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浅谈防灾公园“平灾结合”的管理思路.doc
-
资源ID:2655981
资源大小:939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172.浅谈防灾公园“平灾结合”的管理思路.doc
本科毕业论文浅谈防灾公园“平灾结合”的管理思路姓 名 专 业园林 学 号教 学 点指 导 教 师 讲师论文提交日期2009年11月6日摘 要512汶川大地震,给我们敲醒了警钟遇到灾难时,市民避难场所不足,公园应急准备不足,存在很多问题。显现出在突发事件的应对上,我国的公园管理处工作有些被动:场面混乱无序、应急措施准备不充分、应急设施不完善、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因此本论文借鉴日本等防灾体系较完善的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现有防灾公园规划设计案例调查、研究防灾公园“平灾结合”应当从规划设计入手,以满足“平灾结合”日常设施和灾时设施的功能转换的要求,联系深圳中心公园的管理实践,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防灾公园“平灾结合”的管理手段及方法进行初步的探讨:树立避防为主、“平灾结合”的管理理念;公园游憩设施及防灾设施整合设计;加强防灾避险设施维护和管理;抓好应急预案等制度的完善和落实;加大宣传力度及加强应急演练;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督查考核制度。通过这些方法及手段,以提高市民的防灾意识及防灾公园的防灾避险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防灾公园的生态、景观、游憩、文化和防灾避险功能,保护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使防灾公园真正成为城市的“逃生门”。关键词 防灾公园 平灾结合 管理思路目 录1 绪论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11.2 现有相关研究动态11.2.1 日本防灾公园的定义、功能11.2.1.1 城市防灾公园的定义11.2.1.2 防灾公园的功能11.2.2 “平灾结合”是规划设计防灾公园的基本原则12 目前我国公园在抗震避险应对上存在的问题12.1场面混乱,无序搭设帐篷12.2应急措施准备不充分22.3应急设施不完善23 公园在突发事件应对上不足的原因23.1公园平时重视程度不够23.2 制度不健全23.3 市民对公园避灾功能了解不多24 防灾公园“平灾结合”的管理手段及方法24.1 牢固树立避防为主、“平灾结合”的管理理念24.2 公园游憩设施及防灾设施整合设计34.2.1 应急避险指挥中心与公园管理处相结合34.2.2 生活安置区与公园广场、绿地相结合34.2.3 应急供水系统与景观用水相结合34.2.4 应急物资储备仓库与公园的仓库相结合34.2.5 应急通信、电力设施与平时监控系统相结合44.2.6 应急厕所与日常可移动厕所相结合44.2.7 公园出入口的“平灾结合” 44.2.8 设置悬挂统一的避灾标识系统44.3 加强防灾避险设施维护和管理84.3.1 指定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维护84.3.2 完善应急管理资金保障84.4 抓好应急预案等制度的完善和落实84.4.1 制订日常值班制度、汛期值班制度84.4.2 制定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预案84.4.3 责任落实到人94.5 加大宣传力度及加强应急演练104.5.1 环保意识及防灾意识的宣传114.5.2 组织周围的市民参与演练114.5.3 中心公园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演练实况124.6 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督查考核制度135 结论与讨论13致谢14参考文献151 绪论1.1 课题研究的背景512汶川大地震,给我们敲醒了警钟遇到灾难时,市民避难场所不足,公园应急准备不足,存在很多问题。显现出在突发事件的应对上,公园管理处工作有些被动:场面混乱无序、应急措施准备不充分、应急设施不完善、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因此我们从中吸取教训,对防灾公园“平灾结合”的管理手段及方法进行初步的探讨。1.2 现有相关研究动态1.2.1 日本防灾公园的定义、功能1.2.1.1城市防灾公园的定义日本对防灾公园的定义是“由于地震灾害引发市区发生火灾等次生灾害时,为了保护国民的生命财产、强化大城市地域等城市的防灾构造而建设的起广域防灾据点、避难场地和避难道路作用的城市公园和缓冲绿地”1。 1.2.1.2 防灾公园的功能防灾公园平时作为市民休闲的游乐场所,主要功能为生态、景观、游憩、文化等功能,还可供市民学习有关防灾知识的场所,灾时则可供避难者避难及对避难者进行紧急救援。具体包括:防止火灾发生和延缓火势蔓延,减轻或防止因爆炸而产生的损害,成为临时避难场所(紧急避难场所、发生大火时的暂时集合场所、避难中转点等)及最终避难场所、避难通道、急救场所、灾民临时生活的场所、救灾物资的集散地、救灾人员的驻扎地、倒塌建筑物的临时堆放场等,中心防灾公园还可作救援直升机的起降场地11.2.2 “平灾结合”是规划设计防灾公园的基本原则“平灾结合”是规划设计防灾公园的基本原则2。公园平时满足周边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等活动的需要,对居民进行防灾减灾自救知识及环境教育知识的普及,而灾时发挥防灾避险的作用。2 目前我国公园在抗震避险应对上存在的问题 2008年5月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成都市二环以内为数不多的公园内每天涌入避灾人员20万人,高峰时达30万人,公园在顷刻间聚满了惊慌失措的人群,搭起了各式各样的帐篷,灾民在公园长达一个月之久的避震期,使公园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也突显出公园在抗震避险应对上的存在的问题。2.1 场面混乱,无序搭设帐篷 地震发生后,公园在顷刻间聚满了惊慌失措的人群,起初人们打地铺过夜,由于余震不断,灾民们改用旅游帐篷,纷纷在公园内画地为牢,而公园管理者无法控制、措手不及,再后来搭起了各式各样的帐篷,甚至于木结构、钢结构的简易房。群众惊恐的情绪无法平静,管理者则无从下手。2.2 应急措施准备不充分 公园内无防灾功能分区,无疏散、引导、安置的工作程序。由于平时训练不多,对突如期来的地震准备不足,造成管理者对涌入的恐慌群众无法疏导。2.3 应急设施不完善地震发生后,公园的供电、供水、公厕、临时消毒药物、防火器材、垃圾桶及统一指挥或联络的工具等设施设备明显不足。没有配备灾时可转换的设备。公园管理者对以上这些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拟定相应的处置方案进行解决。印发宣传单稳定群众情绪、搭建临时厕所、配置便桶、增设垃圾桶、增加临时保洁人员、加装碘钨灯、增添流动服务车等设施才满足了受灾群众的日常需要。公园管理者经受住了这一严峻的考验,从忙乱无序到沉着应对,从服务上缺失到发挥最大潜能服务于受灾群众,使灾民安全渡过这一灾难。3 公园在突发事件应对上不足的原因3.1 公园平时重视程度不够近年来国家建设部倡导从“园林城市”到“生态园林城市”,因此公园追求生态、景观、艺术、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主,而在减灾避灾等方面则重视不够。3.2 制度不健全 公园平时在减灾避灾等方面重视不够,导致管理制度等方面不健全,没有必要可行的应急预案。3.3 市民对公园避灾功能了解不多长期以来的和平发展,使我国城市居民缺少灾害预防知识的普及,对地震等灾害防御宣传力度不够,市民应对这种突发事件的心理和行为能力较弱,政府及市民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不足或根本没有。目前大部分防灾公园是在现有的公园、绿地建成后,再追加防灾功能,由于宣传不够,市民对公园的避灾功能并不太了解。4 防灾公园“平灾结合”的管理手段及方法4.1 牢固树立避防为主、“平灾结合”的管理理念生命至上、高效救援的灾害管理理念在防灾公园也是适用的。我们公园管理者首先应当牢固树立避防为主、“平灾结合”的管理理念。平时发挥公园供游客娱乐游玩的作用同时作为灾害教育场所,教育公众如何避险防灾,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而灾时又能发挥其避灾的功能。4.2 公园游憩设施及防灾设施整合设计按照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平灾结合的原则,科学设置防灾公园,从规划设计上要从生态景观和防灾避难相结合入手,完善公园游憩设施及防灾设施整合设计,以解决平灾功能转换。例如:北京曙光防灾公园规划设计体现了日常设施和灾时设施的功能转换。4.2.1 应急避险指挥中心与公园管理处相结合 防灾公园平时由公园管理处负责管理,灾时,由市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统一协调指挥管理。因此,公园管理处办公地点也是应急避险指挥中心。(图5)4.2.2 生活安置区与公园广场、绿地相结合日本防灾公园内的亭子、廊架平时供游人休憩,灾时把卷帘拉下即可成为临时避难所。在广场、绿地上灾时可搭建临时帐篷成为应急棚宿区。为了方便搭帐篷公园应保留较空旷、种植低矮花草植物的绿地。在棚宿区附近设立应急垃圾处理设施及小型垃圾站运点以解决灾时产生的生活垃圾,同时还应配备消防器材及应急医疗救护(防疫)设施。空旷的草地甚至可以成为直升飞机的临时停机坪。(图1-3) 图1 亭子灾时可成为避难所 图2 园凳灾时可作厨具64.2.3 应急供水系统与景观用水相结合公园内的水景在灾时可作为一般的用水。下埋式饮用水贮水槽平时与城市饮用水系统连接,每日有上下水循环。灾后上下水停止,槽内的水可供1万人饮用3天。条件允许的地段还可开挖水井,配备临时净水装置以解决灾时急用。4.2.4 应急物资储备仓库与公园的仓库相结合购置一定数量灾时急需品:食品、帐篷、药品、手电筒及电池、应急灯、搭帐篷用的绳子、锹、手推车、油锯、灭火器等等。这些物资应当统一造册,统一调配,协调管理。4.2.5 应急通信、电力设施与平时监控系统相结合 园内的监控系统、广播系统、GPS定位系统等平时用于日常管理,灾时可作为指挥避难的工具,并可为避难者提供灾时的各种信息。由于灾时可能电力终断,因此电力系统尽可能采用风能、太阳能等自然能源发电。最好是配备小型发电机。4.2.6 应急厕所与日常可移动厕所相结合日本防灾公园内,园路边及空地上设有临时厕所,配备了雨水收集和循环系统,紧急时在上面简单搭建掩体就可以作为厕所使用。(图4) 图3 应急停机坪 图4 平时 灾时厕所74.2.7 公园出入口的“平灾结合” 普通公园常常采用固定式围墙,而防灾公园应改用低矮植物来围合。公园周围种植防火林平时作为景观树,公园外围发生火灾时起防护隔离带的作用。公园出入口分为服务性出入口、消防出入口、紧急避难出入口,以增加公园的可达性。如深圳中心公园现在就有部分区域是用低矮的绿篱来围合作试点,与乔木错落有致,既有景观效果,又能增加公园的可达性。4.2.8 设置悬挂统一的避灾标识系统在防灾公园周围设置统一的避灾标识系统(图9-10),平时起到提醒告示的作用,培养和树立市民的防灾意识;灾时引导市民及时寻找到避难场所的方向及位置,保证防灾公园可及时安置和疏散避难人员。在防灾公园门口设置公园应急避难场所功能示意图(图6),标识应急棚宿区、供水、供电、物资食品发放区、医疗救助点等的线路(图7-8)。在各应急棚宿区供水、供电、物资食品发放区、医疗救助点的显眼位置设置标识牌以方便避难人员寻找。编制居民应急宣传手册,以及通知、疏散、引导、安置的工作程序和场地内功能设置手册,保证救灾工作有条不紊。关键是让市民熟知防灾公园,会用公园的防灾设施。 图5 公园管理处与应急避难场所指挥部 图6 应急避难场所功能示意图 图7 深圳市荔枝公园棚宿北区 图8 深圳市荔枝公园棚宿区图9 应急避险场所周边道路指示标志图10 应急避险场所内道路指示标志4.3 加强防灾避险设施维护和管理4.3.1指定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维护 园内供水、供电设施、监控系统、广播系统、GPS定位系统、公厕等设施设备,都应指定专人负责日常管理,每周甚至每天检查使用状况,确保灾时正常动作发挥其防灾避险功能;仓库储备的物资,凡有保质期的,应适时进入商品流通和实用环节,确保各项物资灾时可安全使用。4.3.2 完善应急管理资金保障年度部门预算中按支出额的3%安排预备费,优先用于突发事件处置。还可发动附近企业捐助等多元化的筹资渠道。4.4 抓好应急预案的完善和落实中心公园制定了细化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努力建设一支训练有素、能打硬仗的灾害应急队伍。应急队伍由公园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副主任为第二责任人 公园管理处其余干部职工为主要成员,绿化管养队及保安队为联动应急队伍。4.4.1 制订日常值班制度、汛期值班制度中心公园建立专门值班室,设立专线电话,保卫部门24小时专人值班,分管领导负责督促检查,晚上抽查,都能在几秒内接听电话,确保通信畅通。深圳台风较多,当遇到台风暴雨时,按防汛指挥部门的部署,实行24小时领导在岗在位值班,以便及时妥善处置公共突发事件。4.4.2 制定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为切实保障公共性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中心公园将可能发生的突发性公共事件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2009年中心公园制定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预案处置程序,成立六个应急行动组并进行职责分工,制定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流程图(图11)。全处干部职工分为六个小组:由保卫部职工及全体保安员组成的现场救助组主要职责是接警,与派出所、街道办事处等相关部门联络,并迅速组织力量对突发公共事件实施警戒,维持治安,救助受灾人员,及时向领导汇报情况,协助专业应急单位开展工作,收集有关信息;以园容部人员为主的工程抢险组主要负责组织抢修被损坏的公共交通、供电等设施、加固清理现场等工作;以服务部人员为主的后勤保障组主要职责是迅速组织医疗救护机构开展现场救助,组织调集、征用各种应急物资,组织车辆保障救援人员、抢险设备、物资运输等;其余三个组主要以办公室人员为主,办公值守组主要职责在办公室负责接待、协调等工作;信息报道组负责实时记录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及处置情况,起草有关上报材料,组织有关新闻单位开展报道等工作;调查善后组主要职责是对事发原因、处置单位履行职责情况提出奖惩、评估损失和援助范围等意见。图11 中心公园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流程图4.4.3 责任落实到人中心公园制定了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组织体系图(图12),明确每一员工的分组情况及工作任务。图12 中心公园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组织体系图4.5 加大宣传力度及加强应急演练我国目前灾害教育有些滞后,有的趋于表面形式,因此应当注重宣传的内容,从每一细节上做好防灾避险教育。在5.12汶川地震中,四川安县桑枣中学由于平时有细化的演习,师生没有一人伤亡。从2005年开始,该校每学期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事先告知学生,本周有演习,但具体不知道是哪一天。等到特定的一天,课间操或者学生休息时,学校会突然用高音喇叭喊:全校紧急疏散!以班为单位,每班按规划好的疏散路线,排成单行,疏散到操场指定位置上。而在教室里前4行从前门撤离,后4行从后门撤离,每列走哪条通道,同学们早已被事先教育好。孩子们事先还被告知在2楼、3楼教室里的要跑得快些,以免堵塞逃生通道;在4楼、5楼的学生要跑得慢些,否则会在楼道中造成人流积压。紧急疏散时老师要站在各层的楼梯拐弯处,因为拐弯处最容易摔,孩子如果在这里摔了,老师可以一把把孩子从人流中救起来,不至于让别人踩到。他让人记时,不比速度,只讲评各班级存在的问题。每次疏散都井然有序。地震当天,师生们正是按平时学校演练时疏散的方式撤离到操场,全校2300多名师生全部安全。由此可见平时的细化的演习效果。4.5.1 加强公众环保意识及防灾意识的宣传灾害是在人类生存环境里发生的,当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时就会导致灾害;而灾害一旦发生,往往又进一步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例如:火灾和病虫害毁坏森林和草原,使生态环境恶化;干旱、风灾往往加速土地沙化;地面沉降和地形改变可使地表水和地下水流不畅而使水质污染程度增高。近几十年来我国的物质水平快速发展,但是,人们的环保意识却不强。例如,对森林的砍伐、捕杀野生动物、工厂排放工业污水等,人们在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破坏,而人类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水土流失、酸雨、温室效应、森林覆盖率减少、地震等自然灾害将随之而来。然而,与灾害频发的现实相比,我国的灾害教育、环保教育还处在比较落后的状况。宣传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平时在公园里可以组织一些公益性的植树活动,例如:与小树同成长、青少年成人植树、结婚纪念植树等。植树节时企业事业单位、学校等都可到公园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让更多的人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宣传栏张贴防灾图片、在5.12“防灾减灾日”发放减灾防灾宣传手册、请专业人员进行急救要领讲解或在公园科普宣传室利用广东省应急办推出的“防灾减灾网上模拟体验馆”,以动漫形式、动漫场景表现应急事件,向公众传授应急知识点。这个网上模拟体验馆通过一系列发生在“应急岛”的故事,模拟包括地震、高温、台风洪灾暴雨、火灾、煤气中毒、禽流感、流感、饮用水污染、手足口病、交通事故、电事故等突发场景,使用户体会和学习处在相关情况下该如何应对。这些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4大类应急事件共47个知识点。这种形象的宣传方法不但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一改过往说教式的刚性宣传手法。尤其是以动漫形式表现应急知识,更能符合青少年的审美观、价值观,这样有利于我们的防灾教育从小开始。防灾减灾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做好防灾减灾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通过防灾教育的宣传广大市民能够认识到增强防灾救灾能力的重要作用,积极参与到防灾减灾工作中去,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提高警惕,增强防灾减灾意识,通过平时的点滴积累,不断提高个人防灾减灾能力,从而提高全民总体防灾减灾水平。4.5.2 组织周围的市民参与演练最好是每年在5.12“防灾减灾日”组织周围的市民参与演练,让群众能及时学习防灾减灾知识及经验,增强市民的应急救援避难意识和行为能力。事先提前一周在公园出入口周围告示宣传,演练当天发出信号,按指示牌及公园事先指定的管理人员的引导,周边小区哪几号楼的市民从公园哪个入口进入公园,到达指定的棚宿区,学习如何相互配合搭建帐篷等。通过参与演练提高民众的自救、互救能力,还能从不同的层面发现公园防灾功能上的不足,进而不断完善各项防灾设施,发挥防灾公园平时的生态、景观、游憩、文化功能之外的防灾避险功能,使防灾公园真正成为城市的“逃生门”。4.5.3 中心公园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演练实况2009年8月20日中心公园组织了由全体干部职工、保安队员、部分绿化员工参加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演练,本次演练主要为灭火救援演练(图13)。值班室接到火灾报告后,由主任根据事先制定的应急预案演练方案,启动一般的突发应急预案,并按预案6个小组的工作分工,组织人员及灭火器材到现场救火。通过这次演练使中心公园这支应急队伍具有一定应急防灾能力,使我们成为自救互救的骨干和未来第一现场救援的参与者和组织者。 图13 中心公园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演练现场演练结束后,演练参与者汇报演练情况,分管理领导进行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根据演练的情况,修改应急预案的一些细节。例如:有的保安员因流动性大,新来的保安员不熟悉园内的情况,较慢到达指定地点,因此除了要求保卫部加强对保安员的监督、指导及培训,还规定保安队的应急人员应由相对固定的队长、组长及有较强责任心的保安员组成,通过演练检验并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准备、指挥和响应能力。为了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或灾害,公园管理处应通过防灾减灾的宣传、普及教育,进一步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及对灾害的认识,增强防灾、减灾的意识。4.6 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督查考核制度上级部门组织定期检查,制定交通运输、物资配送等方案。将灾害应急能力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防灾公园之间开展交叉检查,以促进防灾公园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应急管理的能力。5 结论与讨论 利用防灾公园平时深入开展环境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从而引导公众身体力行地从点点滴滴做起,参与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减少灾害的发生。只有认识灾害才能增强防灾、减灾的意识。只有不断完善各项防灾设施,充分发挥防灾公园平时的生态、景观、游憩、文化功能之外的防灾避险功能,使防灾公园真正成为城市的“逃生门”,才能达到防灾公园“平灾结合”管理的目的。由于时间仓促及本人知识的局限性,本文对于防灾公园“平灾结合”管理探讨的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及同学指正。在今后的工作中本人将继续探讨、研究为防灾公园的管理出一份力。致 谢本论文能顺利完成,离不开 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在论文的选题、提纲拟定、直至撰写、修改和定稿等环节均严格把关,李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经过几个月的工作,从不知如何下手,到开题及拟定提纲,至最后论文完成有赖于李老师帮助,还与几年来所有任课老师及班主任马老师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继续教育学院给我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得以实现我的求学梦想。面对毕业论文顺利完成,三年艰辛而愉快的业余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也是另一个学习生活的起点。谨以此文表达我对多年来给予我关心与支持的良师益友和亲人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衷心感谢 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衷心感谢班主任马老师给予我学习上的引导和帮助。衷心感谢所有教过我的老师,感谢你们的谆谆教导。衷心感谢三年来共同求学,相互切磋交流、共同学习的同学们。特别感谢我的父母、姐夫及姐姐,几年来对我在学习上、生活上的帮助,感谢爱人及女儿对我的理解与支持。最后,衷心感谢参加论文评阅与论文答辩的各位专家、教授在百忙之中抽空给我们评阅论文。再次向所有给予我关心和帮助的老师、朋友和家人表示感谢。谢谢!参 考 文 献1 李景奇 夏季.2007.城市防灾公园规划研究.中国园林,2007(07):16-222 苏春生 苏幼坡 初建宇.2005.城市园林的抗震减灾功能J.世界地震工程,2005,21(1):37-413 闫长松.2008.地震带给公园管理的思考.风景园林,2008增刊:37-404 郑曦 孙晓春.2008.城市绿地防灾规划建设和管理探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 18(6):152-1565 初建宇 苏幼坡 刘瑞兴.2008.城市防灾公园“平灾结合”的规划设计理念.世界地震工程,2008,24(1):99-1026 沈悦 (日)齐藤庸平.2007.日本公共绿地防灾的启示.中国园林,2007(07):6-127 章俊华.2008.日本都市公园防灾·减灾技术动向. 中国园林,2008(09):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