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大学的景观环境设计说明.doc

    • 资源ID:2656834       资源大小:122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大学的景观环境设计说明.doc

    “教育是立国之本”,而教育以师范为先,以师资培养为最重,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培养培养人才之人,为国家之重任,师范学校之本体,更需要全方位的考虑。校园景观之所以重要,莫过于环境育人。保持校园环境的自然生态属性、增加校园环境的文化积淀是景观设计的核心,我们当竭尽努力之。景观设计随笔目 录第一章 背景及现状第二章 总体布局、分析第二章 总体布局、分析第四章 投资估算及经济技术指标厚德、笃学、砺志、创新重庆师范大学校训重庆师范大学景观环境设计方案说明书朴素生态园林与校园文化的现代景观重构第一章 背景及现状1.1重庆师范大学发展大事记1954年 学校建校,校名为“重庆师范专科学校”。重庆师范专科学校是建国后最早成立的师范专科学校之一。   1960年 四川省委将学校升为“重庆师范学院”,郭沫若同志为重庆师范学院题写了校牌。建院后,学校迅速发展。 1962年 为积极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四川省对高等教育进行了大调整,又将学校更名为“重庆师范专科学校”,同时将成都师范专科学校并入重庆师范专科学校。 1978年 经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学校恢复为“重庆师范学院”。从此,学校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对外交流、基本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目前 学校在党的十五大及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引下,坚持“以人为根本、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目标”,深化改革,锐意进取,为创建适应21世纪发展要求的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 2004年 学校进行重庆大学城师范大学新校区工程建设,进行了学校总体规划,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完成学校详细规划。1.2 工程概况1.2.1项目名称:重庆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工程1.2.2建设规模:新校区占地约160公顷(以最终测绘数据为准),设计规划为在校生27000人,总建筑面积116万平方米左右。1.2.3设计内容:新校区总体规划,道路规划,综合管线规划,竖向规划,绿化景观,水系规划等。1.2.4建设周期:全部工程分四期建设,2005年9月首期入住学生5000人,2020年全部工程竣工。13 区域现状条件分析1.3.1区位新校区项目场址于重庆市沙坪坝区虎溪镇,位于重庆市大学城西北部。新校区西靠缙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东临拟建中的木渔堡公园。1.3.2交通在对外连接上整个重庆市大学城目前有成渝高速公路和老成渝公路经过,区内有陈曾路(陈家桥镇曾家镇)通过,规划中的遂渝高速公路从规划区外的东侧穿过,城市绕城高速公路从规划范围的西侧穿过。建成后的重庆师范大学大学城新校区在靠近缙云山脚西侧规划有二环高速公里穿过。新校区距现校区的直线距离越10公里,沙坪坝至大学城的梨树湾隧道贯通后,现校区到大学城约20分钟车程,而沙坪坝区井口隧道通车和212国道沙坪坝至井口道路改造完毕后,现校区与新校区的距离约30公里,大约行车25分钟左右。1.3.3自然现状1.3.3.1 校园景观规划面临的是实际存在的原始基地和未来实现的总体规划双重现状;1.3.3.2 作为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应该在小庭院设计中考虑到对日照的适宜性利用;1.3.3.3 年平均降雨量为1074.6毫米,其中大雨、暴雨多集中在78月。多年平均日最大降雨量约90毫米。考虑对雨水的回收和利用;1.3.3.4地形西高东低,西部为单斜丘陵,东部为浅丘平坎地形,相对高差最大26米,斑块状丘陵地形单元的重复出现,为多中心的校园布局打下基础;1.3.3.5现状植被的特点:大乔木少,以小灌木、地被和农田为主,尤其是地被植物种类丰富,呈现出细腻、匀质中富有变化的肌理1.3.3.6 总体规划平面布局在使用功能上合理便捷,但对现状基地的地形水体呼应和照顾不周,大部分建筑都是规整的南北、东西向的平原式布局,与丘陵地形冲突较大,尤其是建筑对现状溪流的切割阻断,使完整的自然水系很难在校园形成1.3.3.7 人为建设不同程度上对自然环境的介入,使原来完整的地貌出现碎片和断裂,是山体环境建设中不可避免的,景观设计应在最小程度影响总规的基础上,保持山体林地的完整性,从而削弱和改善这些负面影响;1.3.3.8 山地校园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地域特色,但同时校园中开敞、平坦、大型的公共活动空间稀缺,景观设计应经可能挖掘开敞空间的潜力,满足校园户外交往功能;1.3.3.9 总规中建筑多依山而建,人为建设对自然的介入产生许多特异的、介于建筑空间和户外空间的模糊空间,提交同时满足生态、使用功能以及心理需求的环境方案,是此次景观设计的重点。1.3.4 人文现状1.3.4.1 学校历史重庆师范大学(原重庆师范学院)创办于1954年,是建国后最早设立的高等师范院校之一,经过50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的多科性高等师范院校。学校占地3300余亩,坐落在歌乐山麓,嘉陵江畔,地处重庆市沙坪坝区中心,地理位置优越,校园绿荫环抱,是重庆市政府命名的“园林式单位”。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和1986年批准的第三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是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在西部设立的唯一的“华文教育基地”和教育部设立的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学校图书馆藏书120余万册,有中外报刊和电子期刊8000余种,藏书量居重庆市高校第三位。 1.3.4.2 学科设置学校设有经济与政治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外国语学院、影视传媒学院、美术学院、历史与文博学院、教育学院、特殊教育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化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理科学学院、旅游学院、管理学院、社会工作系、音乐系、体育系、初等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涉外商贸学院等22个院系,2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0个全日制本科专业,4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1.3.4.3重庆师范大学特征文化教学研究型大学文理综合的师大特征和教书育人的文化氛围校训“厚德、笃学、励志、创新”1.3.5 人文理解1.3.5.1 师之演变文字的历史似乎表明,人类文明自孔子、释伽、苏格拉底以来,每个时代每个社会无不按照自己的方式及自己的世界观开启蒙昧和施行教育。教育最初也许是大树下的坐而论道或是周游列国式的传道,随着学校的出现,教育不断的社会化和职业化。1.3.5.2 关于师范大学大学是先进科学技术的发生之地,而师范类大学是更为特殊的学校,这里几乎涵盖了所有人类文化成果的传播,传播与传承是其显著特征,学科专业的覆盖性和普遍性及普通型是师范大学的特点之一。1.3.5.3 关于教育教育和受教育是校园永恒的内容之一,教育是参与者群体的“社会交往行为(communicative action)”,从这一角度讲,教育对于师生双方来说都是展开的对话和不断阐释的过程以及一种获得和充盈的过程。因此,校园环境要解决的实质功能是交往空间的设计。1.3.5.4关于景观及其自然一切时代一切社会的教育都贯穿了人类所分享着的精神积淀,即对自然的尊敬和对自由的追求。自然是人类文明发生的源泉,校园内的自然环境也是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孕育的载体,因此,景观设计应对现状的自然资源给予足够的尊重1.4设计依据:1.4.1重庆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总体规划设计任务书1.4.2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1.4.3地形红线图1.4.4国家教育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19921.4.5重庆市大学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资料1.4.6(95)建标字第333号文件有关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要求1.4.7重庆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要点,2004年3月,重庆师范大学提供。1.4.8重庆师范大学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2004年10月) 第二章 景观总体规划布局2.各项总体布局规划前期规划对校园提出了7大原则性定位既1现代化校园2人性化校园3多中心校园4生态化校园5园林化校园6可持续发展的校园7高起点高目标的校园景观规划中对在此7点原则的基础上着重对生态化、园林化校原则了深化设计。生态化体现在整体校园的山地林间的景观及植物群落的设计方面,而园林化则细微的体现在各个楼群庭院之间与各个集中绿地当中。鉴于师范大学的特殊性,整体校园的风格定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域景观与朴素现代生态景观的融合文化个性与文化共性的统一2.校园环境的传统景观意义提示传统文化氛围的构建主体、传统巴渝园林山林空间设置。大学文化延续精神的体现3.校园环境的现代景观主题设计生态性、自然性、趣味性空间与极简空间的融合、大学创新精神的体现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文明形式巨变的伟大时代,经济和文化全球化态势是的我们更深的思考我们的传统文化和科技文明带来的新一轮文化建构的关系,传统依然要传承,而更重要的是传统文化怎样发展,校园的景观环境的设计必须面对信息时代大学校园的变化,并对这些变化作出很好的融合与创新设计,真正能够做到环境陶冶人、环境与人。不发展传统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最大亵渎!21景观总体构思新时代大学校园的环境景观理应是自然属性与人文属性高度合一,自然生态景观是基质,而人文景观则是恰当的提示与点缀。大学校园的景观规划首先是保持或者是恢复具有地域环境特色的植被景观系统,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地形、水系建筑、道路、场地、以及不同人群文化传承创造具有浓郁校园特色的氛围的环境空间欣赏与参与体系。本方案系统而综合的对重庆师范大学的校园景观从功能、景区、景点、到竖向、植被、文化提斯、类型空间作出了系统的设计。创造了以入口中轴线景观为核心,以山地现代巴渝园林为羽翼,以图书馆、院系楼、学生宿舍区以及主体道路、产业园区、运动场地为基础的复合、多中心的景观空间类型体系。形成了重点突出、层次丰富特色鲜明的重庆师范大学景观园林环境。大学校园环境的精神文化氛围创造是整体景观的灵魂,如何有效的在每个景区形成具有校园精神文化内涵的空间景观,是整体设计中一直关注的内容,从入口纯粹的竹林到中央水系的杉树林景观;从轴线两侧丘陵的树林竹亭再到林中、水边栈道、图书馆文化广场的钟塔、校徽,以及院系楼间的纪念和创意环境雕塑,无不表达着大学校园的文化气息。而宿舍区的现代功能设施与植被景观的完美结合则体现这现代信息时代条件下的大学校园与社会接轨、与国际开放大学接轨的现代意识。2.2 景观场地竖向规划竖向规划延续前期详细规划所形成的基本规划标高,与建筑相关的场地则严格遵循规划场地的标高要求,而在纯粹景观绿地当中队规划地形作了一定范围内的调整,调整的原则是力求与现状测绘地形进行更加良好的结合。本方案在图书馆文化广场区域对原规划场地标高作了调整,在不改变功能的条件下对原地形山头作了保留,并结合场地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广成设计。2.3 景观植被规划2.3.1植被结构设计2.3.1.1总的来说,山体林地植被上应多种植落叶树,通过对不同树种形体、叶片质地、色彩、花期、落叶期的搭配,使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更显多样性,从而丰富人对自然的感受。2.3.1. 2林地外围种植复合林带,乔、灌、地被、草结合,常绿、落叶结合,对于山林外部的人,可以塑造郁闭的山林效果,同时对于山林内的使用者,提供对建筑空间有益的缓冲。2.3.1.3 山体内部空间采取“大的落叶乔木地被”的两层结构,丰富的地被植物是现状可贵的特点之一,在山体内部空间尽可能多地保留基地的地被肌理,选择分枝点高的落叶乔木,可以形成有趣多变的光影变化,与地被质地形成好的景观联系,有利于对自然和光阴流逝的感受2.3.1 种植规划的原则及总体控制植被景观是校园景观环境的真正主体,重庆师范大学地处亚热带大陆腹地,气候炎热,雨量丰沛,植物品种丰富,景观规划从植被的自然生态景观属性、植物与地形的关系、植被与建筑的关系、植物与道路场地的关系、以及植物与市政管线的关系入手对植物进行了系统而细致的配置。植被的规划遵循了以下原则1地域乡土树种原则主调树种严格按照地方乡土树种来配置。2植物的生物学属性原则种植符合植被的生物学属性,以提高成活率,构筑理想生态环境3校园文脉延续性与植物种植文化性原则在与自然共生的漫长历史进程中,中国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植物文化;重庆师范大学新校园应充分反映我国传统植物文化的精髓。纵观世界历史名校的校园环境都拥有数量不等的古树名木,既作为学校悠久历史的见证,又具有形象表征的意义。在绿化树种选择上应遵循长生树种(百年以上树龄物种)与速生树结合的原则,适当栽植一定数量的大树,既可在近期达到一定的景观要求,又能随着时间的延续逐渐形成自身的植物景观特色与历史文化积淀。4种植设计的功能性原则作为景观生态综合体的校园环境,首先考虑的是其生态原则。尽可能多地运用复层混交植物群落提高单位面积的绿量,使之最大限度地改善环境,发挥生态效益。根据重庆多山,多雾,降雨丰沛,日照时数短等特点,适地适树,突出重庆校园的种植特色。重点考虑师范大学特殊环境对科学教育和素质培养的户外教学功能的需求原则。考虑教学科研环境的特殊需求原则,在特定场所不能选用对环境有一定负面影响的植物种类,诸如飞絮等毛状物,以免影响一些精密仪器的使用寿命和精度。5. 植物种植的内容和控制指标根据重庆的气候特点,地区植物群落是以常绿阔叶树为主与落叶阔叶混交林相出现,但作为校园植物景观与环境,我们认为应充分考虑其在雨季与冬日对阳光的需求,在重庆师范大学新校园环境设计中大量运用的植物种植群落应具有以下的层次结构:上层大乔木:应以落叶阔叶树为主(最好达到60%以上),形成上层界面空间,以保证夏季的浓荫与冬季充足的阳光。中层乔灌木: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同时结合观花、叶、果、杆及芳香物种,形成主要植物景观感受界面空间。下层是耐荫的低矮花灌木、地被及缀花草地。6. 重庆师范大学新校园总体植被规划比例绿地中乔木与灌木的树冠垂直投影面积比值为3:1绿地中乔灌木覆盖面积不得低于绿地总面积的70%常绿树与落叶树的植株数量比值规划为6:4速生与慢生树种的比例为1:1整体校园的树种品种将达到800种2.3.2具体的植物种植设计2.3.2.1主门区的种植设计:重庆师范大学新校园大门环境应体现出现代、大气、简洁、高雅的特点。种植设计采用纯竹林的形式,既能烘托重庆师范大学新校园大门的特点,又能体现竹的“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几经狂风骤雨,宁折不易弯。依旧四季翠绿,不与群芳争艳。”高洁品格。同时也与缙云山的天然竹林融为一体。毛竹+斑竹蝴蝶花(扁竹根)+麦冬+蕨类2.3.2.2 中央共享生态带:这是整个校园园林植物景观的中心,规划设计为生态湿地。在湖区的周围配植宿根、球根花卉,辅以上层开花木本花卉做到四季开花,四时花香的效果。春季:玉兰、黄兰、水仙、黄花菜、鸢尾类、芍药、马蹄莲等;夏季:白兰、蝴蝶花、萱草、美人蕉、石竹、石蒜、忽地笑、鹿葱、长筒石蒜、花叶艳三姜等;秋季:枫香、吉祥草、葱兰、一枝黄花、荷兰菊、地被菊、孔雀草等;冬季:梅花、南方红豆杉、日本五针松、南洋杉、蜡梅、葱兰、银心吊兰等。此外,再配植些重庆当地特有的蕨类,如:凤尾蕨、狗脊、石松、紫萁、肾蕨等更显自然。湖边浅水区:菖蒲、马蹄莲、水生鸢尾、黄菖蒲、燕子花、花菖蒲、芦苇、落新妇、蓼属、慈姑等。靠近大门的绿地以桃李为主景,具有“尊师重教、桃李满天下”的景观寓意。配置8-9月开花的树种,使新生入学时就感受新校区的花园式环境。上层乔木:樱花、樱桃、东京樱桃、日本晚樱、稠李、黄花槐等。中层乔木:红碧桃、绛桃、白碧桃、洒金碧桃、菊花桃、寿星桃、红叶桃、垂枝桃、蟠桃、油桃、紫叶李、李树、茶梅、紫薇、小桂花。靠近图书馆的绿地以秋色为主景,大量种植色彩鲜艳,可供鸟食的浆果植物,以及便于栖息的树林、灌丛。基调树为水杉、枫香、复羽叶栾树、重阳木、银杏,既便于鸟类筑巢栖息,又可观秋色红叶,形成“霜叶秋色”的植物景观,使中央生态景观带得到充分的体现。山上广植可供鸟食果的乔木:川楝、海棠果、油柿、南方红豆杉、柑橘、枇杷、李等。山上灌木:十大功劳、火棘、枸杞、构骨、天目琼花、木本绣球、果梅等。2.3.2.3 主环路:从重庆市的骨干树种中选用重阳木和复羽叶栾树2种植物作行道树,形成重庆师范学院主环路的特色。 第二层次行道树为天竺桂、蓝花楹、及香樟。2.3.2.4学生公寓和后勤区:以专类园的形式配置植物群落,使庭院空间形成各具特色的趣味空间。桂花园:乔木: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灌木及地被:小桂花、金叶含笑、洒金东瀛珊瑚、菊花梅园:乔木:红梅、罗汉松、日本五针松、斑竹、凤尾竹、芭蕉筠石园:乔木:慈竹、斑竹、孝顺竹、琴丝竹、凤尾竹、黑松、罗汉松灌木及地被:阔叶箬竹、南迎春、蜡梅、麦冬 芙蓉园:乔木:木芙蓉、重瓣木芙蓉、黄花槐灌木及地被:玫瑰木槿、扶桑、八角金盘、细叶萼距花(满天星)木兰山茶园:乔木:常春二乔玉兰、白玉兰、乐昌含笑、白兰、峨嵋含笑灌木:紫玉兰、山茶、茶梅樱花园:乔木:樱花、日本晚樱、东京樱花、大山樱灌木:杜鹃、含笑、扶桑、石榴海棠园: 乔木:垂丝海棠、西府海棠、海棠花、百千层灌木:贴梗海棠、倭海棠、栀子花紫薇园:乔木:独干紫薇、独干翠薇灌木:紫薇、翠薇、银薇、决明楠木园:乔木:楠木、桂花草本:蕨类丰硕园:乔木:桃树、李、蒲桃、芒果、木菠萝、梨、柑橘、柚子、枇杷、柿树灌木:火棘、南天竹、构骨、阔叶十大功劳、葡萄水景园:乔木:垂柳、桂花、印度橡皮树、复羽叶栾树、木芙蓉灌木:贴梗海棠、含笑、栀子花、蜡梅水生植物:荷花、香蒲、黄菖蒲、水生鸢尾等。热带风情园:乔木:蒲葵、假槟榔、鱼尾葵、棕榈、灌木:苏铁、美丽针葵、棕竹、老人葵彩叶园:乔木:枫香、三角枫、鸡爪槭、羽毛枫、红枫、金枝垂柳、杜英、红叶桃、紫叶李灌木及草本:红叶乌桕、金叶含笑、花叶鹅掌柴、红檵木、金叶女贞、金边六月雪、金心吊兰、紫鸭跖草、花叶艳三姜惜阴园:乔木:百千层、二乔玉兰、水杉、碧桃灌木及草本:山茶、杜鹃、含笑、芭蕉藤本:木香、七姊妹、常春藤芳香园: 乔木:白兰、刺槐、合欢、桂花、柑桔 灌木:大花栀子、含笑、小桂花、米兰、九里香、月季 地被及草本:花叶艳三姜、百里香、薄荷、留兰香百草园: 蝴蝶花、鸢尾、马蹄莲、美人蕉、花叶艳三姜、银边草、吉祥草、薄荷、葱兰、玉簪、紫鸭跖草、紫芒、巴茅、蕨类2.3.2.5 科技园区:不要选择有飞絮、花粉的植物,以免损害科研用的精密仪器。配置寓意“龙”文化的植物,提高民族自豪感。乔木:龙桑、龙爪槐、龙枣、龙游梅、垂枝桃、垂枝榆、龙柏、红千层灌木:南迎春、红绒球2.3.2.6体育运动区:本区应选用无乳汁、无枝刺、无飞絮、枝下点高、枝条柔软等特点的树种,中层通透;增加地被的覆盖面积。乔木:天竺桂、秋枫、重阳木、无患子、复羽叶栾树等。灌木:金丝桃、八角金盘、杜鹃、细叶萼距花、八仙花等。2.3.2.7宿舍区:主环路及两侧绿地:行道树选择落叶乔木,如:刺桐、无患子、复羽叶栾树等,以便教职工夏天遮荫,冬天享受阳光。两侧绿地:使用复层混交的植物群落栽植方式,形成立体的植物屏障,既可滞尘、消减噪音,又可增大绿量,提高空气质量。如:复羽叶栾树+小叶榕+罗汉松木芙蓉+黄花槐+贴梗海棠红绒球+蜡梅+扶桑杜鹃+栀子花+南迎春细叶萼距花+海栀子+麦冬教工公寓周围:应间隔一定距离栽植小乔、灌木和地被,如:樱花、海棠等,以免遮挡光线;应大量种植香花植物如:桂花、九里香、含笑等,使教职工四季和香花为伴。 集中绿地:配置有中国传统文化寓意的植物纯林,提高文化品位与使用率,如:斑竹林、梅林、桃花林、楠木林等。2.3.2.8山体:尽量保留山体原来的植被,仅作疏理处理;无植被的区域,应按照缙云山的植物群落模式:四川大头茶+米槠重庆山茶+细枝柃狗脊;润楠+枫香木姜子+五月茶蕨类;马尾松四川大头茶林,慈竹林;毛竹(楠竹)林等来配置。园路两旁,活动场地周围配置红绒球、扶桑、金叶含笑、红果金丝桃、玫瑰木槿、九里香等花灌木,这在整体上使校园的植物群落与缙云山植被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校园绿地成为缙云山的一个延续,又使山体上的小环境四季花香宜人。2.3.2.9由建造建筑、运动场等切割山体形成的崖壁、陡坎可采用植被混凝土绿化技术:植被混凝土牢固粘结在坡面上,能经受暴雨的袭击,具备较强抗冲刷能力;同时实现了快速和永久绿化。2.3.2.10适合重庆师范学院的植物群落:1. 蒲葵南天竹+海桐大叶仙茅+细叶萼距花2. 天竺桂+柳杉+皂荚含笑+构骨沿阶草3. 蒲葵+鱼尾葵+假槟榔苏铁+美丽针葵蕨类4. 蓝花楹+刺桐+桂花含笑+山茶+杜鹃台湾二号5. 天竺桂+银桦+银杏栀子+八仙花葱兰6. 斑竹+毛竹蝴蝶花(扁竹根)7. 黄兰+乐昌含笑+广玉兰蜡梅+海桐+杜鹃鸢尾+沿阶草8. 香樟+复羽叶栾树+樱花蚊母+含笑八角金盘+洒金东瀛珊瑚9. 楠木桂花蕨类10. 印度橡皮树+广玉兰红枫+黄花槐南迎春11. 枫香+麻栎花叶鹅掌柴+栀子花洒金东瀛珊瑚+南天竹沿阶草12. 雪松+罗汉松+紫叶李+红枫含笑+南迎春玉簪+马蹄莲13. 雪松+广玉兰蚊母+杜鹃吉祥草+马蹄金14. 悬铃木杜鹃+龟甲冬青沿阶草15. 枫香+天竺桂+三角枫羽毛枫+红枫红檵木+银边草16. 广玉兰+白玉兰桂花+山茶鸢尾17. 枫香+天竺桂垂丝海棠水栀子+蝴蝶花18. 黄葛树决明+杜鹃蝴蝶花19. 龙桑+垂纸榆+龙枣+龙游梅南迎春+红绒球20. 香樟小叶女贞+洒金东瀛珊瑚石菖蒲21. 黄葛树花叶鹅掌柴+洒金东瀛珊瑚+金叶女贞花叶艳三姜+金心吊兰22. 水杉+柳杉箬竹白花三叶草23. 香樟+川楝八仙花+杜鹃+南天竹台湾二号24. 马尾松+杉木+刺槐大花栀子+火棘+南迎春+蕨类2.4 景观空间功能布局校园景观功能包含了场地、山林、庭院、道路、水面等场所的不同功能,其基本功能是在规划功能分区的基础之上进行的细化和调整。在不同的景区包含不同的功能,在同一景区也包含不同的功能。功能分区如下:办公纪念功能区中心景观文化功能区、文化活动功能区景观修读区群体庆典活动区学生生活交流活动及学习复合区院系办公区产业园景观展示区教工生活景观区体育运动区2.5 景观景区划分重庆师范大学整体景观可分为六大景区、两个体育活动区供八个景区,景区是控制区域空间内的景观氛围概念,一个景区与另一个景区的明显不同就是其景观意境表达不同,重庆师范大学校园根据场地以及功能分区景区可分为入口及中心教学区林水清音景区北部丘陵区(学生宿舍级商业街区)绿意缤纷景区西侧院系楼 桃李不言景区(鱼水之乐)南侧丘陵区(学生宿舍区)山花烂漫景区东南侧产业园溪谷秋实景区东北侧运动场枫林栾叶景区西南侧运动场青青草色景区2.6 景观水景体系规划与校园的山体相对应,校园的水系对整体校园的景观形成了很大的影响,现状水系基本由雨水构成,西南侧沟内现状存有少量水流,而主轴线空间水量较小,因此校园内的水景应该和整体校园的供水和排水系统结合,利用雨水收集和中水系统共同维护校园水系的景观完整。多中心的校园整体规划,大量的建筑布置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然水系的收集产生了较强的干扰,因此根据总体建筑规划重新疏导场地雨水收集系统变得非常重要,方案围绕规划景观水系和多中心布点形成分区域的雨水收集和景观利用系统。2.6.1校园核心区湿地水系系统结合两侧的建筑周年场地及绿地系统,在南北两侧山脚建筑周边场地建立完整的雨水收集系统,最后汇集到中央湿地水面,水面的东侧即靠近大门一侧设立较大的溢洪沟,并入市政雨水管线。2.6.2其他独立水面的系统处理由于校园整体水系从完整意义上很难形成,尤其一些小型的水面,同样采用与附近校园市政的形成系统的办法,但在地形允许的范围内则力求系统完善。2.7 景观文化提示点缀校园的文化提示点缀集中在景观轴线、核心教学区与院系办公楼区域,在宿舍区及集中生态率低路也布置一些适当的校园文化提示点。文化提示与景区氛围共同塑造和支撑着大学校区的文化精神空间景观。文化提示包括以下几类提示2.7.1 巴渝文化提示2.7.2学校校园文化提示2.7.3现代艺术装置提示2.7.4纪念性空间设施提示2.7.5文化场地设施提示第三章 景观空间设计构思3 构建理想育人环境;创造地域文化空间景观特色;体现生态文化校园。大学的精神在于传承与创新,传承人类文明的文化精髓,创新文明延续发展的思想、方法与技术手段。而大学的环境在于营造适宜师生生活、学习及科研活动的空间体系,创造持续成长的文化交流学术氛围,因此大学校园的环境应当是自然生态与人文文化的融合。自然生态方面表现为对基地山、水、树、石以及整体场地的尊重和谨慎处理,表现为对现状地形、场所的准确概括、表现为对大量功能建筑布置所造成景观缺憾的弥补和提高。人文文化生态包括场地景观对地域文化的表达和对校园文化的营造。大学校园的空间文化属性和精神属性决定了景观环境的总体为生态自然风貌。校园文化氛围点点滴滴的渗透到各个功能设施与场地景观变化之中,力求含蓄与提示,不做过多的表现与张扬。3.1重要节点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分析3.1.1 主轴空间学校主轴空间由于两侧丘陵山地以及规划建筑的界定,形成强烈的轴线指向,对整体校园空间的自然生态属性有较大的影响,景观设计则力求在保持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增养增加整体校园自然文化属性,是我们考虑的重点问题。方案利用原有谷地稻田形成的台地,形成逐级下跌的水形,力求保持地形原貌的特色,并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水景。在景观规划中我们加大了水景的面积。传统文化中,水为灵性之体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六十四卦之一,师,坎下坤上易.师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因此,在主轴空间中存在较大水面有校园文化上的需求。3.1.2 山体自然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卢梭认为,人受的教育,来源不外3种,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事物"。而在这其中,自然给与我们的是所有认识的基础。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学习知识的人都是热爱自然的,自然可以鼓励人最大的发现和探索欲望,同时对于书本的知识可以有很好的折射和对应。保护、抚育和恢复山林,并最大限度的利用山林空间,以形成良好的景观修读空间,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2.8.3景观元素定性分析2.8.3.1 现状成匀质分布的丘陵地与总规叠加后,建筑外围的山体丘陵是新校区宝贵的自然空间,这里将成为师生课余放松、思索、交流、修读的理想之地。2. 8.3.2在满足山体的普遍使用功能外,结合总规的布局,对丘陵群进行了分组归类,并使之在功能上各有侧重。2. 8.3.3 北部丘陵群靠近主要的学生宿舍区,功能侧重学生之间的生活型交往,重点对学生课余休闲游憩空间的塑造2. 8.3.4中部丘陵靠近学校的公共基础设施,需结合现状设置较大和集中的活动场地。这里设置校园主要的修读空间和小团体交往空间,侧重跨学科型交往,重点在于对校园公共开敞空间的塑造 2. 8.3.5南部丘陵群靠近院系楼和宿舍,这里应同时满足修读和放松的功能需求,塑造学科型交往和生活型交往空间2. 8.3.6木栈道:所有丘陵地的道路均采用木栈道的形式,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对基地地被植物的侵扰,从而最大限度的保留基地的植被肌理。3.1入口广场及校门的构思校门构思一:着眼于师范大学的学校特色、突出师范大学的传承与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中师者以儒家文化的创立者孔子为代表,而释家随以学校(寺院)立本,最终却因出世而始终游离与社会之外。二者皆不具备现代意义上的师范概念,西方师范的概念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学者、师者风范,以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为师者代表。但居于现代师范概念有较大差异,而现代意义上的师范则以1794年法国巴黎设立的师范学校为最早,中国的现代师范教育源于晚清1896年上海南洋公学师范学院,其学制完全源于西方的新式教育体系。校门则是一个学校的历史传承与学校形象的集中体现,应当关注学校的历史、关注师范学校的文化渊源,同时学校的入口与其他建筑物应当浑然一体,共同营造学校校门空间的文化精神空间氛围。因此学校的入口方案采用了反映师范历史渊源的西方拱券结构并与老校区入口大门使用相同材质的红砖材质。形成严整、大气、学院感很强的入口风格。师范大学是一个培养老师的学校,校门形象应具有一定的历史传承感和朴素、简洁以及经典。该方案用一个三度重叠的拱廊来连接入口两侧行政楼,使行政左右楼利用校门入口连贯,形成统一的风格。并与老校区的现行入口有某种关联。校门构思二:校门方案二则基于重庆师范大学的校训“厚德、笃学、砺志、创新”校训是一个学校从事教学活动的文化积淀,反映着这个学校的历史和未来,因此将校训本身进行空间语言理解作为校门的第二个选择。入口左侧四个前后不同的巨大红青石立柱隐喻了“厚德、笃学、砺志、创新”的校训内容,而右侧最大的变体巨石方柱似乎是一个学校的结晶,校门主体经过加工处理形成可塑性的巨石造型,整体表达着学校“厚德、笃学、砺志、创新”的深刻内容。3.2中央轴线水系的构思3.2.1中央水区方案一自然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卢梭认为,人受的教育,来源不外3种,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事物"。而在这其中,自然给与我们的是所有认识的基础。前期修建性详细规划对中央轴线作了生态景观上的规划和预留,为后期的景观创作留下了很大空间,景观的核心在于尊重场地力所能及的恢复场地,增加自然元素对整体人工再创造的场所的介入和提高。这与人文文化的师法自然原则完全一致。中央轴线的处理正是自然与人文的高度合一!设计方案仔细寻找中央轴线基地的等高线走势,将其基本保留后在加以夸张处理,形成纹路自然的水田景观,并将水田从纵向连为一体形成了亲切、自然但不失恢宏的入口轴线空间。轴线空间的水系观、游、憩的校园文化特色,今后将成为师生修读、交往、沟通的中心景观。3.2.2中央水区方案二 方案二最大的保留了规划方案中的设计,延续规划中中央生态区的建议。将规划的驳岸不动,在水面上做出有丰富空间和色彩的人工湿地。并穿插进木栈道可供人流进出使用,使大水面不仅停留在观赏的表面目的上,更可将使用和人的活动参与进去。在高程上的处理集中体现在中间桥体周围,把整个的高差在此处理为一个近三米的跌水。势大而声不大。正好和大门广场形成对景,气势磅礴。使人在观赏上极具愉悦感!3.2.3中央副轴线设计横轴线的设计运用生态自然和地域文化的融合来对应于纵轴线的生态、自然与现代、简洁,通过南北两侧山地修读林地的建构,在林中设计了体现巴渝传统园林文化的巴山亭(北侧)和习议轩,南北呼应,形成核心校园的副轴线空间。对传统文化形成提示表达。体现着大学的基本传承精神。3.3 图书馆广场的构思图书馆基地的特征是有一个6米高的小丘,但从前期规划来看,图书馆前需要一个较大的文化活动广场,因此如何将这两者有机结合将是景观面临的最大的难题,方案设计一开始就从保留原地形以及尊重原规划的双重角度出发来应对这一难题。图书馆、知识殿堂、文化、学子、山丘、广场、这些景观元素以整体的形态反复出现、交错。一个山地文化广场应运而生! “山高人为峰”从一定意义上深刻反映了人类理性意志的伟大品格。此处对于图书馆边侧的场地处理揭示着读书、学习、做人、以及积极生活的深刻哲理,师范大学图书馆文化广场将场地、山体、林木、活动等景观融为一炉,形成了具有重庆山城风格的大学校园文化活动广场!3.4中心区轴线两侧建筑环境设计构思3.4.1 教学楼、实验楼环境构思教学楼作为整体学校授课、学习、交流的核心位于中央轴线的两侧,对营造整体校园的学习风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景观规划则从环境氛围上加强营造着这种氛围之和谐感、整体感。教学楼、实验楼位于轴线两侧的南北丘陵区中,山地地形的复杂性,带来辐射、日照、通风等条件的不同,造成不同组团生态小环境的明显差异,因而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重塑组团外部空间的小气候环境是实现可持续校园景观的重点3.4.2中心区南北侧丘陵群生态林地光阴的故事主轴北丘陵地靠近公共教学楼和图书馆,功能上应侧重修读活动的展开,考虑到南侧靠近侧重休息放松。景观设计延循了总规中对巴渝文化园林的界定,并且力图体现巴渝园林的精神实质,而非再现传统巴渝园林的形式符号,经研究总结,认为巴渝山地园林具有以下特征:1 人性化的尺度和空间格局2 地域特点的休息设施3 丰富质地的地被植物素材4 与自然共生的人工材质(建筑材料、场地材料)在靠近轴线通行桥位置布置了体现巴渝园林的传统园林山地景观提示巴山亭、习议轩形成了中心区的副轴线。横轴线的设计运用自然及地域文化的融合来对应于主纵轴线的生态与现代、简洁,通过南北两侧山地修读林地的建构,在林中设计了体现巴渝传统园林文化的巴山亭(北侧)和习议轩,南北呼应,形成核心校园的副轴线空间。对传统文化形成提示表达。体现着大学的基本传承精神。3.5公共教学楼组团3.5.1公共教学楼组团人流活动具有较强的规律性,瞬时人流大,停留活动少,停留时间短等特点,所以公共教学楼建筑外场地设计的重点在于:1、很好地解决人流集散和短时停留问题,2、改善建筑空间的小气候,3、景观视觉形象的提升3.5.2基于以上分析,公共教学楼中庭应尽量场地化,提高绿化覆盖率和使用率,同时场地设施的设置应该方向明确,使用便捷。公共教学楼组团绿地则在满足便捷的交通游线的前提下绿地化,并将修读等停留活动安排在绿地当中,满足人接近自然的愿望3.5.3建筑内庭在植被结构上以疏朗的落叶大乔木和地被组合为主。落叶乔木很好地解决和冬季日照和夏季遮荫的要求,枝条疏朗和丰富的地被使人在楼上俯瞰有良好的视觉效果3.5.4由于内庭空间有限,并且很长的时段都是在建筑阴影的覆盖中,铺装选择两种小尺度、具有温暖感的材质,提供近视距观赏的细节,同时也为俯瞰提供视觉的丰富质地在每个教学楼内庭的场地上,都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了3、5人短时交谈的场地,为了抑制人的长时间停留,不设置过多的坐歇设施,放置1.2米左右高的石柱,界定交谈空间,同时可以斜靠或做简单的书写3.5.5在从主轴进入两个公共教学楼组团的场地上设置文化提示点,作为公共教学空间的界定。场地设置为林下广场,场地中心对称设置深色抛光的花岗岩墙体,内

    注意事项

    本文(大学的景观环境设计说明.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