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骨与关节系统.ppt
第三章呼吸系统,内科教研室贺洋洋,教学目标,了解:骨骼与软组织的检查技术 关节系统的常用检查技术 骨与关节系统的MRI表现 代偿性骨病的影像表现 慢性关节病的X线表现,熟悉:骨的结构与发育、长骨、脊柱软组织的正常影像学表现 关节间隙、骨性关节面、关节囊、韧带、关节盘的正常影像表现,掌握:骨质疏松、骨质软化、骨质破坏等的X线表现 骨折、椎间盘突出、化脓性骨髓炎等疾病的诊断鉴别 关节脱位、化脓性关节炎等疾病的诊断鉴别,骨骼与软组织,检查技术: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基本病变表现:骨质疏松、骨质软化、骨质破坏、骨质硬化、骨膜增生、骨内与软骨内钙化等,疾病诊断:骨骼与软组织创伤、骨与软组织的感染、骨肿瘤与瘤样病变、代谢性骨病,正常影像学表现:骨的结构与发育、长骨、脊柱、软组织,检查技术:X线检查,X线平片:摄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任何部位都要摄正侧位,必要时还要照斜位、切线位及轴位等应当包括周围软组织,四肢长骨要包括邻近的关节,胸椎摄片应包括下胸椎,以便计数2.对诊断有困难的部位,应用同一技术条件摄两侧,以便对照观 察,膝关节正侧位,腰椎正侧位,检查技术:CT检查,平扫:尽量将病变部位与其对侧部分同时扫描,扫描层厚一般用510mm,常规扫描软组织 窗及骨窗,增强扫描:选择性应用,有助于肿瘤性质的鉴别、脊髓病变等,腰4-5椎间盘CT 软组织窗、骨窗,膝关节CT骨窗、软组织窗,检查技术:MRI检查,平扫:自旋回波和快速自旋回波的T1WI和T2WI为基本扫描序列,脂肪抑制T1WI和T2WI也是常用的序列。一般而言,对一个部位至少应有包括T1WI和T2WI在内的两个不同 方向的切面检 查,增强扫描:其目的、意义与CT增强扫描相同,腰椎矢状位 T1WI,T2WI,正常影像学表现:骨的结构与发育,骨的发育,形状: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结构:密质骨、松质骨,骨的结构,骨化:膜内化骨(颅骨、面骨)软骨内化骨(躯干、四肢、颅底骨、筛骨),骨化中心,生长:成骨、破骨,正常影像学表现:长骨,小儿长骨:骨干、干骺端、骺和骺板 骨干:骨皮质(密质骨)、骨髓腔 干骺端:骨松质(骨小梁彼此交叉呈海绵状)骺:骨骺(二次骨化中心)骺板(骺盘):骨骺与干骺端之间横行的半透明线 骨龄:骨骼的骺软骨内二次骨化中心出现时的年龄及 骨骺与干骺端完全结合的年龄,X,线平片,成人骨骼:骨干(骨皮质、骨松质、骨髓腔、营养血管沟)、骨端(关节面)、子骨,X线平片,脊柱,脊柱:颈椎7个、胸椎12个、腰椎5个、骶椎5个、尾椎4个 生理曲度:颈椎、腰椎前突;胸椎、骶尾椎后突 脊椎:椎体、椎弓(椎弓根、椎弓板)、棘突、横突 下关节突、椎间盘 椎旁软组织:颈前(咽后壁、喉后壁);胸椎旁(椎旁线);腰椎旁(腰大肌),颈椎正侧双斜位,胸椎正侧位,骶尾椎正侧位,基本病变: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局限性、全身性骨量减少长骨、腰椎、骨盆:全身性 外 伤骨折或 肿瘤:局限性,基本病变:骨质软化,骨质软化:矿物质含量减少,常见骨小梁中央部分钙化,而外面由一层未钙化的骨样组织。好发部位:腕部、下肢骨、骨盆及腰椎,基本病变:骨质破坏,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如肿瘤造成骨缺损,其中全无骨质结构,基本病变:骨质硬化,骨质增生硬化是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增多,如慢性骨髓炎(骨密度增高,骨骼增大,皮质增厚致密,髓腔变窄甚至消失,骨小梁粗而密集等,基本病变:骨膜增生:骨膜受到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强所引起的骨质增生线状(平行形)、层状(葱皮状)、花边状、放射状(垂直形)、骨膜增生及袖口征(Codman氏三角),Codeman 三角,基本病变:骨内与软骨化钙化软骨类肿瘤:骨软骨瘤钙化关节软骨及椎间盘钙化:退行性,基本病变:骨质坏死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死骨片),基本病变:矿物质沉积铅、磷、铋进入人体沉积于骨内,形成多条横行相互平行的致密带,厚薄不一,基本病变:骨骼变形变形多与大小改变并存,见于慢性骨髓炎、肿瘤等,SOMATOM Sensation 646 sec for 350 mm64 x 0.6mm(2x32)Resolution 0.4 mmRotation 0.37 sec120 kV/150 mAs,基本病变:周围软组织改变肿胀、肿块、积气、钙化及骨化等,疾病诊断:骨骼与软组织创伤,骨折临床与病理:持续性肿痛、畸形、患肢短缩、功能障碍等长骨骨折X线平片:骨折的基本X线表现:骨折断裂处多为不规则的骨折线,骨皮质不连续,骨小梁中断、扭曲、错位,严重者骨骼弯曲、变形、嵌入或压缩等,骨折的类型完全性骨折:骨折线贯穿骨骼全径不完全性骨折:骨折线不贯穿骨骼全径根据骨折线的走向分为:线形、星形、横行、斜行及螺旋形骨折和T形、Y形等根据骨碎片情况:撕脱性、嵌入性和粉碎性骨折,腓骨横行骨折,胫骨不完全骨折,胫骨螺旋骨折,胫骨斜行骨折,前臂粉碎性骨折,骨折的对位和对线关系:完全性骨折应该注意骨折断端的位移 向内外或前后移位 上下端重叠或分离 骨折端成角 旋转移位骨折端的嵌入:嵌入性骨折,嵌入性骨折,儿童骨折:骨骺分离、青枝骨折骨折的愈合:愈合良好(从骨折至骨痂形成,对位、对线良好)骨折的并发症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骨折畸形愈合外伤性骨折疏松骨关节感染骨缺血坏死关节强直关节退行性变骨化性肌炎,骨骺分离,青枝骨折,常见部位的骨折:Colles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股骨颈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股骨颈骨折,脊柱骨折临床与病理X线平片:椎体压缩呈楔形,骨皮质嵌压,有时有碎片,严重者后突成角、移位或棘突撕脱,横突骨折CT:显示椎骨骨折类型,骨折片移位,椎管变形,椎管内有无碎骨片及血肿,重点观察骨折对脊髓、神经根的影响,脊柱骨折可见到以下情况爆裂骨折单纯压缩骨折骨折脱位椎间盘损伤韧带断裂脊髓损伤,骨折引起颈髓损伤,疾病诊断:骨骼与软组织的感染,化脓性骨髓炎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进入骨髓所致感染途径,可经血行感染附近软组织或关节的直接延伸、开放性骨折或火器伤进入分类: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急性化脓性骨髓炎X线平片:软组织改变:肌肉间隙模糊、消失皮下组织与肌间的分界模糊皮下脂肪层改变:骨骼的改变骨质破坏,平行形骨膜反应,骨质增生,骨质坏死,死骨,骨髓炎:软组织改变,慢性化脓性骨髓炎X线平片:骨质增生、硬化,骨膜花瓣状增生,骨干粗糙,骨髓腔变窄及消失,骨破坏及死骨特殊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影像学表现慢性骨脓肿(Brodie脓肿),即慢性局限性骨髓炎硬化型骨髓炎(Garre骨髓炎),慢性局限性骨髓炎,骨结核X线平片长骨结核:骨骺及干骺端局限性骨疏松与骨破坏及泥沙样死骨骨干结核:掌骨、跖骨囊性骨质破坏(骨“气鼓”征)脊椎结核:椎体塌陷变扁或楔形,椎间盘破坏,间隙变窄,后突畸形,椎体融合,软组织冷性脓肿或钙化,疾病诊断:骨肿瘤与瘤样病变,良性骨肿瘤和瘤样病变骨巨细胞瘤部位:股骨下端、胫骨上端、桡骨下端年龄:2040岁骨囊肿部位:长骨干骺端、股骨及肱骨上段年龄:442X线平片偏侧性破坏,常侵犯骨端,直达骨性关节面,瘤区分为分房型和溶骨型,偏侧性膨大,无钙化、无骨膜反应、无软组织肿块,原发性恶性肿瘤:骨肉瘤年龄:多见于青年,1120岁部位:股骨下端,胫骨、肱骨上端,干骺端为好发部位X线平片成骨型:以增生为主,肿瘤骨,象牙质变溶骨型:以溶骨性破坏为主,常形成骨膜三角混合型:两者并存,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疾病诊断:代谢性骨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X线平片:尺桡骨远端(干骺端)、下肢骨、肋骨,疾病诊断:内分泌性骨病,巨人症与肢端肥大症X线平片:长骨、双手、头颅侧位(蝶鞍)CT与MRI:鞍内肿瘤,垂体性侏儒X线平片:骨龄迟、骨骼小,头颅正侧位(含牙龄),脊椎正侧位CT及MRI:垂体萎缩,“空蝶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