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高职教育发展理念与实践选择.doc

    • 资源ID:2611564       资源大小:19.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职教育发展理念与实践选择.doc

    高职教育发展理念与实践选择 陈宝华 王中向     摘  要:高等教育发展理念作为高等教育发展所应持的价值取向与理想追求,主要分为基于理论和表达价值的理念以及指向实践和重在操作的理念。本文认为,高职教育指向实践和重在操作的理念应为适切性、质量和开放性。同时就此三个理念的实践选择展开重点阐述。    关键词:高职教育;发展理念;实践选择     当今,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高职教育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高职教育应如何定位、改革与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高职教育持怎样的发展理念对其定位、改革与发展尤为重要,如果没有发展理念或发展理念模糊,高职教育只能盲目发展;如果发展理念不科学或落后,高职教育只会走向衰落。所以唯有树立和践行科学、先进的高职教育发展理念,才能推动和保证高职教育不断深化改革,走向成功。    一、高等教育发展理念与高职教育发展理念    高等教育发展理念,作为“高等教育发展所应持的理念,指的是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者或实践工作者以高等教育的历史实践和现实存在条件为基础,通过不断深入、日益全面的思想认识和观念把握所形成的有关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适应性变迁的思想观念。”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比如,洪堡提出的“教学与科研相统一”、“通过研究进行教学”的理念;主张高等教育直接为社会服务、并使之成为大学新的职能的“威斯康星理念”,等等。这些理念已成为高等教育生存和发展、改革和创新的核心理念。    当今社会的高等教育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时代主题。在高等教育日益由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的今天,高等教育发展理念逐渐呈现出类型多样化、层次复杂化的特点,主要分为两大种类,一种是基于理论和表达价值的理念,包括可持续发展理念、终身教育理念、教育民主化理念、高等教育大众化理念、国际化理念等。另一种是指向实践和重在操作的理念。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高等教育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针对世界高等教育的总体趋势及其所提出的全面挑战,提出了一系列可供操作的发展理念,概括起来就是:适切性、质量和国际化。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它基于理论和表达价值的理念与普通高等教育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同时,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目的的职业技术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笔者以为,其指向实践和重在操作的理念应修正为:适切性、质量和开放性。    二、适切性、质量和开放性高职教育发展理念    适切性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前提,适切性指的是高职院校的作为与社会期望的符合程度。同样以教学为中心的高职院校的作为无疑同样更多地体现在人才培养上,因而,适切性就是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对称程度。人才对称程度决定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科学、符合社会需求,其人才对称程度就高,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直接就可以“顶岗”工作,无需再适应、再培训,实现“无缝链接”;反之,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不符合社会需求,人才对称程度就低,所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就无法直接上岗工作。某种意义上说,适切性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上,主要包括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培养途径等的选择与确定。    质量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生命线。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扩大的背景下,质量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其生命线。其中包涵了两层含义:一是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的适切性;二是符合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标准的人才输出。前者是指培养目标是否符合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教学内容是否科学、先进,是否支持培养目标的实现;教学条件是否满足培养目标实现的需要;培养途径是否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等等。后者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保证人才培养达到设计标准,主要包括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    开放性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特色。将“国际性”修正为“开放性”主要是因为对具有明显区域特征的高职教育来说,“开放性”更能反映其特色所在。高职教育本质上是极为开放的。第一,对一切需要受教育的对象开放,不分种族、性别、户籍、年龄、学历等,提供一切可能的职业教育。可能是高考青年,也可能是年长的劳务工,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职业提升、职业选择提供可能。第二,受教育过程开放,不受时间限制,可以提前毕业,也可以延时毕业;可以集中学习,也可以学习工作穿插进行。第三,对所有受教育者开放所有教学设施,只要受教育者有兴趣,他(她)可以利用一切时间到各实训场所开展职业训练,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学生与员工之间的界限、课内与课外之间的界限。    三、高职教育发展的实践选择    1加强高职教育适切性的实践选择。    突出培养目标的适切性: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总体上可以分为理论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种。技术型人才要求宽广领域的技术理论基础,但对其理论深度不作太高要求,在实际应用能力中强调技能的培养。因此,技术型人才是由高职教育来培养。具体来说,就是培养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既有大学程度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专门技术,能承担将设计、规划、决策、规范等转化为现实产品或其他物质形态的,为生产一线和工作现场服务,并能在生产一线和工作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管理的综合职业素质较高、职业发展能力较强的应用型高等技术专门人才和管理人才。    强调教学内容的适切性:教学内容应围绕如何支撑培养目标的实现这一中心,从社会调查和职业岗位(群)分析人手,着力识别和分解出那些从事职业岗位(群)工作所需的综合能力相关的专项能力以及能力要素,然后从理论教学到技能教学从内部条件到外部环境,从教学软件到教学硬件,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规划。    强化教学条件的适切性:高职教育教学条件主要包括实践教学基地和“双师型”教师队伍等方面。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是高职院校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必备场所。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应该具备教学、培训、科技开发和生产四位一体的功能,承担实践教学和学生职业素质训导,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认证,开展科技开发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开展生产与社会服务四项任务。它的建设必须遵循“职业性、技术性、共享性和开放性”等四大原则,具体要求有:“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科学分类、合理布局,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讲求实效、多方筹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就是通过校企双方合作,利用企业生产与经营的资源建立用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实践教学场所。其教育内容应包括认知性生产实习、专业技能训练、毕业设计与创新研究、顶岗实习、多方位的素质教育等。    所谓“双师型”教师队伍,主要有两层涵义:一方面,从整个教师队伍的结构来说,既有专职教师,又有兼职教师;既有来自高校的,又有来自企业的;既有侧重于专业理论教学的,又有侧重于专业技能教学的。另一方面,从教师个体来说,主要是指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即专业课教师既要有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岗位实践经验,逐步向教师工程师、教师技师(高级工)、教师会计师等复合方向发展。     完善培养途径的适切性:开展产学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也是高职教育培养途径适切性的体现。实践证明,高职教育只有深深扎根于产业之中,结合人才培养工作实际,与相关的行业、企业及政府部门,开展了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合作,与社会各界建立了互动互利、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才能获得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提高。    2加强高职教育质量的实践选择。    一方面要树立牢固质量意识和全面的质量观,明确“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园地,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的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教学规章制度,建立起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有利于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使教学工作充满生机活力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修订教学设计,优化培养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建立和完善具有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把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和教学评价结合起来,建立全面的、综合的、以教学质量评价为核心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综合信息系统;根据社会评价理论,建构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社会评价的主体及内容体系,完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开发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效率与效益。    3.加强高职教育开放性的实践选择。    对象开放。高职院校应突破传统教育模式、领域、体系的束缚,教育对象由一个特定的年龄段转向更多人,转向全社会,不论是正规教育,还是短期培训等各种教育培训形式,只要是有利于提高和发展人的素质的,都应纳入其教育的范畴;同时高职教育也应为“全纳教育”。“全纳教育”,顾名思义,既然是“全部纳入”,指没有排斥,没有歧视,也没有分类,不考虑对象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性别差异,充分体现“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过程开放。高职院校应根据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人才成长特点,改革“刚性”较强的教学管理制度,积极推行弹性教学管理制度,积极推进教学管理创新。其本质就是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允许学生提前或延长修业年限,学生在选择专业、选择课程和选择学习方式上有较多的自主性。    设施开放。高职院校校内教学基地要建成一个完全开放性的实践训练场所。首先,它既能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接触本行业的新技术、新技能,又能让学生在这个“学习工厂”自主学习,完成实训 (验)项目,实现实训教学方式的“开放性”;其次,要向社会开放,大力开展产学合作,为社会提供多方位的服务,包括与企业合作办学、为社会培训技术、技能人才、推广新技术和直接完成某些服务项目。    注释:    卢晓中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论纲,广东教育出版社(广东),2005年,第74页    卢晓中走向“社会的中心”现代大学发展理念简论,教育研究(北京),2002年第9期    同,第80页    高等教育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1995),全球教育发展的研究热点90年代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2003年    卢晓中90年代以来世界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第5期    同,第81131页    朱懿心高职高专教师必读,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上海),2004年,第1页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教高20002号)    俞仲文,刘守义,朱方来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2004年,第113126页    同,第144162页    参考文献:    卢晓中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论纲,广东教育出版社(广东),2005年11月    朱懿心高职高专教师必读,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上海),2004年10月

    注意事项

    本文(高职教育发展理念与实践选择.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