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校本教研与教师的专业发展.doc

    • 资源ID:2609755       资源大小:211KB        全文页数:5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校本教研与教师的专业发展.doc

    目 录1 前言11.1 问题产生与时代背景11.1.1 时代背景11.1.2 问题产生21.2 研究现状31.2.1 “校本”的来源31.2.2 国外研究状况31.2.3 国内研究状况41.3 研究意义51.3.1 为教师的自主发展提供可行的方法51.3.2 探讨学校如何给教师搭建校本教研的平台61.3.3 促进教育研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62 校本教研与教师的专业发展72.1 校本教研的特征72.1.1 “校本”的内涵(school-base)72.1.2 校本教研的定位82.1.3 校本教研的特征92.1.4 校本教研与以往教师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的差异112.2 教师专业发展的界定122.2.1 教师专业发展(professional development)的涵义122.2.2 教师知识水平的发展142.2.3 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152.2.4 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162.3 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172.3.1 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促进校本教研的顺利进行172.3.2 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渠道182.3.3 教师进行校本教研能有效地促进学校的发展213 建立促进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机制213.1 学校平台213.1.1 调动教师的主体发展意识213.1.2 思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223.1.3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型组织223.1.4 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研平台233.2 教研部门233.2.1 教研员要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233.2.2 从微观的课堂教学研究转向中观的学科课程研究和宏观的学校办学特色研究233.2.3 从单一大集中教研转向校本教研与集中教研相结合的教研模式243.3 社区243.3.1 社区教育资源243.3.2 社区教育资源开发的策略263.3.3 社区教育资源利用的策略264 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基本模式274.1 在自我反思中研究274.1.1 自我反思的涵义(Reflection)284.1.2 自我反思的本质284.1.3 自我反思过程分类284.2 在交流合作中研究294.2.1 同伴互助的涵义(Help of Colleague)294.2.2 同伴互助的本质304.2.3 同伴互助的基本形式304.3 在专业引领下研究314.3.1 专业引领的涵义(Profession Instruction)314.3.2 专业引领的实质324.3.3 专业引领的形式325 案例调查与分析345.1 在反思中成长345.1.1 教师背景345.1.2 反思举例355.1.3 案例分析365.2 在集体备课中共享与发展375.2.1 备课组背景375.2.2 一次别开生面的集体备课385.2.3 分析与评价395.3 在专业引领中提升教育教学理论水平405.3.1 教师背景405.3.2 合作学习的探讨过程405.3.3 论文摘选415.3.4 现象分析426 结语436.1 研究结论436.2 后续研究方向43参考文献45致 谢47附:本人在读期间发表科研论文、论著及获奖情况一览表48校本教研与教师的专业发展以中学地理学科为例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到来,学校面临的诸多问题已经不能一味地依赖专业研究人员来解决,需要在教育实践中的教师们的积极参与和探索。时代呼唤新型教师,呼唤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成为研究者”要求教师以研究为己任,将自己作为一个研究者来看待,用研究的方式对待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伴随着新课程改革而产生的校本教研制度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校本教研以新课程为导向,以课程实施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前提,着眼于学生成长、教师提高、学校发展,着眼于在真实的学校情境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因而校本教研也成为新课改实施过程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论文主要从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着手,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说明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与校本教研的进行,每一位具有专业发展意识的教师往往与自己和学校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是相关的。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学校、教研部门以及社区的大力支持,需要他们提供适宜的研究环境,有促进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激励机制,并且这种支持显得越来越重要,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社会集体的力量,需要团队精神。教师的专业发展中,离不开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与专业引领,这三者相互独立,但又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只有准确地把握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注重他们之间的相互整合,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进行校本教研,同时也成长自我。关键词: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School-Based Research and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Taking High School Geography as RepresentativeAbstract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many problems which the school is facing cant be solved just by professional scholars; they need to be probed by teachers in teaching practice. We need new-fashioned teacher and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new era. Under the belief of teacher becomes scholar, teacher should take research as his own task, himself as scholar, and examine problems emerged from teaching practice. Taking curriculum as direction, concrete problems come forth from curriculum execution as object, development of student as premise; school-based research accompanied by curriculum reform provides a new method for teacher. School-based research focuses on maturation of student, enhancement of teacher, development of school, discovery of problems, research of problems and settlement of problems under real environment of school, so it becomes an important approach for promot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during the period of curriculum reform.The thesis aimed at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based research and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xplain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school-based research are indiscrete. Every teacher with consciousnes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mind is pertinent to teaching practice of both school and himself.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needs the support of school, research department and community, favorable environment of research, incentive mechanism promoting school-based research. The support reflecting congregate strength and team spiri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for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Reflection, help of colleague and professional instruction cant be separated from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three are independent respectively, supplementing each other as a whole. Paying attention to relationship and integration among the three can advance both school-based research and teacher himself.Key Words: School-Based Research,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Reflection, Help of Colleague, Professional Instruction1 前言1.1 问题产生与时代背景1.1.1 时代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的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得需要,为此,教育部在二十世纪末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1。新课程改革由此拉开序幕。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对过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2。课程改革涉及到基础教育整体和各个布局的关键领域,是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科研机构、中小学校共同参与完成的任务。教师是教育实践的直接承担者和教育变革的实施者,一切教育变革和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而教师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教育改革的成败。没有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没有课程改革的成功3。作为课程改革的主角,传统的教师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要求教师要重新定位自己,是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学校制度的参与者,教学内容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应该由简单的“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者。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指出了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4。其中蕴含着对新世纪年轻一代应具有的素质的培养,作为肩负着教育下一代重任的教师,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胜任自己的工作,自己首先要不断成长和发展,而在这成长和发展的途径中,校本教研是突破口。1.1.2 问题产生自2001年9月,新课程陆续在全国推广,面对新课程大规模推进,改革中出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需要解决,如:大规模培训工作怎么做,专家指导如何落实,广大教师遇到的问题由谁帮助解决,评价该怎么搞,等等,急切需要有应对政策,急切呼唤富有活力的教学研究新模式校本教学研究制度的建立。“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等成为这次新课程改革中较为抢眼的字眼,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师成为研究者” (斯滕豪斯1952年)、“教师即研究者”。在以往,教育研究是被认为是教育专家们的专利,教师没有研究一席之地。即便有教师做起研究,也被认为没有理论深度,充其量只能算是经验之谈等等。这样一来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一方面由于教育专家忽视教师的直接参与研究,得出的教育理论,只是少数专家的理论,不能真正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推广、指导,成了架空的理论;另一方面,由于很多教师总是年复一年地重复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对教育理论不感兴趣,在脱离教育理论的实践中长期囿于低层次经验探索,有些甚至常年在原地绕圈子,教育质量提高十分缓慢,使得违反教育规律的事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要求教师以研究为己任,将自己作为一个研究者来看待,用研究的方式对待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伴随着新课程改革而产生的校本教研制度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5。着眼于学生成长、教师提高、学校发展,着眼于在真实的学校情境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进行,教师如何理解与把握课改精神实质,如何改变教育教学方法,如何切实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已成为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教育质量的高低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成败,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6。时代呼唤新型教师,呼唤教师的专业发展。1.2 研究现状1.2.1 “校本”的来源“校本”(school-based)这一词虽然来源于西方,但与我国的“校本”有着本质的区别,即便是西方国家之间的“校本”也还存在着种种差异,美国的“校本”是相对于“学区而言的,是向学区要自主权,以力图脱离学区过多的限制;英国的“校本”更多的是相对于“校董会”而言,是学校向校董会要自主权,力图在校董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争取的更大的自主权;我国的“校本”则是相对于国家、地方而言的,是向国家和地方尤其是国家要自主权,力图使学校有更大更广大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改变以往学校教育时间固定、科目规定、考试形式规定、编制规定,课程规定等方面。无论如何,“校本”至少都体现了对教育实践的重视,注重于解决实际问题,解决个体问题。很多资料表明,在有相对自主权、有能力解决自己问题以及有坚强的领导的学校,最有可能使学生的成绩提高7。“校本”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和校本管理。校本教研室起点,校本培训是中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脚点,校本管理则贯穿、渗透在它们之间,起着协调、组织的作用。1.2.2 国外研究状况早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没有学校参与特别是教师参与的教育研究,无法使教育研究成果很好地在教育实际中加以运用的。英国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就呼吁“教师成为研究者”,目的是为了改进教育实践,更是为了中小学教师的自身解放,他指出,教师解放的本质是专业自主,实现专业自主的最重要的途径是“教师成为研究者”。在他看来,教师既有研究的权利,也有研究的条件。“教师是教室的负责人,教师是当之无愧的有效的实际观察者”8。“如果没有得到教师这一方面对研究成果的检验,那么就很难看到如何能够改进教学,或如果能够满足课程规划。如果教学要得到重大的改进,就必须形成一种可以使教师接受的,并有助于教学的研究传统。” 7教师的研究在本质上只是一个实践问题,强调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自行动研究确立之后,由于对专家与教师谁究竟是研究主体的问题而引起争端,使行动研究经历了兴起、衰落和复兴等过程。在这纷争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师在教育行动研究中的主体地位,没有教师参与研究的日常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践问题”,就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同时,对教师的素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职业是一种专业。面对不断涌现的教育问题,进入知识经济、信息化社会后的加速发展给学校教育提出了诸多的挑战,制度化教育具有的整齐划一、缺乏灵活性等特点使学校难以应对新的情形。而这种行动研究正好以解决学校中不断涌现的新问题,后来逐渐演化成直指学校问题,将学校实践活动与研究活动密切结合在一起,大力倡导学校教师参与研究的校本教研(school-based teaching research)。国际上可以找到大量的类似校本教研的做法,但由于各国所具有的教育制度背景不同,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及适用范围也大不相同,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目的及途经也千差万别,产生的效用也不一样,但无论如何,校本教研代表了人们对实践研究的重视,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1.2.3 国内研究状况通过对中国期刊网的文献调研,可以看到,从1994年之2004年,在中国期刊网发表了关于校本教研的文章约140余篇,特别是2002年之后的文章占了绝大部分,可见,校本教研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重视。由于我国地域经济发展的极端不平衡,就全国范围来说,教育长期以来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也不能很好地适合社会需求。随着知识经济、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对创新人才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教育与经济相脱节的矛盾就越来越突出了。社会对新型人才需求的导向,迫切需要教育做出相应的调整,“校本”便由此应运而生。在学校建设与发展中,面临着形形色色的个性问题,这些问题有些对学校发展直接起制约作用,而这些问题的最好解决者是学校的教师,需要教师以研究者的姿态直接面对,因而“校本教研”便由此而兴起,事实上,在许多教学研究活动开展得好的学校里,已经有了校本教研的雏形。虽然别国的做法有可借鉴之处,但毕竟简单照搬他们的做法显然不符合我国的实际需要。新课程改革迫切需要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然而,由于这种教研制度在我国国内刚刚启动,不少教师对校本教研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教育专家们对校本教研的研究也并不多见,如郑金洲、刘良华、吴刚平等,即便有一些,大多数也主要是从较高理论的角度去描述,追寻的是理论的深度,往往不容易被教师们普遍采用,对教师具体教育研究实践的指导脱节,少数专家,如顾泠阮,在理论与实践方面有较多的研究,对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实践具有的重要的指导意义。1.3 研究意义虽然教师做研究与专业人员做研究是有差异的,但只有尊重这种差异,才能充分认识到校本教研的特点,校本教研才有深入开展的可能。要让教师从内心接受校本教研,就必须让他们看到校本教研给他们带来的真正帮助9。从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理论依据中深入,寻找合理模式或实践经验,让校本教研成为每一个教师的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是本文最主要探讨的话题。1.3.1 为教师的自主发展提供可行的方法教师的“自主发展”也可称“主体性发展”,是指教师具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起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探索,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并不断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人,教师要对自身的职业发展负责。事实表明,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自身的主动性,它是教师发展的根本动力10。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而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育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因此更成了当今世界教育界极为关注的话题。理论研究者已经发现改革不仅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在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没有教师亲自研究他们自己的实践,教育就不可能发生持续的变革11。在新课改中,很多教师已开始跳出没有反思的习以为常的工作状态,在教学中自觉地带着研究的眼光从事教学,因为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难以解释和应付的。社会的进步必然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可以说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改革就很难推进,更谈不上如何深化新课程改革。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不假思索地用到教学中去,教师应改变以往所承担的角色,教师应有从事教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然而,如何有效地促进教师进行校本教研,使校本教研落到实处,让校本教研成为每个教师自身的需要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促进教师发展的目标,试图从校本教研中寻求一定的规律,从教师的具体实践中找到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最佳突破口,为广大教师提供可借鉴的具体方法,让校本教研成为每个教师进步的台阶。1.3.2 探讨学校如何给教师搭建校本教研的平台任何一个学校都具有具体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它所具有的复杂性是其他学校的经验不能说明的,是理论所不能充分验证、诠释的。而学校问题的解决仅指望校外专家是不够的,因为一方面教师是课堂和学校的潜在的实际观察者,教育研究必须有教师的参与,才能切实解决学校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学校理的问题不可能样样都必须在专家的亲临指导下才能解决,再说,目前在我国现有的发展情况下,专家数量也很有限,不可能事事都请专家来解决。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所有艺术都是一种探究和实验,教师作为一个艺术家也就意味着教师是研究者 11 。作为实验室的学校,理所当然为教师的研究提供了各种必要的条件,也为教师进行校本教研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学校的环境无论是在软件还是在硬件方面都有有利于教师树立研究的意识,因而有必要为教师的发展建立起促进机制。另外,从根本上讲,教师个人进行的研究不同于校本教研,只有当教师把学校共同面临的一些共性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时,才称为校本教研,当然,这离不开教师的个人努力,离不开教师的自主做研究,学校怎样建立有效的机制,才能促进教师有共同的话题,有共同探讨的问题,这必将使学校工作的关键,同时能使教师主动地参与研究,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本文试图从一些具体可操作的方法中找到学校创建促进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良好环境,从管理者的角度探究如何重视平台的搭建,是学校为教师提供的可行性办法,促进学习型学校的建立。1.3.3 促进教育研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一旦教师亲自参与教育研究,在研究中便能真正领悟到教育理论,因而校本教研是教师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好的解决方法。教师与专业人员进行的研究是有差异的,教师进行研究的优势在于他们是教育实践的深深投入者。教师可以走进学生生活,可以直抵学生心灵,这些可能是专家在平常状态下无法触及到的,教师可以研究自己,可以做起真正的研究。教师与专家学者所拥有知识的差别,为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提供了知识理论基础,学生与教师所拥有的知识差别,为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指出了一个方向。每个教师都是独特的个体,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尽相同,因为每个教师都拥有一套缄默知识体系,大多是不可言传,只能领会8。正因为一般教师都拥有自己的一套缄默知识体系,因而他们可以进行他们独具特色的教育科研,同时也正因为一般教师与学生生活在同一个社会,后同一村庄,同一地区,因而教师才能从实践中出一些切身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具有非常强的地方性、校区性,这就要求一般中小学教师积极为本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而校本教研的提出正好符合这种要求。脱离教育理论指导的实践,往往长期囿于低层次经验摸索,有些甚至常年在原地绕圈子,教育质量提高十分缓慢。因而校本教研并不排斥校外专家的指导,相反,离不开教育专家们的理论指导。但如何通过校本教研,真正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让教师在教育研究中少走弯路呢?本课题试图从教师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点中找到方法。2 校本教研与教师的专业发展2.1 校本教研的特征2.1.1 “校本”的内涵(school-base)“校本”(school-base)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指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关注的不是宏观层面的一般问题,而是学校管理者及教师日常遇到和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把解决具体问题放在首位,而不关心宏观决策和一般理论;在学校中,指要由学校中人解决问题,经过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学校自身的问题,因为那些专业研究人员很难对学校的实际问题有真切的体会和全面把握;基于学校,意指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挖掘学校所存在的种种潜力,让学校资源更充分地利用起来,让学校的生命活力释放得更彻底,即便有校外的专业人员参与,但他们也是服从于解决学校问题的,是一种共同活动。总之,校本的出发点是学校自身存在的问题,落脚点是解决学校面临的关键问题,研究的过程以学校自身人员参与为主7。作为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体现出“校本”的一系列特征,校本教研应该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的研究活动。课程改革经验表明,深入开展校本层面的教研活动,对新课程实验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当然,“校本”并不代表做校本教研就完全由学校自身去解决问题,排斥校外专业人员,实际上专业人员的参与是十分必要的,他们在教师进行校本教研中起着指导,点拨的作用,有时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只要带着研究的眼光,每所学校、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课题。通过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学校的自觉发展和提高就可能实现,从而使每所学校、每个教师富有特色和个性。2.1.2 校本教研的定位教学研究是以教学为对象,包括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研究两个方面。校本教研不同于纯理论的研究,也不同于专业研究者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它属于实践者的研究,属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当然它也必须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1) 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研究表2-1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区别12主 题基 础 研 究应 用 研 究研究者所需的训练深入的专业训练在专家指导下的自我训练研究目的寻求一般的知识和理论寻求可以在自身工作情景中付诸实施的知识研究问题的确定回顾以往的研究当前面临的问题或目标文献回顾的程序非常广泛,使用第一手资料比较粗略,使用第二手资料取样方法随机取样或典型取样教师直接的工作对象学生研究的设计严格控制,设计时间长比较松散,并在研究过程中随时修正;设计时间短测量的程序评估性和预备性测量常规测量或标准测验资料分析统计测验,定性技术重视实际效果,而非统计效果;递交原始资料研究结果的运用强调理论意义强调实践意义根据表2-1所示,校本教研把解决问题放在第一位,因而也可以说属于应用研究。校本教研的研究者也是研究对象,它要求教师冷静客观地分析自身的教学实际情况,对自己在课程改革中所处的位置做出准确的判断,把日常教学与研究结合起来,以研究者的态度解决问题。(2) 研究范围有一定区域性按照教育研究的内容范围可以从三个层面上来划分类型,即宏观研究、中观及微观研究。人们把教育研究中联系包括了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对这些联系进行的研究就属于宏观研究;把教育活动看做是在某种机构(如学校或某个区域)进行的活动,在这些机构里进行的所有有关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活动,成为中观研究的内容;而把教育活动看成是人与人交往的一种特殊形式,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属于微观研究。在学校情境中开展的校本教研,主要针对的是学校这一机构内部进行的活动,从学校的制度体系,到师生间的人际交往,因而是属于中观、微观层次对研究。把校本教研与教学工作截然分开是不可行的,因为校本教研与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最的最一般意义的宏观研究相比有很大区别,校本研究是研究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在某个学校的特殊性的问题,围绕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由上面可以看出,校本教研是一种适应小范围的探索性研究方法,是在各个学校总目标的指引下,拟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并把研究成果运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个个过程。(3) 实践中的研究相对“书斋式”研究而言校本教研是在实践活动发生的现场进行的。专业研究人员可以与教育实践活动不直接接触,作为实践的旁观者和思考者,他们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获得材料,然后通过自己的思维加工而取得研究成果。而校本教研中的研究者即教师必须要在实践中获得第一手资料,必须亲临现场,通过直接观察、分析、推论等得出结论,与实践直接接触,可以看到事物发生、发展的真相, 当然,这种研究并不是完全不需要作文献考察,对文献资料等第二手资料的分析可以节约时间和精力,能及时、全面地把握某类课题的研究动向和研究程度。在校本教研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总是与具体的教学情境相互联系着,这就要求研究者,即教师要有灵活的应对措施,积极地观察和体验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通过归纳、分析不同教学情境中的不同教学表现,得出结论,获得规律性的认识,从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一直生活在研究的现场中,校本教研的这种情境性的特点,决定了校本教研是在现场即实践中的研究。2.1.3 校本教研的特征(1) 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与理论研究相比,校本教研的研究主体是教师,因为只有教师才是学校教育实践的身体力行者,没有谁比教师更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进行现场研究。如果研究是由专业人员进行,教师仅仅扮演“配角”,甚至是研究的旁观者,那么得出的结果虽说明一定的问题,但不一定能够在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时,真正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只有当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以研究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教学实践时间和从事教学工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学校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才有真正可能。教师进行的这种教学研究不是象牙塔式的研究,而是“问题解决”式的研究,是自觉地、主动地致力于探索和解决自身教学实际中的问题,从而达到改进教学实践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过去的教师往往处在被研究的地位,而现在,教师要成为研究者。(2) 教室是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天然实验室由于学校教育的大部分是在教室里完成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问题,即教师进行研究是在教室里进行的,不需要单独安排实验室,因而,教师是天然的实验室。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这意味着教学研究的重心要放在具体学校教学情境中,教学研究的问题是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的,而不是预设和推理演示出来的,要在学校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校本教研的目的是解决学校中发生的问题。每一间教室都是独特的,都是教师把革新的方案加以试验、验证和修正的地方,因此,每一间教室都是教师教育理论或方案的实验室。(3)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校本教研的直接目的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重视为知识经济提供原动力的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要创新就要关注个性,关注差异性,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校本正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为“校本”突出的不是统一性、一致性,是基于学校的现实而开展起来的,为的是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校本教研无论是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还是作为一种研究机制,其直接的目的都是为了改善学校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其中的核心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全发展,这是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主要内容,丢掉这个目的,校本教研的灵魂也就丢掉了,“学校为本”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校本教研的直接目的是否指向改善学校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看它是否植根于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是否与学校日常教学行为的改善连接起来。(4) 校本教研的研究方式以行动研究为主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是在总目标的指引下,通过预诊、提出问题、收集与讨论信息、拟定具体计划、行动(实施计划)、评价总结和诊断,以解决实践中的一个个问题,并在整体上形成多重复反馈循环的过程。行动研究法的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或归纳规律,而在于系统地、科学地解决实际问题。校本教研在一定意义上属于教育行动研究的一种。因为校本教研一般以学校面临的问题为导向,以教师实际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题材,又以教师行为的改进为重心,包含问题的发现、问题的归因、措施与行动、评估与反思等一系列相互连接、循环往复的阶段。教师做行动研究有着一般专家学者没有的优势,即整天在教学行动中思考问题,知道教学设计中最需要什么。校本研究一般首先以找出一个起点为开端,这个起点是教师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也是教师希望投入精力加以解决的问题;然后教师通过观察、访谈及其他收集资料的方法,找到事实材料,再通过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之后,在研究的结果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行动策略;最后再将行动策略应用于教学实践,并对其效果交易检验。如果行动策略被证明是有效的,那么这一轮行动研究就宣告结束,接着再进行新一轮的研究过程,如果行动策略被证明是无效或者需要完善,就需要对情境进行更进一步的审视,并发展出新的行动策略应用于实践,直到问题得到最终的解决。教师在行动中一边通过观察、调查、测验、实验等方法研究,一边改进教学,是真正的研以致用,研究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教学行动的质量。2.1.4 校本教研与以往教师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的差异(1) 校本教研反应的问题是学校的共性问题就校本教研的内涵而言,它不同于师本教研,所谓的师本教研指教师针对自己在教学或教育中遇到的问题所进行的研究。而校本教研是在学校层面上展开的,是整个学校的行为。虽然校本教研的所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每个教师,但是这些问题是在对所有问题的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不同于对问题的简单罗列,而是对所有问题的现象进行提炼,因而反映的是学校面临的共性问题,当然,这需要教师们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素养,同时这些问题最终也会落实到具体的现实教育教学中去解决。(2) 校本教研是教师集体协作参与的教学研究一方面校本教研致力于解决学校层面上所面临的问题,即教师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另一方面,这些共性问题不是靠某个教师的个人的力量就可以完全做得到的7。校本教研需要借助团体的力量,即学校全体教师,甚至是一定的区域内全体教师的力量才能解决。所以,校本教研常常体现为一种集体协作,体现为教师作为研究者相互之间的合作,是靠团体的力量来从事研究活动,从而最终达到研究目的。就校本教研发挥作用的机制而言,也必须是教师集体的研究,惟有

    注意事项

    本文(校本教研与教师的专业发展.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