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城市防洪潮规划最终稿.doc
宁波市城市防洪潮规划最终稿2006前 言 宁波市位于浙江省东部,居全国海岸线中段,是浙江省第二大城市,是全国沿海14个开放城市之一,6个计划单列市之一,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宁波市在浙江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宁波市城区由老城区(海曙、江东、江北)、镇海、北仑、鄞县中心区、甬江新区、江南新区、大榭岛、邱隘等组成,本区地处甬江流域下游,地势平坦,洪水和风暴潮影响时刻威胁着城区1965平方公里范围1洪水及海潮的威胁,本次修编根据水利部的统一部署,结合水利部太湖局、浙江省水利厅的有关要求,以1997年为规划基准年,2010年、2020年为规划水平年进行编制。为此,我院受宁波市水利局的委托,在第二次规划的基础上,采用甬江流域综合规划(送审稿)的水文水利计算最新分析成果,并参照浙江省城市防洪规划导则、浙江省城市防洪规划编制目录(修改稿)的格式进行修编。在本次修编过程中,得到了宁波市规划局、宁波市水利局及有关县、市(区)水利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2第一章 概 况 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 宁波简称“甬”,地处东海之滨,长江三角洲的东南角,全国海岸线的中段,其地理位置于东经120°5225122°2652,纬28°433830°2718之间。宁波市东临东海,北濒杭州湾,西接绍兴市,南界三门湾。下辖六个县(市)(余姚、慈溪、鄞县、奉化、象山、宁海)、五个区(海曙、江东、江北、北仑、镇海)。全市陆地面积9365km2,其中市区现状面积1033 km2。全市人口535.2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19.69万人。宁波市区以三江口为中心伸向奉化江、姚江、甬江三江六岸,整个地形呈“”形。市区辖有海曙、江东、江北、镇海、北仑五个行政区。姚江西南和奉化江以西为海曙区,奉化江以东和甬江东南为江东区,甬江北岸及姚江以北为江北区,甬江口以北为镇海区,甬江口以南、象山港以北为北仑区。海曙、江东、江北构成宁波老市区。 第二节 社会经济概况 宁波市为浙江省仅次于杭州市的第二大城市,全国对外开 3放的沿海十四个港口城市之一,是具有7000年历史的“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唐宋以来,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随着北仑深水港区的开发建设,宁波将成为我国沿海的主要深水港口。现在的宁波,作为副省级的计划单列市,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998年,全市国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宁波市经济增长情况 1998年工农业生产总值2338.36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202亿元,农业总产值136.36亿元。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97元。综合实力在全国219个 4地级以上城市中名列第27位,跻身中国城市综合实力五十强和投资环境四十优之列。宁波已逐步成为浙江省经济中心、长江三角洲南翼区域中心城市和华东地区重要贸易口岸,正朝着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目标迈进。宁波历史上是浙东沿海一个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以宁波港和市区为中心,连接海洋航运、 流域概况 甬江流域位于浙江省东北部,西起曹娥江,北濒杭州湾,东临东海,南界象山港,是宁波市独流人海的唯重要河流, 5主要由姚江、奉化江两条支流和甬江主河道组成,流经上虞市、慈溪市、余姚市、鄞县、奉化市和宁波城区等地,流域规划研究面积为5642km2(其中甬江流域为4518.1 km2),主流长133km。姚江发源于四明山夏家岭,流域面积3045.6 km2 (其中排入杭州湾的面积为860km2,属曹娥江流域的为18.9 km2),主流长107 km;奉化江发源于秀尖山东南麓,流域面积2233 km2 (不包括北仑柴桥片245 km2),主流长94.6 km。姚江流域北部地势平缓,为冲积、海积平原,南部为四明山区;奉化江江口上游为山区性河流,下游为平原性河流,河网密集,纵横交叉,地势低洼。甬江中下游平原,由于地势低洼,加上各地水利建设的不平衡,因此自然灾害较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干旱、洪涝、和台风暴潮。建国后,甬江流域出现较大范围的干旱灾害的年份有1953、1958、1967、1971等年,其中1967、197l两年灾情最重。 甬江流域洪涝灾害几乎每年梅雨季节和台汛期间都有发生,建国后大范围的水灾有1949、1956、1959、1961、1962、1963、1966、1977、1981、1988、1990、1992、1997年,其中以1962、1963、1988、1992、1997年最重。1、台风雨洪6台风雨洪的特点是:降雨量大、面广、强度大,往往造成山区洪水暴涨暴落,平原洪水泛滥。建国以来我市平均每年受台风影响1.8次,尤以1962年14号台风和1963年12号台风带来的暴雨洪水为最大,全市过程雨量为200500mm以上,局部600mm。6214号台风全市受灾面积176.2万亩,处在甬江流域下游的宁波城区也深受其害。2、台风暴潮台风暴潮的特点是:风猛、雨急、浪大、潮高,破坏性极大。由于台风最活跃的时期是每年89月份,如果碰上天文大潮汛,很容易发生风、雨、潮三碰头。建国以来我市5612号台风和9711号台风造成的灾害最大。5612号台风在象山门前涂登陆,登陆地点最大风速为75m/s,无情的潮水冲跨海堤,进入村庄,造成全市3625人死亡,倒塌房屋7.54万间,受灾农田达116.1万亩。9711号台风,沿海一带风力均在12级以上,象山石浦站最大瞬时风速达54.2m/s。台风期间,全市普降暴雨200mm以上,局部地区超过400mm。又正值农历七月半天文大潮汛,沿海各地普遍出现历史最高潮位。这次“狂风、暴雨、高潮”使全市11个县(市)区137个镇乡4221个行政村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达45亿元以上。宁波市区三江口最高潮位达3.36m,为建国以来实测的最高潮位,造成5 7万人受灾,紧急转移1000多人,损坏房屋6600多间,直接经济损失1.8亿元(表11)。表11 宁波市区9711号台风洪涝灾害情况统计3、梅雨洪灾梅暴雨的特点是:降雨量大、面广、持续时间长,平原地区容易产生 4、突发性暴雨洪水 8这类暴雨具有明显的突发性,预报难、历时短、强度大,洪水凶猛,危害性极大,主要是气象上较难捉摸的雷暴雨、东风扰动云团引起的暴雨等。如“88.7.30”暴雨是副热带低层东风气流的扰动云团到达西南部山区时因冷热空气相遇幅合和抬升而形成暴雨,全市400mm雨量复盖面积721km2,200mm以上雨量复盖面积2055 km2,高值区在宁海、奉化的天台山脉、四明山脉。12小时里家坑站雨量达526mm,6小时雨量:凫溪的里家坑287mm、洪家塔286mm,白溪的榧坑355mm,黄坛溪的黄坛水库310mm,县江的赋竹岭285mm、董家256mm,大大超过了历史上最大的时段降雨量。受这次暴雨洪水袭击,全市死亡218人,据估算经济损失达6亿元。这类暴雨很容易造成城城市总体规划简介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于1995年进行重新修编,各专题子报告于96年上半年完成并通过审查,包括宁波市城市防洪规划,96年11月14日至19日建设部城市规划司组织的城市规划专家技术审查组对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报告进行了技术审查,97年底上报国务院批准实施。根据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宁波市城市性质为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经济中心。 9宁波市中心城区布局主要包括三江片、镇海片和北仑片,其中三江片包括老市区、甬江新区、鄞县中心区、邱隘,镇海片包括镇海城区和江南新区,北仑片包括北仑和大榭岛。三江片作为近期防洪封闭道路的主要有环城东路、外环北路、外环西路、杭甬高速公路、鄞县大道以及绕城高速公路,镇海片作为近期城市防洪封闭区的主要交通道路有外环北路余北快速道和庄俞公路,北仑片主要通过余北快速道进行封闭。 10第二章 规划原则、范围和标准 第一节 规划依据和范围 城市防洪规划原则上遵照江河流域综合规划,结合城区实际,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因此宁波市城市防洪规划是以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并满足甬江流域总体防洪的要求。本规划编制采用的主要行业标准和规范有防洪标准GB50201-94、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堤防工程技术规范SL-51-93、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本规划涉及范围为甬江流域中属于宁波城市规划区的全部范围,即三江片、镇海片和北仑片,包括宁波老市区、镇海、北仑、鄞县中心区、甬江新区、江南新区、大榭岛和邱隘等规划建城区,和规划范围规划标准 11一、防洪标准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 2.0.1条规定:城市应根据其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性或非农业人口数量分为四个等级,各等级的防洪标准按表2-1的规定确定:表2-1 城市的等级和防洪标准 宁波市城区位于甬江流域下游平原地区,同时又受潮汛影响,其防洪标准按第2.0.4条规定:位于平原湖洼地区的城市,当需要防御持续时间较长的江河洪水或湖泊高水位时,其防洪标准应取表2-1规定中的较高者。由于目前宁波市城市防洪能力较低,一般在20年一遇左右,因此在本次规划修编中仍确定宁波市城市规划建城区防洪防潮能力按100年一遇要求设防,规划区12界,南以鄞县大道为界,东以莫枝梅墟排涝河西岸和环城东路(江北段)为界,北以外环北路为界;镇海城区西以余北快速道为界,南以甬江为界,东以一线海堤为界,北以庄俞公路为界;北仑城区近期以抬高地面高程为主,暂不作封闭。远期采用大包围方案,三江片河镇海片采用绕城高速公路为封闭,北仑片采用西南以余北快速道为界,东以北仑一线海堤为界,北以沿山大河南岸为界进行封闭,其中大榭岛单独以海堤作为封闭。13第三章 水文分析 第一节 水文气象概况 一、水文气象宁波市区属次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由于地处欧亚大陆的东端和太平洋西岸,受到自然地带、季风环流和地形的综合影响,形成了以大陆性为主而具有海洋性特色的季风气候区,其特点:夏季长,春秋短,深冬有寒潮,初夏季梅雨,盛夏有伏旱,夏秋多台风。冬季受冷高压控制,以晴冷干燥天气为主;春末夏初,冷暖空气交绥,雨量充沛,为“梅雨季”;夏秋七、八月间,处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晴热少雨,光照强,易发生干旱,同时台风活动频繁,对本区域影响较大。暴雨洪涝多发生在梅雨季和台风季。暴雨洪涝年平均3.2次,一年中各月份发生水灾的概率,以8月份为最高,占全年水灾发生次数的21%以上,6、7、8三个月发生的水灾,占全年一半以上(表31)。根据市水文站1949年至1998年共49年资料统计,台风(热带风暴)影响我市共127次,年平均2.6次,影响时间是510月,其中79月比较集中,占总数的82.7%(表32)。 表31 一年中各月份发生水灾的概率14 表32 宁波市台风影响次数统计 甬江流域由于冬夏季风交替明显,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光照适中,年平均气温为16.2(表33),表33 累年平均温度、极端最高、极端最低月平均气温以7月份最高,为28.1;一月份最低,为4.1,夏季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极端最高温度为38.7,冬季是最冷时期,极端最低温度达-8.8,平均温差为24,春秋两季平均气温在1520左右,无霜期一般为230240天。年平均降雨量为14001600mm,降雨量在年内时空分布不均,呈两个高峰一个低谷(表34)。第一个高峰在6月份, 15表34 宁波市平均降雨量表时为冷暖气流在长江下游交绥的梅雨季;低谷出现在7月份,时为副热带高压控制的伏旱期;第二个高峰在89月份,主要是受台风活动影响,为全年雨量最大月份。一般13月和1012月雨量最少,这6 个月的雨量占年雨量的31%,49月雨量最大,占年雨量的69%。年径流总量约为30.3亿m3(表35),汛期4月10月径流量占全年总量的64.4。甬江干流段潮汛变化较大,属不正规半日潮型,为往复流性质,一天有二个高潮和二个低潮,其相邻的高潮低潮均不相等,夏季的夜高潮高于日高潮,冬季日高潮高于夜高潮。每潮从涨到落平,平均为12小时25分,涨潮历时平均为5小时50 分,落潮历时平均为6小时35分,落潮历时比涨潮历时长45分。其流速、流向受地形影响,在不同的岸段有所不同。宁波表35 甬江年径流量特征统计 16说明:此表摘自省水利志站多年平均高潮位2.23m,镇海多年平均高潮位为2.11m。宁波站最高潮位系台风期的风暴潮和上游洪水叠加所形成。历史最高潮位(1997年8月18日)宁波为3.36m,镇海为3.40m;最低潮水位受寒潮影响,宁波为-1.72m(1959年12月31日)表36 水 位 情 况 表镇海为-2.07 m(1952年1月26日)。历年平均高潮位宁波为1.18 m,镇海为1.08 m;历年平均低潮位宁波为-0.49m,镇海为-0.69 m;平均潮差宁波为1.70m,镇海为1.75 m。历年最大潮差为宁波3.62m,镇海为3.53 m。甬江干流的排水能力受下游潮汐的影响较大,当台风登陆或台风紧靠沿海北上时,甬江口海面潮位升高,顶托江河下泄 17流量和沿江两岸平原排涝,往往使潮(洪)水位居高不下,加重了两岸平原腹地的洪涝灾害。同时,市区低洼地段进水也不可避免。二、主要灾害性天气本区域主要灾害天气为伏秋干旱、暴雨洪涝、台风暴潮。三、径流甬江流域年平均降雨量14001600mm,年径流总量约为35亿m3,其中姚江年径流量16.42亿m3,奉化江年径流量16.88亿m3,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汛期410月径流量占全年总量的64.4%。四、潮汛甬江为弱潮河口,潮差小,河道底坡平缓,潮波沿程变形缓慢,属不规则半日潮型。宁波北临杭州湾,南靠三门湾,这些港湾均属外宽18江的纳潮量减少,进入姚江的潮波受大闸拦阻发生反射使得高潮抬高,低潮降低,潮差增大。五、泥沙甬江的泥沙由流域来沙和海域来沙两部分组成,由于姚江流域系平原河网区,来沙少,流域来沙主要是奉化江流域来沙;据奉化溪口站实测资料统计,年平均输沙量为4.626万t,平均侵蚀模数137.33tkm2,则奉化江流域年产沙量为17万t,海域来沙远大于流域来沙,1个潮的涨潮平均输沙量为1.732万t, 10个潮的涨潮输沙量即等于全年流域来沙。 第二节 水文基本资料 甬江流域有溪口、南溪口、黄土岭、澄浪堰、宁波、镇海、姚江大闸、五乡碶、骆驼桥、姜山、北渡、丈亭、余姚、奉化等水文、水位或潮位站。主要站设站年份、资料年限等详见表3-7。 表3-7甬江流域主要测站水文资料年限表19 第三节 潮位分析计算 本规划潮位分析采用甬江流域综合规划报告(送审稿)的分析成果,资料系列采用镇海、宁波站1956年1997年的资料。计算成果如下表3-8。表3-8 年最高潮位设计成果表 第四节 洪水和城区涝水分析 本规划范围为规划城区,其上游及外围平原河网客水入侵将会给城区防洪带来很大影响,因此在本规划研究过程中必须确定外围100年一遇的河网水位及上游河道水位。 一、设计暴雨 1、流域设计面雨量 20暴雨统计:暴雨取样采用同场雨年最大值统计。姚江流域雨量站分布较均匀,采用算术平均法,奉化江由于雨量站分布欠均匀,故仍用雨量站面积加权计算流域面雨量,使用雨量资料为1956年至1997年,共42年系列。频率计算与设计成果:将42年同场雨的年最大一日、三日面雨量资料系列分别进行频率计算,并采用皮尔逊型曲线拟合外延,流域设计面雨量成果见表3-9。表3-9流域设计面雨量成果表 单位:mm 二、设计洪水:设计洪水计算分北仑、镇海及老城区外围三片进行计算,产流计算采用蓄满产流的简易扣损法。汇流计算按面积大小采用不同的方法,洪水计算单元面积大于50km2的采用“浙江省瞬时单位线法”,小于50km2的则采用“浙江省合理化公式法”计算,平原区只计算产水量。 21三、平原设计水位为了掌握内河水位变化情况,统计分析了余姚临山(上)、临山(下)、余姚、丈亭、鸣山堰上、鸣山堰下、骆驼、姜山、五乡碶、黄古林等站的年最高水位,资料年限为19571997年共41年,个别站缺测年份均与临近站相关插补展延,然后进行频率分析计算,采用皮尔逊型曲线拟合。各站设计水位成果见表3-10。表3-10各站设计高水位成果表 四、城区涝水计算宁波市城区河网排水计算按照浙江省城建、水利部门通常标准,按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当天排出不受淹标准进行设计。城区内部河道应按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当日排出不受淹(城区)或积水深度不大于作物耐淹深度(农作物区)的标准设计河道断面和配套排涝泵站。径流系数根据屋面、道路=0.9,绿地=0.15,绿地面积占总面积的30%计算而得=0.7。2220年一遇24小时设计暴雨为207mm。外江潮位采用2年一遇进行组合。采用浙江省合理化公式进行暴雨洪水分析计算,结果为: 老三区需泵站强排流量达到95 m3/s,需新增排水能力45 m3/s。海曙区河道断面结合保丰碶排水工程建设作适当拓宽,要求进入保丰碶河面宽达到40m,排涝泵站主要为江东五洞闸增设10m3/s泵站一处,杨木碶增设15m3/s泵站一处,海曙区在保丰碶位置增设10m3/s泵站一处,并将保丰碶拓宽10m,江北区在孔浦大闸处增设10m3/s泵站一处。镇海区尚需新增强排能力3 m3/s。 第五节 洪潮遭遇分析 根据甬江流域综合规划(送审稿)(1998.12)认为:甬江流域洪水与河口潮汐为相互独立的偶然事件,它们的遭遇是属两个偶然系列的组合频率问题。本次分析仅从已发生的降雨量和潮位实测资料中进行统计分析,寻找其规律。本流域河流洪水来自暴雨,大的暴雨重现期代表同场洪水的重现期。统计中,首先利用前述甬江流域面雨量资料,按从大至小排列,估算重现期;其次,统计镇海站降雨开始之日起算四天中最高潮 23位,亦估算其重现期。洪潮遭遇分析见表3-11。从表中看出:在洪潮遭遇方面不存在明显的规律,它们两者之间处于相互独立的地位。24 表3-11 洪潮遭遇分析成果表 25第四章 工程地质 第一节 地形地貌 本区在地貌形态上属冲海积平原,地势平坦极目无垠。平均海拔1.52.50m之间(黄海高程)。甬江纵贯其间,阡陌纵横,河网密布,河流逶迤曲折。平原间尚有少量剥蚀残丘分布。近年来随着宁波城区的不断扩大,湖塘河道多处已淤填为地。 第二节 地质构造与地震 本区所处的大地构造单元为华南褶皱系,浙东南褶皱带的新昌定海断隆区,新华夏构造系的四明山蟹浦构造带东部和宁波向斜构造的边缘。从区域资料分析,本区分布的主要断裂带,晚近期以来活动性是弱微的,全新世以来没有发生明显的活动。因此,本区属基本稳定区。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度。26第三节 地层岩性 本区第四纪经历过多次海陆变迁,自中更新世至全新世均有堆积,最大厚度达100余米,岩性变化复杂。中更新世为冲积、冲洪积、坡洪积层,岩性为砂砾石,含粘土砂砾石,含碎砾石粉质粘土等。上更新世为海陆相,成因类型有冲积、冲湖积、冲海积、海积,岩性为粉质粘土,粉土,砂砾石。全新世以海相淤泥质土为主的沉积层,成因为海积、冲海积、滨海沼泽相沉积,岩性以淤泥、淤泥质土为主,互夹粉质粘土,粉土、粉细砂,局部有泥炭层分布。根据城区奉化江堤防工程(江东南路段)及甬江堤防工程(江东杨木矸、镇海段、宁波大学段)、姚江堤防工程(海曙段)勘察成果表明,本区浅部地层有如下几层:0层:杂填土,分布于城区27顶板高程2.382.56m,厚度较薄,一般12m。层为青灰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流塑为主,局部软塑,含植物根茎,贝壳碎屑,局部夹薄层(1m左右)黄色粘土层,顶板高程1.580.56m,厚度7.512m。层为砂质粉土,灰青灰色,饱和,稍密中密状,土质不均匀,局部地段缺失。顶板高程-6.82-7.30m,土层厚度2.704.90m。层为粘质粉土,青灰色,松散稍密状态,湿,中高压缩性,顶部粉粒含量较高,含少量贝壳、鳞片状云母碎片,向下渐变为粉质粘土。顶板高程-11.26-12.87,层厚1.802.10m。层粘土层,褐黄色,硬可塑,中等压缩性,含少量铁锰质斑点,顶板高程约-14-15m,厚度未揭穿。 第四节 水文地质 第四系堆积物结构松散,层位较稳定,是储存地下水的有利地段,在平原表部的粉质粘土孔隙中,赋存着表层潜水但水量较为贫乏,底下水埋深0.31.5m,一般地下水对砼不具腐蚀性。28 第五节 物理地质现象 三江河岸曾发生两次较大的滑坡。1961年8月6日至26日姚江江岸。正大火柴厂一带岸坡塌滑总长920m,岸上宽838m,滑体约20余万m3。该河岸以淤泥质土为主,受水位冲刷,岸坡高陡。姚江大闸建成后,在旱季由于大量抽水,水位剧降引起多次滑坡。1971年12月4日,宁波港务局二区在最低潮位时突然发生滑坡,塌岸长度110m,宽28m,江堤滑移、码头破坏,造成沉船与人员伤亡,损失严重。近期三江六岸基本稳定,目前尚未发现滑坡塌岸等失稳现象。一般河床淤积有利于岸坡稳定,但根据有关资料,奉化江河床局部段水深11m,水下坡度一般为1:3,对淤泥质土而言,其稳定的安全系数不足,因此在驳岸未全面加固整治前,个别较陡的冲刷坡尚可能会出现失稳。 第六节 天然建筑材料 宁波市29石料,但在工程区以西乍山洪塘汶溪蟹浦一线有足够的石料场,岩性为熔结凝灰岩或凝灰岩,其质量和数量均能满足设计需要,运距一般1020km。砂料在本地没有足够的量,需购买外地黄砂,运距2430km。 第七节 结论与建议 本区属基本稳定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地层土以软弱土为主,岩性以淤泥质粉质粘土(粘土)为主,土层含水量高,高压缩性,强度低、土质差,是天然地基建筑物的主要压缩层及堤防边坡稳定的控制地层;三江六岸堤防局部地段在高潮位、台风、暴雨影响下,局部存在有失稳现象,严重影响人民的正常生产工作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在三江六岸修筑高质量、高标准的堤防工程是势在必行; 30第五章 现有河道防洪标准复核 第一节 防洪工程现状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对防洪防潮防涝非常重视,曾对甬江流域、姚江流域等主要流域进行了水利规划,陆续兴建了一批水利设施,这些工作在防洪、防涝、防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有水利工程设施不足以抗御较大的洪、涝、潮灾害,严重地制约着我市的国民经济正常发展。目前江河堤防防洪能力不足。奉化江流域现有堤防、堤身标准低且不连续,只有5年一遇标准;姚江流域防洪能力也只有10年一遇标准;甬江干流堤防为20年一遇标准,宁波市城区三江六岸段防洪能力也仅20年一遇标准。这种情况不能与本市的经济发展相适用,有待于进一步解决,提高防洪标准。 目前城区及周边地形:地势平坦,河网纵横,地面高程较低,一般在2.13m左右。所以,城市防洪依靠设置在三江六岸的防洪堤及分布在市区低洼地段的32座泵站来实现。31甬江河段堤顶高程一般为2.74.0m,最高为4.6m,个别最低堤段堤顶高程在2.0m左右。当甬江流域20年一遇洪水遭遇镇海口平均偏不利的潮位时,由于洪水在上游平原大面积漫溢,所以宁波市区甬江和奉化江的水位不高,现有大部分堤防尚能抵御,局部地段采取临时抢险工程措施可勉强通过。但是如果遭遇20年一遇洪水,宁波澄浪堰洪水位将达2.67m,宁波白沙水位为2.55m,大部分堤段虽不致于漫顶,但已无安全超高可言。根据频率分析,宁波白沙站10年一遇潮位为2.98m,与堤顶高程对照,则部分堤段将漫顶,需通过临时抢险等措施勉强抵御10年一遇的潮位。总之,在现有工程条件下,甬江和奉化江的宁波市区段的防洪能力约20年一遇,防潮能力约10年一遇(今后,上游实施堤防工程和围圩电排工程,将减少漫滩蓄洪容积,则甬江和奉化江的宁波市区段的洪水位将抬升)。姚江市区段现有防洪能力在10年一遇。宁波市城区被奉化江、姚江及甬江分隔成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镇海区、甬江新区、鄞县中心区和北仑区。现三江六岸计有堤防76km(不包括鄞县中心区栎社至高速公路段、和姚江湾头段),其中:海曙区堤段由姚江及奉化江岸堤组成,从宝丰碶起至高速 32公路止,全长8710m。堤顶高程大多在2.703.68m之间,平均地面高程2.68m左右。该堤段中约有600m是以房墙代堤的,100m为干砌石,其余均为浆砌石。浆砌石堤大多是八、九十年代所建,故堤身质量较好。江东区堤段由奉化江及甬江岸堤组成,从铁路桥起至常洪隧道止,全长8000m,该段堤顶高程大多在2.73.5m之间,地面高程2.22.7m,堤身结构以浆砌石为主,土堤段750m,以房墙代堤约有500m,还有少量以路代堤。由于堤防多系五、六十年代所建,质量相对较差。江北区堤段由甬江和姚江堤岸组成,从宁波大学起至江北大桥止,全长21540m,堤顶高程3.54.0m不等,顶宽2m左右,地面高程大多为2.22.7m,除少量以房墙或道路代堤外,其余均为浆砌石结构,堤身断面比较规则,顶宽一般50cm70cm,高12m不等,沿江码头多,大部分驳岸较坚固。镇海区堤段从宁波大学至外游山,全长15510m,其中:土堤9.5km堤顶高程3.54.0m不等,堤顶宽度为1.82.3m,其余均为石堤,顶高4.0m,顶宽3.4m。地面高程大多为2.22.7m。甬江新区堤段从常洪隧道至界牌碶,全长5990m,其中土堤4.5km,堤顶高程为2.74.6m,顶宽2m。北仑堤段从界牌碶至浃水大闸,全长12520m,其中土堤 3310km,堤顶高程为3.84.6m,顶宽26m。鄞县中心区堤段从高速公路至铁路桥3730m,栎社至高速公路,堤防全长35540m。整个老市区防洪堤与排涝闸情况见表5-1和表5-2,堤防长21.3km,大小闸口324处,下水管道出口299个,其中排入三江的下水道出口共有122个。具体为海曙区大小闸口97处,下水管道出口148个;江东区100个江堤闸口,68个下水管道出口;江北区江堤闸口127个,下水管道出口83个。甬江干流沿线为防止咸潮入侵及排涝的需要建有较多的排涝闸,据统计,干流沿线净宽5m以上的水闸共有11座,总净宽161m。其中位于南岸8座,总净宽114.3m,分属鄞县和北仑水利部门管理;位于北岸3座,总净宽46.7m,分属江北和镇海区水利部门管理。宁波市现有防洪堤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根据城区防洪堤质量及不同频率洪(潮)水位进行分析,对城区部份低洼地区及易积水地段进行调查,城区进水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部份防洪堤为干砌石,当洪(潮)水位较高时,容 易渗水;二是当碰到高潮位时,发生部份下水管道潮水倒灌,同时造成排水困难;三是部份防洪堤由于平时运输货物需要的表51 老市区现有堤防工程基本情况表34表52 老市区矸闸一览表 旱闸交通口,闸底高程较低,容易进水;四是个别地段的防洪 35堤标准偏低,遭遇较大洪水时高程不足,造成洪(潮)水漫顶。综上所述,搞好宁波市的防洪防潮工作首先要统一规划,防洪堤的标准应按规范要求即按100年一遇设防。在改造现有防洪堤的同时,应结合城市道路建设、沿江绿化规划和河道整治工作,健全管理机构,使之有职有权,充分发挥宁波市防洪堤的作用。北仑境内主要河流有沿山河、岩河、西泰河、中泰河、东泰河等,相应水位1.14m,同时有众多支河纵横其间,最终经过上述主要排涝河道排人东海,最大排涝流量824m3/s,流域内总兴利库客2570万m3,控制集雨面积41.41km2,暴雨期间对洪峰流量有一定调节作用。北部金塘水道沿岸建有算山塘、电厂灰坝、北仑港塘等海堤挡潮,总长度21.96km,堤顶标高6.1米至6.6m,能抗御十五十年一遇的风暴潮。大榭岛现有海堤总长为14.88km,顶高程在3.06.6m,设计重现期在20年一遇以下。镇海城区洪涝影响不大,主要由于其外围有清水浦、张鑑碶和新泓口等排涝闸和泵站。城区受洪涝影响较为严重的是后海塘区域,由于本区域为海涂围垦而成,地势低洼,其外受围塘影响,市政设施严重滞后,无导流排水设施,无外排通道,每遇暴雨,本区积水受淹严重。36镇海海堤总长18.641km,重现期在20100年一遇。 姚江流域到1997年为止,已兴建100万m3以上水库54座,兴利库容3.5亿m3(灌溉),流域防洪堤设计水位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参照有关国家规范规定,采用级防洪标准,取洪水设计重现期N=100年,大榭岛根据开发区的要求,设计重现期取100年一遇。3.56m作为甬江干流堤防的设计高潮位。奉化江北渡100年一遇洪水设计水位(归槽水位,下同)5.54m,铜盆浦100年一遇洪水设计水位为4.36m,澄浪堰100年一遇洪水设计水位3.88m,白沙100年一遇洪水设计水位3.28m,100年一遇洪水鄞东南闸设计水位3.00m,姚江大闸闸上为2.62m,洪塘水位3.08m,但考虑流域上游和平原大面积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遇100年一遇洪水已经全线漫滩,遇50年一遇洪水,洪水除部分预设的滞洪区滚水堰堤段外,其余尚不至于漫滩,因此,对奉化江澄浪堰以上堤防设计采用50年一遇洪水位进行控制。宁波市防洪防潮标准为100年一遇,根据水文分析成果, 37100年一遇潮位:宁波3.56m、镇海3.72m。采用宁波站100年一遇潮位3.56m做为本次规划宁波市区三江六岸江塘防洪堤设计水位。奉化江设计水位采用北渡50年一遇洪水位4.72m和宁波站100年一遇潮水位3.56m进行控制。姚江闸上堤防采用2.62m作为设计水位。 第三节 现有堤防标准复核 宁波市老城区现有堤防堤顶高程大部分在2.74.13m之间,按GB50286-98堤防工程设计规范6 .3.1条规定,防洪堤顶高程应为设计水位加堤顶超高确定,堤顶超高包括风浪爬高、设计风壅增水高度和安全加高,1、2级堤防的堤顶超高值不应小于2.0m。故就堤高而言,城区现有堤防标准明显偏低,部分堤防连设计潮位3.56m都难以抵挡。北仑城区濒临东海,现境内地面标高约在0.22.7m之间,城市建成后,地面标高将达到2.73.2m,高于外海多年平均潮位。姚江大闸以上20年一遇(1963年雨型)最高水位为2.34m,堤顶高程应为2.34+0.5+0.2=3.04m。姚江大闸现有堤防堤顶高程为2.270.5+0.2=2.97m,防洪堤标准偏低。38北渡、铜盆浦、澄浪堰、白沙、鄞东南闸20年一遇最高洪水位分别为4.20m、3.58m、3.28m、2.84m、2.65m。50年一遇最高洪水位(洪水归槽计算)分别为4.72m、3.93m、3.50m、2.94m、2.69m,100年一遇最高洪水位(洪水归槽计算)分别为5.54m、4.36m、3.88m、3.28m、3.00m,现有防洪堤堤顶高程明显达不到要求。 第四节 河道行洪能力分析 1959年7月姚江大闸建成后,甬江纳潮量锐减,潮汐特征变异,导致甬江河系严重淤积。奉化江河段属感潮河段,流态为不稳定流,澄浪堰仅有短期全潮流量测验资料。奉化江年最大流量,19871997年用澄浪堰实测资料,其余年份最大流量采用简化方法计算,由奉化江北渡站和宁波站洪水期最大水面采用曼宁公式求得。奉化江在宁波市范围 现状水利条件下各代表站泄流能力表单位:m3/s 39 根据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区将扩大至栎社附近,因此奉化江北渡以下防洪标准也要求达到100年一遇。甬江流域现有堤防高度不足,堤身单薄,质量差,遭遇较大洪(潮)水时,局部漫顶,造成堤防溃决;中游堤防系统不完整,每遇暴雨,山洪直泄平原腹地,洪涝不分,大面积农田和城镇、村庄进水;平原河道虽多,但缺乏排水干河,排水河道上桥梁密布,桥孔窄小,阻水严重;干流河道婉延曲折,排水不畅,自姚江大闸建成后,虽利用河槽增加了约6000万m3的蓄淡水量,但由于拦截了进入姚江的潮流量,引走了姚江的径流量,造成了甬江干流河道的大幅度淤积。与1960年前相比,甬江白沙镇海河段在中潮位时的槽蓄容积目前减少了约45,干流平均水深减少了l.8m,平均过水断面减少了43.7。由于淤积严重,过水断面减少,使得甬江干流的泄洪能力大幅度降低。在1959年以前,奉化江的灵桥河段最大泄洪能力在2000m3s左右,目前最大仅能通过1200m3s左右,减少排洪流量近一半;不少部门在行洪河道上建造永久性建筑物,设障严重,甚至毁堤建房。例如,甬江白沙河段,其平均河面宽从1959年的408m减少到如今的270m,减少了34;镇海轮渡码头一带河面宽的307m40减少到264m,减少了14,威胁行洪安全。姚江平原地处沿海,梅雨季暴雨时,雨量和强度均较大,江河水库水位较高,一遇暴雨,山洪暴发,江河漫溢成灾。台风暴雨时,面雨量在250mm以上。在丈亭、慈城一带平原腹地,地势低洼,又是数路支流汇合之处,洪峰齐达,而姚江出口又受潮汐顶托,属重涝区,同时姚江闸下严重淤积,排水能力日益降低,姚江出口有阻水桥梁新江桥,原河口宽125m,而桥孔净宽仅103m,减少排水断面,对排洪造成不利。 41第六章 防洪工程规划 第一节 防洪除涝规划原则 针对宁波市城区,防洪除涝规划原则如下:一、充分发挥奉化江上游水库的防洪作用,拦蓄部分洪水,减轻对下游宁波城区的防洪负担。宁波城区防洪防潮标准为100年一遇,主要工程措施为加高加固和改建现有堤防。宁波城区三江河道的设计行洪能力,与流域规划有密切关系,由流域规划最后确定。二、城区防洪堤除考虑防洪防潮要求和堤身安全外,应兼顾城建规划需要。根据总体规划要求,2020年宁波市将以一个花园城市的面貌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因此驳岸与堤线之间应辟有一定宽度的绿化带,以美化城市。三、宁波老城区外围防洪要求结合城市道路规划,2020年以宁波市绕城高速公路做为封闭。四、镇海甬江江堤与宁波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