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地方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的若干思考.doc

    • 资源ID:2615033       资源大小:40.5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地方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的若干思考.doc

    地方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的若干思考 周素琴1 涂平辉2(1宜春学院政法学院,江西宜春:336000;2廉江市第一中学,广东廉江:524400)摘 要:感恩意识缺失是地方高校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个比较严重的现实问题。本文列举了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主要表现形式,并对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相应对策。关键词:地方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Some Thoughts on Education of the Thanksgiving of Local College Students Zhou Suqin1,Tu Pinghui2(1.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Yichun University,Yichun,Jiangxi,336000;2.The first Middle school of Lianjiang city,Lianjiang,Guangdong,524400)Abstract:The lack of sense of gratitude that exist in the local college students is a serious practical problems. This paper listed the main manifestations on lack of sense of gratitude in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n analyzed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missing of sense of gratitude in college students, and proposed appropriate countermeasures to thanksgiving education at last.Key words:local colleges or universities,college students,thanksgiving education当前,受市场经济和西方文化的负面影响,以及独生子女增多,家庭溺爱,学校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只重视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忽视德育工作,大学生感恩意识严重滑坡,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尤其是地方高校的大学生的感恩言行缺失,已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的健全。笔者认为,高校开展感恩教育已愈显必要。感恩教育“体现的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方式,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可以让他们学会知恩、感恩、甚至施恩”1。感恩教育,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为大学生步入社会,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奠定基础。一、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主要表现形式(一)对母校感恩意识的缺失1.损坏学校设施。譬如,学校的电脑房、语音室的耳机不翼而飞,电脑用完之后不关机,或关机后不关电源,造成雷雨天电脑损坏。但他们却认为反正是学校的东西,坏了怕什么,有学校顶着呢,甚至觉得不损坏学校设施还对不起自己交的学费呢!还譬如,教室大白天上完课后仍灯光明亮,竟无人有“人走灯熄”的观念。公厕内经常听见自来水成了“自来水”,不用拧水龙头,水就在流。教室的雪白墙壁,光滑的课桌被大学生留下难以抹去的笔迹,破坏了珍贵的公共资源,加上教室门上“某某学院、某协会某日活动此教室已被占”,课桌里的早点袋,牛奶盒,餐巾纸等垃圾狼藉一片。教室是学习的场所,可是感觉就像到了垃圾场。2破坏校园环境。部分大学生为了抄近路,肆意践踏校园草坪,校园草地硬是成了坚硬的人行道。校园里的春天也是昙花一现,初开的各种鲜花刚散发芬芳就被有的大学生摘了。竹林里幼嫩的竹子被踩倒,大树的脖子常常被各种海报条幅系着。路边的垃圾箱视而不见,塑料袋、泡沫饭盒等垃圾满地。3.诋毁母校声誉。地方高校的学生大都有屈才的心理,在与人谈到母校时认为在地方高校读书是一种耻辱,母校不论规模还是名气都比重点大学的小,对母校的办学条件和生活环境等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甚至毕业后找工作面试时被问及毕业学校,回答某某校后,怕用人单位看不起地方高校的毕业生,赶紧补充一句:上某某校是我高考没发挥正常水平导致的,纯属失误。有的大学生甚至毕业几年,当同学聚会时还说:别提那破学校,实在太烂了,提起来就让人不堪回首。当母校校庆时,有毕业生认为自己毕业后既没有当官,也没当上董事长,连房子车子都没买,学校没给予自己什么,自己也不亏欠学校,在校读书能不拖欠学费就已经很对得起学校了。4违反校规校纪。地方高校的部分学生出于就业的竞争压力,认为在非重点学校学什么专业都没用,于是一到上课就借故请假,请人代点名或干脆旷课,逃课现象严重,有的学生即使人到课堂上,但真正听讲的不多,更不用说做笔记或发言了,有的在课堂上玩手机、睡觉、谈恋爱、聊天等。作业总是拖拉,时间长了,连有没有作业或作业是什么也根本想不起来了,或为了应付交作业,干脆在网上下载或抄袭同学的,结果除了把别人的名字改成自己的名字外,其它的就照搬,造成了自己明明是本科生把人家写的专科毕业也复制过来。考前突击,考试作弊,考后送礼。(二)人际关系中感恩意识的缺失1与家长缺乏联系。现在的大学生家长提到他们的孩子,基本上会说孩子到校后一个月能和家长打一次电话就不错了,除非没钱用,需要父母寄钱的时候才打电话给家里。父母普遍反映的是孩子大了,和他们的话越来越少。甚至有的大学生认为父母思想跟不上时代了,和父母说不到一起。地方高校的大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父母在外打工或者是做点小生意,可以说每一分钱都是父母挣来的血汗钱,当父母把学费给孩子时,是充满希望的,觉得为孩子读书花钱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可他们的孩子呢?学费迟迟不交给学校,而是先自己花着。孩子花钱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2与老师缺乏交流。一方面大学生都抱怨高校的老师一周一两次课,下了课就走人,一学期难得见面几次,所以与老师交流的机会极少,即使对于辅导员老师,学生也觉得比见皇帝都难,更谈不上关心学生了。但另一方面,老师觉得现在的大学生个性强,人文素养差。不少学生认为学的专业知识到社会上用不上,上课根本没听或经常逃课,一学期下来,课程的内容,甚至老师是哪位都说不上。课后在校园里见到老师就当不认识。3与同学缺乏沟通。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里都是家长围着转,家长宠着养。可迈进大学校园,面临着住集体寝室,难免不适应,以致出现同一寝室同学吵架,打架。生活习惯的不同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同学之间缺乏沟通。由于独生子女的原因,大学生大多存在自傲、冷漠、好胜,对同学缺乏关心、爱护、帮助。4与社会缺乏接触。地方高校的大学生由于学校就在地方辖区,走出校门也就巴掌大的地方,没什么意思,还不如在寝室睡睡觉,或在手机QQ上聊聊天,或在网上打打游戏,认为现在的社会你在大学期间表现得再好,学习成绩再优异,找工作时没关系也是徒然的,因为社会存在不公平。每天就是过着教室、寝室、食堂三点一线的学习和生活,自己也觉得乏味,但是又不知毕业后想做什么,所以做什么也提不起劲。走出校外,坐在公交车上,见到有需要帮助的人心里没有触动,神情很漠然。见到年长者问路,最起码的称呼都省略,认为称呼人太麻烦,现代生活讲究快节奏,不称呼别人,别人也应帮我,认为别人能理解现在的大学生,甚至连表达“谢谢”的语言都销声匿迹了。当代大学生存在“人人为我,我不为人人”的思想。(三)择业中感恩意识的缺失1择业导向日趋功利。当代大学生择业首先考虑的是工资要高,待遇要好,环境不能差,能实现个人价值。这种思想有悖于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培养人才的目标。既然地方高校的人才是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而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完全从自身价值的实现去考虑。工资高、待遇好、环境好等从地方经济考虑是无法让大学生实现自身的价值,这就意味着地方高校培养的大学生没有故乡观念,更不要说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知识。2求职简历造假泛滥。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尤其大学一二年级时白白荒废了大学时光,等到大三时才悟到自己什么也没学到,这时要应付实习、考研、考公务员、出国、就业,哪有时间学专业知识,学习技能,甚至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证书都没拿上,应聘工作投简历,简历的内容总不能空白一大片,于是乎存在着侥幸心理,编造假的技能水平,假的技能证书,假的工作经验,假的荣誉证书。等到面试时,针对其所写简历中涉及的工作经验,问及工作情况竟支支吾吾,处于尴尬的境地。3就业依赖思想严重。大学生就业时,只要能利用上的关系,一般都会千方百计的去找。如应考事业单位招聘,只要有点门路,就要自己的父母或是亲戚帮自己找找路子看,能不能事先捞到一点考试的信息,而不是考前抓紧时间复习。面试时有关系的希望父母早点去跑跑关系,没关系的托他人的关系,托不到关系的希望父母用钱能买关系。总之,当代大学生在个性上有很强的独立性,但在经济上,能力上有很强的依赖性,在择业途径上表现出很强的功利性,当父母不能帮上忙时,怪父母无权无地位,又没关系。二、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一)家庭环境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溺爱,所有的长辈都围着孩子转,顺着孩子的意,有的家长自己节衣缩食,抱着“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思想,给予孩子物质上最大满足,而忽视了孩子的感恩教育。加上有些父母自身也是“啃老族”,结婚后和父母住在一起,吃父母的,用父母的,久而久之,孩子就生活在被给予的环境中,只知索取,不懂回报。正如卢梭所说:“当舒适的享受一旦成为习惯,便使人几乎感觉不到乐趣”2。还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不管孩子心里愿不愿意,有没有兴趣,都不惜一切让孩子参加各种特长班、补习班,把孩子的教育花在智力、能力的培养上,孩子在父母的严格教育下,对父母不理解,甚至怨恨父母,“药家鑫”事件足以说明这点,药家鑫没有明白其父亲严格的家教中包含的是一种爱,一种严厉的爱。另外家庭教育中多数父母采取对孩子随意打骂,家长首先没有尊重孩子的生命,又怎能让孩子敬畏生命,感恩给予自己生命的父母呢?大学生虽然已成年,而在我们国家,孩子不管多大,哪怕结婚生子,大多数父母只要有能力都会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帮孩子。就以大学生新生入学为例,每年的九月还是酷暑发余威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却不管孩子考取的高校是在天南,还是在地北,都会尽力帮孩子背行李,挤上火车,不顾旅途的疲劳把孩子送进大学的门。是家长借送孩子上大学之机去大城市旅游观光吗?不是,是家长为了陪个放心。(二)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我国的教育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育一直是重知识,轻德育,在中小学教育中,思想品德课一星期开一次课,可在临考试前一个月就将它取消不上,取而代之的是诸如语文、数学之类所谓必须靠时间强化的“主科”,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普遍认为升学看重的是分数,不是个人的品德,是一种严重的本末倒置。学生迈进高校的大门,高校德育课更以陈旧呆板的说教、单一的教育形式, 换来当代大学生的反感3。高校从自身的生存和就业率考虑,存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尤其是感恩教育的缺失。导致学生在做人、爱人、尊重人、帮助人方面欠缺。一个人道德情感的缺失,即使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优秀,他也会成为危害社会和他人的人。(三)社会环境的影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多元文化的碰撞时期,道德的缺失、信仰的危机、弄虚作假等种种丑恶现象,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引入了竞争,在激烈的竞争当中,人们更多地关注自身利益的实现。人们为了自身的“利”,不惜破坏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在当今社会里,走门路、靠关系的人多了。正是由于他们在价值观上的困惑, 所以行为上导致道德失范,主要表现在“信仰淡薄, 以自我为中心, 不知道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不懂得知恩图报。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 他们可能更关注个人利益, 不会以一种感恩的心态对待别人”4。大学生觉得现在的社会很不公平,办什么事都得靠关系。对于学生来说,不说找工作找关系,就说中小学的升学吧,如果达不到重点线,托人找关系,没关系送钱也能升。新闻、媒体、网络等常报道的做好事送被车祸致伤者上医院,却惹来一身的医药费;资助贫困大学生,自己患病被资助者竟无一人探望;公交车上勇斗扒手,一车的人竟无一人出手相助等等的报道,让大学生觉得好人不能做,做了吃亏。媒体宣传挺身而出捍卫正义者是少数,而更多的是冷漠的旁观者,捍卫正义的人不是伤就是死,没什么好处。好人好事得不到社会的认可。袖手旁观者不会招来皮肉之伤,杀身之祸,也不会有任何的舆论谴责,可谓心安理得,万全之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金钱和利益来权衡。由于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生难以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对父母、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对自然、对社会、对他人缺乏感恩的心,对社会考虑的是如何能好好享受生活,没有奉献社会的思想。三、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对策(一)营造感恩教育的家庭氛围人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当代中国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教育孩子不能仅仅给孩子灌输考名次,考名校的观念,而是要培养孩子的感恩情怀。首先,家长在孩子面前要自己做到对长辈、对他人、对社会、对大自然的感恩。比如在母亲节,给不在身边的母亲捎去由衷的问候。当父母患病时,自己尽可能的抽空不离左右的照顾,我想此举一定会让你的儿女看在眼里,在心里会有很大的触动,这比任何的说教都有用。当得到他人、社会的帮助时,家长要及时主动地对人言谢。在孩子小时,告诉孩子地球的植物、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它们 和人类一样有生命,和我们人类的生命是息息相关的。正是有了动、植物,我们的世界才丰富多彩。尤其带孩子去公园玩,家长不能要求孩子不踩踏草坪,可自己为了走路不绕弯,却公然在孩子面前踩踏草坪,而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家长在生活中要做感恩的好榜样。其次,家长在家里不能任何事情都替孩子着想,都替孩子包办了。比如做饭、洗衣、扫地等力所能及的家务从小就应交给孩子做,让孩子体会做父母的不易。当给孩子零花钱时,告诉孩子父母挣钱的辛苦,平时可和孩子聊聊自己的工作及工作的情况。再次,可以多给孩子感恩的机会。家长可让孩子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比如:“妈妈要赶上班,时间来不及了,你能帮妈妈倒下垃圾吗?”如果下班回来发现孩子倒了垃圾,做父母的就应及时对孩子表示感谢,并表示表扬和鼓励。我想孩子自然还会乐意去做一些力所能及帮助人的事情,会有一颗感恩的心。最后,家庭教育中要允许孩子有失败。当孩子上学后会面临被老师的批评,同学的误解,升学的压力,高考的失败,恋爱的受挫,心灵的孤寂,前途的迷茫,就业的无门,这些时候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体会生活的各种滋味,才是多姿多彩的人生。只有在磨难,挫折中奋起,人才会成功,才会去同情弱者,关心无助的人。所以,教育孩子感谢磨难,感谢挫折,甚至感谢自己的竞争对手,因为是他们让自己变得坚强,人格变得完美。(二)构建感恩教育的校园文化道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感恩教育是道德教育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感恩教育,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激发他们的感恩情怀,是每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首先,教师在课堂上有责任对学生进行感恩的教育。教育学生在家庭中的感恩是孝敬父母。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在古代,“孝”被看作是德之本,教之所由生。孝的本质是亲情回报。在学校,大学生在集体中生活学习,人不可能孤立地生活和学习。这时,教育学生朝夕相伴自己大学生活和学习四年的时光的同学是感恩的对象。在寝室,同学对你有些不良生活习惯的谅解,比如你的酣声曾经惊醒了同学的美梦。在学习上,同学对你的帮助,解除了你学习上的困惑。组织学生活动,找找值得对同学感恩的生活和学习中的点点滴滴,然后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选出最感人的作品在宿舍、在课堂展示出来。 其次,教师有义务做到处处作感恩,施恩的表率。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英国德育专家麦克费尔非常强调课堂的气氛和教师的表率作用,其根据人与人的深层相似的调查提出了德育体谅模式,认为,教师进行感恩教育的最佳方法莫过于教师自己要“常怀感激之心”5。这就要求高校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本专 业课程的传授,而是要责无旁贷地肩负起高校育人的责任,将感恩教育渗透到课程的教学当中,将自己的感恩情怀向学生表露,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了解感恩。教师和辅导员也可经常与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联系,比如,QQ平台,电话,E-mail,面对面的聊天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尽可能及时地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惑或是家庭的困难。这种方式一定会感染着大学生,当他们受恩时,也会想到日后的报恩。这将大大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人际关系的改善,有利于宽松和谐校园环境的营造。再次,学校要努力营造浓厚的感恩氛围。学校可以借母亲节、教师节、感恩节这些特殊的日子,开展各种体谅父母的艰辛、感谢老师的教诲以及回报社会等活动。在各个传统的节日,开展体验感恩的活动,并要求每班组织交流会。如中秋佳节,大学生做到给家里打电话;在春节前,要尽力帮助家中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必须积极主动和父母聊天并汇报学习生活情况。这样的感恩教育就不再是乏味、空洞的说教了,而是真实的生活体验。在教室粘贴“老师,您辛苦了”的标语,让学生上课尊重老师劳动的付出。校园里的草坪上附上警示牌:我也是有生命的,请您绕道走。校园里的公共设施也可以有温馨提示:好的东西留给大家共享,将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校园里这些充满人性化的语言,就是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的一个方面。最后,学校教育大学生要知恩图报。学校的感恩教育让学生知道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帮助,社会好心人的帮助,大自然的阳光雨露的给予,教会大学生知恩,识恩,对父母、对师长,对社会,对大自然心存感激之心,并将这种感激意识内化为一种行动,报答父母,回报师长,回馈社会,和大自然生灵和谐相处。 (三)倡导感恩教育的良好社会风气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感恩教育,树立起知恩图报的社会风气。常怀感恩之心,恒行报恩之举,应当成为每个大学生的行为准则。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借学生实习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首先学生通过自身体验和适应,感受工作劳动的艰辛,增强感激父母的思想感情。比如要求学生在假期做到帮父母做家务,如果父母亲是做点小生意的,可帮父母做助手。到校后先以班级为单位展开以“给父母的心里话”为主题的征文比赛,要求人人参与,然后选送优秀作品参加学校大赛。 其次,学生通过人、事、物的接触,体验劳动的价值与社会的意义。比如医学专业的学生走进医院实习,能体验到与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沟通过程,学会尊重患者,关心他人,对工作的责任。工科专业的学生深入工厂一线实习,体验到劳动的艰辛,纪律的严明,安全的重要。大学生走上社会在实践中体验感恩,认识感恩,逐步形成尊重劳动、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将自己融入社会,奉献社会的良好品德。还可以通过组织暑期劳动实践、 参观工厂、“三下乡”活动、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职业,感恩他人。 再次,通过广播、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社会的良好风尚,多报道在感恩方面做得好,值得大家学习的身边的人物事迹,消除社会不良风气对大学生的影响。比如难忘的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社会各界对这次灾难广泛关注,各行各业“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涌现了一大批救人英雄,如“唐山十三位农民”。汶川人民没有被灾难打垮,是因为他们坚强、勇敢、对来自社会各方的支援表示无比的感激之情。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对大学生起良好的熏陶作用,使他们心存感恩,使大学生认识到,除了要感恩父母,感恩学校,还要感恩社会和大自然。总之,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大力弘扬我国感恩的传统美德,并将感恩的内涵赋予时代的意义。我们要让感恩的意识深入每一位大学生的心中,并树立起正确的感恩观、高尚的感恩情,尤其是地方高校的大学生,他们就会对父母,对母校,对社会,少一分挑剔和抱怨,多一分宽容和感激,并将这种观念和情感内化为实际的感恩行动,倍加珍惜美好的大学时光,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以便报答父母,感念母校,回馈社会。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地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6参考文献1王瑛.浅析前高校感恩教育的现状和强化高校感恩教育的途径J.科教文汇,2007(9):3-9.2卢梭.忏悔录M.马振骋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3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4(4):9.4刘小新.当代大学生主导价值观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王争.感恩教育寻求德育实效J.思想理论教育,2005(20):15-16.6蔡汀.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二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18.我的大学爱情观1、什么是大学爱情:大学是一个相对宽松,时间自由,自己支配的环境,也正因为这样,培植爱情之花最肥沃的土地。大学生恋爱一直是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恋爱和学业也就自然成为了大学生在校期间面对的两个主要问题。恋爱关系处理得好、正确,健康,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学习努力、成绩上升;恋爱关系处理的不当,不健康,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降。因此,大学生的恋爱观必须树立在健康之上,并且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我从下面几方面谈谈自己的对大学爱情观。2、什么是健康的爱情:1) 尊重对方,不显示对爱情的占有欲,不把爱情放第一位,不痴情过分;2) 理解对方,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并以对方的幸福为自己的满足; 3) 是彼此独立的前提下结合;3、什么是不健康的爱情:1)盲目的约会,忽视了学业;2)过于痴情,一味地要求对方表露爱的情怀,这种爱情常有病态的夸张;3)缺乏体贴怜爱之心,只表现自己强烈的占有欲;4)偏重于外表的追求;4、大学生处理两人的在爱情观需要三思:1. 不影响学习:大学恋爱可以说是一种必要的经历,学习是大学的基本和主要任务,这两者之间有错综复杂的关系,有的学生因为爱情,过分的忽视了学习,把感情放在第一位;学习的时候就认真的去学,不要去想爱情中的事,谈恋爱的时候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2. 有足够的精力:大学生活,说忙也会很忙,但说轻松也是相对会轻松的!大学生恋爱必须合理安排自身的精力,忙于学习的同时不能因为感情的事情分心,不能在学习期间,放弃学习而去谈感情,把握合理的精力,分配好学习和感情。3、 有合理的时间;大学时间可以分为学习和生活时间,合理把握好学习时间和生活时间的“度”很重要;学习的时候,不能分配学习时间去安排两人的在一起的事情,应该以学习为第一;生活时间,两人可以相互谈谈恋爱,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5、大学生对爱情需要认识与理解,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一) 明确学生的主要任务“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大学时代是吸纳知识、增长才干的时期。作为当代大学生,要认识到现在的任务是学习学习做人、学习知识、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校大学生要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社会实践中,而不是因把过多的精力、时间用于谈情说爱浪费宝贵的青春年华。因此,明确自己的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道路,合理分配好学习和恋爱的地位。(二) 树林正确的恋爱观提倡志同道合、有默契、相互喜欢的爱情: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摆正爱情与学习、事业的关系:大学生应该把学习、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学习、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大学时间,锻炼自身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有爱而放松了学习。 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爱情是奉献而不时索取,是拥有而不是占有。身边的人与事时刻为我们敲响警钟,不再让悲剧重演。生命只有一次,不会重来,大学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三) 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 在当今大学校园,情侣成双入对已司空见惯。抑制大学生恋爱是不实际的,大学生一定要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与恋人多谈谈学习与工作,把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内,不致越轨,要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四) 爱情不是一件跟风的事儿。很多大学生的爱情实际上是跟风的结果,是看到别人有了爱情,看到别人幸福的样子(注意,只是看上去很美),产生了羊群心理,也就花了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爱情(五) 距离才是保持爱情之花常开不败的法宝。爱情到底需要花多少时间,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的大学生爱情失败,不是因为男女双方在一起的时间太少,而是因为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太多。相反,很多大学生恋爱成功,不是因为男女双方在一起的时间太少,而是因为他们准确地把握了在一起的时间的多少程度。(六) 爱情不是自我封闭的二人世界。很多人过分的活在两人世界,对身边的同学,身边好友渐渐的失去联系,失去了对话,生活中只有彼此两人;班级活动也不参加,社外活动也不参加,每天除了对方还是对方,这样不利于大学生健康发展,不仅影响学习,影响了自身交际和合作能力。总结:男女之间面对恋爱,首先要摆正好自己的心态,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重应有的品格,千万不要盲目地追求爱,也不宜过急追求爱,要分清自己的条件是否成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明确大学的目的,以学习为第一;规划好大学计划,在不影响学习的条件下,要对恋爱认真,专一,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认真对待恋爱观,做健康的恋爱;总之,我们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念,让大学的爱情成为青春记忆里最美的风景,而不是终身的遗憾!

    注意事项

    本文(地方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的若干思考.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