生物多样性分析与评价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及热带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与其生存环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的综合性保护区,以其独特性、珍稀性、多样性和不可替代性成为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精品。2.5.1 生态系统多样性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唯一的具有几个植物区系的荟萃地,植物种类繁多,类型复杂多样。而且植被类型在分布上的镶嵌交错现象比较普遍,一些类型互相过渡。另外植被垂直带谱明显,即:热带雨林和热带季节性雨林(海拔800以下)、山地雨林(海拔800-1000米)、季风常绿阔叶林(海拔1000-1800米)。澜沧江两岸山地,因逆温现象而山地上部偏暖温,形成植被垂直带的倒置现象。保护区内不同的地域环境和多层次的雨林结构形成复杂多样的各类生态系统,是不同野生动物赖以栖息和生存的源泉。2.5.2 物种多样性丰富度高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是亚洲大陆向中南半岛过渡的地带,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物种十分丰富和多样化。表2-1 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丰富度与云南省及全国种类比较表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云南省中国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云南省中国数量%数量%数量%数量%科61060.01154.516723072.629157.4属63218.83218.8915195346.9311629.4种149215.22007.025041400017.92500010.0特有种多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动植物中,有相当部分属我国热带,亚热带野生动植物特有种和代表种,如近代在西双版纳热带森林中发现的细蕊木莲、望天树、云南兰果树、坚叶樟等;全国仅产于西双版纳的亚洲象、印度野牛、白颊长臂猴、鼷鹿、印支虎等,这些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极为珍稀宝贵。2.5.3 遗传多样性西双版纳素有“植物王国”和“世界植物基因库”之称。保护区内的植物区系中含有较多的古老科属以及单型属和寡型属,并保存了许多残遗植物。我国第三纪古热带植物20个孑遗属中,保护区就有12个属。在勐远石灰山发现的原始的篦齿苏铁群落和南贡山上发现的云南穗花杉亦是古老的残余植物。由于植物区系起源古老,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了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生物进化的摇篮和物种遗传多样性和潜在变异性的宝库,是我国动植物资源高度富集的地区。2.6 保护区旅游发展沿革经国家林业部批准的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总体设计说明书(1998);保护区管理局委托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设计院编制的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和重点先期开发的三岔河、勐仑和望天树景区的初步设计(1993);在国际合作项目(GEF)的支持下,编制的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2000年通过了省林业厅组织的专家评审);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计划(2000)等,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一直没有得到国家的批准。2004年编制的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05-2015年)获得了国家的批准,规划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发展提出了发展框架和基本思路。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多次规划的其它景区(点)由于资金、开发条件、经营等多种原因限制都没有得到实质性开发。目前,只有野象谷、望天树景区、雨林谷、绿石林四个景区进行了建设和经营。据2006年统计,保护区景区共接待游客70多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3300万元,促进地方国民经济增收约10000万元;景区提供直接就业岗位600多个,带动相关行业3000多个就业岗位。3 生态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3.1 生态旅游资源类型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域跨度较大,旅游资源丰富,类型较多,为详尽统计和反映保护区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旅游资源的统计和分类方式按照国家2003年发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为依据,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系统分类,详见表31。表31 西双版纳国家级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表主类亚类基本类型单体名称A 地文景观AA 综合自然旅游地AAA山岳型旅游地大黑山(勐养)、拿邦山(勐养)、关坪山(勐养)绿石林(勐仑)、翠屏峰(勐仑)、雷公岩(勐腊)、南贡山(勐腊)AAB谷地型旅游地雨林谷、野象谷、澜沧江峡谷(勐养)、补远江(罗梭江)谷地、勐腊河谷地、AAG垂直自然地带南贡山植被垂直分布带、勐养子保护区森林的分布垂直地带性、曼搞森林的分布垂直地带性AB沉积与构造ABE钙化望天树景区溪流河床、勐仑片区溪流河床、勐远溶洞溪流、翠屏峰溪流AC地质地貌过程形迹ACD石林绿石林、翠屏峰、勐远石灰山ACG峡谷段落澜沧江峡谷(勐养段)、补远江峡谷、南腊河峡谷ACL岩石洞与岩穴勐远溶洞群(宝角牛溶洞、纳卡河溶洞、美猴洞、藏物洞)、翠屏峰溶洞B 水域景观BA 河段BAA观光游憩河段澜沧江(勐养段)、勐养河、补远江(勐养和勐仑段)、南腊河(勐腊和尚勇段)、南杭河(勐腊)BAB暗河河段宝角牛溶洞暗河BB 天然湖泊与池沼BBA观光游憩湖区白塔水库(勐养)、大沙坝水库(勐腊)、曼旦水库(勐腊)、长田坝水库(曼搞)BC 瀑布BCA悬瀑瑶区瀑布、响水河瀑布、白石岩瀑布BCB叠水望天树溪流叠水、宝角牛溶洞暗河叠水BD 泉BDB温泉勐阿街温泉(勐海县)、曼蚌温泉(勐海县)、南泥温泉(勐腊县)C 生物景观CA 树木CAA林地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思茅松林、苔藓常绿阔叶林、竹林、橡胶林、苏铁林、望天树林CAC独树独树成林、古茶树、四数木、龙血树、望天树、古苏铁、树瀑布、铁力木CC 花卉地CCB林间花卉地“空中花园”、羊蹄甲、木棉、刺桐花、火烧花、西南紫薇、云南玉蕊CD 野生动物栖息地CDA水生动物栖息地澜沧江、补远江、勐腊河、南杭河、勐养河CDB陆地动物栖息地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苔藓常绿阔叶林、温性针叶林CDC鸟类栖息地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苔藓常绿阔叶林、温性针叶林CDE蝶类栖息地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苔藓常绿阔叶林、温性针叶林珍稀生物植物望天树、篦齿苏铁、云南苏铁、云南穗花杉、藤枣、桫椤、野茶树、西双版纳青梅、云南石梓、疣粒野生稻、香籽含笑、滇南风吹楠、云南肉豆蔻、锯叶竹节树、大果青冈、姜状三七、隐翼、山红树、顶果木、锥头麻、鸡毛松、海南罗汉松、长叶竹柏、合果木、滇楠、西南紫薇、土沉香、假山龙眼、千果榄仁、四数木、大叶木兰、西双版纳黑檀、红椿、绒毛番龙眼、董棕、野荔枝、见血封喉、剑叶龙血树、林生芒果动物野生亚洲象、鼷鹿、印度野牛、爪哇野牛、云豹、印支虎、蜂猴、熊猴、豚尾猴、灰叶猴、猕猴、白颊长臂猿、熊狸、金猫、黑熊、金钱豹、水鹿、黑鹤、赤颈鹤、拟秃鹫、孔雀雉、绿孔雀、黑颈长尾雉、双角犀鸟、巨蜥、蟒、棕颈犀鸟、冠斑犀鸟、原鸡、蝶类生物现象植物空中花园、老茎生花、老茎结果、绞杀现象、树瀑布、大板根、独树成林、藤蔓动物蚁冢、大蜂窝、蝴蝶会、蚂蚁搬家D 天象与气候景观DB 天气与气候现象DBA云雾多发区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苔藓常绿阔叶林DBB避暑气候地曼搞长田坝水库、澜沧江大河边、大沙坝水库DBC避寒气候地曼搞长田坝水库、野象谷、澜沧江大河边、望天树景区DBE物候景观石灰山落叶季雨林、黄竹林F 建筑与设施FA 综合人文旅游地FAA教学科研实验场所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博物馆、亚洲象繁育基地、野象谷科普馆、绿石林石灰山季雨林科研地、勐仑生态观测塔、鼷鹿养殖试验场FAB康体游览休闲度假地望天树景区、澜沧江大河边、傣族村寨、长田坝水库FAC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曼旦佛寺、曼代竜佛寺、勐远佛寺、南屏寨佛寺、龙山、神山FAC园林游憩区野象谷景区入口游憩区、望天树景区水边游憩区FAD文化活动场所傣族佛寺、野象谷文化表演场、沟谷雨林文化表演场FAF建设工程与生产地橡胶园地、稻田地、亚洲象食物源基地、果园地、FAG社会与商贸活动场所勐远傣族赶摆场、曼代竜傣族赶摆场、曼旦傣族赶摆场FAH动物与植物展示地野象谷(鸟园、蛇园、蝴蝶园、森林)、亚洲象繁育基地、望天树景区、雨林谷、绿石林FAK景物观赏点野象谷(树上观象屋、观光索道、高架观景台)、望天树景区(树冠走廊、林内观景亭)、沟谷雨林空中走廊、绿石林观景亭FB 单体活动场馆FBA聚会接待厅堂野象谷游客接待中心、野象谷歌舞表演场、望天树游客接待中心、FBB祭拜场馆曼旦佛寺、曼代竜佛寺、勐远佛寺、南屏寨佛寺FBC展示演示场馆保护区管理局博物馆、野象谷(科普馆、大象表演场、歌舞表演场)、雨林谷歌舞表演场FBE歌舞游乐场馆野象谷(街待中心、歌舞表演场)、望天树(游泳池、水上游览区接待中心)FC 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FCA塔形建筑物曼旦佛塔、曼代竜佛塔、勐远佛塔、南屏寨佛塔FCK建筑小品傣族水井、野象谷(树上观象屋、象群雕塑、展览走廊、小卖部、解说牌)、望天树(观景亭、小桥、码头、蘑菇亭)FD 居住地与社区FDA传统与乡土建筑傣族杆栏式建筑、傣族水井、哈尼族平房、哈尼族杆栏式建筑、布朗族杆栏式建筑、拉祜族掌楼房、基诺族大房子、彝族房屋、瑶族建筑FDC特色社区傣族社区、哈尼族社区、布朗族社区、拉祜族社区、基诺族社区、瑶族社区、彝族社区FDH特色市场勐仑城子寨赶摆市场、曼代竜赶摆市场、曼旦赶摆市场、勐远赶摆市场FF交通FFA桥大沙坝水库吊桥FG水工建筑FGA水库观光游憩区段景洪白塔水库、大沙坝水库、长田坝水库G 旅游商品GA 地方旅游商品GAA菜品饮食烤鱼、竹筒饭、剁生、酸牛皮、糯米饭、野生蔬菜、煎竹虫、煎蜂蛹、煎青苔、酸笋煮鱼、肉粥、暴淹芭蕉心、豆粉丸子、酸肉、烤肉、螃蟹酱、油炸花蜘蛛、知了酱、保烧鲜鱼、瑶家粑粑GAB农林畜产品及制品土酒、酸淹菜、热带水果、茶叶、砂仁、竹笋、胡椒、花椒、烤烟、小米辣、野生菌、蔬菜、果脯GAD中草药材及制品南药、傣医药、血竭、砂仁、豆蔻、GAE传统手工产品及工艺品竹藤编制、傣族绣荷包、少数民族布艺、植物种子饰品、蝴蝶标本、木雕、玉器H 人文活动HA 人事记录HAA 人物蔡希陶、召存信、刀美兰、杨丽萍、刀述红HB 艺术HBA 文艺团体 野象谷少数民族歌舞表演团、雨林谷少数民族歌舞表演团、民间歌舞表演团HBB 文学艺术作品雀谷与鼠谷、箭毒木、绿孔雀和大象、双角犀鸟、谷神、召树屯、葫芦信、造天造地、葫芦传人地故事、爱尼上山地传说、盖新房哥、阿嫫腰北造天地、盘古王、劳动歌、跳舞歌、蝴蝶舞、孔雀舞、象脚鼓舞、大鼓舞、竹竿舞HC 民间习俗HCA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傣族关门节禁止结婚和盖房、女婿上门、木棺火化土葬、无姓氏、嚼槟榔、纹身、哈尼族火塘三角架不准移动、月食之日不解婚、不在家中唱情歌、基诺族姓名连名式HCB民间节庆泼水节、开门节和关门节、哈尼族新年、火把节、特懋克节、新米节、七月半节HCC 民间演艺傣族“京比迈”、基诺族“特懋克司土戈”、哈尼族“嘎汤帕”、布朗族节庆演唱HCD 民间健身活动与赛事赛龙舟、堆沙、丢包、斗鸡、荡秋千、象脚鼓对踢、投竹竿、独绳秋千、顶头、脚斗、射弩、爬杆、布朗球、爬云梯、跳竹竿、大鼓舞、爬竹竿、跳芦笙HCE宗教活动浴佛节、关门节、赕都帕桑卡、竖寨门、祭寨神、祭竜、祭天神地神、扫寨、打斋HCF庙会与民间集会赶摆HCG特色饮食习俗烤鱼、竹筒饭、剁生、酸牛皮、糯米饭、煎青苔、酸笋煮鱼、肉粥、暴淹芭蕉心、豆粉丸子、酸肉、烤肉、螃蟹酱、油炸花蜘蛛、知了酱、保烧鲜鱼、瑶家粑粑HCH特色服饰傣族服饰、哈尼族服饰、基诺族服饰、瑶族服饰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以自然资源的长期保护为主要目的,生态旅游是建立在资源非消耗情况下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从旅游开发角度看,保护区内有许多资源是非常稀缺和高品味的生态旅游资源,但是,从资源保护角度看,保护区内的大多数资源是不能作为生态旅游开发的,特别是核心区和缓冲区内的资源。能作为生态旅游开发的生态旅游资源只是小部分实验区和保护区周边区域。不同的资源其开发方式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对于珍稀的动植物资源仅限于科学考察、科普教育性质的生态旅游开发,珍稀和稀缺性资源严禁大规模开发利用。保护区内能作为生态旅游开发的主要资源见表32。表32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可开发生态旅游资源主类资源名称开发要求A 地文景观野象谷、绿石林、雨林谷、望天树景区、南屏寨位于实验区,开发范围限定在西双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允许的范围,大众生态观光资源翠屏峰(勐仑)位于实验区,曾开发过,但不成功。作为生态旅游后备资源澜沧江峡谷(勐养)位于实验区、结合生态休闲和水上观光项目开发补远江(罗梭江)谷地位于实验区周边,专业生态旅游地南腊河峡谷位于实验区及周边,生态休闲和水上观光勐远石灰山实验区部分、专业生态旅游地勐远溶洞群位于实验区,专业生态旅游地B 水域景观澜沧江、白塔水库位于保护区周边,水上观光休闲勐养河位于实验区,专业生态旅游和观光补远江位于保护区周边,专业生态旅游曼旦水库位于保护区周边社区,结合社区旅游开发南杭河实验区部分可做漂流活动南腊河、大沙坝水库位于实验区部分及周边,休闲与水上观光长田坝水库实验区部分,生态休闲宝角牛溶洞暗河位于实验区,专业生态旅游望天树溪流叠水、瑶区瀑布限于在景区部分,生态观光响水河瀑布、白石岩瀑布保护区周边,可联动开发温泉保护区周边,可联动开发C 生物景观热带雨林仅限于在景区内的观光体验望天树林仅限于在景区内的观光体验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限于在实验区科学考察、科普温性针叶林限于在实验区科学考察、科普橡胶林社区生态旅游观光与体验水生生物珍稀物种仅限于科考、科普教育;人工饲养生物可用于旅游商品望天树、苏铁、四数木、桫椤、见血封喉、千果榄仁、等多种珍稀植物大众观赏、科普仅限于在开发景区内;专业生态旅游线路附近、保护区社区周边限于科学考察和专业生态旅游野生亚洲象、鼷鹿、白颊长臂猿、蟒、巨蜥、绿孔雀、犀鸟、蝶类等多种珍稀动物空中花园、老茎生花、老茎结果、绞杀现象、树瀑布、独树成林等植物特有现象蚁冢、大蜂窝、蝴蝶会、蚂蚁搬家等动物特有现象D 天象与气候景观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等云雾景观结合景区开发和专业生态旅游

    注意事项

    本文(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