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农村中小学新课改困惑与对策研究.doc

    • 资源ID:2609259       资源大小:33.50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农村中小学新课改困惑与对策研究.doc

    浅谈农村中小学新课改困惑与对策研究 单位: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北格中心校流涧小学 姓名:薛小青 性别:女 联系电话:13994218206 邮编:030062摘  要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几年,改变了原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观念,从根本上摇撼了传统旧有的课程与教学方式。但在很多农村学校,却因种种原因,课程改革却不容乐观,进展缓慢,似乎是在“穿新鞋走老路”。新课改的理念无法渗透到教学当中去,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新课改推进的步伐。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 新课改 困惑 问题 对策 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发展。“新课改”涉及到千家万户,是一次全新的教育革命,超越了以往课改以教材改编为标志的局限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在发生变化,教育教学评价在发生变化,老师教的行为在变化,学生学的方式也在变化全国各地掀起了新一轮的教育改革高潮,城市和发达地区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当下的中国基础教育界,人人都在研究新课改,人人都在关注新课改,人人都在参与新课改。全国各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人们对基础课程改革倾注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但是,农村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与城市和发达地区相比,农村中小学在新课改中存在着严重的困惑与问题。正确地认识这些困惑与问题,积极寻找对策,对推进农村中小学新课改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新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教育部课程评估组组织进行了对全国12个课改实验区实验进展的调查评估,其问卷结果显示:新课改在农村的实施情况不容乐观。例如,按照从省会、市县、乡镇到农村的顺序进行排列,对新课改“完全适应”的教师的百分比依次为35.7%,30.6%,21.3%和11.1%;而认为自己的业务能力与新课改所要求的“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的比例依次为3.2%,4.3%,5.0%和23.5%。并且根据我国人口的实际情况显示,有64%的人口在农村。所以,新课改必须先从农村抓起,而新课改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一)学校管理机制落后实施新课程必须健全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但如何健全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正是农村中小学所面临的一个问题。许多学校仍以抓学校常规管理,应用原有的一套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形成新课程教学、旧模式管理的局面,条条框框过多。同时,评价和考核体系不能促进课程改革的进行,农村不少学校依然没有跳出原有的评价思维,仍然用“分数”、“成绩”、“质量”等限制教师角色转变的评价理念来考核教师。评价方案还是老样子,考核制度依然未变。学校还是热衷于把学生成绩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尺。在传统考核制度指挥下,教师们不得不沿袭着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固守着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二)办学经费紧缺、师资培训缺乏是新课改面临的最大难题 教育经费是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中实际用于教育事业的经费,以及社会各种力量和个人直接用于教育的费用。它是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质量的物质保证。1、教育设施陈旧落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农村中小学普遍呈现规模小,生源少,大部分学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无力于教育教学设施的更新和改善,导致新课程呼唤的新理念、新思想,特别是新的方式方法教师难以实施。新课改教材在编写上十分注重情景教学,更重视过程与方法的讲授。但是,缺少了教具和学具的农村小学课堂,只能是“纸上谈兵”。当然,自制教具和学具是一个办法,但由于农村小学教师的配备都十分紧张,靠师生自制是不现实的。在实施新课改中,教师普遍认为新课程比原有教材的内容更具综合性、现代性、开放性和灵活性。又加之资料的不足,教师们一时还难以驾驭教材,也就把握不好课堂教学的结构。像语文学科,新课改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由于学校图书室藏书有限,又不对学生完全开放,学生个人大量购买图书又需要资金,而没有大量的书籍可供参考,课标规定的阅读篇目也很难完成.2、教师专业化水平低下和落后的教学方法,实施新课改“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使用的是新教材,对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评价方式,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设计能力和开发能力以及有较高的综合素养。农村中小学实施新课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严重低下:从学历构成上看,相当一部分未受过系统专业培训的非师范专业教师;从年龄结构上看,农村中小学教师平均年龄偏高,45岁以上的大部分为民办教师转正的老教师。他们对新课改的理念一时难以接受,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够明确,对适应新课程所采取的新教学方法茫然无知。因此,仍然以应试教育的理念为主,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仍然是“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跟着教师转。他们在课改中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一是由于农村中小学工作条件艰苦、教学设施落后、教师成就动机缺乏。二是近年来新分配的青年教师补充到农村学校的虽多,但是借调走的也不少;三是由于经济社会文化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差异明显拉大,导致大量优秀教师向城市涌流。3、较高层次的教师培训缺乏,不少教师仍是“穿新鞋走老路”新课改是一次对课程功能、内容、结构、方式等方面的根本性变革,要实施好新课程,使用好新教材,必须贯彻“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教师新课改培训虽然不少,但大多数培训深度不够,效果不明显。开发校本资源,实施校本教研及“走出去”学习,只能是一个“梦想”。对于习惯于“应试”教育的教师们来说,新教材的开放性常常让他们无所适从,新教材的灵活性更让他们措手不及,教师不知道如何去创新,不知道如何去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不能给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知识,开发智力,锻炼能力不能充分地展示出来。因而教学仍是“穿的是新鞋,走的是老路”。如果说教师上岗前的培训是“未雨绸缪”,那么上岗后的过程培训则是“雪中送炭”。但由于条件的限制,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培训在农村学校仍步履艰难。主要表现在:雪中送炭的机会太少。教师在岗前培训中学到的理论一接触到课堂实践,便又产生了新的问题,这些问题若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往往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局面。 4、考评机制不配套,教师实施新课改难以“正名”“新的教学方法,旧的考评办法”是教师反映的最大困惑。许多农村中小学虽然尝到了新课改后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甜头”,但对考试分数却丝毫不敢放松,“轰轰烈烈抓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仍为农村中小学的普遍现象,大部分学校权衡教师业绩的法码仍是学生的考试分数。现实中就有这种现象:一位教师大胆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但是在年终统考中学生的成绩却给任课教师不能带来好运,在年终考评中没有得到好的名次。而一位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只抓教学成绩,他却能劳有所获。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农村中小学教师难以修成实施新课改的“正果”,影响了新课改的顺利实施。(三)教师的教育观念还不适应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对教学工作起着统帅作用,并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推进和实施效果。现实中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新课程改革只不过是国家又换了一套教材而已,认为此次课改只是搞形式。对课程改革认识肤浅:学生的座位由“排排坐”变成“方阵坐”就是小组学习;把过去的“你坐下”改为“嗨、嗨,你真棒”就是尊重学生人格。教师对新教材的内涵挖掘也不深入。有些教师“旧瓶装新酒”,自觉不自觉地把新课程装进了“应试教育”的“笼子”里,使新课改的效果大打折扣。(四)农村学生知识面窄1.农村生活环境的闭塞由于农村孩子生活在闭塞的环境里,与外界的接触少,知识面比城里的孩子要窄的多。对各种新知识接受起来相对困难些。大多数农村孩子没有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基础不是很好,又得不到良师的指导。所以他们的独立自主能力比较差;不善于与他人沟通;遇到难题时不会主动问同学和老师,目前使用的人教版课改材料,起点高,容量大,中小学生学起来很吃力。 2.农村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村学生缺少获取材料以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知识面窄,见识有限,难以参与以多种信息和直接经验方式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也无处搜集资料。导致学生们的学习渠道狭窄,获取知识的能力有限。另外,大部分学生属于“留守儿童”,一般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而老人们根本不明白新课改是怎么一回事,学校新的理念和新的做法难以得到他们的理解和认同。 (五)城乡教师待遇与生活条件的差别使好教师很难留住我国多数县、市通过公开择优选调的方式,将农村的优秀教师调到城区任教。这有利于调动农村教师的积极性。但每年从农村调走的一批优秀教师,必然导致农村教育质量越来越低,这对于那些渴望汲取知识的孩子们来说是不公平的。再加上农村人口分散,学校规模小,人生不旺,一个教师要教多个年级多个班,效率不高。另外,现在的年轻教师只想往城镇方向调动,造成农村学校骨干教师紧缺,带来了农村教师年龄的老化。二、新课改的本身存在着最根本的问题 (一)设计过于理想化,脱离了我国国情1、课程设计不具可行性。如科学课、艺术课、综合实践课的设计。在不改变分科教学的大环境条件(如师资来源、课程衔接等)下,盲目在中小学开设这些综合课程是不现实的,在许多中小学里,音乐、美术等艺术性课程都被语文、数学或是其他科目所代替。2、目标设计过于庞大,缺乏实现的基础。如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等,致使新课改目标分散,虽然面面俱到,但不够深入。(二)课程门类和课时太多在农村中小学,教师平均兼课至少有三到四门,这样精力就会分散,导致顾此失彼或者疲于应付。新课程的专业教师不多。因而,有些课程形同虚设,小学只重视语、数,初中则重视语、数、外、物、化等主课,其他毕业不考的课程无暇顾及。可见,实施新课程计划一时难以落实。(三)评价机制不够完善新课改所倡导的评价制度与旧有的评价制度并行,存在虚化改革的危险。有的学者提出,新课改评价正处于“两难困境”;一边是全新的新课程评价理论,另一边则是原先的课程评价实践。到现在为止,评价教师业绩时,仍以“分数”这根指挥棒进行评价,同时在考试方式上仍没有多大的变化。这种评价机制和考试方法严重束缚了教师的思想,甚至扼杀了教师的大胆想法。由于各个学校都是刚进入新课改,对教师的评价几乎还是老一套,以分数的高低来评价教师,从根本上否定了素质教育。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们会产生“别人怎么教,我就怎么教”的思想。每个教师都不愿意在同行的评价中甘处下风,所以,在教学中不敢或不愿实施自己的想法,直接影响新课改。三、农村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对策既然新课改存在着这么多的问题。那么,新课改还能不能发展下去呢?我认为,从运动学的角度看,任何事物一旦抛射出去,再想收回来是不可能的。同样。新课改既然已经实施,而且已经对我国的教育产生了影响,因此,必定会沿着它应该运行的轨迹走完它该走的历程。新课程将怎样继续进行下去?这取决于现在和将来我们围绕新课改所实施的具体行为。对此,本人对今后的新课程改革提出如下几点对策:(一)加大政府投入,缩小城乡教育差异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社会各部门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提高教师素质。在切实做到“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同时,实行教育政策倾斜,加大对农村学校教育经费的投入。结合新课改的需要,添置完善农村中小学必要的教学设施,不断增加学校内部设施,努力改善学校教学条件,丰富师生教学、学习资料,为实施新课改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不断缩小城乡教育条件的差异。针对当前农村新课改存在的经费短缺问题,政府应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给予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课改专项经费”支持。加快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步伐等方式,支持农村的课程改革,为农村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大、中小学教师培训和学科的整合提供物质保障条件。“课改专项经费”须专款专用,教育主管部门应对经费的使用情况实行督导监控。(二)加强师资培训力度、建立支教帮扶制度上级业务部门应经常调查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分科召开研讨会,及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上级业务部门应给一线教师提供更多的参加研讨会、观摩课的机会,而不是只让一两名骨干教师参加,增大农村教师参与培训的直接效益。同时学校也应加大校本培训的力度和效益。建立城区重点学校到农村学校支教制度。重点学校选派支教教师到受援学校送去先进教学经验,传递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帮助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顺利实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展送课改下乡,开展教研活动,开讲座、上公开课等,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对农村教师进行最大限度的培训。系统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改变传统的“传声”式的集中培训,多想办法“请进来”, 借鉴体育项目中的引进“外援”措施,让经验丰富的教师现身说课。要“走出去”学习,多向他人,特别是新课改已取得一定经验的学校教师取经,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扬优补缺,取长补短”。多级培训与教研相结合。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教研部门要切实把教师培训、教研,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校本”培训、教研当作目前的工作重点来抓。实行县城和农村中小学教师互相交流,让农村中小学的骨干教师在县城小学先进、浓厚的课改环境中尽快成长,让县城的骨干教师在农村小学中促进、带动新课改的步伐。(三)遵循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原则进行教学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既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又照顾到所教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现出自己的特色。 1、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随着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新课改对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改变观念,与学生构建一种新型的“朋友式”的宽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一种愉快、轻松的环境中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新课改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交往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而是人人参与的平等对话、合作交流的意义建筑,要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平等交往,教师应主动转换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为学习的促进者。 2、深挖当地校本资源课改追求的是启发学生的自主思维,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学模式、教育内容的选择,教科书的编写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实现国家规定基础教育基本要求的同时,应结合农村生活实际,突出农村特色,开设以实用技术为主的课程。将课改理念融入到当地实际的教学中。超越课堂、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学习,参与实践劳动,观察农村生活和周边事物,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对于部分教学具,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开动脑筋,就地取材制作,让孩子运用农村特有的经验主动构建知识。农村教育面广,交通不便,不宜组织大规模的课改教研活动,可构建若干个实验协作区开展活动,聘请优秀教师为课改兼职教研员,负责本协作区实验工作的指导。教研室可到基层农村学校定点,帮助农村学校搞好课改,搜集第一手实验材料,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决策,推广成功经验。(四)体现农村学生特点,努力做到全面发展至于农村孩子知识面窄,胆子小的问题,这虽然是事实,但这不能成为农村学校推进新课改的制约因素。农村孩子朴实,能吃苦耐劳,只要教师们有耐心、有爱心,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充分利用自身特点,就一定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1、加强理想前途教育,努力培养“四有”人才 在教育工作中,要始终坚持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通过开展立志成才、革命传统教育、开展学雷锋创先争优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培养“四有”新人。为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可在班级里掀起比、学、赶、帮、超的学习热潮,召开以“社会的发展需要怎样的人才?”、“农村的孩子怎样才有出路?”等专题辩论会。会上,让同学们各抒己见,争先发言;会后,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使班级学习风气高涨。这种教育方式,使同学们学有目标、赶有方向;实在、具体、生动,容易被同学们接受。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 学生年龄小,思想不很成熟。针对这种情况,教育形式应多样化,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一些有益的课余活动,如象棋比赛、联欢晚会、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同学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启迪心灵,陶冶情操,全面发展。(五)营造氛围,全社会密切关注课改新课改实施在学校,关系到社会、家庭等方方面面。全社会的积极关注是新课改不断深化的保障。因此,要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家长、社会明白新课程改革的意义,明白新课改对孩子终身发展的巨大影响。引导和激发他们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情感,为课改献计献策,使课改沿着正确的航向前进。 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与教师座谈时的讲话中说:“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只有办一流教育,才会出一流人才,才能建一流国家。中小学教育是国家发展基础的基础。办好中小学教育,关键因素是教师。”他还指出:“农村教育尤为重要。我国13亿人口超过半数生活在农村,一半以上的学龄儿童也在农村。要提高我国整体教育水平,必须加强农村教育这个薄弱环节。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好,关系到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关系到农村的长远发展,关系到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总理对我们农村教师给予了厚望,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我们欣喜之余,也感到了任重而道远。总之,我们反思农村中小学新课改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应该认识到:新课程的学生观要求我们必须使学校教育成为对整个人健全发展的教育,学生是发展中的能动体。他不仅接受教育,而且参与教育过程;他们不仅被塑造,而且能意识到自己也在塑造自己;他们不仅为教育目的所规范,而且教育目的之实现需要学生的自我规范。因此新的学生观要求我们必须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关注学生,让学生全员发展、全面发展、特长发展、和谐发展。学校真正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自己的教育质量及目标的追求。让老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学校的共同发展。我们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发挥主观能动性,尽快全方位改善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只有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我们实施新课改的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程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才会使农村学校的新课程实施工作真正呈现出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1、李水山 现阶段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2009年15期2、邢思珍 新课改中农村中小学面临的困境J 教育探索 2008年07期3、 范亮 新课改与农村教育边缘化问题探讨J 当代教育论坛 2006年14期4、 余文森,康长运 论课程改革的意义J 中国教育学刊 2011年11期

    注意事项

    本文(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农村中小学新课改困惑与对策研究.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