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3.N感受音体验情感.doc
感受音乐 体验情感 摘要: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通过对人的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达到对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的塑造.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的本质就是情感教育。新课程、新理念,使我深深体会到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生命线,原大纲突出音乐学科特点,强调按照音乐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进行教学,着重于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而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 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的同时,特别强调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的整合这“三个维度”,达到理想的教学状态。创设情境,激发情感;用情演唱,感受音乐;参与活动,以动激情,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体验情感,真正寓情感与音乐教学中。关键词:新课标、音乐、感受、情感引言贝多芬说过:“音乐不在谱子上而在谱子之间。”唱歌不是唱音程、音阶,而是要唱出音乐的内在含义思想感情。音乐是最富于情感的艺术,但音乐的情感不是任何人都能够准确地、深刻地感受到的,更不是任何人都能够恰当地表现出音乐情感的,这主要是因为音乐的情感不单是人的本能生理现象,是一种高级的社会性的美感。音乐课程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及各种音乐能力是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把丰富学生们的情感体验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做。 音乐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 教育 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优美动听的音乐,多样的音乐活动,都会让学生体验到丰富多彩的、富于介性的不同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紧紧抓住体验这环节展开教学,培养学生审美的情感,让学生感受音乐,体验情感,才能真正寓美育于音乐教学中。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创设情境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心理活动,外在表现及个性的和谐发展,情境音乐的导入将利用音乐给人以充分想象的空间。音乐教材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首先要了解分析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创设生动形象的场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儿童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用周围的环境去感染、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在此过程中,儿童不光是靠耳朵听、靠大脑想,而是用“心”在学习,这样,主客观一致,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统一,使整个教学活动充满诱惑。儿童置身于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对音乐情感的体验、领悟就更加深入。认知与情感能力的和谐发展,确保音乐教学内容的顺利进行。如在教学第五册小乌鸦爱妈妈这一课时,歌词中“它的妈妈年纪大,躺在屋里飞不动,小乌鸦呀叼来虫呀,一口一口喂妈妈。”很感人,教师配以课件和语言的描述,在这样的感人的情境中,孩子们会深情地感受到小乌鸦对妈妈的爱,从唤起学生的爱心,带着情感来学唱小乌鸦爱妈妈。二、用情演唱,感受音乐歌唱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自己个人情感的表达。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注重学生是否会唱,哪里唱得不对,或者是哪个地方休止没有表现出来,哪个地方唱跑调了,而忽视了学生们唱歌时对音乐的情感体验。试想一下,如果学生把国歌唱成了摇篮曲,把摇篮曲唱成了劳动号子,我们能说学生会唱了吗?在教学中,学生普遍出现喊唱的现象。如果能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演唱习惯,我想这种状况还是可以有所改善的。我们可以在教学中要有一个总体要求:用情感演唱。第一步要先培养个别学生的演唱习惯,让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先掌握,以步带面,再培养集体的演唱习惯。可采取教师示范与个别演唱感觉较好的同学示范相结合。让其他同学感觉出声音的美,然后再用学生平时惯用的喊唱,没控制的方法演唱,让学生作比较,说感受。再来模仿这样好听的声音来演唱,要让学生明白,演唱一首歌就好比朗读一篇课文,要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唱出来,把作品的意境表现出来,再加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这样才会让人觉得更加生动,更加有欣赏价值。在歌唱教学中,情感的表现是建立在歌唱技术基础上,在一定的条件下,情感也可以反过来带动歌唱技术的提高,歌曲生动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产生了积极的、强烈的演唱欲望,这种情感体验使演唱者的身心趋于积极和兴奋,从而收到在单纯歌唱时所未能达到的效果。如歌曲摇篮曲,是一首描写母亲哄孩子入睡的温馨、亲切的情景。歌曲旋律进行平稳,曲调简单,对学生来说,学会唱这首歌曲并不难,但要让学生“用自然柔美的声音唱好这首歌曲,并表达出母亲的无私与博大和对母亲的崇敬之情就不那么容易了。基于新的教学理念,对歌曲教学设计以下主要教学环节:(一)我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妈妈,谈妈妈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你与妈妈之间最难忘的事是什么?.孩子们说的是那么深情,那么真挚,那么激动;(二)为“母亲摇着摇篮”的美景配上音乐,学生可以用朗诵、唱歌等表演形式,把自己对画面意境的情感体验通过各种实践途径表现出来。(三)情境创设:在歌曲的音乐背景下,通过课件和教师深情的范唱让课堂充满了温馨、恬静、亲切的氛围。(四)学唱歌曲摇篮曲,让学生带着情感演唱摇篮曲,唱出了母亲的无私与博大,唱出了对母亲的崇敬,把摇篮曲的意境演绎的淋漓尽致。也就是说唱歌是表现情感的手段,情感是唱歌表现的目的,只有把唱歌和情感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完美的音乐形象。在操作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求成,把学生个人的演唱先培养好了,齐唱、合唱的演唱相应就会容易训练,齐唱、合唱则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美好声音的好听,感受到和声的丰富与和谐。如果学生能用情演唱歌曲了,我们还会担心他们理解不了音乐作品的内涵,感受不了音乐的魅力所在吗?声乐教育家、理论家诺里爱曼加尔西亚说过:“如果歌唱没有情感,不能也不可能使歌唱技能得以完善”。传统声乐派认为:“用情感歌唱可以使你的声音得到发展。三、参与活动,以动激情表演,是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喜爱的音乐实践活动形式。唱游课表演的内容是宽泛的:唱歌、舞蹈、念儿歌、综合性的艺术表演等,它是培养学生音乐综合实践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奥尔夫说过:“原始的音乐不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爱动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在音乐课上动起来,引导学生在表演的艺术实践中经历情感体验,表现音乐,以此来培养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一般的语言陈述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为了更好地激发兴趣、理解感受音乐,我们可以在课上加大唱游表演的内容,更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动、爱歌、爱舞的特点,学生的学习热情高,课上得就会生动活泼。如在教学金孔雀轻轻跳,这首歌旋律优美、流畅,学生听完老师的范唱后,都说很好,我问:“这么美的音乐,你们不想干点什么吗?”学生都说想和金孔雀一起跳起来。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意境,我设计了几个动作方案,教学中以饱满的热情范唱歌曲,同时又加了几个傣族的舞蹈动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帮助学生感觉音乐节奏,还能从舒展,轻盈的动作感受到歌曲的意境,用优美,圆润的歌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之后的表演中,我启发同学们自己编动作,模仿金孔雀美丽又可爱的动作,在愉快的歌唱与表演中启发学生感受美丽的大自然带给人类的福音,也不失时机地对学生渗透环保意识,保护大自然,爱护动物,为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我们的家园就会更加的美好。在学生的“表演”过程中,教师不必太在意学生的舞姿如何优美、朗诵如何感人、游戏如何遵守规则、创编如何富有新意等等,我们应追求的是学生如何投入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如何将自己真切的、有个性的体验结果表现在大家面前。学生对艺术的情感体验,必须来自于学生亲历的艺术实践。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启发学生多想、多说,鼓励学生多听、多唱、多演,参与到活动中来。学生的情感是需要教师去激发的,音乐的实践活动本身存在着这种可激发的“基因”,新课程的音乐体验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音乐之美,使学生真正走进了音乐的世界去学习音乐。结束语音乐,不管是声乐还是器乐的起源,都不外乎一个“情“字,一个是人情感的自然流露,一个是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音乐,无论是情人窗前温柔缠绵的月下情歌,还是威武雄壮撼山振海的军乐,无论是充满浪漫激情的婚礼进行曲,还是悲凉凄冽的丧礼哀乐,音乐与人类情感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着难解之缘。音乐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表达的感情是喜怒哀乐、复杂多味的,有时候用语言难以描绘清楚。因此作为新课程下的音乐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革,通过新的设计思路,在教学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走进音乐世界,让音乐融入学生的心灵,产生情感共振,才能用情字架起心灵与音乐间的桥梁,从而更好地完成音乐教育的总目标审美教育。我不禁要说:情感是音乐课堂教学生命的一大源泉!参考文献:1李新苗.浅谈音乐教学过程中情感的培养.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3)2崔月楠.谈音乐教学中的以情感人.山东文学(下半月)2008,(6)3李雁, 李虹.挖掘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力量.梧州学院学报.2001,(4)4舒小模、陈晓芳.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