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贵州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立项申报建议书.doc

    • 资源ID:2626497       资源大小:53.50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贵州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立项申报建议书.doc

    贵州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立项申报建议书 目 录1.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1.1.组建的重要性11.2.组建的必要性52.国内轻金属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现状102.1国家已批准建设的有色冶金工程研发中心102.2现有技术中心的主要运作模式112.3问题与不足123.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方案133.1.工程中心名称133.2.工程研究中心定位133.3.组建方式143.4.组织结构143.5.运作模式173.6.激励机制193.7.管理制度194.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可行性214.1.依托企业长期从事技术研发、工程设计和成果转化214.2.依托单位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214.3.主要依托单位技术实力与业绩234.4.贵州省拥有良佳的铝工业基础245.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任务255.1.主要研究方向255.2.主要任务及指标265.3.近期效益预测286.总体布局、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306.1.中心组建地址306.2.投资估算316.3.设备添置336.4.技术经济分析367.资金筹措与年度经费预算397.1.资金筹措397.2.计划年度经费预算398.建设内容及计划进度408.1.建设内容408.2.计划进度409.工程中心建成后的水平419.1.开发能力和水平419.2.研发能力419.3.培养人员能力439.4.运行管理及自我发展能力439.5.支撑条件和后勤保障4310.工程中心负责人及项目技术团队4410.1.工程中心主要负责人4410.2.工程学术委员会4410.3.主要研发项目负责人及技术团队4411.依托单位意见4712.主管部门意见4813.同行专家论证意见4914.附件50 附件1: 甲级工程咨询资格证书 附件2: 甲级工程设计证书 附件3: 甲级排水、环境卫生;建筑行业工程设计证书 附件4: 甲级工程总承包资格证书 附件5: 甲级工程造价咨询资格单位证书 附件6: 甲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证书 附件7: 甲级环境污染防治工程专项工程设计证书 附件8: 甲级消防工程专项工程设计证书 附件9: 甲级工程监理企业资质证书 附件10:乙级电力行业(25MW及以下热电、变电)工程设计证书 附件11:国家(三类压力容器)特种设备设计许可证 附件12:国家(两类压力管道)特种设备设计许可证 附件13:贵州省工程咨询协会团体会员证书 附件14:国家进出口企业资格证书 附件15: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附件16: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体系认证证书 附件17: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附件18:2004年至2007年贵州省“守合同、重信用”荣誉证书 附件19: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 附件20:技术合作协议 附件21: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章程) 附件22:关于“贵州省轻金属工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办公用房决定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组建的重要性 轻金属产量快速增长,急需技术升级对传统“三高(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我国是全球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大国,2007年中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首次突破2000万吨大关,达2360.52万吨,同比增长23.4%,已连续6年居世界产量第一位。其中氧化铝、电解铝成为有色金属总产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2007年中国几种主要轻金属材料的产品产量如下:表1-12007年中国几种主要轻金属材料的产量产品名称氧化铝电解铝再生铝金属镁海绵钛年产量万吨2050125627562.64.5年增长率49.6%34.3%17.0%20.4%150%国际产量地位全球第一全球第一全球第二全球第一全球第一 轻金属行业规模、产量和消费量的“爆发性“快速增长,加剧了资源、能源的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剧增。这引起了国际业内广泛关注,导致国家不得不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对资源、能源消耗型产业和污染行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逼迫行业必须通过兼并整合、产业集群、技术集约、延长产业链等方式,加大自主创新,优化产品结构及技术人才资源,进一步实施整体产业升级,以应对国际风云变化的市场风险。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不单是需要调控政策,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是需要有新的先进工艺装备技术作为支撑条件,使之能替代目前落后的工艺和装备,从而彻底解决制约轻金属行业生产企业或建设项目在投资、生产、环保、管理和社会综合效益方面存在的竞争弱势和技术难题。只有完善技术升级服务平台的建设,拿出高技术含量的成套工艺装备技术,才能保证轻金属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轻金属行业市场的不断拓展和跨业延伸,急需实施产学研强强联合组成技术研发中心,孵化与自主开发先进“适销”的工艺、装备和材料原创新技术 目前,国内轻金属行业正处于需求猛增,产能高度扩张和技术高速发展阶段,这一发展阶段虽然成果斐然,但在涉及节能降耗、环保减排、产品质量、资源利用和半生金属提取以及废弃资源(废铝、废渣、含铝粉煤灰等)有价回收等方面仍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因而存在行业中多项涉及不同领域的工艺、装备和材料工艺技术及装备产品亟待突破和研发。 以铝为例,铝是产量仅次于钢铁的第二大类金属材料,由于性能好,用途广,需量大,且回收成本低,被誉为“万能金属”。统计表明:我国现有124个产业中有113个行业使用铝制品,产业关联度高达91%,因而,铝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性原材料产业之一。据统计,全球铝土矿资源非常丰富,探明储量(约250亿吨)可满足至少142年的开采需要,全球三水铝石优质矿石原料占总储量的86%,平均铝硅比(A/S)高达30。然而,中国铝土矿资源可采储量仅5.39亿吨,按现有开采能力2150万t/a,资源保证年限仅25年左右,远低于国外要求的50年保障限值。且我国铝土矿多以难溶的一水硬铝石型为主,A/S偏低,目前平均值已低于5.56,90%以上的氧化铝厂难于采用投资省、成本低的拜耳法工艺生产高质量的砂状氧化铝产品。在此形势下,必须通过资源整合,加快如选矿拜耳法、并联法、串联法、混联法等适宜国情特点的新工艺及其装备技术的自主创新。 又如,中国镁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菱镁矿储量约27亿吨,白云石储量40亿吨以上,青海柴达木盆地的33个盐湖中共含镁盐约31.5亿吨。自1998年起,中国就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金属镁生产国,镁产能已占全球的3/4,原镁产量占全球产量的40%以上,连续8年保持世界产镁第一。但在金属镁生产工艺与装备技术方面,中国离发达国家一直差距较远。我国从1957年引进前苏联菱镁矿氯化电解工艺至今,还尚未建立自己的炼镁工艺及装备开发基地和实验室,因而在氯化镁电解法、半连续硅热法炼镁,皮江法炼镁的工艺技术几乎是技术空白,与之配套的装备技术还主要依靠国外引进,而在镁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开发能力方面更显薄弱,这就严重制约了我国镁金属冶金资源大国优势产业发展。 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10种有色金属总需求量达到3000万吨以上,届时对国外资源依赖性越来越大,必将对国家安全构成潜在的威胁。目前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仅为60%,比发达国家低1015%;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为40%,比发达国家低20%。 目前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年消费标准煤已经超过6000万吨,约占全国能源消费量的3.6%。产品单位平均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15%左右,氧化铝能耗是国际先进水平的三倍左右,氧化铝原料一水硬铝石矿生产的粉状和中间状细粉料品种的生产成本高,其质量还影响到后续的电解铝生产指标。 而且研究表明,电解铝行业是CF4、C2F6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中国于2002年8月30日正式核准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因此,轻金属行业的节能减排已成为当今全球高新技术发展和辐射的主要方向之一。 为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资司司长赵家荣日前表示,有色金属行业要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而开发贫化矿和伴生矿的生产工艺技术,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必要条件是要有先进实用的工艺及装备新技术。轻金属行业工艺装备巨大的应用市场急需工程中心作为研发平台 以年产30万吨电解铝厂(含配套碳素)建设项目为例,其基本建设投资的分类比例如下表1-2所示:表1-2 年产30万吨电解铝厂(含配套碳素)国内项目基建投资分类表投资分类设备费设备引进费材料费安装费其它费合计投资额亿元14 3000万美元96231投资比例%45% 6.6%29%19%7%100% 可见,基建项目中设备、材料投资费用所占比例高达74%左右,而其中需外汇进口的国外设备费占总设备费的14.6%。 而且每年轻金属生产企业需改造和更新大批设备和材料,因而,组建轻金属工艺及装备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具有巨大的应用市场潜力。通过工程中心实施人才集群与产业集约,可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回报率 据统计,我国科研院所的科研项目完成率较高,但成果转化率、转化规模效益占有率、科技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仅有30%。而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5070%。我国每年专利技术约7万项,取得省部级以上鉴定科研成果3万多项,但专利实施率仅为10%左右;科技成果形成规模效益的商品转化率仅为101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水平;发达国家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规模化经费的比例是110100,中国则为11.11.5。我国高新技术产值仅占工业总产值的8%左右,低于发达国家3040%的水平。 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没有根本得到解决,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普遍存在的板块分割、人才分散、重复研发、效率不高、品牌不足尤其是面向市场的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只能依靠组建技术研发中心的方式才能得到较彻底的优化和解决。振兴和发展贵州省铝工业,急需工程研发中心作为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贵州省是国家重要的金属矿产、煤电能源基地,具备发展铝工业得天独厚的理论研究(贵州大学)、设计研发(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设备制造(航天乌江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施工安装(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七冶金建设公司)、试验生产(贵州铝厂、遵义铝业)、矿产资源与水火互济能源的组合优势。铝产业属于我省的能源、优势原材料,烟酒传统业,特色制药食品,高新技术,装备制造和生物技术六大支柱产业之一。表1-3 2005年贵州省工业支柱、优势产业工业增加值序号 产业类型增加值亿元增长%比重%一能源、优势原材料支柱产业243.0615.143.31电力123.3018.622.02煤炭42.6125.37.63煤化工5.922.31.14铝及铝加工27.95-1.45.05磷及磷化工23.2415.04.16铁合金20.045.73.6二烟酒为主的传统支柱产业109.6126.219.51酒37.3427.56.72烟72.2725.712.9三特色优势产业35.5917.16.31民族制药29.3419.45.22特色食品加工6.257.81.1四高新技术产业57.62-9.310.3五装备制造产业47.2624.48.4六生物技术产业4.2019.40.7备注表中“比重”指该产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据地质资料,全省探明铝土矿资源储量为4.24亿t(含原表外储量0.32亿t),占全国总储量的16.94%,与山西、广西、河南并称我国四大铝土矿富有省份。但是由于受到地理条件、资金等因素的限制,其铝工业起步较早,但发展缓慢和不均衡。 2007年贵州全省的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高纯铝产能及市场份额分布情况见下表所示。 表1-42007年贵州全省的氧化铝、电解铝和铝加工产能铝产品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高纯铝产品产能(kt)1200800225占全国份额6.15%6.37%0.19%15% 由上表可见,贵州省铝工业总体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尤其是“头重尾轻“的发展态势极不配套。为此提升铝工业的工艺装备水平,对促进贵州省铝工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此,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铝工业发展的意见黔府发200423号文件特别指示:进一步加快铝工业发展,是发挥贵州省独特的能源和矿产资源组合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的必然要求,是培育壮大优势原材料工业、把贵州省建成全国重要原材料基地的迫切需要,是抢抓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实现“十年重点突破”的重要举措。 因此,组建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整合贵州省的研发设施条件、人才队伍及技术原创实力,能为带动贵州省有色情轻金属行业的振兴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服务平台,并能为全省积极有效地培养经济新增长点打下坚实基础。组建的必要性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的必要性主要基于如下理由:国内尚未建立轻金属工艺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目前,已有的14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布于农业、资源、能源、制造业、信息与通信、生物技术、材料、建设与环境保护、轻纺、医药卫生等领域的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而涉及有色冶金的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有如下15个:表1-5 有色冶金的主要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序号中心名称依托单位1 国家冶金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东北大学2 国家贵金属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昆明贵金属研究所3 国家金属薄膜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科院上海冶金研究所4 国家金属腐蚀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5 国家铝冶炼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研究院6 国家镍钴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甘肃金川集团有限公司7 国家钛及稀有金属粉末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8 国家钽铌特种金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宁夏东方有色金属集团公司9 国家稀土永磁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沈阳工业大学10 国家有色金属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11 国家金属采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长沙矿山研究院12 国家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长沙矿冶研究院13 国家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矿治研究总院14 国家金属矿山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马鞍山矿山研究院15 国家压力容器与管道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 因此,组建以轻金属工艺及装备技术研发为主业,以工程设计单位为依托的工程技术中心基础条件更优越,技术成果的快速孵化与“适销”产品的直接高效优质转化优势将会更明显。通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整合技术资源,实施人才集群战略的必要性 当现科学技术已呈现“知识爆炸”和“知识经济”的急剧发展和产业驱动现象。国外预计未来100年,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数将占世界总人口的20%,创造性的科学工作将成为21世纪人类的主要活动。而现代国际社会的激烈竞争,包括企业竞争、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但归根到底都会集中体现在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方面。 中国科技人才队伍存在的两个突出问题是人才素质不良和布局结构不合理。从人才分布结构来看,发达国家研发人员主要集中在企业,如美国企业研发人员占全部研发人员的比重达83.2%,德国达61.9%,日本达61.1%,而中国仅39.1%。这种科技人才布局是影响中国科技力量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重要障碍。 为此,在2006年制定的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指出:“十一五”科技工作要坚持统筹项目、人才、基地安排的基本原则,加大对人才和基地的支持力度,把人才培养和基地建设作为项目论证和考核的重要指标,实现从技术突破的单一目标向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的综合目标转变。 同时在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第五条“申请企业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也指出:技术中心应“拥有技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带头人,拥有一定规模的技术人才队伍,在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创新人才优势”。而且将企业技术中心的研究与试验发展人数、高级专家人数、博士人数和从事研发工作的外部专家人数作为技术中心的定量评价指标。由此可知,组建工程技术中心对于实施人才集群战略是必备条件,而发挥其人才资源整合后的积极作用是其必需的要求。实施外海拓展战略,加快大批成套工艺装备技术国产化步伐的必要性 随着中国轻金属行业面临资源短缺,能源紧张和市场逐渐饱和的发展趋势,国家近年来积极鼓励和促进行业加快实施海外扩展战略,其中之一的主要措施是以先进工艺装备技术输出创汇为龙头,通过总承包、分包等方式带动配套的装备技术和材料行业发展振兴,而后者确实国内轻金属行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弱势。 例如:国内电解铝行业虽在200kA400kA大型高效能预焙槽装备技术开发应用水平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但在配套的大批生产关键设备依然较为落后,不少铝装备技术仍依赖重复引进解决,这一方面使得企业要想获得高效低耗优质的产品和改善环保节能指标,就必须大幅度增加装备投入进而影响到其投资回报效益。更重要的是丢失了创外汇的巨大商机。如国内一个25万吨产能的电解铝厂(含配套预焙阳极)建设需投资30004000万美元外汇用于引进国外装备技术,所需外汇约占总设备费的10%20%,而采用类似的国产化设备在同样价格下,其制造成本可降低一倍以上。 加之随着国家逐步提高有色金属行业引进设备的征税率(如电解铝引进设备的关税、增值税、商检、运费和手续费合计平均费率增高约38%),并加大建设节约型、环保友好性企业政策的连续出台,加快部分关键引进装备技术的国产化步伐,加快节能减排工艺及装备技术的开发应用,已是势在必行。工程中心为平台,促进产学研结合及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与辐射的必要性 由于我国有色行业的传统技术创新体系普遍属于松散型结构,一方面是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另外是技术创新主体是以院校为主,从“理论研究?应用开发?产业化” 的推进过程慢、单一、被动且效率低下。 以院校为主体的传统开发体系: 以工程中心为主体的开发体系: 由于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工艺、装备、材料与计算机四者 “形影不离”,相互制约、互为促进。可见,以工程技术中心为主体的研发体系或孵化器,具有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及配套标准规范和人员培养的联动创新和快速推广辐射的多重功能和高转化率的巨大优越性。 例如铝电解生产的关键设备?铝电解槽型,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主要采用引进前苏联的60kA自焙槽工艺技术为主,其能耗高、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污染严重。80年代贵州铝厂引进日本160kA预焙槽以及随后国内自行研制了186kA、280kA中型预焙槽生产工艺技术后,大幅度地带动了全行业装备与计算应用技术的飞跃发展,如筒式下料器、阳极提升装置、电解多功能天车、原料浓相输送和氧化铝超浓相输送、干法净化技术等新设备与电解槽“三场”(电热场、磁流场、应力场)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开发应用;而这些新装备与软件技术的成功开发,反过来促进了工艺对电解槽内材料的要求提高,从而带动了碳氮化硅侧砖,干式防渗料新材料的开发应用;而新材料的应用又为改进工艺与自控技术技术创造了良好条件,随着而来的是现代320kA、350kA、400kA甚至是600kA大型和特大电流容量的高效节能型预焙铝电解槽工艺技术的创新,由此又推动了“三度”寻优自控技术、石墨化阴极节能新材料技术、开槽阳极工艺技术、不停电开停槽、带电焊接装备等技术的不断创新。 从上述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过程实例可知,所有的工程技术创新都离不开设计单位这个重要推动作用。因此,尽快组建具备工艺?装备?材料?自控技术的自循环创新体系的特色工程技术中心,快速技术成果孵化、提高中试“适销”产品的附加值是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必要手段。国内轻金属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现状国家已批准建设的有色冶金工程研发中心 进入21世纪以来,围绕创新和发展,国家已批准建设的有色冶金工程研究中心共15个,见表1-3,其中已组建的轻金属冶金行业科技研发中心主要有四个: 中国铝业联合实验室暨中国有色金属产学研科技创新联合体(省级) 于2007年4月在长沙中南大学成立,该联合体由中国铝业公司、中南大学、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等14家单位组建。其主要目的是促进以中南大学为主体的冶金院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进一步提升冶金类院校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中-澳国际轻合金研发中心(企业) 于2007年9月29日在北京成立,研发中心由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澳大利亚国际轻金属研发中心、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合作建立。该研究中心的合作活动主要以项目合作研究为主,重点在轻合金的设计、加工、性能分析及推广应用,同时还将开展人才培训、专家教育与技术展示等活动。并培养和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技术人才队伍,加快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国家铝冶炼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 于2003年2月成立。由科技部和中国铝业公司投入5420万元,在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研究院进行中心建设。该中心建成后中铝轻研院将以电子陶瓷、高温氧化铝材料等为主的新材料、新工艺在孵化园区内进行孵化和培育。 目前中心共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23项,申请专利102件;改建、新建20个研究实验室,引进了40多台(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分析检测设备;委托培养9名博士、19名硕士,招聘3名博士和21名硕士;组织实施了23期各种形式的培训计划,主办了全国氧化铝学术会议等3次全国性大型学术交流会议,邀请国内外专家学术交流与合作100多人次,起草了95项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 目前该中心与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紧密的基础理论、实验室研究和半工业试验项目方面的合作关系。 河南省级铝冶炼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 于2007年10月在河南中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该中心重点开展大型铝电解系列综合节能技术和长寿命、环保型铝电解槽技术的研究开发,并研制新材料、新设备;探索将科学技术最新成果在铝电解技术方面的推广应用。现有技术中心的主要运作模式国家高新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分为两类: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其重点任务是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成果原始创新;依托企业和转制院所建设一批设备先进、人才集聚、机制创新的工程技术中心。其重点任务是面向用户,促进科技成果快速产业化。 1)科技成果创新模式 一般国内、外的技术创新代表性模式分为: 产学研联合的驱动模式?硅谷模式(原始创新扩散模式)。 以研发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基础理论研究为核心?去推进企业研发中心的应用,然后再去推进产业发展和实践,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促进不同层次知识间的交流与扩散,提高高科技的创新与产业化的速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产业驱动模式?新竹模式(政府密集型推广模式) 围绕一个或多个产业集聚大量企业,通过促进产业的发展来促进整个园区的发展。其特点是在创造GDP方面成果显著,对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影响较小。 自主研发的市场驱动模式?筑波模式(企业自主创新模式) 通过企业研发活动来促进技术、工艺或装备产品创新,并在此基础上促进整个领域发展的模式被称为筑波模式。该模式对自主创新有一定影响,但不能与基础理论创新及产业化发展相结合,从而影响到企业应用基础理论创新成果速度。 2)集中成果转化模式 孵化成长模式。主要目的是将科技人员、工程师或企业家的创新思维、构想用模型或在实验室加以验证,并逐步向实际应用方向转化。 辐射型的转化模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技术创新成果向企业的非封闭式转化,并进行辐射式、开放式交流和循环。 紧密型增长模式。主要特点是结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开发优势和企业的生产经营优势,采取有限责任公司的运转模式,组建紧密型的产学研的联合体。最终形成一种新型的科技型企业。 松散型合作模式。主要是根据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及各自的技术特点,企业自行转化技术成果的模式。问题与不足 目前国内有色金属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模式主要采用的产学研联合驱动模式与松散型技术转化模式。其科技创活动的主要特点是集中管理、分散控制。其缺点主要是:研发项目自行申报,研发活动各自为政,研发经费直接拨发,研发成果自行申报,成果转化单打独斗。研发经费与实际需求易于脱钩,研发项目易于重复,技术转化过程难于控制,成果评定流于形式,成果奖励针对性不高。同时国内有色金属工程技术中心的特点仍是普遍偏重于理论研究、实验室实验或工业产品或材料试验与推广范围相对单一和狭窄。而且几乎没有一家以轻金属为主业,以代表“市场窗口”的工程设计单位为依托。因而决定了其技术成果的产出率和转化率相对较低,工程应用不规范、容易与实际应用脱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方案工程中心名称 中文名称:贵州省轻金属工艺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英文名称:Light Metal Process Equipment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Guizhou(简称LPEC)工程研究中心定位 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工作内容主要涉及:有色轻金属冶金(铝、镁、钛、碳素、氟化盐等)相关的工艺技术、自控技术及装备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咨询服务,人才培训,产品中试及材料检测,技术产业化转让。 通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面向国内外轻金属冶金行业的科技研发、产品孵化、人才培训、社会服务和产品商业化的研发基地,并逐步完善,发展升级为国家级科技型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国家轻金属工艺装备技术研发基地。 具体目标定位为: 建成为一个从工艺创新向配套新装备、新材料、新产品高效孵化、快速转化、全方位辐射的、国内独具特色的轻金属工艺装备工程技术服务平台; 通过技术服务平台组建,有效实施专利保护战略,为及时抢占国内、外市场奠定基础。 以工程中心促进行业技术与产业升级。通过提供工艺技术以及相关控制技术、装备技术、检测技术等的研发和试验环境,促进工艺及装备技术的独立发展和配套发展,为国内、外轻金属企业生产用户持续提供成熟配套的工种化先进工艺技术与关键性工程装备产品,达到促进行业技术与产业升级,并实现服务企业的高效降耗、环保节能、有效提高自动化、机械化生产及企业管理水平的目的; 已工程中心强化专有技术的商品化和品牌效益的最大化。通过建立行业产品材料检测、标准规范整编、成果展示中心平台,促进研发成果高效、优质、快速地实施商品化、产业化转化,推动轻金属行业的品牌效益最大化; 借助工程技术研究服务平台,实施科技集群和产业联盟,培育行业或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工程中心为平台,通过理论研究、产品研制、技术服务全过程,为培养国内轻金属行业高素质、复合型科技人才创造必要条件。 组建方式 以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暨中铝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贵阳分公司)为依托,由贵阳铝镁设计院全资组建,形成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健全,具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非上市)有限责任股份制公司运营实体。 以此基础上,通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强化与部分国内重点轻金属生产企业、高校、建设单位的紧密合作关系,形成技术集群与产业联盟。工程研究中心股份组成表3-1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股份组成单位及其投资比例序号工程技术中心股份组成单位股本股本比例1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中铝国际贵阳分公司2000万元100%工程中心合作单位组成表3-2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合作单位组成表序号工程技术中心单位组成专业技术特长1贵州大学(材料学院、冶金学院)理论及材料研究2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新工艺及产品开发3中国铝业遵义氧化铝有限公司氧化铝工艺技术4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遵义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电解、碳素工艺技术5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七冶金建设公司施工、非标设备制作6国家铝冶炼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业理论及实验室研究7贵阳振兴铝镁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非标设备研制8贵州航天乌江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铝电解非标设备制造9贵阳永青仪表厂专用控制设备制造10珠海新峰有限公司(贵州新宇机械厂)电解、氧化铝非标设备制造组织结构工程中心组织结构 图3-1: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组织结构示意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组成单元结构关系(虚线框为规划组成单元) 图3-2: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组成单元结构关系示意图 由3-2关系图可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新技术孵化、技术商业化两个基本环节组成。财务部、后勤部为管理;各专业研究室为新技术孵化支撑;产品检测中心和标准规范室作为产品化支撑;产业部负责产品中试与国内外市场联络和营销,通过工程设计和生产应用实现技术商业化,最终构成科技成果快速创新、转化和利润最大化的可持续科学发展体系的良性自循环机制。工程中心人员配备表3-3 工程技术中心人员配备计划表(共70)组成类型总计固 定 人 员流 动 人 员人员类型合计高级中级合计高级中级中心主任111依托单位主管工程学术委员会555部分外聘人员副主任111聘任研发部负责人222聘任信息部负责人2211聘任产业部负责人222聘任财务部负责人222聘任后勤部负责人222聘任专业研究室主管555聘任研究人员20171733部分外聘人员后勤管理人员31122部分外聘人员技术工人15551010部分外聘人员合 计705046415312管理模式 工程中心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按现代企业模式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结合科技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行以资本、技术、管理、市场等为纽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实施管理和运作。 董事会作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制定中心发展的战略目标、研发方向、决定主任任免、确定年度经济、技术目标任务、检查上年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对影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的重大问题作出决定。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设立工程学术委员会,实行工程学术委员会咨询制。人事制度全面推行聘任制,根据实际需要,自主决定聘用人员。 工程学术委员会作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咨询机构,负责对中心的发展目标、工程学术方向、重大项目的立项和技术路线的确定提供咨询意见。 以主任为首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营层,负责根据董事会制定的发展目标和年度任务,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经董事会批准后组织实施,负责完成董事会确定的经济目标和发展目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副主任由主任提名,董事会通过确定,部门负责人由主任直接任命。 5)分配原则: 工程中心实行“按劳分配,利益共享,风险均沾”分配原则。运作模式运作方式 工程中心根据技术先进、市场需求、工艺可行、资金允许的标准确定每年的研发任务和成果转化目标。由研发部根据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获得的最新技术成果提出预研项目和中试项目数及可行性方案,由成果转化部根据已完成中试的技术成果提出进行产业化示范的项目、实施方案、经济目标,根据市场状况、企业需求提出转移成熟技术成果的方案。由工程学术委员会对研发部和成果转化部提供的项目和方案提出论证意见,由主任办公会研究通过后立项,重大项目、技术转让、合资等事宜报董事会通过后实施。 工程中心实行企业化运作,在董事会的领导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完成董事会确定的经济和发展目标。研发部负责组织申请国家、地方的科技立项资助,争取企业对项目研发期的先期投入,完成预定的计划项目任务;成果转化部、信息部通过市场化运作,完成预定的经济和发展目标。根据各部门的运行业绩和发展需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产业化示范项目所需的融资提供担保,并从其提留的发展基金中,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设备更新、研发和产业化示范项目启动给予资助。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模式 结合国内已有经验,本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模式采用自主创新为主,联合开发与委托研制为辅的技术创新开发方式。即:工程应用市场为驱动力、产学研结合的自主原始创新模式。工程中心为技术孵化点,企业联盟与工程推广的转化模式。 主要目的是通过工程应用市场和企业技术需求为创新研发驱动力,过自主创新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与专有技术成果,借助工程研发中心这一服务平台,使概念设计或理论研究成果孵化成型,并具备商品化应用价值,再通过联盟企业的中式、包装形成先进、适用、经济的品牌工艺装备技术产品,随后结合技术应用市场需求,将这类“适销”的技术产品辐射到国内外行业,最终实现获取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效益的最大化目的。技术路线 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技术实施路线如下图3-3所示: 图3-3:工程中心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技术实施路线示意图激励机制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营造一流的研发环境,鼓励工程技术人员潜心从事工程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鼓励国内外学者提供成果到这里进行孵化和成果转化,鼓励企业提前介入正在进行孵化的项目。并为此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其中包括: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运行、经营所产生的效益在根据国家政策提取相关费用后,由各理事单位按章程进行分配,各项目合作单位和个人按协议取得各自的份额后,结余部分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用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研发基金和奖励技术和管理团队。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根据其员工在中心建设、发展、管理、研究开发、和其他服务方面作出的贡

    注意事项

    本文(贵州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立项申报建议书.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