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街巷路面改造项目建议书.doc
XX县XX街、XX街及XX巷路面改造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项 目 编 号:XX省XX市工程咨询公司二一二年五月目 录第一章 概 述11.1项目概况11.2编制依据11.3编制目的21.4编制原则21.5 项目建议书编制范围31.6 业主单位概况41.7 建设规模及内容51.8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51.9结论与建议6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72.1 项目背景7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8第三章 技术标准及建设规模103.1 设计依据103.2 技术标准113.3 交通流量预测113.4 建设规模及内容12第四章 建设条件134.1 项目选址133.2项目建设条件13第五章 工程方案155.1 工程设计指导思想和原则155.2 道路工程设计方案16第六章 环境评价196.1 环境影响分析196.2 结论与建议21第七章 建设进度设想与计划安排237.1 建设进度设想237.2 项目实施计划237.3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表23第八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248.1 投资估算248.2 资金筹措28第九章 综合效益分析299.1 民众效益299.2 地区效益309.3 环境保护309.4 其他30第十章 结论与建议3110.1 结论3110.2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32 第一章 概 述1.1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XX县XX街、XX街及XX巷路面改造建设工程(2)项目建设单位项目建设单位:XX县市政管理局(3)建设性质改建。(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项目建议书编制单位:XX市工程咨询公司。资质等级:。1.2编制依据1)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3) 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4)XX统计年鉴(2010);5)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 45-20066)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7) XX县城市发展总体规划8) XX县 “十二五”规划9) 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10) XX县城市道路建设总体规划;11) 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2) 项目业主提供的其它基础资料1.3编制目的本项目的建设将提高XX县整体形象,保证城市正常交通工作的需要,对交通和社会治安方面也起到积极的基础性作用,该项目的建设也是XX县公共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能改善城市的硬件环境,美化城市。本项目旨在营造XX县舒适的生活、经济和发展环境。本报告主要为研究本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对项目的建设提供依据及对项目后期运营进行预测,本报告的编制主要为达到以下目的:1) 论述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确定工程项目;2) 确定工程建设规模;3) 提出合理的工程方案并加以论证、优化;4) 提出工程投资估算、效益分析、运行管理组织及实施进度计划;5) 提出资金筹措方案;6) 作为工程进行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工程运营的工作依据。1.4编制原则本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按以下内容作为编制原则:1) 围绕“以人为本”的交通理念,构造合理且有片区特色的城市绿化系统,通过尽量对原有生态环境的保护,结合道路全线绿化点、线、面的美化设计,形成一个以自然生态景观为主体,人工景观元素为辅的具有特色的生态型城市道路景观。2) 道路改造应将项目建设的近期、远期的可操作性和超前性相结合。近期强调可操作性和经济性,远期则以规划远景目标为参照。充分结合原有地形地貌,结合迁移规划,以最小代价达到最合理目标。同时道路设计应充分考虑道路沿线,甚至整个区域的远期规划目标,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基础设施支持。3) 借鉴和研究已有道路的优点和不足,采用最新规范和先进的交通理念,以道路建设为契机,通过道路规划以及交叉口等各种节点设计建构区域交通网络,增强区域带动作用。4) 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应有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以提高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缩短工期,降低造价。5) 重视环境保护,防止水土流失,并加强道路绿化美化设计。1.5 项目建议书编制范围该项目属于公益事业项目,研究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必要性、需求分析和建设规模、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分析、服务设施布局和主要设备选型、项目建设目标和内容、建设期限和实施进度安排、环境保护与节能、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效益分析与风险评价等内容。1.6 业主单位概况本项目承办单位是XX县市政管理局, 2006年前的业务主管部门为XX县综合执法大队,县综合执法大队解体后至2010年4月,业务主管部门为XX县规划和建设环境保护局,具体工作由XX县城市和环境监察大队负责落实。随着机构改革,为加强城市管理,2010年12月,XX县市政管理局正式成立,主要负责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城市主要街道清扫保洁及生活垃圾清运等工作。2011年3月,县机构改革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下文核定XX县市政管理局行政编制5名、事业编制10名、行政工勤1名,并将原规划和建设环境保护局下设的清管所整体划转市政管理局。2011年5月,原XX县规划和建设环境保护局7名工作人员划转到XX县市政管理局工作,标志着城市管理工作走向正轨,开始了新的征程。XX县市政管理局担负着XX县城区道路的建设、维护与管理工作。近年来,XX县市政管理局克服资金短缺、设备落后、任务繁重等困难,发扬艰苦奋斗、连续作战和克难奋进的工作作风,战晴天、抢雨天,抓紧时间施工和检修,圆满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亮化工程任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XX县市政管理局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美化、便捷XX为己任,大力加强道路改造建设,为建设红色XX、宜居XX做出更大贡献。1.7 建设规模及内容本项目建设对XX街及XX街进行路面改造,由原来的水泥路面改为沥青路面,总长约430米,其中XX街均宽为6米,XX街均宽为6.5米,改造总面积约2687.5;另外对XX巷进行地砖铺设,铺设面积为400,直行楼梯6。1.8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项目名称单 位数 量备 注1改造面积2687.51.1XX街1397.51.2XX街12902地砖铺设4003直行楼梯64项目总投资万元1304.1工程费用万元113.164.2预备费用万元6.194.3其它费用万元10.655资金筹措万元1305.1地方财政万元1305.2业主自筹万元1.9结论与建议该项目符合国家投资政策,项目外部协作条件良好,注重环境保护和节能措施,投资估算及投资结构合理,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1、该项目供电、供水和交通等配套条件较好。2、该项目建设工程符合XX县的实际情况,符合XX县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整体布局合理,符合环境美化科学,切实可行。3、该项目投入使用后,有利于广大市民的出行方便,能完善该区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建议尽快组织实施。4、为了使项目达到各项预期目标,在项目的前期工作上,建议项目业主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抓紧做好项目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加强项目资金落实、招投标事项的落实、地质的勘测、设计方案的确定等。在项目的工程建设上,建议项目业主加强对项目实施的管理,从进度、质量、投资三个方面搞好控制管理。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 项目背景随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机动车辆的快速增加,必须解决好行人和车辆的问题,实现人车和谐发展。城市化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城市基础设施功能的发挥,对于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城市化、工业化的载体,是发展经济的强劲拉动力,是不断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客观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将大大加快,目前全省城市化平均水平不到30%,这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而XX县的城市化水平更是远低于XX省。从国家经济建设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的方针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来看,未来十年,城市化进程将处于较快发展时期,城市数量将不断增多规模将不断扩大。预计到2015年,XX县城市化水平将达到30%以上,人口和经济越来越向城市集中,经济社会活动日趋集约化和社会化,城市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城镇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努力改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城市环境,增加城市(镇)基础设施投资已刻不容缓。国际经验表明,当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就需要相应增加基础设施的供应,从经济发展周期和规律来看,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适当加大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对推动城镇经济增长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不仅必要,而且见效快。同时,本项目涉及的XX街、XX街修建于1985年,下至红军路,上至后山公路,是城区的交通要道。26年来,随着过往车辆辗压,两条街道的路面已多处破坏,加之近来羊圈沟两边建筑物增多,路面损坏更加严重,坑坑洼洼不平整,给过往的车辆和群众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此外,XX巷与综合市场相邻,是进出综合市场的主要通道之一。由于近年来,XX经济发展迅速,市场繁荣,通过XX巷进出市场的车辆、行人流量越来越大,现XX巷地面铺设的地砖已经损坏严重,有部分未铺设的地砖地面凹凸不平,严重影响通行,急需进行改造。本项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项目建设正当其时。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该项目是XX县为改善人民出行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拓宽发展交流空间,完善配套功能,对片区内的基础设施进行建设项目。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40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中第一类鼓励类第19项“城市基础设施及房地产”第3条“城市道路及智能交通体系建设”中城市道路建设的产业政策要求。同时符合中央关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十项措施之一,应对当今经济危机带来的困难和挑战。2.2.2 加快XX县经济发展的需要城市道路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之一,是城市建设的必要条件。城市道路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城市经济发展的兴衰,本工程的建设不仅能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而且能有效带动沿线土地增值,有效缩短城市区域间行驶里程和行驶时间,使得项目区交通条件、投资环境大为改善。本工程建设能更好地完善城市路网结构,促进城市交通发展,更好地发挥城市基础设施对城市发展的服务功能。加强城市道路建设,完善城市道路网骨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XX县经济的发展和城镇人口的快速增长,对城市基础设施的需求将急剧增加,要确保XX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特别是城市道路建设势在必行。因此,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加快城市供排水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完善的公共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为投资者创造必要的生产经营环境和发展空间,已是当务之急。第三章 技术标准及建设规模3.1 设计依据3.1.1 道路工程1、XX县城市总体规划;2、XX县城市道路建设总体规划;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4、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5、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6、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44-91)7、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8、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93)9、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10、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11、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90)12、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JJ-2008)3.1.2 排水工程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3、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138-2000);4、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5、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3.1.3 附属工程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2、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3、城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规范(CJJ75-97)。3.2 技术标准根据XX县城市总体规划、XX县市区交通体系专项规划中确定XX街、XX街等级性质的定位,结合本项目在XX城市路网中的地位与作用、交通量预测、通行能力分析结果综合考虑,按照建设部颁发的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的规定确定本项目的技术标准。3.2.1改造道路技术标准1、所改造的道路等级:城市次干道级2、设计行车速度:30km/h3、设计年限:道路:20年4、设计载荷:道路城B级,人群4.0KN/5、抗震设防烈度: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6、最小停车视距:30m3.3 交通流量预测表32 XX县未来年车流量增长率年 度泸 定 县客车货车2001-201012%7.5%2011-20208.5%4.8% 3.4 建设规模及内容本项目建设对XX街及XX街进行路面改造,由原来的水泥路面改为沥青路面,长约430米,其中XX街均宽为6米,XX街均宽为6.5米,改造总面积约2687.5;另外对XX巷进行地砖铺设,铺设面积为400,直行楼梯6。第四章 建设条件4.1 项目选址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省XX县,定县位于XX省XX州东南部,地处青藏高原向XX盆地过渡地带。东与天全、荥经接壤,西与康定、九龙毗邻,南连石棉县,是进藏出川的必经之地。县境内交通方便,国道318线和省道211线横贯全境,县城距成都:280公里,距州府康定49公里,距海螺沟52公里。全县幅员面积2363。日3平方公里,辖12个镇乡,124个自然村。境内居住有汉。藏、彝等15个民族。2006年末,全县总人口达8.0181万人。XX气候宜人,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且市场容量大,是XX州东部地区商贸中心,也是我州主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旅游景区,被誉为“XX州东大门”。4.2项目建设条件4.2.1自然环境条件4.2.1.1气候条件XX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季干燥温暖,季均温度7.5;夏季温凉湿润,季均温度22.7;年平均气温16.5,年平均无霜期279天,年均降雨量664.4毫米。境内平坝、台地、山谷、高山平原、冰川俱全,为世界所罕见。4.2.1.2经济与交通XX县城的对外交通主要有:国道318线穿城而过,全县运输单一,只有公路运输。对外交通设施用地7.03公顷,人均6.39平方米。XX有乡镇以上工业企业多家,工业类型以食品、机械、建材工业为主导,骨干企业有酿造厂、机械厂、皮革厂、石材厂。泸桥镇的对外交通联系几乎完全依靠国道318线,此线沿大渡河东岸,经铁索桥桥头通过城区,是联系XX内外经济和商品流通的重要纽带。4.2.1.3地理条件XX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横断山脉,属典型高山峡谷区。山体呈南北走向,县境内高山林立,谷深壁陡,沟壑交错,许多山峰都在4000米以上,其中西南与康定县接壤之贡嘎山是其主峰,海拔7556米,为全省最高峰,被誉为“蜀山之王” 。二郎山海拔3437米。岭谷相间,山岭到大渡河的水平距离,不超过10公里,而岭谷相对高差达3000米以上。(贡嘎山主峰到大渡河河谷相对高差达6500多米),形成高差大,坡面短,坡度陡峭,山高坡陡,高差悬殊,岩体破碎,岩石裸露这一特殊地貌特征。4.2.1.4地震情况根据国家地震烈度分区的划分,XX县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地震动峰加速度为0.20g,建筑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乙级,按8度地震烈度设防。4.2.2政策支持本项目是城市道路改造工程属社会公益性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其建设和运营有利于提高XX整体形象,保证城市正常照明工作的需要,对交通及社会治安方面也起到一定的基础性作用,该项目的建设也是XX县公共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能改善城市的硬件环境,美化城市。本项目得到相关部门的大力扶持,有利该项目尽快建成。第五章 工程方案5.1 工程设计指导思想和原则5.1.1 方案设计原则1、围绕“以人为本”的交通理念,构造合理且有片区特色的城市道路系统,通过尽量对原有生态环境的保护,结合道路全线绿化点、线、面的美化设计,形成一个以自然生态景观为主体,人工景观元素为辅的具有特色的生态型城市道路景观。2、道路改造应将项目建设的近期、远期的可操作性和超前性相结合。近期强调可操作性和经济性,远期则以规划远景目标为参照。充分结合原有地形地貌,结合迁移规划,以最小代价达到最合理目标。同时道路设计应充分考虑道路沿线,甚至整个区域的远期规划目标,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基础设施支持。3、借鉴和研究已有道路的优点和不足,采用最新规范和先进的交通理念,以道路建设为契机,通过道路规划以及交叉口等各种节点设计建构区域交通网络,增强区域带动作用。4、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应有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以提高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缩短工期,降低造价。5、重视环境保护,防止水土流失,并加强道路绿化美化设计。5.1.2 指导思想1、在充分考虑XX县经济现状、发展规划,考虑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基础上,研究道路建设标准。2、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和通行能力分析,综合考虑工程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充分满足交通需求的前提下,结合区内已建和规划标准,研究工程规模及横断面布置。3、认真调查研究,充分了解现有基础设施及排水、水利规划情况,研究标准合理、使用可靠、投资效益高、满足道路功能需要的排水方案。5.2 道路工程设计方案5.2.1 工程概况本项目建设对XX街及XX街进行路面改造,由原来的水泥路面改为沥青路面,长约430米,其中XX街均宽为6米,XX街均宽为6.5米,改造总面积约2687.5;另外对XX巷进行地砖铺设,铺设面积为400,直行楼梯6。该项目为改造道路工程,道路沿线主要为居民区、商业用地。本次工程内容: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等。5.2.2设计说明1、平面设计道路平面按规划路线走向及平面线形标准的要求布置。2、横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原则根据不同道路所处的区域,布置不同的横断面形式,使其满足交通服务功能,并与该区域的路网相协调。充分考虑道路景观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尽可能多的设置绿化用地。合理布置断面形式,采取工程措施减小道路用地,尽可能少拆迁。考虑近远期结合,预留管线位置,为远景发展留有适当的余地。横断面设计道路控制宽度为:XX街6米,XX街6.5米。3、纵断面设计以现状道路中心线高程为准,通过现状路拱横坡推算。5.2.3 机动车道及路缘石工程5.2.3.1 工程量1、该项目共铺设道路2687.5,铺设地砖400,楼梯地砖6。5.2.3.2 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时,除按设计要求施工外,尚需按下列要求施工1、严格按城市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JJ 1-2008)的有关规定和条款组织工程施工。2、石灰土经碾压成型后需不少于7天洒水养生。3、10%、20%石灰土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分别不小于0.7Mpa、0.8 Mpa。4、石灰土基层压实度不小于95%,道路基压实度不小于95%。5、石灰土所用材料要求:土:稍有粘性的土,塑性指数10-15。石灰:1-3级石灰,用前必须消解,活性氧化物含量不低于60%。水:饮用水。6、机动车道路基施工严格按照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44-91)执行。7、机动车道设计a、床下的坑、洞、墓穴、垃圾等以及其他不良土质应清理,清理后留下的坑槽用原地土填实。b、基土不得使用淤泥、腐殖土或含杂草、树根的土。压实度满足施工规范要求。c、路床下潮湿或过湿状态的湿软土基或翻浆路段,除应加强路基排水措施外,在天气状况良好情况下应采用机械或人工挖出湿软土翻晒,待土的湿度接近最佳含水量时,再整平压实。如遇雨季施工或因工期非常紧张,无法晾晒时,可在路床设计标高以下20-40cm范围内掺6%石灰处理(原槽拌和),路床标高下20cm范围内采用8%石灰土回填压实,具体工程量由相关单位现场确认。d、以上路基处理所增加的工程量及费用应在招标文件中进行约定。5.2.3.3 路缘石为保证道路的稳定性,在设计宽度的道路两侧铺设路缘石。路缘石必须稳固,并应线直、弯顺、无折角,顶面平整无错牙,勾缝严密,不得阻水。路缘石背后应用土回填,并密实。第六章 环境评价6.1 环境影响分析该项目为道路建设工程,路段在城区,虽然该项目建设对改善城区的道路卫生环境、污水和雨水排放环境等有较大益处,但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工程本身造成的自然景观(局部)的改变、施工期间的工程污染、运营及施工期间的噪声、废气污染等。6.1.1该项目对声环境的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噪声是该项目的一项主要污染。1、施工期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施工期的噪声来自于各种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在工作时不仅对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有影响,而且将会对周围声环境敏感的工作、生活和休息产生一定的影响。2、营运期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在营运期的噪声来源于运输车辆动力系统的噪声。如果交通不畅,会导致车辆频繁加减速,进而增加噪声,这些噪声将会对居民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施工期,对操作施工机械的工人及现场工作的其它人员必须采取严格的劳动保护措施,如采取戴保护耳或头盔等劳动保护措施,适当缩短劳动时间,减少施工机械噪声对其产生的影响。同时注意保养机械、合理操作,尽量使施工机械维持最低声级水平。另外,在施工场地周围要设置声屏障,降低噪声的影响。另外夜间禁止使用高噪声施工机械。6.1.2 该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大气污染是该项目的另一项主要污染。该项目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植被和气候都会产生有害的影响。根据调查,建设项目所在地及周边环境空气质量良好,满足二类区环境功能区划要求,评价区域大气扩散能力和大气污染物迁移能力中等偏强,主导风向相对比较稳定,为项目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大气环境容量。1、大气污染物道路工程施工期大气环境污染主要来自工地扬尘。场地的风吹扬尘影响范围一般在100米以内。施工阶段对汽车行驶路面勤洒水(每天45次),可以使空气中的扬尘量减少70,收到较好的降尘效果。其他项目在施工期,大气污染物包括施工机械排放的污染物以及粉尘污染,主要污染是尘污染。营运期大气污染主要是运输车辆排放的各种有害气体,包括CO、NOX、NC、S02等大气污染物。2、大气环境的防治措施在施工期,作业设备应有良好的除尘密封装置;对施工道路采取洒水降尘或及时清扫路面等措施以减少施工车辆运输产生的扬尘。营运期大气环境影响因子主要为机动车尾气。大气扩散条件相对较好,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对住宅环境影响不显著;若大气扩散条件不好,车流量又大时,在距交通干线50米范围内会有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废气的影响。6.1.3 该项目对振动环境质量的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道路交通振动是指由道路上行驶车辆的激振而产生的地面振动,因而道路交通振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路结构和地质条件。道路交通激振引起道路两侧地面振动,会给人体、建筑、精密设备和文物等产生影响。振动在地面传播时,其振动强度随距离衰减较快。一般情况,道路交通振动传至距路边30m左右便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传至50m便可安全。6.1.4该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工程施工期间的环境影响主要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工程建设将不可避免地进行路基的开挖与填筑,必然破坏原有的地表植被,如果处理不当,将会产生水土流失,使地表裸露加大,使生态环境趋于脆弱;施工点的生产、生活废水以及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扬尘都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因此,在设计中运用美学,提高道路线形设计质量,改善道路及其周围环境,增进交通安全和为驾驶员、乘客提供舒适的行车环境,点缀和丰富道路两侧的自然景观是十分重要的,地形情况不同,道路线形组合应应该随之变化。6.2 结论与建议环境经济学家认为,环境保护的目标是控制而不是消除环境污染。针对该项目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将对周围的环境、大气环境、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建议该项目建设单位应重视环保工作,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等要求。将各项防治措施付诸实施,切实把环境保护工作作好,将项目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点。该项目建设将对XX县及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远远大于对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 第七章 建设进度设想与计划安排7.1 建设进度设想在工程建设所需资金筹措到位,即可开展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包括道路、排水及其配套基础设施的勘察、设计及文件审批、施工准备以及工程施工。本项目计划实施总工期为5月。 7.2 项目实施计划根据该工程的情况,将工程建设进度建议如下:1、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及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约需2个月;2、工程施工约需2个月;3、设备购置及安装约需1个月;本项目实施总工期为5个月。7.3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表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表见表:项目实施进度表 月份项目名称123456建议书编制及设计等前期工作工程施工设备购置及安装竣工验收第八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8.1 投资估算8.1.1 工程概况及内容范围本估算为对XX街及XX街进行路面改造项目的投资,由原来的水泥路面改为沥青路面,长约430米,其中XX街均宽为6米,XX街均宽为6.5米,改造总面积约2687.5;另外对XX巷进行地砖铺设,铺设面积为400,直行楼梯6。估算内容包括设计范围内的道路工程、排水工程及市政配套设施工程等。8.1.2 编制说明1、编制依据(1)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建标2007164号);(2)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HGZ47-102-2007);(3)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4)XX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定额(2009);(5)XX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管理办法(川建发2006112号);(6)XX省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计价管理办法(川建发2006107);(7)XX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定额人工费调整的批复(川建发200837号);(8)川建函2005115号关于调整XX省建设工程定额中税金计算标准的通知;(9)相关图纸、有关技术规范、施工现场实际情况。2、工、料、机单价材料价格主要根据XX工程造价信息信息价并参考当前XX县的市场价格;3、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建设单位管理费:按财政部2002394号有关规定计列。(2)勘察设计费:根据国家计委、建设部计价格200210号的规定按市场价格计列;(3)前期工作咨询费:根据国家计委计价格1999283号的有关规定按实际市场价格计列;(4)环境影响评价费:按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计价格2002125号的有关规定计列;(5)工程质量监督费:分摊在工程费用中;(6)工程监理费:按发改价格2007670号按市场价格计列;4、预留费用(1)基本预备费:按本工程费用的5%计列。8.1.3 投资估算成果本项目总投资13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13.16万元,占总投资的87.05%;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0.65万元,占总投资的8.19%;预备费用为6.19,占总投资的4.76万元。工程投资估算明细表 序号工程项目及费用名称估算价值 单位:万元建筑工程安装工程设备及工器具购置其他费用总 价一第一部分 工程费用113.16 0.00 0.00 113.16 113.16 1道路工程60.76 0.00 0.00 60.76 60.76 2原路面拆除及弃置6.40 6.40 6.40 3排水管道工程37.50 0.00 37.50 37.50 4拆除人行道2.50 0.00 2.50 2.50 5地砖铺设及垫层浇筑6.00 6.00 6.00 二第二部分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0.65 10.65 1建设单位管理费:财建2002394号文2.16 2.16 2工程监理费:发改价格2007670号文*0.52.49 2.49 3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费:计价19991283号文*0.52.00 2.00 4工程勘察费 (一)*0.8%*0.50.50 0.50 5工程设计费:*0.53.50 3.50 三预备费6.19 6.19 1基本预备费:(一)+(二)*5%6.19 6.19 五工程总投资130.00 8.2 资金筹措本项目建设总投资130万元,拟通过地方财政投资130万元。第九章 综合效益分析该项目的建设起到改善交通,方便出行,促进对外交流,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该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按照其是否可采用货币衡量的原则,可以分为有形效益和无形效益。按是否与项目主要目标相关的原则可分为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按受惠的群体又可以分为民众效益、地方效益、环境效益等。9.1 民众效益节约时间。从民众的角度来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高效性,使民众出行的时间大大缩短, 车辆平均通行时间比过去缩短三分之一多。减少交通事故、增强安全性。该项目的建设缓解了地面道路交通的拥塞程度,从而间接减少了地面机动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频率。这不但减少了交通事故损失,提高了乘客本身的安全性保障, 而且为社会和家庭的幸福创造有利条件、增加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所形成的巨大社会效益。提高劳动生产率。由于道路的改造,车辆通行时间短,乘车疲劳度下降,可使乘客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扩大就业。道路交通项目本身和相关行业的发展,将为社会剩余劳动力提供相应的就业渠道。9.2 地区效益该项目的建设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延伸,对整个区域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进而刺激物资交流、小规模商业区的商业活动,对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创造就业机会产生积极影响。对刺激地域经济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极大的效果。9.3 环境保护道路交通系统的改造与建设大大缩短汽车的通行时间和提高通行率。无论是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讲,还是从节约燃油的能源政策来讲,都有很好的提高。9.4 其他道路交通系统所形成的社会经济效益是十分广泛的,除了上述内容还包括:改善交通环境,增加城市活力;提高生活质量。该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改善目前道路的交通运输状况,加快XX县的建设步伐,促进XX县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十章 结论与建议10.1 结论 通过对本项目工程建设所含工程范围内的各项相关因素的分析、比较、论证,根据XX县城市总体规划并结合XX县现在及将来经济、社会、文化、历史、交通、人文等各方面的综合影响,我们认为,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根据XX县城市总体规划和XX县城市道路建设总体规划,道路横断面根据现状地形及规划要求布置,纵断面布置则根据现场地形,并按照相关要求对管线进行综合布置。总体技术方案是合理可行的。项目建成后,经济和社会效益极其显著,本项目的实施在扩展城市空间、改善交通状况、提高居住环境质量、改善城市形象及投资环境等各方面都将发挥积极作用,也必将极大拉动内需、刺激XX县社会经济发张、可以预见,随着项目的开展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治理污染,改善人居环境,还将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工程对完善XX城市道路网络、改善市政基础设施、保护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工程兴建后将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吸引更多外来投资进入XX,加速XX县对外开放步伐,有利于地方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生态效益十分显著。10.2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本项目工程总体布置方案的稳定有赖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XX县城市道路建设总体规划的成熟、稳定,道路纵断面设计标高需要根据道路两侧控制性规划和详细规划确定。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完善确定该片区相关规划设计。在设计阶段,应根据城市建设经验,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依据规划,保证市政管线与道路同步建设,避免道路反复开挖,造成不必要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