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江滨绿廊城北路段景观建设工程江滨北路与城北路交叉环评报告.doc
-
资源ID:2657566
资源大小:1.07MB
全文页数:4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江滨绿廊城北路段景观建设工程江滨北路与城北路交叉环评报告.doc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义乌市江滨绿廊(城北路段)景观建设工程建设单位(盖章):义乌市城市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编制单位(盖章):浙江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15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制目 录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8三、环境质量状况17四、评价适用标准20五、建设项目工程分析23六、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27七、环境影响分析27八、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36九、项目审批原则符合性分析36十、结论与建议39附图:1. 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2. 建设项目周边环境概况图3. 义乌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图4. 义乌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附件:1. 申请报告2. 红线图3. 项目服务联系单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义乌市江滨绿廊(城北路段)景观建设工程建设单位义乌市城市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联系人钟志强通讯地址义乌市雪峰东路36号4楼联系电话13600590022传真/邮政编码322000建设地点义乌市江滨北路与城北路交叉口东南侧立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 改扩建 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城市绿化管理N8120 占地面积(平方米)86247绿化面积(平方米)59036总投资(万元)17454.58其中:环保投资(万元)17454.58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00%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6-12行业类别V社会事业与服务业中公园一、项目背景随着义乌市小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日趋重要,国际商贸城停车位亦严重不足,科学合理配置停车位、适当的加强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是目前解决这种问题的一种手段。面对城市土地资源稀缺、地面建筑已经成型的现状,转而开发地下空间, 向地下要空间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这样既维持了地面的现状又解决了停车的问题。因此周边环境的绿化建设和停车场的建设迫在眉睫。义乌市城市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现利用江滨北路与城北路交叉口东南侧空地,进行综合设计,实施义乌市江滨绿廊(城北路段)景观建设工程。本工程总投资17454.58万元,建设内容包括江滨公园景观工程和地下公共停车场工程,占地面积约86247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7689.1平方米,其中汽车车库面积14729.3平方米。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有关规定,本项目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受义乌市江东开发建设管理办公室委托,浙江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公司在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并征求环保局主管部门意见的基础上,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技术规范的要求编制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报请审查。二、评价依据1、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 年1 月1 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起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 年9月1日起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起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起施行);(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 年1 月1日起施行);(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6年6月25日起施行);(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起施行);(10)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9年1月1日起施行);(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8月1日起施行);(1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 年11月);(1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第2号令,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 (15)国务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16)关于印发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通知 (环发200628号)(17)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05 152 号);(18)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版(国家发展改革委第21号令)。2、地方性法规(1)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浙江省政府令第288号,2011.10.25);(2)浙江省环境污染监督管理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289号,2011.12);(3)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浙江省人大常委会),2003年9月1日起施行;(4)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浙江省人大常委会),2009年1月1日起施行;(5)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浙江省人大常委会),2006年6月1日起施行;(6)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家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通知(浙政办发201235号文)(7)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浙政办发2012132号)(8)关于加强钱塘江流域建设项目环保管理的通知(浙环函200558号)(9)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浙环发200711号);(10)浙江省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总量准入审核办法(试行)(浙环发201210号);(11)关于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试行工作的通知,(浙环发200794号);(12)关于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的实施意见(浙环发200855号);(13)关于进一步下放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管理权限切实加强监督管理的通知(浙环发200944号)(14)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固体废物环境管理的通知(浙环发200976号);(15)关于进一步建立完善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替代区域限批等制度的通知(浙环发200977号);(16)关于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的通知(浙环发200980号);(17) 关于印发浙江省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总量准入审核办法(试行)的通知(浙环发201210号) 3、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国家环保部;(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国家环保部;(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原国家环保总局;(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国家环保部;(5)浙江省环保局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2005年4月;(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环境(HJ19-2011),国家环保部;(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国家环保部;3、技术文件(1) 建设单位提供的项目资料。4、其它依据(1) 项目申请报告;(2)业主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3)环评单位与建设单位签订的环评技术合同。三、建设内容1、项目概况:项目名称:义乌市江滨绿廊(城北路段)景观建设工程;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单位:义乌市城市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地点:义乌市江滨北路与城北路交叉口东南侧,其具体位置为:项目东侧为义乌江,南侧为江滨绿廊,西侧为兴中村,北侧为世贸中心。本项目敏感点兴中村位于项目西侧90m、世贸中心位于项目北侧120m。详见附图2建设项目周边环境示意图。总投资:17474.58万元。建设内容:包括江滨公园景观工程和地下公共停车场工程。江滨公园景观工程:总用地面积86247平方米,其中绿化59036平方米,占68.45%;江滨公园与世贸中心商业主入口形成景观主轴线,划分为三个功能分区:义商文化广场区、生态游憩区和滨江观景区。公园内设有旱喷文场、休闲步道、滨水舞台、滨水景观平台等。地下公共停车场工程:建筑面积:17689.1平方米,其中汽车库面积14729.3平方米,出入口通道(暗埋段)面积2959.8平方米;停车数:400个;出入口:共设3个,其中西北侧在下穿隧道设1个进口,西侧在江滨北路上设1个出入口,东北侧在城北路地面辅道上设1个出入口。项目具体设计情况本项目利用江滨北路与城北路交叉口东南侧空地营造绿化带。(1)设计原则艺术性原则:植物配置不是绿色植物的堆积,也不是简单的返朴归真,而是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并统一于整体的景观设计之中。生态化原则:遵循适地适树原则,优选本地优良植物品种,乔木为基调,灌木草花为亮点,合理搭配自然生态群落,构建绿色生态网络。一体化原则:基于流线型的道路走向以及观景平台,运用整体的设计手法,将植物与整体空间形式融为一体,并运用植物强化空间形态。功能化原则:在绿化造景中,充分考虑以人为本,从人的使用需求来进行考虑,从遮荫、增湿、改善小气候等方面出发,打造宜人的休闲环境。特色化原则:强调具有特色的绿化格调,一方面凸显整体的景观风格,一方面也强调每片景观区域独有的特色风貌,大中有小,小中有大,打造重要的城市名片。(2)义商文化体验区植物设计(开敞为主,文化营造)该场地为建筑门户空间,以挺拔的树阵树、具有观赏性的景观植被为主,简洁疏朗,营造入口氛围。乔木:银海枣、榉树、银杏、悬铃木、马褂木、鹅掌楸等。灌木:五裂槭、毛娟、红枫、金叶女贞、苏铁、紫薇、月季、紫叶矮樱等。(3)生态游憩种植区植物设计(色叶观赏,季相变化)此区段为生态游憩空间,以开花色叶、具有观赏性的景观植被为主,营造生态休闲氛围,坚持植被本土化、易养护和季相性特质,形成特色城市公园景观。乔木:樱花、桃花、银杏、香樟、垂柳、桂花、垂丝海棠、金枝槐、枫香、马褂木。灌木:五裂槭、毛娟、山茶、八爪金盘、麦冬、腊梅、紫荆、红枫、小叶女贞、苏铁、紫薇、千屈菜、月季、紫叶矮樱。(4) 植物设计-滨江风情体验区(绿树成荫,花木成林)本区域为营造市民体验滨水休闲的场所,在绿化设计主题的营造上,我们借助花卉的花语、花意,通过别致的造型,营造艺术文化氛围。植物布局简洁大气,植物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使场地在质朴中得到提升。乔木:香樟、枫树、柳树、香樟、广玉兰。花灌木:樱花、琼花、金桂、丛生福禄考、玉带草。(5)绿化种植施工施工中选苗要保证达到设计的规格,同时要求树杆挺拨,树冠均匀,姿态优美,无病虫害的树木;苗龄合适,苗木树冠宜大不宜小,要求全冠,同时做到苗木起苗、包扎、修剪、运输及栽植前后的养护管理工作,树木带土球种植以提高苗木成活率,形成理想的园林植物景观;乔木种植后统一采用圆木"扁担桩"支撑。园林植物的种植:绿化种植施工时,应注意与其他工种的配合,苗木随栽随进,防止苗木积压,种植后地面适当整理,以保持完整的设计地形;营造地形的施工中,严禁形成积水洼地。带土球苗木树穴直径是球径加3040CM,裸根苗树穴直径是根系宽度加20CM,地被植物树穴和根系大小一样, 穴深是穴径的23。绿化场地进行平整处理,清除绿化带内建筑垃圾至路侧石下0.6m处,再按设计等高线回填种植土。种植土必须疏松、透气、排水良好,无大块瓦砾、碎石等杂物,种植土要求没有4cm粒径的石粒、瓦砾等杂物,其含量不得超过10%在种植前需深翻种植土,并进行场地清理,清除杂物。种植土表层施用复合肥0.5kg/平米。(6)施工场地设置本项目不设施工营地,施工人员生活用水不在施工区域内排放。临时施工场地主要为绿化工程植被的临时堆放、绿化带道路铺筑材料的堆放以及园路铺设、篮球场建设过程中的振捣机、混凝土搅拌机的临时存放。临时施工场地建议设置于区块五中靠交叉口的区域,主要考虑各区块建筑材料和机械的运输方便。各个绿化施工的区块先期工程中地形挖掘和平整过程,施工车辆和运输车辆在进出施工场地进行清洗后再驶出,从而防止夹带的泥土在周边道路掉落,影响道路整洁。建议设置临时清洗场地,车辆经过清洗后再驶出,但因场地平整时间较短,先期平整后即用作他用。(7)施工注意事项绿化施工和验收按照浙江省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 33/1068-2010)、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及现行有关国家规范进行。3、公用工程a.道路交通本项目地址位于义乌市江滨北路与城北路交叉口东南侧,附近有江滨北路及城北路,对外交通联系便捷,方便本工程开展设备、材料运输。b.水电供应本项目以义乌市主干线公路(江滨北路及城北路)为依托,水电等基础设施齐全,可保证项目建设及后勤养护所需。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工程为新建项目,现状为空地,无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源,但因项目在道路交叉口,与本项目有关的主要环境问题为交通噪声。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 地理位置义乌地处浙江中部,位于金衢盆地东部,东经119°49至120°17,北纬29°02至29°33,浙江省地理中心地处境内。东邻东阳,南界永康、武义,西连金华、兰溪,北接诸暨、浦江。市政府驻地稠城镇,北距杭州市区200多公里,距金华市仅40余公里。义乌市境南北长58.15公里,东西宽44.41公里,市域总面积1105平方公里。根据现场踏勘,义乌市江滨北路与城北路交叉口,其具体位置为:项目东侧为义乌江,南侧为江滨绿廊,西侧为兴中村,北侧为世贸中心。本项目敏感点兴中村位于项目西侧90m、世贸中心位于项目北侧120m。详见附图2建设项目周边环境示意图。项目周边环境示意图见下图2-1。120m世贸中心兴中村90m250m图2-1项目周边环境示意图2. 地形地貌义乌地处金衢盆地东缘,地貌以丘陵为主,山高多在海拔200600米之间。市域北、东、南三面环山,沿东阳江西岸为沙质平原,地势由东北向西南缓降,构成一个狭长的走廊式盆地,俗称“义乌盆地”。全市山地占48.5%,平均丘陵占40.4%,江河塘库占11.1%。义乌地区地质构造属扬子准地台浙西台褶带与华南地槽褶皱系浙东华夏褶皱带接壤部位,金衢盆地东部,广泛分布着火成岩地层、白垩系红色地层(K2)和第四系地层。市地构造以断裂为主。断裂方向有北东、北北东、近东西和北西四组,另有一些弧形断裂。根据地层发育特征,分东南、西北两个不同类型的地层小区,以中生代火山岩表现尤为显著。3. 水文义乌市河流属钱塘江水系,境内主要有三条河流,即东阳江、浦阳江支流大陈江和洪巡溪。义乌市河流属山溪型、雨溪型河流,特点是溪短流急,暴涨暴落,易洪易枯,储水能力差。东阳江是义乌境内最大河流,发源于磐安县大盘山,于廿三里何宅入本市境内,于义亭低田西入金华境,市内总长约39.75km,河床一般宽为135185m。按10年一遇洪水,平均水深5.0m,最深河段5.9m,有一级支流21条,其中较大的有10多条,流域面积达812.7km2,有一级支流21条,其中最大支流是南江(境内长12.45km,流域面积33.4km2)。年平均流量48.5m3/s,多年平均入境水量为15.08亿m3,是城市主要饮用水源和排污水体。大陈江经苏溪、大陈进入浦江,市境内河流长17.5km,宽约60m,流域面积约200km2。此外,尚有浦阳江支流洪巡溪。洪巡溪发源于洪村马库坞,经后宅至浦阳江的古唐村入浦阳江,义乌境内长14.5km,流域面积71km2。义乌市全市水资源主要来自降水,总量7.19亿m3,其中地表水6.041亿m3,地下水1.1486亿m3;多年年降水量为15.31亿m3。入境水量为15.08亿m3,出境水量为22.27亿m3。多年平均径流深为651.93mm,多年平均径流为7.1896亿m3(其中:地表水5.9067亿m3,地下不1.2828亿m3)。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1183.67m3,亩均1903m3,仅为全省人均水平的47.2%,属缺水地区。年开发利用的水资源仅为2.4亿m3。参见表2-1。表2-1 义乌市境内主要江溪流量汇总表境内主要河流名称在境内长度(km)最大流量(m3/s)最小流速(m/s)东阳江义乌段39.7523300.13浦阳江支流大陈江17.513.10.02洪巡溪14.519.20.1航慈溪28.851.10.1义乌市区地下水分为基岩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前者多于剥蚀残丘处,主要流向沿断裂带方向,从北向东南,水力坡度千分之二,水段埋深10-85m,水质较好;后者存在堆积阶地和河漫滩处,向义乌江排汇,水力坡度千分之三,其受降水河地下水影响,动态变化大。4. 气象义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冬季长,秋冬季短,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湿度较大,季风气候特别明显,并具盆地小气候特点。根据义乌气象站观测资料统计义乌市多年气象状况如下: 多年平均气温 17.1 多年平均气压 1007.6hPa 多年平均水汽压 16.9 hPa 多年极端最高气温 40.9(1966年8月6日) 多年极端最低气温 -10.7(1977年1月6日)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77% 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 1342.1mm(蒸发皿直径为20cm) 多年平均降雨量 1388.28mm 多年最大日降雨量 181.1mm 多年最大积雪深度 43mm 多年平均陆地面蒸发量 200800mm 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 9801000mm 多年平均风速 1.62 m/s 实测最大风速 16m/s 全年主导风向 NNE,夏季风向为SW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1、义乌市社会经济状况义乌市总面积1105平方公里,下辖6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2014年义乌实有人口已突破达200多万,其中本市人口74万,外来人口达到143.3万人,常驻外商1.3万,少数民族人口达到6万多人,在义乌这个城市里就有48个民族的人员在创业谋生。义乌市是浙江中部新近崛起的一座新兴城市。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市在“兴商建市,科教活市”的思想指导下,经济迅猛发展,义乌小商品市场被评为全国十大市场之冠,并促进城乡产业结构的变化,使原来以农业为主的县,发展成为以工商业为主的城市。工业以纺织、机械仪表、酿造、化工、食品、建材为主;农业以水稻、水果为主。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9.5亿元,增长9;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0.8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8.63亿元,分别增长2.4和2.2。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4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899元,分别增长7.4%和8.5%。义乌市已提前进入现代化、小康社会,经济社会发展正由量变向质变飞跃。2、福田街道社会环境概况简介福田街道成立于2014年10月,是义乌丝路新区、科创新区规划建设的主战场,街道行政区划总面积40.3平方公里,下辖3个社区和59个行政村,人口19.4万,其中户籍人口5.1万,常住外来人口14.3万。福田区位优势突出,交通发达便利。义乌全力打造三大功能新区中的丝路新区、科创新区主要部分在福田,辖区有扬名海内外的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有高端城市总部经济集聚区的义乌金融商务区,有“大通关”建设重要基础的义乌港(义乌内陆口岸场站),有最大日均客流量可达3万人次的国际商贸城客运中心,有致力打造浙中区域重要医疗中心的浙医四院。另外,辖区有各类中小学校11家(义乌五中、义乌复旦实验学校(筹)、下骆宅中学、荷叶塘中学、福田小学、下骆宅小学、尚经小学、荷叶塘小学、前店小学、皖松民工子弟学校、启东民工子弟学校)、医院4家(浙大附属第四医院、义乌第三人民医院、义乌市精神卫生中心、复元医院荷叶塘分院)。 “福田”历史悠久,名扬国际。辖区福田禅寺始建于唐咸通年间,距今千年;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义乌国际商贸城,不管是本地经营户还是境外采购商,都习惯亲切地称之为“福田市场”;市场周边还有福田小学、福田路、福田湿地公园等“福田”元素。 未来福田,将立足实际,以“崇文、兴商、创业、创新”精神,真抓实干,全力打造成为义乌的商贸中心、金融商务中心,成为新的丝路之城。3、义乌市城市总体规划1、城市总体结构随着义乌城市建设的推进与市域行政区划调整,市域城市总体关系也相应进行调整,随着廿三里纳入主城区以及各街道发展用的拆张,中心城区的地位更加突出,另外,苏溪、大陈两者空间距离接近,具有整合义东北整体发展的条件,形成义东北副城区。副中心布置在苏溪北侧、大陈布置组团中心。上溪、义亭、佛堂、赤岸相向发展,有发展为义西北副城区的基础,副城区中心布置在佛堂,具有较好的发展条件,因此副城区中心布置在佛堂沿江布置,在上溪、义亭、赤岸分别形成三个组团中心,从而城市总体结构形成了主城区副城区,主城区以分区的形式组织,副城区以组团形式布置的结构形式。2、分区与组团的构成规划结合现状主城区行政区划与各副城区的功能特点,主城区以分区形成组织,副城区与组团形式布局,分区强化城市的整体功能,组图更注重自身功能的综合与完整,并与主城区、副城区发展相协调。主城区形成八大分区,副城区形成六大组团,八大分区为廿三里、国际商贸城、中心区、江东区、后宅、城西、北苑、开发区三四期;副城区以现状镇为基础形成六大组团,分别为大陈、苏溪、上溪、义亭、佛堂、赤岸。3、主城区重大功能调整a、城市中心区北移近几年义乌强化了国际小商品市场的建设,通过一期、二期工程的实施,现代化的市场形象逐步形成,有力地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也拉动了城市中心区北移,在空间与职能上使市场与城市中心相互促进形成整体,适应了义乌城市发展的需求与城市形象营造,在规划对策上强化了城市中心区的集聚能力与公共设施配套,努力营造良好的城市交通与生态环境,保证义乌江作为城市公建主轴的组织功能。b、国际商贸城功能调整国际商贸城的发展必然有相关的配套建设要求,以及适宜的发展空间,适时调整国际商贸城的功能组织势在必行,重点调整内容为市场区建设提供必要的配套用地,市场货物集聚的物流仓储用地,以及改善国际商贸城分区的综合活动设施如酒店、购物中心等,突出商贸城中心和“国际小商品流通中心”的功能定位。这些容量的扩张与配套设施水平的改善为国际商贸城的开发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空间,正确协调国际商贸城分区与其他市域功能相协调,促成国际商贸城的有序运作与城市机能的一体化。c、廿三里分区功能调整d、义乌经济开发区三、四期拓展区块功能调整4、义乌城市分区构成本次规划调整延续了“多组团、轴线扩张”的城市结构与形态模式,同时根据用地、功能与结构调整进行深化,明确义乌城市整体结构为“一主、两副,轴线布局”、城区组织结构为“主城八区、副城六组”。4、义乌市域总体规划根据义乌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规划主要内容:1、发展战略以国际商贸名城为建设目标,加快国际化进程、强化商贸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向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的国际城市迈进。跳出义乌发展义乌,多层次的区域联动发展战略。一是与金华联动发展的浙江新兴中心城市。在金义主轴线上培育新组团,建设城市群。二是构筑以义乌为中心的1小时交通圈,促使义乌成为浙江省块状经济,集群经济提升转型的国际化窗口信息枢纽与产销中心。在区域层面加强与周边城市产业分工协作,优化义乌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 打造“三中心两高地”。打造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坚持和深化“兴商建市”发展战略,把义乌建设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信息中心、定价中心;打造国际小商品创造中心,大力发展小商品创意产业,不断增强小商品制造业的综合实力、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努力把义乌建设成为全球小商品研发设计中心、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打造国际小商品会展中心,以义博会引领全球小商品发展潮流,努力把义乌展会培育成为商品交易、信息发布、产品创新、价格形成的综合性平台;打造区域物流高地,以建成完善的“义乌港”为标志,使义乌成为在全国、全球有重要影响的小商品集散枢纽;打造区域金融高地,以义乌金融聚集区为标志,成为区域投融资高地、金融服务高地和金融创新高地。 以城市现代化与城乡一体化为导向,建立城乡全覆盖的空间布局与管治体系,将主城区、副城区与新农村整体布局,建立城乡一体的新型社区体系,在 “一体两翼”的义乌产业发展主体空间的基础上,通过组团融合向“一主二副”城市化主体空间发展。以生态底限区域为基质,以各类空间廊道为骨架,把建设用地、非建设用地统筹布局,构建生态安全体系,实现城乡空间资源合理利用与有效利用,保障城乡各类用地全覆盖布局。 2、发展对策 依托主轴线,强化主通道,实现要素整合。 完善八分区,优化交通网络,提升整体功能与核心功能。规划义乌主城以廿三里、国际商贸城、老城商贸行政区、江东区、后宅、城西、北苑、开发区三四期等八大分区形式组织,通过优化交通网络,提升可达性,强化城市分区协作,完善功能,强化城市的整体功能。 立足六组团,推进一体化,构筑新城区。在现状镇形成的六大组团,即大陈、苏溪、上溪、义亭、佛堂、赤岸基础上推进组团融合与一体化。建设义南新城区,并与金东新区构成金义主轴线上的整体功能分区。苏溪北上,大陈东进,实现义北组团联动。通过组团融合推动小城镇向城市分区与产业园区的转型,构筑新城区。 落实“二线四区”,保护廊道空间,确定市域生态格局。“二线”即建设用地控制线与基本生态保护区控制线,“四区”即已建区、适建区、限建区和禁建区四类控制功能区。 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适度撤并迁移,分类分步推进城乡一体化社区建设。3、城市化与城乡发展规模2010年、2020年义乌市域常住人口规模分别为168178万人和218228万人。2010年城镇总人口约13013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约77.4%左右;2020年城镇总人口约18819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86.2%左右,进入全域城市化时期。 4、城镇等级规模研究 未来的义乌将是一个分区、组团有机分布、功能联系、设施共享的一体化大都市空间网络。义乌城市等级体系中一级为中心城市,规划期末人口规模达到120万人。二级为佛堂、苏溪、大陈、上溪、义亭、赤岸,人口规模为320万人。5、主体功能区划分与空间管制规划将义乌市域划分为二线、四区,“二线”即建设用地红线和生态控制线,“四区”即已建区、适建区、限建区和禁建区。6、城乡空间结构(1)城乡空间发展策略规划提出“内通外联、中心强化,组团融合、高效成长、优化资源、整合通道”的空间发展策略。(2)义乌城乡空间发展模式突出“中心与组团、轴线与走廊、生态与绿色空间”的引导与控制。(3)义乌城乡空间发展形态与结构规划市域城乡空间结构在城市总体规划结构的基础上,以义乌中心城区为主城区,义北和义南两大城镇组群为副城区,组织四大生态空间和两大生态廊道,形成“三城、四片、两廊”的多中心、多组团、多片区网络型一体化城乡空间格局。该结构具有开放性、核心性、互动性的特点。(4)以市场新格局推动义乌城市新跨越规划提出义乌未来将形成2大市场板块,推动义乌市场的南、北空间集聚。北部的市场板块以国际商贸城为主体,面向全国服务;南部的市场板块以义南副城为极点,为区域产业集群服务,发展生产性服务市场。规划义乌城市中心与市场群结构为:一带二群三中心。(5)主城区建设指引形成老城商贸行政区、国际商贸城、江东、北苑、后宅、城西、开发区和廿三里八大城市分区。充分发挥国际商贸城的中心功能,大力推动其他分区与国际商贸城的联系;加强各分区之间的联系,并利用原浙赣线改造楔机,加快南北快速通道建设,沟通义北副城区、义南副城区与主城的联系;调整各分区中不适应未来发展要求的功能用地,梳理交通网络,增强中心功能。5、项目所在地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本项目位于城区生态城市建设生态环境功能小区(2-30782D01),为优化准入区。(1)基本特征该区范围包括后宅、稠城街道大部分地区、北苑和城西街道以南地区、稠江街道除经济开发区外地区、廿三里街道南部和江东街道西部地区,总面积139.85平方公里。本区属于内陆盆地平原区,地势平坦,河道纵横,小区内主要河流为义乌江自西向东从小区中部穿过,北部有洪巡溪自南向北经后宅街道流入浦江县境内,南有南江汇入义乌江。义乌江上主要断面义东桥、兴中桥、塔下洲2005年水质均为劣类,不能满足类水质的水环境功能要求。南江在本区范围内有1个监测断面南江桥,2005年水质为劣类。(2)主要生态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主要生态环境功能为城镇商贸生活和工业集聚,以及农业生产和污染物消纳辅助功能。保护目标为东阳江水环境质量达到类。(3)功能小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措施侧重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改善与提高,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心服务功能的建设。以城市组团的规模化整体发展来引导农村集中工业化、城市化,走好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注重人类居住环境建设,发展商贸服务业和城市观光型农业。对新建工业,规划向“高科技、高加工”方向发展,重点发展一、二类,严格控制发展三类工业和占地大、用水量大的工业项目。对现状工业,除少数无污染的一类工业外,视其对城镇的影响程度和其自身发展的需要,采取限期整治、限制发展和调整、搬迁等措施,逐步实现与居住、公共设施等其他非工业功能区分离。不得在洪巡溪、义乌江等水体新增工业点源排污口。严格控制生产和生活污水的排放管理,重点企业稳定排放达标率达到100%。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到2010年COD控制在20096.00吨,氨氮控制在3188.16吨。总量减排主要通过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在江东街道大湖头村,建设义乌市污水处理第二分厂,近期规模6万吨/日,在后宅工业小区三期北侧洪巡溪边建设义乌市污水处理第三分厂,近期规模4万吨/日,在稠江街道下金边村建设义乌市污水处理第四分厂来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同时加大工业企业治污力度,实现重点污染企业COD排放量削减来实现。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扩大城市绿地面积,优化城市景观,从根本上改善城区生态环境质量。6、义乌市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江东运营部概况义乌市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江东运营部位于江东街道大湖头村、下湾村义乌江北岸隔水畈地块,是省重点工程之一,项目总投资9434万元,近期日处理规模达6万吨,远期日处理规模达12万吨,主要承担的纳污区为福田片,主要包括苏溪镇以杨梅岗为分水岭的南部地区(含义乌工业园)、国际商贸城的大部分地区、稠城街道下骆宅片以及义东工业园区。该污水处理厂采用垂直叶轮曝气环流氧化沟工艺,处理后的污水水质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再排入义乌江。本项目位于义乌市江滨北路与城北路交叉口东南侧,项目周边其他污水可经过主干道的市政污水管网,经义乌市水处理中心处理后,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即CODCr 50mg/L、BOD510mg/L、SS10mg/L、氨氮5mg/L限值要求后排入义乌江。三、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水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项目所在区域水环境质量现状本次环评采用义乌市环境监测站2014年对纳污水体义东桥、塔下洲断面进行的常规监测资料,结果见表3-1。表3-1 2014年义乌江义东桥、塔下洲断面水质监测结果 单位除pH值外:mg/L 污染物断面pH值DOBOD5氨氮CODcr石油类总磷义东桥范围7.137.745.99.42.15.30.744.322.55.70.020.390.1080.214平均值7.477.13.541.444.2250.0770.159塔下洲范围6.797.657.17.92.25.30.974.0910250.0250.360.1110.314平均值7.267.443.922.13417.170.179580.159III类水标准69541200.050.2由监测结果可知,纳污水体水质已经超过类标准,主要超标因子是氨氮、石油等。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及农业面源污染,纳污水体水质较差,已无法满足类水体要求。2、项目所在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现状项目所在地位于义乌市江滨北路与城北路交叉口东南侧,本次环评大气环境质量选用2014年义乌市环境监测站的常规监测数据,见表3-2。表3-2 2014年义乌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统计表 单位:mg/m3污 染 物SO2NO2PM102014年平均值0.0310.0460.094二级标准年平均值0.060.040.07比标值0.5171.151.34监测结果表明,2014年SO2的年平均值可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要求,NO2和PM10的年平均值均达不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要求。3、声环境质量现状及评价本项目位于义乌市江滨北路与城北路交叉口东南侧,根据义乌市城市环境噪声功能区划图对本项目所在区域进行的具体功能区划分,项目及敏感目标执行1类居民区标准,即昼间55dB,夜间45dB, 项目靠西城路沿线35m范围内噪声执行4a类交通干线区标准,即昼间70dB,夜间50dB。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根据现场踏勘,本项目本项目与兴中村距离约90m,与敏感点世贸中心距离约为120m。确定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如下:(1)水环境: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项目附近水域维持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2)空气环境:保护目标为本项目所在区域及周边空气环境质量,保护级别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修改单中二级标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