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高速公路XX大桥设计说明.doc

    • 资源ID:2654983       资源大小:87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速公路XX大桥设计说明.doc

    XXXX大桥大桥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1.1、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和XX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XX至XX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2、与项目业主签订的本项目测设合同。1.3、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1.4、交通部部颁现行相关技术标准、规程、规范。1.5、公路设计指南降低造价、新理念。1.6、XX省交通厅印发的XX高速公路XX至XX段工程初测外业验收意见。1.7、XX省交通厅印发的XX至XX高速公路XXXX至XX段工程初步设计评审意见。2、设计规范 2.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2.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2.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2.5、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2.6、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 02586。 2.7、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2.8、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3、技术标准 3.1、计算行车速度:100Km/h。3.2、荷载:公路I级。3.3、桥宽:整体式路基,路基全宽33.50m。桥梁上下行分幅设置,桥梁宽度为16.50m,桥宽布置为0.5m(防撞护栏)+15.568m(行车道)+0.432m(防撞护栏)。 3.4、高程: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3.5、坐标: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 3.6、地震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不大于0.05g,作简易设防。 3.7、桥面横坡:单向全超高3%(半幅桥)。4、基本设计资料4.1 地形地貌桥址区属低山丘陵地貌,地表为缓陡相间的折线型斜坡,地形起伏较大,植被较差,山坡为杂草、少量灌木等,中部横跨G107国道、XX,为河流、农田及居民区;桥台两端位于河流两岸的小山上,XX台自然坡度一般为25°40°,国道边、河流左岸部分段为陡坎,XX台自然坡度一般为5°10°,XX及河岸自然坡度小于5°。标高一般在156.2190.3m之间,相对高差一般34.1m;XX没计水位为170.73m,通航水位为164.11m,通航等级为级。4.2 地质构造根椐现场地质调绘,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桥址在区域构造上属于湘粤坳褶束中的粤北凹褶束与粤中坳褶中的连龙凹褶束的接壤处,构造发育,以南北向华夏系构造为主体;本桥址区未发现有活动性新断裂通过。桥址区地层岩性主要为白垩系上统南雄群(K2nx) 粉砂岩、砂岩,岩石基岩零星出露,岩层产状为6070°711°;岩层中裂隙发育,岩体多切割成块状,局部岩块沿裂隙面有崩滑的可能,对边坡施工影响较大,主要发育的裂隙产状分别为:L1产状:210250°8085°,密度0.10.3m/条,水平延伸310米,闭合,局部张开,连通性较好;控制区内的陡坎发育、分布。L2产状:330345°8083°,密度0.31.0 m/条,水平延伸15米,闭合,局部张开,连通性一般;控制区内的陡坎发育、分布。L3产状:7080°8086°,密度0.52.0 m/条,水平延伸12米,闭合,连通性一般,仅局部发育。4.3 地层岩性桥址区出露地层主要为白垩系上统南雄群(K2nx) 粉砂岩、砂岩及第四系冲洪积土(Q4al+pl)、坡积土(Qdl)。根据工程地质调绘、钻探及室内试验结果,桥址区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分述如下:1粉质黏土(Qdl):红褐色、黄褐色,硬塑, 粘性一般较差,局部含少量碎石,夹碎石土层。层厚0.803.80m,平均2.46m,分布于LSJ1Q1LSJ1Q12钻孔;强度、稳定性较差。1粉质黏土(Qdl):红褐色,硬塑,局部可塑, 粘性较差,遇水易软化。层厚4.307.50m,平均6.13m,分布于LSJ1Q1LSJ1Q3钻孔;强度、稳定性较差。3 强风化砂岩(K2nx):红褐色,风化强烈,岩芯呈半岩半土状、碎块状,遇水易软化,夹中风化岩块及薄层。层厚0.8012.10m,平均4.14m,主要分布于LSJ1Q1LSJ1Q3、LSJ1Q5、LSJ1Q6、LSJ1Q8、LSJ1Q11、LSJ1Q12钻孔,强度、稳定性一般。3中风化砂岩(K2nx):红褐色,裂隙发育,砂质结构,泥钙质胶结,局部含砾,夹薄层砾岩,岩芯呈柱状、碎块状,岩面粗糙,夹强风化、微风化薄层。勘察深度范围内层厚1.3017.10m,平均5.66m,主要分布于LSJ1Q1LSJ1Q12钻孔,强度、稳定性较好。4微风化砂岩(K2nx):红褐色,裂隙不发育,砂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层理发育,泥钙质胶结,局部含砾,夹薄层砾岩,岩芯呈柱状,节长1052cm,RQD=87,夹中风化薄层。勘察深度范围内层厚2.90m,分布于LSJ1Q9钻孔,强度高,稳定性好。3中风化砾岩(K2nx):红褐色、灰白色,裂隙发育,砾质结构,砾石主要成份为灰岩,泥钙质胶结,夹薄层砂岩,岩芯呈柱状、碎块状,岩面粗糙,夹强风化、微风化薄层。勘察深度范围内层厚0.8010.74m,平均4.25m,主要分布于LSJ1Q1LSJ1Q7、LSJ1Q9LSJ1Q12钻孔,强度、稳定性较好。4微风化砾岩(K2nx):红褐色、灰白色,裂隙不发育,砾质结构,砾石主要成份为灰岩,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层理发育,泥钙质胶结,夹薄层砂岩,岩芯呈柱状,节长5100cm,RQD=8095,夹中风化薄层,偶夹强风化薄层。勘察深度范围内层厚0.8019.50m,平均5.79m,分布于LSJ1Q1、LSJ1Q3、LSJ1Q4、LSJ1Q8LSJ1Q12钻孔,强度高,稳定性好。以上各岩土层在桥址区的分布埋藏及岩性特征详见工程地质平面图、工程地质纵断面图和钻孔柱状图。根据勘察采取的土、岩试样的室内试验及野外原位测试结果,桥址区土、岩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详见附表1。4.4 水文地质条件4.4.1 地表水桥址区地表水系发育,桥位所跨区为XX河支流,水量随季节变化明显。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地下水的补给,为地下水补给渗入提供了充足条件。4.4.2 地下水(1)地下水类型及特征桥址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地下水较丰富,雨季山脚沟谷见有泉水溢出,但分布不均;勘察期间钻探深度范围内未见稳定水位。(2)补排条件及动态特征桥址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的垂直入渗补给,总体径流方向由次级冲沟两侧的高坡向冲沟及山间沟谷、XX河汇集。地表水主要顺坡向山间沟谷、南水河排泄,地下水以裂隙下降泉的形式排泄,地表水、地下水径流条件较好。(3)地下水影响桥址内区内地下水水量较丰富,对拟建桥梁墩、台基础施工影响不大。4.4.3 地表水、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据初勘CQZK1-9钻孔水样水样简分析结果,桥址区地表水、地下水对砼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4.5 地震及区域稳定性4.5.1 地震基本烈度及抗震设防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1/400万)(GB 18306-2001),桥址区为抗震设防度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根据公路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的有关规定,建议拟建XXXX大桥按地震基本烈度度设防,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4.5.2 区域稳定性评价桥址区属低山丘陵地貌,根据区域资料,新生代以来构造运动以大面积的间歇性隆起上升为主,历史上地震活动较弱,未发现活动性断裂构造;近代无中强震记录,属相对稳定地块。适宜于拟建桥梁的建设。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2001)表4.1.3:土的类型划分和剪切波速范围,本场地建筑场地类别为类,属建筑抗震有利地段。4.6 不良地质该桥址区现场调绘发现局部有小规模的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其主要受裂隙、层理控制,局部形成陡坎、悬崖;基岩局部层理发育,岩层呈软硬相间夹层状,中微风化岩层中常夹有强风化层,设计、施工应注意。5、主要材料5.1、混凝土5.1.1、C50混凝土:用于主桥连续刚构箱梁,引桥现浇箱梁。5.1.2、C40混凝土:用于全桥桥墩的墩帽、墩身。5.1.3、C30混凝土:用于桥台台帽、U台侧墙顶,全桥桥墩承台,主桥桥墩基桩,以及防撞护栏和桥头搭板。5.1.4、C20片石混凝土:用于U台桥身、扩大基础。5.1.5、C40小石子混凝土:用于支座垫石。5.1.6、沥青混凝土:用于桥面铺装,全桥桥面铺装厚度10cm。5.2、钢材5.2.1、钢筋:HRB335钢筋直径均不小于12mm,为热轧带肋钢筋;R235钢筋为热轧光圆钢筋。HRB335钢筋的材质,应符合GB14991998的标准;R235钢筋的材质,应符合GB130131991的标准。5.2.2、钢材:采用Q235D 钢,材质应符合现行国标GB/T7001988的要求。5.2.3、JL精轧螺纹钢筋:标准强度fpk=785Mpa,弹性模量Es=2.0×105 Mpa,张拉控制应力为0.9fpk=706.5Mpa,YGM锚固体系。用于主桥竖向预应力筋。5.2.4、预应力钢绞线:符合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5224-2003)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其标准强度fpk=1860Mpa,Ep=1.95×105 Mpa,松弛率小于0.035,用于全桥纵向预应力钢束和主桥箱梁横向预应力钢束。5.3、其它材料5.3.1、伸缩缝:本桥采用单元式多向变位模数式桥梁伸缩装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JT/T 723-2008)进行设计,若选用其它系列伸缩缝应注意伸缩缝预留槽尺寸是否满足要求。5.3.2、支座:主桥过渡墩和桥台支座均采用GPZ()系列盆式橡胶支座。5.3.3、预应力管道:主桥箱梁纵向预应力管道采用塑料波纹管,其余预应力管道采用镀锌金属波纹管。6、总体设计6.1、平面线形本桥平面位于整体式路基段内,桥梁设计线位于A=600缓和曲线段和R=1700右偏圆曲线段内。6.2、竖曲线及纵坡桥梁位于-2% 与 -0.5%的变坡点附近,竖曲线半径为20000m。6.3、桥跨布置左线桥起、终点桩号分别为K10+229.94和K10+496.02,桥跨布置为(62+100+62) m连续刚构+30m现浇箱梁,桥全长266.08m;右线桥起、终点桩号分别为K10+209.98和K10+496.02,桥跨布置为20m现浇箱梁+ (62+100+62) m连续刚构+30m现浇箱梁,桥全长286.04m。其中主桥(62+100+62)m采用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箱梁,两岸引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左线桥分为两联,主桥一联,XX岸引桥一联。右线桥分为三联,主桥一联,XX岸引桥一联,XX岸引桥一联。7、设计要点7.1、主桥上部结构主桥上部构造为(62+100+62)m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箱梁,箱梁断面采用单箱单室,根部梁高6.0m,跨中梁高2.5m,顶板厚28cm,底板厚从跨中至根部由28cm 变化为85cm,腹板从跨中至根部分两段采用50cm、80cm三种厚度,箱梁高度和底板厚度按1.8次抛物线变化。箱梁顶板横向宽16.50m,箱底宽8.0m,翼缘悬臂长4.325m。箱梁0号节段长13m,每个悬浇“T”纵向对称划分为12个节段,梁段数及梁段长从根部至跨中分别为4×3.0m、3×3.5m、5×4.0m,节段悬浇总长42,5m。悬浇节段最大重量为1495KN,挂篮设计自重1040KN。边、中跨合拢段长均为2m,边跨现浇段长11m。箱梁根部设两道厚1.1m的横隔板,中跨跨中设一道厚0.3m的横隔板,边跨梁端设一道厚1.5m的横隔板。主桥上部构造按全预应力混凝土设计,采用三向预应力,纵、横向预应力采用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5224-2003)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其标准强度fpk=1860Mpa,Ep=1.95×105 Mpa,松弛率小于0.035,设计锚下张拉控制应力1395Mpa。箱梁纵向钢束每股直径15.2mm,大吨位群锚体系;顶板横向钢束每股直径15.2mm,扁锚体系;竖向预应力采用精轧螺纹钢筋。纵向预应力束管道采用预埋塑料波纹管成孔,真空辅助压浆工艺。7.2、主桥下部构造主墩墩身采用双肢等截面矩形实心薄壁墩,截面尺寸8.0×1.1m,双肢净距4.5m。主墩承台厚4m,基础采用桩径2.0m的冲孔灌注桩,基桩按纵向两排、横向三排布置,每墩共6根桩。主、引桥间过渡墩墩身采用等截面双柱矩形实心墩,截面尺寸为1.8x1.8m,;承台厚2.0m,基础分为双排4根直径1.5m的冲孔灌注桩和单排直径1.5m的冲孔灌注桩。过渡墩处设D160型伸缩缝,主桥箱梁下设GPZ()6.0DX单向活动盆式橡胶支座和GPZ()6.0SX双向活动盆式橡胶支座各一套。7.3、引桥引桥上部构造为20m或30m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简支结构。梁高2.5m,截面构造和主桥箱梁跨中截面一致,以实现整体协调美观。引桥直接接桥台,桥台采用重力式U型台,明挖扩大基础。左幅桥4号桥台和右幅两岸桥台处设D80型伸缩缝,左幅桥0号桥台处设D160伸缩缝。左幅桥4号桥台、右幅5号桥台引桥30m箱梁下均设置GPZ()5.0SX双向活动盆式橡胶支座和GPZ()5.0DX单向活动盆式橡胶支座一套;相应过渡墩设置GPZ()5.0GD固定盆式橡胶支座和GPZ()5.0DX单向盆式橡胶支座各一套;右幅20m引桥箱梁,在过渡墩下设GPZ()4.0GD固定盆式橡胶支座和GPZ()4.0DX单向盆式橡胶支座,在0号桥台处设置GPZ()4.0DX单向盆式橡胶支座和GPZ()4.0SX双向活动盆式橡胶支座。7.4、其他鉴于目前国内在建刚构桥中跨合龙时,多次出现跨中底板混凝土崩裂的现象,本次设计对底板内布置有合龙钢束的梁段,底板内增设纵向闭合箍筋,以加强底板上下层横向钢筋共同受力,达到防止底板分层崩裂的目的。本桥桥墩基础均为桩基础,桩尖设计持力层为完整的中、微风化砂、粉砂岩,桩基均按嵌岩桩设计。本桥墩台均按径向布置,跨径为设计线处的曲线段长。主桥箱梁按设计线处划分节段长,由调整箱梁节段内外弧长来满足平面线形要求。8、结构分析8.1、施工及运营阶段静力分析预应力混凝土悬浇连续刚构施工工艺流程为:下构施工完成后,在墩旁托架上浇筑0号块,其余块件(除合龙段及边跨现浇段外)均以挂篮悬臂对称浇筑,并张拉各阶段预应力钢束,直至最大悬臂;然后按先边跨后中跨的顺序依次合龙;最后进行桥面系施工。按此流程逐阶段计算结构各截面内力、应力和位移,每个悬浇节段的施工包括挂篮就位、梁段浇筑、张拉预应力并灌浆及挂篮前移等四个主要工况。成桥运营计算包括恒载、活载、支座沉降、温度及静风力等工况,按规范进行最不利荷载组合,并据此进行截面的配束设计。8.1.1、计算参数永久作用:包括混凝土结构自重、混凝土收缩及徐变作用、预加力等。结构自重按实际断面尺寸计算,混凝土容重按26.0KN/m3取值。本桥箱梁顶面不设调平层,但考虑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超方的情况,单独验算了这种情况:箱梁混凝土容重按27.3KN/m3取值,并在二期恒载中计入5cm厚调平层重量。两侧防撞护栏合计按18.5KN/m计算。可变作用:包括汽车荷载、温度作用和风荷载等。汽车荷载采用公路 级,按四车道计算,计入横向偏载、冲击、车道折减等影响。温度作用计算时混凝土线性膨胀系数取1E-5,合龙温度采用1525,分3组温度作用模式:第1组温度作用:结构整体升温19效应。第2组温度作用:结构整体降温-28效应。第3组温度作用:结构梯度温度效应,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第4.3.10条规定的梯度温度计算。日照正温差T1采用14,T2采用5.5,日照反温差T1采用-7,T2采用-2.75。风荷载:根据规范桥址处设计基本风速为27.2m/s;当参与汽车荷载组合时,桥面高度处的风速取25 m/s。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风荷载作用效应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计算。基础差异沉降过渡墩按1.0cm计算,主墩按2.0cm计算。8.1.2、计算结果综合考虑短暂状况与持久状况时的各种工况,包括自重、施工荷载、预应力、预应力二次力、收缩徐变次内力、非线性温差、活载、基础变位等作用,对箱梁施工、使用阶段各截面的内力、应力、位移,进行了计算分析,并按规范进行验算。主要结论如下:(1)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强度满足规范要求。(2)短暂状况混凝土正截面压应力满足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7.2.8条规定。(3)使用阶段混凝土正截面压应力及使用阶段受拉区预应力钢筋的最大拉应力,满足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7.1.5条规定。(4)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作用短期效应组合时,混凝土正截面抗裂满足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6.3.1条规定。(5)正常使用阶段短期效应组合时主梁截面的主拉应力最大值满足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第6.3.1条关于斜截面抗裂的要求。9、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9.1、下部结构施工9.1.1、施工正式开工前,施工单位应对本桥墩、台基础控制点和基桩中心点坐标进行一次全面的校核,如与施工图文件有出入,请尽快与设计部门联系。9.1.2、位于较平缓、开阔处的桥墩基桩成孔建议采用机械钻孔,位于两岸陡坡上的桥墩基桩成孔在满足国家安全作业规范、规定的前提下,可采用人工挖孔。因桩孔深度均在15m以上,为保证施工安全,建议尽量采用机械钻孔。群桩基础施工时,相邻两孔基桩不宜同时开挖、钻孔或浇筑混凝土。桩孔清底和竖向偏差应严格按施工规范执行。孔底的沉淀土厚度不超过5cm。对采用人工挖孔干处施工的桩基每次混凝土浇注高度不超过1m,并用插入式振捣器分层振捣密实,每层混凝土初凝前,浇注下一层混凝土,并对上一层混凝土进行充分的二次振捣。9.1.3、全桥基桩按嵌岩桩设计,钻(挖)孔施工达到设计标高后,若发现地质情况与地质钻孔资料不符,应及时与有关方面商量,酌情处理。9.1.4、基桩设钢质声测检测管,应严格按有关标准检验基桩质量。桩身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研究处理方案,报监理单位处理。9.1.5、承台基坑开挖时,注意基坑边坡的稳定,应根据地质情况和气候条件选用合适的坑壁坡度,必要时可作防护设施。9.1.6、承台混凝土施工,在温控措施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承台混凝土以一次浇注为宜。由于本桥主桥承台的混凝土方量较大,如一次浇注有困难,最多分两层浇注完成。浇注第二层的混凝土前将已浇层顶面的浮浆、油污清除干净,并对先浇注的混凝土表面进行严格的拉毛处理,以保证新、老混凝土的良好结合。承台施工时注意预埋墩身钢筋,预埋应保证钢筋定位的准确。9.1.7、主墩为薄壁墩,墩身表面易出现竖向裂纹。为防止墩身在分段施工过程中出现收缩裂缝,建议施工单位作温控设计,采取必要的温控措施,在材料上应反复优化配合比,在工艺上应尽量降低骨料的入模温度,缩短节段之间的混凝土龄期差,特别是承台与墩底第一节段之间的混凝土龄期差(建议承台与墩底第一节段之间的混凝土龄期差不大于5天),并加强混凝土养生。9.1.8、本桥主桥桥墩可采用爬模施工。9.1.9、桥墩施工中注意新老混凝土结合面的清洗和凿毛,为使全桥颜色一致,宜选用同一厂家的水泥。墩身钢筋全部采用冷挤压接头连接。施工时注意不可因此截断结构受力主筋。9.2、主桥上部结构施工9.2.1、主桥上部构造采用挂篮悬浇逐段施工,箱梁0号块待桥墩施工完成后,在墩顶旁搭托架浇筑,因0号块结构及受力均较为复杂,加之纵向及竖向预应力管道集中,钢筋密集,混凝土方量大,为了确保质量并防止有害裂缝出现,浇筑时需采取必要措施控制混凝土水化热的影响,采用分层浇筑时,应注意合理确定分层的位置,如采用分层浇筑的施工方案,各层混凝土龄期差应尽可能的小,避免因各层混凝土收缩的差异导致混凝土的开裂。另外在顶板浇筑后,应切实注意0号块件内外的浇水养生,加强块件内的通风降温,避免内外温差过大造成混凝土的开裂。9.2.2、箱梁0号节段施工完成后,在其上面拼装悬浇挂篮。设计时采用的挂篮技术参数为:空挂篮全重104吨(包括模板及机具设备),前支点与后锚点距离4.7米,空挂篮时前支点反力1520KN,后锚点拉力480KN。施工单位挂篮的技术参数与上述大体相当时,可不必验算;若两者间相差较大,则应根据实际挂篮参数进行详细计算,重点验算箱梁悬浇阶段的预拱度。挂篮重量宜控制在节段混凝土自重的0.30.5之间,挂篮要有足够的刚度,以免因挂篮变形较大而导致块件结合面的开裂。挂篮拼装完毕后,应进行预压测试,尽可能消除非弹性变形,并记录预压时的弹性变形曲线,以获得高程控制依据。9.2.3、箱梁逐段悬浇过程中,梁段混凝土的浇注、钢束的张拉、挂篮和机具的移动等,均应遵循对称、平衡、同步进行的原则,梁面上应尽量少堆放材料和施工机具,当必需时应注意悬臂两端对称堆放。9.2.4、悬臂块件浇注时混凝土应由悬臂端向已浇块件方向浇注,以免造成新旧混凝土接缝面处出现竖向裂缝。9.2.5、应在混凝土强度达设计强度90%且混凝土龄期不小于5天后方能张拉钢束,张拉钢束采用张拉力和伸长量双控,以张拉力控制为主。箱梁纵向预应力钢束在箱梁横截面应保持对称张拉,同一根纵向钢束张拉时两端应保持同步。每一截面的钢束按先T束、后W束的顺序对称张拉。9.2.6、预应力钢束和精轧螺纹钢筋张拉完毕,严禁碰撞锚头和钢束(筋),钢绞线和精轧螺纹钢筋多余的长度应用砂轮切割机切除。9.2.7、预应力钢束编束时应逐根理顺,绑扎牢固,严禁相互缠绕。9.2.8、箱梁截面各部分尺寸应按施工规范严格保证,梁段自重误差应在-3%+3%范围内。9.2.9、边跨现浇段在支架上一次浇筑完成,支架应按100的恒载进行预压以确保安全,同时消除非弹性变形,并按实测的弹性变形量和施工控制要求,确定立模标高和预拱度。9.2.10、主桥箱梁采用先边跨后中跨的合龙顺序,边、中跨合龙段采用吊架施工,设计采用的吊架重量为50吨。施工时首先安装平衡现浇段混凝土重量的压重(如水箱),安装刚性支承,浇筑合龙段混凝土并同步卸除压重重量,待混凝土强度达设计强度85%且混凝土龄期不小于5天后张拉合龙钢束。合龙钢束的张拉应按先长束、后短束的顺序对称张拉。合龙段混凝土浇筑后永久钢束张拉前,应尽量减少箱梁悬臂的日照温差,为此可采取覆盖整跨箱梁或加强整跨箱梁顶部的浇水降温等减少温差的措施。混凝土达到要求的强度和龄期后,应尽快张拉预应力钢束。合龙温度应控制在1525。9.2.11、竖向预应力精轧螺纹钢筋施加的准确与否,对腹板斜截面主应力的影响极大,要求采取可靠的施工方法确保竖向预应力施加的准确,建议通过试验确定正确的施加方法:选取若干根长短不一的精轧螺纹钢筋,在锚下设压力盒,用扭力扳手张拉钢筋至设计张拉力的95%,测得扳手扭矩,经换算后作为其它精轧螺纹钢筋张拉的依据。竖向预应力施加一段时间后,用可靠机具(例如扭力扳手)或可靠试验方法检查竖向预应力数值。同时要求每根竖向预应力钢筋锚固后,必须进行二次张拉,严禁遗漏。施工时应切实注意严禁水泥砂浆进入竖向预应筋的管道。9.2.12、主桥横、竖向预应力滞后三个节段张拉,即:张拉n节段纵向钢束后,张拉n-3节段的横、竖向预应力钢束。全桥合龙后,张拉剩余节段的所有钢束。9.2.13、所有预应力管道的位置必须按照预应力钢束设计图用“井”字型定位钢筋进行精确定位,管道应严格保证弯曲坐标和角度,确保管道顺直,定位钢筋应与箱梁纵横向钢筋点焊连接。锚垫板必须保证与钢束端部垂直。9.2.14、预应力钢束锚固齿板应与箱梁同时浇筑,以保证齿板与主梁的良好结合。对齿板上的锚具,压浆后应浇筑混凝土封锚。9.2.15、所有普通钢筋均应按设计图的要求布置,任何情况下均不能取消。凡因施工需要而断开的钢筋当再次连接时,必须进行等强度焊接,并应符合施工规范的有关规定;凡与预应力束发生冲突的普通钢筋,可适当移动以避开预应力束,以保证预应力束管道位置的准确;钢束锚固处的普通钢筋如影响预应力钢束时,可适当弯折,待预应力施工完毕后及时恢复原位;如锚下螺旋筋与分布钢筋相互干扰时,可适当移动分布钢筋或调整分布钢筋的间距。9.2.16、对底板设置的竖向钩筋和闭合箍筋,必须严格按设计图纸执行,不得随意调整其设置位置或钢筋间相互关系,同时该钢筋的下料长度应尽量准确。对于齿板的定位防崩钢筋也要求定位准确,同时不能随意调整位置。当有钢筋由于位置重叠、与预应力管道发生干扰等情况出现时,必须由监理及设计单位认可,方能按确定后的方案调整钢筋位置。9.2.17、悬臂浇筑箱梁节段混凝土时,应尽可能一次完成,当施工条件受限必须分层浇筑时,底板应一次浇筑完成,腹板分层浇筑,分层间隔时间宜控制在混凝土初凝前,且使层与层覆盖住,必须确保新老混凝土的结合质量和加强养生。9.3、引桥上部结构施工9.3.1、引桥上部结构为支架现浇箱梁,混凝土浇注施工前注意对支架进行100%重量预压。钢筋绑扎和预应力施工注意参照主桥上构箱梁实施。9.4、其它注意事项9.4.1、本桥主桥孔径较大,主跨100m,为确保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应有专门的施工监控单位进行全程监控。9.4.2、伸缩缝成套定货后,应将伸缩缝安装说明与本设计文件进行对照,建议请伸缩缝供货单位阅读相关图纸并配合安装。9.4.3、锚具要成套定货,不得用承包商自制的任何构件取代成套锚具的一部分,锚具的所有构件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9.4.5、本桥护栏、伸缩缝、桥头搭板等详见桥梁公用构造图;泄水管半幅桥每35m布置一套,注意泄水管应布置在横桥向低的一侧。9.4.6、引桥现浇箱梁、主桥箱梁混凝土现浇以及桥台背墙、侧墙浇注施工时,注意护栏及伸缩缝等预埋件的设置。9.4.7、基桩检测管暂按逐桩设置,对于挖孔灌注桩,检测管的设置按桥梁公用构造图有关规定执行,未设置检测管数量扣减。墩台基坑开挖、以及伸入挖方路段的梁体部分的开挖,因地形复杂,设计开挖土石方量难免误差,施工时根据实际情况按实计量。9.4.8、其它未尽事宜,请详细阅读相关设计图,并按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办理。10、桥梁在使用阶段的检查和养护为了保持桥梁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保证行车安全、畅通,桥梁管养单位应做好桥梁的日常养护工作。10.1、桥梁检查桥梁检查要填写检查记录表,要对检查情况进行现场描述,对典型缺损和病害部位要附照片及说明,对文字描述不清的病害,可辅以图表表示,检查完成后应整理成文件,存档备查。10.1.1、为了建立桥梁检查的初始依据,施工单位应在桥梁竣工后,编制能反映施工实际情况的竣工文件(应记录桥梁成桥阶段平纵面线型数据)。10.1.2、应在连续刚构桥设立永久性观测点,观测点位置布置如下:桥墩(台):墩台身距地面0.5m2.0m,桥台侧墙(耳墙)尾部上、下游各12点。桥面高程:测点设在左、右线桥两侧边缘处,每孔桥跨中、L/4、L/8支点等处不少于七个位置(14个点),测点应固定于桥面板上,并作明显标记。为保证桥梁检测资料延续有效,应设立永久性控制网(可利用施工控制网),永久性控制网应与国家大地测量网关联,控制性观测点设置要牢固可靠。10.1.3、检查内容桥面系:桥面铺装层纵、横坡是否顺适,有无严重的裂缝(龟裂、纵、横裂缝)、坑槽、波浪、桥头跳车、防水层漏水等。防撞护栏有无损坏、断裂、剥落、锈蚀等。桥面排水是否顺畅,泄水管是否完好畅通,桥头排水沟功能是否完好。伸缩缝是否有变形异常、破损、脱落、漏水,是否造成明显的跳车。支座固定螺栓是否剪断,螺母是否松动,防尘罩是否完好,活动支座是否灵活,实际位移量是否正常。桥上交通标志、标线设施是否损坏、老化、失效,通信、供电线路及设备是否完好。上部构造检查:观测永久性观测点,并与前次观测结果对比,判别桥梁结构是否有异常变形,如有异常变形,应结合其它检查结果,分析产生变形的原因。检查梁体混凝土有无裂缝、渗水、表面风化、剥落、露筋和钢筋锈蚀,有无碱集料反应引起的整体龟裂现象,混凝土表面有无严重碳化。预应力钢束锚固区段混凝土有无开裂,沿预应力混凝土表面有无纵向裂缝,预应力压浆管内是否有渗水、漏水。箱梁内是否有积水,通风是否良好。下部构造检查:观测永久性观测点,检查墩、台有无沉降、倾斜、基础滑动等。检查桥墩混凝土有无裂缝,表面风化、剥落、露筋和钢筋锈蚀。10.2、桥梁养护10.2.1、桥面系养护桥面应经常清扫,排除积水,清除泥土、杂物和积雪,保持桥面平整、清洁。沥青铺装层出现拥包、裂缝、波浪、坑槽、车辙等病害时,应及时处治。桥面泄水管如有堵塞,应及时疏通,并经常保持畅通,防撞护墙如有损坏,应及时修复。伸缩缝橡胶条老化时,应及时更换。10.2.2、桥梁结构养护日常养护内容:清除结构表面污垢,修补混凝土漏洞、剥落、表面风化和裂缝,清除暴露钢筋的锈蚀,恢复保护层。根据日常和定期检查的观测结果,判断桥梁是否处在正常工作状态,如有异常变形和产生有害裂缝,应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必要时召开专家会议进行会诊,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有影响结构安全或耐久性能的裂缝产生,应及时进行补强和封闭,如果主梁下挠变形过大(特别是不可恢复的残余变形),可起用备用预应力束,必要时还可增设体外预应力束。桥墩变位和基础沉降量应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否则应采取加固和矫正措施。不得在桥梁用地范围内任意修建对桥梁有害的建筑物,如因建设需要,在桥梁范围内开挖时,应报经交通主管部门或公路管理机构同意,并对桥梁墩(台)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本说明未尽事宜应遵照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执行。

    注意事项

    本文(高速公路XX大桥设计说明.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