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育 综述.doc
中国高校个性化教育文献综述姓名:陈华学号:2011111084年级:2011级专业:学科教学(地理)学院:资源环境与科学学院中国高校个性化教育文献综述1.背景:21世纪将会是以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时代,新的时代要求我们要有不断更新的知识体系,勇于发展和创新的奋斗精神,这就给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学校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个性化教育理念。个性化教育在本质上是对当前划一性教育的否定。长期以来,在校大学生们过去十多年所接受的主要是传统的模式化教育,他们的个性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压抑甚至是扼杀,学生们缺乏丰富的想象,甚至于想象枯竭。同一个专业的学生就像从一条生产线上生产出来的批量产品,知识结构雷同,缺乏个性与创新,这恰恰与高等教育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当代理念背道而驰。个性化教育恰恰就是从根本上改变划一性教育模式,以便培养出更多的适合新时代需要的人才。2.个性化教育的概念:早在20世纪初,个性化教育已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应用并不断发展,其重要意义与显著的成效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然而目前关于个性化教育的概念没有定论,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刘文霞在完整地理解个性教育(1997)认为:个性化教育是“与划一性教育相对应的教育”。它“强调尊重人的个性和人的个性潜能优势的发掘,主张培养良好个性素质及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提倡教育的特色化,是培养和强化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素质与预防、改造受教育者不良个性素质的统一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的现实个性素质向理想个性素质的转化过程,是个性化与社会化、他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体。王东在高校德育如何应对个性化教育的挑战中认为:个性化教育基于教育的内在功能,承认并尊重个性差异,强调适应个性,因材施教;并引导个性,帮助学生发展优秀个人品质,克服不良个性因素;尤其鼓励学生各显身手,多模式创造性地发展,全面发掘个体潜能。周璇,刘悦男认为:个性化教育,顾名思义是旨在提升学生优良个性的教育,我们可以将其定义为:以受教育者的个性差异为依据,以培育有完美个性的创造性人才为目的,在一定物质条件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促进受教育者的体能、活动能力、道德品质、情感意志等素质自主、和谐、能动地发展。卢文忠,彭未名在高校实施个性化教育的条件及途径认为:个性化教育是指教育者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独特性、自主性和创新性,依据学生的志趣、才能、资质、特长和爱好,加以引导,促其和谐完美发展的过程。笔者认为总的来说个性化教育就是有别与以往的统一教育,是针对受教育者不同的特点而提供的一种有利于其身心发展的一种教育手段。3.研究现状:个性化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的发展潮流。对个性化教育的研究,国外由来已久,而我国则是方兴未艾。在国内,卢文忠,彭未名在高校实施个性化教育的条件及途径提出,实现个性化教育,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个性化需求的开发设计系统;二是柔性教育、培养系统;三是促使知识信息增值、能力提升的素质平台。目前,我国存在着人才成长的多样性、个性化需求与教育模式刚性化、单一化、灌输式为主的矛盾,存在着人才成长的学生个体积极、主动、自主的条件和可能与我们的教育把学生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教育者手中的矛盾。我们的教育重在知识传授,不重视方法的培养、情感因素的发展,恨不得代替学生去活、去成长,把学生积极、主动、自主的自我可能性扼杀了。我们应把学生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刘兆明,尚磊认为:个性化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格的前提。创新人格是一个人进行创新发明的基础,是创造者必备的、良好的、持久的个性品质。它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情感,对事物的浓厚兴趣和好奇心,高度的敏感性和开阔的思路,顽强的毅力和勇于献身的精神等。创新人格是个性的心理特征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的综合体现。有些学者提出个性化理念的特点:( 1) 承认个性差异。(2)尊重个性需求。尊重人和人的个性是个性化教育的最基本理念,这是由人的价值和地位以及教育自身的本质特点决定的。个性化教育就是着眼于人的个性发展的需求,重视学生的主体选择和个性表达,以学生主体性成长为目的,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自觉的多样而独特的目标选择和价值判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人才的全面和谐成长。(3)发掘个性潜能。个性化教育作为尊重人的教育正是为了激发、唤醒、发现、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特性、创造性,以“实现真正的自我”。( 4) 培养完整个性。培养良好个性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是个性化教育思想的核心。他们还提出高校个性化教育体系的构建的措施:制定个性化教育目标体系。建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与完善学生多元化评价体系;营造自由宽松的教育环境。4.总结:时代的发展需要个性化教育、社会的发展需要个性化教育、学生的自身发展需要个性化教育,教育个性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更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肩负历史重任的高等院校只有以个性化教育为目的,采用多元化的办学模式,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适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具有完美个性的创新型人才,才能为国家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参考文献【1】卢文忠,彭未名.高校实施个性化教育的条件及途径J .理论与实践 2003(8).【2】刘兆明,尚磊.论高校学生的个性化教育N.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17(2):182183.【3】周璇,刘悦男. 个性化、多元化教育理念与高校人才培养战略J .学术交流 2008(12).【4】张 蕾,文 武. 高校个性化教育体系探析N.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1,02(13).【5】高弘. 个性化教育中的高校学生工作探析N.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9,10(3).【6】罗友晖,郭琦. 个性化教育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J. 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2).