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化肥.ppt.ppt

    • 资源ID:2657423       资源大小:2.81MB        全文页数:74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化肥.ppt.ppt

    肥料对土壤环境的污染,肥料:作物生产最大的物质投入作物优质高产的物质基础农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保证,土壤:人类生存的根本作物生产的基础不可再生的资源,(一)肥料的概念肥料是植物的“粮食”。我国古代称肥料为粪,施肥则称为粪田。肥料一词意指肥田之物料也。确切地讲,肥料是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必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的物质。(二)肥料的来源根据肥料的性质和来源不同,可以将肥料分为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通常把含有较多有机质,来源于动植物有机体及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的肥料称为有机肥料,大部分为农家就地取材,自行积制的,它是我国有机肥料的主体,也称为农家肥料。化学肥料简称化肥,多是以矿物、空气、水为原料,经过化学和机械加工制成的肥料。,常用的化肥,氨气(NH3H2O)碳酸氢铵(NH4HCO3)、硫酸钾(K2SO4)、磷矿粉主要成分磷酸钙Ca3(PO4)2、硫酸铵(NH4)2SO4、尿素CO(NH2)2、硝酸钾(KNO3)、磷酸二氢铵(NH4H2PO4),分类,钾肥氮肥磷肥复合肥料,K2SO4,Ca3(PO4)2,氨气、NH4HCO3、(NH4)2SO4、CO(NH2)2,KNO3、NH4H2PO4,植物生长需要N、P、K等元素,观察:叶片发黄,生长缓慢,甚至早熟早衰。,原因:缺氮,结论:促进茎叶生长,使枝叶长得茂盛。,植物生长需要N、P、K等元素,观察:叶、茎呈现紫红色斑点,生长缓慢。,原因:缺磷,结论: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多施磷肥能使果实、种子提早 成熟。,植物生长需要N、P、K等元素,观察:叶片边缘象火烧一样,生长不旺盛,最后干枯。,原因:缺钾,结论:使茎杆健壮,促进植物生长所需的有机物的形成和运输。,肥料,化学肥料:农家肥料:,通过化学加工生产的肥料牲畜的排泄物制成的肥料,化肥 优点:肥分含量高,见效快 缺点:肥分单一,使用不恰当会破坏土壤结构,甚至因流失而污染讲河湖泊,农家肥 优点:不污染环境,成本低 缺点:肥分含量低,见效慢,因此,要化肥与农家肥配合使用,促进农作物增产。,2004:“扩大沃土工程实施规模,不断提高耕地质量。”2005:“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努力培肥地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006:“科学施用化肥,引导增施有机肥,全面提升地力。”2007:“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2008:“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加大力度改造中低产田。”2009:“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实施范围。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2010:“重视耕地质量建设,加大投入力度.。”,2004-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土壤肥料工作的指示摘录:,人多、地少、耕地质量差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建国以来我们形成了我国特有的高投入、高产出、农田高强度利用的发展模式。,我国的基本国情,耕地整体质量偏低,环境恶劣或肥力低下、难于农林牧利用的土壤,总面积的1/4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1%的面积达26%耕地中具有各种障碍因素的面积较大:盐碱化占4.24%、土壤侵蚀占38.7%、耕层浅薄占26.2%、渍涝占6.66%、干旱缺水占36.3%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中度以上侵蚀面积占到50%以上(2002年)荒漠化面积267.4万平方公里,发展速度有递增趋势酸雨面积已占国土总面积的40%以上,比80年代增加了一倍多,2023/2/21,我国与欧洲同类土壤有机质含量比较,国际上化肥发展和使用历史:,1842年,过磷酸钙在英国问世1861年,德国建成第一座钾肥厂1913年,德国合成氨成功四十年代末,氮肥用量渐高于钾肥19601961,氮肥用量首次超过磷肥我国五十年代才开始使用氮肥,其后,开始磷肥和钾肥等使用,我国化肥生产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年化肥施用量及施肥水平得以迅速提高。施用量越来越多,在养分投入中所占比例也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l升至2000年的69.7,施用量已超过有机肥。2002年我国化肥消费量达4.339107 t(纯养分),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3,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肥料消费国。,我国肥料利用现状-化学肥料,化肥使用结构发生了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单一氮肥为主,20世纪60年代开始使用磷肥,20世纪70年代末期才开始使用钾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磷、钾肥比例逐年上升,N:P2O5已达1:0.4以上,基本趋于合理。随着科学施肥的大力推广,氮肥投入量所占比例有所下降,而磷、钾肥所占比例逐步上升。在施肥方法上也由多为撒施、表施改为底施、深施、与有机肥料配施等。化肥使用品种也越来越多样化,且有由低浓度向高浓度发展的趋势,我国肥料利用现状-化学肥料,我国肥料利用现状-化学肥料,农业部门调查,1980年以前,由于肥料尤其是化肥投入不足,我国农田养分都处于严重缺乏状况。当时,全国缺磷土壤(速效P含量5-10mg/kg)占耕地面积的74%,严重缺磷土壤(速效P含量5mg/kg)占耕地面积的40%;华南、西南、长江中下游的缺钾土壤(速效K含量70mg/kg)分别占耕地面积的73%、54.3%和43.2%(中国化肥区划,1986)。,1我国肥料利用现状-化学肥料,2006年全国化肥产量5305万吨(折纯);化肥产量约占世界产量1/3,世界第一;2006年全国化肥消费5671万吨,自给率94%。2006年我国进口342.8万吨,出口化肥234.8万吨。化肥行业消费约占世界1/3,世界第一。2010年上半年,我国化肥产量3397.2万吨,同比增长6.4%。其中氮肥、磷肥、钾肥产量分别为2441.8万吨、783.7万吨、171.9万吨,分别同比增长2.3%、19.6%、14.7%。,多年复种指数平均160左右单位耕地面积化肥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7倍(2005年)合理的轮作体系难以实行,大豆、棉花等多年连续种植引发土传病害,形成连作障碍高经济价值作物和保护地栽培更为严重经营规模小而分散影响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2023/2/21,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化肥高量投入、农田高强度利用的高度集约化生产体系,由于化肥可以突破有机物质循环模式,不受气候条件、耕地面积限制而不断地向农田投入农作物必需的养分,再加之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很少的国情,可以预见,今后我国的化肥施用量还将会不断增加。,化肥用量与粮食作物总产和单产的关系,2000年以前,化肥用量与粮食总产和单产同步增长,在面积持续下降下保证了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2000年后,肥料用量继续增加,由于面积下降和施肥不合理等因素,粮食产量一度下滑。2004年后,由于政策保障和科技进步,实现连续六年增产,我国与世界化肥消费量变化趋势,我国是世界第一化肥消费大国,我国以占世界的9%的耕地,用去了世界32%(2005)的化肥,单位面积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7倍,我国肥料利用现状 有机肥,有机肥料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使用历史。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就号召农村广辟肥源增积农家肥,使我国有机肥的施用数量逐年增多,以后随着化肥用量的不断增加,有机肥所占比例虽有所下降,但至今仍保持着30以上的比例。,八五”期间全国有机肥投入总量为141.5 t,年均投入量为28.3 t,年均增长3.5,比“七五”期间增长21。秸秆还田面积“八五”期间全国总计达1.4亿hm2,比“七五”期间增57,年均还田面积2800万hm2。1993年以来,有机肥总量年递增5以上。发展绿肥种植、挖掘河塘泥资源、季节性积肥,建立“地力补偿制度”、开展“耕地增肥示范项目”等,均对广开有机肥源给予足够的重视。,有机和无机肥料资源的不合理应用影响环境质量和农田可持续利用,土壤酸化,土壤结构变差,土壤盐渍化,生物多样性下降,养分失衡,不合理施肥,水体富营养化,2我国肥料使用中存在的问题,(1)盲目过量施肥,肥料利用率普遍低下我国化肥施用量在1990年为2195万t,到1995年增至为2886万t,平均每公顷施用化肥302 kg,已高出世界平均水平。在我国许多地方都存在着盲目过量施肥现象,使化肥利用率普遍低下。我国尿素氮利用率为2040,碳铵利用率仅为1530,普钙中磷的利用率为1530,钾肥和磷肥相当。发达国家氮肥的利用率为5060,磷、钾肥利用率可达35。据此推算,每年所施用2000多万t氮肥中,损失的数量约达900多万t,不仅其肥效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提高了农产品的成本,而且还引起了农产品品质下降和环境污染。,我国肥料利用效率低,施肥效益下降,氮肥当季回收率30%-35,低于发达国家20个百分点每公斤养分所增产的粮食不及世界的1/2,美国的1/3,2005年玉米施肥量和产量比较,256,138,施氮量,化肥损失严重,资源浪费,每年我国农田氮素损失高达1300万吨,折合人民币约500亿元若将氮肥利用率由30提高到40,可减施1/4氮肥,(2)施肥结构不合理,养分施用不平衡,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土壤磷素开始积累,有所盈余;而土壤中钾素则因每年施用大量N、P化肥,产量不断提高,加上钾素投入少、产出多,相当一部分地区基本不施钾肥,土壤钾素呈下降趋势,目前N:K20为1:0.16,显然偏低。我国土壤中各种微量元素缺乏,而目前施用微肥的面积很少,仅为1700万hm2(1993)。由于最小养分限制其他养分吸收,造成化肥使用中的浪费和肥效的降低。,设施农业投肥水平明显偏高,远远高于适宜用量,尤其是氮肥严重超量,不仅影响了蔬菜的品质,而且对耕地、地下水等资源造成严重的破坏。施肥中忽视后效是造成养分不平衡,肥料浪费的另一个方面。一般来说,氮肥后效会影响以后45茬作物,而磷肥的后效影响更长。研究发现:一季作物之后,土壤中残留的氮占施氮量的1530,而考虑轮作的特点,推荐施磷量要比单作施磷量少40。我国肥料品种结构不合理,还表现在优质肥料和新型肥料品种少,低浓度产品所占比例较大,高浓度的磷肥品种少,高效复合(混合)肥、控释缓效肥、腐殖酸类肥、生物菌肥品种少、数量小,(2)施肥结构不合理,养分施用不平衡,(3)地区间施肥不平衡,受技术、经济、交通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各地的施肥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东部沿海和中原地区肥料投入水平较高;西部地区肥料投入水平偏低,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从全国化肥平均用量来看,华东、华南、华北、华中四大区施肥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西北、西南和东北三大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一方面造成肥料富足地区肥料的流失,另一方面使大片中、低产田不能发挥生产潜力,这也是导致我国肥料利用总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在无明显障碍因子情况下,向中低肥力土壤施用同等数量化肥,其肥效要高出高产土壤上氮磷肥的肥效50100,1 kg化肥可多增产45 kg粮食。,(4)有机物料收集利用率低下,我国有机肥在总养分投人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小,而导致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下降,土性变坏。据粗略统计,作物秸秆、人畜排泄物等有机肥源目前只收集利用了1413。,万头猪场氮、磷排污量预测,食入排出量 氮(N)磷(P)总食入量(吨/年)164(153-248)40(27-44)总排出量(吨/年)107*(100-161)31*(20-33)其中:从粪中排出(吨/年)31(29-47)29(18-31)从尿中排出(吨/年)76(71-114)2(1-3)*相当于吨尿素,每亩施氮需万亩。*相当于吨过磷酸钙。*在喂给中等营养水平条件下。,有机废弃物每年48.8亿吨,含氮磷钾养分5316万吨(其中N 2176万吨,P2O5 870万吨,K2O 2270万吨)若将有机肥资源还田比率由34提高到60,相当于增施1380万吨养分,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科学施用化肥,引导增施有机肥,全面提升地力”,有机肥料资源未能充分利用,肥料对土壤环境的影响,1肥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对土壤环境产生的污染肥料对土壤环境最直接的影响是增加土壤中速效养分的含量,提高供肥力。原料、矿石本身的杂质以及生产工艺流程的污染,化肥中常常含有许多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元素、放射性元素、氟元素、有毒有机化合物和有机肥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等,这些物质施人土壤后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对土壤环境产生污染。,(1)重金属污染,施肥引起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磷肥以及利用磷酸制成的一些复合肥料。制造磷肥的主要原料为磷灰石,除了富含P2O5外,还含有铬、镉、砷等多种有毒的重金属元素,用其生产磷肥后施用,将会污染土壤。这是化肥污染土壤的一个突出问题。有些化肥如硝酸铵、磷酸铵或复合肥中As含量甚至可达5060 mgkg。,世界各国磷肥中Cd含量有较大的差异,美国为7415.6mg/kg,加拿大为219.3mg/kg,澳大利亚为1891mg/kg,瑞典为2.030mg/kg。中国磷矿含Cd量为0.15.71mg/kg,大部分为0.22.5mg/kg,对55个主要磷矿的分析结果表明,其平均含Cd量为0.98mg/kg,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磷矿中的Cd含量属中低水平。尽管从目前来看,我国的磷肥中镉含量还不至于引起严重的镉污染问题,但潜在的危险不容忽视。,国家或地区,美国西部,美国东部,摩洛哥,原苏联,中国四川,中国云南,中国贵州,中国宜昌,澳大利亚,美国西部,美国东部,中国四川,澳大利亚,德国,测试样品,磷矿,磷矿,磷矿,磷矿,磷矿,磷矿,磷矿,磷矿,磷矿,TSP,TSP,SP,SP,SP,CD,含量,60340,315,1517,0.40.6,0.50.6,0.94.0,0.8,0.7,4109,50250,1020,0.40.6,3848,0.2117,资料来源,Auer,1977,USEPA,1974,Machelett,1984,Machelett,1984,四川农大,,1985,Fertilizer weed,1991,Fertilizer weed,1991,Fertilizer weed,1991,Williarms,1974,Mortved,&Giordano,1977,Mortved,&Giordano,1977,四川农大,,1985,Williams&David,1973,Machelett,ect,.,1984,部分国家或地区磷矿,(,肥,),中镉含量,(mg/kg),(2)放射性污染,化肥中放射性物质主要存在于磷肥和钾肥中。磷矿石中常含有铀(U)、钍(Th)和镭(Ra)等天然放射性元素,磷肥是土壤中这些天然放射性重金属的污染源。我国成品磷肥中U含量一般为2.410-322410-2mgg,Th的含量为1.1X10-31.110-2mgg。我国浙江、福建一带的磷肥中放射性核素强度较高。但总的来说,我国磷肥中放射性核素的强度是偏低的。,作为钾肥原料的钾盐矿中放射性核素是40K,主要辐射和射线。这些放射性物质可随化肥进入土壤,通过食物链被人体摄取,对人畜产生放射病,能致畸、致突变、致癌。美国每年施用钾肥相关于钾盐矿600万t,所提供的40 K放射性达15541014Bq。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钾肥消耗量为150万t,估计进入农田的4。K放射性总强度达371013Bqa。,(3)氟污染,氟是磷肥中污染环境的主要元素之一。氟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对人畜危害较大。磷肥的主要原料是磷灰石,氟含量1-3.5,生产过程中含氟量的1/31/2成为SiF4排出。长期使用磷肥会导致土壤中含氟量的增高,从而使生长其上的植物中氟含量也增高,轻则抑制植物生长发育,重则产生中毒现象。这在酸性土壤上更为严重,在石灰性土壤上可能形成难溶的钙盐。,(4)有毒有机化合物的污染,目前商品生产的化肥中,普遍认为有害的有机化合物有如下几种:硫氰酸盐、磺胺酸、缩二脲、三氯乙醛以及多环芳烃,它们对种子、幼苗或土壤微生物有毒害作用。硫氰酸盐(SCN-)产生于煤气和炼焦的生产过程中。在炼焦厂作为副产品制造的硫铵中含有一定量的硫氰酸铵。当水溶液中SCN-浓度超过5 mgL以上时可危害作物发芽。因此施用硫铵前要注意检测。在化肥中磺胺酸盐含量一般较低,主要存在于用制造尼龙原料的废硫酸生产的磷肥、氮肥中。缩二脲存在于尿素中。在造粒过程中,经高温处理(133)能分解出胺和缩二脲,对作物有毒害作用。对植物危害较大又较普遍存在的是磷肥中的三氯乙醛,一般在磷肥生产中都存在三氯乙醛污染。三氯乙醛是植物的生长紊乱剂,它能在土壤中存在较长时间,数月后才能降解完全。,(5)有机肥料中有毒有害物质对土壤环境的污染,城市垃圾、污泥中含有有害重金属,当它们作为肥料过量输入农田,会使土壤中重金属有毒物质积累。未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畜粪便、城市垃圾以及携带有病原菌的植物残体制成的有机肥料或一些微生物肥料直接施入农田,造成土壤的生物污染。病毒性粪便是一些病虫害的诱发剂,如鸡粪直接施入土壤极易诱发地老虎的繁殖,进而造成对植物根系的破坏。被有机废弃物污染的土壤是蚊、蝇滋生和鼠类繁殖的场所,不仅带来传染病,还能阻塞土壤孔隙,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的自净能力,危害作物正常生长。未经清理的有机肥料含有碎玻璃、金属片、塑料、废旧电池等,施人土壤中会使其渣砾化,不仅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甚至使土壤质量下降,农产品产量锐减、品质下降,严重者使生态环境恶化。,2导致土壤板结,土壤肥力下降,长期过量施用单一化肥使土壤溶液中NH4+和K+的浓度过大,并和土壤胶体吸附的Ca2+、Mg2+等阳离子发生交换,使土壤胶体分散,土壤结构被破坏,导致土壤板结。化肥无法补偿有机质的缺乏,大量施用化肥,用地不养地,造成土壤有机质下降,进一步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的生存,不仅破坏了土壤肥力结构,而且还降低了肥效。,据调查,由于长年施用化肥,华北平原土壤有机质已降到10 gkg左右,全氮含量不到0.1。我国东北一些农场20世纪50年代土壤有机质含量达90gkg,到了20世纪80年代降到2030gkg。吉林省土壤有机质还在以每年1gkg的速度下降。可见,长期过量施用单一化肥会对耕地土壤的退化产生直接影响。但也有试验表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在我国不同轮作区完成30余个连续10年的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单一氮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经10年后平均下降约5,而施用、磷、钾肥处理,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35,全氮增加15。对在氮、磷、钾化肥基础上连续增施有机肥的处理,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平均可提高10和20,对土壤速效养分提高也有明显的作用。,3造成土壤硝酸盐的污染,频繁施用氮肥直接影响土壤中NO3-N的含量水平。氮肥施用量和土壤中硝酸盐的积累与淋失量有密切的关系.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培肥地力,但当施入土壤中的总氮量过大时,将不再增加作物吸收却增加NO3-N的累积,土壤NO3-N的累积量随总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化肥是引起日光温室土壤硝酸盐含量累积的最主要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土壤中硝酸盐累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4引起土壤酸化,土壤酸化是指土壤pH值在原有基础上逐渐下降的现象,是土壤中H+逐渐增加和交换性盐基逐渐减少的过程。土壤酸化是土壤形成和发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自然过程。土壤自然酸化一般是较为缓慢的,但人为因素的影响大大加快了土壤酸化的进程。长期大量施用单一品种化肥,特别是生理酸性肥料,会导致土壤酸化。过磷酸钙、硫酸铵、氯化铵等都属于生理酸性肥料,植物吸收肥料中的养分离子后,土壤中H+增多,易造成土壤酸化。土壤酸化后导致有毒物质的释放,或使有毒物质毒性增强,这对生物体会产生不良影响。土壤酸化还能溶解土壤中的一些营养物质,在降雨和灌溉的作用下,向下渗透补充给地下水,使得营养成分流失,造成土壤贫瘠化,影响作物的生长。,5对生物的影响-对人类和动物的影响,化肥对人畜产生的危害主要是通过食用含有过多硝酸盐的谷物、蔬菜和牧草等引起的。硝酸盐在动物体内经微生物作用可被还原成有毒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严重者可致死。亚硝酸盐还可间接与次级胺结合形成强致癌物质亚硝胺,从而诱发消化系统癌变,如胃癌和肝癌。此外,亚硝胺还可引起畸形胎和遗传变异。现已发现有120多种亚硝酸盐,其中确认有致癌性的占90。亚硝酸盐对人的致死量为1570 mgkg(体重)。,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WHOFAO,1973)规定亚硝酸盐的ADI值(日允许量)为0.13 mgkg(体重),我国人体按60 kg计,则日允许量为7.8 mg;而硝酸盐的ADI值(日允许量)为3.6 mgkg(体重),得出蔬菜可食部分中硝酸盐含量的卫生标准为432 mgkg(鲜样)。饮用受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污染的地下水,当水中硝酸盐含量达45mgL时,对人体有害。饮用水中NO3-N含量的国际标准为45mgL。,近年来发生家畜因食用大量的甜菜叶及块根引起亚硝酸盐中毒的事件,尤其是以使用氮肥过多的土壤中生长的甜菜等植物为饲料,会含有大量的硝酸钾,发酵或煮后时间过长,硝酸钾还原生成亚硝酸盐和氧化氮,对神经、血管有毒害作用,家畜食用后1520 min即可发病,常因来不及抢救而大批死亡。据报道,国外随氮肥的大量施用,畜禽的亚硝酸盐中毒显著增加。,在自然环境中,天然亚硝胺很少发现,在人畜体内主要是通过食物和饮用水摄入它的前体硝酸盐及胺类物质于机体内合成。胃的环境(pH值约为3)很适合亚硝胺的合成,但当硝酸盐浓度很低时,形成亚硝胺的反应速度缓慢。因此,如何减少亚硝胺前体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摄入量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施用过多的磷肥可与土壤中的铁、锌形成水溶性较小的磷酸铁和磷酸锌,降低其有效性,使农产品或饲料中铁与锌的含量减少,人畜食用后,往往造成铁、锌营养缺乏性疾病。,(2)对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当施肥量达到一定数量时,因植株生物增长过快,大量养分被植株吸收,或被非产品部分消耗,造成贪青、徒长、迟熟、倒伏,导致作物产量及品质的下降,并使蔬菜味道变坏,不耐储藏。施用化肥过多的土壤会使谷物、蔬菜和牧草中硝酸盐含量过高,累积在叶、茎、根及子实中,这种累积对植物本身无害,但危害取食的动物和人类,尤其是蔬菜,人体摄入的硝酸盐有80以上来自所吃的蔬菜。,蔬菜是一种喜硝作物,影响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的因素很多,包括蔬菜的种类、品种、氮肥的种类、施用量、施肥时间等。不同种类的蔬菜其新鲜可食部位硝酸盐含量差异很大,就平均含量而言,一般是根菜类薯芋类绿叶菜类白菜类葱蒜类豆类瓜类茄果类多年生类食用菌类。根菜类蔬菜(如萝卜等)硝酸盐含量可达近3000mgkg;瓜果类蔬菜每千克只有数百毫克;而食用菌类更少,一般低于100 mgkg。以根、茎和叶供食的蔬菜类均属于硝酸盐积累型,而以果实供食的蔬菜类属于低富集型。通常硝酸盐的分布为根部和茎部较高,叶部次之,花和瓜果最低。不同品种间硝酸盐含量也有很大的差异。偏施和滥施氮肥是造成蔬菜品质恶化的重要原因,因此许多学者提出了控制氮肥用量来降低蔬菜硝酸盐的积累。,不同氮肥形态可导致不同的硝酸盐累积量,对这种差异影响最大的因素是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比例。不同氮肥品种对空心菜硝酸盐积累的研究表明,氯化铵和硫酸铵具有明显降低硝酸盐的积累作用,而硝酸铵和复合肥具有明显提高硝酸盐的积累作用。,我国是世界上消化道系统癌症高发病率国家,这与我国人民饮食结构中蔬菜占有较大比重有一定关系,特别是近年来化肥的大量施用,塑料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的推广,使得蔬菜中硝酸盐含量有所上升。对此,我们要重视开展蔬菜硝酸盐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工作。,肥料污染的防治对策,肥料污染的防治对策,国际上掀起了以低投入、重有机,将化肥、农药施用保持低的水平,保障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为中心的持续农业运动。提倡以尽量低的化肥、农药投入,尽量小的对环境的破坏来保持尽量高的农产品产量及食品品质的农业生产方式。要针对当地土壤生态条件,制定相应对策,采取综合措施,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充分发挥其肥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通过各种途径的损失,尽量减轻和避免对环境的不良影响。,(1)加强对肥料的监督管理,从肥料的质量上扼制污染,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政策,积极支持和保护无公害肥料的生产,加大施用和推广力度,做到政策上倾斜、资金上保证,真正从思想上、政策上解决肥料的污染问题。肥料的生产、销售、经营企业要遵守国家及行业 部门、地方政府制定的有关肥料的标准、规定,除符合质量和养分标准外,还要遵守 肥料的无害化指标的规定,真正从源头上杜绝污染物的产生。肥料的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肥料生产、经营的监督管理,严格按照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对肥料实行全方位监控,使劣质肥、污染肥、假肥没有立足之地。建立长期稳定的施肥监控网络,定期报告不同类型耕地的肥效现状及演变趋势,为制定施肥方针、肥料生产规划和有关决策,为宏观调控肥料的生产、分配与施用提供依据。,(2)经济合理施肥,严防过量施肥,施肥量特别是氮肥,不应当超过土壤和作物的需要量。不同的土壤和相同土壤的不同地块在养分含量上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且不同作物和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各有其不同的生育特点,它们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养分种类,数量和比例也都不一样。在拟定施肥建议时,必须严格按照作物的营养特性、潜在产量和土壤的农化分析结果,来确定化肥的最适施用量。即要了解土壤肥力、了解作物的营养特性,坚持因土因作物适时适量施肥,充分发挥其肥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这样才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3)氦、磷、钾肥配合施用,养分平衡供应是作物正常生长与增产的关键。目前我国氮、磷、钾比例和土壤养分状况与作物对养分的吸收状况不相协调,必须从宏观上调整肥料结构,在配方施肥的基础上,采取“适氮、增磷、增钾”的施肥技术。我国近年来氮肥的施用量大幅度增加而产量增加有限,其中磷、钾不足是主要原因。在当前钾肥亏缺较大的现实面前,应当充分利用农家肥中的钾,以缓解钾素供应矛盾,将有限的钾肥资源用在严重缺钾的土壤和需钾量高的作物上。同时要合理配施微量元素肥料。,(4)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有机肥料所含营养元素齐全,含有作物所需的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还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可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的保肥和供肥能力,改善因偏施化肥而造成的土壤养分失调的状况。有机肥是供给微生物能量的主要来源,而化肥却能供给微生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无机养料。因此,二者配合就能加强微生物的活性,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增加土壤中的速效养分,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化学氮肥与有机肥料配合施用还能有效降低作物、蔬菜中硝酸盐含量,提高品质,减少化肥的损失和起到防止土壤污染的作用。据我国不同地区长期肥料试验,施氮、磷、钾肥的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大有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最多最快的是无机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因此,有机与无机肥料配合施用符合我国肥源的国情,也是培肥土壤和建立高产、稳产农田的重要途径。,(5)推行施肥新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针对过量施用氮肥引起土壤NO3-污染,通过施用缓效、控释肥料,使用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来降低土壤中的NO3-的含量。为提高肥料利用率,提倡改地面浅施为开沟深施和叶面喷施,改粉肥扬施为球肥深施和液氨深施,改分散追肥为重施底肥等,以减少施肥次数,减少肥料流失的机会。为减少蔬菜硝酸盐的积累,可采取“攻头控尾、重基肥轻追肥”的施氮技术。对于施肥造成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从降低重金属的活性、减少其生物有效性。通过调节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施用石灰、有机物等改良剂来控制土壤重金属的毒性,对严重污染土壤可采用客土、换土以及生物修复进行治理。,(6)优化肥料品种结构,研制新型无污染肥料,发展高效、高浓度的化肥品种,研制开发高效复合肥、复混肥、腐殖酸肥料、有机微肥等新型无污染肥料,推广应用长效、缓释、控释肥料以及生物菌肥,以适应我国高产优质高效现代化农业发展多样化的需求和科学施肥的需要。我国的有机肥资源十分丰富,全国农作物秸秆(干重)总量6亿t,人畜粪便43亿t,生活垃圾4亿t,N、P、K养分约3600万t。从我国的无公害农业、实现农产品清洁生产的需要出发,要尽快出台国家耕地培育法,在肥料资源的统筹管理上要走出一条以综合养分管理为主,充分发挥养分再循环利用的养分高效利用之路。,大力发展秸秆还田或过腹还田;积极推广畜禽粪便等动植物废弃物快速无害化处理技术;把肥饲兼用型绿肥纳入种植计划;选择那些养分浓度较高、来源和剂型稳定、商品性好而无异味的有机物料作为有机肥料原料,生产商品化的有机肥料或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在解决好高效菌株筛选、菌株活力保护的前提下,在特定作物上适度应用微生物肥料(或称接菌剂)。,(7)加强水肥管理,实施控水灌溉,减少田面水的排出是降低农田氮、磷流失的关键,大水漫灌、田埂渗漏使氮、磷肥还没来得及被作物吸收或被土壤固定就被水冲跑了,使灌溉回归水中溶有大量化肥等物质,污染地表水,恶化水质。加强田间水肥管理,浅水勤灌,干湿交替,减少排水量,有效地降低农田氮、磷排出量。逐步推广喷灌、滴灌、渗灌等技术,以减少水分的下渗量,从而减少氮素的淋溶损失。,(8)培育高产高效低累积硝酸盐的蔬菜品种,蔬菜硝酸盐含量虽然高,但在不同种类、不同品种和不同部位间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寻求减少和控制蔬菜自身带来的大量硝酸盐方法从遗传和生理生化的特异性上去选择从形态上去筛选低富集型的品种,(9)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化肥特别是磷肥影响环境的重要途径,因此,对坡耕地要退耕还林还草,增加植被覆盖度,保护生态环境,降低地表径流,控制和减少水土流失,这是减少肥料对地表水体污染的根本途径。,

    注意事项

    本文(化肥.ppt.ppt)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