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智力残疾随班就读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doc
-
资源ID:2615854
资源大小:111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智力残疾随班就读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doc
昌平区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结题材料 “小学智力残疾随班就读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 陈 艳 单 位: 霍营中心小学 结题时间: 2010年11月9日小学智力残疾随班就读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目录一、研究背景2(一)政策支持2(二)我校情况2(三)概念界定2(四)研究现状述评3二、研究目的与意义4(一)研究目的4(二)研究意义4三、研究对象和范围4(一)研究对象4(二)研究范围4四、研究方法和内容5(一)研究方法5(二)研究内容5五、研究过程5(一)准备阶段的工作6(二)实施阶段6(三)总结阶段7六、研究结果7(一) 制定有效地教学目标7(二)组织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9(三)选择有效地教学方法11(四)注重有效地教学评价14(五)教学环境与条件的优化15(六)实践效果16七、分析与讨论17八、反思与展望18九、参考资料18一、研究背景(一)政策支持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特别是“以人为本”理念的普及和深入人心,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及受教育中课堂学习有效性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教委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为随班就读工作提供了原则与依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在全市各区县开展建立随班就读工作保障体系的通知为随班就读工作提供了保障。(二)我校情况霍营中心小学是一所普通的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一直接纳随班就读学生,且随班就读学生人数连年增加。本校现有随读生7人,其中智力残疾学生6人。除此之外一些学生还存在心理、学习和交往障碍。为了让这些儿童能够更好的参与到普通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而实现“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的随班就读工作目标,我校采取相应的措施,特别是课堂中的学习对于这些孩子是最直接有效地刺激和影响。虽然学校一直贯彻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关注随读生,但是在课题刚刚启动时课堂教学中还是存在着如下的问题,因此我校就这些随班就读学生课堂教学的问题进行了实践研究,发现主要问题有:1教师对随班就读学生教学目标不明确。2教师对随班就读学生教学内容适应性不强。3教师对随班就读学生教学方法上缺乏针对性。4教师对随班就读学生教学过程中缺乏科学性。5教师对随班就读学生评价上缺乏包容性。(三)概念界定 1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2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四)研究现状述评关于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的研究,我们发现学者们对随班就读问题的关注与日俱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分层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80年代末期,昌平区随班就读研究组首先提出了“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且这种模式在全国随班就读现场会(山东昌乐)上进行了介绍。随后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应伟忠等人又提出了“分层递进”教学模式。这种“分层”的理念,奠定了随班就读面对“差异”实施“差异教学”的策略基础。但是,这种策略是建立在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基点之上,而且注重的是教学内容,“接受式”教学成为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这当然是受历史发展的局限。2.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提出。2000年初,中央教科所陈云英、华国栋提出了随班就读课堂教学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这种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为随读生提供更多的帮助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但这种策略重在随班就读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十五”期间,昌平教师进修学校周德林老师组织课题组主持了教育部特教课题“随班就读语文教学分层评价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所构建的随班就读课堂教学5个环节体现了新一轮课程改革“以人为本”“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现代教育理念。但这种“分层评价”的策略也只是框架式的,缺少具体的方法和过程。本课题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在新课改理念下体现以指导学生“学”为主的随班就读课堂教学“过程和方法”。 正是基于我校对随班就读学生教学开展存在的问题和对随班就读学生的已有研究成果,我们选择从对随班就读学生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角度出发,力求从微观层面探索出符合我校实际,提高针对随班就读学生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方法。二、研究目的与意义(一)研究目的1通过对智力残疾随班就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提高学校教师制定适合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目标。2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在随班就读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层次不同,选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在面向全体的同时也要照顾到随班就读学生。3.探寻对我校智力低下学生身心缺陷的多种教学途径,帮助学生克服自身障碍,顺利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从中受益,得到实际的发展和提高。4.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不同学生,给予相应的恰当的教学评价。(二)研究意义开展随班就读是对残疾儿童实施义务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不仅有利于残疾儿童就近入学,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的权力,促进社会和谐;同时,由于随班就读采取了有利于满足各类儿童的不同需要的教育、教学措施和方法,有利于残疾儿童和普通学生的“一体化”,实现教育融合:1.有效改善随班就读的整体状况,提高我校社会声誉。2.保障残疾儿童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促进学校与家长的进一步和谐。3.满足残疾儿童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实现基础教育的基本功能。三、研究对象和范围(一)研究对象霍营中心小学智力残疾随班就读学生及任课教师。(二)研究范围霍营中心小学语文、数学课堂教学。四、研究方法和内容(一)研究方法1.问卷法:调查问卷于2008年12月发放给霍营中心小学1-3年级随班就读学生及任课教师。共发放问卷 25 份。2. 文献法:本研究考虑到问卷,访谈等调查手段所获得资料的有限性和局限性,从2006年5月开始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不仅包括书籍资料的收集,同时还从cnki中国期刊网上搜索整理出较有代表意义的论文200余篇。在归纳和整理这些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本研究的调查内容和研究角度。文献资料的归纳和整理,既是本文调查研究的基础,也是本文调查研究的佐证和补充。3. 行动研究法:本研究是在动态的课堂中进行,我们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行动研究来关注课堂教学,关注教师,关注随班就读的学生。 4. 个案研究法:通过选择和剖析具有典型意义的随班就读个案,发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探寻原因,讨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因本研究小组长期在霍营中心小学从教,从可行性出发,本研究以学校个案研究为对象。我校开展残疾儿童随班就读作与政策要求基本同步,有较强的代表性。因此,以我校为个案,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5.质的研究:质的研究方法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二)研究内容1. 智力残疾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目标的研究。2. 智力残疾随班就读课堂教学内容适应性的研究。3智力残疾随班就读课堂教学方法,途径的研究4智力残疾随班就读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五、研究过程本课题研究周期从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共两年时间。(一)准备阶段的工作( 2008年7月 2008年9月 )1. 课题组成员及学校教师对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研究,更加深入了解本课题的相关信息。2. 课题组通过对学校教师及随班就读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初步掌握我校随班就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本校教师就随班就读学生上课时的态度、认识、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进行了调查;同时,对随班就读学生对教师的认可、上课教师对他们的关注程度等进行了了解。3教师培训:学校针对本课题,专门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有关随班就读基本理论、历史沿革、国内外组织模式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并组织研究人员参加专家讲座,强化学习。4经过前期的理论学习和资料准备,课题组于2009年8月积极准备完成了开题报告,课题申报材料、课题论证、课题实施计划。(二)实施阶段( 2008年10月 2010年1月 )1.研究人员进入班级开始对教师和随班就读学生开展动态观察研究,第一阶段历时一学期。这一学期的动态观察主要包括了对教师备课、教法、学生的反应。2.通过对动态课堂的研究,课题组成员对现有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提升,初步构建出智力残疾随班就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3.课题组成员将总结,提升的课堂教学方法,策略利用假期对随班就读任课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4.进入动态观察的第二阶段,以此了解教师在接受针对性培训之后在备课、教法、评价上的改善,并以学生的反应作为检验指标。同时,对上述方法再总结,再完善。5.组织随班就读任课教师参与课题组成员间的交流讨论,反思,及时总结新的理念和方法,丰富方法,并建议教师在课堂实际中加以运用。本课题以我校动态课堂为依托,促进研究的层层深入。研究人员及任课教师并及时进行反思,总结,来丰富经验,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种从课堂中来再到课堂中去的科研方式受到了课题组老师的好评。大家觉得每次的活动主题突出,活动有重点;既听课、又评课,人人有反思;既有操作层面的课堂教学实践,又有理论层面的指导与讲座,人人有收获。(三)总结阶段 ( 2010年1月 2010年7月 )1梳理成果随班就读任课教师开始整理归纳随班就读学生个案,以时间为维度,梳理随班就读学生三年来的变化,并对自身所采用的针对性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上交书面成果。2提炼方法 课题组收集整理随班就读教师归纳材料,梳理分析,找出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课堂教学实施方法。3案例集或论文集 整理出了15份随班就读学生课堂学习典型案例。4. 研究报告根据课题组成员的分工,整理上述所有资料成果,完成研究报告初稿的撰写工作。5. 准备结题课题组成员对研究报告加以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定稿。六、研究结果(一) 制定有效地教学目标随班就读的教学目标是指残疾儿童经过教学活动后所达到的预期学习效果,确定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教学目标要做到以下几点:1.目标要具有层次性教学目标本身具有层次性,它包括课堂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等不同层次。这里所说的层次性是指随班就读智力残疾儿童与普通儿童的教学目标之间的层次性。智力残疾儿童由于身心方面的缺陷,智力发展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与普通儿童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些差异还比较大,因此,在随班就读的教学中,要根据二者之间的差异,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布卢姆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中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每个领域又分为由低级到高级的不同级别,对于我们确定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的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2.目标要有挑战性随班就读的教学要对包括残疾儿童在内的所有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因而目标不能定得过低,但又不能定得过高,否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影响教学的顺利实施。目标要定得恰当,就是要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这就是教学目标的挑战性。其理论依据为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所谓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目前已有的水平与经过教育训练后预期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教师确定教学目标应该在这个区域内。要使教学目标具有挑战性,首先,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前,教师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目前的情况,包括:学生的社会特征,如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班级水平、心智发展水平以及对学习内容是否有兴趣等;学生对学习新的内容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对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与技能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其次,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后,要明确地表述出来,并内化为学生的需要。3.目标要体现全面性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通中小学的教学目标往往局限于单一的传授文化知识,而忽略了学生其他各方面素质的发展。这一点,对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来说尤为不利。因为不能在频繁的测验、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不能完成教师布置的大量作业,也不能适应教师加班加点的教学方法,残疾儿童往往处于不利的境地。普通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重在使所有学生都获得全面发展,这无疑为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根据这一要求,学校教学目标要体现全面性,要全面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下表为我校刘老师在5的口诀乘法中的教学目标设计:学习目 标普通学生随读学生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经历编排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2.掌握口诀,能运用口诀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在编的过程中,发现一些简单规律,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1.了解乘法的意义,经历编排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2.能运用口诀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对普通学生来说,刘老师依据教学大纲来设定了3项教学目标,并根据普通学生的不同层次对其进行知识的拓展,由最基础的理解乘法的意义到自己发现乘法的简单规律。对残疾儿童来说,刘老师的教学目标首先确定为要学好教材中的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保证基本内容的情况下,再调整教材。使智力残疾儿童达到能够运用乘法进行计算。使其在不同的受教育阶段其层次也要不断提高,以充分发展他们的潜能。(二)组织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随班就读智力残疾儿童的教学内容和普通儿童教学内容基本一致,教师不能过多地对内容进行改变,以免残疾儿童跟不上普通班级的教学进度。但是,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选择,以适应残疾儿童的特殊需要,对随班就读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持整体性。普通中小学现行的教材是有关专家根据普通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科本身的逻辑性以及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精心编写的,其内容是各学科领域内最基本的知识、概念和观念,它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时,不能迁就残疾儿童的身心缺陷,破坏现行中小学教材的整体框架,甚至随意删减课程。2.加强基础性。中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人类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并充分开发学生个体方面的潜能,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来说,也是如此。因此选择的内容应该包括使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合格公民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同时也包括学生以后继续学习的能力。3.增加实用性。为培养残疾儿童健全的人格,教学内容应增加实用性,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为残疾儿童的生活服务。一方面,要注意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调动残疾儿童的积极性,活跃他们的思维,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要增加社会服务和技术训练的内容,渗透职业教育因素,使残疾儿童获得服务社会和谋生的方法以及职业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要。4.注重补偿性。残疾儿童大多有各种各样的缺陷行为和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是阻碍他们适应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竞争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补偿残疾儿童的身心缺陷是随班就读的主要教学任务。要针对残疾儿童的不同情况,增加补偿性的教学内容。在上述原则的指导下,对智力残疾儿童可以采取“删、补、改”等几种方法选择随班就读的教学内容。“删”就是将一些对于残疾儿童来说难度比较大,与他们的生活实际距离比较远、并且与以后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不太紧密的内容予以删除。例如,小学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中,有8个生字,普通学生要求音、形、义都掌握,而对于随班就读的智力残疾儿童来说。“橱”、“魂”、“喷”这三个字不需要掌握,可以删除;“梗”只要通过实物掌握,“蜷”通过动作演示掌握。“补”就是补一些实用的、直观具体的内容或材料,可以是作为残疾儿童课前的铺垫,也可以是课后的巩固。同时,也可能给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补充一些发展性、探索性和与现代科技有关的内容;“改”,就是对教学内容的难度、分量、进度和顺序进行一些调整。随班就读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明显低于目前学习内容所需的认知水平,注意力易分散,记忆缺乏目的性,识记速度慢,言语贫乏,词汇量少,思维刻板,缺乏灵活性等情况,无法适应当前学习内容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在各个教学环节特别是关键环节或是随读生难以理解接受的环节,考虑针对不同学生需要设计不同教学措施,提供辅助性的帮助,可选择辅助理解资料,在理解课文的时候出示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第三册第一课秋天的图画这一课时,在初读课文后,设计这样的自学提示:学完生字,让学生拿出笔来,看看课文中写了哪几种景物把它们找出来,在下面画上小圆圈。然后再找一找,这些景物都怎么样,用曲线画下来。对于这样的学习要求,普通学生完全能够完成,但对于随读生来说,对老师提出的要求则不理解,不知该画些什么。我发现我班的随读生王乐清画出一整句话。我对他说:“课文中写了哪些秋天的景物呢?有梨树。”我在他的书上把 “梨树”下面画上小圆圈。这下,他懂了,快速地画出了“苹果”、“稻海”、“高粱”。这些景物怎么样了呢?我提出 了第二个要求。对于这个要求又使他陷入了困难。这时我为他提供了辅助理解的材料,(材料一),让他连线,他在自己阅读课文后,能很快准确的根据内容连线。这说明他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 在理解句子时,我这样设计:出示两个句子,大家比一比,看哪个好,记着要告诉大家你的想法。梨树上挂起金黄的灯笼。 梨树上挂起灯笼。两句哪句好?为什么?有的同学举起了手,回答是第一句好,金黄的是颜色,有了颜色就告诉了我们梨是黄的,我们就像看见了黄色的梨挂在树上。请同学们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美在哪了。同学们立刻讨论起来。针对随读生,我为他提供了辅助材料(材料二),使他能很准确的找到重点描写的词汇,对课文进行理解。在理解整篇课文后,对随读生又重复第一个要求:课文中写了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都怎么样,用曲线画下来。这时他已经理解了课文,对老师的要求也准确的理解了,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该怎样做,也就按部就班的完成了任务。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对于随读生,掌握一种阅读方法很困难,基于此点,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孩子们的学习方法的同时,注意随读生理解问题的能力,在必要时段给予必要的辅助性支持,可以纲要式、图表式、连线或填空等等。当然最后还是要回到书本,培养学生自己独立阅读的能力。对于随读生,对文本阅读理解的难度才是最大的,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老师的引导。在随班就读教学中,要努力适应学生的教育需要,在教学的各方面,无论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还是心灵情感的交流,都要兼顾到不同学生的需求,贯穿教学过程始终。辅助材料一(连线) 梨树 翻起波浪 苹果 举起火把 稻海 挂起灯笼 高粱 露出脸颊 辅助材料二(口头填空)( )的灯笼, ( )的脸颊,( )的波浪, ( )的火把.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注重直观性,尽量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让随班就读生参与学习全过程,通过动眼、动口、动手、动脑,消化内容,达到目标,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三)选择有效地教学方法根据小学低年级智力残疾学生的兴趣、个体差异、性格取向等方面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学习中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愉快教学,实践教学等教学方式,运用小组讨论,角色表演,游戏等多种方法手段,让智力残疾的学生自觉地参与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1班级授课制我国普通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以班级授课制为主,学校按年龄和学习程度将学生编成一定规模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集体性的教学。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早在十六世纪就在西欧的一些国家产生了并一直沿用至今。班级授课制具有下列优点:一是有利于提高教育效率。由于每一名教师同时可以教十几名学生,因此用较少的教师就可以培养数量较多的学生。而且同一个班级,甚至在同一所学校的学生可以共用相同的教育资源,如实验仪器、图书、场地等,从而大大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一定数量的学生在同一个班级里接受教育,相互之间会进行竞争,这样可以培养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也有利于他们个性的发展和社会化,随班就读不要求教师对普通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有过多的改变,残疾儿童应主要在普通班级中接受集体教学。这对于残疾儿童的身心发展也有好处。但是,班级授课制也有其局限性,比如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和独立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对于随班就读来说,其最大的弊端在于不能充分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特别是难以照顾到残疾学生和普通学生之间的差异,从而使残疾儿童的需要得不到满足。2加强小组合作学习针对班级授课制的上述弊端,我们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作为对班级授课制的补充。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给每个小组指定一些学习材料,让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互相帮助,一起学习,共同达到教师规定的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1)合作小组的划分小组一般分为同质小组和异质小组。所谓同质小组就是小组内的成员之间的情况基本相似或相近,一个班级分为若干个同质小组后,小组之间的差异是比较大的。分层教学中的小组就是同质小组。所谓异质小组就是小组内成员之间的情况有较大差异,一个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后,每个小组之间的性质则是相近或相似的,即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小组一般为异质小组。小组一般以3一6人为宜,年级越低,人数应越少,残疾儿童应安排在同学关系较融洽的小组中。小组建立之初,应安排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随着小组教学的深入,可以逐渐过渡到让能力较弱的学生担任组长。适当的时候,也可以安排残疾儿童担任组长。(2)合作小组的要素一般说来,合作小组应具有以下几个要素: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小组内成员之间是一种紧密型的关系,成员之间学习效果好坏、进步的快慢、能否得到老师的奖励都是互相依赖的,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个体的责任。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要为小组承担责任,教师对小组的评价是根据小组的总体表现或者随便挑选小组内一个成员的表现,因此每一个成员都能对小组的最后成绩负责;面对面的积极互动。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一定的社交技能。每个小组成员都掌握一定的社会技能,如懂得怎样倾听他人发言,知道如何从他人发言中获取信息,能够清楚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小组内发生了争议,知道怎样处理等;小组加工。有专门的时间对小组活动的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价,每个组员的任务完成情况如何,对小组的贡献有多大,对小组内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等。(3)小组合作态度和技能的培养教师要注意培养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具有以下态度:积极主动,勤于思考,不依赖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乐于助人,优劣互补,强弱相助;虚心向组内其他成员学习;组内每一个成员都是平等的,人人机会均等(4)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准备阶段,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一些预备性的作业,也可以对能力较弱的学生或残疾学生提前进行一些辅导,使他们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所了解;教师要将活动的项目和目标明确地告诉学生,使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掌握;根据活动的内容和小组的划分情况,进行小组活动设计;将任务交给组长,由组长主持小组的活动;让每一个小组将活动的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对小组活动的情况进行点评;每一个小组对各自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5)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种具体形式小组讨论式任务分工式将一个任务分解成不同的部分后分给每一个成员,由每个成员完成自己的务,然后进行综合,以完成整体任务。切块拼接式首先将任务分解给每一个成员,将接受同一任务的成员安排在一个临时的组对这个任务进行分析,然后回到各自的小组进行讨论。这种形式,能够调每一个成员的学习积极性。作业互助式根据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的不同情况分别给他们布置作业,独立完成后,组员互相批改。在批改的过程中,进行互相帮助,互相传授方法。教师在最后对小组内成员之间的帮助情况进行评价,并对表现好的给予奖励。3.为随班就读的学生准备好教具和辅导材料课前为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准备好必需的教具和辅导材料,是教师备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智力残疾学生的随班就读教师,在课前需要为学生准备好有助于教学的直观教具,智力残疾学生残感兴趣的玩具或奖励物。4 发挥助学小伙伴的作用助学伙伴是随班就读教学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它不仅使残疾儿童从同学的帮助中解除一部分学习上和行动上的困难,还能从与普通儿童的交往中,开阔眼界、增加接触社会的机会,学会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对助学伙伴来说,帮助他人,也是建立爱心、学会关心人和自我促进的好机会。我校在随班就读学生班级中兼顾好普通学生和残疾学生,充分发挥伙伴助学的作用,是随班就读教学中一个有效的方法。随班就读伙伴助学的通常做法是:助学伙伴以个人或助残小组的形式出现,一般选配2至4人,分别对残疾儿童的学习和行动给予帮助。选配的助学伙伴必须是品学兼优、有热情、有耐心、能持久的普通儿童。它不仅使残疾儿童从同学的帮助中解除一部分学习上和行动上的困难,还能从与正常儿童的交往中,开阔眼界、增加接触社会的机会,学会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在语文课中,可设计分角色朗读,小组互读,互相检查朗读等形式,通过分角色朗读、相互讨论,学生的思维和心理活动能力较长时间地处于高涨、积极的状态之中。同时,在小组活动中,学生间互相帮助,学习主动灵活,基础好的带基础差的一同进步,随读学生也有更多大胆练习的机会。选派合适的助学伙伴。选派要与自觉自愿的原则相结合,不能搞强制。对助学小伙伴进行不间断的培训。培训内容不仅包括书本上的知识,还应包括辅导态度、辅导方式、记录残疾儿童学习情况的方法及与人相处的经验等。特别是课堂合作学习的具体环节和方式应在课前予以指导或提示。(四)注重有效地教学评价教师要注重师生感情的培养,运用积极性评价反馈:积极参与关注小学低年级智力残疾学生的课堂活动,与学生合作,竞争,游戏。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是能真正体现师生双边活动的重要依据,一则可以随时给他们学习模仿的机会;二则够拉近学生与老师的感情距离,学生喜欢了教师,也就等于喜欢上了课堂。在课堂中允许智残学生适时地起立,插话,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争论,教师运用体态语言、集体性评价,书面符号等多种方式对他们的学习态度,方式和结果给予肯定,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效率。随班就读学生普遍对学习兴趣不高,意志力薄弱,遇到困难容易放弃,缺乏积极主动性,自信心不强。这就要用“激励”来引导。激励是一种效果显著的教育手段。随班就读生由于不善于表现自己,往往对自己认识不足,形成自卑心理。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进取心,不使这些学生游离于集体之外,让他们在同学中让大胆地抬起自信的头。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能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引导和激励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我教育。对随读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探索成功的喜悦,能增强他们自我发展的内动力,使其情感和认知得到和谐统一。语文课上,王乐清同学难得的举了一次手来读课文,语速很快,声音很小,身边只有一两个人能听清楚,其他的同学根本听不到。读完了,他用期待的眼光着我,其他同学的脸上流露出不同的表情,我知道,这时老师的一句话就会引起不同的反响,如果我只平淡的说一声:“坐下吧”肯定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下次更不会举手了;如果竖起大拇指,“说得真好!”“真不错”!“你真棒”的称赞,肯定会引起其他同学的不认同,引发消极情绪,这时,我该怎样评价才是恰当的,才能得到最佳效果?渴望被别人赞赏,这是每个学生的内在心理需求,在教学中要捕捉每个学生的不同闪光点,抓住瞬间评价机会,随读生由于特殊原因,学生吃力,常常受到批评冷落,精神压力大,每日生活在阴暗中。像这次,主动发言应该予以表扬,可以大声说一句“真了不起,今天能主动举手发言,来,握握手,祝贺你有这么大的勇气。”,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赞同,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认可,把其他同学的注意力转移到这一点上。同时再对他提出更高的期望。“声音再大一些就更好了,让全班同学都能欣赏到你的朗读。”教师要根据随读生发展的特点和个性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 使其经过努力能够完成。如:好学生一遍做对了题目要表扬,随读生经过几遍甚至几十遍才做对的,也要表扬、鼓励。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有意地创设情境,创设问题,让随读生主动参与,回答简单的问题,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的才能,“站起来”,还要“走上台”,发挥其特长,减少他们学习中的挫折,从而使他们在不断的成功中培养自信,激起他们对成功的追求。当遇到失败时,老师也要善于激发孩子的上进心,注意锻炼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克服困难的毅力。恰当,适时,到位的评价会使随读生进步。教师的和蔼可亲,真诚会使随读生愿意和你交谈,使你能了解随读生的需要。采用的方式多种多样,可采用口语肯定激励;物质奖励“红花,星星等”;上台展示等多种方法,特别是教师肢体语言的运用,握握手,拍拍肩,点点头,鼓励的眼神,对随读学生来讲更是一种鼓励。(五)教学环境与条件的优化1.为智残学生创造学习情景(1)故事情景,学生们都对故事感兴趣,智残学生更是喜欢这样的方式,由故事导入课堂的教学,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这样方法更适合于语文的教学。(2)语言情景,就是要引导学生进入语言蕴含的情境。只有入境,智残学生才能可感可思,才能引发他们的情感兴奋,品味语言现象,有助于知识的吸取。(3)创设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情境,在数学课堂上,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做一做进行学习,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参与到学习中。2.给智残学生创造学习的条件(1)借助多媒体教学的先进性,设置多种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高智残生的主动参与性。(2)在具体的实践中,锻炼智残学生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他们动手实验,对学生进行创造力、想象力等训练。(3)选择助学的伙伴,为智残学生创造学习的氛围,用同学的力量带动他,激励他。(4)课堂上对随读生的辅导要到位,练习的内容要有所调整,不要太强加于这样的学生,在面向全体的性质下要兼顾智残学生,关注性要及时,发现学生的潜能。(5)有效的教学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这里的学习材料,可以是老师专门为智残学生所准备的。这样增强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六)实践效果通过三年的研究和实践,研究组通过不断地指导、观察,任课教师进行不断地反思总结改进,我们发现了可喜的变化:1.教师方面(1)能够认真制定好班级的随班就读教学计划和个别化随班就读教学计划开学初各教研室成员认真制定好教学计划,每位教师同时制定好班级教学计划和个别化教学计划。在班级教学计划中能够充分体现随班就读学生教育的内容,体现分层教学,有针对随班就读学生作业的要求;个别化教学计划制定规范化,对随读生提供了补偿缺陷挖掘个人潜能的措施和方法,如包括针对随班就读生个体的“基本情况分析”,“教学目标”,“实施措施”,“目标达成度”、周次内容安排等内容。任课教师能够认真设计好教案。认真备好课上好课,在班级教学教案中,每个教案都有体现随班就读学生教育的内容,体现了分层教学,有针对随班就读学生作业的要求。教学中遵循了发展性原则、个别化原则、兼顾性原则、激励性原则等(2)任课教师开展了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定期辅导的活动。(3)任课教师指导班级“爱心帮教小组”,开展对随班就读学生的帮教辅。(4)项目组成员及任课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明显增强。本课题的成员大多数为年轻教师,通过这次课题研究使大家得到了教育科研的锻炼和培养,积累了一些教育科研的经验和方法,为今后的教育科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积累了随班就读工作的经验和方法,提高了教学水平,形成了研究案例集。2.学生方面在历时两年的课题研究实践中,课题组成员和任课教师对随班就读学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在整个教学流程中不断优化方案,实现个性化教学和指导,随班就读学生也有了显著地进步:(1)养成认真听讲的学习习惯。通过同桌同组对读,给别人挑错,复述别人说的话等等,有效提高随读生的课堂参与性,培养他们认真听讲的习惯。随班就读生能够在上课时间中做到注意听讲。按时完成力所能及的作业。(2)培养自我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有提高。教师应经常“开小灶”,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与训练,特别在课堂上创造机会让其当众多讲话,多锻炼,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并且加强对随班就读生学习指导,让他们学会学习。在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加强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的培养中,我校随班就读学生成绩逐步提高。(3)智力残疾随班就读学生交往能力加强。教师通过选择小范围交流,让智力残疾随班就读学生和同桌交流,在小组内交流,这样既增加随班就读生更多发言的机会,又便于融洽同学关系,使他们能学会合作,体会合作学习带来的成功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爱,并从合作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态度,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七、分析与讨论通过我校对智力残疾随班就读学生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调查研究表明,教师制定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及途径,积极鼓励的课堂教学评价等方面能够提高智力残疾随班就读课堂的有效性。1. 面对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仅面向全体学生,而且也要兼顾个别智力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做到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要求,即同教材异要求。这样才能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兼顾智力残疾随班就读学生潜能的挖掘。2.随班就读智力残疾儿童的教学内容和普通儿童教学内容基本一致,教师不能过多地对内容进行改变,以免残疾儿童跟不上普通班级的教学进度。但是,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选择,以适应残疾儿童的特殊需要,提高整体教学有效性,两者并不矛盾。3.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注重直观性,尽量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让随班就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