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道315线叶城至莎车公路改建项目(简本).doc
-
资源ID:2651767
资源大小:282.50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国道315线叶城至莎车公路改建项目(简本).doc
国道315线叶城至莎车公路改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 本)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4001号)目 录目 录 1 (一)建设项目概况 1 1.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 1 2.工程概况 1 2.1 项目概况 1 2.2 现有公路概况 2 2.3 工程建设内容 3 3.工程建设相符性分析 7 3.1 与相关区域、流域、环保等规划相符性 7 3.2 产业政策、行业规划相符性 7 (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8 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8 1.1 区域周围环境现状 8 1.2 环境质量监测现状 9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9 (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11 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目标 11 2.拟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措施 12 2.1社会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2 2.2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2 2.3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3 2.4大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4 2.5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4 2.6固体废弃物环境保护措施 15 2.7 拟建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结论 15 3.本项目环境管理相关内容 16 3.1 环境监测计划 16 3.2 环境管理监督计划 17 3.3 施工期环境监理 18 3.4 竣工验收要求 19 (四)公众参与 20 1 公众参与的调查对象 20 2 公众参与过程和内容 20 2.1 公众参与调查 20 2.2 第一次环保信息公示 21 2.3 第二次环保信息公示 21 3 公众参与调查结果 22 3.1 公众参与调查结果 22 3.2 调查意见统计分析 22 3.3 小结 24 (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25 (六)联系方式 25 (一)建设项目概况1.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国道315线叶城至莎车段是原国道网中G315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叶城县,经泽普县,终于莎车县恰热克镇,呈东南西北走向。随着国家对新疆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力支持,在新疆干线公路网规划中,和田至喀什联络线(G3012)全线将实现高速化,同时保留原有道路(G315线)作为辅道,以满足当地的区间交通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道315老路现状功能和服务水平严重下降、过城镇路段街道化严重、路容路况明显恶化,已经无法满足沿线交通出行和生产生活的需要。按照规划要求,结合G315叶城至莎车段的现状,对原G315线叶城至莎车段进行改扩建已迫在眉睫,以进一步完善喀什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本项目是喀什地区“一市两县”公路网规划中 “二环四横七纵”中连接环二和横三公路的改建,符合新疆自治区公路发展规划。项目实施后,提高了道路等级,改善了区域交通状况,完善了路网结构,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对于当地对外运输也和旅游业的发展有直接的有利的影响,对项目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都将产生深远且积极的影响。2.工程概况2.1 项目概况国道315线叶城至莎车公路改建项目位于喀什地莎车县、泽普县和叶城县境内,本项目改造起点拟定于叶城西北已建一级公路设置的平交口,桩号为K2762+800(37°54'52.67"N, 77°23'21.06"E),终点位于莎车县恰热克镇西侧靠近戈壁滩的老G315上,桩号K2849+970(38°22'04.05"N, 76° 56'28.19"E)。本项目推荐方案全线沿老路布设,路线总体走向为东南至西北向,经过喀什南部叶城、泽普、莎车三个县。沿线经过恰瓦克、泽普县、莎车县、恰热克四个城镇;沿线主要经过叶尔羌河、提孜那甫河两条河流;主要控制点:路线起点、九道桥大桥、泽普县、叶河大桥、莎车县。本项目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度12m(城镇段落局部加宽到15m),主线线共设置大桥980 m /2 座(利用980m/2座),中桥366.1 m /8座(利用114.1m/2座),小桥277.4m/16座(利用73.4m/3座),涵洞172道(利用1道)。路线全长约87.278km,由于叶河大桥段2.397km已经改建,实际建设长度84.881km。工程挖方357969方,弃方357969方,填方742053方,借方742053方。料场、取弃土场全部采用喀叶一级公路G3012设计方案。永久占地183.00公顷,临时用地13.5公顷;砍伐数量44000棵。本项目计划2015年开工,2017年竣工。推荐方案总投资51160.0万元人民币,工程环保投资总额2499.75万元,占总投资的4.89%,2.2 现有公路概况2.2.1 公路现有技术条件项目区域内由于使用年限长,因此病害类型多,病害轻重程度不同,个别路段经新近翻修,路况得到改善。路面主要病害有:坑槽、松散、啃边、龟裂、网裂、壅包、翻浆等。其中,松散和网裂占较多比例;大多数坑槽、脱皮、网裂等主要出现在春融季节和雨季,夏季一般出现小坑槽;啃边主要出现在路基宽度不够路段和交叉路口。至于沉陷,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和大型车辆的增多,沥青路面沉陷很多,尤其盐渍土路段,原设计采取抬高路基的措施,但效果不理想。路基主要病害有:沉陷和水毁等。水毁集中于戈壁路段,由于上游汇水面积大,地表径流流速高,局部冲刷严重,现有的挡水坝均为土质坝体,大部分已冲毁,尤其是结构物进出口毁坏严重。2.2.2 现有公路存在的环境问题项目位于农田绿洲区,沿线未见取料坑、弃土场和未恢复的施工便道等。 (1)县镇过境段车流量大,声环境敏感目标噪声偶尔出现超标现象。 (2)全线路基填高较高,平均填高多为35m,结构物段填高多为48m。 (3) 村庄、学校、客运站等生产生活集中,机动车、非机动车混合,道路通行能力较低。(4)老路破损严重,凹凸不平路段缺少必要的提醒、警告牌、防护栏等安全设施。(5)现公路沿线171道涵洞普遍存在淤积问题。(6)公路跨越的提孜那甫河九道桥有防护栏,无防撞墩,无桥面径流收集系统和应急池;本项目利用或涵洞改桥K2771+479.乌吉热克渠乌吉热克桥、K2792+263.白什干渠白什吐干桥、K2812+729.2兹力卡克河兹力卡克桥、K2841+638.西岸总干渠工农桥两侧防撞墩漆面脱落、模糊,警示标志模糊,13座小桥未设置防撞墩;提孜那甫河存在运输危险品车辆事故污染水体风险。2.3 工程建设内容2.3.1 工程建设及相关技术参数根据老路现状、交通量预测结果、地形地质条件、工程造价,结合本项目在路网中的功能和定位,推荐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度12m(城镇段落局部加宽到15m),其余指标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有关规定执行。主要技术指标见主要技术指标一览表1-1。表1-1 主要技术指标一览表 序号指标名称单位规范值采用值备注1公路等级二级公路2路线长度km87.278含2.397km利用段3设计速度km/h804路基宽度m12局部加宽5停车视距m1106最大直线长度m4341.5827最小平曲线半径m一般400/极限2502511处8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250025009最大纵坡%52.9861处10最小坡长m20015011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型m/处一般4500极限30006654.974/1凹型一般3000极限20006000/112竖曲线最小长度m一般值170极限值70164.90913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m公路级14地震动g0.115设计洪水频率大中桥1/100,其它1/50 本项目路线全长约87.278km,由于叶河大桥段2.397km已经改建,实际建设长度84.881km。大桥980m/2座,利用980m/2座,中桥366.1m/座,利用114.1m/2座,小桥277.4m/16座,利用73.4m/3座,涵洞172道,利用1道。路线方案的主要工程规模见表1-2。表1-2 主要工程数量表 项 目单 位工 程 数 量备 注段落长度km87.2782.397km利用新增用地亩144.8路基土石方1000m31100.0路基防护和排水1000m35.5路面1000m2981.5特殊路基km89.86大桥m/座980/2利用980m/2座中桥m/座366.1/8利用114.1m/2座小桥m/座277.4/16利用73.4m/3座涵洞道172利用1道平面交叉处52管线交叉处47总造价万元51160.0每公里造价602.72.3.2 路基标准横断面本项目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一般路段路基宽度采用12m,其各部分组成为:行车道宽2×3.75m,硬路肩宽2×1.5m,土路肩宽2×0.75m。城市过境段的行车道宽度分别有15m、18m。 图1-1 路基标准横断面图2.3.3 其他工程(1)路基填料项目所在地大部分布有绿洲(位于叶城、泽普、莎车),路基就近取土非常困难。沿线分布有戈壁、叶尔羌等较大河流、成片的风积沙丘。路基填料主要在公路沿线天然戈壁料场、河漫滩等处就地取用天然砾石土料。(2)砂、石料公路沿线砂砾料分布广泛,储量丰富,但运距远,可研采用喀叶一级公路G3012的料场设计,粗骨料场主要有三处,即西南侧的K2743+000天然戈壁料场、219国道7km天然戈壁料场,219国道3km的叶城水泥厂料场(级配碎石、细骨料填),中部的泽普石油基地8、12、18km料场和西部K2851等天然戈壁料场。2.3.4 永久性占地本项目为改建工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原有的场地和设施,尽量减少新增用地面积。项目占地情况见表1-3。表1-3 项目土地占用情况一览表序号土地类别单位数量1耕地公顷6.442林地、果园公顷3.223荒地公顷0.014宅基地公顷0.005老路占地(K2762+800-K2849+970)公顷173.33合计(不含占用旧路面积的新增用地)公顷9.67路线总长(实际改建长度)Km84.88平均每公里占地(不含占用旧路面积)公顷/Km0.11平均每公里总占地(含旧路面积)公顷/Km2.162.3.5 临时占地临时用地布设方案在初步设计阶段确定。2.3.6 拆迁本项目无拆迁。2.4 项目投资根据拟建工程沿线的环境特点及其环境影响预测,综合前述章节提出的环保措施及建议,本工程环保总投资见表1-4。表1-4 项目工程环保投资估算表项目内容环境保护措施投资(万元)备注可研投资环评新增生态保护工程林地植被恢复费7.3耕地恢复28.98施工营地、施工便道临时占地恢复501.2噪声污染控制居民点、学校两侧设40km/h限速标志、禁止鸣笛15运营期噪声监测15隔声窗预留30大气污染控制清除浮土、洒水降尘等881万/km水污染控制19处桥梁两侧设置防撞栏,限速、安全行车、保护水体和救援标志50施工营地生活污水处置10固体废物收集、运输废料、垃圾收集、清运费20环境风险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制定,演练及风险物资10环境监理施工期及营运期环境管理计划实施、人员培训等10施工期环境监测实施10施工期2年,5万元/年施工期环境监理120按投资额3扣除培训和施工期监测费用环评环评费用30竣工环保验收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及监测费用45合 计1004.48537.48467本建设项目总投资51160.0万元人民币,工程环保投资总额1004.48万元,占总投资的2.0%,主要是用于进一步完善生态恢复、声、大气、水、固废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等。3.工程建设相符性分析3.1 与相关区域、流域、环保等规划相符性本项目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路网中长期发展规划(2003-2020年)提出的“三横两纵两环八通道”的骨架公路网中“环二”的重要路段,也是喀什地区“一市两县”公路网规划中 “二环四横七纵”中连接环二和横三重要路段,项目建设符合新疆自治区公路发展规划和喀什地区公路发展规划。3.2 产业政策、行业规划相符性拟建项目是国省干线改造升级,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正)第一类鼓励类“二十四、公路及道路运输(含城市客运)”,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1.1 区域周围环境现状1.1.1 地形地貌本项目地处塔里木盆地西缘,路线自东南向西北方向延伸,贯穿喀什南部地区,区内地形平缓,地貌条件比较简单,全线地势总体上呈中后段高,沿线为为冲积平原区地貌单元。1.1.2 地质概况项目区位于塔里木新生断陷盆地边缘,巨厚的新生界第四系沉积是本区最大的工程地质特征,根据工程地质调查,项目区出露的地层有: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Q4冲积物、风积沙,上更新统冲积物Q3al+pl,冲积物Q3al,上第三系上新统阿图什组N22a弱固结粘(粉)土岩、砂砾岩。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项目区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0.2g,相当于地震裂度为度,其中英吉沙至终点段,动峰值加速度为0.2g,相当于地震裂度为度,场地稳定性差。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为0.1g(对应地震烈度为度)以上地区的公路工程,应进行抗震设计。1.1.3 水文地质条件项目区地处中国内陆大河塔里木河上游,区内大小河流众多,各级支流十分发育,路线跨越的提孜那甫河均为塔里木河重要的支流,由于特殊的地理、地质条件,区内水系河网主要呈放射型分布(发散型)。主要河流有叶尔羌河、提孜那甫河、乌鲁克乌斯塘河、棋盘河、柯克亚河和巴什却普河,地表水资源丰富。项目区冲积扇地带有地下水,地下水径流畅通,水质好,水量丰富,但是埋藏较深。泽普县境内降水稀少,水文主要受制于叶尔羌河。地下水资源丰富,每年补给量约5亿立方米。莎车县境内干旱少雨,属于干早地区。境内发育有叶尔羌河、提孜那甫河。境内泉水多为上游冲积扇吸收地表水,形成地下径流在冲积扇缘溢出而成。境内地下水资源丰富,主要成因是山前冲积扇吸收大量河渠、田间渗漏水和山区裂隙水,形成地下径流。 1.1.4 气候气象项目区属暖湿带型干旱气候,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其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升温快而不稳定,常有春寒出现,多大风、沙暴、浮尘;夏季长而炎热,光照、热量、水源丰富;秋季降温迅速,气温日差较大,降水较少,大风和浮尘天气较少;冬季略长,天气晴朗,风小,降雪少,低温持续时间长。1.2 环境质量监测现状1.2.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项目区SO2、NO2均未超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二级标准限值,项目区PM10超标率100%,超标倍数0.4,超标原因可能是道路扬尘及浮尘天气导致。1.2.2 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公路评价范围内主要河流为提孜那甫河,水环境质量可以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类标准,水环境质量现状良好。项目区地下水质各项监测指标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的III类标准,地下水质量良好1.2.3 噪声环境现状监测在目前公路状况和交通流量下,红线35m以内的各敏感点处的昼夜噪声监测值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红线35m以外、公路沿线学校、居民点等环境敏感点的昼夜噪声监测值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目前评价区的声环境质量良好。1.2.4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项目所在地为奎屯、独山子区,位于山前冲积、洪积倾斜平原的前部,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属于准噶尔盆地温带干旱荒漠与绿洲生态功能区。项目区地带性土壤以棕漠土为主,土壤类型多为硫酸盐弱盐渍土,农业利用价值不大;项目区为荒漠草地以蒿类荒漠和盐生假木贼荒漠为主,由于人为活动量大,分布于该区的动物多为常见鸟类(麻雀),无野生珍稀保护动物。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见表2-1。表2-1 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评价内容评价范围生态环境拟建道路两侧各200 m范围内;同时包括料场、取弃土场、施工营地及拌合场。环境噪声道路两侧边界外200m范围内。水环境国道沿线河流上游100m,下游1km。环境空气施工场地区域、道路两侧200m范围。社会环境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地区,适当扩大至项目直接影响区(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目标线路沿线的社会环境保护目标见3-1:表3-1 推荐线路社会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序号名称保护目标主要保护内容位置关系备注1征地农田、林地、果园农田、林地补偿全线2 拆迁电力、电讯设施电力杆及电缆保护其电力、电讯设施完整性全线3居民出行沿线的县城、乡村道路沿线居民出行安全便利全线线路穿越G315老路旁农田、防护林、河流、水库旁草地和工程取弃土石方点及料场。项目沿线主要的生态保护目标见表3-2。表3-2 线路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序号保护目标位置影响因素环境管理要求1公路两侧、取土场、弃渣场及施工便道等临建设施周围土壤生态环境公路两侧、取土场、弃渣场及施工便道等临建设施取土、弃渣行为,临建设施等有效控制新增水土流失量,保护植被、野生动植物、水生生物2自然植被、野生动物全线公路永久占地,临时占地,路基填筑行为线路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具体情况见表3-3。表3-3 水环境保护目标序号保护目标中心桩号水功能区划水体功能与拟建项目位置关系1提孜那甫河K2777+530.0II饮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跨越1次2叶尔羌河K2803+510.6III饮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跨越1次3恰尔力干渠K2766+315.无无跨越1次4乌吉热克渠K2771+479.无无跨越1次5东岸大区K2779+400.跨越1次6白什干渠K2792+263.无无跨越1次7兹力卡克河K2812+729.2无无跨越1次8夯克力克河K2832+042.无无跨越1次9荒地渠K2837+255.无无跨越1次10西岸总干渠K2841+638.无无跨越1次线路声环境和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线路公路在选线过程中,从环境保护的角度采用基本沿G315老路的选线方式,未增加新的村庄等环境敏感受体,因此在本项目评价范围内只涉及原老路评价范围内的村庄居民点、学校等65处声环境和空气敏感目标2.拟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措施本报告的环保措施就设计期、施工期以及运营期分别提出了社会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生态保护措施、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空气污染防治措施、水环境保护措施、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环评提出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有:2.1社会环境影响减缓措施项目应按照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自治区公路建设的意见新政发20114号文件” 对项目征地、拆迁给予补偿,由当地政府实施具体征地、拆迁工作,耕地、林地由当地政府进行异地开垦、补偿。补偿标准执行“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征地拆迁补偿标准新国土资发2009131号”,土地变更和异地开垦费用执行 “自治区国土资源系统土地管理行政事业收费标准的通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厅新计价房(2001)500号文”。农田排灌设施应结合道路工程提前设计,在路基施工前完成农田排灌设施的施工,要求设计规模不低于目前水平。同时合理安排工期,与当地水利部门和农户沟通协调,以保证农业灌溉不受影响。2.2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路线方案选择、取弃土场、料场便道、施工营地等选线、选址应遵循“少占地、少拆迁”原则,避让植被密集区,减少生态破坏。施工期新增取弃土场和永久占地、临时占地需报喀什地区环保局备案,并取得环保批复。公路改建设计尽量采取单侧加宽,设计砍伐数量考虑了公路红线范围内的所有林木数量,环评要求施工期施工基地控制在路基占地范围内,禁止破坏路基外植被。建设单位按照“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征地拆迁补偿标准新国土资发2009131号”,对砍伐林木进行补偿,由当地政府进行道路绿化,绿化树种选择当地易活的杨树、柳树、榆树等品种。同时,建议施工初期与当地政府协调,根据砍伐树木的种类,对胸径5-15cm树木进行移植。各类施工应严格控制在设计范围内。施工便道宽度控制在4.5m,不设保通便道,若新增保通便道,需报喀什地区环保局批准备案,并控制宽度在7m。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占用的耕地在施工前剥离40cm表土单独收集,用于复垦(便道等)或新垦农田的土壤改造。1处砂石料场位于叶尔羌河河道内,取砂(砾)料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征得水利主管部门同意。取土坑的施工防护要符合要求,防止水土流失。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规定,取弃土场、料场设在道路300m外,施工中应限制取土深度4m,控制土坑边坡坡度在45°以内,不影响工程沿线视觉景观。对于公路挖方多余的弃土和剥离表层的盐渍土路基挖方,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及时清运至料场取料坑。弃方必须远离河流等环境敏感点及地质灾害易发路段,不得随意堆放或倒入水体,禁止在叶尔羌河道砂砾石料场及提孜那甫河弃渣。 取弃土场施工完毕后,清除迹地范围内的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进行场地平整,回填压实,放缓边坡,尽可能与原地形地势保持一致,不影响原区域整体景观。并覆盖熟土,洒水1次,自然恢复植被。施工营地、施工便道、预制场、拌和站等临时占地,施工完毕后,应清除地表固体废弃物和构筑物,进行场地平整,回填压实,洒水1次,自然恢复植被。2.3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在沿线学校两侧设限速标志。在居民点、学校路段施工时,高噪声施工机械夜间应停止施工。必须连续施工作业的工点,施工单位应视具体情况及时与当地环保部门取得联系,按规定申领夜间施工证,发布公告。沿线学校段,最好安排在假期和周末施工,中、高考期间应禁止施工。公路运营后,一般路段远期达标距离为100m。为降低公路建设对声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建议当地政府参照本报告书噪声预测结果,合规划公路两侧土地利用功能,建议距公路中心线100m内不设置学校、医院等环境要求较高的建筑。80km/h车速下,4a类声功能区内居民点:近期昼间全部达标,夜间13处居民点超标;中期昼间昼间全部达标,夜间44处居民点超标;远期昼间昼间全部达标,夜间44处部居民点超标。对2类声功能区内居民点、学校:近期昼间9处居民点超标,夜间57处居民点、5处学校超标;中期昼间30处居民点、2处学校超标,夜间57处居民点、5处学校超标;远期昼间57处居民点、5处学校教学楼超标,夜间59处居民点、5处学校教学楼超标拟采取的主要环保措施:营运期对近、中期超标的集中居住居民点K2844+301K2847+693,K2824+000K2826+050,K2824+000K2826+050,K2801+050K2802+250,K2769+915K2772+170(共5段),在沿线社会关注区K2845+000(恰热克学校)、K2822+800(交通安全小学)、K2818+300(排孜阿瓦提小学)、K2801+100(托木齐乡小学)、K2770+200(恰瓦克小学)设40km/h限速标志和禁止鸣笛标志;公路沿线散户加强声环境监测,预留隔声窗等费用。保证公路沿线声环境敏感目标近、中期昼夜间分别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a类和2类标准。2.4大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粉状材料(水泥、石灰等)应罐装或袋装,风积沙、砂砾石、卵砾石料运输应有篷布遮盖;大风日对储料场、施工营地内易产生扬尘的材料用篷布遮盖。预制厂、拌和站设置在距其下风向500m以外。沥青拌合不得使用敞开式简易方法熬制沥青。每个标段至少配备1台洒水车。在沿线居民集中路段以及农田区,道路施工期应每天2次洒水降尘。对沿线施工便道和进出施工场地道路定期清理地表浮土,每日1次洒水降尘。2.5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根据拟建道路沿线跨越水体的功能区划和现状使用功能,项目不涉及类水体桥梁建设,不穿越水源地保护区,环评要求改建公路新建中桥6座、小桥13座两侧设置防撞栏;现有利用的大桥2座、中桥2座、小桥3座进行防撞墩维修、刷漆。不设置桥面径流收集系统。本项目利用提孜那甫河桥梁(目前已建成),提孜那甫河为II类水体,补建桥面径流收集系统和应急池。在桥梁两侧设置限速、安全行车、保护水体和救援标志等。施工砂砾料冲洗等施工废水经临时防渗沉淀池沉淀后回用,或用于场地洒水降尘。施工营地设置生活污水收集设施,污水集中存放于污水池内,定期罐车送往附近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桥梁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现场管理,禁止跑冒滴漏机械进行桥梁施工,禁止将施工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废油、废水等弃入水体,禁止施工材料和固体废弃物河岸堆放。桥梁施工作业完毕后,要清理施工现场,以防止施工废料等垃圾随雨水进入水体。在公路养护段配备各类事故应急处理的小型设备和器材,如:沙包、吸油毡等。一旦在发生油品泄露河流污染,应快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调动人员、车辆、设备,对事故进行应急处理,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拦油栅和抽吸机或吸油毡清除水面石油污染,或喷洒清除剂,采用化学药剂使原油加速分解,防治污染物扩散。2.6固体废弃物环境保护措施施工营地设置生活垃圾收集桶,在施工营地建卫生厕所,生活垃圾和粪便集中收集后,定期送往附近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施工期间产生的沥青混合废料应随车直接运输至自采的取土场坑洼处,通过在砂砾石料场低洼处设置双层防渗土工膜的工艺,然后将固废沥青填埋至此。施工完毕后,应清除迹地范围内的生活垃圾、固体废弃物和构筑物等,按照临时用地减缓及恢复措施要求,进行场地平整和生态恢复。2.7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结论本项目在运营过程中,由危险品运输事故造成的各种风险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性。其主要的敏感对象为拟建公路经过的水体和居民点,其中最敏感而且影响最大的是沿线经过的地表水体。危险品运输风险概率计算结果表明,公路营运期运输化学危险品车辆在水域路段发生引起水体化学污染的事故风险概率较小,即使在2037年风险概率最大的K2777+597.5提孜那甫河也只有0.0017次/年。公路营运期运输化学危险品车辆在水域路段发生引起水体化学污染的事故风险概率较小。但由于污染事故的随机性,一旦发生对地表水环境将造成严重的影响。因而工程设计在公路跨越的地表水体段,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品泄漏后直接进入水体。一旦事故发生,须快速启动应急预案,最大限度减轻事故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本项目要建立事故责任单位或个人第一时间报告制度,当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事故责任单位或个人要将突发环境事件真实情况第一时间向当地政府和环保等职能部门报告,当地环境保护行政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查明情况、及时报告、提出建议、督促落实、调查处理,做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开展监测、向地方政府提出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信息的建议、第一时间组织开展调查。3.本项目环境管理相关内容3.1 环境监测计划监测工作应分为施工期和营运期两个时段进行。施工期建设单位必须接受环保部门的检查和环境管理,并监督各施工单位执行环保措施,尽量避免和减轻施工活动的影响;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对施工区场界噪声(LAeq)、空气环境质量(TSP)进行定期监测。营运期应加强对区域空气环境、声环境的监测。(1)生态环境监察施工期监察内容:施工临时用地、道路两侧植被、施工人员生产、生活废水排放去向以及施工迹地恢复情况等。另外,对于植被的破坏情况、占地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监测时间:在全线施工期监测2次,每次历时一天。(2)水质监测施工期监测项目:SS、COD、氨氮、石油类、大肠菌群等。监测点位:工程沿线所有跨越、伴行的地表水体。监测时间及频率:施工期间监测2次,每次监测一天。运营期运营期内只在交通事故导致水体污染时进行监测。监测项目:pH、COD、BOD5、NH3-N、溶解氧、总磷(以P 计)、石油类及导致水体污染的特征污染物。监测点位:事故发生地的水质及其下游水体水质。监测时间:事故发生后。(3)大气监测施工期监测项目:SO2、NO2、TSP、PM10。监测点:公路沿线3处学校和公路中间点的泽普县县城。监测时间:施工期间监测2次,每次监测一天。运营期监测项目:SO2、NO2、PM10、CO。监测点:公路沿线恰瓦克小学、托木齐乡小学、恰热克小学等学校和公路起始点的附近K2844+200- K2847+000阿瓦提村,K2848+300-K2844+200阿依西库勒村。监测时间:试运营期监测1次,每次监测7天。(4) 噪声监测施工期监测点:公路沿线所有学校、村庄等。监测项目:等效连续A声级。监测时间:施工期间监测2次,每次监测一昼夜。运营期监测点:公路沿线所有学校、村庄。监测项目:等效连续A声级监测时间:每年监测一次,每次监测一昼夜。3.2 环境管理监督计划项目环境管理计划见表3-4阶段监督机构监督内容监督目的设计阶段自治区发改委自治区环境保护厅新疆交通建设管理局喀什地区环保局1、审核环境影响报告书1、保证环评报告书全面、准确地反应项目对环境产生影响的真实情况;减缓环境影响的措施具有可操作性。2、审核环保行动计划2、严格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3、审核环保投资3、保证环境保护措施的资金充足。施工阶段自治区环境保护厅自治区环境监察总队新疆交通建设管理局喀什地区环保局1、检查料场、弃土场、沥青拌和站、施工营地等是否符合环保要求1、确保各场地的选址及周围环境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环境影响最小。2、检查粉尘及噪声污染控制情况2、减少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3、检查有毒、有害物质的装卸及存放地点3、以防自然灾害而引起大范围的环境污染。4、检查施工场地生活废水及废机油的排放和处理4、确保施工沿线的地表水不受污染。5、取弃料场地恢复情况5、确保生态环境、景观和土地资源不被严重破坏。6、检查环保设施是否达标6、验收环保设施。运营阶段自治区环境保护厅新疆交通建设管理局喀什地区环保局1、检查环保措施的落实情况1、确保环保措施落实2、检查监测计划的实施2、落实环境监测计划。3、检查护坡工程的建设及实际效果3、防止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4、检查环境敏感区环境质量是否满足相应的质量标准4、切实保护人群健康。3.3 施工期环境监理针对本项目的实际情况,主要对生态环境、水土流失、水环境在施工期的影响进行环保监理。(1)生态环境重点是临时用地施工期间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因此,临时用地必须按照施工图要求选址、合理开挖,并且要固定运输道路,不随意取弃土,以避免新增水土流失。由监理工程师定期、不定期的对施工现场进行核查。(2)水土流失该公路沿线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为主,水土流失较少。在施工期间应及时治理现有水土流失,做好弃土场的水土保持,及时进行场地清理,做好防水、排水工程,控制新增水土流失。(3)水环境该公路水环境监理对象是穿越和伴行的河流。施工期间废水、废渣排放点要远离河流,施工材料不得堆放在河流附近。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教育和严格管理,严格控制污水的排放,污水、废渣应收集并集中处理。由监理工程师定期巡视,环境监理员驻场、旁站,对施工现场和环境工程进行监理,定期给业主和当地环保部门报送环境监理阶段报告。3.4 竣工验收要求表3-5 竣工验收表 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内容一览表验收阶段验收内容设计阶段a)核查实际工程内容、设计方案变更情况和环境保护设施方案设计变更情况。b)对比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调查声环境敏感点变更和其他环境敏感目标的变更情况。c)对比建设项目工程内容和工程设计方案的变更,调查声环境敏感点变更和其他环境敏感目标的变更情况。d)明确工程是否发生重大工程变更,是否符合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条件。施工阶段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其他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执行情况。b)参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相关环境影响的预测,调查施工期实际产生的环境影响,确定影响的程度与范围。c)调查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环境影响审批文件中提出的有关环境保护设施与要求的落实情况和保护效果。d)环境敏感目标的有关保护要求的落实情况。e)调查建设单位环境管理状况、环境监测制度和环境监理要求执行情况。f)工程环境保护投资情况。试运营阶段a)调查建设单位依据实际环境影响而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实施效果,调查试运营期环境风险源、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落实情况。b)调查试运营期实际存在的环境问题、公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和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的环境保护工作。(四)公众参与1 公众参与的调查对象(1)直接影响的单位代表:包括恰热克镇、莎车县、托木齐乡、波斯喀木乡、赛力乡、恰瓦克镇、恰瓦克小学、托木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