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道108 线K15+ 760~ K15+ 980 段路堤边坡稳定性研究及处治效果监测.doc
-
资源ID:2651827
资源大小:9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国道108 线K15+ 760~ K15+ 980 段路堤边坡稳定性研究及处治效果监测.doc
国道108线k15+760k15+980段路堤边坡稳定性研究及处治效果监测 冯学钢 王学武( 四川省交通厅公路水运质量监督站 成都 610041)摘 要: 通过对国道108线广南段k15+760k15+980段高路堤边坡稳定性的分析与计算,分析了路堤产生变形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处治加固措施,同时进行了包括表面位移监测、路面沉降监测等监测,总结了边坡不稳定情况下路堤表面位移及路堤沉降变形的规律,从而掌握了路堤的变形动态,控制了处治施工活动带来的超量位移,进而确保了路堤及边坡的稳定。关键词: 路堤 稳定性 加固处治 位移监测 沉降监测1 工程概况图1 k15+760+980路堤填筑情况示意图国道108线广南段k15+760k15+980段为土工格栅高路堤,路堤顶宽26.6m,底部宽约58m,边坡坡比为1:0.5,最大填筑高度约30m,路堤两侧距顶部约9.0m处各设有宽1.2m的平台。该路堤采用碎块石土分层填筑。填筑间距:路堤下部18m为0.4m,路堤上部12m为0.6m,层间铺设土工格栅。路堤填料取自就近开挖段弃方。据钻孔揭露,填料主要由泥质砂岩、砂岩、紫红色泥岩的块碎石组成,强风化中风化,碎块石含量1550,粒径215cm,结构较松散。路堤填方中含少量粉质泥岩和粘土,微湿或稍湿;局部见砂卵石。回填土呈块石、碎石和碎屑状,填筑碾压欠密实,土体孔隙多,施工中窜风、漏浆较为普遍。路堤底部有一层粉红色粉质粘土,可塑状,含碎石,厚0.8m3.0m,含水丰富,钻孔缩径现象严重;粉质粘土层下部为弱风化泥岩层。路堤填筑情况见图1。该路堤于1998年初开始施工,1999年6月填筑基本结束,2000年3月开始进行路面结构层施工,2000年5月基层铺筑完毕,同年7月发现基层产生纵向裂缝(图2)。探坑断面证实,裂缝上宽下窄,深约1.2m;2000年8月,路堤中央分隔带发现裂缝;89月,路堤原有裂缝的宽度有所增加,并有新生裂缝出现,严重影响了公路的施工和将来的营运,为保证公路的安全施工和正常营运,本文对该段路基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提出合理的加固处治方案,最后,通过监测结果表明,加固处治效果良好。图2 国道108线K15+760+980段裂缝平面图2 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计算上述裂缝发展初期,无论是裂缝长度、宽度还是裂缝发育深度均较小,长度仅数米,宽度不足5mm,深度未超过最顶层的土工格栅。加之位置处于路沿附近,故据此初步推断系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表部土体变形破坏。这种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路基土体沉降将趋于稳定,表部或局部裂缝将不再加剧。然而,随着裂缝数量和规模的不断增大,尤其是路堤中央分隔带出现纵张裂缝且迅速扩展,表明已不是路堤表部或局部变形破坏,而是该路堤整体稳定状况欠佳所引起的整体变形。为此对该段路堤边坡的整体稳定性进行了评价。2.1 计算断面与计算参数为对本段路堤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价,本次计算选用k15+800桩号断面为计算断面,该断面路堤填料主要由泥质砂岩、砂岩、紫红色泥岩的块碎石组成。路堤底面以下为粉质粘土,其下为强风化的泥岩层和弱风华的泥岩层,弱风化泥岩层以下为泥岩,由于强、弱风化层厚度都较薄,因此将其和泥岩一起按稳固基床处理,在计算中各层土层主要物理力学参数结合室内试验参数和经验参数综合取值,如下表1所示:表1 填土材料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土层 参数容重(kn/m3)内聚力C(kpa)内摩擦角(°)块碎石19045粉质粘土191025基岩2.2 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图3路堤边坡稳定性计算示意图(左滑动)图4路堤边坡稳定性计算示意图(右滑动)对于该段路堤边坡稳定性计算是采用目前国际上较为权威的岩土边坡稳定性计算软件Geo-Slope,该软件可自动搜索路堤边坡最危险滑面,并运用Morgensternprice 法、Spencer法、Janbu法三种方法计算其稳定性。本次计算中,对潜在滑面的搜索主要考虑了两种情况,即路堤边坡向左滑动和向右滑动两种情况(图3、4)。经过计算两种情况下稳定性计算结果见下表2。表2 K15800路堤边坡稳定性计算结果方法Morgensternprice 法Spencer法Janbu法结果10.8690.8690.897结果20.9210.9181.025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第“3·3·6”条规定: 路堤稳定系数不得小于1.25 。显然, 该段路堤高边坡不满足其稳定性验算, 必须采取补强加固等工程措施处理, 以满足其稳定性验算要求为原则。3 加固处治设计为保证该段路堤施工及运营安全,初期对该段路堤采用压力灌浆进行处治,实施过程中浆液窜冒、边坡位移、路面裂缝加宽等现象较为普遍,难以达到预期的处治加固效果。为此,根据路堤的变形情况,2001年3月9月,对路堤平台下部边坡采用土钉加预应力锚索框架梁进行了加固,其中土钉分A、B两种类型,预应力锚索的锚固段进入弱风化泥岩层中的长度为8m,施工过程中根据地质情况的变化调整自由段的长度;土钉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土钉的长度如图5标注,锚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5°,锚索的长度自由段长度锚固段长度;锚索的设置从距离路堤30m低处,向上6m开始布设第一排,然后依次布设各排,框架梁的坡面间距为4m,土钉各排的坡面间距为3m;2002年2月6月,又对路堤平台下部边坡采用对穿锚索框架梁进行加固,施工中,在对穿预应力锚索框架梁上预留压力灌浆孔,其压力灌浆在预应力张拉完成以后进行,采用M15砂浆灌注;至2002图5 k15+880路基加固处治设计年7月完成了平台上部的护坡砌石,处治工程到此告一段落。4 路堤变形监测 对该段路堤的加固处治开始以后,按要求实施了对路堤变形的全程监测,包括表面位移监测、路面沉降监测、路面裂缝监测和预应力锚索荷载监测等,以掌握路堤的变形动态,控制处治施工活动带来的超量位移,确保路堤的稳定。4.1 平面位移监测工作布置图7 路面沉降监测点布置图 为合理有效地观测整段路堤的变形情况,本次先后对该段共布设监测点14组,左边坡5组,右边破6组,公路路面上隔离带左侧2组,右侧一组,每组点沿路面方向间隔20米,详见图6,其中图中A、B点等为测站点。图6 平面位移观测点布置图4.2 路面沉降监测点的布置 根据路面沉降情况,在路段内纵向布置3排沉降观测点,其中左幅1排,右路幅2排,沉降监测点分布情况见图7,图中R或Lxx为观测点号。4.3 平面位移监测成果分析 路堤平面位移监测自2000年11月25日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仍在进行,在开始监测后,自路面平台上边坡平台下边坡,随着观测点埋设工作的完成一次开展监测。将观测点平面位移的增量值以月为时间单位进行统计,可得到观测点的平面位移月变化率,同时在位移时间关系图上的连线即为观测点的平面位移月图,如图8为K15870截面观测点月程图。通过对观测点平面位移月变化率统计表和平面位移月程图的分析,并结合监测期的工程活动,发现路堤的平面位移增量与路堤填方高度呈正比;施工期内的平面位移增量加大以及工程活动对观测点的平面位移有较大影响;工程措施的实施,减低了测点平面位移的变化率;测点的平面位移与路堤沉降密切相关。4.4 路面沉降监测成果分析图8 k15+870截面观测点月程图 该路堤的沉降监测始于2001年6月,一直延续到现在仍在进行。沉降监测频率为每七天一次,截止2002年7月已连续监测58次。 根据路堤填筑情况,沉降监测在k15+770+950段内共布置3排计25个沉降观测点,其沉降累计值按观测点所在位置排列情况如表所示,根据监测资料绘制了本路堤k15+830+930段的等沉降曲线图(图9)。图中R或Lxx为观测点号,点前数字为沉降量,单位为mm,截止时间为2002年7月。 从图9可看出,路堤沉降主要集中在K15850910段内,沉降量在91.5mm157.5mm,另外从表3可看出,路面沉降与填方高度大致成正比关系,路堤中部填方高度大,其沉降观测点的下沉量也大,而由K15+850+910向南北两头延长,随着填方高度的由大到小,路面沉降观测点的下沉量也由大到小。图9 国道108线K15830930等沉降曲线图表3 路面沉降与填方高度关系表桩号770800830850870890910930950平均沉降量(mm)29.440.666.899.8127.7124.6104.170.542.7填方高度(m)8.6222530185经大量监测数据表明,随着路堤加固工程措施的不断实施,路堤平面位移变形逐渐被约束;路面沉降显著衰减并由不规则沉降转变为整体性、均匀性沉降;路面裂缝未有新的发展。总体而言,路堤正由相对稳定阶段逐步向稳定阶段转变。大量的监测,为安全施工和处治措施的决策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为路堤的稳定和公路的安全运营提高了保障。5 结论在路堤的填筑施工过程中,对于高填土路堤,当其边坡稳定系数较小时,路堤表层或部分区段往往会有明显变形迹象,通过本次实例发现,路堤的平面位移增量与路堤填方高度呈正比;施工期内的平面位移增量加大以及工程活动对观测点的平面位移有较大影响;同时路面沉降与填方高度大致成也正比关系。我的大学爱情观1、什么是大学爱情:大学是一个相对宽松,时间自由,自己支配的环境,也正因为这样,培植爱情之花最肥沃的土地。大学生恋爱一直是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恋爱和学业也就自然成为了大学生在校期间面对的两个主要问题。恋爱关系处理得好、正确,健康,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学习努力、成绩上升;恋爱关系处理的不当,不健康,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降。因此,大学生的恋爱观必须树立在健康之上,并且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我从下面几方面谈谈自己的对大学爱情观。2、什么是健康的爱情:1) 尊重对方,不显示对爱情的占有欲,不把爱情放第一位,不痴情过分;2) 理解对方,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并以对方的幸福为自己的满足; 3) 是彼此独立的前提下结合;3、什么是不健康的爱情:1)盲目的约会,忽视了学业;2)过于痴情,一味地要求对方表露爱的情怀,这种爱情常有病态的夸张;3)缺乏体贴怜爱之心,只表现自己强烈的占有欲;4)偏重于外表的追求;4、大学生处理两人的在爱情观需要三思:1. 不影响学习:大学恋爱可以说是一种必要的经历,学习是大学的基本和主要任务,这两者之间有错综复杂的关系,有的学生因为爱情,过分的忽视了学习,把感情放在第一位;学习的时候就认真的去学,不要去想爱情中的事,谈恋爱的时候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2. 有足够的精力:大学生活,说忙也会很忙,但说轻松也是相对会轻松的!大学生恋爱必须合理安排自身的精力,忙于学习的同时不能因为感情的事情分心,不能在学习期间,放弃学习而去谈感情,把握合理的精力,分配好学习和感情。3、 有合理的时间;大学时间可以分为学习和生活时间,合理把握好学习时间和生活时间的“度”很重要;学习的时候,不能分配学习时间去安排两人的在一起的事情,应该以学习为第一;生活时间,两人可以相互谈谈恋爱,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5、大学生对爱情需要认识与理解,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一) 明确学生的主要任务“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大学时代是吸纳知识、增长才干的时期。作为当代大学生,要认识到现在的任务是学习学习做人、学习知识、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校大学生要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社会实践中,而不是因把过多的精力、时间用于谈情说爱浪费宝贵的青春年华。因此,明确自己的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道路,合理分配好学习和恋爱的地位。(二) 树林正确的恋爱观提倡志同道合、有默契、相互喜欢的爱情: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摆正爱情与学习、事业的关系:大学生应该把学习、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学习、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大学时间,锻炼自身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有爱而放松了学习。 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爱情是奉献而不时索取,是拥有而不是占有。身边的人与事时刻为我们敲响警钟,不再让悲剧重演。生命只有一次,不会重来,大学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三) 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 在当今大学校园,情侣成双入对已司空见惯。抑制大学生恋爱是不实际的,大学生一定要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与恋人多谈谈学习与工作,把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内,不致越轨,要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四) 爱情不是一件跟风的事儿。很多大学生的爱情实际上是跟风的结果,是看到别人有了爱情,看到别人幸福的样子(注意,只是看上去很美),产生了羊群心理,也就花了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爱情(五) 距离才是保持爱情之花常开不败的法宝。爱情到底需要花多少时间,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的大学生爱情失败,不是因为男女双方在一起的时间太少,而是因为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太多。相反,很多大学生恋爱成功,不是因为男女双方在一起的时间太少,而是因为他们准确地把握了在一起的时间的多少程度。(六) 爱情不是自我封闭的二人世界。很多人过分的活在两人世界,对身边的同学,身边好友渐渐的失去联系,失去了对话,生活中只有彼此两人;班级活动也不参加,社外活动也不参加,每天除了对方还是对方,这样不利于大学生健康发展,不仅影响学习,影响了自身交际和合作能力。总结:男女之间面对恋爱,首先要摆正好自己的心态,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重应有的品格,千万不要盲目地追求爱,也不宜过急追求爱,要分清自己的条件是否成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明确大学的目的,以学习为第一;规划好大学计划,在不影响学习的条件下,要对恋爱认真,专一,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认真对待恋爱观,做健康的恋爱;总之,我们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念,让大学的爱情成为青春记忆里最美的风景,而不是终身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