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居住空间教案.doc
居住空间教案课程名称居住空间的基本概念章节:第一章授课时间班级:教学目的通过对居住空间的概念与风格流派等的学习,使学生对居住空间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教学内容1 、 居住空间 的含义与特征。 2 、 居住空间 居住设计的目的。 3 、 居住空间 的历史发展与风格流派。 教学重点了解居住空间的基本概念、特征教学难点居住设计的目的及其历史发展与风格流派。教学方式精讲理论知识,课堂实践与辅导相结合,多媒体教学教 具相关图片及教学光盘教学内容一 导入新课 前一段我们学习的素描和色彩,这些都是造型基础。这次我们的构成课程是现代设计造型基础,也就是我们从事设计的第一步。所以学好构成课是非常必要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大构成之一-居住空间。二 授课内容第一章、居住空间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居住空间和人们的生活联系紧密,是人们基本生活要素之一。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居住空间由最原始的天然岩洞演变到现在种类繁多的住宅样式。无论居住空间的形式将怎样的变化和发展,它的基本内涵是不变的:它是人类的住所。第一节居住空间的基本概念一、居住空间的定义:1、定义:居住空间是一种以家庭为对象的居住活动为中心的建筑环境。 (1)、狭义地说,它是家庭生活方式的体现。案例A:农村生活下的居住空间: a、生产方式:农业,养殖业 b、居住空间特点:农村用地状况决定其相对宽敞,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决定其周边环境可以相对封闭。案例B:游牧生活下的居住空间: a、生产方式:畜牧业 b、居住空间特点:畜牧业生产决定其应具有活动性以便于追随牧草, 活动性决定其应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材料轻便。案例C:城市生活下的居住空间: a、生产方式:工业或商业 b、居住空间特点:城市用地状况决定其相对密集,生产方式要求其交通发达并信息畅通。 (2)、广义地说,它是社会文明的表现。案例A:封建社会时期的居住空间: a、封闭:独门独院, 封建意识形态的体现 b、等级分明:正房与厢房, 封建伦理道德思想的体现案例B:居住空间的层级关系: 家庭(单个居住空间) 小区(居住空间的集合)社区(小区的组团)城市(社区的串联)二、人们对居住空间的认识:1、中国古代人们认为:“君子之营宫室,宗庙为先,廊库次之,居室为后”。说明中国古代对居住空间以宗法为重心,以农耕为根本的社会居住法则,兼顾精神与物质要素。2、西方古罗马帝国建筑家波里奥认为:“所有生活皆需具备实用、坚固、愉快三个要素。”两千年前就已在实质上把握了功能、结构和精神价值。3、现代建筑设计家赖特认为: “功能决定形式”,居住空间的实质存在于内部空间,它的外观形式也应由内部空间来决定。 居住空间的结构方法是表现美的基础。 居住空间建地的地形特色是生活本身特色的起点。 居住空间的实用目标与设计形式的统一,方能导致和谐。 4、勒 柯布西耶则认为:“居室是居住的机器,” 居住空间设计需像机器设计一样精密正确。居住空间设计不仅需考虑生活上的直接实际需要,且需从更广泛的角度去研究和解决人的各种需求,居住空间的美植根在人类的需要之中。第二节居住空间的发展历程 居住设计是人类创造并美化自己生存环境的活动之一。确切地讲,应称之为居住环境设计。居住空间居住设计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早期、中期和当前三个阶段。一、早期阶段(原始社会至奴隶社会中期) 早期阶段人类赖以遮风蔽雨的居住空间大都是天然山洞、坑穴或者是借自然林木搭起来的“窝棚”。这些天然形成的内部空间毕竟太不舒适,人们总是想把环境改造一番,以利于生存。人类早期作品与后来的某些矫揉造作的设计相比,其单纯、朴实的艺术形象反倒有一种魅力,并不时激发起我们创作的灵感。 该时期特点如下:生产技术落后 解决技术能力有限 技术相对简陋 穴居 窑洞及山洞生产能力不足 物质财富有限 满足基本功能要求 形式 巢居 干栏生存压力大 建造目的单一 满足基本生存要求 木骨泥墙案例A:早期的居住空间类型:a、技术相对简陋b、满足基本功能要求c、满足基本生存要求早期阶段居住空间在构造和处理手段上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更重要的是:一开始就体现出从事居住设计活动的艺术与技术紧密结合的职业特征。二、中期阶段(奴隶社会后期、封建社会至工业革命前期)中期阶段,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在不断地提高。人类的居住空间不单是简单的“容器”,更为抽象的居住空间的“精神功能”问题同时也被提了出来。所谓“精神功能”指的是那些满足人们心理活动的空间内容,人们往往用“空间气氛”、“空间格调”、“空间情趣”、“空间个性”之类的术语来解释它,实质上这是一个空间艺术质量的问题,是衡量居住设计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人生享乐的主张在中期阶段居住空间居住设计活动中开始得到重视。东方,特别是在封建帝王统治下的中国,宫殿、山庄雕梁画栋、华丽异常。西方的文艺复兴姗姗来迟,但此后的社会财富占有者们也后来居上,大兴土木,把宫苑、别墅也无不搞得外貌壮观,内部空间奢华。这个时期的生活居住空间设计往往追求面面俱到。特别是在眼睛近距离观赏和手足可及之处,无不尽量雕琢。为了炫耀财富的占有,为了满足感官的舒适,昂贵的材料、无价的珍宝、名贵的艺术品都被带进了居住空间。该时期特点如下:生产技术进步技术能力提升结构复杂哥特式生产力加强物质财富增多并集中大 的、消耗性强的皇宫 别墅山庄建造目的复杂化生活及享乐的观念形式复杂、风格多样洛可可、巴洛克楼、台、亭、阁这阶段居住空间居住设计工艺精致、巧妙,大大地丰富了居住设计的内容,给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艺术遗产。但是,在另一方面,那些反映统治阶层趣味的,不惜动用大量昂贵材料堆砌而成的所谓豪华的内部空间,也给后人植下了一味醉心于装潢而忽视空间关系与建筑结构逻辑的病根。 三、当前阶段(工业革命至今)震撼世界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开拓了现代居住设计事业发展的新天地。钢、玻璃、混凝土、批量生产的纺织品和其他工业产品,以及后来出现的大批量后生产的人工合成材料,给设计师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可能性。新材料及其相应的构造技术极大地丰富了居住设计的学科内容。现代居住空间艺术的创作理论,随着实践活动的开展亦日趋完善。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一批勇于探索的设计师终于举起了现代居住设计的旗织。现代居住设计的主要特点是: 1、求实用功能,注重运用新的科学与技术,追求居住空间“舒适度”的提高。 2、注重充分利用工业材料和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 3、讲究人情味,在物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追求个性与独创性。 4、重视居住空间的综合艺术风格。 第三节居住空间设计未来发展 一、居住空间设计未来发展方向:1、居住空间设计领域的相对独立性日益增强,同时与多学科、边缘学科的联系和结合趋势也日益明显。居住空间设计除了仍以建筑设计作为学科及工业设计等学科的一些观念外,思考和工作方法也日益在生活设计中显示其作用。 2、居住空间设计、施工、材料、设施、设备之间的协调和配套关系加强各部分自身的规范化进一步完善。 3、随着东西文化的不断渗透和融合,老百姓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逐步提高、对于多种风格形式生活产品的适应能力也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个性化产品在市场上出现,住宅产品走向多元化发展是必然的发展趋向。 4、追求环境、生态、科技为主题的第三代产品,将会是今后居住空间的主导性产品。居住空间产品更强调生活的高品味、人性化、健康、舒适美观、有较多的绿化空间、人文景观和适应现代社会的智能管理系统,将是居住空间共同发展的目标。5、智能化设计也是近几年居住空间的一个卖点。随着城市网民数量的增多,发展商也还会将买家的需要建立起家庭办公自动化设施,全方位的智能化防盗及生活的一卡通消费系统,如:北京的现代城,上海的仁恒滨江园,深圳的东海花园二期等都采用这种超前的智能化设施。三 小结:本节讲了居住空间的概念和发展以及为什么学习它和怎样去学习,使学生明白学习居住空间的意义,知道学习居住空间和以后所学科目的联系。四 思考问题: 在居住空间发展史上,列举不同时期的居住设计风格和代表作品。居住空间教案课程名称居住空间的内容章节:第二章授课时间班级:教学目的掌握空间设计的内容、类别以及设计的依据教学内容1 、 居住空间 设计的内容。 2 、 居住空间 设计的类别。 3 、 居住空间 设计的依据。 教学重点1、居住空间 设计的内容。2 、居住空间 设计的类别。教学难点居住空间 设计的依据。教学方式精讲理论知识,课堂实践与辅导相结合,多媒体教学教 具相关图片及教学光盘教学内容一 导入新课 前一节讲了居住空间的概念和发展以及为什么学习它和怎样去学习,使学生明白学习居住空间设计的意义,知道学习居住空间和以后所学科目的联系。接下来我们讲讲居住空间的基础知识。二 授课内容第二章 居住空间的内容第一节居住空间的内容现代居住设计涉及的面很广,但是设计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一 居住空间组织和界面处理居住设计的空间组织,需要对原有建筑设计的意图充分理解,对建筑物的总体布局、功能分析、人流动向以及结构体系等有深入的了解,在居住设计时对居住空间和平面布置予以完善、调整或再创造。居住界面处理,是指对居住空间的各个围合面(地面、墙面、隔断、平顶等)的使用功能和特点的分析,界面的形状、图形线脚、肌理构成的设计,以及界面和结构构件的连接构造,界面和风、水、电等管线设施的协调配合等方面的设计居住空间组织和界面处理,是确定居住环境基本形体和线形的设计内容。二 居住视觉环境(光照、色彩和材质)的设计居住光照是指居住环境的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光照除了能满足正常的工作生活环境的采光、照明要求外,光照和光影效果还能有效地起到烘托居住环境气氛的作用。色彩是居住设计中最为生动、最为活跃的因素,居住色彩往往给人们留下居住环境的第一印象。除了色光以外,色彩还必须依附于界面、家具、居住织物、绿化等物体。居住色彩设计需要根据建筑物的性格、居住使用性质、工作活动特点、停留时间长短等因素,确定居住主色调,选择适当的色彩配置。材料质地的选用,是居住设计中直接关系到实用效果和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饰面材料的选用,同时具有满足使用功能和人们身心感受这两方面的要求,例如坚硬、平整的花岗石地面,光滑、精巧的镜面饰面,轻柔、细软的居住纺织品,以及自然、亲切的术质面材等等。居住设计中的形、色、质应在光照下融为一体,赋予人们以综合的视觉心理感受。三 居住内含物(家具、陈设、灯具、绿化)的设计和选用家具、陈设、灯具、绿化等居住设计的内容,除固定家具、嵌入灯具及壁画等与界面组合外,大部分均相对地可以脱离界面布置于居住空间里,其实用和观赏的作用都极为突出,通常它们都处于视觉中显著的位置,家具还直接与人体相接触,感受距离最为接近。家具、陈设、灯具、绿化等对烘托居住环境气氛,形成居住设计风格等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居住绿化在现代居住设计中具有不能代替的特殊作用。居住绿化具有改善居住小气候和吸附粉尘的功能,更主要的是,居住绿化使居住环境生机勃勃,带来自然气息,令人赏心悦目,起到柔化居住人工环境,协调人们心理平衡的作用。四 空间构造与环境系统空间构造与环境系统是居住设计功能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两者组成了居住设计的物质基础,是满足居住各种功能的前提。建筑是构成居住空间的本体,建筑空间构造对于居住形态具有决定性作用。受经济、材料、技术的制约,居住设计依然要充分考虑构造对空间造型的影响。在框架构造的建筑空间中,柱网间距的尺度,柱径与柱高之比,梁板的厚度,都对居住空间的塑造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利用框架构造本身的特点,在柱与梁上作文章已成为这类空间居住设计的一种常用手法。相对来讲砖混构造的建筑在空间上留给居住设计的余地十分有限,因此在这类空间中界面的装饰就显得非常重要。居住环境系统实际上是建筑构造中满足人的各种生理需求的物理人工设备与构件。环境系统是现代建筑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涉及到水、电、风、光、声等多种技术领域,由采光与照明系统、电气系统、给排水系统、供暖与通风系统、音响系统、消防系统组成。采光与照明系统:自然采光受开窗形式和位置的制约,人工照明受电气系统及灯具配光形式的制约。采光与照明对光线的强弱明暗,对光影的虚实形状和色彩,对居住环境气氛的创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气系统:在现代建筑的人工环境系统中居于核心位置,各类系统的设备运行,供水、空调、通讯、广播、电视、保安监控、家用电器等等都要依赖于电能。在电气系统中,强电系统的功率对居住设备与照明产生影响,弱电系统的设备位置造型与空间形象发生关系。排水系统上下水管与楼层房间具有对应关系,居住设计中涉及到用水房间需考虑相互位置的关系。供暖通风系统:设备与管路是所有人工环境系统中体量最大的,它们占据的建筑空间和风口位置会对居住视觉形象的艺术表现形式产生很大影响。音响系统:包括建筑声学与电声传输两方面的内容,建筑构造限定的居住空间形态与声音的传播具有密切关系界面装修构造和装修材料的种类直接影响隔声吸声的等级。消防系统:包括烟感警报系统与管道喷淋系统两方面的内容,消防设备的安装位置有着严格的界定,在居住装修的空间造型中注意避让消防设备是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第二节 居住设计的类别居住环境的类型依据建筑性质和使用功能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以下四大类别:1. 居住建筑居住设计(住宅、公寓、宿舍)2 公共建筑居住设计(文教、医疗、商业、旅游、观演、办公、体育、展览、交通、科研)3 工业建筑居住设计(厂房)4 农业建筑居住设计(农业生产用房)其中,住宅居住环境和公共居住环境是现代居住设计的主要类别。不同类别的居住环境因功能不同而性质各异,其在设计标准和要求上会有很大的差异,设计时必须具体分析,分别给予适宜的功能与形式。第三节 居住设计的依据一人体尺度以及人在空间活动时的范围一 人体尺度以及人在空间活动时的范围包含三个方面:(1) 静态尺度(人体尺度);(2) 动态活动范围队体动作领域与活动范围(3) 心理需求范围(人际距离、领域性等)。人体的尺度和人体在居住完成各种动作时的活动范围,是我们确定居住诸如门扇的高宽度、踏步的高宽度、通道宽度、家具的尺寸及其相间距离,以及居住净高最小高度等的基本依据。涉及到人们在不同性质的居住空间内,从人们的心理感受考虑,还要顾及满足人们心理感受需求的最佳空间范围。二 居住内含物的尺寸及安置范围居住空间里的内含物即是家具、灯具、设备(空调器、热水器、电视机等)、陈设之类,它们的尺寸和安置范围是居住平面布置的重要依据。在有的居住环境里,如宾馆的门厅、高雅的餐厅等等,居住绿化和水石小品等的所占空间尺寸,也应成为组织、分隔居住空间的依据条件。三 居住空间的结构构成,设施管线等的尺寸和制约条件居住空间的结构体系、柱网的开间间距、楼面的板厚梁高、风管的断面尺寸以及水电管线的走向和铺设要求等,都是组织居住空间时必须考虑的。有些设施内容,如风管的断面尺寸,水管的走向等,在与有关工种的协商下可作调整,但仍然是必要的依据条件和制约因素。例如集中空调的风管通常在板底下设置,计算机房的各种电缆管线常铺设在架空地板内,居住空间的竖向尺寸,就必须考虑这些因素。四 合适的装饰材料和可行的施工工艺由设计设想变成现实,必须动用可供选用的地面、墙面、顶棚等各个界面的装饰材料,采用现实可行的施工工艺,这些依据条件必须在设计开始时就考虑到,以保证设计图的实施。五 投资限额,建设标准,以及工程施工期限具体而又明确的经济和时间概念,是一切现代设计工程的重要前提。投资限额与建设标准是居住设计必要的依据因素。不同建设标准的居住装修,可以相差几倍甚至十多倍。比如,一般经济型旅馆大堂的居住装修费用单方造价1000元左右,而五星级旅馆大堂的单方造价可以高达8000-10000元。同时,不同的工程施工期限,将导致居住设计中不同的装饰材料安装工艺以及界面设计处理手法。另外,在工程设计时,建设单位提出的设计任务书,以及有关的规范(如防火、卫生防疫、环保等)和定额标准,也都是居住设计的依据文件。此外,原有建筑物的建筑总体布局和建筑设计总体构思也是居住设计时重要的设计依据因素。三 小结 本节讲了居住空间的内容、类别和依据的基本知识以及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使学生明白居住空间的要点。四 作业 1 以居住空间的内容、类别、和依据的基本知识,在A4纸上练习平面布置练习,符合功能分区及人流动线的要求。 居住空间教案课程名称居住空间的设计章节:第三章授课时间班级:教学目的掌握居住空间的设计概念、家庭因素、设计原则、各部分环境设计、照明设计以及居住空间的设计程序。教学内容1、居住空间的设计概念。 2 、居住空间的家庭因素。 3 、居住空间的设计原则。 4 、居住空间各部分环境设计。 5 、居住空间照明设计。 6 、居住空间的设计程序。教学重点居住空间的设计概念、家庭因素、设计原则。 教学难点居住空间各部分环境设计、照明设计、的设计程序。教学方式精讲理论知识,课堂实践与辅导相结合,多媒体教学教 具相关图片及教学光盘教学内容一 导入新课 前一节讲了居住空间居住空间的内容类别和依据,以及在居住空间设计中的应用,下面讲讲居住空间在怎样的法则下去创作。二 授课内容第三章、居住空间的设计第一节 住宅居住设计概念一 住宅“住宅”是一种以家庭为对象的人为生活环境。它既是家庭的标志,也是社会文明的体现。中国古人认为:君子之营宫室,宗庙为先,廊库次之,居室为后”。说明中国古代对居室以宗法为重心,以农耕为根本的社会居住法则,兼顾精神与物质要素。在西方,古罗马帝国建筑家波里奥认为:“所有住宅皆需具备实用、坚固、美观三个要素。”两千年前就已在实质上把握了机能、结构和精神价值。到了现代,赖特则倡导“机能决定形式”,认为人是自然的部分,居住者应接受到充足的自然生活要素。赖特的住宅建筑哲学认为:1 住宅的完善实质存在于内部空间,它的外观形式也应由内部空间来决定。2 住宅的结构方法是表现美的基础。3 住宅基地的地形特色是住宅本身特色的起点。4 住宅建筑材料需表现其独特的质感。5 住宅的实用目标与设计形式的统一,方能导致和谐。而勒·柯布西耶则认为:“住宅是居住的机器”,住宅设计需要象机器设计一样精密正确。它不仅需考虑生活上的直接实际需要,且需从更广泛的角度去研究和解决人的各种需求。诸如:重视自我表达,道德价值和多目标机能。美国人高顿又认为:住宅应为人类提供完全的服务,它需同时提供机能的、情绪的、心理的、经济的和社会的服务。住宅的美应植根在人类的需要之中。二 社区条件住宅虽是一独立的家庭居住空间,但它只有归属于一个完整的社区系统,才能充分发挥其生活价值。社区概念,即人类在特定地域内共同生活的组织关系,包含精神与物质条件:1 精神条件(1) 共同的集体背景:相同的传统、习俗教育、职业、宗教。(2)浓厚的社区意识:相同的生活观念、行为规范和责任心(3)和谐的整体环境:优美的景观,统一的建筑群。(4)充分的文教设施:学校、公园、动物园、娱乐中心。2 物质条件(1)完善的公共建筑:电力、电讯、系统。(2)完善的福利设施:市场,托儿所、交通,卫生,停车场等。第二节 住宅居住设计的家庭因素住宅因家庭需要而存在,每一个家庭又有不同的个性特征而使住宅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家庭因素是决定住宅居住环境价值取向的根本条件,其中尤以家庭形态、家庭性格、家庭活动、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关系最为重要。住宅设计的因素是设计的主要依据和基本条件,也是住宅居住设计的创意取向和价值定位的首要构成要素,合理而协调地处理好这些因素的关系是设计成功的基础。一 家庭形态家庭形态包括:人数构成、成员间关系、年龄、性别等。家庭的发展成长阶段的不同,对住宅环境的需要也截然不同。(一)新生期家庭从新婚起到第一个儿女出生以前,人口简单,这种家庭无论是独立居住,或与上一代家庭共同居住,利弊参半。独立居住自由而富私密性;共同居住经济富足,有安全感,但私生活易受干扰。(二)发展期家庭儿女诞生至少年期、青年期,至另组新生期家庭。1. 发展前期儿女诞生,至进入少年期。在此阶段,第一代需全力照顾第二代的成长,第二代需依赖第一代而生活。家庭居住形式以两代结合式为最佳一一即将两代的居住空间密切结合,加强有利于第一代成长的设计因素。2 发展后期儿女进入青年期始,至另组新生期家庭为止。在此阶段,第二代逐渐成熟,为使两代之间能在和谐亲密中保特适度独立生活和私密性,采用“两代自由式”或“两代分离式”为宜。(三)再生期家庭儿女另组家庭。人口减少,第一代人步入中晚年。(四)老年期家庭第二代完全离开家庭。每个家庭在不同阶段的需要是截然不同的,事实上,只有根据实际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和成员关系分别采取适宜形式,方能解决实际问题。二 家庭性格家庭特殊是精神品质的综合表现,包括家庭成员的爱好、职业特点、文化水平、个性特征、生活习惯、地域、民族、宗教信仰等。表现为:(1) 先天因素:历史、地域、家庭的传统。(2) 后天因素:教育信仰、职业等现实条件。居住设计的形式应与家庭性格相符。三 家庭活动家庭活动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群体活动一一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与亲友联络情谊,谈聚、用餐、看电视、阅读等。私人活动一一每个家庭成员独自进行的私密行为。应与人保持适度距离,避免无谓干扰。包括睡眠、休闲、个人嗜好等。家务活动一一最繁重琐屑的工作,如准备膳食,维护环境清洁等。四 家庭经济家庭经济状况包括收入水平、消费分配等。即使经济条件较好,但若不善用,不仅无法获得完美的生活环境,反而容易导致低级趣味。单纯金钱因素只能交换物质条件,需加入智慧因素才能产生精神价值。经济不充裕时也不能草率选用低品质材料设备,以避免造成双重损失。应追求良好的性价比,宁可采用高品质材料,实施分期付款,以保障长期的经济实效。第三节 住宅居住设计的原则住宅的空间一般多为单层、别墅(双层或三层)、公寓(双层或错层)的空间结构。住宅居住设计就是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采用众多的手法进行空间的再创造,使居居住部环境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审美性,在视觉效果、比例尺度、层次美感、虚实关系、个性特征等方面达到完美的结合,体现出“家”的主题,使业主在生理及心理上获得团聚、舒适、温馨、和睦的感受。住宅居住设计在整体上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 功能布局住宅的功能是基于人的行为活动特征而展开的。要创造理想的生活环境,首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从环境与人的行为关系研究这一最根本的课题入手,全方位地深入了解和分析人的居住和行为需求。住宅居住环境,在建筑设计时只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间条件,如面积大小、平面关系、设备管井、厨房浴厕等位置,这并不能制约居住空间的整体再创造,更深、更广的功能空间内涵还需设计师去分析、探讨。住宅居住环境所涉及的功能构想有基本功能与平面布局两方面的内容。1. 基本功能包括睡眠、休息、饮食、蛊洗、家庭团聚、会客、视听、娱乐以及学习、工作等。这些功能因素又形成环境的静一一闹、群体一一私密、外向一一内敛等不同特点的分区。(1) 群体生活区(闹)及功能主要体现为:起居室一一谈聚、音乐、电视、娱乐、会客等。餐室一一用餐、交流等。休闲室一一游戏、健身、琴棋、电视等。(2) 私密生活区(静)及功能主要有:卧室(分主卧室、次卧室、客房)一一睡眠、盟洗、梳妆、阅读、视听、嗜好等。儿女室一一睡眠、书写、嗜好等。书房工作间一一阅读、书写、嗜好等。(3) 家务活动区及其功能主要有:厨房一一配膳清洗、储藏物品、烹调等。贮藏间一一储藏物品、洗衣等。2 .平面布局其内容包括各功能区域之间的关系,各房室之间的组合关系,各平面功能所需家具及设施、交通流线、面积分配、平面与立面用材的关系、风格与造型特征的定位、色彩与照明的运用等。住宅居住空间的合理利用,在于不同功能区域的合理分割、巧妙布局、疏密有致,充分发挥居室的使用功能。例如:卧室、书房要求静,可设置在靠里边一些的位置以不被其他居住活动干扰:起居室、客厅是对外接待、交流的场所,可设置靠近入口的位置;卧室、书房与起居室、客厅相连处又可设置过渡空间或共享空间,起间隔调节作用。此外,厨房应紧靠餐厅,卧室与卫生间贝占近等。二 面积标准1 最低面积标准因人口数量、年龄结构、性格类型、活动需要、社交方式、经济条件诸因素的变化,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建立理想的面积标准,只能采用最低标准作依据。以下面积标准分别是国家住宅设计标准(GB50096-1999,简称G)和上海住宅设计标准(DGJ08-20-2001,简称S!中的住宅最低面积标准。户型总面积一一G:一类34 m2(2居室),二类45M2(3居室),一类56m,(3居室),一类68M2(4居室);S:小套2居室,中套3居室,大套4-5居室,无总面积标准。起居室一一G:12M2;S: /19 12M2,大套14M20餐室一一无最低标准。主卧室(双人卧室)一G:1 Om2;S:12M2o单人卧室一G:6M2; S:6mlo浴室一G:3m2;S:4M2o厨房一一G:一二类4M2,三四类5M2;S:小套4.5 m2;中套5M2,大套55M2o储藏室S:大套1.5m 2o2 确定居室面积前考虑与空间面积有密切关系的因素(1)家庭人口愈多,单位人口所需空间相对愈小。(2)兴趣广泛,性格活跃,好客的家庭,单位人口需给予较大空间。(3)偏爱较大群体空间或私人空间的家庭,可减少房间数量。(4)偏爱较多独立空间的家庭,每个房间相对狭小一点也无妨。三 平面空间设计住宅平面空间设计是直接建立居住生活价值的基础工作,它主要包括区域划分和交通流线两个内容。区域划分是指居住空间的组成,它以家庭活动需要为划分依据,如群体生活区域、私密生活区域、家务活动区域。其中群体生活区域具有开敞、弹性、动态以及与户外连结伸展的特征;私密生活区域具有宁静、安全、领域、稳定的特征;家务活动区域则具有安全、私密、流畅、稳定的特征。显然,区域划分是将家庭活动需要与功能使用特征有机的结合,以取得合理的空间划分与组织。交通流线是指居住各活动区域之间以及居住外环境之间的联系,它能使家庭活动得以自由流畅的进行。交通流线包括有形和无形两种。有形的指门厅、走廊、楼梯、户外的道路等:无形的指其他可能供作交通联系的空间。设计时应尽量减少有形的交通区域,增加无形的交通区域,以达到空间充分利用且自由、灵活和缩短距离的效果。区域划分与交通流线是居室空间整体组合的要素,区域划分所致力的是整体空间的合理分配,交通流线寻求的是个别空间的有效连结。惟有两者相互协调作用,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拐外还需注意:(1) 合理的交通路线以介于各个活动区域之间为宜,若任意穿过独立活动区域将严重影晌其空间效用和活动效果。(2) 尽量使居住每一居住空间能与户外阳台、庭院直接联系。(3) 群体活动或公共活动空间宜与其他生活区域保持密切关系。(4) 居住房门宜紧靠墙角开设,使家具陈设获得有利空间,各房门之间的距离不宜太长,尽量缩短交通路线。四 立面空间设计居住空间泛指高度与长度,高度与宽度所共同构成的垂直空间,包括以墙为主的实立面和介于天花板与地板之间的虚立面。它是多方位、多层次,有时还是相互交错融合的实与虚的立体。立体空间塑造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贮藏、展示的空间布局;二是通风、调温、采光、设施的处理。其手法上可以采用隔、围、架、透、立、封、上升、下降、凹进、凸出等手法以及可活动的家具、陈设等,辅以色、材质、光照等虚拟手法的综合组织与处理,以达到空间的高效利用,增进居住的自然与人为生活要素的功效。例如:有时建筑本身的墙、柱、设备管井等占据空间,设计上应将其利用或隐去,真假并举,或单独处理,或成双成对,或形成序列,利用色、光、材等造型手法使其有机而自然地成为空间塑造的组成部分。在实施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墙面实体垂直空间要保留必要部分作通风、调温和采光,其他部分则按需作贮藏展示之空间。( 2)墙面有立柱时可用壁橱架予以隐蔽。( 3)立面空间要以平面空间活动需要为先决条件。(4)在平面空间设计的同时,对活动形态、家具配置详作安排。( 5)在立面设计中调整平面空间布局。五 家具配置家具配置是居住平面设计的核心。家具的选择和组合,决于居住活动需要和空间条件。选用合适的与环境风格协调的家具,常能在住宅居住设计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1 活动需要(1)家具结构形态和陈列方式,取决于家庭生活需求和生理、心理状态。(2)供群体活动的家具需依据所有参与者的生理、心理条件。(3)供个人使用的家具需合乎生理条件。2 空间条件(1)空间面积和造型对家具数量、大小、造型、陈列方式都有直接关系。(2)大面积空间选用家具数量可较多,形体可较大,造型可较自由,陈列方式可多变化。(3)小面积空间,数量宜少,形体宜巧,造型宜单纯理性,陈列方式宜规范而有序。家具的造型款式、色彩和选材应反映设计师的总体设计思想和设计追求。例如简洁朴实的环境风格,可选用自然材质,辅以现代材料构件成型的家具;中式传统的环境风格,可用红木、棒木类家具或色彩偏棕红、工艺精致、纹样明快的家具。六、 色、光、材、景住宅居住的色调、光照、材质、景观,是空间利用和设计所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要素,设计时应高度重视,细致考虑。色彩是人们在住宅居住环境中最为敏感的视觉感受。由于人生活的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居住,因此,居室居住色调对人的精神有很大影响,确立居住色调至为重要。例如是选用暖色调还是冷色调,是高明度还是低明度,是调和色还是对比色,是灰色系还是彩色系等。其次,色调还影响着人的心理变化,温柔的色调给人以舒适、亲切之感,过冷的色调易使人忧郁和沉闷,热烈的色调又会使人兴奋和烦躁。因此住宅居住的色调应以浅淡基调为宜,以创造宁静、和谐的空间感觉。例如,国外流行的设计趋向,以白色和其他浅色作为色彩基调,呈现一种单纯、质朴的美感,使居住外产生鲜明的对比效果,让人进入居住有一种豁然开朗,“别有洞夭”的心理舒适感。此外,居室面积宽窄与色调设计也有密切关系。如小面积居室色调不宜偏深、狭窄,低矮的空间宜选择浅淡的明快色调等。空间的色调与光照不可分割,空间中的色调需要光照来诊释与充实。居室的朝向不同,居住色调应有所选择。门窗朝南房间常常有充足的阳光,色调易成为暖色,墙面、天棚宜用偏冷的色调;北向的房间则相反,可以偏暖一些。居住陈设品的色调,也是居住色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家具、窗帘、壁饰、灯具等,应该与居室主色调相呼应统一。居住的各界面、陈设品色彩组织时,还应考虑它们的材质感,因为色调往往由材质的特性所决定,它们密切相连。如不同树种的木质有着不同的色相、明暗和纹理,不同的玻璃、金属会带给人不同的色光和纹理,这就构成不同材质的特有属性。居室环境也是人与景物对话的场所,设计时要善于借景,我国的居室、庭园布置历来十分讲究借景、造景的手法。人们安坐斗室,透过门窗,心境可与外界或其他空间景物相通,产生引人想像的魅力,也使居住更显开阔、通透、层次感强。七 整体统一居住环境的整体设计是将同一空间的许多细部,以一个共同的有机因素统一起来,使它变成一个完整而和谐的视觉系统。设计构思立意时,就需根据业主的职业特点、文化层次、个人爱好、家庭人员构成、经济条件等做综合的设计定位,形成造型的明晰条理、色彩的统一调子、光照的韵律层次、材质的和谐组织、空间的虚实比例以及家具的风格式样统一,以求设计取得赏心悦目的效果。第四节 住宅居住各部分环境设计现代住宅内部功能发展包含了人的全部生活场所,其功能空间的组成因条件和家庭追求而各具特点,但组成不外乎包括:玄关(门厅)、起居室家庭用、客厅(待客专用)、餐厅、厨房(兼早餐)、卧室夫妻、老人、子女、客用、卫生间(双卫、三卫、四卫)、书房(工作间)、贮藏室、工人房、洗衣房、阳台(平台)、车库、设备间等。从发展现状看,住宅建筑空间组织越来越灵活自由,建筑一般提供的空间构架除厨房、厕浴(卫生间)固定外,其他多为大开间构架式的布局,从而为不同的住户和设计师提供了根据家庭所需及设计追求自行分隔、多样组织、个性展现的空间条件。一 群体生活区这是以家庭公共需要为对象的综合活动场所。这种群体区域在精神上代表着伦理关系的和谐,在意识上象征着邻里的合作。所以,待客、休闲、娱乐、用餐等皆以它为活动空间。群体生活区按功能常分为以下区域:(一)门厅(玄关)门厅为住宅主入口直接通向居住的过渡性空间,它的主要功能是家人进出和迎送宾客,也是整套住宅的屏障。门斤面积一般为2-4 6,它面积虽小,却关系到家庭生活的舒适度、品位和使用效率。这一空间内通常需设置鞋柜、挂衣架或衣橱、储物柜等,面积允许时也可放置一些陈设物、绿化景观等。在形式处理上,门厅应以简洁生动、与住宅整体风格相协调为原则,可做重点装饰屏障,使门厅具备识别性强的独特面貌,体现住宅的个性。(二)起居室起居室是家庭群体生活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家人视听、团聚、会客、娱乐、休闲的中心,在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中称为“堂”。起居室是居室环境使用活动最集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核心住宅空间,也是家庭主人身份、修养、实力的象征。所以在布局设计上宜考虑设置在住宅的中央或相对独立的开放区域,常与门厅餐厅相连,而且应选择日照最为充实,最能联系户外自然景物的空间位置,以营造伸展、舒坦的心理感觉。起居室应具有充分的生活要素和完善的生活设施,使各种活动皆能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获得舒适方便的享受。如;合理的照明、良好的隔音、灵活的温控、充分的贮藏和实用的家具等设备。起居室中的设备应具备发挥最佳功效的空间位置,形成流畅协调的连接关系。同时,起居室的视觉造型形式必须充分考虑家庭性格和目标追求,以展露家庭特殊性格修养为原则,采取相应的风格和表现方式,达到所谓的“家庭展览橱窗”的效果。起居室的装饰要素包括家具、地面、天棚、墙面、灯饰、门窗、隔断、陈设品、植物等。设计时应掌握空间风格的一致性和住宅居住环境的构思一致性。起居室的规模大致有:小型360cm x 540cm(20 0);中型450cm x600cm(27 0);大型600cm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